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大班生活领域我的家庭教案

幼儿园大班生活领域我的家庭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大班生活领域我的家庭【教学目标】1.学习家庭的定义和组成成员;2.了解家庭成员的职责和互相支持的重要性;3.增强幼儿对自己家庭的认知和归属感;4.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和关爱家庭的意识;【教学准备】1.图片或外教故事课程材料;2.祖屋、食品物品展示;3.音乐或游戏或趣味测试或课外阅读材料:4.学习笔记或手工材料;【教学环节安排】A. 导入(10分钟)1.老师引导幼儿谈论家庭,对家庭成员进行初步了解;2.外教故事:讲述小猪住砖房还是木房子等外教故事,让幼儿了解不同的房子类型,以及房子物品的区别等;B. 正文(40分钟)1.展示家族家谱,向幼儿讲述家庭的概念;2.介绍家庭成员的角色:孩子、父母、祖父母等,并解释他们每个人在家庭中的职责,宣传家庭成员之间如何互相支持的重要性;3.现场制作家族的树形图,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家庭组成;4.展示祖屋和家庭食品,让孩子们了解家庭文化及家庭传统。
C. 活动(30分钟)1.团队趣味拼图游戏,让孩子们分组合作拼图,增强归属感和协作意识;2.音乐或小游戏,如唱歌或比赛等,让孩子们体验家庭的快乐和温馨氛围;3.利用环节上课期间进行趣味测试或者现场读书/手工创作等。
D. 练习(20分钟)1.让孩子们练习制作一个家庭手抄报或一份家庭日记,让他们记录关于自己家庭的信息,以及自己关于如何照顾和支持家庭的想法;2.测试孩子们对家庭和家庭成员的认知,激发孩子们关于家庭的讨论和思考。
E. 结束(10分钟)总结幼儿对家庭的了解和认知,引导他们体验到家庭的温馨和互相支持,提醒他们家庭的重要性,并强化幼儿的家庭责任感和关爱家庭的意识。
【教学反思】该教案主题翔实,由简入繁,在导入部分引出外教故事,为幼儿提供了新的知识点,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整个教案分析透彻,形式多样,能够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和兴趣。
这样的教学策略具有很高的实践指导价值,值得幼儿园老师和管理者借鉴和推广。
幼儿园大班美术《我的家庭》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我的家庭》教案
主题:幼儿园大班美术《我的家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2. 让幼儿通过绘画活动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教师先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孩子们思考自己的家庭成员,并介绍每个家庭成员的特点。
2. 教师示范如何画出家庭成员的肖像,让孩子们模仿学习。
3. 孩子们自己动手画出自己的家庭,并在画面上添加一些细节,如家里的家具、宠物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教师讲述关于家庭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自己的家庭成员,引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2. 示范(10分钟):教师展示如何画出家庭成员的肖像,包括脸型、发型、衣服等特征。
3. 实践(20分钟):孩子们自己动手画出自己的家庭,教师在一旁指导。
4. 展示与分享(10分钟):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庭。
四、教学资源:
1. 彩色铅笔或水彩笔
2. A4纸张
3. 家庭成员的照片或者实物模型
五、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观察孩子的参与程度、画画的过程以及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情况。
2. 结果评价:欣赏并评价孩子们的作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六、课后延伸:
1. 鼓励孩子们回家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增加更多的细节。
2. 让孩子们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增进亲子间的交流。
七、安全提示:
使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笔时要小心,避免误食或弄脏衣物。
幼儿园小班我的家庭教案

幼儿园小班我的家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我的家庭》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关系;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幼儿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培养幼儿家庭责任感,懂得关心和帮助家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家庭成员及其称谓,能正确说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的称呼。
2. 培养幼儿对家庭成员的关爱,懂得感恩和珍惜家庭亲情。
3. 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学会在家庭中分担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学会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家庭成员及其称谓,培养家庭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图片、故事书、录音机、白板、白板笔。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家庭成员的称呼,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故事《小兔子的家庭》,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关系。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标注称谓。
(2)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相互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家庭》2. 内容:(1)家庭成员称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家庭关系图。
(3)关爱家人,学会分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标注称谓。
2. 答案:见随堂练习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的关爱,学会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长协助教师,共同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学会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标注称谓。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培养幼儿家庭责任感,家长协助教师共同教育。
幼儿园大班语文《我的家庭》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文《我的家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基本构成和各自的角色,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的家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
1. 家庭成员介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
2. 家庭成员角色:工作、照顾家庭、教育孩子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关于家庭的动画或者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家庭的氛围。
2. 新课讲解:
(1)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家庭的成员,并在黑板上画出家谱图。
(2) 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包括他们的职业、爱好等。
(3) 教师讲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比如父母要工作赚钱养家,也要照顾孩子;孩子需要听从父母的教导,尊重长辈等。
3. 课堂活动:
(1)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然后选出代表上台分享。
(2) 创作绘画:让学生画出自己的家庭,并向全班展示。
