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绿皮火车

合集下载

25张绿皮火车上的老照片,网友:每一张都是回忆!

25张绿皮火车上的老照片,网友:每一张都是回忆!

25张绿⽪⽕车上的⽼照⽚,⽹友:每⼀张都是回忆!
随着中国的⾼铁的⽇益发展,⽼式⽕车已经慢慢的从⼈们的视线中淡忘出去了。

还有多少⼈记
的绿⽪⽕车,去感受绿⽪⽕车以前那拥挤喧闹的场⾯...
摄影师王福春拍摄了⼀组⽕车上的中国⼈的摄影纪实作品真实反应了九⼗年代中国⽕车上⼈们
的真实现状!可以说是中国⽕车⽂化纪实的经典作品。

说起中国⼈与⽕车,在这⼏⼗年来,⽕车与中国⼈,尤其是⼤多数中国⼯农阶层,有着密不可
分的关系。

镜头下,九⼗年代中国⽕车上⼈们的真实现状
⼀张⼩⽅桌,四位乘客打⿇将
⼀位⽗亲抱着孩⼦
乘车的藏族青年
⼀个⼥孩吃着泡⾯,90年代的泡⾯碗都还是塑料泡沫!
车厢拥挤,⼀家四⼝蜷缩在车厢连接处
沈阳到⼤连的列车上,⼀位西装⾰履的男⼈右⼿拿⼤哥⼤正在打电话,左⼿拿着点燃的⾹烟
不满周岁的宝宝躺在餐桌板上
从北京开往乌鲁⽊齐的列车上,⼀位⽼⼈在过道上对着镜⼦剃胡须
座椅套临时做个毯⼦
⼀家三⼝坐在位⼦上⼊睡
长途车要坐⼏天,乘客们在做简单的锻炼
⼀名打扮时髦的⼥⼦,上⾐印着⼩李⼦
⽕车上⼗分拥挤,妈妈只能⽤罐⼦给孩⼦接尿
⼀位⼩伙展⽰着他和新婚妻⼦的婚纱照
⼀块⽊板搭了⼀个睡铺
拉⼆胡的⼥⼦
那时候的⽕车窗户是可以打开的
⽕车上的情侣。

怀旧的绿皮火车感言

怀旧的绿皮火车感言

怀旧的绿皮火车感言
怀旧的绿皮火车,让我有太多的回忆和感言。

小时候,每逢暑假就会坐上绿皮火车到外婆家,一路上风景美丽,车厢里有卖瓜子和饮料的小贩,还有一群开心的小伙伴一起玩耍。

那时候,我总是觉得坐火车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

长大后,虽然有了高铁和飞机等更快捷的交通方式,但我仍会选择坐绿皮火车去旅行。

那种慢慢地行驶,经过一座座小镇和村庄,看着窗外美丽的景色,感受着火车的震动和声音,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快乐时光。

绿皮火车虽然不像现在的高铁那样舒适和快速,但它却有一种特别的情怀。

每一次坐上它,我都会感受到一种温暖和亲近,仿佛在和旧时光对话,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一切。

现在,绿皮火车的数量越来越少,很多人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

但对我来说,它永远是一种怀念和回忆,一种特别的情感。

无论未来如何,我都会珍惜曾经拥有过的那段时光,怀念那些美好的回忆和感动。

- 1 -。

绿皮火车回忆

绿皮火车回忆

绿皮火车的回忆春节到了,春节过了,想起了绿皮火车,一定要写写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总是承载着很多回忆,但随着高铁、动车的出现,它们被替代了,现在只有在中小城市也许还能看到它们的影子。

至于绿皮火车为何被漆成绿色,想来也许在发明者的眼中,火车就就和邮局一样,担负着“使者”的角色,载着人们从起点到终点。

我喜欢记忆中的绿皮火车,因为每每忆起那绿皮火车,就仿佛像自己的童年失而复得了一样。

没错,就是那种慢吞吞的、没有空调、见站就停、濒临灭绝的绿皮火车,尽管它嘈杂闷热、空气里弥漫着各种不知名的味道和熊孩子的吵闹声,还是有许多人乘着它去搜寻梦想和希望。

绿皮火车,对我来说有着某种情怀,亦或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吧,因为对于我来说它已是儿时记忆的一部分了。

虽然动车的速度能够减少旅途的时间,高铁能够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但是对我来说最好的还是那绿皮火车晃晃悠悠的前行中的时光,听着车轮轰隆轰隆的响着,靠在窗边看着风景,手中最好还有一杯浓郁温暖的清茶,随意翻开闲书草草的看上几眼,那种惬意与舒适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替代的。

绿皮火车上的车窗是可以打开的,因为速度慢,也因为车厢里的空气过于闷热和不新鲜,所以旅途中的风都可以通过车窗进入到车厢里。

在我看来,如果你并不太着急去做什么事,那么,选择一辆绿皮火车出行——如果运气好的话,买到一张靠窗的座位,那实在也算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临窗而坐,你可以享受旅途中轻柔的风,和煦的阳光;临窗而坐,缓慢的行驶速度让你不会错过沿途每一道风景——南方金灿灿的油麻菜田抑或是北方麦田里的碧波荡漾,沿途停靠的小镇,你甚至可以下去走走,反正会停留很长的时间,八分钟,十分钟,或者更长,这是那些快速火车无法想象的。

那些小站的站台上总有卖特产的小贩,特产并不贵,新鲜的特产,你只需要付出不多的金钱就可以品尝得到,诸如沪宁线上的:苏州豆付干,无锡肉骨头、油面筋,常州萝卜干、寸斤糖、麻饼,镇江香醋,南京板鸭。

