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乐声声闹节庆说课稿-中学艺术

合集下载

节日里的歌综合课说课教案.doc

节日里的歌综合课说课教案.doc

节日里的歌综合课说课教案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课本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节日里的歌》的第一课时。

《祝愿歌》它是一节唱歌课。

它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大纲》要求,通过歌唱,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扩大音乐视野。

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提高。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欣赏、学唱《祝愿歌》,启发学生体会在欢庆节日的热烈歌舞场面中欢乐幸福的心情。

2、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的情感。

从学习目标不难看出,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学唱《祝愿歌》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为节日策划歌单。

二、说教法1、“欣赏、交流及讨论法”:由于本节课是唱歌课,所以我选用“欣赏、交流及讨论法”教学,这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提问,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欣赏能力。

2、感知、理解、想象、实践:从初中生的欣赏心理分析,音乐欣赏一般都是由感知欣赏开始的,感知只能获得表象认知,因此还必须引导学生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提高,进入对其本质的理解,无论是理解音乐,还是表现音乐,都是一个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而创造新形象必须借助于想象。

感知也好,理解、想象也好,最终都要表现在实践运用上。

所以,这节课我采用“感知、理解、想象、实践”的欣赏、学唱的教学模式,并结合“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并展开丰富的联想,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又突出了学唱这一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说学法:在学生学习方法上,我选择“欣赏法、交流”。

日本教育家铃木认为:天赋不是天生固有的,音乐的耳朵可以在听力训练中得到,多练习就多出效果。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说课稿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说课稿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说课稿快乐的节日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学生将能够积极参预节日庆祝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

二、说课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预度,使他们能够积极参预到节日庆祝活动中。

三、说课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习俗,并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量和讨论,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括节日的图片、习俗介绍等内容。

2. 课堂活动准备:如制作节日手工、游戏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量。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回答一些关于节日的问题,如“你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等。

2. 介绍节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并简单介绍每一个节日的习俗和意义。

教师可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匡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节日的名称和特点。

3. 学习节日习俗(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节日习俗,例如制作节日手工、学习节日歌曲、品尝节日美食等。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节日的乐趣。

4. 跨文化交流(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量和讨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节日习俗。

通过对照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习俗,并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5. 拓展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活动,如游戏、表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加深对节日的理解和记忆。

六、巩固与评价教师通过课堂活动的观察和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回答关于节日的知识和体验,以检验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说课稿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说课稿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说课稿快乐的节日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快乐的节日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关于快乐的节日的词汇和短语。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听说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短语进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合作完成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 学生练习册和课本。

3. 课堂练习活动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快乐的节日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节日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并与同桌分享。

2. 词汇和短语学习(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和教师口头解释的方式,教授与快乐的节日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如"celebration"、"festive"、"tradition"等。

教师可以用图片和实物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阅读理解(15分钟)让学生打开课本的相关页面,阅读一篇关于快乐的节日的文章,并回答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适当调整问题的难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4. 听力练习(15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快乐的节日的对话录音,要求学生听录音并填写相关的信息。

教师可以多次播放录音,确保学生能够听清楚并正确填写信息。

5. 情感表达(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快乐的节日,然后通过图片、文字或者表演等方式,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节日,并表达自己对这个节日的喜爱之情。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问题,如"为什么你们选择这个节日?"、"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通常做些什么?"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

6. 合作活动(20分钟)让学生继续保持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快乐的节日,然后合作完成一份关于这个节日的小册子。

2021年初中音乐课说课稿模版

2021年初中音乐课说课稿模版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模版我是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的音乐教师黄晓乐,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一堂唱歌课综合课《采金秋》。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藤篮》中的第三课时《采金秋》。

《采金秋》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乡村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学生们勾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象。

本课时就是以这首歌曲为主,让学生充分 ___秋天的美景。

包括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创编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