4. 课堂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每个人在家中的角色。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询问更多关于家庭的故事,下次上课时分享。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和角色,培养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让他们真正理解家庭的意义。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庭》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庭》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关系,感受家庭的温暖。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3.培养幼儿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帮助幼儿清晰地认识家庭成员及其关系。
2.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家人的爱。
(二)难点让幼儿理解家庭中每个成员的重要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爱。
三、教学准备1.家庭成员的照片或图片。
2.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向幼儿介绍家庭成员。
2.提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老师的家庭照片,你们能认出老师的家人吗?”3.引发幼儿对家庭的兴趣。
(二)认识家庭成员1.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家庭成员照片,向小伙伴介绍。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说出家庭成员的称谓。
3.引导幼儿说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处的点滴。
(三)家庭的温暖1.讲述一个关于家庭温暖的小故事。
2.提问:“故事里的家庭为什么让人感到温暖?”3.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温暖时刻。
(四)绘画活动1.让幼儿画一幅自己心中的幸福家庭。
2.可以引导幼儿画上家庭成员在一起做喜欢的事情。
3.展示幼儿的作品,并让他们简单介绍自己的画。
(五)总结与拓展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家庭成员和家庭的温暖。
2.鼓励幼儿回家后给家人一个拥抱,表达自己的爱。
五、教学延伸1.在班级里设置“我的家庭”展示区,展示幼儿的作品和家庭照片。
2.开展家庭角色模仿游戏,让幼儿体验不同家庭成员的责任。
我的家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

我的家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我的家幼儿园小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用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拼贴出房子的外形,并进行简单的添画。
2、在制作的情境中进行大胆地表演。
3、培养幼儿在家庭中相亲相爱的情感,感受家庭的温暖。
活动准备:手工区: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纸若干张表演区:爸爸妈妈娃娃头饰阅读区:绘本《我的家》娃娃家:家庭成员的头饰或者衣服活动过程:一、活动开始。
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区域活动的主题是《我的家》,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你们家里都有谁呢(幼儿回答)老师:哦,有的小朋友家里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有的小朋友家里有爷爷奶奶,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来说一说(幼儿回答)老师:有的小朋友说他的家是大大的,像长方形,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小动物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吧!(展示图片)老师:第一张图片是小兔子的家,谁来说说小兔子的家是什么形状的那小猴子的家又是什么样子呢(幼儿观看图片并进行回答)老师:哦,小兔子和小猴子的家都有圆形和正方形组成,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动物,小动物想请小朋友给它们设计房子,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吧,我们也可以给自己设计家,老师在美工区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图形,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动手进行黏贴,或者给我们已经画好的房子进行添色让它变得更加漂亮。
阅读区的小朋友可以在舒适的阅读区进行阅读,老师已经投放了绘本《我的家》在里面,看完了的小朋友可以一起表演《扮家家》的歌曲。
娃娃家的孩子们要分配好角色,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还可以有爷爷奶奶还有小孩子,大家不能争抢要合作。
二、幼儿自主游戏老师:刚刚老师已经把准备的操作材料给大家介绍了一遍,等一下小朋友要拿好进区卡自己选择区角,如果进区卡的袋子插满了小朋友要怎么呢要选择别的区角进行活动哦,小朋友们在自己的区角要认真耐心的做活动好吗老师会看看哪个小朋友表现的很棒!听到铃声请小朋友们收拾好操作材料坐好小凳子哈! (幼儿选择区角进行活动)老师在一边进行适当的指导,对一些活动过程进行拍摄然后在点评的时候进行总结。
幼儿园《我的家庭》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我的家庭》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家庭的组成成员,感受家庭的温暖。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激发幼儿对家人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家庭的组成成员,能用语言描述家人的特点。
2.难点:体会家庭的温暖,表达对家人的爱。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游戏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准备1.每位幼儿带一张家庭照片。
2.制作PPT,展示不同家庭的图片。
3.准备一些小奖品。
五、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教师播放一首温馨的家庭歌曲,如《让爱住我家》,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提问幼儿:“这首歌让你想到了什么呢?”引出主题“我的家庭”。
2.认识家庭组成(8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家庭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家庭中有哪些成员。
总结: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宝宝组成,有的家庭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3.介绍我的家庭(15分钟)请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家庭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人的外貌、性格特点或爱好等。
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更深入地介绍家人。
例如:“你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呀?”“你的妈妈最喜欢做什么呢?”4.家庭游戏(10分钟)游戏名称:“我来比划你来猜”。
游戏规则:教师请一位幼儿到前面,看着自己的家庭照片,用动作和表情来比划照片中的一位家人,其他幼儿来猜是谁。
猜对的幼儿可以得到小奖品。
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一说在游戏中的感受,体会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和独特之处。
5.感受家庭温暖(7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家庭温馨场景的视频,如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过生日等。
提问幼儿:“视频中的家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在家里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表达对家人的热爱之情。