坐在绿皮硬座上,时间仿佛是凝固的,永远是白昼,没有安谧的夜和敞开的幻想。

【记叙文】一次难忘的“绿皮火车”之旅 一次难忘的旅途作文800字

【记叙文】一次难忘的“绿皮火车”之旅  一次难忘的旅途作文800字

【记叙文】一次难忘的“绿皮火车”之旅一次难忘的旅途作文800字绿皮火车,是中国人熟悉的交通工具之一,它虽然已经慢慢退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在很多人的记忆中,绿皮火车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我也有幸能够经历过一次难忘的“绿皮火车”之旅,这次旅程使我对绿皮火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我和家人一起踏上了前往乡村的绿皮火车。

站台上人来人往,车厢内的空气弥漫着淡淡的煤气味道,车厢里也挤满了前往乡村探亲的乘客。

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了这次难忘的旅程。

火车缓缓驶出车站,车厢里一片嘈杂,孩子们兴奋地向窗外张望着,而老人们则坐在座位上悠闲地聊着家常。

我靠着窗户,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村庄,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展开在我的眼前。

这种悠闲的旅行方式让我感到格外放松和愉悦。

旅途中,火车不时会停靠在偏僻的小站,车窗外是茂密的林木和迷人的山川。

这些风景虽然平凡,却充满了禅意和田园风光,让我有了一种放慢脚步、品味生活的感觉。

在这样的旅程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宁静。

不过,这次旅程并不尽如人意。

由于火车的老化,行驶速度并不快,而且车厢内的设施也相对简陋。

在长时间的行驶中,火车不时会出现晃动和不稳定的情况,给我们的乘车体验蒙上了一些阴影。

但这一切都无法掩盖旅途的美好,让我对绿皮火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行程后,火车终于抵达了我们的目的地。

下了火车,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温馨感,仿佛回到了童年的乡村时光。

这次难忘的绿皮火车之旅,不仅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也让我对中国的铁路交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回想起这次旅程,我深深感受到了绿皮火车所承载的文化和记忆。

它或许已经逐渐退出了我们的生活,但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它留下了一段段难忘的回忆。

希望未来的铁路交通能够更加舒适、便捷,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旅行的快乐和愉悦。

【这里结束,如需继续请告诉我】。

2017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7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7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汇总2017年高考已经结束。

但是高考过后,还有许多珍贵的资料值得我们收藏。

比如:高考满分作文。

在这里,万朋教育给大家带来了“2017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共9篇。

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人生如路快上车吧》总有人说,人生如路,或宽广,或幽闭;或平坦,或崎岖;或荒芜,或满路风景。

既然人生是一条通往未知旅途的路,那么承载我们走过这漫漫人生路的,不过是那些各种各样的“人生之车”。

童年:爸爸的二八大踹。

记得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陪伴我的,只有一辆自行车,我坐在自行车大梁上。

虽然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丰富的玩具,但童年时最开心的回忆,就是爸爸骑着它,载着我走遍了镇子的角角落落。

后来,我学会了自己骑着它到处跑,在那辆自行车的背后,总有一个踉踉跄跄追着我跑,生怕我摔倒的身影。

转眼过去了快二十年,我已经成人,父亲也不再健壮,那辆自行车现在已不知去向,每每见到二八大踹,我都会想起的生命最初的柔软欢乐的时光,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这辆车,叫做父爱。

少年:青涩的单车。

十二岁之后,我们就可以骑单车上路啦。

那些年的日子,每天似乎都离不开单车:每天早晨和傍晚,要骑单车去学校; 每个大课间,班级会安排专门的值日生去将单车摆摆整齐;每天和朋友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我们晚上一起骑车回家吧!”开始朦朦胧胧有了喜欢的人,心底慢慢地生出一朵小花。

每次上学路上,我都会在他家的小区门口张望好久,盼望着他骑着那辆蓝色的山地车出来,然后假装偶遇,一起上学。

就算遇不到,偷偷把自己和他的单车摆在一起,也成了一天中最大的幸福。

甚至有一次,我的单车坏掉了,他骑车载我回家。

一路上,我都激动地快要哭出来了。

虽然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而在我记忆里也慢慢模糊了他的眉眼,但很感谢那个男生,曾在我最兵荒马乱的年纪,载过我一程单薄的想念。

这辆车,叫青春。

壮年:谋生的电动车毕业找工作,在一个城市落户,城市生活半径加大,一辆电动车成为我的伙伴。

绿皮火车勾起回忆的文案

绿皮火车勾起回忆的文案

绿皮火车勾起回忆的文案
1. 握着扶手,眺望窗外,迎面而来的绿皮火车竟然勾起了无尽的回忆,仿佛时光倒流,带我穿越回那段最美好的时光。

2. 绿皮火车,那是那段年少时光中最温暖的记忆。

车厢里的气息,车窗外的风景,
尽是从心底绽放出的无尽喜悦。

3. 那些绿皮火车上的日子,仿佛是一段美好的童话故事,无忧无虑,充满了青春的
活力和梦想的力量。

4. 在那辆绿皮火车上,我看见了无数陌生的面孔,却也结交了一生的知己,共同经
历的岁月变成了永恒的珍宝。

5. 那段时间,我们挤在绿皮火车的车厢里,一起吃泡面,分享零食,分享着彼此的
故事和憧憬,一起为未来燃烧着激情的火焰。

6. 绿皮火车是我们成长的见证,载着我们乘风破浪,追逐着青春的梦想,一路向前,永不停歇。

7. 那段时间,我们经过了无数个车站,经历了无数个别离,但是绿皮火车,却始终
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8. 绿皮火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旅途的回忆,更是一份珍贵的情感,跨越时间和空间,与我永远相守。

9. 如今,回首往事,绿皮火车已经远去,但那段时光中留下的美好回忆,却依然在
我心中熠熠生辉。

10. 绿皮火车,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见证,它勾起了我心中所有的浪漫和热血,让我
一次又一次陶醉其中。