通过对歌曲《采金秋》的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丰收的良好情感,从中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歌曲中的节奏练习以及大跳音程的学习。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提问导入法、互动学习法、分组游戏法等等,同时运用现代信息音乐课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所以在学习歌曲后,我让学生用各种打击乐器给歌曲配上自己创编的节奏,同时分组进行表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秋天的美,从而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节奏训练、歌曲学习、创编表演三个环节组成。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同时也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现在我们即将进入什么季节呢?”这个问题和学生的生活 ___很紧密,所以学生肯定会回答“秋季”;而后我接着提问:“那你们喜欢秋天吗?”这时大多数学生应该回答“喜欢”;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说出一系列喜欢秋天的原因,比如“景色迷人、气候凉爽”等等;与此同时,我借助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秋天是凉爽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不光景色美,而且秋天的声音更美!不信,你们听: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这样,我就顺利引出了这节课的第一条节奏训练,同时大屏幕上也出示了这条节奏,然后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模仿秋雨的声音来朗读节奏。

接着,大屏幕上出现歌词,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今年又是大丰收喂!”并且要突出强弱,这样促使学生对歌词的旋律产生兴趣;随即大屏幕出现旋律,学生随着琴声演唱这一乐句,在演唱中即时纠正学生在音准或节奏方面的错误,从而顺利解决了大跳音程这个难点,也让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了解。

《锣鼓声声》说课稿

《锣鼓声声》说课稿

《锣鼓声声》说课稿一、教材内容介绍《锣鼓声声》是一篇描述春节庙会场景的短篇故事。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热闹喜庆的场景,在读者心中勾起了对春节的美好回忆和向往之情。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 了解春节庙会的传统特色和活动内容。

- 掌握描述事件发展过程的语言表达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 增强学生对节日庆祝活动的参与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培养学生通过精细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找出揭示主题的重要细节。

- 培养学生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约5分钟)在黑板上画上一副锣鼓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锣鼓的认识和印象,并与春节庙会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期待。

2. 预习导入(约10分钟)放映一段春节庙会视频或者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春节庙会有哪些传统活动?- 你最喜欢春节庙会的哪个环节?3. 教学展示(约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故事《锣鼓声声》,并通过逐段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故事的背景是哪里?- 故事中有哪些春节庙会活动?- 作者用哪些形象描写来展示热闹的春节庙会?4. 合作探究(约2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故事中用了哪些形象描写来展示热闹的春节庙会?- 这些描写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这些描写有没有让你想起自己参与过的类似场景?5. 情感教育(约10分钟)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庆祝春节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6. 提升拓展(约15分钟)分组展示:学生根据自己对庙会的观察或者想象,设计一个自己所在地区的庙会活动程序,并进行简短的演示。

7. 课堂小结(约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并展示一些学生优秀作品。

喜庆音乐教案美术初中

喜庆音乐教案美术初中

喜庆音乐教案美术初中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传统节日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通过欣赏喜庆音乐,培养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3.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欣赏我国传统节日音乐,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2. 分析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3. 探讨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传统节日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哪些音乐习俗?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曲《恭喜恭喜》,让学生感受春节音乐的喜庆氛围。

2.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3. 分析音乐中的节奏特点,如欢快的鼓点、热闹的弦乐等。

4. 探讨音乐中的旋律变化,如曲调的上升和下降,以及旋律的重复和变化。

5.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如喜庆、欢乐、团圆等。

三、讨论与分享(15分钟)1. 提问:同学们觉得这首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2. 引导学生从节日习俗、家庭聚会、亲朋好友团聚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享。

3. 总结: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伴随着我们的喜悦、悲伤、团圆和离别。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播放其他传统节日音乐,如中秋节《月亮代表我的心》、端午节《龙舟竞渡》等。

2. 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节奏模仿、合唱等活动。

3.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首节日音乐,展示自己的才华。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传统节日音乐有了怎样的认识和感受?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和欣赏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音乐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对音乐与生活联系的认知和感悟。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初中音乐_节日欢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节日欢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音乐中感受新春的欢快与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各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听、打、唱、演)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3、知识与技能:从音乐要素(速度、力度、情绪等)入手,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表现音乐,多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听、打、唱、演等形式,感受不同的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结合音乐各要素,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并哼唱B部分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度过快乐的音乐时光!首先让我们来听两段音乐,把耳朵叫醒,听听它们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音频,了解音乐基本要素包括的主要内容。