6.总结(7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强调家庭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家人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鼓励幼儿回家后给家人一个拥抱,表达自己的爱。
幼儿园语言启蒙教案——我的家庭

幼儿园语言启蒙教案——我的家庭主题:我的家庭适用年龄段:3-6岁幼儿目标:通过介绍自己的家庭,帮助幼儿认识家庭、家庭成员以及家庭与自己的关系,提升幼儿语言表达和表述能力,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归属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我们今天要聊聊自己的家庭,你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吗?”2. 老师可以用图片、故事等简单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入话题。
二、正式教学(30分钟)1. 先让每个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
2. 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家里有哪些人,他们的名字、年龄、工作或学习等情况。
3. 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语言表述,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庭人员的特点和爱好。
4. 让幼儿说说在家庭中自己喜欢做什么,最喜欢和家人做什么等。
5. 小组合作,通过简单的游戏把家庭成员的人名、图像进行组合拼凑,让幼儿练习认知家庭成员的名字和面孔。
三、知识巩固(10分钟)1. 老师出示家庭成员的照片、图片等,让幼儿从中认出自己的家庭成员。
2. 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对幼儿的理解与巩固。
3.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辅导,帮助幼儿巩固和深入理解家庭成员的关系和作用。
四、课程复习(5分钟)1. 让幼儿归纳总结今天所学过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2. 对幼儿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表扬,鼓励幼儿勇敢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和经历。
五、课后延伸(5分钟)1. 给幼儿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比如画一幅家庭画、拍一张家庭相片,让幼儿在家里将所学知识运用,巩固和加强对家庭成员的认知。
2. 展示家庭成员的画和相片,帮助幼儿自豪和自信地展现自己,加强亲子关系和家庭和谐。
教学反思:家庭是每个幼儿最亲密的群体,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深厚的情感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的家庭,认识了家庭成员以及家庭与自己的关系,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表述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自尊心和归属感。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讲故事等,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我的家庭教案

幼儿园小班我的家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我的家庭》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人,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知道家庭是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组成的。
2. 培养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懂得珍惜亲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人。
教学重点: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图片、家庭场景布置、录音机、磁带。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布置成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让幼儿置身其中,感受家庭的氛围。
同时,教师展示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家人。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几幅家庭成员图片,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人物。
如:“这是爸爸,他在笑。
”教师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的家人,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4. 录音机播放家庭故事(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家庭的感受,鼓励他们表达对家人的爱。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图片2. 家庭场景布置3. 幼儿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家人,并用语言描述。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家庭小故事,记录在画纸上。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培养他们对家庭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参与教学活动,与幼儿共同完成家庭作业,增强亲子关系。
同时,教师可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我爱我家”绘画比赛,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
幼儿园小班《我的家庭》教案设计800字

幼儿园小班《我的家庭》教案设计800字教案设计:《我的家庭》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知道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2. 通过互动活动,培养孩子们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3. 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家庭的图片或者视频。
2. 准备一些绘画工具和纸张。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主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家庭”的主题。
例如:“你们家有谁?”、“你最喜欢的家庭成员是谁?”等。
第二步:展示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家庭的图片或视频,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人物以及他们在做什么。
然后引导孩子们理解每个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比如爸爸通常负责赚钱养家,妈妈负责照顾家庭,孩子则需要学习和成长。
第三步:讨论家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分享他们认为家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他们觉得家庭重要。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珍惜他们的家庭。
第四步:绘画活动让孩子们画出他们的家庭,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作品。
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绘画技巧,也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公开表达对家庭的爱。
第五步:总结最后,教师可以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我们的家庭。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主要评价方式是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反馈情况。
教师可以注意孩子们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家庭成员,是否能够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以及是否能够在绘画活动中表达出对家庭的爱。
