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统计学 教学大纲

统计学 教学大纲

统计学教学大纲统计学教学大纲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

统计学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包括经济学、医学、社会科学等等。

为了提高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制定一份合理的统计学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课程目标统计学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课程的目标。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学习能力,以及课程的实际应用。

课程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基本统计概念和术语:学生需要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例如总体、样本、变量等等。

他们还应该熟悉统计学中常用的术语,例如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等。

2. 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他们需要了解各种数据收集方法的优缺点,并学会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3. 掌握常见统计方法: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例如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等。

他们需要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并能够独立进行统计分析。

4. 培养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释来培养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

他们需要学会将统计结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清晰地解释统计分析的结果。

二、课程内容统计学教学大纲还需要明确课程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统计学教学大纲中的内容:1. 描述统计: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描述数据。

他们需要学会计算和解释数据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并能够使用图表来展示数据。

2. 概率论: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概率理论。

他们需要了解概率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计算概率。

3. 抽样与估计: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抽样和估计。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的抽样方法,并能够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抽样和估计。

4. 假设检验: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假设检验。

他们需要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能够进行假设检验的计算和解释。

5. 回归分析: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回归分析。

他们需要了解回归分析的原理和应用,并能够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三、教学方法统计学教学大纲还需要明确教学方法。

《统计学》(第7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第7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授课对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社会学专业、档案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等开课学期:第3、4、5、6 学期学分:3~4 学分主讲教师:⋯⋯等指定教材: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编著,《统计学》(第7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教学目的:《统计学》是为非统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总课时约54 学时。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使学生能使用SPSS或Excel 等软件分析数据。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 1 章导论课时:1 周,共3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及其应用领域一、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的概念。

描述统计。

推断统计。

二、统计的应用领域统计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类型一、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

顺序数据。

数值型数据。

二、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观测数据。

实验数据。

三、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

第三节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总体和样本总体。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

样本量。

二、参数和统计量参数。

统计量。

三、变量变量。

变量的类型。

第 2 章数据的收集课时:1 周,共3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来源一、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数据。

二、数据的直接来源调查数据。

实验数据。

第二节调查方法一、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方法。

非概率抽样方法。

二、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自填式。

面访式。

电话式。

数据搜集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实验方法一、实验组和对照组二、实验中的若干问题三、实验中的统计第三节数据的误差一、抽样误差二、非抽样误差三、误差的控制第 3 章数据的图表展示课时:1 周,共3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一、数据审核原始数据的审核。

《统计学原理》教案设计

《统计学原理》教案设计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统计模型, 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
回归方程的解读
回归方程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回归系数 来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回归模型的检验
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包括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检验和残差分析等。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简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用于描述多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统计模型,同样可以 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
多重共线性问题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会导致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而 影响参数估计的准确性。
变量选择与模型优化
在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时,需要进行变量选择,选择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并通 过逐步回归等方法对模型进行优化。
集中趋势度量
算术平均数
适用于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能 较好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中位数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尤其对 于偏态分布的数据,中位数能更
准确地反映集中趋势。
众数
适用于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表 示数据分布的峰值,但可能受极
端值影响。
离散程度度量
极差 最简单地反映数据的波动范围,但易受极端值影响。
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包括模型构建、
假设检验、预测等。
学习态度与参与度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课堂 参与度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等。
拓展延伸: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学发展
大数据与统计学的关系
阐述大数据对统计学的影响以及统计学在大数据 处理与分析中的作用。

《统计学》教学大纲

《统计学》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之一。

(二)编写依据:根据XXXXX学院XXXX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7月修订)修订培养目标而制定的。

(三)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统计学对认识社会的作用;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有关情况,学会各种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四)学时数与学分数:本课程理论36学时,实践/实验18学时,共54学时,3学分。