播放视频,师唱陕北民歌《闹秧歌》,跳陕北秧歌。

思考:刚才的这段表演把我们带入了什么时候的什么情景之中呢?什么因素让你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呢?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一上课,便以熟悉的背景音乐、欢快的歌曲、喜庆的秧歌展现春节喜气洋洋的情景,让学生的思绪一下子飞到愉快的春节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住,从而也激起学生欣赏乐曲的热情。

二、新课教授1、简介作曲家及创作背景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曲家——李焕之,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

《春节序曲》这首作品是他在1955~1956年间创作的《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采用了我国民间秧歌音调及陕北民歌,已成为我国春晚必演曲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作曲家有所了解,知道序曲是组曲的第一乐章。

2、初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思考:(1)全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你能根据所听到的音乐情绪为三幅图片排序吗?(每一张图片代表一个部分,分别是游子盼归乡、团圆诉衷肠、欢庆幸福年)【设计意图】整体感受乐曲的情绪,利用图片中人们的心情对应乐曲的情绪,使学生梳理起来更容易。

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闹新年》教案

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闹新年》教案

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闹新年》教案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闹新年》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展开探究性活动及多媒体电脑课件欣赏,了解与中国文化艺术相关的歌舞、剪纸、对联及相关风俗,感受中国年文化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理解小堂鼓、小锣、小镲,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学习模仿扭秧歌的基本动作。

作精神,提升他们的动手水平,创新水平。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过新年》方法:学生随歌曲《过新年》的课件高兴的唱着。

目的与要求;充分感受歌曲中热闹非凡、喜气洋洋的过年气氛,为下面环节作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一)导入—激趣:了解中国年的相关风俗。

方法:1。

过年物品展示;展示教师上节课布置学生回去收集与过年相关的物品。

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同学上台介绍物品的名称、来历、用途或与物品相关的过年情景。

2.过年民俗活动介绍;请部分同学介绍自己收集、了解的相关过年的民俗活动。

目的与要求:1.要求教师应注意倾听发言者对过年情景、民俗活动的描述,观察学生的情感流露,并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大声自信地传递给别人。

2.该环节主要展示学生课前探究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更大范围的注重社会文化,引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二)欣赏—分析:欣赏课件录象《精彩的中国年》。

方法:师生讨论观后感—说说你最感兴趣的过年民俗活动,或自己印象最深、最愿意做的事。

目的: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中国年的民俗文化,营造喜庆气氛,引出《闹新年》课题。

(三)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扭秧歌。

出示节奏卡片x x x x │ x 0 ║咚咚咚咚咚出示节奏卡片0 0 │ x 0║出示节奏卡x x │ x 0║才才才2、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实行三声部的节奏练习3、边唱歌曲《过新年》边为歌曲伴奏。

4、扭秧歌方法:a观看课件《扭秧歌》,说出对秧歌舞蹈体现的情绪、道具的使用和典型动作的感受。

b个别尝试,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尝试模仿基本步法c随《过新年》全班边唱歌边扭秧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唱歌 快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唱歌 快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唱歌快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唱歌快乐的泼水节》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我国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为题材,展现了傣族人民热情、开朗的性格特点。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傣族泼水节的文化背景,认识民族音乐的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民族特色,体会歌曲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示范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乐器、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泼水节的视频片段引入,让学生了解傣族泼水节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借鉴,提高歌唱技巧。

4.情感体验: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民族特色和情感。

5.完整演唱:学生进行完整演唱,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6.创编活动:鼓励学生根据歌曲旋律进行创编,展示自己的才华。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注意事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快乐的泼水节【歌曲名称】【民族特色】【歌唱技巧】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意识等;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歌唱技巧等。

2024快乐的节日说课稿范文

2024快乐的节日说课稿范文

2024快乐的节日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快乐的节日》,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快乐的节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拼音和基本的汉字识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培养学生语感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语文素养,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掌握相关词语的拼音发音和汉字意义。

②能力目标:能正确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句的阅读和理解。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增进民族文化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相关词语的拼音发音和汉字意义,能正确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句的阅读和理解。