五、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在课后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例如,如果发现孩子们对家庭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那么在下次课程中就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内容。
六、家庭作业:请孩子们回家后向家长询问更多关于家庭的信息,如家庭的历史、家庭的传统等,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分享给同学们。
以上就是《我的家庭》教案的设计,希望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有所帮助,使他们更加珍视和热爱自己的家庭。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庭》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庭》目标通过本节社会活动,中班幼儿将能够:- 认识并表达自己的家庭成员;- 理解家庭的不同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和责任;-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
准备材料- 家庭成员的照片(如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等);- 白纸和彩色笔;- 家庭成员卡片的模板;- 其他相关辅助材料。
活动步骤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关于家庭的视频或家庭图片展示,激发幼儿对家庭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描述家庭的一些特点。
2. 引导介绍家庭成员:让每位幼儿依次向全班介绍自己家庭中的成员,例如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等,并分享一些关于他们的简单信息。
教师应在白板上记录这些信息。
3. 家庭成员绘画:让幼儿使用彩色笔和纸,在卡片模板上绘画表达他们家庭成员的形象,可以引导他们写下家庭成员的姓名。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最喜欢家庭成员的特点或帮助过自己的事情。
4. 分享并讨论:让每位幼儿把自己绘画的家庭成员卡片展示给全班,分享有关家人的一些信息。
鼓励其他幼儿提出问题或分享和家庭成员有关的经历。
5. 回收讲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内容,宣布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家中和家庭成员一起制作一份家庭相册,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一张照片,并附带简单的介绍。
- 关于家庭成员的作品展览,让幼儿把自己绘画的家庭成员卡片放在教室的墙壁或展示柜中展示。
注意事项- 在介绍家庭成员时,尊重幼儿可能存在的家庭结构的多样性,避免歧视或伤害幼儿感情。
- 鼓励幼儿分享正面或积极的家庭经历,对于可能涉及敏感话题或负面经历,提醒幼儿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并不予讨论。
幼儿园《我的家庭》绘本教案

幼儿园《我的家庭》绘本教案教学主题:《我的家庭》绘本教学教学目标:1.能理解并朗读书中英文单词和句子,并掌握书中的基本知识。
2.培养幼儿爱家,懂得珍惜家庭的情感。
3.帮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认识各自的角色。
教学准备:《我的家庭》绘本、红蓝绿黄四色板粉笔、家庭成员照片、幼儿分届。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0分钟)1.问候与介绍老师先向幼儿问好,并介绍今天讲的故事是与家庭有关的。
然后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说出他们的名字。
2.家庭奥数老师准备一个细项表,让幼儿在表中填入自己家庭成员的人数,颜色、性别等,简单了解到幼儿家庭中的成员情况。
二、教学核心——《我的家庭》(45分钟)1.展示绘本让幼儿了解故事老师展示故事《我的家庭》的绘本,提醒幼儿认真观察、听讲和思考,并简要介绍绘本简介。
给幼儿展示绘本后,老师开始朗读故事,让幼儿逐步了解绘本。
2.教学重点——认识家庭成员老师通过让幼儿观察绘本里的人物,认识家庭成员包括: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宠物等,并板书各成员角色的名字。
3.教学重点——知道家庭成员各自的角色老师提醒幼儿,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角色,如父母是家庭的领导者,姐姐是可以照顾弟弟的大姐姐,弟弟需要依靠父母和姐姐等,提示幼儿通过观察绘本和自身实际情况认识家庭成员各自的角色,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4.教学重点——让幼儿讲述自己的家庭老师让幼儿以图画、口述等方式讲述自己家庭的状况,让幼儿学会以语言表达感受。
三、活动展示(20 分钟)1.绘制家庭成员老师在四色板上分别画出家庭各成员,分发蓝色、红色、绿色和黄色板粉笔给幼儿,让幼儿在相应颜色的板上绘制自己家庭各成员的形象。
2.展示家庭成员照片老师准备家庭成员照片,并展示给幼儿,和幼儿讨论,让幼儿根据照片中的人物认点到各个家庭成员的名字。
3.展示幼儿作品老师请幼儿展示自己画的家庭成员图画。
四、总结(5分钟)1.反思与总结让每位幼儿分享今天的收获,与大家一起总结掌握到的关于家庭成员的知识。
幼儿我的家庭的教案

幼儿我的家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庭结构,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2.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归属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3. 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学会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结构: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2. 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父母照顾孩子,孩子尊敬父母,互相帮助。
3. 家庭活动:一起吃饭、散步、玩游戏等。
三、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家庭结构,明确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归属感。
四、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互相帮助。
2. 引导幼儿学会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家庭成员的图片或卡片,以便进行教学活动。
2. 准备一些关于家庭的书籍,供幼儿阅读。
3. 准备一些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游戏,如家庭角色扮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家庭的简短故事或歌曲,引起幼儿对家庭主题的兴趣。
2. 新课介绍: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或卡片,介绍家庭结构,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4. 实践活动:进行家庭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家庭成员的职责和关爱。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卡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家庭成员。
2. 情景教学法:通过家庭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家庭结构的认识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2. 倾听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分享,了解他们对家庭活动的喜爱程度。
3. 收集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和回答,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延伸:1. 开展家庭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的家庭。
2. 组织家庭主题的摄影比赛,鼓励幼儿记录家庭成员之间的温馨瞬间。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的家庭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的家庭一、活动背景与目的大班幼儿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年龄阶段,他们渴望了解自己的身世和家庭背景。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我们将帮助幼儿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各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促进幼儿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念。
