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05.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五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专题五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0ccad36f852458fb770b563a.png)
专题五: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五四精神P63: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口号:“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经过:①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②北京学生的斗争得到各地响应,学生纷纷罢课和示威游行,爱国浪潮席卷全国;③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
紧接着,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工人相继响应,商人也举行罢市。
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继承: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投身爱国运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科学和民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P66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
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③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④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c81995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6.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知识点1 :近代中国国情(1).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知识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表述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①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③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④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ed8a2568312b3169a451a496.png)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五四运动 (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2)过程: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第二阶段:6月5日以后中心:上海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五四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各阶层的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成立 (1)条件:经济: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政治: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组织: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2)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 主要内容:①党的名称②党的奋斗目标③中心任务④领导机构(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条件:对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分析。
新民 主主 义革命知识点
![新民 主主 义革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470b5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08.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对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可以追溯到 1919 年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和嘉兴南湖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正确的革命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严重束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官僚资本主义则是凭借权力和垄断地位,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为了实现革命目标,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的革命策略和方法。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同时,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通过战略决战,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梳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4d722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4.png)
新民主主义⾰命知识点梳理
新民主主义⾰命(1919—1949)阶段知识梳理
1、开始标志:。
(与之有关的关键词:时间、巴黎和会、青岛、“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曹、章、陆)
2、1921:中共⼀⼤的诞⽣。
3、1924—1927:国民⼤⾰命(⾰命⾼潮:)【第⼀次国共合作】
4、1927—1937:国共⼗年对峙时期
(或称:、、)
1927.8.1: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枪;
1927.8.7:意义:为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向;
1927.9:⽑泽东领导湘赣边;
1934—1936:(⽣死攸关转折点:1935 )。
5、1937—1945:抗⽇战争时期
⼀条抗战路线:(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第⼆次国共合作】
两个战场:A 正⾯战场:
:粉碎敌⼈三个⽉灭亡中国的计划
(主⼒:国民党):第⼀次⼤捷:平型关⼤捷(共产党)
:抗战以来最⼤胜利:台⼉庄战役(国民党)。
B 敌后战场:1940,彭德怀指挥,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主⼒:共产党)
6、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
1947.6,,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1947—1949,三⼤战役::东北地区;
:江苏地区;
:和平解放北平。
1949年,4,渡江战役,4.23 ,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也标志着
新民主主义⾰命取得基本胜利。
7、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命取得完全胜利。
高考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笔记
![高考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e6a5d3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2.png)
会议八七会议1927·8·7 汉口背景:1阶级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2大革命失败后的教训3要纠正过去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内容:1瞿秋白《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2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3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思想意义: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遵义会议1935·1 遵义内容: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1935 陕北瓦窑堡内容: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之后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并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这个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中共七大1945年春延安背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
内容:a.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b.大会指出,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c.大会确立毛泽东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新民主主义的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6a316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d.png)
新民主主义的知识点新民主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社会制度理论,也是中国革命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对社会制度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三大任务。
它强调中国革命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国情,以农民、工人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为主力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由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国家独立。
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真正独立。
只有独立的国家才能拥有自主权,为建立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第二个知识点是民族解放。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存在着各种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
新民主主义理论认为,中国革命必须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个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只有解放全体民族,才能建立一个真正团结统一的国家。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第三个知识点是人民解放。
在旧中国,农民和工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受到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的双重压迫。
新民主主义理论强调,中国革命必须解放农民和工人阶级,使他们成为国家的主人。
只有人民解放,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还强调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特点是人民民主专政,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通过各种形式的民主制度参与国家的管理和决策。
人民民主专政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革命的最终目标。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新民主主义理论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南。
新民主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社会制度理论,强调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任务,主张以农民、工人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为主力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名词解释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4246a1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0.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名词解释在中国历史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的历史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本文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和背景进行探讨,并从多个角度解释其意义和影响。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和起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运动,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新中国。
这场革命开始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经历了坎坷和曲折的道路,最终在1949年成功实现了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社会的深刻矛盾和动荡局势。
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压迫以及极端的贫富分化。
这些问题形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动机。
二、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既包括政治革命又包括社会经济变革的革命。
在革命过程中,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1. 土地革命:土地问题是中国农民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进行土地革命,解决了土地不平等和土地集中问题,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归农,从而稳定了农村基础。
2. 工人权益:革命也致力于保护工人的权益,推动工人运动的兴起。
通过建立工会和实行劳动保护措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工人争取了更好的待遇和权益。
3. 社会平等: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提倡社会平等和公正。
解放妇女,废除封建的束缚,推动男女平等,使中国社会迈向更加进步的方向。
三、国际因素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是中国内部社会变革的结果,也受到了国际因素的影响。
中国在这场革命中积极争取国际支持,以应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侵略。
1. 苏联的影响:苏联共产主义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共产党从苏联获得了革命经验和理论指导,帮助中国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