难点是: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增进民族文化自信心。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包括任务型教学法,情境导入法,情感教育等。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和素材,包括教科书、图片、音频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准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猜测是哪个节日。

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每个节日的特点和庆祝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和独特魅力。

2、词语学习: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所学词语,让学生逐个认读,并帮助他们掌握拼音和意义。

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形成语感,并能正确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句的阅读和理解。

3、阅读训练:通过教师朗读文本和学生跟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解节日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意义。

《闹新年》音乐教案范文

《闹新年》音乐教案范文

《闹新年》音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传统新年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与节日的紧密联系。

2. 通过学习新年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合作演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欣赏新年音乐作品:《春节序曲》、《恭喜恭喜》等。

2. 学习简单的民族乐器演奏技巧,如锣鼓、笛子等。

3. 创作属于自己的新年音乐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欣赏并分析新年音乐的特点,学会合作演奏。

2. 难点: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音乐的创作与表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欣赏、学习、实践、创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提高音乐素养。

2. 运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入民族乐器,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新年音乐作品,如CD、视频等。

2. 准备民族乐器,如锣鼓、笛子等。

3. 准备音乐创作软件或乐器,以便学生创作。

4. 准备教学场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演奏和活动。

教案第一课时:欣赏新年音乐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新年音乐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新年音乐与节日的关系。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哪些新年音乐?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二、欣赏新年音乐作品(15分钟)1. 播放《春节序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喜庆氛围。

2. 分析音乐的特点,如旋律、节奏、乐器等。

3.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与新年的联系,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三、学习民族乐器演奏(15分钟)1. 介绍锣鼓、笛子等民族乐器,讲解基本的演奏技巧。

2. 分组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

3. 汇报演出,展示学习成果。

第二课时:创作新年音乐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作一首新年音乐?2. 提问:你们认为新年音乐应该具备哪些特点?二、音乐创作与实践(20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音乐创作软件进行创作。

2. 学生分组创作,可以使用乐器或电脑软件。

2024年《快乐的节日》教案

2024年《快乐的节日》教案

2024年《快乐的节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音乐教材《音乐园地》第三单元“快乐的节日”,主要内容包括:歌曲《快乐的节日》、音乐欣赏《节日序曲》以及音乐基础知识“节拍与节奏”。

(1)歌曲《快乐的节日》:学习歌曲的旋律、歌词,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2)音乐欣赏《节日序曲》:欣赏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节日序曲》,了解其创作背景,感受音乐中的节日氛围。

(3)音乐基础知识:学习节拍与节奏的概念,掌握常见的节拍与节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快乐的节日》,了解音乐欣赏《节日序曲》,掌握节拍与节奏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歌唱能力和节奏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节日的喜爱,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旋律、歌词演唱及节奏掌握;音乐欣赏《节日序曲》的理解。

(2)教学重点: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演唱技巧;节拍与节奏的概念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

(2)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模拟过节的场景,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氛围。

(2)提问:你们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个?为什么?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范唱歌曲《快乐的节日》,学生跟唱。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随学习。

(3)分组练习,互相检查演唱效果。

3. 音乐欣赏(10分钟)(1)播放音乐《节日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2)教师简要介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及其创作背景。

(3)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4. 音乐知识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节拍与节奏的概念。

(2)举例说明常见的节拍与节奏。

(3)学生跟随教师练习节拍与节奏。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节奏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六年级艺术《节日庆典》说课稿

六年级艺术《节日庆典》说课稿

《节日庆典》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艺术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教材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节日带给人们欢乐,带走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快和烦恼,并初步感有受边塞风光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欢庆节日的热闹场面。

并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感受边塞风光二是听赏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并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各种节日与音乐的关系,初步理解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情绪等。

二说学生:六年级学生虽然对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感受边塞节日的气氛的能力还有很大的不足,尤其是让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特点更是有很大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三说教法
情景教学、讲解、欣赏、启发式教学
四说学法
感知、理解、想象、听辨、综合归纳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走进边寨
出示课件:欣赏边寨风光图片,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人文环境、气候差异和生活习俗等
感受交流。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各地人们庆节日的不同方式。

感受和了解边寨人的节日气氛。

感受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节日场面。

二、活动二:
聆听喜讯:
欣赏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学生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