二、活动准备1.收集家庭成员的照片,制作成相册或海报。
2.准备幼儿画家庭的素材,如彩纸、颜料。
3.准备家庭成员的头饰和道具。
4.准备幼儿所熟悉的亲子歌曲和童谣的CD。
三、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认识家庭成员通过集体讨论,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的称呼,并展示家庭成员的照片。
老师可以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庭的构成。
随后,老师可以利用头饰和道具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引导幼儿分辨和模仿不同家庭成员的行为表情。
2.绘制家庭画提供彩纸、颜料和画笔给幼儿,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家庭。
老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不同家庭的特点,例如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单亲家庭或大家庭等。
同时,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与家长一起参与绘画活动,增强亲子关系,并展示幼儿家庭的多样性。
3.听亲子歌曲和童谣播放与家庭相关的亲子歌曲和童谣的CD,让幼儿聆听与家庭有关的音乐。
在听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教给幼儿相应的动作或表情,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4.分享家庭成员的故事鼓励幼儿与家长合作,选择一位家庭成员的故事进行分享。
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将自己与家庭成员的故事呈现给全班。
这不仅增加了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还促进了幼儿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
5.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准备一些简单的剧本,让幼儿分角色扮演自己的家庭成员。
让幼儿体验不同角色带来的感受和责任,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活动总结与延伸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幼儿对自己的家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和作用。
他们不仅增强了对家庭的依恋和归属感,还培养了对家庭成员的尊重与关爱。
幼儿园教案 我的家庭

幼儿园教案我的家庭教案标题:幼儿园教案-我的家庭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家庭的概念,并能够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
2.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归属感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意识。
3. 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1. 学习并记忆家庭成员的名称和关系。
2. 能够正确使用“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词汇。
3. 能够简单描述自己的家庭。
教学准备:1. 图片或照片展示家庭成员。
2. 家庭成员的名称卡片。
3. 绘本或故事书,如《我的家庭》或《家》。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幼儿回忆家庭成员的名称,并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或照片。
2. 与幼儿一起讨论家庭成员的关系,例如“你的爸爸是谁?”、“你有几个兄弟姐妹?”等问题。
核心活动:1. 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的名称卡片,逐个教授幼儿正确的发音和意义。
2. 引导幼儿模仿教师的发音,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庭成员。
3. 通过绘本或故事书,向幼儿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并引导幼儿讨论和比较。
4.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他们。
巩固活动:1. 制作家庭成员的拼图,让幼儿根据图片和名称卡片的提示拼凑出正确的家庭成员。
2.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通过对话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结束活动: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总结所学的家庭成员的名称和关系。
2. 鼓励幼儿与家人分享今天的学习成果,增强家庭的亲密关系。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绘制自己的家庭图,标注家庭成员的名称,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2. 组织家庭成员参与学校的亲子活动,加强家校合作。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对家庭成员的认知和描述能力。
2. 通过幼儿的口头表达和绘图作品评估他们对家庭成员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2.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学习。
幼儿园社会教案——我的家庭

幼儿园社会教案——我的家庭教案主题:幼儿园社会教案——我的家庭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的组成,认识家庭成员的角色。
2. 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鼓励幼儿分享家庭经历。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教学内容:1. 家庭的组成和角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弟弟、妹妹等。
2.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3. 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1. 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家庭的成员和角色。
2. 通过唱歌、游戏、绘画等方式,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开场活动1. 唱《我们都是一家人》,鼓励幼儿大声唱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名字。
2.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比如:谁和爸爸一起做饭、谁和妈妈一起看电视等。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的组成和角色1.1 引导幼儿看图片,认识家庭成员的名字和图片。
1.2 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如何称呼不同的家庭成员。
1.3 给每一位幼儿一个能代表家庭成员的小人,让幼儿把小人放在对应的房间里。
1.4 和幼儿一起编故事,让幼儿自己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
2.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2.1 通过游戏,让幼儿模拟不同的家庭场景,如:一家人吃饭、一家人放风筝等。
2.2 和幼儿一起分析故事中不同家庭成员的感情和互动关系。
2.3 给幼儿看一些温馨的家庭照片,让他们说出照片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3. 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3.1 引导幼儿描述自己家的特点和感受。
3.2 和幼儿一起讨论什么是家庭,家庭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3.3 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三、合作活动1.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制作一个家庭图。