2. 国际联盟和亚洲影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积极倡导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并获得了一些国际支持。
与国际联盟的合作以及与其他亚洲国家的交流,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资源。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 (1)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 (1)](https://img.taocdn.com/s3/m/c8f32fe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7.png)
(1)1935 年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抗日战 争时期 (19311945 年)
(2)1935 年瓦窑堡会议,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蒋介石 也发表谈话,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1945 年,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国共十年 对峙时期
(19271937 年)
(1)1927 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1927 年,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1927 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1934 年,红军开始长征,1935 年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1936 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长征结束
掀起反共、反人
民的内战
2.从工人运动失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广
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1924 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
3.从国民革命失败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1927 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独立领导革命。
(2)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
4.从“城市中心论”到工农武装割据,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1927 年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照搬俄国革命“城
市中心论”的局限,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
新民 主主 义革命知识点
![新民 主主 义革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cc8d7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b.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一革命以 1919 年五四运动为开端,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基本结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使得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
封建统治的腐朽、军阀割据的混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以及人民生活的困苦,都呼唤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和出路。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
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迅速蔓延到全国各界,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党的一大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
从此,中国共产党肩负起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它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高考历史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
![高考历史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8ca4799b6648d7c1c7467f.png)
• 遵义会议 • 纠正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确立毛泽东领导 地位。 • 中共七大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提出和平民主的 建国方针。 • 国共重庆谈判 • “双十协定”,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 七届二中全会 •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 新政治协商会议 • 讨论建国事宜
• • • • • • • • •
• •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知识点 共产党初创时期: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国民革命时期: 国民政府、黄埔军校、北伐战争、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土地革命时期: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道路、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九一八事变、红军长征、《八一宣言》、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时期: 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蒋介石庐山讲话、南京大 屠杀、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远征军入缅 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 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反攻、三大战役、渡江战 役
• 30年代初——1934: • 中共中央机关由上海搬至中央苏区,革命道路之争 暂告段落,但依然受“左”倾错误影响。 • 1935——1937: • 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由反蒋抗日向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思想转变。 • 1937——1945: • 国共第二次合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纲领、 前途有了新认识。 • 1945——1949: • 联合民主力量,组建联合政府,打赢内战。 • 1949年: • 工作重心转移。
• 3.(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0)1938 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 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 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 “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 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 B.转嫁战争负担 •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 D.强化物资管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b237e29453610661ed9f40c.png)
二、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断进行着革命道路的探索,不同阶段其方针政策及其影响。
三、归纳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及原因
参阅“53”140页下端
四、1919年是中国新旧交替的一年,既有积极的政治、经济、现象存在,又有各种消极的因素存在,试结合所学总结1919年的中国政治经济状况。
政治:
消极因素:国际:列强:一战结束,列强趁机加紧侵略中国。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妄图独占中国。
国内:中国社会处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之下,北洋政府投靠帝国主义,混战不止,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积极因素:
国内:
经济:民族工业发展
文化: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形成庞大的先进知识分子群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af3ba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e.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欢迎大家阅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考知识点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为目标。
它基本上照搬苏联经验,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纲领,后来被称为党的“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在正确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把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制定出“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它实际上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纲领。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②“五四运动”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关键是革命任务是一致的。
二者的根本不同在于领导阶级。
④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⑤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及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重要知识点一、五四运动:1.原因:(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2.爆发:(1)时间:1919年5月4日(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反帝反封,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3)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3.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与主力(1)运动的第一阶段:5月4~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2)运动的第二阶段:6月5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三罢斗争,工人阶级为主力,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b2bf131ed9ad51f01df2ff.png)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1.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
2.经过(1)初期: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2)后期:从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成果(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
(2)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意义(1)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五四运动的实践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国民革命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背景①工人运动的挫折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②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标志: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影响: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北伐战争(1)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2)成果:北伐军连克武昌、九江、南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27年初直捣南京、上海。
3.国民革命的失败(1)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2)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九个小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九个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7e7f11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e.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九个小知识点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旨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2. 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并采取了军事统一战线的策略,团结广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权。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中国具体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要求实现土地改革、工商业改革、民族平等和民主自由等,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成为共和国的首任主席。
7.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艰苦的长征、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要决战,提升了党的声望和影响力。
8.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农村地区实行了土地改革,使农民得到了土地,并从此成为新中国的坚实支持者。
9.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于中国近代史具有重大意义,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助力。
高考历史笔记之新民主主义革命
![高考历史笔记之新民主主义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521336090722192e4536f636.png)
