周易-浙江大学(精)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8届院级优秀毕业生名单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8届院级优秀毕业生名单计算学院(54人):任丽娜施毅君徐寅江嘉倩陈海燕黄明李蕾张剑侠项铭侃王雪兰林志领韩俊杰王简之翁欣旦孙宇刚钟蓝邵达张挺周建伟毛俊寅王逸骏连金菲缪鼐束王蕾邵励徐锦丽周淼张艺琴胡建军刘任毅梁亚莲瞿宜李帅马里魏杰李建锋顾丹梅周震江啸李芳芳孔君君江妙送朱国伟戴颖胡丹沈金秋吴玉燕俞晓蓓沈雷斌鲁强姜淑琴林秋艳孟聪孟聆信电学院(48人):王毓吴建敏张卉沈燕聂超君郭加贝徐峰斯琼颍沈金霞王昕胡明丰葛旺增林恩兵曹周俊徐卫民林海何影刘齐谢越诚俞丹赵宁戴一平沈启龙张旭洋何洁胡晓云张媛卿陈延纪张晓东樊锰奎蒋宇杰江帆陈国栋郎高一李红霞汤帅民王建谱卢伟史旭盈洪果王淋娟吴勇杨青何灵贵赵晓洁高云蒋佳颖吴珍珍工程学院(35人):赵洋卜霄宇沈敏慧陈炜徐睿郎月夏冬明叶春苗蔡万寒吴鹏戎陈哲郑维伟高千红陈超林潇章涛金方园薛菁徐寅善傅静李慧慧黄华姜寅余利亚厉寒艳江君梁林杰王晓凯杨展宏李达王伟峰许亮王岭张炜娜周易安医学院(31人):潘冬梅谢诒诚陈妮娜谭明明叶莹莹陈淑莹陈亚玲陈颖计林俊阮丽娜宋翼升徐桑黄林飞汪鸯倪杭琴金海萍胡倩张淑英杨飞飞夏晨曦杨耿陈璐励敏敏汪殷华高复旦金海燕鲍钇汝陈梅珍秦雪杉任雪姣周荣金外语学院(19人):吕丹菁张莹沈斯加翁琼琼钟笑含殷牧云李丹丹邵冬莹陈俞希王婧婧陈意徐茗荟蒋敏彤陈燕萍伦愿紫陈宏方淩啸郑晓华郑炜商学院(122人):黄茜茜李丹林双双陈不凡卢江南杨赛娜王佳毅郑志和徐帅昊冯海君林婷卢安妮吴曦曦叶金姬吴海燕郑瑶瑶赵璐璐王彦华傅晓琪孙洁王盈洪韵华黄兰芬杨艳李佳虹王一君陈洁杨佩佩朱汪洁周怡黄洁琼陈海燕周燕华袁芳孙肖金诗瑜宋莎莉毛鉴梁蓥莹沈罗艺金小勤毕丹雯丁琰邵莹倩陆秋丽李琰周婉婉孙徐斐孔方媛洪偲婕陈幸薇薛雅琪马玲丽计玲艳王思苗沈滢王珂芳吕赟郑浙芳朱丹赵赛赛宋建斌方媛张岚平郭雯雯陆佳迪斯钟欢应汶成张维婕陆瑜方炜戴清清杨辉邱亚萍翁慧俐陈谦梁晨汤敏华陈威尔吕旻杨磊方洁朱旭霞朱李珏钱睿陈薇拉李国永龚锡维李亦竞曹雅琪卢琼娜许国菲李闽陈洁郑颖慧刘怡婷徐家璐朱桦璐沈丽东方范斐王颖斐哈赛欧陈敏姝钱瑾林彬拉姚轶斌王竹韵朱雪琴陈涛余斌白一岑肖琼吴婵婵胡敏娜兰瑞瑞郦文杰占娜卫卓张蕊金雯黄晓彬袁斌传媒学院(31人):杨叶沈洁俞懿峰赵飒飒姜倩周丽章浩景玥周翌洪燕飞林倩娅邵怡菲刘栋陈悠悠吴云霞俞孟霞贺一萍王玄霜吴颖珊赵娜陈颖陈文怿费国美俞迪杨舟陈艾娜何铭帅俞琳达曾绮雯王灵珠张真法学院(16人):王余芳吴惠芬应海波吕静吴盈盈冯赟瑶朱思思潘吟吟吴佩琦陈芬孙佳慧潘欲锋曾秀霞项晶庞飞霞潘颜创意学院(4人):包佳艳蔡燕包露莎王松兵。
浙江大学2015硕士生录取名单
姓名 郭文敏 夏远林 王蕾 刘玲 张强 顾雪薇 周易 邓凯 项藓钦 张帅 崔浩瀚 梁依睿 周铄奇 潘意文 康明 张炜佳 李若萌 汪彤彤 柯梦倩 季安宁 朱吴佳 潘冬慧 黄倩 刘梦蝶 冯晨鹏 程之琦 柳培秀 王晴 王炳辉 李霁霞 石锴锐 石懿宸 胡晶磊 陈佳妮 郑术民 林哲明 王海舟 萨仁花 董贺 王雯雯 何一涛 王予嘉 慎胜杰 李轶 赵懿凯 郭子扬 黄珊 王子涵
103355000902315 103355000902355 103355000904740 103355000902331 103355000909765 103355000912337 103355000906158 103355000902314李晓燕 宋娇艳 胡永金 来自舒文 胡喜飞 王茜 钟栋洋 王碧芸
备注
浙大线少民骨干
浙大线少民骨干
103355000902132 103355000902186 103355000906141 103355000904651 103355000909982 103355000906149 103355000906148 103355000902211 103355000910791 103355000911633 103355000902136 103355000908440 103355000907187 103355000902150 103355000902117 103355000911630 103355000910020 103355000904680 103355000910636 103355000912526 103355000902160 103355000907192 103355000902184 103355000912315 103355000908714 103355000909544 103355000911634 103355000902210 103355000912523 103355000902143 103355000902213 103355000912660 103355000902285 103355000907201 103355000911204 103355000902287 103355000902280 103355000909223 103355000902276 103355000905693 103355000902290 103355000902267 103355000902275 103355000905273 103355000902284 103355000902341 103355000909100 103355000902404 103355000902408
生生的道德之家:论《周易》的自然观
2023第11期·总第601期近代以来,生态危机席卷全球,许多学者认为在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背后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机械自然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思想原因,他们开始探索非西方尤其是印度和中国的思想传统中具有生态价值的自然观。
正如纳什(Roderick Frazier Nash )指出的,“东方的古老思想与生态学的新观念颇相契合。
在这两种思想体系中,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生物学鸿沟和道德鸿沟都荡然无存”。
