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cf77a9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d.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阶段,而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兴趣。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一、选择合适的演示实验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年级和学习内容选取合适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不宜过于复杂,否则会让学生感到无法理解或者无法操作。
演示实验内容要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这样学生才能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
可以通过小动物的实验演示来解释摩擦力或者物体的密度等物理概念,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重视实验设计在进行演示实验之前,老师需要进行详细的实验设计。
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材料和器材准备等方面。
仔细的实验设计能够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
实验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安全因素,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对于一些可能存在危险情况的实验,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安全预案,并向学生做好安全教育。
三、引导学生参与在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可以邀请学生来操作实验器材,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实验装置。
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技能,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论证。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四、启发学生思考演示实验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看到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在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在实验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或者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些其他相关的实验情境。
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和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ece3b5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9.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初中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物理现象,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位物理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下面将就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一、选取适合的演示实验在进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选择适合的演示实验。
好的演示实验要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他们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精心挑选实验,将抽象的物理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新的知识,不断深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二、合理安排实验环节在进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实验环节,使实验过程更加有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实验环节的设计要符合教学要求,既要能够展示实验现象,又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促进他们对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
实验环节的安排还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教师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通过合理安排实验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感受到物理规律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在进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让他们在实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从实验中找到与生活相关的物理规律,增强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自进行实验。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4eddf0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4.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初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它的教学需要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因此,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物理实验作为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世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一、演示实验的含义演示实验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展示和操作,向学生介绍和演示物理现象或现象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达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
演示实验是教师分析、讲解物理现象、阐明物理原理和规律的有力工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记忆和提高物理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关注和深入了解物理知识,同时也会自我激励,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2.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演示实验可以提供一个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规律、探究问题,并结合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演示实验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发挥自主思考的作用,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三、演示实验的注意事项1.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做任何实验都需要注意安全,演示实验也尤为重要。
教师要对实验过程中的危险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提前做好安全预防措施。
例如,在使用化学试剂时必须保证教室通风良好,穿戴干净衣着和化学手套等防护用具,以确保安全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时间进行实验的规划。
在演示实验前,要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如检查实验仪器和材料是否完全,并查阅实验手册,获得足够的实验知识,不断完善实验内容。
教师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浅谈初中物理三种演示实验的设计
![浅谈初中物理三种演示实验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5765307c1cfad6185fa783.png)
浅谈初中物理三种演示实验的设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演示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三种演示实验的设计和教学体会。
一、过渡性演示实验有些演示实验所说明的现象和传授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有一个较大的台阶,不能被大多数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因此,通常要设计过渡性的辅助实验来降低原有知识与新知识间的梯度。
例如,在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前,可设计三个辅助实验为学生理解托里拆利实铺平道路。
实验一:取二端开口的U型玻璃管一支,在管内注入约一半红水,静止时两管液面相平,提问学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实验二:取二根约10cm长,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将其中一根插入水槽中固定在支架上,再将另一预先装满红水,一端用塞子塞紧的玻璃管,用手指按住开口一端也将它倒立在水槽中,固定在支架上。
装置完毕,教师边让学生观察边指出:左右两管和水槽实际上组成了一个连通器,因为槽内水的上表面被大气覆盖,大气、右管中的液体将槽内水密闭着,槽内水与左右两管底部相连。
根据连通器原理,右管中液体对左管中大气有一个压强,同时右管液体也受到左管大气压的作用,因右管一端封闭,无大气压作用,故液体不下降,靠的是左管中大气压的作用。
拿去左管,右管中液体仍不下降,学生都懂得,右管液柱仍受到管外大气压的作用。
教师接着问:如拔掉管上端塞子将产生什么现象呢?然后拔去塞子验证上述结论后再问:为何能相平?实验三:取10cm长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插入水槽中,固定在支架上,用软的橡皮管套在上端,橡皮塞的另端连接抽气简。
边抽气边让学生观察:玻璃管中的液柱怎样变化?为什么?通过以上三个过渡性实验及对有关原理的分析讨论后。
再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二、探索性演示实验传统的物理演示实验,通常是以教师讲解、演示,学生看、听的形式进行的。
因事先定了框架,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探索性实验应是从个别的物理现象出发,通过归纳、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一般物理规律的一种实验类型。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ee65d21915f804d2b16c128.png)
易就取 得 ,有 利于 学生 课下 自己进 行实 验 ;可 观 性 :这
是针 对实 验现 象 与实 验流 程而 言 的 ,初 中生受 到 自身知
识 结构 的影 响 ,对 于 明显 的实 验现 象 和实 验 流程 才 能够 深入 理解 ,而且 明显 的实 验现 象可 以有效 地激 发 学 生学 习 的兴趣 ,促进学 生 学 习 ;探 究性 :任何 演示 实验 都是
刍 谭 程 两 屯