记忆中的绿皮火车作文

记忆中的绿皮火车作文

我家住在铁路边上,火车的汽笛“呜呜”声每天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火车每天都从我家门口经过。

唯有绿皮火车渐渐消失,因为它不但速度慢,空间小,而且不适合长途旅行。

我曾坐过一次绿皮火车,那次经历让我很难忘。

七岁那年,我和妈妈去上海玩,正好赶上春运,我们好不容易挤上火车,却发现车上不但挤满了人,而且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挑战着我的嗅觉神经。

这时,列车员还要推着巨大的手推车叫卖商品,把过道上的人都往两边挤,使原本拥挤的车厢更加拥挤了。

一时间,列车员的叫卖声与旅客的砍价声,凑成了一曲令人厌恶的“交响乐”,直往我耳朵里钻。

更糟糕的是吃不上热饭,而且还要坐12小时,令我疲惫不堪。

我以后再也不想坐绿皮火车了。

今年过年,我又和妈妈去上海玩,妈妈说这次我们坐的不是绿皮火车,而是高铁。

听别人说高铁列车非常快,我这次终于可以体验一回了,爽啊!我和妈妈一大早就来到高铁站。

“哇!好漂亮!”美丽的广场,明亮的侯车室,如果不是看到站名,我还以为到了机场呢。

很快,我们验票上了站台,终于可以一睹高铁列车的风采了,流线型的车头像鲸鱼的头,让列车跑得特别快。

妈妈说高铁有好几个型号。

现在最先进的是“复兴号”列车,它的时速可以达到350公里,原本12小时的路程现在只要四个多小时,是绿皮火车永远也达不到的。

进入车厢,我惊呆了!车厢又干净又明亮,布置一新的座位,整
洁的环境,是绿皮火车永远也比不上的。

那绿皮火车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记忆中的绿皮火车作文

记忆中的绿皮火车作文

记忆中的绿皮火车作文
哇,记得小时候,我偷偷跟着朋友们一起搭上了绿皮火车,那火
车真是古老啊,像是上了一条活生生的历史长廊嘞。

慢慢的,火车开
始哐啷哐啷开动了,震动的我头晕目眩,可是那种刺激感却让我兴奋
得不行。

车厢里的乘客五花八门,有的大叔边嚼着牛肉干,边疯狂地打鼾,我看了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还有些小朋友坐在身边,唧唧喳喳地说个
不停,搞得整个车厢都是嘈杂的气氛。

这种热闹的感觉,到现在想起
来都觉得挺好玩的。

唉呦,火车窗外的风景更是美得不得了,一会儿经过一座小桥,
一会儿又穿过一片翠绿的稻田,实在是让人流连忘返。

在火车上看风景,嗨,那感觉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还记得上次火车延误,导致我迟到了半个小时,那时候真是气得
不行。

但是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一切,我突然觉得,原来一切都是
那么美好,何必为了一点小事生气呢。

哟,绿皮火车可能有点老旧,但是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回忆和故事。

每一次搭乘绿皮火车,都会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记,让我觉得生活真是
多姿多彩。

绿皮车的记忆

绿皮车的记忆

绿皮车的记忆◢1 ◣这很难称之为一段美好的回忆,虽然你可能觉得难忘。

它是一段出行或归乡的开始,也是中国版的“在路上”。

它难以复制,但它也无法被删除◢2 ◣绿皮车为中国铁路客车当中绿色涂装配黄条色带车底的俗称。

其涂装设计主要受苏联列车的影响。

图为1992年8月,四川广安火车站南下的民工潮。

由于人多车少,民工只好从车窗挤上车◢3 ◣绿皮车通常大多无空调,车窗可以打开。

直至21世纪初,多数绿皮车因建造年代久远以及铁路客车车辆更新,被逐步淘汰。

图为1999年春运,火车乘警的帽子里都是汗,帽子里贴着各趟火车时刻表◢4 ◣21世纪初“绿皮车”在干线上已少见,但在支线和短途以及慢车等旅客运输中,还有一大批“绿皮车”运行。

图为一列绿皮火车上,旅客从列车车窗探出头来,脸上露出笑容◢5 ◣1991年,从上海开往重庆的列车上,挤在过道的一个狭小空间里的一家四口。

◢6 ◣1995年,从武汉开往长沙的列车上,一位光膀子的男子竟然躺在了硬座座椅靠背上,为防止自己摔倒,他不得不用手抓住上面的行李架◢7 ◣1992年,从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开往古莲的列车上,各自占了一张长椅睡觉的男女青年◢8 ◣1996年,从广州开往成都的列车上,卧铺上相拥而眠的夫妻◢9 ◣1995年,从齐齐哈尔开往北京的列车上,在宠物狗旁吃方便面的女青年◢10 ◣列车的卧铺车厢内光着膀子穿短裤聊天的男人◢11 ◣列车上打纸牌消遣的旅客◢12 ◣1993年,成都火车站迎来波澜壮阔的民工潮,出川农民工陡增。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大量农民工涌向沿海大城市,民工潮开始形成。

◢13 ◣2001年2月1日,这趟列车共有7扇门窗的玻璃在沿途车站被上车心切的民工砸碎,不少乘客靠近已没有了玻璃门的冒着寒风前行◢14 ◣2001年2月1日,在一列载农民工出行的列车上,车厢里挤满了人◢15 ◣2003年3月,在河南洛阳开往郑州的火车上,列车员正在向乘客推销袜子◢16 ◣L700次绿皮列车,乘警李杰和搭档在审讯一名扒手◢17 ◣2010年12月31日,在K9064次列车上,产于50年代的锅炉仍然在继续“服役”,它为所有乘客提供热水◢18 ◣2010年6月26日,1461/1462次“绿皮车”从北京站驶出,开往上海。