2. 通过游戏,让小组之间相互合作,完成任务。
评估和总结:1. 口头评估: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家庭的组成和角色,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2. 小组评估:评估小组之间的合作程度和任务完成情况。
幼儿园教案我的家庭

幼儿园教案:我的家庭教育目的通过家庭教育,让幼儿了解各种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增强幼儿的家庭意识和社交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家庭价值观。
教育内容1.家庭结构了解不同的家庭结构,比如核心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能够感知不同家庭形态的温馨和美好。
引导幼儿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家庭结构。
2.家庭成员介绍家庭成员的概念和组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如父母、爷爷奶奶、姑姑、叔叔等。
鼓励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沟通和分享的能力。
3.我的家庭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分享家庭的信息,如家庭成员、家庭居住的地方、特别的地方等,培养幼儿自我表达和展示的能力。
引导幼儿了解家庭内涵和家庭责任,树立家庭意识并积极参与家庭活动。
4.家庭价值观介绍家庭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比如,尊敬长辈、团结和睦、孝顺父母等。
引导幼儿了解家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倡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家庭规矩。
教育方式1.线上课堂:通过在线视频向幼儿展示家庭结构和成员,让幼儿感受亲情和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通过线上互动活动和小游戏,让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家庭信息,并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2.实体课堂:在教室内展示家庭结构和实物,让幼儿实地感受不同家庭形态的美好和温馨。
通过绘本、故事、音乐和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更深刻地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温暖。
教育评估1.表达能力评估:通过教育活动和互动游戏,评估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2.认知能力评估:通过幼儿对家庭、家庭成员和家庭价值观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评估幼儿的认知能力。
3.家庭意识评估:通过家庭互动、分享活动和家访等方式,评估幼儿的家庭意识和在家庭中参与的积极性。
结论通过本次家庭教育活动,幼儿们能够了解不同家庭形态,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增强幼儿的家庭意识和社交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家庭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幼儿园社会教案——我的家庭的教学实践与总结

幼儿园社会教案——我的家庭的教学实践与总结一、引言社会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开始接触社会,了解家庭和社会环境,培养社会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家庭作为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单位,在社会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我的家庭中,我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幼儿园社会教案,旨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家庭和社会,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家庭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2. 帮助孩子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成员的特点和作用。
3. 引导孩子理解社会环境,认识社会中的各种人和事物。
4. 培养孩子良好交往能力,懂得与他人友好相处。
三、教学内容1. 家庭观念教育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讲述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激发孩子热爱家庭、关心家庭的情感,培养孩子对于家庭的责任感。
2. 家庭成员认识我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孩子认识家庭成员,并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亲子活动、游戏等形式,帮助孩子更好地与家庭成员沟通交流,增进亲子关系。
3. 社会环境认识在教学中,我鼓励孩子走出家庭,去了解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人和事物。
通过实地参观、社区活动等方式,引导孩子了解社会环境,认识社会中的各种职业和角色。
4. 交往能力培养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交往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我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实践通过以上教学内容,我在家庭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
在家庭观念教育中,我通过日常生活细节,注重引导孩子尊重长辈、爱护家庭成员,让孩子懂得为他人着想。
在家庭成员认识中,我经常和孩子一起看相册,讲述爷爷奶奶的故事,让孩子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增加对家庭成员的亲情。
在社会环境认识中,我带领孩子走进社区,参与社区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社会的美好。
在交往能力培养中,我还设置了一系列的游戏环节,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幼儿园教案《我的家庭》

幼儿园教案《我的家庭》教学主题:我的家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存在和重要性;2. 了解并理解家庭的组成以及家庭成员的角色;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沟通和社交能力;4. 培养幼儿的尊重家庭、关心家庭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庭的概念;2. 家庭成员的介绍及其角色;3. 家庭生活的常见场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家庭?2. 邀请几位孩子回答,教师再简单阐述家庭的概念。
3. 教师出示图片,让孩子们看看其中的人物是谁,是否形成了一个家庭。
二、新课讲授(30分钟)1. 家庭成员的介绍及其角色。
家庭成员有哪些?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什么职责?教师逐一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给孩子们介绍,然后让孩子们说说这个家庭成员的职责是什么,如爷爷奶奶是长辈,照顾孩子,母亲父亲是主人,负责家庭开销,孩子是家庭未来的希望,需要好好学习等。
2. 学习用语。
教师讲解与家庭成员相关的基础用语和表达,如:“我爱我的家人”“我要给父母一个拥抱”“上午我和爸爸一起逛街了”等。
让孩子们学会表达与家庭成员相关的词汇和句子,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应用。
3. 家庭生活的常见场景。
以“早上起床”的场景为例,教师引导孩子们猜测家庭成员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然后展示图片让孩子们看,最后再询问孩子们是否和自己家里的情况一样。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家庭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加珍惜和关注自己的家庭。
三、活动探究(20分钟)1. 家庭角色扮演。
把班级随机分成若干个家庭,让孩子们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家庭日常活动。
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还可以拓展孩子们对家庭角色的认知。