〔1〕在这一背景下,《周易》作为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经典文献,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这些研究通常认为《周易》突出表现了有机整体性的自然观和天人合一思想。
〔2〕在此之外,本文试图从自然的生成、自然的秩序和自然的意义三个维度,系统梳理《周易》自然观,发掘《周易》的生态价值。
一、生生:万物生成之道西方哲学将“究竟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视为形而上学的第一问题,〔3〕因此,对自然起源的探讨走向对造物主的设想。
但是中国哲学并不重视对造物主的猜测。
牟复礼(Frederick W.Mote )认为,“中国没有创世的神话,这在所有民族中,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原始的还是开化的,中国人是唯一的。
这意味着中国人认为世界和人类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这正是一个本然自生(spontaneously self-generating life )的宇宙的特征,这个宇宙没有造物主、上帝、终极因、绝对超越的意志、等等。
”〔4〕这一发现是非常独到的。
《周易》自然观不是神创论,而是生成论的,其核心概念是“生生”,所谓“生生之谓易”(《系辞上》)。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19)”(13JBG003-201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瑞雄,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周易》的生态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宇宙论或自然观中。
在自然的生成上,《周易》主张天地万物自然而然地生生不息,强调生生的顺成性、反生性、交互性、开放性和时机性。
_周易_的希望品格及其文化价值
周易研究2009年第4期(总第九十六期) 《周易》的希望品格及其文化价值赵玉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摘要:《周易》的希望品格是指《周易》在时间之维中展现出的对未来昂扬自信、积极乐观的精神气象和文化面貌,对其充分认识对开掘《周易》的文化内涵具有基础性意义。
《易经》卦爻辞中的吉辞明显多于凶辞,凶转吉的现象显著,在事实上彰显出对未来的自信与希望。
《易传》进一步在哲学理路上,从天道、人事、愿景等方面系统展现出《周易》的希望品格。
从《周易》希望品格的视角考察中国式的终极关怀和民族精神,能获得新的认识。
关键词:周易;希望品格;卦爻辞;盛德大业;民族精神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82(2009)04-0087-05T h e C h a r a c t e r o f H o p e C o n c e i v e di nt h e Z h o u y i a n di t s C u l u r a l V a l u eZ H A OY u-q i a n g(C o l l e g e o f H u m a n i t i e s,Z h e j i a n gU n i v e r s i t y,H a n g z h o u310028,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 c h a r a c t e r o f h o p e c o n c e i v e di n t h e Z h o u y i m e a n s a c o n f i d e n t,p o s i t i v e a n d o p t i m i s t i c a t t i t u d e i n t h e d i m e n s i o n o f t i m e.M a k i n g a w e l l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n t h i s s p i r i t a n d c u l t u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h a s b a s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nt h e c u l t u r a l m e a n i n g o f t h e Z h o u y i.O b v i o u s l y,a m o n g t h e s t a t e m e n t s o f t h e T e x t i n t h e Z h o u y i,t h e r e a r e m o r e a u s p i c i o u s h e x a g r a ma n dl i n e s t a t e m e n t s t h a nt h e o m i n o u s o n e s.A n d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f r o mt h e o m i n o u s t o t h e a u s p i c i o u s i s c o n s p i c u o u s.T h e t w o a s p e c t s a b o v e,i n f a c t,r e f l e c t t h ec o n f ide n c e a n dh o p e sf o r t h e f u t u r e.Y i z h u a n f u r t h e r r e v e a l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o f h o p e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i