怀旧的绿皮火车感言

怀旧的绿皮火车感言

怀旧的绿皮火车感言
小时候,记忆中的火车总是绿色的。

那时的绿皮火车,在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一种怀旧的感觉。

这些绿皮火车,是中国铁路最早的一批客运车辆,还留存着当时的特色。

车身绿油漆,车厢内部的铁床,硬度适中,配着棉质被褥,虽然简陋,但是格外温馨。

火车行走在铁路上,发出的声音一定是最怀旧的。

那种轰隆轰隆的声音,伴随着车厢摇晃的感觉,给人带来一种特殊的体验。

即使是坐在车上看风景,也会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绿皮火车也有着很多美好的回忆。

小时候,每次回家,总是坐着绿皮火车。

车上的人们都是一家人,一起分享着旅途中的乐趣。

车站上的小贩,总是拿着各种小吃,让人无法抵挡。

还有那些搭讪的陌生人,分享着彼此的故事,让旅途更加有趣。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绿皮火车已经逐渐被高铁取代。

虽然高铁速度更快,更加舒适,但是那种怀旧的感觉,在高铁上是无法寻找到的。

怀旧的绿皮火车,留给我们的是一份珍贵的回忆。

每次想起那些年坐着绿皮火车回家的时候,总是会有一种特别的温暖。

感谢绿皮火车,留给我们这份难以忘怀的记忆。

- 1 -。

一次难忘的“绿皮火车”之旅 一次难忘的旅途作文800字

一次难忘的“绿皮火车”之旅 一次难忘的旅途作文800字

一次难忘的“绿皮火车”之旅一次难忘的旅途作文800字坐在和谐号动车组里,身下的动车平稳地行驶着。

车厢内只能听到美妙的广播声。

随着列车缓缓进站,几列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牵引的绿皮火车进入了我的规野,这也勾起了我对那次绿皮火车之旅的回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

过去的事物总在慢慢地逝去。

现在,小时候常见的绿皮火车已经很难见到,对它,我总是有一种怀念藏在心头。

去年暑假,去西安旅游的返程,我有幸又体验了一次绿皮火车,但这次的绿皮火车之旅一定会令我终生难以忘却。

在返程的三天前,我们就订好了车票,但是只买到了硬座车票。

在开车前一小时,我们来利了西安火车站。

火车站候车室里黑压压的一片。

天哪!竟然还有那么多人选择绿皮火车!此刻,工作人员广播了一条信息:旅客朋友们请注意,由阿克苏开往杭州的K596次列车晚点三点小时,请乘客们耐心等待。

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车票,这正是我要乘坐的车次!我顿时绝望了。

唉,我不得不坐在候车室里盼望着火车的到来。

经过了三个小时的耐心等待,我要乘坐的K596次列车终于来了!那火车车厢是绿色的,由一台红色的电力机车牵引。

车厢中间还有两道黄色的带子,上下夹着一个又一个的窗户。

车厢内部有好多人,坐着的、站着的。

我迫不及待地进入了车厢,没有进去时是满心的期待,然而熟悉了舒适的高铁动车的我,真正坐上了记忆中的绿皮火车却发现远没有印象中的美好。

车上的人很多,有的人已经躺在座位上,伸出臭烘烘的脚。

我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并且习惯性地擦了下座位。

火车开走了,轰隆轰隆,哐当哐当伴随着这有节奏的火车旋律。

一阵困意袭卷而来,我也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一站又一站,经过了近24个小时的前熬,我终于来到了目的地一徐州站。

下了火车,我对这次的旅行还似乎有一些恋恋不舍。

绿皮火车的环境和条件虽然与高铁动车相差甚远,但在沿途你能欣赏到平时不多见的美丽景色。

我好像已经爱上了绿皮火车。

我依旧站在站台上,看着火车慢慢地驶离,慢慢远去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高铁动车似乎已经逐渐取代了绿皮火车,绿皮火车的身影越来越难见到。

老照片:那些关于绿皮火车的记忆,带你来一场怀旧之旅

老照片:那些关于绿皮火车的记忆,带你来一场怀旧之旅

老照片:那些关于绿皮火车的记忆,带你来一场怀旧之旅绿皮火车,因其外表是绿色,所以被称为绿皮火车。

和如今高铁的速度相比,那时绿皮火车简直就是龟速。

如今随着动车、高铁的流行普及,绿皮火车逐渐被淘汰。

绿皮火车曾是中国铁路客运的主力,深绿色的车身,低廉的票价,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绿皮火车大多没有空调,只有摇头风扇(只有高原新型绿皮车带有空调)。

很多人对火车的认识,源于绿皮火车,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对火车认识的开始吧。

深绿色的车身、低廉的票价、拥挤的车厢、缓缓后移的风景、可以上下开启的窗户……这些都是绿皮火车最重要的标志。

那时很多绿皮火车的窗户是可以开启的,让风凉爽的吹在身上,感受自然的味道。

在每一次停靠的小小站台,从车厢内一伸手,就可以买到外面小贩们售卖的当地特产。

拥挤、嘈杂、鱼龙混杂是很多人对绿皮火车的印象,绿皮火车无法与如今动车、高铁的速度、干净与舒适相比,但绿皮火车作为一个交通时代的重要符号,深深地刻录在几代人的记忆中。

那时绿皮火车里有紧张激烈的牌局和热火朝天的对话,车厢内市井气息很重。

那熟悉的“啤酒饮料矿泉水,瓜子花生八宝粥”、“来,腿收一下”,如今再也听不到了。

绿皮火车不快,那时坐火车都会带上许多打发时间的东西,像书、扑克牌和零食等。

当时在车上的时间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跟邻座或者对面的人聊几句,甚至成为朋友。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以前的绿皮火车,这并不是嫌弃如今的高铁,只是一种纯粹的怀念,怀念绿皮火车的“慢时光”,怀念绿皮火车承载的那些记忆。