并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这四段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绪特点,说说音乐中运用重复手法表现的意义。

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介绍民族管弦乐器。

结合教材写上乐器组,并总结梳理民族管弦乐器。

唱响音乐声:赶花会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案例分享

唱响音乐声:赶花会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案例分享

唱响音乐声:赶花会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案例分享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音乐教育也应该不断地更新、创新,以适应孩子们不同的心理和认知特点。

今天,笔者就想为大家分享赶花会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的案例。

这个教案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特点和审美需求,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和爱。

教案名称:“唱响音乐声”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兴趣。

2.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提高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3.通过歌曲和声音的互动,让孩子们学会合作、分享和关爱。

教学准备:1.准备几首适合孩子的歌曲,包括动感的、慢节奏的、情感的,等等。

2.准备一些音乐器材,如小鼓铃铛、木鱼等等。

3.准备一些有趣的音效音乐,如风声、雨声、鸟叫声等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老师先展示几个音乐器材,让孩子们猜猜这些是什么。

然后分别演示一下,引导孩子们模仿。

老师播放一段有趣的音效音乐,让孩子们静听,感受音乐的魅力。

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们对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步:学唱歌曲老师选几首适合孩子的歌曲,将歌曲的歌词和曲调贴在黑板上。

老师先唱一段,然后让孩子们模仿。

随后,老师再唱全曲,引导孩子们跟着唱。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让孩子们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节奏。

第三步:合作演唱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将孩子们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进行合作演唱。

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相比赛,鼓励孩子们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通过合作演唱,孩子们可以体会到协作、分享和互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能力。

第四步:创作歌曲在上面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创作歌曲,让他们在歌曲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编写歌词。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孩子们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体验到创作的乐趣。

第五步:演唱展示在小组创作出自己的歌曲后,老师可以组织演唱展示,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初中部音乐会教案模板设计

初中部音乐会教案模板设计

一、教案名称:初中部音乐会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音乐会,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让学生了解音乐会的流程和规范,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音乐会的组织、编排、表演和欣赏。

2. 教学难点:音乐会的流程和规范,以及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

四、教学准备:1. 音乐会场地布置:音响设备、灯光设备、舞台布置等。

2. 音乐会节目单:包括歌曲、舞蹈、乐器演奏等。

3. 音乐会节目编排: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合理编排节目。

4. 音乐会服装:为学生提供统一的演出服装。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音乐会背景,让学生了解音乐会的意义和目的。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激发学生对音乐会的兴趣。

(二)音乐会组织与编排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节目的编排和表演。

2. 确定节目单: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确定音乐会的节目单。

3. 指导编排:教师对每个小组的编排进行指导,确保节目质量。

(三)音乐会表演1. 演出前准备:确保音响、灯光设备正常,检查舞台布置。

2. 演出顺序:按照节目单顺序进行演出。

3. 表演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表演,展现自己的才华。

(四)音乐会欣赏1. 介绍节目背景:在每段节目结束后,简要介绍节目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节目内涵。

2. 欣赏评价:引导学生对节目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音乐会成果:回顾音乐会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肯定学生的努力和付出。

2. 反思与改进:针对音乐会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会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学生在音乐会的表演和欣赏中的表现。

3. 音乐会整体效果,包括节目质量、舞台布置、音响灯光等。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2. 组织学生参加其他音乐活动,如合唱比赛、器乐比赛等。