n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t h e D a o o f h e a v e n,s o c i a l a f f a i r s a n ds o o n.F r o mt h e s t u d y o n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o f h o p e,w ec a nm a k e a n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nt h e u l t i m a t e c o n c e r na n dn a t i o n a l s p i r i t i nt h e C h i n e s e s t y l e,a n dg e t a n e w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o nt h e m.K e y w o r d s:t h e c h a r a c t e r o f h o p e s;h e x a g r a ma n dl i n e s t a t e m e n t s;n o b l e v i r t u ea n dg r e a t a c h i e v e m e n t s;n a t i o n a l s p i r i t《周易》对中华文化影响浸肌浃髓,其文化内涵,仍有待开掘。
周易-浙江大学(精)
儒学易
近代以来,承继和发展儒易的大家当推熊十力 和方东美。 概而括之,可以说儒易之根本精神,在于刚健 奋发、生生不息。《易传》得此精神,萌发出吞吐 日月、大化变通之灵魂;宋哲得此精神,生化出豪 迈创造、磅礴开新之气魄;熊十力、方东美得此精 神,开放出顶天立地之胆识。 是故儒易如薪火传承、生生不息,历代皆有博 大者。
儒学易
明、清两朝,皆有正统官定易学──明初胡广等奉敕撰成《周易传 义大全》,成为《五经大全》之一部;清康熙年间李光地又奉敕编成 《周易折中》,颁行天下。这两部易著都对儒易的延续传承起了重要作 用。 明清时期自有创见而成一家之说的当推明清之际大儒王夫之,他先 后著出《周易稗疏》、《周易考异》、《周易外传》、《周易大象解》、 《周易内传》、《周易内传发例》等易著,后四种即“船山易学”之代 表作,其总纲是:“以乾坤并建为宗,错综合一为象;彖爻一致、四圣 同揆为释;占学一理、得失吉凶一道为义;占义不占利,劝戒君子,不 渎告小人为用;畏文、周、孔子之正训,辟京房、陈抟、日者、黄冠之 图说为防。”
儒学易
唐代,孔颖达等编出《周易正义》,在 “疏不破注”的前提下对王弼、韩康伯之易 注作了疏释,有所创见,对王弼义理易学的 发展,构成汉易向宋易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功垂易学史。王、韩的易注也正是通过《周 易正义》才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
儒学易
宋代,儒家易学大兴,整个宋代哲学在 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沿着易学开出来的,这 从理学宗主周敦颐的《易通》(《通书》)、张 载的《横渠易说》、司马光的《温公易说》、 程颐的《程氏易传》等名著中可见一斑。宋 易在发兴中一分为三,分别形成以张载为代 表的气学易、以程颐为代表的理学易和以杨 简为代表的心学易。
儒学易?宋代儒家易学大兴整个宋代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沿着易学开出来的这从理学宗主周敦颐的易通通书张载的横渠易说司马光的温公易说程颐的程氏易传等名著中可见一斑
公众认可中华经典的大学校训
公众认可中华经典的大学校训校训,是大学精神的凝练。
不同的校训代表了各校风格迥异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
在众多的大学的校训中,哪些最受公众欣赏呢?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校园频道联合实施的“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调查(本次调查历时1个月,共有4672人参与)近日统计完毕。
调查显示,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校训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喜爱,分别占据了校训排行榜的前三位。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这次以54%的最高获选率位居校训排行榜榜首。
据记者了解,1914年冬,中国近代名人梁启超先生应邀来清华作题为《君子》的演讲时,曾以此激励清华学子发愤读书。
其后典出《周易》的这八个字被当时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定为校训,并一直沿用至今。
40%的公众对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表示欣赏和认同。
一名复旦大学的学生这样解释:“我们的校训典出《论语》,意思是说,学习要广博、坚定,并且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她认为,校训的确可以对自己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它以35%的获选率位居第三。
这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记·中庸》。