“如果没有文化的含义,火车只是一种交通工具;但是一旦赋予文化,火车就成了一种情怀,便成了诗和远方。

”如今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绿皮火车离我们越来越远。

老照片:那些年挤过的绿皮火车,看车厢内的百态人生

老照片:那些年挤过的绿皮火车,看车厢内的百态人生

老照片:那些年挤过的绿皮火车,看车厢内的百态人生随着中国的高铁的日益发展,老式火车已经慢慢的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忘出去了。

还有多少人记的绿皮火车,去感受绿皮火车以前那拥挤喧闹的场面。

绿皮火车,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

深绿色的车身、低廉的票价、拥挤的车厢、缓缓后移的风景、可以上下开启的窗户……这些都是绿皮火车最重要的标志。

拥挤、嘈杂、鱼龙混杂是很多人对绿皮火车的印象,绿皮火车无法与如今动车、高铁的速度、干净与舒适相比,但绿皮火车作为一个交通时代的重要符号,深深地刻录在几代人的记忆中。

在绿皮火车的时代里,晚点是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的事情。

一张小方桌,四位乘客打麻将在车厢内吃泡面的女孩车厢拥挤,一家四口蜷缩在车厢连接处车厢内一位老者在刮胡子座椅套临时做个毯子长途旅行要坐几天,车厢内的乘客们在做简单的锻炼一名打扮时髦的女子,上衣印着小李子一位小伙展示着他和新婚妻子的婚纱照一块木板搭了一个睡铺拉二胡的女子那时候的火车窗户是可以打开的火车上的情侣休息中的情侣时尚的年轻人拥挤的月台火车上共用一副耳机在听着当时的流行歌曲的小情侣背篓内的孩子拥挤的旅客,等待进入车厢。

爬窗进车厢的女子站台上售货小推车车厢内的售货小推车“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了~”“来这位乘客,把腿收一下~”……春运时火车上拥挤不堪,过道里站满了人,即便如此,售货员依旧能够推着小车畅行无阻……车厢里的乘客绿皮火车大多没有空调,只有摇头风扇(只有高原新型绿皮车带有空调)。

车厢连接处,一对情侣紧紧抱着,女孩用深情的眼神望着男友。

卧铺车厢内。

绿皮火车记忆

绿皮火车记忆

作者: 苏涤非[1]
作者机构: [1]中原油田
出版物刊名: 国企管理
页码: 109-109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7期
摘要:六年前这个季节,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踏上了西行去西北油田务工的列车,先从油城濮阳到郑州,再由郑州到乌鲁木齐,然后转车到库尔勒,最终到工作地点,全程3700多公里,伴着绿皮火车的咣当声,历时三天两夜到达目的地.那是我四十多年的人生中第一次单独出门远行,而这几年外出的经历也在我的人生中里留下了磨灭不去的印记,特别乘坐绿皮火车的记忆一直都在脑海.。

那些年,一起追过的火车

那些年,一起追过的火车

作者: 王嵬[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人民周刊
页码: 88-89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5期
主题词: 蒸汽机车
摘要:在2008年的蒸汽节后,我几乎每年都会如约来到克什克腾旗,享受这场跃动的视觉盛宴。

2009年12月,前进7119和7038两台机车被整修一新。

这个庞然大物,用壮汉般的钢铁肩膀摇动着5个巨大的红色动轮,将力量之神的形象烘托到极致。

至关重要的是,车身上集通铁路的LOGO被国铁的路徽所替代,这幅经典的画面可以使人产生乘时光列车回到从前的感觉,因此吸引了更多的铁路爱好者。

2009年底,我与摄影师傅陈新辉一同前往,他是火车世家,两代开火车,一代修火车。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绿皮火车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绿皮火车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绿皮火车绿皮车曾经是中国铁路客运的象征,在那个没有空调车的时代,拥挤而闷热的绿皮车见证了几代中国人的旅途奔波,也让很多人留下了难以忘记的记忆。

对于火车迷来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绿皮车,别有魅力。

8点45分到达北京北站地面候车厅的时候,迎面能看到两拨正在候车的乘客,左边是北京北到延庆的S207,9点02分发车,右边是北京北到承德的4471,9点12分发车,只相差10分钟,两边情形完全不同:S207票上没有座位号,乘客排着长队,开始检票之后,人群组成的长龙像是马拉松比赛开跑一样,狂奔向不远处的白色动车;4471的乘客坐得稀稀拉拉,差不多一个车厢就能塞满所有人,开始检票,大家不紧不慢,出了玻璃门,能看到绿皮火车安静地等着,像是一个沉默的老年人。

绿皮车爱好者东方世平约好一起去坐火车的北交大男生东方世平终于在检票之后的五分钟出现了,穿着一身蓝色迷彩服,别着一个腰包,鼓鼓囊囊地装了不少东西,相机、电台、两部手机、GPS模块、一罐“红牛”,拉上拉链还能看到露在外面的两根天线。

“这是轮缘润滑装置!”东方两眼放光,盯着最后一节车厢后方放着的黑色机器,下面有轮子,隔着三排栏杆,延伸出两个黑色的粗管,向车厢下面的车轮伸去。

“那次上车复习考试,在燕落换乘时才第一次看见!”因为4471跑山区线路,坡多弯多,车轮很容易相对于钢轨横向移动,导致轮缘擦碰钢轨,东方向我解释轮缘润滑装置的作用,表情像是在说一个浪漫的故事。

上了车,车厢里人不多,透过窗户,能看到对面停着的红皮车。

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老火车的气味,那是一种直排式洗手间、碗装泡面和人的汗味、烟味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并不是很重,但是给人感觉很顽固,好像味道是嵌在车里每一个缝隙里的,永远清除不掉。