(五)适用对象:经济学专业, 2018-2021年级学生。

(六)课程编号:KY1811B06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统计的起源、统计学的发展历史第二节统计学的性质与特点知识点:统计的含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统计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三节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工作过程知识点: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统计工作的过程第四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点: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变异与变量、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流量与存量第五节统计指标的形成及表现形式知识点:统计指标的形式、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第二章数据的搜集第一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知识点:统计调查的意义、要求和种类、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第二节搜集资料的方式和方法知识点:搜集资料的方式、搜集资料的方法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知识点:数据审核、筛选、排序第二节品质数据的整理与展示知识点:分类数据的整理与图示、频数及其分布表、条形图、饼图、顺序数据的整理与图示、累积频数及其分布表第三节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展示知识点:分组数据、组中值、组距、直方图、雷达图、线图第四节合理使用图表知识点:SPSS基本操作实践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第一节集中趋势的度量知识点:集中趋势、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第二节离散程度的度量知识点:异众比、四分位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第三节偏态与峰态的度量知识点:偏态及其测度、峰态及其测度第四节SPSS实践操作知识点:描述性统计上机实践第五章概率与概率分布、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第一节概率与概率分布知识点: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统计定义、离散型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第二节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知识点:统计量的概念、常用的统计量、抽样分布、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第三节样本均值的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知识点:样本均值的分布、中心极限定理第六章参数估计第一节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知识点:估计量与估计值、点估计与区间估计、评价估计量的标准第二节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知识点:一个总体均值、比例、方差的区间估计第三节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知识点: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比例之差、方差比的区间估计第四节样本量的确定知识点:估计总体均值的样本量的确定、估计总体比利时样本量的确定第五节 SPSS实践操作知识点:推断统计的上机实践第七章假设检验第一节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知识点:假设问题的提出、假设的表达式、两类错误、假设检验的流程、利用P值进行决策、单侧检验第二节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知识点:检验统计量的确定、总体均值的检验、总体比例的检验、总体方差的检验第三节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知识点:检验统计量的确定、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检验、两个总体方差比的检验、检验中的匹配样本第四节检验问题的进一步说明知识点:关于检验结果的解释、单侧检验中假设的建立第五节SPSS实践操作知识点:推断统计的上机实践第八章分类数据分析第一节分类数据与卡方统计量知识点:分类数据、卡方统计量第二节拟合优度检验知识点:案例分析第三节列联分析:独立性检验知识点:案例分析第四节列联表中的相关测量知识点:相关系数的定义、公式及应用第五节SPSS实践操作知识点:推断统计的上机实践第九章方差分析第一节方差分析引论知识点:方差分析及其有关术语、基本思想和原理、基本假定第二节单因素方差分析知识点:数据结构、分析步骤、关系强度的测量、多重比较第三节双因素方差分析知识点:双因素方差分析机器类型、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第四节 SPSS实践操作知识点:推断统计的上机实践第十章指数第一节基本问题知识点:指数的概念、分类、编制问题第二节简单指数与加权指数的应用知识点:简单指数案例分析、拉氏与帕氏指数的案例分析第三节典型指数介绍知识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概念、计算及其作用四、实践/实验教学(一)项目名称:学生团队统计报告(二)目的要求:为促进学生掌握并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规定由学生团队(原则上要求3-6人)自行选择统计对象,合力完成统计报告并于学期第十八周上交电子版。

研究生 统计学 教学大纲

研究生 统计学 教学大纲

研究生统计学教学大纲【引言】作为一名研究生,掌握统计学知识至关重要。

统计学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统计学,我们制定了一份详细的研究生统计学教学大纲。

【研究生统计学教学大纲概述】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涵盖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概率论、抽样分布、假设检验等方面。

【统计学核心概念与方法】教学大纲中的统计学核心概念包括:统计数据、概率、频率、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

通过学习这些概念,同学们将能够熟练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八个模块,分别为:统计学基本概念、数据收集与整理、概率论基础、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实践与应用。

