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地质地貌学思考题

地质地貌学思考题

1.什么是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和分布演化规律;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地表形态发展与演化规律;研究地下资源的形成,分布,勘察利用的科学。

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1)特殊的时空观(2)地域性的变化(3)“将今论古”是研究地质历史的原则(4)实践性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含内哪些方面?(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室内与室外相结合(3)局部与整体相结合(4)宏观与微观相结合(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6)原始手段与新技术新装备相结合(7)“将今论古”是地质研究的指导方法4.什么是矿物?矿物的分类。

矿物是地质作用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分类:(1)自然元素矿物(2)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3)氧化物和氢氧化物(4)卤化物(5)含氧盐5.什么是岩石?岩石的分类?。

岩石:自然界中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由一种或多种组成的集合体称为岩石。

按不同的成因可分为三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6.矿物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根据矿物的形态特征和主要物理性质。

有时也辅以简单的测试,如磁铁矿,磁黄铁矿等能被永久磁铁所吸引。

7.矿物的硬度(摩氏硬度)。

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如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8.常见矿物有哪些?(1)正长石,斜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小类)(2)石英长石云母高岭石辉石角闪石(大类)9.同质多象,类质同象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如温度,压力,介质性质等),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形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都不同的矿物,这种性质称为同质多象。

类质同象:在一定结晶条件下,矿物晶体中部分质点的位置被另一种化学性质相似的质点所替代,但不破坏本身的结晶格架,这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10.什么是岩浆作用?喷发作用和侵入作用的区别。

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地貌学》复习思考题

《地貌学》复习思考题

《地貌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试述控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发育的三个基本因素,并作解释。

2.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中各起到什么作用?第二章构造地貌1. 试述洋底构造地貌各单元的形态,成因和物质组成,并用剖面图来表示。

2. 试述稳定的大陆边缘与活动的大陆边缘在形态和成因上的差异。

3. 陆地构造地貌与海底构造地貌在形成条件上有可主要差异?4. 试述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的分类和命名。

5. 简述断层地貌. 褶皱地貌、火山与熔岩地貌的特征。

6. 何谓新构造运动?试用地貌例子反映新构造运动的表现。

7. 试述形成丹霞地貌、背斜山和向斜谷、锥形火山和盾形火山等的基本条件。

8. 大陆和洋底哪些地貌类型分布广?为何说大陆架在地形和地质构造方面实际上是大陆的一部分。

9. 试述大陆和洋底地形差异的根本原因。

试述全球三条大型活动构造地貌带的分布及其成团。

10. 简述大洋板块扩张、大洋板块俯冲、大陆板块分裂、大陆板块碰撞所形成的地形。

在这些构造活动带之间是较稳定区域,在洋底和大陆中最稳定区是哪些地貌类型区?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1. 何谓风化作用?为什么说风化是一种剥蚀作用?它对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什么作用?2. 简述理物风化的主要方式和结果。

3. 简述化学风化的主要方式和结果。

4. 何谓风化壳(或残积物)?试述风化壳发育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和产物。

5. 什么条件下风化壳厚度大?试述风化作用与国民经济有何关系?6. 试述斜坡上岩土体运动的基本条件。

试根据岩土体稳定系数公式N tg C AkTϕ⋅+⋅=说明为何在雨季在陡坡的地方最容易产生块体运动?7. 试述影响岩土内摩擦角ϕ和粘结力C的因素。

8. 试述岩土中常见的几种常见的软弱面结构。

当斜坡上的软弱结构面稳定系数K<1时,是否就会发生块体运动?为什么?9. 试述影响滑坡形式和发展的因素。

均质土与非均质土邮滑坡面形态有何不同?10. 试用一幅地形地质剖面图尽可能表示出滑坡的各形态要素。

地貌复习思考题

地貌复习思考题

地貌复习思考题地貌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概念1.地貌:指地球表⾯由内外营⼒相互作⽤塑造⽽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2.地貌学:研究地球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3.海拔:指地⾯点⾄⼤地⽔准⾯的垂直距离。

我国以黄海平均海⽔⾯作为⼤地⽔准⾯,即我国海拔的起算⾯。

4.⾼差:两个地点海拔之差,⾼差是表⽰地势起伏⼤⼩的指标。

5.起伏⾼度:指⼭脊(顶)与其顺坡向到最近的⼤河(流域⾯积⼤于500km2或到最近、较宽的(宽度⼤于5km)平原或⾕地的交接点的⾼差。

6.平原:指地⾯较平整(⼀般平均坡度⼩于7°),最⾼点⼀般在边缘,且⼀般没有坡度⼤于10°和⾼差⼤于30m的坡坎形态。

7.台地: 具有较陡的台坡(⼀般坡度⼤于10°)和坡度较缓的台⾯(⼀般坡度⼩于7),台⾯⽔平投影⾯积⼀般⼤于台坡投影⾯积,台坡⾼差⼤于30m的形态。

8.丘陵:指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丘,其⾼差⼀般⼩于200m。

9⼭地:指地势相对⾼起、地⾯起伏较⼤的地区,其海拔⼀般⼤于500m、⾼差⼤于200m。

10.内营⼒: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

11.外营⼒:指地球表⾯在太阳能和重⼒驱动下,通过空⽓、流⽔和⽣物等活动所起的作⽤。

⼆、掌握⽤基本地貌形态分类指标划分地貌类型的⽅法。

①平原(Plain)是指地⾯较平整(⼀般平均坡度⼩于7°),最⾼点⼀般在边缘,且⼀般没有坡度⼤于10°和⾼差⼤于30m的坡坎形态。

②台地(Platform)是指具有较陡的台坡(⼀般坡度⼤于10°)和坡度较缓的台⾯(⼀般坡度⼩于7°),台⾯⽔平投影⾯积⼀般⼤于台坡投影⾯积,台坡⾼差⼤于30m的形态。

台坡⾼差⼩于100m的⼀般划为低台地;⼤于100—200m的划为⾼台地。

③⼭地是指地势相对⾼起、地⾯起伏较⼤的地区,其海拔⼀般⼤于500m、⾼差⼤于200m。

⼀般采⽤双指标划分⼭地类型:海拔起伏⾼度低⼭500—1000m ⼩起伏<500m中⼭1000—3500m 中起伏500—1000m⾼⼭3500—5000m ⼤起伏1000—2500m极⾼⼭>5000m 极⼤起伏>2500m三、分析地貌的成因。

地貌学复习与思考剖析

地貌学复习与思考剖析

《地貌学》复习与思考第1章绪论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内力和外力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并简述内力、外力的关系。

1.地貌形成的营力(动力)(1)内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内营力:是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

(泛指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运动所产生的作用。

)表现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造成地球表层物质的变位和变形。

(2)外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外营力:是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引起的作用。

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块体运动、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生物包括人类活动的作用等。

(3)内、外力相互作用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地貌的形成是在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下生成和发展的。

内力作用促使地表起伏,增加地势高差;外力作用夷平地表,削弱地势高差。

地貌发育过程中,两种力量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2-3章构造地貌(全球构造、大地构造)大洋中脊为纵贯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山系。

全长约达80000千米。

宽度1000千米以上,高于大洋盆地约2-3KM。

洋中脊是大洋板块新生的地方,为幔源物质上涌处,顶部有拉张作用形成的中央裂谷。

大洋中脊被一系列与之走向垂直的转换断层切断错开。

转换断层是洋脊轴部海底扩张引起的特殊断层类型,又称剪切型板块边界或平错型板块边界。

1. 威尔逊从板块观点出发将大洋发展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代表性海洋是什么?1. 胚胎期大陆地壳张裂及裂谷出现,如东非大裂谷2. 幼年期裂谷扩大,海水侵入形成早期海洋,如红海3. 成年期海底继续扩张成为大洋,如大西洋4. 衰退期大洋板块下潜时,进入衰退期,如太平洋5. 终了期洋壳消亡速度大于增生速度,大洋缩小,如古特提斯海演变为现代地中海6. 地缝合线期板块碰撞,大洋闭合形成褶皱山系,如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古特提斯海消失,大洋结束。