不过这气味和车里的陈旧很匹配,墙面被烟熏得有一层不太均匀的黑渍,车厢号的标示歪歪扭扭地贴在高处,灰色的人造革座椅很陈旧,边角处几乎都是起了皮的伤口。

我开始好奇,这趟绿皮火车之旅能有什么惊喜。

绿皮车的回忆

绿皮车的回忆

绿皮车的回忆
绿皮车的回忆
到阿克苏探望维吾尔族亲戚几次均坐的绿皮火车,这几年出差内地大多是坐飞机和动车,次数多了坐飞机的种种担忧与不适还有兴奋也渐渐淡去,倒是这几次绿皮火车之行心中总有一些抹不去反而逐渐清晰的记忆。

1983年从农村出来,随父亲地质会战乘坐火车来到新疆,那是艰苦岁月年代,人们大多吃着粗粮,吃细粮是有钱人,更不用说喝酒吃肉了。

绿皮车每日哐镗哐镗的爬行着,偶尔歇斯底里的吼叫一声,不知过了几日,车行到兰州还是宝鸡也记不清了,停车上来一个人,手提印有长江大桥字样的包,身穿蓝色中山装,像个当官的,窗边坐定后从包里拿出一瓶二锅头之类的.高粱酒,随后又掏出牛皮纸一样黄褐色纸包着的东西,打开是支烧鸡。

他似乎没有看见周围饥饿的眼睛,一边撕啃着鸡一边滋溜着小酒,甚是满意和舒服,我躲在爸爸身后瞪着他,口水流了一嘴。

想象着那是多美的生活,穿着整齐的衣服,提着包,坐着火车,吃着鸡喝着小酒......心中想,等我长大了我也这样。

多年后我工作了,钱不多,倒是每次坐火车总会模仿那个吃鸡喝酒的叔叔,总要买点肉、买瓶酒,上车后也会选择车窗前、翘个二郎腿有滋有味的喝点,多少次我一直都没有喝出那次看见的味道……好像也没看见身边有羡慕的眼睛....
这几次去南疆探亲,同事们也都带点酒肉,聊着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类琐事,我越加想那过去的绿皮火车,它到底是什么样的?(秦天星)。

那冒着黑烟的“绿皮车”——40年前的知青-春运专列

那冒着黑烟的“绿皮车”——40年前的知青-春运专列

那冒着黑烟的“绿皮车”——40年前的知青-春运专列故事不长我说给你听作者:“鲜丽”'’春运”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就是每年春节期间的一次数十亿人的大迁徙,而迁徙的里程往往是以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公里计程。

春运时间以春节为界,春节前15天,春节后25天,每年春运为40天时间。

回首50--40年前(1968年—1978年),那一特定历史时期,成千上万的下乡知青回家过春节的情形,和今天的春运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啊。

那时的交通运输远不如今天发达,既没有动车更没有高铁,人们乘坐的火车都是现在很少见的“绿皮车”,座椅是黄色木条做成的,真正的“硬座”,车速特慢,逢站必停,从新民的兴隆店到沈阳的皇姑屯要“嘎游”一个多小时。

车厢里挤得水泄不通,我们背着大旅行包走了20多里的旱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挤上火车,连站着的地方都没有,厕所已被占领,车厢与车厢的连接处摞着麻袋包,车门上不去就从车窗钻进去,整列火车严重超员,还有很多人抽着老旱烟,乌烟瘴气,让人喘不过气来。

车里大都是回城过年的“傻青年”,他们一样的装束、一样的行头,不一样的是到达站。

年前一列列冒黑烟的“绿皮车”不辞劳苦地从乡下把这些“傻青年”运回城里,整个城市仿佛一夜之间从地底下冒出了一群头戴草绿色棉帽子,脚蹬大棉靰鞡的年轻人。

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热闹起来了,也拥挤起来。

这些“青年”的户口已迁到了农村,所以回城过年就要吃家里人的口粮、家里人的副食品,因为70年代都凭证、凭票到粮站、副食店买粮买菜,“青年们”没有户口就什么都没有份。

他们回城的时间大约是腊月廿三到正月十五。

过完了年,每人背着瓶子、罐子装的咸菜大酱,再去挤返乡的“绿皮车”,下车后再走那段不知何时是尽头的田间小路,再回到那从里到外都冻透了的青年点,准备春耕种地。

那时真的是不想走啊,真的不想回去啊,回去就得戴棉帽子睡觉,就得吃白水煮白菜、白水煮萝卜啊。

再说多在家呆一天就要多吃别人的口粮啊!回城过年的那些日子,就连警察都对我们表示友好,我们骑着大28自行车满大街地跑,挨个同学家去串门,每个骑车的后座上还驮着一个,警察从来不管我们,还向我们招手致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网讯从7月1日起,随着中国各地绿皮车的停运、升级,中国铁路将全部实现“空调列车”。

届时,中国将全面告别“绿皮火车”时代,走进高铁时代,7月3日,笔者来到内蒙古阿尔山摄影创作,有幸见到已经停运了的阿尔山窄轨小火车和还在运行的绿皮火车,何时终结,拭目以待。

“绿皮火车”指的是老式无空调火车,因车厢涂装都是绿色,所以被称为“绿皮火车”。

因票价便宜,一直受人青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民众对乘车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经济、便宜”,开始追求舒适、快捷、便利的乘车环境。

自20世纪90年起,中国铁路部门就开始对“绿皮车”进行改造和淘汰,每一次中国铁路大提速,都会有一批“绿皮车”消失。

从中国西北的兰州市开往深圳市的火车,2011年10月即淘汰了“绿皮车”;中国中部重镇武汉也在2012年1月告别了最后一趟“绿皮车;横跨粤桂黔渝的湛江至重庆“绿皮车”,在2013年7月结束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绿皮车”在中国铁路干线上渐渐减少,只在支线及短途运输中还保有一定比例,但也将慢慢被淘汰。

