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初中地理八下《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_1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湘教版(1)

八年级地理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湘教版(1)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师:从清朝初年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300余年间,先后有3000多万迫于生计的华北穷苦百姓离乡背井,相继踏上关东大地,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了这段厚重而悲壮的传奇历史。

所谓的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域,即今天的东北地区.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人口大迁移,直接影响了东北的人口分布。

你知道东北现在的人口分布情况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课件展示:探究活动一:东北地区的人口和民族教师:阅读课本第31页“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概括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课件展示:学生: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教师: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北部和东部山区人口少.结合地图,观察图例,解答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发言。

教师:综合前面所学内容,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地形、气候、社会经济条件和开发历史长短是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教师:结合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图表,回答以下问题:(1)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年的多少倍?(2)计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3)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课件展示:学生:动手计算,积极回答问题。

教师:(1)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年的3。

2,2。

4,2。

1;(2)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84。

4、146.9、297.6人/千米2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两方面入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学会利用图表,回答地理问题。

;(3)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课件展示:教师:从图中观察东北地区主要包括哪些民族?学生:汉族、朝鲜族、蒙古族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本册教材中关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以及人口、城市分布与经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提高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基本知识。

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相对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状况,认识人口、城市分布与经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状况,人口、城市分布与经济、自然环境的关系。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地区城市,分析其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原因。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认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准备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等相关地图。

2.教学案例:收集典型的东北地区城市案例。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2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特征以及影响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认识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关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影响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东北地区地图、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等。

2.图片:东北地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

3.案例材料:关于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案例。

4.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然后提问:“你们对我国东北地区有什么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有何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地图、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2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主要讲述了我国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区域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但学生在分析人口和城市分布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统计数据,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关注区域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主要城市的分布情况。

2.难点:分析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2.数据分析法:运用统计数据,帮助学生理解人口和城市分布的规律。

3.案例分析法:以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分布的原因。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地区的地图、统计数据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针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和讨论的话题。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东北地区基本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和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湘教版八下地理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6.2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第三章《北方地区》的一部分。

本节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城市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数据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北方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教学课件,以便于课堂演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历案-初中地理湘教八下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历案-初中地理湘教八下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学习主题为“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主要探讨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与分布,以及该地区的城市形成与空间布局,使学生理解地理空间布局中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作用。

二、学习目标1. 掌握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历史背景和现状,理解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 了解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发展特点及城市间的联系。

3. 学会通过图表和资料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变化和城市发展趋势,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

4. 激发对地理空间的认识和探索兴趣,树立可持续的区域发展观。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交流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完成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人口与城市分布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能力。

3. 口头报告评价:分组进行东北地区某城市发展情况的分析与报告,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口头表达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关于东北地区的短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提出有关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数据、地图及历史资料,详细讲解人口增长和分布的背景、原因,城市的发展与分布特征。

3. 分析图表:发放关于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统计图、地图等材料,指导学生如何解读和分析图表信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这些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和影响。

5.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典型的东北城市作为案例,深入分析其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内容,强化学生对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认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通过提问方式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东北地区某城市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调研报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小组互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调研报告,并就报告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促进相互学习和合作。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记忆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闯关东来了解东北地区人口迁移的情况。

2、了解长春市、沈阳、哈尔滨等东北的主要中心城市,掌握它们的工业优势,比如长春市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人口和城市分布,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的态度。

二、学情分析:首先,经过三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读图方法和地理分析能力。

其次,通过中国的地域差异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所以,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已经具备,学习东北地区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当拓展、探究。

再者,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较为感性,教学过程中,应多用直观图片进行知识的传递与讲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难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大东北》音乐,这首歌激昂欢快,催人奋进,从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学生倾听、歌唱《大东北》,并欣赏东北地区哈尔滨、沈阳、长春的图片。

(二)新课讲解1、人口分布阅读“东北三省人口分布”图和“东北三省面积和人口数量”表格,回答:(1)据表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年的多少倍。

()(2)据表计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学生:(1)3倍多,2倍多,2倍多;(2)84.4、146.9、297.6人/千米²。

阅读“东北三省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中南人口较稠密的原因。

学生:(1)人口分布不均。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一、东北地区的人口情况1. 人口总量东北地区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组成,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