地貌教学内容及思考题

地貌教学内容及思考题

《地质学与地貌学》教学内容及思考题1.什么是地质作用?它包括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3. 矿物与非矿物的鉴别原则有哪些?1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或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自然产物。

2具有相对固定和均一的化学成分(化合物)。

并分析下列物品哪些是矿物,哪些不是矿物,为什么?有机玻璃、火山玻璃、精盐、石膏、人造金刚石、石灰、蔗糖、碧玉2.简要说明晶体的实质?晶质体,就是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

在适当的环境里,晶质体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变现为一定的几何外形,成为晶体。

3.异质同像和同质多像的实质是什么?它们在矿物学上有什么意义?类质同像: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似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是形成矿物中杂质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许多稀散元素在矿物中存在的主要形式。

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

对于确定矿物的形成温度具有一定意义。

“矿物学温度计”。

4.了解下列几种主要矿物的基本特征并熟练鉴别它们:橄榄石(橄榄绿色,玻璃光泽。

硬度高)、辉石(绿黑或黑色,近八边形短粒状,解理近直角)、角闪石(绿黑色,长柱状晶体,相交成124°解理,小刀不易刻划)、斜长石:钙长石和钠长石的类质同象混合物(细粒状或板状,白到灰白色,解理面上具双晶纹,小刀刻不动)、正长石(肉红、黄白等色,短柱状晶体,完全解理,硬度较大)、云母(单向最完全解理,硬度低,有弹性)、石英(六方柱及晶面横纹,典型的玻璃光泽,很大的硬度,无解理。

隐晶质具脂肪光泽,如玉髓、玛瑙、碧玉、燧石)、方解石(锤击成菱形碎块,小刀易刻动,遇HCL起泡)、高岭土(性软,粘舌,具可塑性)、白云石(与方解石相似,相较晶面稍弯曲,硬度稍大,遇酸微起泡)、赤铁矿(沉积赤铁矿常以鲕状、肾状形态、暗红颜色,樱红色条痕)、磁铁矿(铁黑色,条痕黑色,强磁性)、褐铁矿(颜色由铁黑至黄褐,条痕为黄褐色)、石盐(味咸,焰色黄色)、萤石(绿紫白鲜明颜色,标准硬度4,多向完全解理(相交常呈三角形),加热发蓝紫色荧光)、黄铜(金黄色,条痕近黑色,硬度中)、滑石(浅色,性软,指甲可刻划,具滑腻感)、蛇纹石(黄绿等色,中等硬度,脂肪光泽)、红柱石(近正方形柱状晶体,有碳质黑心,或为放射状集合体)5.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硅酸盐矿物: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橄榄石、辉石6.分别从岩浆的化学成分组合规律,以及鲍文反应系列说明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组合规律?岩石从超基性到酸性,铁镁(Ca)矿物逐渐减少,硅铝矿物(K、Na)逐渐增多,故岩石颜色越来越浅,密度越来越小。

地貌作业

地貌作业

【名词】地貌学【思考题】1、简述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层年代与地质发展历史;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应用问题2、内力和外力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并简述内力、外力的关系。

(关系:外力作用一方面直接拨坏构造地貌,另一方面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又受到构造运动的制约。

这表现在:第一,是发生侵蚀作用还是堆积作用取决于新构造垂直运动的方向。

第二,外力作用的速度和强度与新构造运动的强弱成正比)作业题1、请画出包含东亚型大陆边缘和安第斯型大陆边缘在内的亚洲——美洲大地构造横剖面图。

2、请画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横剖面图。

3、分析三种板块边界类型与地貌发育的关系。

4、分析描述岩层褶皱隆起形成地质构造地貌后,在地表风化剥蚀作用下地貌的发育过程。

5、褶皱块断山是如何形成的?它与断块山有何区别?思考题1、你认为地球发育的早期大陆与洋底是怎样形成的?2、何为地壳均衡学说,用此学说可以解释哪些问题?在高密度、塑性的地幔上的低密度、刚性的岩石圈对表面压力变化而产生的平衡性响应88887777777运用地壳均衡学说可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如上地幔的起伏;还可用于大地测量学中研究大地水准面形状,推估重力异常和计算垂线偏差等。

3、怎样理解全球构造地貌的形成的根本原因?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壳活动和板块作用。

主要原因是风化,侵蚀,沉积等影响,以及生物活动的影响4、大陆裂谷与断陷谷有哪些区别?5、海岭与大洋中脊的主要区别有那些?6、如果把深海平原表层的松软沉积物去掉,出露的表面形态如何?它是如何形成的?7、如果大西洋中脊和太平洋中隆都在继续扩张,试分析将来的大地构造地貌会如何发展下去。

8、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大地构造地貌主要在板块的什么部位发育,为什么?思考题(一)基本概念风化作用、风化壳、差异风化、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土壤(二)简述下列两组基本概念的主要区别1、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2、土壤与风化壳。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后习题库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后习题库

精品课程课后习题库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2.第四纪地质学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3.研究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4.简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2.地貌的形态3.地形线4.地形面5.地形点6.谷中谷7.地貌的基本形态8.地貌的形态组合9.地文期10.现代地貌11.古地貌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3.如何绘制地图割切程度图?4.为什么要对不同大小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5.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6.进行地貌的成因研究,要从哪几方面入手?7.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8.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9.形成地貌的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哪几个方面?10.试述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

11.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12.什么是进行地貌基本形态分类的依据?13.划分地貌形态组合时要考虑哪些因素?14.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15.何谓地貌的分带性?16.地貌有几种分带?17.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18.什么是地貌的年代?19.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20.地貌发育中有哪些重要特点?21.说明地貌学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2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2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方法?24.什么叫坡地?2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三.填充、判断与选择:1.形成古地貌的气候条件是。

地貌学试题

地貌学试题

绪论名词: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复习思考题:1. 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1)地质构造:构造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

2)岩石性质指岩石对来自外界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反映。

2. 试述地貌学研究的意义?1)地球是目前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家园2)了解地球表面特征,促进地球和谐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培植资源、气候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等地球环境对区域文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制约和影响地球是建设物质文明和人文思想发展的基础3)学习地球科学,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地貌描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关于山、水地理分布与形态特征的文字记载,现代还在发展用最新技术进行地貌形体的度量和检测。

3、地貌的基本性质是什么?1)物质性:地貌是由岩石构成,只有由天然岩石或土组成的地表形状才称为地貌;同时组成地貌的岩石在成分、结构、构造和特性上的差异必然表现为地貌形态上的不同,地貌的形态特征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石的种类与特征。

2)界面性:地貌是地壳表面的形状,可从几何学上视之为一个面,一个在三维空间上复杂起伏的连续面。

3)动力性:任何地貌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化,在实质上都是岩石物质(原地的或外来的)的增加、减少或位移,都是地质营力作用的结果。

即能量流动导致物质流动的产物。

对能产生地貌的地质作用,可称为造貌作用或地貌作用。

不同的营力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动力学规律和地貌形成过程,从而产生不同的地貌;反过来也是如此。

4)天然性:地貌位于地壳的天然表面,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天然物质(土和岩石)组成,地貌在自然力作用下发育。