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调查显示,排在4--10位依次是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33%)、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29%)、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8%)、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27%)、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至人至德”(26%)、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22%)和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20%)。
我们看到,大部分被公众广泛认同的校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同程度地汲取了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精华。
排名前三位的校训这个特点更加显著,基本上都是直接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
清华简《筮法》与“爻”的本义——兼论《周易》的“彖”和《筮法》的“屯”
清华简《筮法》与“爻”的本义44 清华简《筮法》是一篇先秦筮书,其基本的原则是筮出骈列的两组四个八经卦来解卦。
虽然与《周易》多有不同,但是其中涉及的诸多问题对《周易》的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其文本对揭示《周易》中“爻”的真正含义也有重要意义。
一、从《筮法》文本分析“肴(爻)”之所指清华简《筮法》中的“爻”字皆作“肴”,从文本来分析是特指非常见筮数。
在《筮法·爻象》一节中,只有作为非常见筮数的“四”“五”“八”“九”才有爻象。
这与《周易》中只有非常见筮数“六”“九”有爻辞,道理是一样的。
《筮法·爻象》:$(凡)肴(爻)象,八为风,为水,为言,为非(飞)鸟,为鴜(肿)胀,为鱼,为权(罐)%(?),才(在)上为&(醪),下为汰(?)。
×(五)象为天,为日,为贵人,为兵,为血,为车,为方,为'(忧)、((惧),为)(饥)。
九象为大*(兽),为木,为备戒,为+(首),为足,为它(蛇),为它,为,(曲),为-( ),为弓、琥、.(璜)。
四之象为/(地),为0(圆),为篩(鼓),为耳(珥),为环,为肿(踵),为1(雪),为2(露),为3(霰)。
$(凡)肴(爻),奴(如)大奴(如)小,4(作)于上,外又(有)5(吝);4(作)于下,内又(有)5(吝);上下皆乍(作),邦又(有)兵命、蝄(燹)6(怪)、风雨、日月又(有)此(食)。
①在《筮法》中,“四”“五”“八”“九”是不常见筮数,出现的频率要小于筮数“六”“七”,因此作为不常见筮数的“四”“五”“八”“九”具有了断验吉凶的作用,而被赋予了象。
当然这几个筮数的象,是在长期的实际占筮过程中衍变出来的,其取象也与“四”“五”“八”“九”四个筮数的字形有关系。
②而《筮法》文本中提到“爻象”只有“四”“五”“八”“九”四个筮数的象,则说明“爻”就是特指“四”“五”“八”“九”四个不常见的筮数。
而“凡爻,如大如小,作于上,外有吝;作于下,内有吝”一句,更清楚地说明了“爻”是“如大如小”的,小者是“四”“五”,大者是“八”“九”。
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著名高等学府的中英文校训
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精神”,一所大学的校训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其精神风貌。
特搜集了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一些著名高等学府的中英文校训:Nanjing University (founded in 1902): Be Honest and Intelligent, Study Hard and Act Sincerely南京大学(创建于1902年):诚朴雄伟励学敦行Peking University (founded in 1898): Patriotism, Advancement, Democracy and Science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爱国进步民主科学Tsinghua University (founded as early as 1911): Self-discipline and Social Commitment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Wuhan University (date back to 1893): Improve Yourself, Carry Forward Stamina, Seek Truth and Develop Innovations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起源: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周易》“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
此后,学校即以此八字尊为校训,制定校徽。
1917年修建大礼堂即以巨徽嵌于正额,以壮观瞻。
关于校训的解释:早在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就提出“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清华学堂章程》)。
1914年,著名学者梁启超莅校作《君子》为题的讲演,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生,后被铸入校徽,高悬于大礼堂的上方,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被赋予新的内容。
