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绿皮火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网讯从7月1日起,随着中国各地绿皮车的停运、升级,中国铁路将全部实现“空调列车”。届时,中国将全面告别“绿皮火车”时代,走进高铁时代,7月3日,笔者来到内蒙古阿尔山摄影创作,有幸见到已经停运了的阿尔山窄轨小火车和还在运行的绿皮火车,何时终结,拭目以待。

“绿皮火车”指的是老式无空调火车,因车厢涂装都是绿色,所以被称为“绿皮火车”。因票价便宜,一直受人青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民众对乘车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经济、便宜”,开始追求舒适、快捷、便利的乘车环境。自20世纪90年起,中国铁路部门就开始对“绿皮车”进行改造和淘汰,每一次中国铁路大提速,都会有一批“绿皮车”消失。

从中国西北的兰州市开往深圳市的火车,2011年10月即淘汰了“绿皮车”;中国中部重镇武汉也在2012年1月告别了最后一趟“绿皮车;横跨粤桂黔渝的湛江至重庆“绿皮车”,在2013年7月结束使命退出历史舞台。“绿皮车”在中国铁路干线上渐渐减少,只在支线及短途运输中还保有一定比例,但也将慢慢被淘汰。

承载着无数人回忆的绿皮车,已经淡出历史舞台。只有在为数不多的偏远地区,以及一些特殊路段,才能追忆这位老将的风采。

6月11日,“哐、哐、哐……”6162次绿皮列车,蜗行在连绵的群山中。

这或许是全中国最慢的火车,全程351公里,上午9点发车,傍晚6点到达。全线24个站只有6个站售票,其余站台都是先上车再买票。

这或许也是全中国最便宜的火车,全程21.5元,而从碧鸡关站到读书铺站,距离不到几公里,开行二三分钟就到了,票价只要1元钱。

农民工选择绿皮车,其实是无奈之举。许多绿皮车没有空调,设备老化,见站就停。不论速度还是乘坐舒适度,都令人难以恭维。之所以部分农民工还愿意选择这样的列车是另有原因的。

对于外出农民工而言,乘坐火车往往是因为回家或变更打工地点,这样的旅途往往要携带铺盖,甚至拖家带口,需要购买多张车票,几百元的动车和高铁票价看似不多,若乘以

全家的人数,再乘以往返的2次,实际成本就到达四位数了。更何况动车和高铁设站区间较大,通常在地市设站,而居住在县域的农民工,下车后还要再倒汽车,又增加了一笔支出。绿皮车一来票价便宜,站点密集,二来绿皮车的乘客以农民工居多,背着行李袋不会遭到异样的眼神。

当然,动车组和高铁取代绿皮车等普通列车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现代社会的向前发展,也促使铁路客运不断提速,不断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于跨省务工人员来说,铁路是主要的出行工具。长长的铁轨,连接着城市和乡村,一头是等待,而另一头则是梦想。

一方面来说,不能因部分人群怀念绿皮车的票价,就推迟整体路网的提速更新,这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应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原绿皮车乘客群体,提供可替代的出行方式,例如在动车和高铁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后,可以适当降低票价,并发挥公路客运的补充作用,以减少他们的出行成本。

其实,就今天的农民工而言,收入不断提高的他们,也不见得全部钟爱绿皮车。在最近两年的春运中,农民工群体搭乘高铁甚至飞机返乡已经不鲜见。蛇皮袋被拉杆箱取代,破胶鞋变成了新皮鞋,行李里装着存折,那是准备回家买房买车的款项。富裕起来并不断融入城市的农民工正在蜕变成新市民,他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也自然在发生变化,甚至对交通工具的舒适度和速度需求,渐渐超过了价格需求。换言之,虽然依然有农民工青睐绿皮车,但不等于农民工只配坐绿皮车。单纯用“农民工没得坐”为绿皮车的谢幕惋惜,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飞驰而过的列车穿越暮色中的城市,它们承载着的不仅是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思念,也是新市民的梦想。希望有一天,农民工能够和城市居民一样,成为动车和高铁的常客。到那时,不仅仅说明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已经成功在望,而且农民工向新市民的转型,也已驶上“高铁速度”的快车道。

“绿皮车”指的是老式无空调火车,因车厢涂装都是绿色而得名,因票价便宜一直受到学生群体和外出务工人员的青睐。

昨天是合肥开往淮北的K8360次列车最后一天开行“绿皮车”的日子,“今天还不是很热,最热的时候是三伏天,由于火车是铁皮车厢,又没有空调,温度常常能达到40多度,不少旅客都会感觉受不了。”列车长苏士忠说。

从7月10日开始,这趟列车将换成红色的空调列车,旅客将不用再忍受难耐的酷暑,乘车环境也会变得更好。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3日报道,“太阳缓慢地在蓝蓝的天空中穿行……伴随着特有的嘎嘎声和晃动,蒸汽机大口大口喘着气,喷出一股股浓烟。”美国作家保罗·泰鲁在他1988年的书《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中这样描述他在中国的火车旅行。

网民们近日颇为怀旧地谈论了中国逐渐消失的绿皮车。

一个网民写道:“28日我坐这趟火车回了杭州,车上很挤,没有空调,但票价便宜。”

另一个网民写道:“从窗户爬进火车回家,这是我童年的记忆。”票价便宜的老式绿皮车有时非常拥挤,车门挤不进去,人们只能从窗户爬上车。

“我5岁时第一次坐绿皮车,从河北的家乡小镇坐5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在拥挤不堪的车站里,父亲不得不把我扛在肩上在人群里穿行”。

“在火车里,我感到很难受。虽然车窗都开着,车里还是又黑又臭。火车颠簸不停,声音非常大。母亲不停地让我想象我在吃酸梨(中国人为了避免晕车而吃的一种水果)”。

“四年前,我坐在从匹兹堡到费城的现代化火车上,太阳的光点在白色坐椅上缓慢移动。我翻看着一本艺术书,享受着平稳的旅程。然而坐在那里,怀旧的我思绪所及,仍是童年时绿皮车的轰隆声”。(编译/殷欣)

在你的记忆中,绿皮火车是什么?

绿皮火车是那个年代旅行时的特殊记忆,这些记忆里没有空调冷气的舒适,没有电子广播的喧闹,没有刹那而过的呼啸,有的只是“况次况次”的声音和足以溢满人心底的韵味。在他看来,这绿皮车啊,夏天是闷罐,冬天是冰柜,每年春运还要挤成“沙丁鱼罐头”。坐这车受罪,可一路走来,却没少离开了它。绿皮车,是回忆,是生活。

斑驳的车门把手、绿色的车厢外表,还有车厢内的绿色坐椅、摇头的电风扇……绿皮火车曾经是中国旅客列车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和追求速度的高铁和动车不同,绿皮火车满足了不少旅客对慢生活的追求。

到了冬天,车厢里却是一反常态,关上车窗,那也是一种让人犹如掉进冰窟窿里的感觉,车子开动后,冷嗖嗖,就是披上了棉被,那也感觉有点冷。

方式

用煤烧开水做饭菜

绿皮车上的烧水设备却非常落后,用煤烧开水。为此,列车配备烧水工,四节车厢配备烧水的锅炉。

据介绍,为了让旅客上车后就能喝到热水,烧水工要提前数小时上车去烧水。此外,绿皮车上用煤做饭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