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统计学知识。

【实践与应用】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教学大纲中设置了丰富的实践环节。

同学们将在课堂上参与案例分析、动手操作统计软件(如SPSS、R等),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课程还将安排期末论文写作,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与辅助工具】课程期间,教师将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案例、习题等。

同时,推荐同学们使用以下辅助工具:统计软件、在线词典、学术期刊等。

【课程评价与反馈】课程评价将综合考虑同学们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论文成绩等方面。

教学过程中,欢迎同学们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课程质量。

【结语】掌握统计学知识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熟练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JX0832.学分:33.学时:54课时,其中:理论544.课程类别:专业课5.考试/考查:考试6.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电子商务、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统计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偏重于方法论和应用性的学科。

它系统介绍了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原则和方法。

统计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与其他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作为必不可少的工具类、技能型的基础学科。

经济主管部门企业各管理层的工作,都离不开统计理论的指导、统计方法的应用,为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的教学及应用方法的训练。

2、教学任务统计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教学中应对其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

同时它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具体实例,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考试。

着重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3、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生,教给学生基本的统计思想,让学生掌握统计研究中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去认识这个世界,探究客观事物内在的数量规律,从而达到对客观存在的科学认识。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结算实务》等科目的辅助学科。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1.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本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教授学生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教学形式在教学中,以板书和多媒体为主。

五、教学过程建议1.学时分配:总课时:54,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54.2.教材:建议教材:《统计学基础》,于兆河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0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议参考教材:(1)《基础统计》,杨光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一版,2008年(2)《统计学基础》,肖战峰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0年。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前言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现在《统计学》课程已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应使学生理解统计原理,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增强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量化分析的素养和技能。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色2.理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3.了解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内容]1.统计数据与统计学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目的要求]1.掌握数据的计量尺度与数据的类型,2.初步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理解数据搜集、分类汇总的基本方法,3.掌握次数分布表与图的制作方法。

[教学内容]1.数据的计量与类型2.统计数据的搜集3.统计数据的整理第二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目的要求]1.掌握集中趋势各测度值的计算方法、特点和应用场合;2.掌握离中趋势各测度值的计算方法、特点和应用场合。

[教学内容]1.绝对数与相对数2.集中趋势的描述3.离散程度的描述第三章、概率与概率分布[目的要求]1.了解掌握推断统计的基础知识2.掌握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教学内容]1.概率基础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四章、时间数列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时间数列的水平、速度分析方法;2. 了解时间数列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分析以及循环变动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时间数列分析基础2.长期趋势分析3.季节变动分析4.循环波动与不规则波动分析第五章、指数[目的要求]1.理解指数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3.理解指数体系的概念,掌握指数因素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指数的性质与分类2.加权指数3.指数体系4.几种常用的重要指数第六章、参数估计[目的要求]1.了解掌握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抽样分析的重要概念2.掌握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参数估计量的评价标准3.介绍几种重要的区间估计[教学内容]1.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2.参数估计基本方法3.总体均值和总体比例的估计4.两个总体均值及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估计第七章、假设检验[目的要求]1.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2.掌握参数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步骤;3.掌握常用的参数显著性检验的方法;4.理解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的联系。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决策和管理中。

本课程旨在介绍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思维。

二、教学目标1.熟悉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培养数据分析和统计思维的能力;4.学会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1统计学的定义和目的1.2统计学的发展历程1.3数据类型和变量分类1.4抽样和抽样方法1.5统计学中的概率概念2.描述统计学2.1数据的整理和图表展示2.2中心趋势的度量2.3数据的离散程度度量2.4相关与回归分析3.概率与概率分布3.1概率基本概念3.2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3.3常见概率分布(正态分布、二项分布等)4.统计推断4.1抽样分布与估计4.2假设检验4.3方差分析4.4回归分析与预测五、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课堂讨论,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统计软件实践: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学相关领域的深入阅读和研究,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六、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20%):对课后作业进行评分,包括理论问题和数据分析题目。