5)变化性:和世间其他事物一样,地貌总是在变化着。

现存的地貌,只不过是地貌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暂时存在。

4、结合自己专业,试分析为什么学习地质地貌学地学的五大基础要素之一我们的专业——资源环境管理与城乡规划地貌与农业地貌与城市化地貌与环境地貌与旅游地貌与资源地貌与工程建设5、地貌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可能假设法(观察事实、提出多个假设、求证假设)形态分析法形态地质法形态地理法古地貌法遥感地形分析法第一章流水地貌名词:流水地貌:地表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地面流水:是指陆地表面流动着的液态水。

第四章地貌复习题(5篇范文)

第四章地貌复习题(5篇范文)

第四章地貌复习题(5篇范文)第一篇:第四章地貌复习题第四章复习思考题(一)1、概念流水地貌、坡积裙、洪积扇、泥石流、河流侵蚀、下蚀、侧蚀、溯源侵蚀、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均衡剖面、河漫滩、阶地、河床纵剖面、三角洲、河流袭夺。

2、分析地形、气候、地表组成物质和植被对坡面径流作用强度的影响。

3、坡面径流作用分带及其形成的地貌。

4、按照侵蚀沟谷纵横剖面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沟谷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形态有何差异?5、洪积扇的形成、沉积分带和洪积扇的变形。

6、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7、河流侵蚀和搬运有哪些主要方式?8、分析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与流水速度的关系。

9、分析侵蚀基准面变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10、弯道型河床的平面形态与发展变化。

11、分析河漫滩的形成和沉积结构。

12、分析阶地的形成原因。

13、根据阶地的结构和形成作用性质,阶地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并绘图表示之。

14、不同成因的阶地其形态有何特色?15、如何对河口区进行分段?各段的特点如何?16、分析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17、根据河口水流、波浪和潮汐作用的相对强度,可将三角洲分为哪些类型?18、试述河流袭夺的原因及河流袭夺后形成的独特地形。

第二篇:我国地貌我国地貌、地形多样,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无不典型壮观。

地形分布的规律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而东,逐级下降。

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

山地和高原多集中于西部地区。

中国和尼泊尔接界处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6.27米,是世界最高峰。

第三篇:地貌长江三峡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的地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河流作用方式的变化一般来说,河流上游多以侵蚀为主,下流则以堆积作用为主,但由于长江三峡堤坝的阻拦,上游处变为泥土泥沙的堆积,而在下游,由于水势的骤然加剧,加上江面变宽,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强。

另外,由于长江三峡工程的蓄水,加剧了长江入海泥沙的减少,然而,入海泥沙减少是长江三角洲从淤积转为侵蚀的又一主要原因。

地貌复习思考题

地貌复习思考题

《地貌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何谓地貌学?2. 试述控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发育的三个基本因素,并作解释。

3.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中各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地貌是内外营力作用于地表的结果?第二章坡地地貌1. 何谓风化作用?为什么说风化是一种剥蚀作用?它对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什么作用?2. 简述理物风化的主要方式和结果。

3. 简述化学风化的主要方式和结果。

4. 试述影响滑坡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5. 如何识别蠕动现象?试述防治坡地重力地貌危害的基本方法。

6. 坡地过程类型与地貌。

7. 泥石流的类型及其堆积地貌的特征。

第三章河流(流水)地貌1. 坡面径流对地貌的形成发育有何作用?2. 试述在流水作用下形成河谷的的过程。

何谓泥石流?3. 试比较倒石堆、坡积裙、洪积扇(或洪冲积扇)三类地貌的发育部位形态、成因及其堆积物的差异性。

4. 试述河流阶地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阶地的成因及类型。

气候变化为何能形成阶地?用文字和剖面团说明在地壳升降条件下各类型阶地的形成过程。

5. 试述河谷的各种类型。

6. 试述河口区各段的动力和地貌特征。

试述河口区泥沙可能大量堆积的部位。

7. 试述三角洲形成的基本条件和有利条件。

简述三角洲沉积的特征。

试述三角洲形态特征。

8. 简述水系形式与地貌、岩性、构造的关系。

9. 如何识别河流袭夺?10. 简述戴维斯关于地貌侵蚀旋回的模式(包括:假设条件,各期的主要外力作用和形成的基本地貌特征)。

何谓准平原?11. 试述河流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12. 试述河型变化的原因。

13. 试述河流阶地的类型。

14. 试述冲积平原的地貌与沉积特征。

15. 试述三角洲的类型与特征。

16. 试述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第四章喀斯特(岩溶)地貌1. 试述喀斯特的垂直分带及各带的地貌特征。

多层水平溶洞是怎样形成的?2. 简述各种喀斯特地貌。

溶蚀洼地与溶蚀谷地如何区别?3. 试比较喀斯特旋回与戴维斯侵蚀旋回在地貌形态和成因上的异同点。

地貌学复习题

地貌学复习题

绪论名词:地貌学复习思考题:1. 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是什么?2、地貌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结合自己专业,试分析为什么学习地貌学第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名词:流水地貌、地面流水、片流、洪流、河流、流域、分水岭、水系、坡积物、冲积物、河谷、河床、侵蚀基准面、溯源侵蚀、双向环流、自由河曲、河流的搬运能力、心滩、边滩、三角洲、准平原、夷平原、层流、紊流、牛轭湖、河流袭夺复习思考题1、试详述片流作用形成的影响因素: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斜坡的坡度、坡长、地形;岩性;植被;人为影响。

2、试说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和地质、地形、气象、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泥石流的固体物质的补给、泥石流水体补给和泥石流形成的沟谷条件等。

a. 泥石流固体物质补给源可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构造破碎带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碎屑物质来源;(2)岩石风化形成的大量碎屑物质;(3)高山地区的厚层冰碛物;(4)强烈地震造成山崩滑坡,使土石体汇集于山谷,导致泥石流形成。

b. 泥石流水体补给源来自集中降雨、快速冰雪融化和冰湖溃决等。

c. 泥石流形成的沟谷坡度。

d. 泥石流的形成不仅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控制,还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和过度放牧等都可使山体进一步失去稳定,雨季时可能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3、简述泥石流形成危害及如何治理危害:(1 )破坏土地资源,吞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2)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3)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4)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5)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6)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治理:4、试阐述河流的形成过程潺潺溪流,汇成滔滔江河坡面——沟——谷——河(江)——海5、简述河谷阶地的形成及类型?(不确定)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2015级地貌学各章复习思考题解析

2015级地貌学各章复习思考题解析

第一章1.为什么说地貌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产物?A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形态B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夷平高地、填平低地,使地表趋于平坦C内外力作用对立统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

2.简述内外力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在地貌的发育过程中,内外力是对立统一的。

A内外力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作用效果相反。

B内外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C内外力具有同等重要作用,两者趋于动态平衡。

3.试述地质构造和岩性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地质构造和岩性。

A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影响下,出现各类构造地貌。

B岩性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抗蚀力,因此,在同一外力作用区,岩性差异也可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第二章1.名词:坡地地貌、风化作用、风化壳、崩塌、滑坡、蠕动、坡积裙坡地地貌:风化后的物质在重力和水等因素作用下,容易顺坡向下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

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改变,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风化壳: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层。

即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

崩塌:在陡峻山坡上,巨大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层主要在本身重力作用下突然急剧倾倒、崩塌,在坡角处堆积倒石堆或碎屑流。

这种现象称为崩塌。

滑坡: 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它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着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蠕动: 坡面岩屑、土屑在重力作用下以极缓慢的速度顺坡向下移动的现象。

坡积裙:大量坡积物围绕着坡地下部呈片状覆盖,形如裙边,称为坡积裙。

2.简述风化作用的类型和各自风化作用的方式。

物理风化:岩石因温度变化、孔隙水的冻胀过程、干湿过程、使岩石的盐类重结晶、岩石中一些矿物发生溶解以及岩体的应力释放都能使岩石崩裂破碎。

化学风化:水溶液和空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等对岩石的作用,使岩石的化学策划那个分发生改变而分解的过程。