[医学]第五讲 《周易》的总体介绍及易医相通
二 《周易》的组成结构及基本内容
1《周易》的组成结构 《周易》由《易经》及《易传》组成。 (1)《易经》由卦、卦辞及爻辞组成。 易经(旧称繇)今称筮辞,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六爻,共 三百八十六爻。 其中,乾坤两卦各有七爻。 每卦各列:卦形、卦名、卦辞。 每爻各列:爻题、爻辞。 爻题皆由两字组成:一个表示爻的次序,另一个代表爻的 性质,爻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第一爻用“初”字,第二爻用 “二”字,第三爻用“三”字,第四爻用“四”字,第五爻用 “五”字,第六爻用“上”字, 爻的性质由“九”(阳爻)和“六”(阴爻)组成。 卦辞和爻辞共四百五十条,凡四千九百多个字。成书于西 周初至晚周。非出自一人之手。
归藏易:为黄帝(尧舜氏)之易,以坤卦为首卦,
为殷朝政纲所宗,已佚。
4
3 最早的记载
周易最早的卦符皆刻之于龟板、鼎器、 兽骨、蚌壳之上,难已保存,故已几乎佚尽。 江苏省海安县青墩遗址出土的骨角木皿 上尚有部分保留。 一九七三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 出土的帛书,虽然卦序与现存的不一,但却 是《周易》六十四卦的又一记载。
15
《易经》的卜筮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其卜筮词是当 时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和对自然现象观察的积累。因 此,透过卜筮的外衣,内里闪烁着的光彩隐隐可见, 这正是《易经》的价值。 《易经》虽披着卜筮的外衣,其筮辞却有反鬼神的 内容,可见《易经》决不是一部单一占筮书。 《易经》的性质应这样看待: 形式上是一部占筮书,内容却为殷周社会生产、 科研的纪实,蕴育着中国早期文化胚芽; 它是中国最早的科学思维、哲理、文化的鼻祖。
3
2 上古三易
周易:为伏羲之易,即《易经》,六十四卦,
以乾卦为首卦,虽无文字,实为无字之有字。 --------文王演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周公作爻 辞,孔子作易传之说。 是我国文化之祖,为诸家所 宗,乃中国文化之瑰宝。
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
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2011年第7期 2011年9月27日北京画院李凤龙画家求访八月,北京画院李凤龙先生来宋学研究中心访问,束景南教授就宋画、宋书法问题同李凤龙进行了交流讨论,李凤龙向宋学研究中心赠送了他的近作《不远复斋印存》。
我中心对申报2011年度基地课题进行初审2011年度“宋学研究中心基地课题”征集活动于9月初完成,此次申报得到宋学界的支持,共收到来自各高校论文18份。
9月7日,宋学研究中心组织学术专家龚延明等五位评委对申报我基地的课题进行了初审,同意并推荐陶然的《<宋人词话>笺证》等五项课题为重点课题,曾建林的《欧阳修经学思想研究》等10项课题为一般课题。
此次申报我中心的课题经中心初评后,将送至浙江省社科联进行第二轮评审。
通过两轮评审后,立为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总数为5项,其中2项为重点课题,3项为一般课题,评审工作预计于11月结束。
宋学研究中心举行“宗泽文集的整理与校注”读书报告会九月十六日,束景南教授在地方文献编纂中心举行了“宗泽文集的整理与校注”读书报告会。
束景南教授最近完成了《宗泽文集的整理与校注》一书,他谈了自己多年读宗泽文集与校注宗泽文集的体会,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与治学方法,会上束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互动,气氛热烈。
龚延明、祖慧教授完成巨著《历代登科总录》龚延明教授与祖慧教授经过多年辛苦努力,完成了辉煌巨著《历代登科总录》,交出版社出版。
《历代登科总录》攻击800余万字,是填补科举制度文化研究的空白之作。
李建军副教授完成《宋代浙东文派及其文章学》李建军副教授最近完成了《宋代浙东文派及其文章学》一书(85万字),该著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宋代浙东文派做了全新的研究,填补了宋代文学与浙学研究的空白。
张世林先生来宋学研究中心讲学应宋学研究中心之邀,新世纪出版社副总编张世林先生来宋学研究中心访问。
九月二十日,张世林先生在宋学研究中心作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学术大师”的学术报告。
《周易》及论文其哲学论文(强力推荐)
《周易》及论文其哲学论文记得是在去年,责任编辑专程赴京,邀我设计、主编一套关于《周易》人生哲理的应用方面的丛书。
这使我一时很踌躇。
一则我虽然研究过《周易》,但那是从文学和文献学角度进行的,而且只涉杂志及古经部分(1);再则自那以后,我虽然一直想从哲学角度再对《周易》、尤其大传部分作些研究,杂志期刊却总苦于没有时间(2);三则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从“应用”的角度去研究《周易》,而且杂志期刊担心一说到《周易》的“应用”,人们就论文会想到占卦算命之类的事情上去。
发表我是一向服膺“善易者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不占”、“子不语怪力乱神”一类古训的。
不过河北教育考试院招生,我最后还是应承下来了。
期刊这主要是我的朋友、任教于作为国家社科研究基地的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的林忠军教授,给了我巨大的心理支持。
我们决定共同主编这套丛书。
他在《周易》研究方面的功力是我素所钦信的。
何况还有我的朋发表友们、尤其是在《周易》研究上造诣颇深广州市教育局教师招聘、曾承担发表国家级周易研究项目的杨庆中博士的加盟,这更使我信心倍增。