但是由于资源枯竭、产业结构不平衡、人口外流等原因,东北地区的人口总量一直在下降。

2019年,东北地区的总人口为1.0905亿人,其中辽宁省人口为4352.7万人,吉林省人口为2756万人,黑龙江省人口为3.7978万人。

2. 人口密度东北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是中国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之一。

而且,人口密度分布也比较不均衡,辽宁、吉林两省的人口密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黑龙江省的人口密度则相对较低。

由于气候原因,东北地区的大部分人口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南部平原地区。

3. 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两种。

常住人口指在东北地区常年居住的人口,流动人口则是指在东北地区工作、学习、旅游等各种原因暂居东北地区的人口。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常住人口一直在下降,而流动人口则逐渐增加。

目前,东北地区的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

二、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南部平原地区。

其中,沿海地区的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港口的作用,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而南部平原地区则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城市也相对较多。

1. 沿海城市东北地区的沿海城市包括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等。

这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港口的作用,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此外,沿海城市还是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地区联系最紧密的地区之一。

2. 中部城市东北地区的中部城市包括沈阳、长春、吉林市等。

这些城市是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经济中心,城市化水平也较高。

同时,这些城市还与周边的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联系紧密,是地区内企业和人才聚集的地方。

3. 南部平原城市东北地区南部平原地区的城市主要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

这些城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_《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_《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重点: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难点: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人口稠密区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M松嫩平原和 N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人口稀疏区山区人口偏少,黑龙江省北部山区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2.民族分布特点(1)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

(2)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易错易混】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满族。

二、城市分布1.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2.城市分布特点: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_沿线地区,特别是①哈大线(哈尔滨—大连)、②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③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3.主要城市城市城市简介工业部门A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铁路枢纽,通过滨州—滨绥线与俄罗斯保持广泛联系机械、医药、食品、石化、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B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C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名城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D大连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避暑旅游胜地,水产基地造船、汽车制造、石油化工、服装【交流探究】探究: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1)读“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说出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有何特点?分析人口分布的疏密与地形有何关系?答:分布不均;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稠密,黑龙江省北部山区人口稀疏。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教学设计(湘教版)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教学设计(湘教版)
3.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改进措施
1.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我将重新调整课堂时间安排,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改进教学方法:我将尝试采用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如借助多媒体展示实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产业发展与人口、城市分布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2.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东北地区人口、城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3.地理实践:培养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人地关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口、城市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地图技能:提高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3.案例分析题:请学生分析东北地区某个城市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答案:以哈尔滨为例,哈尔滨人口分布特点是市区人口密度较高,郊区人口密度较低。原因是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省会,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同时,哈尔滨地处交通要道,交通便利,也为人口流入提供了条件。
4.综合分析题: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城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答案:东北地区人口、城市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经济发展,东北地区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同时,城市发展为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了人口聚集。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居住环境,吸引了更多人口迁入。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教学设计(湘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格局以及人口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发展状况,为深入研究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区域划分等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关系尚不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格局及人口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人口与城市发展问题,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格局。

2.难点:人口与城市分布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口与城市分布的问题。

2.案例分析法: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实例,使学生了解实际问题。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关于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图片、数据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

提问:“你们认为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有何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人口与城市的分布规律。

提问:“请大家分析一下,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与城市分布有何关系?”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影响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因素。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特点;2.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状况;3.了解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和经济特征;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状况;2.了解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和经济特征。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2.如何解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1.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特点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我国开发程度比较高的区域之一,区域面积约为1/5的中国领土面积,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省份,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区。

东北地形地貌特点:•地势高度•地垒及河谷平原•基底地形2. 人口数量和分布状况东北地区人口数量虽然较多,但是人口增速缓慢,从2010年开始,人口总数出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东北地区的发展滞后,民营企业少,外来人口流入少,导致人口结构老化。

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集中在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

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吉林省的长春和辽宁省的沈阳是人口集中的城市。

3. 城市分布和经济特征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较为集中。

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大部分城市都分布在沿海地带和东北平原上。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得到了较大的推动。

区域高度重视能源、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发展,形成了有点差异的经济结构。

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虽然相比其他地区有所落后,但是仍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图片展示3.商榷讨论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带着学生们看图片欣赏东北地区风光,并介绍东北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点。