景观地貌复习题.doc

景观地貌复习题.doc

景观地貌学综合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向源侵蚀:是指河流或沟谷底坡变陡处,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坍塌蚀离,而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的现象。

2崩塌:陡峭山坡上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崩落,翻转和滚落,快速的向下运动,称为崩塌。

3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4羊背石:在冰川槽谷的底部,常常分布着质地坚硬均质的岩体,微微突起的基岩小石,像羊群一样匍匐在地表,称为羊背石。

5海岸带:陆地与海洋的交线称海岸线,由于潮汐的作用,海岸线随海面的波动而变动,海岸线两侧陆上和水下两部分的带状活动范围就是海岸带。

6风景地貌学:是研究我国名山大川及各类风景名胜地貌的地质条件、地貌成因、形态特征、分布规律、发育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7中立带:在海岸横剖面上,泥沙向岸运动距离与向海运动距离相等的点称为中立点,中立点连线为中立线,中立线附近泥沙有效运动距离为零的范围。

8风沙流:当风速达到或超过沙粒的起动速度以后,沙粒被起动,空气中夹杂大量碎屑颗粒,这时的风称为风沙流。

9喀斯特作用;可溶性岩石地区,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

10滑坡:斜坡上的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11溶沟:地表水流沿可溶性岩石节理裂隙进行坡面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多凹槽,使岩石表面形成沟槽形态称为溶沟。

12冰斗:冰川对岩石的劈蚀作用造成的三面为陡壁所围,朝向坡面的一方有一个缺口,外形似簸箕状的称之为冰斗。

13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特别是下部岩性软于上部的岩石,由于受到长期的风蚀作用,易形成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的岩石, 称风蚀蘑菇。

14猪背山:如果岩层斜面倾角大时,岩层面所控制的后坡与侵蚀所造成的前坡在坡度和长度上大致相当,则形成两坡大致对称的猪背脊,称“猪背山乙15景观:是区域环境的视觉综合体,一般具有审美价值和吸引功能。