承载着无数人回忆的绿皮车,已经淡出历史舞台。

只有在为数不多的偏远地区,以及一些特殊路段,才能追忆这位老将的风采。

6月11日,“哐、哐、哐……”6162次绿皮列车,蜗行在连绵的群山中。

这或许是全中国最慢的火车,全程351公里,上午9点发车,傍晚6点到达。

全线24个站只有6个站售票,其余站台都是先上车再买票。

这或许也是全中国最便宜的火车,全程21.5元,而从碧鸡关站到读书铺站,距离不到几公里,开行二三分钟就到了,票价只要1元钱。

农民工选择绿皮车,其实是无奈之举。

许多绿皮车没有空调,设备老化,见站就停。

不论速度还是乘坐舒适度,都令人难以恭维。

之所以部分农民工还愿意选择这样的列车是另有原因的。

对于外出农民工而言,乘坐火车往往是因为回家或变更打工地点,这样的旅途往往要携带铺盖,甚至拖家带口,需要购买多张车票,几百元的动车和高铁票价看似不多,若乘以全家的人数,再乘以往返的2次,实际成本就到达四位数了。

更何况动车和高铁设站区间较大,通常在地市设站,而居住在县域的农民工,下车后还要再倒汽车,又增加了一笔支出。

绿皮车一来票价便宜,站点密集,二来绿皮车的乘客以农民工居多,背着行李袋不会遭到异样的眼神。

当然,动车组和高铁取代绿皮车等普通列车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现代社会的向前发展,也促使铁路客运不断提速,不断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对于跨省务工人员来说,铁路是主要的出行工具。

长长的铁轨,连接着城市和乡村,一头是等待,而另一头则是梦想。

一方面来说,不能因部分人群怀念绿皮车的票价,就推迟整体路网的提速更新,这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应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原绿皮车乘客群体,提供可替代的出行方式,例如在动车和高铁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后,可以适当降低票价,并发挥公路客运的补充作用,以减少他们的出行成本。

其实,就今天的农民工而言,收入不断提高的他们,也不见得全部钟爱绿皮车。

在最近两年的春运中,农民工群体搭乘高铁甚至飞机返乡已经不鲜见。

蛇皮袋被拉杆箱取代,破胶鞋变成了新皮鞋,行李里装着存折,那是准备回家买房买车的款项。

富裕起来并不断融入城市的农民工正在蜕变成新市民,他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也自然在发生变化,甚至对交通工具的舒适度和速度需求,渐渐超过了价格需求。

换言之,虽然依然有农民工青睐绿皮车,但不等于农民工只配坐绿皮车。

单纯用“农民工没得坐”为绿皮车的谢幕惋惜,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飞驰而过的列车穿越暮色中的城市,它们承载着的不仅是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思念,也是新市民的梦想。

希望有一天,农民工能够和城市居民一样,成为动车和高铁的常客。

到那时,不仅仅说明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已经成功在望,而且农民工向新市民的转型,也已驶上“高铁速度”的快车道。

“绿皮车”指的是老式无空调火车,因车厢涂装都是绿色而得名,因票价便宜一直受到学生群体和外出务工人员的青睐。

昨天是合肥开往淮北的K8360次列车最后一天开行“绿皮车”的日子,“今天还不是很热,最热的时候是三伏天,由于火车是铁皮车厢,又没有空调,温度常常能达到40多度,不少旅客都会感觉受不了。

”列车长苏士忠说。

从7月10日开始,这趟列车将换成红色的空调列车,旅客将不用再忍受难耐的酷暑,乘车环境也会变得更好。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3日报道,“太阳缓慢地在蓝蓝的天空中穿行……伴随着特有的嘎嘎声和晃动,蒸汽机大口大口喘着气,喷出一股股浓烟。

”美国作家保罗·泰鲁在他1988年的书《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中这样描述他在中国的火车旅行。

网民们近日颇为怀旧地谈论了中国逐渐消失的绿皮车。

一个网民写道:“28日我坐这趟火车回了杭州,车上很挤,没有空调,但票价便宜。

”另一个网民写道:“从窗户爬进火车回家,这是我童年的记忆。

”票价便宜的老式绿皮车有时非常拥挤,车门挤不进去,人们只能从窗户爬上车。

“我5岁时第一次坐绿皮车,从河北的家乡小镇坐5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

在拥挤不堪的车站里,父亲不得不把我扛在肩上在人群里穿行”。

“在火车里,我感到很难受。

虽然车窗都开着,车里还是又黑又臭。

火车颠簸不停,声音非常大。

母亲不停地让我想象我在吃酸梨(中国人为了避免晕车而吃的一种水果)”。

“四年前,我坐在从匹兹堡到费城的现代化火车上,太阳的光点在白色坐椅上缓慢移动。

我翻看着一本艺术书,享受着平稳的旅程。

然而坐在那里,怀旧的我思绪所及,仍是童年时绿皮车的轰隆声”。

(编译/殷欣)在你的记忆中,绿皮火车是什么?绿皮火车是那个年代旅行时的特殊记忆,这些记忆里没有空调冷气的舒适,没有电子广播的喧闹,没有刹那而过的呼啸,有的只是“况次况次”的声音和足以溢满人心底的韵味。

在他看来,这绿皮车啊,夏天是闷罐,冬天是冰柜,每年春运还要挤成“沙丁鱼罐头”。

坐这车受罪,可一路走来,却没少离开了它。

绿皮车,是回忆,是生活。

斑驳的车门把手、绿色的车厢外表,还有车厢内的绿色坐椅、摇头的电风扇……绿皮火车曾经是中国旅客列车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和追求速度的高铁和动车不同,绿皮火车满足了不少旅客对慢生活的追求。