2.实验报告(30%):完成统计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期中考试(20%):对第一、二章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4.期末考试(30%):对整个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核。

七、参考教材1.王小莫,《概率与统计》2.林超仁,《大数据统计学》3.高路凯,《统计学基础》八、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15周,按以下进度进行教学:第1-2周: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第3-5周:描述统计学第6-8周:概率与概率分布第9-13周:统计推断第14-15周:复习和期末考试以上是《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 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 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代码:9900897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开课部门:财务管理系学时:64 其中实训学时:学分: 4授课对象:XX级市场营销XX 班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统计学原理》是经济管理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熟悉统计工作的基本程序,了解重要的统计指标的含义与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学习《统计学原理》的前修课程主要有《经济数学》《经济学原理》等,有了这些课程作铺垫,学习起本课程来就容易一些。

专业班后续课程主要有《企业经济统计》《社会调查方法》等。

三、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统计与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统计学的学科分类、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统计的主要研究方法:理解统计的涵义、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统计的职能、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掌握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和变量、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2.理解调查目的和任务、对统计调查资料的要求;理解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统计调查的概念、调查的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的空间标准;掌握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调查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

3.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的步骤、统计分类的标准化问题、统计表的种类、设计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统计分组的原则、统计表的构成;掌握统计分组的作用、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分配数列的概念和分类、分配数列的表示方法。

4.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相对指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理解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涵义、平均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权数的两种形式、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应用条件、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平均差的概念和计算;掌握总量指标的种类、相对指标的种类;熟练掌握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两种计算方法、标准差计算。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31050课程名称:《统计学》总学时数:54实验或上机学时:1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

后续课程: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

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得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

它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

本课程在非统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一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

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专业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共计8章:第一章总论 Introduction第二章统计调查Statistical surveys第三章统计整理Statistical Date Arrangement第四章统计指标分析Statistical Indicator Analysis第五章统计抽样Sampling第六章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第八章统计指数Index numbers analysis教学要求:考虑到财经类专业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

2024《统计学原理》教案

2024《统计学原理》教案

《统计学原理》教案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统计基本概念与方法•描述性统计方法•推断性统计方法•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初步•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初步•指数分析与综合评价初步•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学应用领域统计学原理课程结构统计学原理课程概述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呈现数据的科学,是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的重要工具。

统计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工程学、商业等各个领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将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包括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实验设计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基本技能。

1 2 3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了解不同数据类型的特点和处理方法,熟悉常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的含义和应用。

知识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呈现,具备基本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统计素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素质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统计学原理》(第X版),XXX主编,XXX出版社。

参考书目《统计学导论》、《应用统计学》、《数据分析与统计建模》等。

同时建议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如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和案例资料。

02统计基本概念与方法统计总体与样本统计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量。

总体与样本的关系样本是总体的一个子集,用于推断总体的性质。

数据类型与测量尺度数据类型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特征,可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测量尺度对变量的测量精度和度量单位,包括类别尺度、顺序尺度、等距尺度和等比尺度。

不同数据类型与测量尺度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和变量特征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和测量尺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原理》大纲
一、大刚说明
【课程性质】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规律的方法论科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从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到数据分析各阶段的统计方法,为我们了解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提供了一种量化的认识工具和思维工具。

【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量化分析方法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能够根据特定任务去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利用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快速处理和分析数据。

本课程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掌握常用的统计调查技术与整理技术,掌握数据描述、抽样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因素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结果解释,掌握用Excel实现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的操作技术。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理论教学应多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二,统计分析方法的教学用侧重于基本原理的讲解和分析结果的解释,而不是公式的推导、记忆和复杂的手工计
算;第三,怎样用Excel等软件实现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应是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程应突出的特色。

二、大纲内容及学时分配
按照教学大纲的学时安排,本课程建议总学时为54学时。

《统计学原理》详细的教学内容安排及学时分配如表1-1所示。

表1-1 教学内容安排及学时分配
20xx年7月2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