地貌学复习思考题及解答

地貌学复习思考题及解答

地貌学《复习思考题》解答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简答2.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貌学的研究内容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地貌成因,地貌的演变过程,地貌的内部结构和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论述3.地貌学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现代新技术新手段对地貌学研究有哪些作用按时间顺序,以主流的地貌发育基本理论为依据,把地貌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下列四个时期: (一)孕育时期(18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上半叶)这个时期也就是现代地质学与现代地理学的创建时期.地理学家对地貌形态及其分布的描述和地质学家对地貌地质作用的认识,为现代地貌学的萌发,提供了壮实的种子和肥沃的土壤.应特别指出的是:罗蒙诺索夫在《论地层》(1763)中提出,地球表面的形态是由于内力与外力的斗争和冲突而形成,必须从发育过程来认识地表形态.赫顿(J.Hutton)于1788年发表巨著《地球的学说》,认定地形演变是地质发展的组成部分,明确指出:"今天是过去的钥匙"这个地学研究的经典概念.依据这个概念,莱伊尔(C.Lyell)发展出地质学研究的一个根本原理——"均变论",又称为"现实主义原理",首见于《地质学原理》(1830).在这本地质学的经典巨著中,莱伊尔引用了许多地貌作用与地貌变化的事实,尖锐地批判了灾变论.经典性的均变论包括四个均变的假定,即:自然法则的均变(法则的规定不随时空而变),自然作用的均变(作用的种类与性质不随时空而变),作用速率的均变(总体作用强度基本稳定或缓慢地变化)和地球性状的均变(地球性状在整体上不变,无始无终地循环运动).在当时,这些假定的目的,是为了奠定据今论古的研究方法,以反对带宗教,神学,唯心论和不可知论等色彩的错误观点与方法.依据这个学说,现今进行着的改变地壳形态的地质作用,同样也以基本相同的强度作用于地质历史的各个时期.因此,过去的地质事件可以用今天观察到的地质作用和现象去加以解释,研究和认识.地貌作用属地质作用,地貌是地质作用过程的结果,是时间的产物,历史的产物.所以,均变论给人们解释地貌的存在,分析地貌的成因,重建地貌的发育历史和预测地貌的今后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使地貌学得以创立和发展.值得指出,后来的研究证明,经典均变论的后三项假定("本质性上的均变论")是不正确的.因为地球的存在条件和状态,在过去和现在一直都在变化,而且是在缓变中有多个突变,使变化过程表现为阶梯状的,变速率的,非循环的发展.但是,其第一项假定("方法论上的均变论")一直得到肯定,并奉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前提依据.地貌学孕育于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它接受两个母体的遗传,吸收两个母体的养分,均变论的假定和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从一开始就在它身上打下了烙印.(二)创建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地貌学的出现,适值西欧和北美资本主义经济上升发展时期.正是这种经济发展对矿产,土地,水力和水等资源进行调查与开发的迫切需要,促使了这门界于地质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新学科产生和发展.例如:阿尔卑斯山区的水利开发,要求对流水和冰川地貌发育作深入,具体的研究.美国在南北战争结束后,致力于西部自然资源的调查,开发与交通建设,地形测量与分析成为了探路先锋.美国西部的地质构造在地貌上有明显的反映,这个天生的条件使美国在地质调查中尤其注重地貌的地质内涵的分析,因此,使地貌学脱颖而出.成为独立学科的奠基性理论——吉尔伯特(G.K.Gilbert)的地貌律,鲍维尔(J.W.Powell)的侵蚀基准面概念,与戴维斯(W.M.Davis)的地貌成因三要素(构造,营力,时间)原理和地貌循环(旋回)学说,首先系统地来自美国,这决非偶然.这些理论依据的主要实例,都是来自在美国进行的开发调查,特别是这些学者的野外考察,显示了地貌的野外调查和实例研究是地貌学的生命线.类似的情况也见诸于西欧,阿·彭克(A.Penck,老彭克)的《地表形态学》(MorphologiederErdoberflache,1895)是最早的地貌学教科书之一,以个人的大量野外成果为依据,其冰川研究尤为突出.英法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处,其掠夺性的开发涉及不同自然区的地貌.与美国相比,英法的地貌研究显得多样,特别注意气候地貌问题.创建时期的地貌学有较浓厚的美国色彩,作为这门新学科奠基者的戴维斯,终生执教,在课堂上善于用简图作讲解,又精于逻辑演绎,推理,归纳,为地貌学发展培育了众多英才,自成一体,影响深远,在地貌学界有戴氏学派之专称.这个奠基学派使地貌研究从纯形态描述转为"解释性描述"即成因探索,并开创了地貌学的历史研究方向.(三)发展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体现赫顿均变论与达尔文进化论基本观点的戴氏学派仍占统治地位,地貌随时间呈有顺序的循环演变的观点仍被人们普遍接受,在较迟才发展地貌学的国家尤其如此.戴氏继承者洛贝克(A.Lobeck)的《地貌学——地形研究导论》(1936)和桑伯瑞(W.D.Thornbury)的《地貌学原理》(1954)被长期地和普遍地用作教科书就是一个明证.在此数十年间,戴氏的地貌循环虽受到不少批评,其中以瓦·彭克(W.Penck,小彭克,1924)和金氏(L.C.King,1953)较为强烈,但作为戴氏学说核心的地貌随时间而有固定顺序演变的观点,并未被触及.两次世界大战及之间的经济大萧条,严重影响了地貌学的发展.其中一个大例外,这就是前苏联.在1924—1941年经济建设大发展期间,地貌学在这个新生的大国度里有很大的发展,如:舒金(И.С.Шукин)的《陆地形态学》综合了前苏联当时大量实地资料,并对地貌分类提出了新见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进入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工程建设对地貌研究提出了定量评价和短期准确预测的高要求.地貌作用和地貌变化的野外实际测定开始得到重视,逐渐成为地貌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貌学的"定量革命"使地貌学的一个新学派——动力学派初露头角.1952年,斯特拉勒(A.Strahler)发表了《地貌学的动力基础》,提出以力学和流体力学为基础的地貌系统.在前苏联,地貌学的进展突出表现为马尔科夫(К.К.Марков)的地貌水准面概念.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开展建设的迫切需要,使地貌学研究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研究上注重于实用和在理论和方法上学习前苏联,可以说是50年代中国地貌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倾向.在法国,气候地貌学有了显著的进展,如:布德尔(J.B йdl)的研究.地貌学在这个时期里出现了分支学科,主要是按地貌营力的不同作分门别类的集中研究,从而形成河流地貌学,冰川地貌学,海岸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对岩石地貌,风成地貌,岩溶地貌,冻土地貌,黄土地貌和洋底地貌的专门研究亦有明显进展,开始形成了多学派,多部门和多方向的研究局面.(四)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促使地貌学界要加速应用和动力因果两大方面的研究.遥测,遥感,微测,地理信息系统和测年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地貌学各个方面特别是应用,动力因果和区域对比方面的研究能力.1962年,乔利(R.J.Chorley)把系统论的概念引入地貌研究,并认为地球表面应属开放系统.自此,动力系统,能量流,物质流,反馈效应,自我调节和动力平衡等热力学概念,被用于地貌发育原理的探索,并逐渐发展为地貌学中的一个新学派——动力派.地貌随时间无固定顺序发育和存在稳态地貌的新认识,使戴维斯的地貌随时间的推移,分阶段有顺序地演化的学说,受到了致命冲击.地学体系各学科的新发现,新进展和新理论的涌现,特别是海底地形测绘成果,板块学说和外星探测成果给地貌学带来了新思维和新领域.经典性的均变论受到了深刻批判,只保留下方法上的均变假定,代之而行的是新灾变论.大地构造地貌学,洋底地貌学,冰缘地貌学,热带地貌学,干旱区地貌学,岩溶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灾害地貌学,工程地貌学,人类地貌学,环境地貌学,理论地貌学,古地貌学,历史地貌学和外星地貌学等一大批新分支学科先后建立.新技术,新方法,新学派和新分科的纷纷出现,标志着地貌学的壮大与成熟.诚然,在知识爆炸,新问题不断涌现和学科复杂交叉的今天,地貌学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地貌学界已意识到这个挑战,并积极应战.从1985年起,每四年召开一次国际地貌学会议,中间插入一次地区性会议.在第二届会议上(1989年9月,德国),宣布了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的成立,并决定建立促进地貌学持续发展的特派组.1993年,该组的专题报告列述了地貌学的主要贡献,并提出了促进地貌学发展的建议.其中最值得指出的是,要强调地貌学与地质学和地理学的区别.地貌学要集中研究岩石圈与人类社会圈的接触界面,要积极参与人类作用导致环境变化的研究,要加强应用方面的研究,要加强对地貌学的宣传,普及,教育与交流.对地貌学的今后发展,其他探讨还认为,要发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要更多使用新技术.在重视定量研究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已有的各种地貌发育基本理论的研究与吸取,对定量问题不要绝对化.对地貌学的未来的预测,在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如此迅速和层出不穷的今天,自然是很不容易.但从地貌学的漫长历史与活跃的现状来看,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与其他的地球科学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它将来的发展必定广阔和久远.地貌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会更深入,分支会更多.地貌学采用的现场,定量,连续观测的新技术会更多,应用会更富有成效,理论会更有依据,更加系统和更为合理.思考4.地貌学在自然地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由于地貌学的这一特性,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地貌学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如美国的地貌学是被归入地质学的范畴;而在西欧,地貌学则被视为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实际上,地质学视地貌为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通过地貌去认识地质,故较突出地貌成因的分析与发育历史的重建;而自然地理学,视地貌为一项自然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故侧重人地关系的研究.在我国,地貌学在地理学界和地质学界都受到一定的重视,也可以说,我国的地貌学是随着地理科学和地质科学的发展成长起来的.5.研究地貌学的意义有哪些地貌是地理环境中的一个基本因素,人类在生产斗争中必然要接触到有关地貌的问题.因此,地貌学在经济建设和改造自然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矿产的普查与勘探在稀有元素和贵重金属的砂矿普查和勘探方面,地貌学是比较重要的方法;在基岩矿床的普查和勘探方面,利用地貌学方法,可以根据砂矿的沉积来追溯原生矿床,也可以根据基岩上覆盖的松散堆积物的研究和松散堆积物下伏的古地貌的研究以发现基岩矿床分布的界限.我国地貌和第四纪研究人员,利用河流,三角洲及湖泊沉积的特征和规律,对比含油层系,鉴别其乘积环境,开展岩相,古地理和古地貌的研究工作,已有效地为勘探和开发油田方面服务.(二)道路工程我国冰川,沙漠,泥石流以及岩溶的研究,为西北,西南的铁道工程提出了积极的建议.