歌乐声声闹节庆

歌乐声声闹节庆
速度
节奏 (型)
音乐 形象
力度
音色 音区
的特点?
明亮的小河里面 , 有一条小鳟鱼 , 快活的游来游去 , 像箭儿 一样,我站在小河岸旁 , 静静的朝它望, 在清清的河水里 面, 它游得多欢畅, 在清清的河水里面, 它游得多欢畅 .那 渔夫带着钩竿, 站在河岸旁 , 冷酷的看着它, 想把鱼儿钓上 我心里这样期望 ,只要河水清又亮, 他别想把小鳟鱼钓上岸 只要河水清又亮 , 他别想把小鳟鱼钓上岸, 但渔夫不愿久等 浪费时光, 他赶忙搅浑河水, 我还来不及想 把小鳟鱼钓上岸 , 我满怀激愤的心情看小鳟鱼上了当.
艺术歌曲
主要是指欧洲18世纪末、19世纪初盛行的一种 抒情歌曲。歌词多半采用著名的诗歌,重在表现 人的内心世界。富于表现力的歌曲旋律与歌词紧 密地结合在一起。伴奏在艺术歌曲中具有重要的 地位。
(奥)
柴可夫斯基
伟大的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 民众的命运。在他的音乐中,感人至深的旋律、强烈的 戏剧性与浓郁的民族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他的音乐 作品不仅是俄国音乐文化,更是世界音乐文化的瑰宝。 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领域广泛,他的作品涉及交响乐、 歌剧、舞剧等。著名的舞剧音乐〈天鹅湖〉就是其中 之一。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根据德国名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 改,剧情大致为: 圣诞节,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 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 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 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乐。
钢片琴
由若干器乐曲组成的音乐体裁,其中各首乐曲具有相 对的独立性。近代组曲有从歌曲、舞剧、戏剧音乐或 电影音乐中选出若干乐曲相集而成。 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胡桃夹子组曲》 格里格的《培尔 •金特组曲》 我国作曲家马可的《陕北组曲》等。

喜迎国庆动人音乐教案

喜迎国庆动人音乐教案

喜迎国庆动人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喜迎国庆动人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国庆节的热爱和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国庆节相关音乐欣赏:《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

2. 音乐创作活动:学生分组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国庆节音乐作品。

3. 音乐表演活动:学生利用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进行表演。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唱祖国》等国庆节相关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喜庆氛围。

第二步:音乐欣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唱祖国》和《我和我的祖国》等国庆节经典音乐,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第三步:音乐创作(25分钟)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庆节相关的主题,如国旗、国庆阅兵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确定创作方向,包括音乐风格、乐器运用等。

3. 学生利用乐器、声音素材等进行创作,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四步:音乐表演(15分钟)1. 学生准备好自己的音乐作品,并进行排练。

2. 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整个音乐教案的过程,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资源:1. 国庆节相关音乐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乐器、声音素材等创作所需的资源。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创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的表现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邀请音乐专家或有音乐才艺的家长来学校进行音乐讲座或表演,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剧,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学生将有机会在音乐活动中深入了解国庆节的意义,并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音乐欣赏,学生将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学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欣赏《闹元宵》、有感情地演 唱歌曲《过年啰》、跳秧歌舞蹈、拍锣鼓节 奏等多种形式感受充满中华民族神韵的节庆 音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打击乐器、为 歌曲伴奏、即兴歌舞等形式)培养创新能力、 合作能力。
2、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用欢快、热烈的声音演唱歌曲《过年 啰》,并了解我国民间传统器乐合奏的形式吹 打音乐的特点,能熟记秧歌旋律,会跳秧歌 舞步,能用打击乐器反映喜庆场面。

感知鉴赏 表现创造
四、说教学程序
【导入】
1、播放一段有关元宵节的视频。
2、问:画面上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是中国的哪个 传统节日? 3、小结。

说明:学生对这个内容能够产生共鸣,刚刚从新年 里过来,并且这一课正好在元宵节这段时间上,学 生愿意互动,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上课的开 始对本课产生了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习 俗的热爱,视频上扭秧歌的场景也是为后面的环节 做了铺垫。
【欣赏《闹元宵》】
1、播放山西民歌《闹元宵》与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闹 元宵》主题片段。 2、问:第一首是什么地区的民歌?两首曲子有什么异同? 3、播放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闹元宵》。请学生对比欣 赏并思考问题:分几段?每段的情绪特点? 4、分段播放并出示表格,问:你能听出来每段有哪些乐器 或者哪类乐器演奏的吗?这些乐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塑 造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5、根据学生对吹打音乐的特点引出山西秧歌的特点并小结 本曲。
【欣赏《闹元宵》】
音乐 要素 段落
情绪
主奏 乐器
音色
音乐 形象
力度
速度