国共第一次合作*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美国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这就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国内:根本原因—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利权;对内大量掠夺土地和工矿业,赋税猛增,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人民苦不堪言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罢工斗争频繁发生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活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取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英美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过程】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初,北京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完整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5月5日,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上海为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总罢工,商人罢市全国工人纷纷罢工,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结果】1.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3.全国人民为拒绝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意义】1.性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也是有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2.功绩: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4.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6.五四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强不屈地斗争精神,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组织基础: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开始考虑成立中国共产党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北京、武汉、长沙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国际帮助: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了很大帮助【标志】—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参加大会的有各地共产党地方组织选派的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李大钊和陈独秀没有参加,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等列席了会议内容:1.大会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2.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的主要内容—规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3.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4.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宣传,张国焘组织意义:1.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3.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早期活动】—中共“二大”背景: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进行了探索2.1921年底至1922年初,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九国在华盛顿开会,会议通过了美国提出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和“中国门户开放”的原则,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盟约,这样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共同统治的局面3.国内,北洋军阀统治中国4.1922年初,为讨论远东各国民族革命问题,在共产国际和列宁指导下,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对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1.中心任务是制定民主革命纲领2.中国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3.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4.大会还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意义: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1922年底至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大多数取得了胜利,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人运动进入了低潮教训: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必须进行武装斗争*国民革命—大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条件】必要性:客观—反帝反封建的需要华盛顿会议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协同侵略中国,各自支持依附自己的军阀,争权夺利,又联合干涉和镇压中国革命;在帝国主义策动下,军阀混战不断,战火弥漫全国大多数省份,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主观—二七罢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深深感到国民党内的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可能性: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而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它的领导人孙中山也真诚地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共产国际指示中国共产党要同国民党合作,1921年马林同孙中山会晤,建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孙中山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方针】—中共“三大”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内容: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影响: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为后来陈独秀犯“右倾”主义错误埋下祸根【标志】—国民党“一大”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主要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孙中山以总理身份任大会主席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适应时代潮流的精神,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灵魂和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则是三大政策的奋斗目标和革命纲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为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得以推行的方法和手段,前提和保证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这些内容1924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建成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特色:黄埔军校与以往军校不同,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作用:黄埔军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军事基础,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背景】1.“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迫切的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加紧掠夺中国;帝国主义操纵下,各派军阀为争夺地盘展开混战,自1920年以来,先后发生了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战祸波及全国;人民生命财产没有保障,生活痛苦不堪,不断起来反抗;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人民革命运动2.1924年,直系军阀将领冯玉祥囚禁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发动“北京政变”还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为抗拒直系势力,冯玉祥又请段祺瑞、张作霖来北京不久北京政权又落到段祺瑞手里【兴起】1.国民会议运动1924年冬,孙中山扶病北上,被发表了北上宣言,宣言提出:对内要消灭军阀势力,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民会议运动结束2.五卅运动原因:日英等帝国主义残酷镇压罢工工人;1925年5月30日,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中国掀起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五卅运动上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成立统一领导三罢斗争的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提出了包括取消领事裁判权、逞凶、赔偿、英日军队从上海永远撤走等谈判条件帝国主义实行高压政策,上海总商会单独退出罢市;帝国主义以停止供电和贷款等手段,压迫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被迫退出统一战线;工人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为保存实力,在帝国主义承认工会合法权利、增加工资、抚恤死伤工人和学生等条件下,1925年秋,工人停止罢工全国人民、海外华侨和外国工人都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省港大罢工—影响最大1925年6月,香港、广州工人罢工,在省港罢工委员会领导下,罢工坚持16个月,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影响: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1925年,军阀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推翻革命政府,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进行两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第一次东征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广西,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根据地基础【高潮】—北伐战争条件:政治基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群众基础—五卅运动根据地基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直接—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达成“谅解”,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一方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迫使国民军退往西北地区;一面准备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过程:1926年初,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湖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吴佩孚主力被消灭湖北—孙传芳到江西,企图攻击北伐军的侧后,北伐军转攻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占领南昌福建敌军起义,北伐军进占福建、浙江1926年春,冯玉祥去苏联访问;同年秋,冯玉祥回国,在五原誓师,参加国民革命,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南京,进驻上海,威震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张作霖进军河南,企图阻挡国民革命军北伐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从武汉北上的北伐军连战皆捷,与冯玉祥的部队会师郑州,奉军被迫撤退,北伐军占领徐州工人革命运动:北伐战争得到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北伐军占领长沙、武汉,湘赣两省工人成立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支援北伐战争为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起义失败后,第三次武装起义在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下,取得了胜利,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农民革命运动:湘鄂赣三省成立了省农民协会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的政策和武装,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农会组织农民支援北伐战争;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热情歌颂农民运动收回英租界: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高涨,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英国政府被迫放弃北伐战争不到一年,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是由于: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中国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出师时,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运输队、宣传队、担架队随军出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3.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胜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作出了贡献【结果】—失败原因:1.帝国主义的干涉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帝国主义国家十分恐慌,纷纷出来干涉1927年初,北伐军向江浙进军,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派军舰到上海,扬言要武装干涉1927年3月,北伐军攻克南京以后,英美军舰炮轰南京,制造了“南京惨案”英美等国向国民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逞凶、赔偿等无理要求2.