例如近年来所展开的中巴公路沿线近代冰川进退规律的研究,东北及青藏高原冻土的埋藏与分布状况的研究,西南泥石流动态的研究,西北沙漠边缘沙丘活动的研究,西南高原上铁路隧道及深部岩溶的研究等,均为有关工程建设方面提供了与价值的科学资料.(三)河道和港口整治近年来我国地貌科研人员为河道及港口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治理,三门峡水库兴建与渭河下游纵剖面的调整,长江中下游的裁弯取直和分汊河道的整治.我国北方及南方港口(例如上海港,天津新港等)的地貌研究,对拦门沙的形成,淤泥质海滩的发育,已取得大量科学资料.(四)农业生产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及风林带的建设和荒地的调查与规划方面,解放以来,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河北平原的古河道研究,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取得了重要成果,将来可为南水北调准备地下水库,对我国农业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第二章坡地地貌名词解释6.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的岩体,土体在重力或流水作用下发生的崩塌,滑动,蠕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称为坡地地貌,或重力地貌.7.风化作用:岩石一旦出露地表,在太阳的辐射下并与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接触,为适应地表新的物理,化学环境发生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分化.8.化学风化:化学风化指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的氧与二氧化碳等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和氧化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种引起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变化的风化作用称为化学风化.9.球状风化:在具有等粒结构的厚层砂岩或岩浆岩地区,风化过程常由节理先把岩石分割成块撞,而后的物理风化特别集中在节理的棱角部位,因这些部位岩石的温差变化最大且最迅速,所以最易受剥落.棱角的逐渐剥落使石块圆化而形成石蛋地形.而岩浆岩地区由于物理与化学风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使岩块呈同心圆状薄层脱落,这种现象称之为球状风化.10.崩塌:在陡峻的斜坡上,巨大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脚形成倒石碓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11.倒石碓: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倒石堆的形态规模不等.结构松散,杂乱,多孔隙,大小混杂无层理12.滑坡:斜坡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现象称滑坡.13.滑坡体:斜坡上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岩土体称滑坡体.其上的树木随土体滑动而歪斜,称为醉树.14.滑动面:滑坡体沿斜坡主体滑动的面.呈向上凹的圆弧形.上陡下缓,中部接近水平,前缘出口常成逆向反坡.滑动面有时只有一个,有时有几个.滑动面上有磨光面和擦痕.15.蠕动: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缓慢的移动现象.移动速度缓慢,每年仅几毫米或几十厘米.根据蠕动体的性质,可分为:松散层蠕动和岩体蠕动.简答16.化学风化有哪些类型物理风化有哪些类型化学风化主要有以下类型:1.溶解作用2.结晶作用3.水化作用4.水解作用5.碳酸化作用6.氧化过程物理风化主要有以下类型:1.热力风化.2.冻融风化17.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一)气候因素:主要通过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来实现.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有利于物理风化作用的进行.温度变化的频率比温度变化的幅度更为重要.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也大.降水量大小在化学风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地形因素:地形起伏,切割程度影响风化的强度,深度和保存风化物的厚度及分布情况.在地形高差很大的山区,一般风化的深度和强度大于平缓地区,但因斜坡上,岩石破碎后很易被剥落,冲刷而移离原地,所以风化层一般都很薄,颗粒较粗,粘粒很少;在平原或低缓的丘陵地区,由于坡度缓,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动都比较慢,风化层容易不被保存下来.特别是平缓低凹的地区风化层更厚.……(三)地质因素: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直接影响风化的速度,深度和阶段.深色矿物比浅色矿物易风化;粗粒岩石比细粒岩石易风化;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比单矿物岩石易风化;粒度相差大的和有斑晶的比均粒的岩石易风化;有断裂,裂隙,节理,层理的岩石易风化.18.在不同的降水与温度组合下,风化作用的表现有何差异在不同的气候带,风化作用有明显的差异性,所能达到的风化阶段也是不一样的.在极地和高山地带,温度很低,地面大部被冰雪覆盖,冻融作用盛行,化学风化缓慢,所以长期处于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在干旱荒漠地带,日照很强,年降水量小于250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热力风化盛行,而化学风化除氧化外,溶解与结晶,水化与脱水都交替发生,氯化物和硫酸盐等不能全部被淋溶,所以也长期处在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在半干旱草原地带,日照强,年降水量250-500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热力风化也较强,氯化物和硫酸盐等大部分被淋溶,而钙,镁盐类相对富集,并在土层中上下移动,常形成钙积层,所以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在半湿润森林草原地带,年降水量500-750mm,蒸发量与降水量相近,化学风化长期处于富钙和富硅铝两阶段之间,常形成猛脱石次生粘土矿物.在温湿地带,年降水量750-1000mm,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化学风化长期处于富硅铝阶段.但因温度较低,故只能形成水云母次生粘土矿物.在湿热地带,年降水量大于1000mm,气温高,植物茂盛,细菌活跃,因此,岩石矿物迅速分解,元素大量随水流失,风化速度最快,不但易形成高岭石次生粘土矿物,而且有的地区发展到富铝阶段,风化壳的厚度最大可达大200米以上,一些大型的铁,锰,铝风化矿床易于形成.总之,气候对风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温度和雨量的变化来实现的.19.崩塌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有哪些(一)形成条件:1)地貌条件:崩塌只能发生在陡峻的斜坡地段.对于松散物组成的斜坡,坡度需大于碎屑物的休止角45°,黄土大于50°,坚硬岩石大于50 —60 .2)地质条件:在节理发育,构造破碎的坚硬岩层上,特别是具有垂直节理的脆性块状结构的岩层上,容易发生崩塌.片理,劈理,岩层顺向和坡向相一致的变质岩在它们的倾向和坡向一致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崩塌;垂直节理发育的黄土;构造运动强烈,地层挤压破碎,地震频繁的区域也容易发生崩塌.3)气候条件:崩塌是和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密切相关的.在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的干旱,半干旱区域,容易发生崩塌;冻融过程强烈的区域,如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一些地区,冻融过程非常强烈,崩塌现象十分普遍,主要出现在初冬和早春季节.(二)崩塌的触发因素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等是崩塌的触发因素.很多崩塌都发生在暴雨时或暴雨后不久.暴雨增加了岩体和土体的负荷,破坏了岩体和土体的结构,软化了粘土层,使上覆岩体和土体失去支持.人工过分开挖边坡,改变了斜坡外形,产生大规模崩塌.20.块体坡移都有哪些形式每种形式有什么特点块体坡移主要包括崩塌,错落,滑坡,及蠕动.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角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特征:速度快(一般为5—200m/s);规模差异大(小于1m3—108m3). 崩塌下落后,崩塌体各部分相对位置完全打乱,大小混杂,形成较大石块翻滚较远的倒石堆.错落是指陡崖,陡槛,陡坡沿一些近似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他的特征是垂直位移量大于水平位移量.错落体比较完整,大体上保持了原来的结构和产状.斜坡上的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坡是一种具有较强破坏力的常见自然灾害.蠕动是指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缓慢的移动现象.移动速度缓慢,每年仅几毫米或几十厘米.这种变形也会给生产和建设带来危害,如电线杆倾倒,围墙扭裂,厂房破坏,地下管道扭裂,水坝变形等.根据蠕动体的性质,可分为:松散层蠕动和岩体蠕动.21.影响滑坡的因素有哪些1)岩性:滑坡主要出现在松散堆积层中(76%),基岩滑坡相对较少(21%).松散堆积层中的滑坡主要和粘土有关,滑动面主要发生在粘土夹层中.基岩主要发生在片岩,千枚岩,页岩,泥灰岩中.2)构造:一是与软弱结构面的关系,滑动面常发生在顺坡的层面,大节理面,不整合接触面,断层面上;二是与上部透水层和下部不透水层的构成特征有关.3)地貌:主要通过临空面,坡面和坡地基部受冲刷来体现的.河流及沟谷水流对地表的切割,首先为滑坡创造了临空面.基岩沿软弱结构面滑动时,要求坡度为30 -40 ;松散堆积层沿层面滑动时,要求坡度在20 以上.凡是河流冲刷坡地基部的地方也是最容易产生滑坡的地方.4)气候:90%以上的滑坡与降雨有关,一般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现象;还与冻融作用有关,在冻融季节较常出现滑坡.5)地下水:多数滑坡是沿饱含地下水的岩体软弱面产生的.地下水浸湿斜坡上的物质,显著降低抗剪强度.实践证明,当粘土的含水量增加35%时,抗剪强度降低60%以上.6)地震:直接破坏岩石的结构,减小粘结力.7)人为因素:人工开挖坡脚形成高陡边坡,破坏了自然斜坡的稳定状态.22.土层或岩屑蠕动的地面标志有哪些树根向坡下弯曲,地表出现醉树,电线杆,篱笆,栅栏或建筑物顺坡倾斜,围墙扭裂.坡地上草皮呈鱼鳞状,坡面岩屑层呈阶梯状或微波状.23.引起土层或岩屑蠕动的因素有哪些1)粘土含量:在非寒冷地区,土层中粘土含量越多,越容易出现蠕动现象.2)冻融交替:在寒冷地区,冻融交替是引起土层或岩屑蠕动的首要因素.3)干湿和温差变化:强烈的干湿和温差变化可引起土层颗粒体积发生变化而产生蠕动.4)坡度:主要出现在25 ~30 的坡地上.因为大于30 的坡地上,粘土和水分不易存在;而小于25 的坡地,重力作用不明显.土层或岩屑的蠕动速度,一般说来接近地表处最大,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小.在温带地区,一般在20厘米深度以下就很小了.24.岩体蠕动的原因是什么在35 ~45 陡坡上的表层岩体,在岩石本身自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应力超过了岩体本身的弹性限度,发生了破裂变形,或由于长期受力的结果,发生了弹塑性变形.对于软弱岩层在自重力作用下首先发生弧形弯曲的弹塑变形,接着出现拉张裂隙,最后形成向下坡的缓慢位移.蠕动现象在温润湿热地区主要由于干湿和温差变化所引起,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由温差所造成,在寒冷地区主要由冻融作用和温差变化所引起.。