2. 家庭情景剧表演。
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自编自导一段家庭故事情节,例如“全家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全家人一起做饭”等。
在表演中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家庭的认识和感情。
幼儿园小班我的家庭教案

幼儿园小班我的家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小班课程,以“我的家庭”为主题,通过绘本阅读、歌曲学唱、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家庭结构,增进对家庭成员的情感。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具体包括:1. 绘本故事《我的家庭》;2. 歌曲《我的家庭和我的爱》;3. 手工制作“我的家庭树”。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家庭结构,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家庭结构,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难点: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绘本《我的家庭》;2. 歌曲伴奏;3. 家庭树模板;4. 彩纸、胶水、画笔等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家庭成员的照片,引导幼儿谈论家庭成员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2. 绘本阅读:教师带领幼儿共同阅读《我的家庭》,引导幼儿认识家庭结构,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3. 歌曲学唱:教师教唱《我的家庭和我的爱》,让幼儿通过歌曲进一步感受家庭的温暖;4. 手工制作:教师发放家庭树模板和手工制作材料,指导幼儿动手制作“我的家庭树”,鼓励幼儿在家庭树上贴上家庭成员的照片;5. 作品展示: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家庭树作品,让幼儿分享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关怀。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家庭树为主,家庭成员的角色为分支,用简洁的图形和文字展示家庭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今天学到的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 作业答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我的家庭”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家庭结构,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包括绘本故事、歌曲学唱和手工制作等。
1. 绘本故事《我的家庭》:通过讲述一个温馨的家庭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家庭结构,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并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庭幼儿园教案【篇一:小三班《我爱我家》主题活动教案】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主题由来:家是一个温馨、安全的地方,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集合,孩子和家人亲亲密密的生活在一起,渴望妈妈温暖的拥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
这浓浓的亲情,是每个人一生最甜蜜的回忆。
这甜蜜的生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孩子从中也学会了关心、学会爱、学会感激、学会报答。
小班幼儿经过一个假期各方面的习惯都有所降低,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进行基本常规的培养。
所以借着孩子们对家庭的热爱,我班开展了《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
主题总目标:1、初步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关系,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体验家的温暖。
2、知道关心亲人,热爱自己的家庭。
3、能较清楚地说出父母和自己的姓名及家庭住址。
4、愿意与亲人、教师、同伴交流自己对家的感受和体验,态度友好大方,讲话有礼貌。
5、了解家里各个房间的作用。
6、学习一一对应、点数、分类和比较。
7、尝试用唱、跳、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家的热爱。
8、学做小主人,体验招待朋友的快乐。
主题活动指导我的家庭主题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2、积极参与谈话,乐于表达爱父母的情感。
3、了解家人的工作,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4、尝试比较5以内数的“多”“少”“一样多”。
活动一:语言活动——爸爸妈妈我爱你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2、积极参与谈话,乐于表达爱父母的情感。
3、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一、播放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播放幼儿在家中与父母做游戏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视频上的人和事。
二、分享交流。
1、引导幼儿说说:视频里的小朋友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2、引导幼儿谈谈:爸爸妈妈为自己都做了什么事情?小结:平时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很辛苦,但是下班后还要抱抱亲亲宝宝,给宝宝讲故事,和宝宝做游戏,这是因为爸爸妈妈爱你们。
三、故事欣赏,引导幼儿讨论。
1、教师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2、出示教育挂图,教师配上肢体动作讲述故事《丫丫变成了树》。
3、问题讨论。
(1)提问:“丫丫为什么变成树?丫丫变成了树后,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变回来的丫丫是怎么做的?”(2)讨论:“平时生活中,爸爸妈妈是怎么关心你们的,如果爸爸妈妈工作很忙的时候,你们应该怎么做呢?”(3)小结:在家里,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们是幸福的孩子,现在,我们长大了,应该知道爸爸妈妈工作忙的时候,我们要听话,不能去打扰他们,还可以帮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关心问候爸爸妈妈。
(4)启发: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告诉爸爸妈妈自己很爱他们呢?活动二:数学活动——我家有几口活动目标:1、尝试比较5以内数的“多”“少”“一样多”。
2、了解家人的工作,增强爱家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事先提醒幼儿回家询问自己父母的姓名和职业。
物质准备:每个幼儿手拿一张全家福活动过程:一、看一看,猜一猜。
1、教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福,引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幼儿猜一猜照片中,老师家里都有谁?一共有几口人?2、小结:这是我的全家福,照片里长头发的是老师,戴帽子的是我的孩子,戴眼镜的是我爱人,我们家里一共有3口人。
二、说一说,比一比。
1、幼儿交换看全家福,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家人。
2、交流分享:小朋友们也带来了自己的全家福,你们的家里都有谁?是做什么工作的?3、启发幼儿说出家人的主要特征:如高高个子的人是我爸爸,我爸爸叫ⅹⅹ,在酒店上班等。
4、小结:我们每天和家人幸福的在一起,我喜欢他们,他们也喜欢我。
三、数一数,比一比。
1、统计: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引导运用有节奏的儿歌进行统计:我家有几口,看我掰指头,爸爸,妈妈还有我,哦!有3个!2、出示操作材料《家有几口人?》,引导幼儿操作材料。
3、比较:比一比谁家里人最多,谁家的人最少?谁家和谁家的人一样多?4、小结:每个人家里的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多,有的人少。
四、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