2. 重点部分分别介绍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和城市分布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城市分布和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同时展示有关数据。

3. 活动体验通过齐做一张东北地区的地图,并标注其主要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地点,让学生们理解其关系。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增长变化以及城市分布情况。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现状及其成因,从而提高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对学生来说,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同时,学生对人口与城市分布的相关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增长变化以及城市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增长变化以及城市分布情况。

2.难点:人口分布原因的解释,城市分布规律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人口与城市分布的相关概念、成因和特点。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图,进行分析讨论。

3.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城市和地区,进行案例分析,深入理解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图、相关数据资料。

2.制作PPT,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

3.准备问题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东北地区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地图和数据,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湘教版地理八下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本册教材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以及城市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以及影响因素三个部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理分区等基本知识,对我国东北地区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地理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实例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地区的地图、城市分布图等相关教学素材。

2.收集关于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实例资料。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图和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和城市分布特征。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分布》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变化及其原因,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人口问题的认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资料,展现了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分布情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各地区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变化及其原因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人口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对人口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而有的学生可能对此认识较模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能够分析其原因。

2.让学生掌握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情况,能够预测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

3.提高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人口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和人口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变化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原因,预测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北地区人口与分布的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原因。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分布情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和文字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2.设计好针对本节课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请大家想一想,我国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人口分布的特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湘教八下地理6.2 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案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湘教八下地理6.2 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案1

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当堂练习、系统知识、布置作业、
初中-地理-打印版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讨论,反馈、巩固)
丹东等城市的位置,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这些城市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6、哈尔滨、长春和沈阳的城市特色分别是什么? 小组展示
二次备课应 改进的地方:
(4)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并能结合地图归纳城市分布的特点。

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民族基本概况,树立民族平等的意识,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城市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布,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 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 具 电子白板
4、学生展示收集的哈尔滨的相关图片,并简单介绍哈尔滨为什么具有异国风情?
四)小组合作探究:
1、一个鄂温克族部落的酋长是位 90 岁老奶奶,她带着驯鹿到湖南电视台参加《快 乐大本营》节目录制,她首先要从富克山到北京,请对照“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 布图”找出老酋长经过的最近便的铁路线名称。
2、大连是一个美丽的北方海滨城市,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四)师生释疑:
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当堂练习、系统知识、布置作业、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讨论,反馈、巩固)
(一) 导入新课:
二次备课应改
用“满汉全席”的故事导入:
进的地方:
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集合满族和汉族饮食特色的巨型筵席,起源于清朝的宫
廷,原为康熙 66 岁大寿的宴席,旨在化解满汉不和,后世沿袭此一传统,
初中-地理-打印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图表认识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二)难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三、教学流程设计
揭示课题,直入主题
提出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认识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3134,完成关于“东北地区”的问题:(7分钟)
1、读P31图表,该区人口分布特点:分布,部地区人口多,发达地区人口多,人口少。

2、读P32地图可看出:该区少数民族,其中,族分布较广,是该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3、读P34地图,该区城市分布特点是:集中在地区,在该区的交通运输网中占主要地位。

主要城市中,是北部的中心城市,是中部的中心城市,是南部中心城市,也是全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4、方法归纳:
①认识某地的人口状况(民族),常运用数据图表和图,以便了解人口的。

再结合地形气候等地图分析人口分布与的关系。

②认识某地的城市特点,常运用有关图,从而了解主要城市及其,以及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人文要素的关系。

检查自学效果,师生互动
1.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指正。

2.出示东北地区地图,学生看图说明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和民族分布。

3. 活动:课本P31、33活动题
当堂训练
1.下列地区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是()
A.三江平原 B.长白山地 C.辽河平原 D.小兴安岭2.分布在长白侧的主要少数民族()
A.回族 B.朝鲜族 C.蒙古族 D.鄂温克族
3.东北地区占主要地位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公路 B.河运 C.铁路 D.航空
4.哈大线、滨洲线和滨绥线交会的城市是()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
当堂作业必做:《全优》P2728选择题;选做:P28第12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一、人口分布
1.特点:分布不均
2.民族:少数民族较多
二、城市分布
1、主要城市
2、分布特点:沿铁路线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