复习思考题一.doc

复习思考题一.doc

复习思考题一:1.地貌的概念。

答: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2.地貌的形成因了有哪些,作用如何?试举例说明。

答:1: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

作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3.2: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作用:影响大多数地貌外动力: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和地貌组合。

3: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作用: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削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同4:生物对地貌的影响。

作用: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使岩石发生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而影响地貌发育。

5: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作用: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

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3.对戴维斯“地貌循环学说”作图解释。

4.试述我国基本地貌类型划分的标准。

答:1:山地(大于200m) 2平原(小于200m)5.识别广州市域和你家乡的基本地貌类型。

答:广州:平原。

家乡:山地复习思考题二:1.风化产物中的主要次生矿物类型与分布区气候条件有何联系?类型分为黏土矿物和铁铝含水氧化物黏土矿物主要包括高岭土、蒙脱石和伊利石高岭土躲在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固在我国东部和南方分布最广蒙脱石是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标准风化产物。

伊利石是半湿润半干早区淋溶作用弱或者富钾母岩风化形成的稳定产物2.风化壳有哪些基本特征?%1由于各地风化作用强度与风化产物就地残留的条件不同,风化壳空间分布上呈不连续性,厚度差异也很大%1组成物质以黏土和碎屑为主,也可包括少量残存液体%1结构诉讼,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粒径细,中下层相反,但不具有类似沉积岩的层理%1发育和保存均较好的风化壳,可以划分为强度风化、中度风化和w微风化三个层带3.试述红色风化壳的垂直分层特点。

地貌学总复习

地貌学总复习

《地貌学原理》总复习一、PPT上最后一页思考题:第一章:绪论(第1~5页)名词解释:地貌学: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气候地貌学:气候地貌学是研究地球上不同气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的学科构造地貌学:构造地貌学是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力剥蚀后形成的地貌以及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的学科地貌外营力和内营力各包括哪几种?地貌过程受两种力的驱动:地球内营力—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地表外营力—重力、流水、冰川、风力波浪、人类活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论述地貌的气候地带性地貌的气候地带性寒冷气候地貌带:发育冰川地貌,在无冰雪覆盖地区则是冻土区,发育冻土地貌(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温湿气候地貌带:发育流水地貌(中纬度地区)干旱气候地貌带:发育荒漠地貌(副热带高压地区和欧亚大陆内部)半干旱气候地貌带:发育黄土地貌(干旱气候地貌带与温湿气候地貌带之间)湿热气候地貌带:发育厚层红色风化壳和流水地貌,但流水的侵蚀作用不如温湿及干旱气候地貌区那样强烈(低纬度地区)戴维斯地貌侵蚀循环理论分为哪三期?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第二章坡地地貌:第6-15页名词解释: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成的地貌,称为坡地地貌。

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成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

倒石堆: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为倒石堆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体和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

论述崩塌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崩塌形成的地形和地质条件1.坡度对崩塌的发生影响最为明显,一般大于33度的山坡不论岩屑大小,都有可能发生崩塌。

(完整版)地貌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完整版)地貌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地貌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对象: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

内容:地表形态、成因、发展结构和分布。

2、为什么说地貌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产物?A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形态B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夷平高地、填平低地,使地表欺负平坦C内外力作用对立统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

3、简述内外力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在地貌的发育过程中,内外力是对立统一的。

A内外力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作用效果相反。

B内外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C内外力具有同等重要作用,两者趋于动态平衡。

4、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怎样影响地貌的形成?地貌的发育受内外力相互作用、地址构造和岩性以及作用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A地貌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地貌发育过程中,两种力同时出现、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B地址构造和岩性是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C内外力作用的时间也是引起地貌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5、试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A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B改变降水分布格局。

C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

D地貌对自然界地域分布的影响。

6、试述地质构造和岩性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地质构造和岩性。

A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影响下,出现各类构造地貌。

B岩性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抗蚀力,因此,在同一外力作用区,岩性差异也可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7、简述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和彭克的地形学说的中心思想。

戴维斯认为地貌成因有三个:构造、营力、时间原理是:地貌循环(旋回)学说彭克认为地貌是内外同时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地貌分析的具体方法是分析斜坡形态。