E C R I II 靛 S 鞍C 主 W U . C ! t R M 嚣 鱼 }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林 英
( 福建 省福 州市 屏东 中学 ,福建 福 州 3 0 0 ) 5 0 3
摘 要 :初 中物理 是一 门比较重要 的课 程 ,它充 分显 示 了人 类 的创新 精神 与 实践精神 。在 初 中物 理教 学
随着 教学 改革 的推进 ,初 中物 理 教学 不再 单 单要 求 教 师教 会学 生 物理 知识 ,同时还 要 求教 师要 运用 各 种教 学 方法 .提 高 学生 的学 习 主动性 与 创造 性 ,尤 其是 在 实
验 教学 过 程 中 ,学 生综 合 能力 的培 养尤 为 重要 。而 物 理 课 堂 演示 实验 ,对 于 提高 学生 学 习物 理 的兴趣 ,有 不 可
大 家都 坐 过车 ,谁 能告 诉 我们 ,在 车子 启 动 与急 刹 车时 你 是什 么 感觉 ,你 的 身体 有什 么 动作 ( 生积 极 回答 ) 学 ?
将 一些 带 有 附加条 件 的结 论弄 混 .这 时候 。教 师 以课 堂 演 示 实验 “ 翻 ”看 似简 单 的结论 .会 为学 生 带来 新 奇 推 的感 受 .并 留下 深刻 的 印象 ,激 发学 生学 习 的兴 趣 。同 时学 生 亲 自参与 到实 验 过程 中,还可 以促 进 学生 分析 问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演示实验优化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演示实验优化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6ff4c7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3.png)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演示实验优化策略一、引言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当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器材不足、实验设计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不高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因此,优化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演示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优化策略。
二、实验设计优化1.增加探究性实验:传统的演示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即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学生被动接受。
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应该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比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分析数据等。
2.增加趣味性和生活化:演示实验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规律。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进实验器材:针对现有实验器材不足或不合适的情况,可以尝试改进现有器材或开发新的实验器材。
例如,可以利用废弃物自制教具,既环保又实用。
三、教师角度优化1.提高教师实验技能: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同时,教师应该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
2.注重引导和启发: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演示实验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注重实验教学评价:教师应该注重实验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互相学习。
四、学生角度优化1.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学生应该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
同时,学生应该学会记录数据和分析数据,培养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2.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演示实验,亲手操作实验器材,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715e37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6.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自然科学的重要阶段,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至关重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的进行物理演示实验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认识物理原理和规律。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明确自己要从实验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明确实验的意义和目的,使实验不再是简单的操作和观察,而是变成了对知识和技能的验证与理解。
教师要重视对实验目的的讲解,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二、选取合适的实验内容在进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选取合适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既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强化实验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要确保实验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规范实验操作流程在进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时,教师要规范实验操作的流程,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安全地操作实验装置,避免发生意外。
教师应当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实验装置和材料,了解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步骤,熟悉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教师要对学生详细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强调安全第一,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并在实验过程中耐心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四、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在进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五、注重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应用在进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应用。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f3cf2f0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2.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作为物理学科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
初中物理课程涉及到许多具体物理概念,如电、热、光、声等,让学生只是听课或观看图片、视频或模型前难以直观感受,同时无法深刻理解物理概念。
而实验教学恰恰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和概念,并提高其探究和思考能力。
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首先,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概念,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并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如设计实验前应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以及确定实验的关键问题和重点。
其次,教师应当选用易准备、易操作、易观察、易理解的实验装置和器材,并定期对实验器材进行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然后,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演示和授课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首先可以介绍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参数的确定和计算方法等,以便于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
接下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记录数据和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操作过程中可适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或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和探究。
再者,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前的知识预热和实验后的讲解和总结,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对于实验结果出现的偏差或不确定性的解释也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质疑和尝试解决问题。
在讲解和总结时,教师可以采用具体、直观、生动的语言和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并能够更好地拓展和深化知识。
最后,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还与学生的参与度密切相关。
教师在布置实验任务后,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在实验进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在实验进行结束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竞争。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de7f77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2.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示物理原理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
合理选择实验内容。
初中物理涉及的内容较多,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应能够生动展示物理原理和现象,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教师要对实验进行预演,确保实验过程流畅、实验结果明确。
注意实验安全。
初中学生的保护意识较差,实验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教师应事先对实验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使用易燃或有毒物质时要保持通风,进行高温实验时要保持距离,使用电源时要注意触电风险等。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实验安全。