转眼之间,已经寒暑,各方书稿,陆续告成。
批览之余,考虑到福建教育频道故事会这套丛书的读者层面的特殊性,我想略谈一些想法,一是简要通俗地介绍一下《周易》论文其书的情况,二是借此机会梳理一下我对《周易》哲理的若干感想期刊,以就教于广大读者。
1.研究《周易》的意义及其方法《周易》是跟“玄学”挂钩的。
这与“魏晋玄学”颇有关系。
魏晋玄学的一个特点,是儒家思想和道家发表思想在相当程度上的合论文流,亦即论证“名教出于自然”。
名教者,儒家伦理也;自然者,杂志道家玄思也。
两家思想的这种合流是有文献依据论文的,这浙江教育高考录取就是当时玄学家所谓的“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前两部书都是道家的,唯有《周易》素来是被视为儒家经典的:儒家以“六经”为原典,而《周易》为所谓“六经之首”。
但事实上,《周期刊易》本来并无所谓哪家的。
唯其如此,先秦诸子许多都论文跟《周易》有所关联。
聆听校训的故事
57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走进大学}
·大学万象·
聆听校训的故事
●苏沫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它是学校办学、传播 其价值观的一面旗帜。可以说,校训承载着学校的历 史、办学理念,其背后的故事也是波澜壮阔。
NO. 1·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的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源于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1914 年,梁 启超应邀到清华大学给当时的学子做了一个题目为《君子》的演讲,其中引用了《周易》里乾 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清华学子,并 提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同时, 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梁启超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激励了清华学子,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就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学校还将这八个字刻在巨型校徽上,以此 激励后生。
NO. 5·浙江大学
“求是创新” 说起浙江大学的校训“求是创新”,那就不得不提时任校长竺可桢。 1937 年,竺可桢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的理想,于民族危难之际带领浙江大学师 生踏上漫漫西迁办学之路,穿越六个省份,谱写了一部伟大的“文军长征”史。在西迁途中, 他在广西宜山(今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的浙江大学办学点的开学典礼上发表了名为《王阳明与 大学生的典范》的演讲,以王阳明的求是精神和精忠报国精神,激励师生们在危难中奋发进取, 并提出要继承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的“务求实学,存是去非”精神,以“求是”两字为校训。 他强调,无论是革命还是做学问,都要有“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求是精神。 1988 年,时任校长路甬祥决定在“求是”后面新增“创新”两字作为浙江大学的校训。 他解释道,创新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上众多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
《周易本义》与宋代理学的《易经》阐释
OnT eO iia a igo h u Y ( o ko h n e) h r n l g Menn Z o i B o C a gs f f a dteItrrtt no oko h n e yS n e- ofc ns n nep e i f o C a gsb o gN oC nui i h ao B f a m
收稿 日期 :0 1 0 — 1 2 1 — 4 1 修 回E期 :0 l O — 0 t 2 1— 5 2
作者简介 : 时凯 ( 97 ) 男 , 沈 14 一 , 安徽合肥人 , 安徽 日报报业集 团高级编辑。
8
合肥 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第2 8卷
南宋末年著名史家( 也是理学家 ) 李心传所著《 丙子 注。从形式上看 , 易通书》 更像 释家 的偈语 , 《 倒 篇 学易编》 序言推测 , 周易本 义》 《 在嘉定九 年 (2 6 幅精致 , 10 言简意赅 , 发人深思 ; 但是 , 内容却充溢着 由
c n td , h r e n es n s rf n i icn e h r ia a igo h uY i ss yi temoet yu d r a di o u ds nf a c .T eO i n l a u t h t tp o g i g Me nn Z o i f
年) 之前 即朱 熹 去 世 后 六 年 , 已有 刊 行 本 流 传 。 因 《 易经》 生发出来 的新感悟 、 新思想。《 易通书》 四 共
为, 李著是一部将程颐《 易传》 周易本义》 与《 放在一 十章 , 直接用《 易经》 卦名做章节名字 的, 有三章 ; 紧
01《周易》概说
咸xián恒héng遯dùn兮及大壮dà zhuàng, 晋jì n与明夷mí ng yí 家人jiā rén睽kuí 。
蹇jiǎn解jiě损sǔn益yì 夬guài姤gòu萃cuì ,