第二章构造地貌1、名词辨析断层崖与断层线崖、单面山与猪背山、断层谷与断陷谷、断层崖与断层三角面、大洋中脊与洋脊裂谷、大陆裂谷与洋脊裂谷、大陆架与大陆坡、背斜谷与向斜山、稳定大陆边缘与活动大陆边缘、东亚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大陆边缘、大陆边缘与洋底、丹霞地貌与张家界地貌2、什么叫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按规模可分为哪几级?3、简述陆壳与洋壳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力而引起滑动。 人工在坡顶堆积废渣土,加大坡顶载荷而引发滑坡。 人工爆破或排水入滑坡裂缝中,也会促使土体产生滑动。 5. 论述蠕动的两种机理和形成条件
机理 1:冻融作用 在寒冷地区,斜坡上冬天地面冻结而膨 胀隆起从 AB 到 CD,土粒或岩屑 M 随 地面膨胀沿垂直坡面方向上升到 Mˊ; 解冻时,地面恢复到原来位置 AB,但 土粒或岩屑受重力作用则由 Mˊ移到 M″,经过这样一次冻融作用之后,土 粒或岩屑就由 M 移到了 M″。
4. 论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物质基础——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 (1)构造破碎带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碎屑物质; (2)岩石风化形成的大量碎屑物质; (3)高山地区的厚层冰碛物; (4)山崩滑坡产生的大量崩、坡积物。 2)动力作用——暴雨和洪水,充足的水源供给和洪水驱动 固体松散物质受前期降雨或短时暴雨浸润和冲蚀,使其成为塑流状态而形成泥石流;洪水具 有强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沿途接纳大量固体松散物质,从而转化为泥石流。 3)地貌条件——陡峻的沟谷,坡面坡度与沟谷纵比降较大 以重力作用为主,土体失稳且供给大量的重力坡,有滑坡活动或冲刷严重的侵蚀坡,纵比降 大且有土质沟床的沟谷,最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5. 试论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几个主要措施 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对策
第三章 河流地貌
第一节 河流流水作用 第二节 河床(river bed) 1. 名词解释 河流地貌: 凡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称河流地貌。包括河流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各种侵 蚀沟谷地貌,以及被侵蚀的物质沿沟谷向下游搬运并堆积的各种堆积地貌(譬如河漫滩、冲 积扇和三角等)。 溯源侵蚀:流水向上游源头方向的侵蚀。可以从源头或河口开始向上游侵蚀,或通过瀑布的 后退来实现。 河床: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 河床纵剖面:从河源到河口,沿河床最低点的连线。 河流侵蚀基准面:入海河流在河流作用停息、并为海浪作用或湖浪作用所代替的那一点的海 底高度。 壶穴: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 河流裁弯取直:内生曲流发育过程中,曲流更加弯曲,曲流颈也越来越窄,洪水期水流漫溢 而截弯取直,原来的弯曲河道被废弃。 2. 根据水流侵蚀方向,河流有哪三种侵蚀作用? 根据水流侵蚀方向,侵蚀作用分为三种: 垂向:下蚀——下切加深河床。 纵向:溯(向)源侵蚀—— 流水向上游源头方向的侵蚀。可以从源头或河口开始向上游侵 蚀,或通过瀑布的后退来实现。 横向:侧蚀——河床摆动拓宽。 3. 河谷主要包括哪些地貌单元? 两大部分 谷底 河床、河漫滩
的,但地貌不仅仅包括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物质组成及结构,还包括它的形
成和演变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地形是静止的,而地貌是动态的,是变化的。
2. 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3. 地貌外营力和内பைடு நூலகம்力各包括哪几种?
外营力 构造运动、岩浆活动
内营力 流水、风、波浪、潮汐、冰川、重力
机理 2:热胀冷缩 湿胀干缩 斜坡上的岩屑或土粒因温差或干湿变 化而发生胀缩,也可造成向下坡蠕动。 温差变化可使当碎屑颗粒增温或受湿 时,体积膨胀,颗粒相互挤压,碎屑 被挤出原来位置而向下坡移动;碎屑 降温或变干时,体积缩小,其间形成 空隙,上部碎屑失去支持而向下移动。
2. 论述影响沟谷侵蚀作用的因素 坡面线状流水侵蚀,也即坡面径流侵蚀,通常称为沟谷侵蚀(gully erosion) 影响沟谷侵蚀作用的因素 坡面三要素:坡长,坡度,坡形 控制坡面径流的冲刷速度和冲刷强度 坡面径流侵蚀力大小与地形、土壤、植被等因素有关。
气候变干,地表径流减少,河流中的相对含沙量增多,发生堆积,形成加积型河床。 气候冷暖变化也影响河床纵剖面变化。
冰期,大量地表水结冰,海平面下降,河流下游侵蚀,上游加积; 间冰期,大量地表水融化,海平面上升,河流下游加积,上游侵蚀。 5)人类活动——修建大坝引起河流泥沙量变化可以造成上游河道加积和下游河道下切。 7. 曲流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形成曲流; (2)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转,形成曲流; (3)由于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或构造运动造成两岸差异侵蚀而形成曲流。
4 地貌学的主要分支有哪些?
气候地貌学
应用地貌学
构造地貌学
工程地貌学、砂矿地貌学、石油天然气地
动力地貌学
貌学、农业地貌学
实验地貌学
遥感地貌学
岩石地貌学(沉积地貌学)
灾害地貌学
5. 戴维斯地貌侵蚀循环理论分为哪三期?
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
第二章 坡地地貌
1 名词解释: 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 貌,称为坡地地貌。 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发生破碎、分解和变性, 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砂粒和粘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 倒石堆: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为倒石堆。 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体和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 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 蠕动:斜坡上的岩屑或土屑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运动,称为蠕动(Creep)。 坡积物:坡面片状流水侵蚀的物质堆积在坡脚处,称为坡积物。 洪积扇:季节性沟谷流水叫洪流,其堆积物是洪积物,堆积地貌称为洪积扇(alluvial fan)。 2 论述崩塌的形成条件和触发条件 1)形成条件 (1)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包括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 坡度对崩塌的发生影响最为明显,一般大于 33 度的山坡不论岩屑大小,都有可能发生崩塌。 坡地相对高度与崩塌规模直接有关,当坡地相对高度超过 50 米时,就可能出现大型崩塌。 (2)地质条件
沟谷侵蚀与坡度的关系 并不是坡度越大越强 坡度介于 200 和 600 之间时, 坡面流水侵蚀(面蚀和沟蚀) 强度的综合效应最显著。
自然界的坡地形状是各式各样的,有凸形坡、凹形坡和直线坡及其组合。 不同坡形的坡面径流速度和径流方向是不同的,由此也影响坡面侵蚀的强度。 土壤结构对坡面径流侵蚀也有影响 如果土壤团粒结构好,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使地表径流量减少,坡面流水侵蚀减弱;如果 土层厚,能吸收的水分多,也可减少地表径流量,使侵蚀作用减弱。 植被对坡面径流侵蚀的作用 减少坡面径流量,控制坡面径流速度,阻挡雨滴直接冲击地面
谷坡 谷坡、阶地、谷肩 4. 论述河流搬运作用的三种方式 1)推移 是流水使泥沙或砾石沿底面滚动或滑动。主要是泥沙或砾石受水流的迎面压力作用所致。在
水底移动的砂砾重量与它的起动水流速度的六次方成正比,所以,山区河流在山洪爆发时可 以推动巨大的石块向下移动。 2)跃移 是床底泥沙呈跳跃式向前搬运。流水中的砂粒上下部产生压力差,上升力相对增强,泥沙颗 粒跃起,被水流挟带前进;泥沙颗粒离开底床后,颗粒上下部的水流流速相等,压力差消失, 泥沙颗粒又沉降到床底。如此反复进行,泥沙则呈跳跃式前进。有时,砂粒以较快的速度下 落,对床面泥沙产生冲击作用,砂粒会微微反跳起来再随水流一起向前搬运。 3)悬移 是较细小颗粒在流水中呈悬浮状态搬运。悬浮的泥沙受三种力的作用,一是纵向水流的作用 力使泥沙前进;二是向上水流的作用力使泥沙抬升;三是泥沙受本身重力影响而下沉。当河 流中泥沙颗粒受到的上升作用力大于或等于下沉作用力时,泥沙被带到距底床一定高度位置 而呈悬浮状态,并由水流向下搬运。 5. 河流弯道环流动力及其侵蚀堆积地貌组合 横向环流动力是弯道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一般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6. 论述影响河床纵剖面发育的因素和均衡河床剖面 1)水文情况的改变——流量、流速和含沙量 2)构造运动——可使整个流域发生升降,或者使流域内局部地区发生高差变化,不论是哪 种情况,河流纵剖面都将发生改变。 3)岩性——对河床纵剖面的影响是由于不同岩石抵御侵蚀能力的差异而造成差别侵蚀,在 坚硬岩层段形成岩槛或跌水。岩槛形成后,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 4)气候变化——使自然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河流的侵蚀、堆积和基准面的升降。
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都对崩塌有直接影响。 在节理和断层发育的山坡上,岩石破碎,很容易发生崩塌。 当地层倾向和山坡坡向一致,容易沿地层层面发生崩塌。 软硬岩性的地层互层,软弱岩层易受风化,形成凹坡,坚硬岩层形成陡壁或突出成悬崖,也 易发生崩塌。 2)触发条件 (1)气候条件
气候可使岩石风化破碎,加快坡地崩塌的形成。在日温差和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 区,物理风化作用较强,较短时间内岩石就会风化破碎。崩塌通常发生在降雨季节。 (2)地震因素
3. 沟谷通常可分为哪四种? 细沟 切沟 冲沟 坳沟 4. 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洪积扇有哪三种组合形式? a、垒叠式洪积扇 b、串珠状洪积扇 c、不对称垒叠式洪积扇 5. 坡地发育有哪两种基本模式?
模式 1:谷坡受剥蚀并保持与原先坡地的坡度一致而后退,即平行后退发育模式。 模式 2:坡肩在风化作用、重力作用或片流作用下变得浑圆,坡度逐渐变缓,形成凸形坡, 然后,坡地被整体剥蚀,下段发育成凹形剖面,整个坡地形成上凸下凹的坡形,即整体剥蚀 发育模式。 6. 如何通过现场观察判断坡地侵蚀/堆积地貌及其反映的坡地重力稳定性状况?
地震是崩塌的触发因素。地震时,能形成数量多而规模很大的崩塌体。 (3)人为因素
在山区进行各种工程建设时,如不顾及地形条件,任意开挖,常使山坡平衡遭到破坏而 发生崩塌。任意砍伐森林和在陡坡上开垦荒地也常引起崩塌。 3 滑坡的形态特征包括那些? 滑坡体是斜坡上沿弧面滑动的块体。 滑动面是滑坡体与斜坡主体之间的滑动界面,又称主滑动面。 滑坡壁是滑坡体向下滑动时,在斜坡顶部形成的陡壁。 滑坡阶地是滑坡体下滑后在斜坡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 滑坡鼓丘是滑坡过程中滑坡体的前端受到阻碍而鼓起的小丘。 滑坡裂隙 4 论述影响滑坡发育的因素 (1)地下水 地下水可使岩体和土体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失去稳定而产生滑坡。
《地貌学》思考题整理 参考资料 课件+教材 水平有限,仅做参考,不当之处,还望谅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