注重实验过程的引导。
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完成实验,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原理和规律。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预测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结果,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及时总结和反思。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实验的关键点和学生的成果,帮助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和提出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对实验设计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aae2a93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d.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初中物理是学生们接触自然科学的重要阶段,而实验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成为了每位物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引发学生兴趣在进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时,首先要做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兴趣。
很多时候,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缺乏兴趣,觉得物理知识抽象而晦涩。
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和学生的经验,选取一些带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实验进行演示。
通过制作简易的电磁铁,演示电磁感应的原理;通过橡皮球和篮球的实验,演示压力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等。
这样的实验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
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可以利用身边的常见物品和工具,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
比如利用瓶子和水进行压强的实验,用电池和导线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等。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物理现象,增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样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二、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学生对物理实验缺乏兴趣,或者觉得实验操作复杂而难以掌握。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多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要在进行实验前,向学生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解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明确实验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相互之间讨论和协助,共同完成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在实验结束后,通过对实验现象、数据和结论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更加熟练和自信。
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与实验相关的练习和作业,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巩固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996256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3.png)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引言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世界运行规律的科学,而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就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进行探讨,分析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演示实验。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验技能。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学生可以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
这对于学生今后进行实验研究和学术探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何更好地进行演示实验1.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选择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示物理规律的实验内容。
同时也要考虑实验器材和条件的限制,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注重实验过程的引导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引导,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3.注意安全问题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时刻注重实验安全问题。
教师应当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的宣导,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保持安全意识,预防意外的发生。
4.加强与理论知识的联系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加强实验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师要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物理规律和原理,与理论知识进行结合。
5.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在教学中,除了教师进行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定的自主实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小型的实验,从而增强对知识的掌握。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340725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d.png)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下面将从实验的选择、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谈。
选择合适的实验是关键。
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既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实验的难易程度应适中,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适应他们的学习能力。
实验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实验的设计要合理。
实验设计要明确实验目的、方法和结果预期,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清楚地把握实验的目标和流程。
实验的设计要考虑到实际条件,确保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实验步骤时,要注意合理利用实验设备和材料,使实验过程更加简单明了。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巩固所学知识。
实验教学方法要得当。
在进行实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亲自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面感知实验现象。
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实验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db1da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c.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却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总结的问题。
本文将就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进行一些浅谈,希望对广大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有所帮助。
要确定教学目标。
在进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自己的教学要达到的效果。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等方面的因素,合理确定实验内容和实验难度,使得实验教学既有趣又有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在进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注重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实验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层次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兼顾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确保实验内容有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升。
要注意实验条件和安全保障。
在进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实验条件和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实验环境整洁、安全,实验设备完好,做到实验前认真检验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实验规程,严防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要注重实验方法和指导。
在进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实验方法和指导,在实验前要对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目的和实验要点等进行详细解说,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实验过程和方法,确保实验效果的有效展示,使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有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要及时总结和评价。