国民党右派谋夺领导权以邹鲁、谢持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中的西山会议派,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破坏国共合作,国民党右派排斥共产党、争夺政权的活动日益严重;1926年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由于中国共产党和苏联顾问的妥协退让,共产党员推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国共关系的转折点,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武装领导权;1926年,蒋介石以改良国共关系为名,提出“整理党务案”,蒋介石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把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打击了国民党左派人士,国民关系严重恶化;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以后,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会谈—帝国主义列强鼓励他“迅速而果断地行动起来”,江浙财阀答应给他巨额财政资助,上海流氓青红帮保证解除上海工人纠察队武装;蒋介石与汪精卫密谈“分共”过程: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在蒋介石指使下,反动武装在上海进行血腥大屠杀,制造了“四一二”发革命政变,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也发生了同样的大屠杀,共产党员汪寿华、陈延年、萧楚女等被捕牺牲;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张作霖在北京袭击苏联大使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李大钊被捕英勇就义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汪精卫纵容下,反动军官夏斗寅、许克祥发动反革命叛乱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正式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汪精卫以“宁可错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为口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屠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失败的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主观: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意义】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功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航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教训: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国共十年对峙*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政治】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政局极为混乱旧军阀—奉系军阀张作霖把持北京政府新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宁派”;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汉派”宁汉合流: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济南惨案:1928年4月,国民政府派兵北上,讨伐奉系军阀,北伐部队迅速占领济南;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国民政府“北伐”,出兵侵占济南,大肆屠杀中国军民,制造了“济南惨案”;蒋介石命令部队退出济南,北伐部队逼近京津,奉军退回东北,北伐部队占领北京东北易帜:日本侵略者见张作霖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侵略要求,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训政纲领:孙中山曾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部分1928年8月,国民党召开二届五中全会,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实质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就是蒋介石独裁专制中原大战:1930年春,阎、冯、桂三派军阀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9月,持观望态度而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张学良通电拥蒋,率兵入关,占领天津、北平【经济】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些经济政策和措施,以便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巩固统治措施:整顿税务—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控制金融;改革币制—为防止白银外流,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作用;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业有相当进展,重工业和农业也有所发展特点: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官僚资本迅速膨胀—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官僚资本出现;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外交】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1928年,为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国民政府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定新约运动”美国为争取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1933年,国民政府实施新税则,根据需要自行提高或维持原税率,基本上实现了关税自主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由于列强借故拖延,双方迟迟不能签约*“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含义】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武装斗争;内容—土地革命;根据地—农村【背景】原因: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革命军南下广东,途中遭到敌人封堵,损失惨重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进入广东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汇合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一、五四运动(1919年)(一)背景1.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经济:民资短暂春天,工人阶级壮大3.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二)导火索1918年的战胜国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中国外交失败。
(三)过程1.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
2.高潮:1919.6.5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结果:初步胜利。
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四)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建立(1921年)1.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②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传播;③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召开。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把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党的奋斗目标。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3.中共“二大”:1922年召开,制定现阶段奋斗目标为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4.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三、第一次国共合作1.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2. 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四、北伐战争1.条件群众基础:工农运动蓬勃开展。
组织基础: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军事条件: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2.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3.进程:北伐军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五、国民大革命的结局——失败1.原因:帝国主义干涉,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
2.标志:1927年蒋发动“四一二”政变,汪发动“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革命失败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6)六、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1927年8月)周恩来、朱德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10月,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七、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1. 批判陈独秀右倾错误2. 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3.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4.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土地革命1.背景: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九、根据地建设1.理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实践①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②军事: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
③政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军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经发展成燎原之势。
十、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①开始: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②生死转折——遵义会议(1935年1月)纠正“左”倾错误。
肯定毛泽东正确主张,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③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一、日本侵华1.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之后,日本又先后占领北平、天津、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南等大片领土。
3.侵华罪行①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②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惨案。
③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二、全民族抗战1.抗战初期①共同抗日: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②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③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④抗战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进攻。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失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相持阶段①中国共产党: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②国民政府:除在中国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开辟了国外战场,派遣远征军到缅甸作战。
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4.意义①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一、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通过和平建国方针,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但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结果:政协协议被国民党撕毁,和平建国的希望破灭。
二、解放战争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3.胜利意义①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②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历史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新式知识群体精英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
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1.探索期: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①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中国的社会现实。
②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挫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于是进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③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国民革命运动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错误,国民党右派窃取革命成果。
为此,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成熟期:土地革命时期①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在创建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各民族之间空前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达到了升华。
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加强。
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是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
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