升shēng困kùn井jǐng革gé鼎dǐng震zhèn继。 艮gèn渐jiàn归妹guī mèi丰fēng旅lǚ巽xùn,
五行旁通图之一
五行
五方 五季 八宫
水
北 冬 坎
火
南 夏 离
木
东 春 震巽
金
西 秋 乾兑
土
中 长夏 艮坤
天干
地支
壬癸
子亥
丙丁
巳午
甲乙
寅卯
庚辛
申酉
戊己
丑辰未戌
五行旁通图之二
五行 水 火 木 金 土
五窍
五体 五志 五色 五味
耳
骨 恐 黑 咸
舌
脉 喜 赤 苦
目
筋 怒 青 酸
鼻
皮 忧 白 辛
口
肌 思 黄 甘
3.十二则“叹卦”中的“时”。这是特殊的一个 类别。《周易》六十四卦中,有十二卦(《豫》、《随》、
《颐》、《大过》、《坎》、《遯》、《睽》、《蹇》、《解》、《姤》、《革》、 《旅》)的《彖传》,均以“大矣哉”之辞叹美该卦所
含哲理意义的广大闳深,而叹美之辞中均含“时”字。
孔颖达论“叹卦三体”曰:然叹卦有三体:一叹“时”, 如“大过之时大矣哉”之例是也;二叹“时”并“用”,如 “险之时用大矣哉”之例是也;三叹“时”并“义”,如“豫 之时义大矣哉”之例是也。可见,在古代学者看来,“叹卦” 之形式,乃是圣人的殚精竭虑而发之以慨叹,而圣人所“叹”, 又均含有“时”之大义,突显出了对“时”之因素进行认识、 判断、把握、运用的重要性。
名校校训
1.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详细解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解释: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
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2.以前,蔡元培先生曾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个字作为北大校训。
我想,其含义大家都能理解,我就不多说了。
但因为种种原因,“思想自由”被“遗弃”,只剩下“兼容并包”被广为流传。
但毕竟只有四个字,比起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稍显逊色。
又有一说,“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虽然有名,但从来没有被正式作为北大校训使用。
改革开放以后,不知从哪年开始,北大大饭厅的东墙上刷上八个大字“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曾有人认为这就是新的北大校训。
但大饭厅100周年纪念时就拆除了,没地方再见这八个俗不可耐的汉字了。
3.校训:求是、创新百年名校浙江大学老校训——“求是”的渊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
求是书院自创建之日起,就提倡“务求实学,存是去非”。
并在师生中逐渐形成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尽一已职责”的“求是”校风,这种校风一直延续到以后的浙江大学。
1938年11月1日,竺校长在广西宜山的开学典礼上,作了《王阳明与大学生的典范》的演讲。
大易翻译学中的“译之义”
大易翻译学中的“译之义”陈东成【摘要】The Zhou Yi ( Book of changs) a treasured book with a vast reservoir of wisdom and its principles can be applied in ev- ely field of human activities. Based on some principles of the Zhou Yi,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s of translating in Yi-translatol- ogy. Translating means "producing" and "co-existing" as well as "simple and easy", "changing" and "unchanging". The views on the meanings of translating mark an initial exploration of Yi-translatology.%《周易》是一部蕴藏无穷智慧的宝典,易理可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
以相关易理为哲学理据,大易翻译学中的“译之义”可作如下阐释:译之三义——简易、变易、不易;生生之谓译——创生、相生。
因而,“译”与“易”相通。
从《周易》的视角探讨“译之义”为大易翻译学的构建做了重要的前期性工作。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2(028)005【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大易翻译学;周易;译之义【作者】陈东成【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所谓大易翻译学,是按照大易所揭示的道理来阐释翻译本质、翻译标准、翻译原则、翻译策略、翻译审美、翻译伦理、翻译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一种翻译研究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学易
佛学易(或称佛家易、佛易)自汉晋佛教 输入、尤其是南北朝佛教流行以后便渐渐兴 起,形成独特的中印思想合壁之易理。 佛易成熟之代表作,当推明末智旭的 《周易禅解》以及道盛的《金刚大易衍义》 等著作。
佛易简议
佛易相异点:立论基础;理论体系;人生认 识 佛易相通点:开启心智、明心见性 佛易精神: 看破有尽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悟入无 坏境界,一轮之心月独明。
儒学易