阶段反思:“我的家庭”是《我爱我家》主题中的一个小主题,在开展这个小主题的时候,前期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先是家园配合,引导孩子回家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比如家里都有谁、一共有几口人、大家都是做什么的等等,由于前期准备比较充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回答问题都非常的积极和活跃。
特别是在出示孩子在家拍摄的全家福时,每个幼儿都很开心,平时不怎么爱回答问题的孩子,也很积极的上台来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会说出自己家有几口人,会说家里都有什么人。
在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情感,幼儿做的还比较薄弱,很多幼儿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在下一个阶段的小主题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去引导孩子大胆、自信的去问行动来表达对家人的爱。
爸爸本领大主题活动目标:1、阅读理解绘本内容,感受爸爸对自己的爱,会主动地关心爸爸。
2、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爸爸像??一样??“的句式表达对爸爸的爱。
3、了解爸爸的服饰特点,能选择多种图案来装饰爸爸的领带。
活动一:语言活动——我的爸爸活动目标:1、阅读理解绘本内容,感受爸爸对自己的爱。
2、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爸爸像??一样??“的句式表达对爸爸的爱。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绘本ppt活动过程:一、说说自己的爸爸,引题。
1、提问:今天早上是谁送你们来的?爸爸送来的举举手。
你喜欢你的爸爸吗?为什么?2、小结:你们都喜欢你们的爸爸。
你们的爸爸都很可爱,也很能干。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外国小朋友的爸爸,他就是安东尼.布朗的爸爸。
二、阅读理解绘本内容,感受父子爱1、ppt1,呈现封面,了解绘本名称。
(1)提问:a.这就是安东尼.布朗的爸爸,他在干什么?b.这个动作让你感觉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爸爸?(2)小结:他的爸爸在扮鬼脸,真好玩。
这是一个调皮又可爱的爸爸,所以这本书就叫《我爸爸》。
2、ppt2,呈现第一页,指导观察,初步认识“我爸爸”。
(1)提问:a.安东尼.布朗的爸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b.他爸爸现在在干什么?他旁边有什么?你觉得可能是谁画的?(2)小结:是的,在安东尼的心中,他爸爸就像高高挂在天空上太阳一样伟大,爸爸给予他的爱就像太阳一样温暖。
所以他说:“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
”3、指导阅读绘本,感知爸爸的“爱”。
(1)勇敢的爸爸。
提问:大灰狼,你们怕吗?面对大灰狼,爸爸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说的?小结:安东尼的爸爸真勇敢,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
有勇敢爸爸的保护,他觉得很安全,所以安东尼说: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
(2)爱好广泛的爸爸。
【篇二:小学品德三上《我的家庭》教案】小学品德三上《我的家庭》教案我的家庭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幸福家庭伴我成长第一课:我的家庭课时建议:2课时授课时间:2012年9月4日周二第4节课2012年9月6日周四第4节课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明标:1、导入:你今天中午吃饭了吗?谁给你做的?你的衣服这么干净,谁为你洗的?你每天放学后,去哪儿?(生回答预设:妈妈或奶奶或爸爸等等,每天放学回家。
)你愿意向大家介绍你的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家庭”。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每天可触可感的生活感知,自己每天都离不开自己的家,更离不开自己的家人。
】2、学习目标:(1)了解自己的家庭结构,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学习画“家庭树”。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介绍自己的家: 说说你的家里都有谁?学生活动:先看着自己的“全家福”,思考应该怎么说,再在小组内说一说,最后小组代表展示家庭成员的组成。
教师活动:注意收集不同类型的家庭构成——二代人的、三代人的、四代人的、特殊家庭的。
师引导:a有爸爸和妈妈还有孩子组成的家庭是二代人组成的;b家里有爷爷奶奶的,伯父、伯母、爸爸、妈妈、姑姑、叔叔、(舅舅、舅妈、阿姨)是一代人,我和姐姐、弟弟是一代人,爷爷奶奶是一代人,这个家庭是由三代人组成的;(借助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家庭)c有老爷爷老奶奶的家庭,是有四代人组成的。
(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学习正确的组织语言,并见识不同的家庭组成形式,进行初步的感知。
】2、说说:发生在你家里的有趣的事情或者难忘的事情。
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家庭的温暖,感受自己的幸福生活。
】3、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你家里的人,还有亲戚,你知道怎么称呼他们吗?(教师出示连线题)请将正确的称呼,用直线连起来。
爸爸的爸爸姑姑爸爸的妈妈大伯(大爷)爸爸的哥哥爷爷爸爸的弟弟奶奶爸爸的姐姐和妹妹叔叔妈妈的爸爸舅舅妈妈的妈妈姥爷妈妈的哥哥和弟弟姨妈(阿姨)妈妈的姐姐和妹妹姥姥学生活动:先看题思考,动手尝试连一连;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有小组内中等生汇报交流,其他生及时进行补充。
教师活动:注重后进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和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先去辨别,再通过小组讨论统一认识,最后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
】教师引导谈话:谁能具体的说说这些人之间的关系?例如:爸爸妈妈生下了我??谁还能接着说说?【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婚姻关系构成了家庭的基础,而血缘关系使得家庭更为稳定,家庭成员之间更为亲近。
】三、评价提升:1、画画家庭树:【篇三:《我的家庭》教学设计】我的家庭教学目标1、知道每个家庭成员的组成各不相同,有典型的三口之家;有“四世同堂”人口很多的大家庭;有特殊的单亲家庭等。
2、知道家庭亲戚中的辈分关系,初步学会填写家庭成员组成情况表。
3、培养热爱家庭的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身体长高了,生活中也懂得了一些道理,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像一个小大人似的。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在父母生病时端水送药;在父母吵架时会去劝解??。
可是三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还小,自我约束力差,理解力不够强,对家长望孩子成龙成凤的某些做法,不能理解。
所以经常有些家长会说孩子不听话,不懂事。
现代家庭大多数是典型的三口人之家,对“四世同堂”大家庭知道的不多。
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调查能力,课后会想办法了解到家庭成员的有关情况。
三年级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表格,填写表格将是个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三口之家照片、五口之家照片。
(2)绘制教学图片、表格。
学生准备:(1)学生自己的家庭成员照片、生活录像带。
(2)调查记录家庭成员的姓名、职业、称谓和自己的公历生日等有关情况。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和父母等亲人生活在一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家。
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认识“家庭组成”(板书题目)二、家庭组成1、三口之家师:打开书17页,我们一起来看看李小明一家是由哪些人组成?生:由李小明、爸爸、妈妈三个人组成。
师:对!他们三个人生活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家庭。
从他们的神态表情上看,你认为他们的家庭生活过得怎么样?生:李小明非常喜欢爸爸,看他倚偎在爸爸身旁,全家人都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