在进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及时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指导和纠正,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实验,不怕失败,勇于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313390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5.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则是物理学的灵魂。
任何一个假设、猜想、结论、定律,都是通过实验来证明或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推理而得的结果。
演示实验是教师为配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做的表演示范实验。
它的目的是将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通过分析思考,总结归纳获取新知识。
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和安排演示实验,是学生进行观察和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源泉,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成功的演示实验可以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方法一、做好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演示实验能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演示实验在直观教学中的效果最好。
有实验材料证明,使人识别仪事物,用语言描述需2.8s,用模型、挂图需1.5s,直接看实物需0.7s。
因此,我们在做好教材安排的演示实验之外,应积极创造条件,有目的地增加演示实验。
例如,讲解重力方向时,可创设牛顿发现引力的情景,用绳子提起一个苹果,然后剪短绳子,观察苹果运动的方向。
讲解大气压强时,可以增加用打针筒抽水,针筒口封闭下面可以挂重物,然后针筒口开启,则重物向下运动。
讲解火线与零线辨别时,在正确使用测电笔辨别出火线、零线后让学生大胆用手触摸一下“零线”,体验一下“有电但安全”的认识。
为走出“100W的灯泡一定比40W的灯泡亮”的生活误区,可以增加一个100W灯泡与40W灯泡串联的电路实验来演示。
2、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演示实验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减轻疲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演示大气压存在让小试管沿大试管上升的实验。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6a2f20d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d.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展示,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物理规律和现象,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然而,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充分准备和认真授课,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验的选择在进行演示实验前,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
首先,实验内容应与当前教学的知识点紧密相关,可以通过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
其次,实验内容应足够简单易懂,能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快速理解实验原理,并从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二、实验器材的准备在演示实验中,教师需要充分准备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的准备应充分考虑安全性和易操作性。
教师需要检查实验器材的状态,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以免出现因实验器材故障而影响实验效果的情况。
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
三、实验方法的讲解实验方法是实验操作的基础,实验方法的讲解也是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实验方法的步骤、实验所用的量具和实验原理。
同时,教师需要非常注重实验安全,告知学生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并告诉学生如何做好实验前、中、后的安全防护。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向学生解释实验结果和实验原理,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实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实验演示的方式演示实验的方式包括视频演示和现场演示两种。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演示方式。
视频演示的优点是具有情境还原效果,有完善的音乐、角度、灯光等细节配合,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物理现象;现场演示的优点是建立了实践与体验,学生可以参与实验操作,自己来实现物理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无论哪种演示方式,重点是要保证实验演示的清晰、准确,以便让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实验内容。
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和现象。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09d72b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2.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初中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观察、实践,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呢?以下是我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浅谈。
物理实验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阶段,他们喜欢动手实践、喜欢新鲜事物,并且思维能力逐渐开展。
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来。
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验,或者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实验中能够思考问题、动脑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物理实验是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但仅仅停留在实践上是远远不够的。
在进行实验前,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先自己思考一下,并尝试着用自己的知识解释。
然后,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起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联系,并且尝试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物理实验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物理实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到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安全意识。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将实验技能的培养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注重个体能力和团队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实验安全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
物理实验教学要注重巩固和拓展。
物理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掌握,还需要进行巩固和拓展。
在进行实验后,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实验设计自己的实验,并进行拓展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巩固和拓展知识。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33217eda58da0116c174951.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教学,无论是展示现象、导出概念还是发现规律,都有着其它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它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归纳和总结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现笔者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演示实验谈粗浅的看法。
一、演示实验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效果,课前要做到精心准备俗话说“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
教师课堂精湛的教学技艺完全在“台下”练就。
要在课堂上发挥得“游刃有余”,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准备每节课的演示实验。
初中物理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说明同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可以有好几个,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精心选择实验器材,在实验室里先自我演示,确保在课堂上万无一失。
对一些探究性实验,课前要能设计出多种探究方案,准备多种方案的实验器材,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活动创造条件。
例如在探究大气是否存在压强时,可以准备如下器材:玻璃杯、水、硬纸片、矿泉水瓶、塑料吸盘、两端开口的笔管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设计出多个显示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既能达到建立大气压这一物理概念的目的,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导”的太多。
学生“演”的太少,甚至有时教师直接充当“演员”,学生却变成了“观众”,这样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演示实验有时受到可见度的影响,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坐在后排的学生,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22766f2f705cc1754270906.png)
2 演 示实验 操作 动作 一定要标 准 符合规 范
实验操作动作规 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 、 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