二 三
【欣赏《闹元宵》】

说明:对比欣赏的目的一是对六年级时学过的民歌风格的复 习,二是引出西洋乐器改编演奏的《闹元宵》,让学生知道 本曲是将中国民歌旋律与西洋管弦乐相结合的管弦乐曲,也 为下一章的音乐常识西洋管弦乐队做铺垫,让知识融会贯通。 结合课标的要求,用对比欣赏的方法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构成 要素,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在音乐作品中的 表现作用,塑造了怎样的音乐形象,感受锣鼓音乐对表达喜 庆情绪的烘托作用,通过鉴赏音乐作品,了解山西秧歌的地 方特色及文化背景,让学生明确地感受秧歌的节奏特色,逐 渐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以达到课标的要求,也为后 面的环节做了铺垫。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①结合音乐的基本元素,感知乐曲的不同情绪特征。 ②体会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感悟节庆音乐所表现的 民族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①感受打击乐器对反映喜庆场面的作用。 ②熟悉秧歌旋律以及秧歌舞蹈并能通过多种形式去 表现中华民族的节庆。
4、教材的处理:
①整节课的设计分三部分,即欣赏、唱歌、活动拓展。
4、教材的处理:
③方法: 结合相关的音乐表现要素,用对比欣赏的方法 来感受音乐作品的欢庆场景;用唱歌来抒发心中的 情感,展现音乐艺术作品的内涵;最后经过小组讨 论练习用唱、奏、舞、演等综合艺术实践,把对音 乐的体验及所获得的知识、信息、技能,以新的组 合方式呈现出来。
二、说学生
教学对象为七年六班学生,这个班级的学生上 课纪律好,比较闷,胆子小,气氛不活跃,但是对 音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需要教师鼓励,指引,多 设计一些活动调起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这个班级 的学生有会民族乐器的,这样可以发挥他们的优势, 在分组表演时活跃气氛,开拓其他学生的视野,营 造一种较好地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 敢于表现,针对其它班级不会乐器的学生,教师可 以同他们一起合作完成表演。
在六年级时学过不同地区的音乐,它们之间风格、特征的异 同,本课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复习检验,并继续深入,用多 种方式去体会各地的民俗风情,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两纲” 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合家欢乐的浓浓亲情,从而产生热爱生 命,喜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教学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欢乐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当中,感悟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这些节庆习俗与当 地的历史和文化紧密联系,切身体会到一种民族自 豪感,一种节日合家团圆所享受的浓浓亲情,激发 对生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歌乐声声闹节庆》 说课稿
长桥中学 王丹
姓名:王丹 单位:长和作用:

本课选自上海初中《音乐》(少儿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试 用本)第一课第三课时,侧重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教育, 选择第一课学生应当并不陌生,能从刚刚过去的春节当中, 切实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我国传 统文化的热爱。
三、说教法与学法
以听觉为先导,动觉、视觉积极介入的审美感 知方式引领下,加强音乐课程与其它相关艺术课程 的结合,比如秧歌舞步的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的介绍,以及中国北方过大年的习俗等。用听、动、 演、赏、创使音乐感知隐隐成线,音乐能力环环相 扣,落实了音乐课程的感知、表现、鉴赏、创造四 个主题,具体做法如下:
【歌唱《过年啰》】
1、伴随着歌曲的旋律问:这是一首描写什么内容 的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本歌曲最大 的特色是什么? 2、请学生跟唱《过年啰》。
3、练习念白节奏并与钢琴伴奏合。
4、教师钢琴伴奏请学生分组分角色演唱。
【歌唱《过年啰》】

说明:唱歌之前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跟唱曲子 复习,是为了达到《课标》基础型课程部分的“表 现”要求,进一步用听唱、视唱相结合的方式学唱 歌曲,理解歌曲主题的内容及音乐特征,能根据歌 曲的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要求,有感 情地进行演唱。 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演唱,对唱的环节反应了 《课标》的教学建议,即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 活跃音乐思维,促进情感交流。
②思想: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 充分注意精心设计学习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置疑能 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体现教学民主, 课堂氛围较和谐;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注意 激发学习兴趣,引发认知冲突,组织讨论等学习活动, 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