近代以来,承继和发展儒易的大家当推熊十力 和方东美。 概而括之,可以说儒易之根本精神,在于刚健 奋发、生生不息。《易传》得此精神,萌发出吞吐 日月、大化变通之灵魂;宋哲得此精神,生化出豪 迈创造、磅礴开新之气魄;熊十力、方东美得此精 神,开放出顶天立地之胆识。 是故儒易如薪火传承、生生不息,历代皆有博 大者。
儒学易
唐代,孔颖达等编出《周易正义》,在 “疏不破注”的前提下对王弼、韩康伯之易 注作了疏释,有所创见,对王弼义理易学的 发展,构成汉易向宋易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功垂易学史。王、韩的易注也正是通过《周 易正义》才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
儒学易
宋代,儒家易学大兴,整个宋代哲学在 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沿着易学开出来的,这 从理学宗主周敦颐的《易通》(《通书》)、张 载的《横渠易说》、司马光的《温公易说》、 程颐的《程氏易传》等名著中可见一斑。宋 易在发兴中一分为三,分别形成以张载为代 表的气学易、以程颐为代表的理学易和以杨 简为代表的心学易。
附:熊十力传奇
熊十力认为,一个民族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有 自己的哲学,自己的文化。1954年移居上海后,熊 十力先后完成《原儒》、《体用论》、《明心篇》、 《乾坤衍》等著作的撰写,前后共8种,凡130万言, 可谓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牟宗三在《生命的学问》中记载:一日,熊十 力与冯友兰会论“良知”,冯言良知是个假定,熊 惊讶:“你说良知是个假定?这怎么可以说是个假 定?良知是真实、是呈现!”牟宗三深为感动: “熊先生的霹雳一声,直复活了中国学脉。”
附:熊十力传奇
1920年,经梁漱溟先生介绍,熊十力入 南京支那内学院师从佛学大师欧阳竞无先生, 专习佛学。苦修三年,其刻苦精神和极高的 悟性得到欧阳大师的高度评价。 1922年,受梁漱溟等举荐,熊十力被蔡 元培聘为北大主讲佛家法相唯识的特约讲师。
附:熊十力传奇
熊十力所授课程是《唯识学概论》,可他在写 讲义的过程中,突然对旧唯识学的理论产生了深深 的怀疑,遂尽弃旧稿,自创《新唯识论》。此课一 开,便成为中国学术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 上的一里程碑,标志“现代新儒学”诞生。 1932年,竭熊氏十年之力的煌煌巨作《新唯识 论》(文言文本)出版。1944年,熊氏《新唯识论》 (语体文本)付梓《彖传》, 《易大传》本身即是首次儒道全面结合的产物;经 西汉扬雄、东汉魏伯阳、魏晋王弼、宋末元初俞琰 等发扬光大。 统而言之,道易之根本精神,在于守静修身、 贵柔求真,以道法自然为怀,以全真养性为旨,后 世外寇入侵、战乱频繁,而或西物东来、人欲横流, 故使承继道易者稀矣。
附:熊十力传奇
此书一出,立即遭到佛学界人士尤其是内学院 师友群起攻之。其师欧阳阅后痛言:“灭弃圣言, 唯子真为尤”,措辞严厉。欧阳弟子刘衡如著《破 新唯识论》对熊氏其书进行系统破斥,指责他“于 唯识学几乎全无知晓”,并指斥其书“杂取中土儒 道两家之义,又旁采印度外道之谈,悬揣佛法,臆 当亦尔”。熊十力不甘沉默,著成《破(破新唯识 论)》一书,对刘氏之斥逐一破解,为自己辩护。 蔡元培、马一浮等则对此书推崇备至,评价甚高。
儒学易
魏晋时期,王弼扫象,明言曰:“夫象者,出 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 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 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可以明 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引《老》、《庄》注《易》,将《老》、《庄》、 《易》合称《三玄》,象数尽扫、义理开显,易学 空气涣然一新,虽引入不少道家思想,然易之儒家 主体精神未变。
儒学易
明、清两朝,皆有正统官定易学──明初胡广等奉敕撰成《周易传 义大全》,成为《五经大全》之一部;清康熙年间李光地又奉敕编成 《周易折中》,颁行天下。这两部易著都对儒易的延续传承起了重要作 用。 明清时期自有创见而成一家之说的当推明清之际大儒王夫之,他先 后著出《周易稗疏》、《周易考异》、《周易外传》、《周易大象解》、 《周易内传》、《周易内传发例》等易著,后四种即“船山易学”之代 表作,其总纲是:“以乾坤并建为宗,错综合一为象;彖爻一致、四圣 同揆为释;占学一理、得失吉凶一道为义;占义不占利,劝戒君子,不 渎告小人为用;畏文、周、孔子之正训,辟京房、陈抟、日者、黄冠之 图说为防。”
易经与文化
叶 鹰 博士 教授 信息资源管理博士生导师
义理易学
儒学易 道学易 佛学易
儒学易
儒学易(或称儒家易、儒易)源远流长:发 端于《易大传》而流传至今,与儒学一道同 步发展。《易》作为儒家经典,名冠群经之 首,历代研学不衰。
儒学易
汉代,象数易盛兴于官学,开创汉易气 象,义理易潜流于民间,难以兴旺,唯西汉 末年扬雄仿《易》作《太玄》方在统综象数 义理、整合当时学术上有所创新,为易学再 注活力。
附:熊十力传奇
自幼谓父兄:“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一日,熊十力与好友吴崑、刘子通、李四光同 聚武昌雄楚楼,四人挥毫泼墨,直抒胸襟。吴崑先 录李白诗一首:“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 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刘子通 则书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若 有心若无心,飘飘然飞过数十寒暑。”两人都有功 成身退,隐居回归之意。后成为中国地质学之父的 李四光先生则泼墨而书:“雄视三楚”。熊十力先 生更挥笔写下:“天上地下,唯我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