象时动作要 准确、 标准 。例如在使 用托盘天平时 : ①要放 置在水 平 的地 方, 事先调节平衡 螺母 , 使天平左右平衡 。 ②右放砝码、 左放物体, 砝码不
能用 手拿 要用镊子夹取 , 游码 也不能用手移; 熄灭酒精灯 ~定不能用嘴 吹, 或是用手捻 , 必须使用酒精灯 帽酒精灯不用 时, 应盖上灯 帽。如长期 不用 , 灯 内的酒精应倒 出, 以免挥发。 电路 的连接应先接 线路后连接开 关, 拆卸时先断开关, 后拆线路等 。 正所谓“ 身教胜于言教 ” 教师的言行举
的提升 自身的形象美、 文辞美、 语声美及情感美等; 重视美学与教育学等 参考文献 1 1 张汉清 .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 教学质量一 关于小学语 文教学艺术 的研讨 在语 文阅读教学实 践中的规范性对于教师语言修 辞中文化水平 及文学 『 涵养提升 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 口头语言 的表达上要重视教育性、 l J l - , J 、 学教学语文版. 2 0 0 9( 1 0 ) . 启发性 、 通俗性 、 情感性及形象幽默性等 , 注重语言表达 中所传递 出的文 f 2 1 钱 圆圆. 关于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中审美建构的探讨川. 天津市 华明. 2 0 1 2
止都会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操 作的规 范, 虽不是 实验成 功 的前提, 但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 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3 演 示实验 用语 要准确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 、 阐述实验过程和 总结实验结论 时, 语 言必须
准 确 不 模 糊 。如 果 教 师 在 进 行 演 示 实 验 时 不 注 意 语 言 的准 确表 达 , 对 学 生正 确 认 识 仪 器 、 形成 概 念 、 掌 握 定律 就 会 产 生 不 良的 影 响 。不 能 随 意 更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5e9e4708762caaedc33d45d.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高春丽摘要:针对学生对旧有的物理演示实验不感兴趣,课堂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为例,阐述了演示实验课堂教学的模式———“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建模探究-分析认证”。
关键词:演示实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科学探究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学科,物理实验贯穿每一节物理课堂。
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以及受现实条件的限制等原因,有些实验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是不可行的。
因此演示实验做为一种实验教学手段是不可或缺的。
可是许多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就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没有主动权,没有决定权。
实验器材的选择、方案步骤的设计、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数据的处理完全被动,跟着老师走、跟着教材走。
无法亲身体验实验探究带来成功的喜悦,主动观察实验现象的兴趣受到了削弱,实验探究的结论给学生带来知识层面上的冲击也大大降低,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兴趣,对实验现象引发的新问题的探究欲望受到了压抑。
《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1]。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其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及手段,有利于教师传授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若教师能更加重视演示实验的教学,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旧有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提出课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该进行改进。
为了建构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演示实验课堂教学模式,本人与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全体物理教师一起做了一项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
发表时间:2013-09-22T15:31:57.5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8月总第94期供稿作者:方仙[导读]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和手段。
方仙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关岭民族寄宿制中学561300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和手段。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实验教学体现得尤为重要。
其中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
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还为学生实验的正确操作起示范作用。
下面是本人就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演示实验要有明确的目的、明显和直观,应精心选择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
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说明同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可能有好几个,教师不必一一演示,但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精心选择。
如为让学生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我应用身边学生的铅笔,抵在左右两只食指上,学生根据平时的经验,判断与笔尖接触的手指有明显的凹痕,猜想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力的接触面积有关。
然后再稍用力观察手指的凹痕,猜想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力的大小有关。
再用压力小桌在海面上演示,学生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把物理学好。
二、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演示实验如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很容易使演示与讲解脱节。
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
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
另外,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实验。
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然后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弱不禁风”的女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
实验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给全体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演示实验中用语要准确精炼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
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两种常见的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将斜面小车称为木板小车等;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如将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
又如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说成“相互推斥”,将阿基米德原理中的“重力”说成“重量”等等。
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方面得不到锻炼,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维。
让学生用实验探索和理论探研两种方法自主进行推证,在推证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对核定的研究对象、成立条件、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搞得一清二楚。
让学生由被动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知识就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五、做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分析实验,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做演示,再作分析。
例如,进行电功率教学时,教师可先做演示,将“220V, 25W”“220V,100W”的两只灯泡分别串联和并联后接在220V的电源上,观察它们能否正常发光。
在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往往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有时也可以采用先分析后得出结论,再用实验加以验证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并联电路的电阻”时,可先通过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推导分析出结论,然后再通过实验来验证。
但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
六、演示实验的过程,也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
教师应当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关键时刻提问学生,让学生边思考边通过演示实验来分析,以求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如为了讲清连通器的特点,先作演示,取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用塑料片挡住下端管口,用手按住塑料片,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水槽中,松开手后,塑料片并不下沉。
当把水沿管壁缓缓地倒入管内,当管内水面与水槽里水面相平时,塑料片掉下。
请学生分析其原因,并引导学生注意塑料片这一研究对象。
接着要求学生想象,如果将两根相同的直角弯管在管口处拼接起来,即成连通器,当在连通器内倒入同种液体,会发生什么现象?启发学生用假想的液片代替塑料片来分析,从而初步得出连通器的特点。
至此,还需要进一步配合演示提问:若连通器的两根管子粗细不一,液面是否相平?若管的形状奇特,又会怎样?通过如此一系列边演示边启发,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和理解连通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