到了冬天,车厢里却是一反常态,关上车窗,那也是一种让人犹如掉进冰窟窿里的感觉,车子开动后,冷嗖嗖,就是披上了棉被,那也感觉有点冷。

方式用煤烧开水做饭菜绿皮车上的烧水设备却非常落后,用煤烧开水。

为此,列车配备烧水工,四节车厢配备烧水的锅炉。

据介绍,为了让旅客上车后就能喝到热水,烧水工要提前数小时上车去烧水。

此外,绿皮车上用煤做饭菜。

客流绿皮车从不缺旅客绿皮车客源很足,常常车厢除了满员,走道、车厢门口也是站满了人。

据悉,这主要还是绿皮车的低廉车票价赚来的“人气”。

汽笛声响,喷出浓密白雾,车轮滚动,拖动绿色车厢。

相信这是大家并不陌生的场景。

“绿皮车”曾是中国旅客列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但从7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绿皮车将逐渐被动车组等新型车辆所代替,渐渐走进人们的回忆里。

这很难称之为一段美好的回忆,虽然你可能觉得难忘。

它是一段出行或归乡的开始,也是中国版的“在路上”。

它难以复制,它也无法被删除。

□一个时代的符号“绿皮车”曾经是中国旅客列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火车几乎是中国人唯一的远行工具,那时候的火车都是绿色的,源自计划经济时期对苏联忠诚的模仿,同时也是一种战时审美遗留,“绿皮车”的称谓由此而来。

多年以来,伴随着中国铁路一次又一次大提速,直至今日“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建立,“绿皮车”始终活跃在客运的第一线,与人民一起见证着中国铁路跨越式的发展。

在人民心中,“绿皮车”不仅是时代的符号,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一起成长起来的独特记忆。

在1980年代的官方语境里,火车代表着希望和力量。

这样的形象不时在小学课本、人民币、挂历或政治宣传画里得到强化,最终凝固成工业精神的象征和写照。

挥汗如雨的司炉工是劳模的常见形象,伸出半个身子手搭凉棚远眺的火车司机也成为祖国开拓者的化身。

就连时代的英雄——如欧阳海、周云成和戴碧蓉等,事迹也与火车相关。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带来的新气象激发着每一个中国人,包括作家王蒙。

1980年,他完成了首部意识流小说《春之声》。

故事发生在春节前夕一辆绿皮闷罐子车上,主人公是一位访德归来的工程师岳之峰。

车上的世界是文革后中国社会的缩影,有埋怨的妇女、自私的乘客、卑劣的盗贼,也有隐忍的老农、尽职的警察和上进的学生。

在最艰难的旅程里,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开启了一台“三洋”牌录音机,在美妙的德国民歌中,列车冲破黑暗,袅袅前行。

在下车的一瞬,岳之峰回望来路,看见了一个崭新、轻便的新型火车头拖着他坐过的旧车厢呼啸而去。

个性也正在觉醒。

当美国人保罗在绿皮车上饶有兴致地观察他的“火车中国”时,一位叫周云蓬的东北少年也独自踏上了人生的第一次旅程。

他已经失明7年了,但仍心怀梦想。

他拄着棍子上了一辆开往天津的绿皮火车,在钢轮与铁轨撞击的隆隆声中喝了几口散装啤酒,感觉“世界就成了我哥们”。

那一趟绿皮车成了周云蓬梦想的方舟——他最终成了一名流浪歌手。

这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身份,更多的年轻人喜欢用流浪和远行来自我证明,一个叫齐秦的喜欢沿着铁轨忧郁独行的台湾歌手,则成为争相模仿的时代偶像。

但这个浪漫年代却易碎而短暂。

随着经济大潮的快速兴起,理想在与现实的较量中最终败下阵来。

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随之盛行,开启了烦嚣而光怪陆离的下一个十年。

1989年农历新年过后一个月,诗人海子穿着白衬衫和蓝西裤,在山海关一段慢车道上卧轨,等待一辆将从他身上轧过的慢车。

一个充满诗意的理想主义年代结束了。

□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自20世纪90年以来,铁路部门不断加大“绿皮车”的淘汰和改造力度。

每次中国铁路大提速,都要进行铁路客车车辆更新、升级,都会淘汰一批“绿皮车”。

“绿皮车”逐渐由构造速度更高的设施更先进的空调客车替代。

至21世纪初,“红皮车”(25G型客车)已成为新的中国铁路客车标准涂装,而“绿皮车”在干线上已少见,但在支线和短途以及慢车、春运临客等旅客运输中,还有一大批“绿皮车”运行。

“绿皮车”大多为20世纪90年代之前建造的,大部分都年久失修,油漆剥落,墙板开裂,车门关不严,车窗打不开;有的车厢内服务设施不全,配件丢失,电扇不转,电灯不亮,管路不通,洗漱池、便器破损,地板塌陷;车体外皮长时间不清洗,门窗不擦,积满污垢。

有的卧具破旧,洗涤不净,厕所气味难闻。

短途客车茶炉不及时烧水,旅客喝不上开水,有的甚至连洗漱用水都难以保证。

炎炎夏日,有的车厢因电扇配置不齐或不能用,成了名副其实的“闷罐”;“三九”严冬,车厢内感觉透风,车厢成了“冰箱”。

不少城镇旅客难以忍受“绿皮车”恶劣的乘车环境。

但是,“绿皮车”因票价低廉,仍然有相当市场。

因为票价便宜,所以很受农民以及农民工朋友们以及学生与打工者等其他低收入人群的欢迎,由于春运时加开的临客大部分使用“绿皮车”车体,因此春运期间“绿皮车”列车超员情况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