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古诗词详解——《渔歌子》唐张志和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40.渔歌子_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40.渔歌子
40.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
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析:展现了江南春钓的诗意画卷!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析:展现了江南春钓的诗意画卷!《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江南水乡垂钓图,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以下是对《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详细赏析:作品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及注释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悠然自得地垂钓,就算下了雨也不回家。
注释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在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创作背景此词当作于唐代宗大历八年(773)春。
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
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这首词于唐宪宗时一度散失,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
《渔歌子》张志和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题解】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后来李珣、孙光宪等词人用过此调。
【作者简介】
张志和(743~774),字子同,初名龟龄。
号玄真子、烟波钓徒,生于唐天宝2年,婺州金华人。
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赏析】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
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古诗词三首之渔歌子注释译文赏析【唐】张志和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白话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娇艳的桃花随着流水漂去, 水中嬉戏的鳜鱼又大又肥。江岸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 身披着绿色的蓑衣,坐在船上沐浴着斜风细雨。他沉浸在垂钓 的欢乐和美丽的春境之中,乐而忘归。 词义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 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4.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 或桃花水。 5. 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又称斗笠。箬 是一种竹子。 6. 蓑衣: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挡雨 的衣服。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十分可口。 8.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字面解释为回。Fra bibliotek作者介绍:
张志和(唐) (约730~约810) 李理的爹爹,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 “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婺州金 华(今属浙江)人,后弃官迁居黟县赤山镇(今祁门祁山镇)之石山坞。十六岁 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 并赐名“志和”。
唐诗三百首渔歌子
张志和《渔歌子》赏析一、词牌介绍《渔歌子》是唐代词牌名,又名《渔父》或《渔父乐》。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本来是民间的渔歌。
被张志和用于词的创作,遂为词牌名。
《渔歌子》分单调、双调两种。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志和的此词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二、作者简介张志和(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
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
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
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
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
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
著有《玄真子》集。
三、词文全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注释解释西塞山:在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五、翻译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点明地点,“西塞山前”是指西塞山附近的江面上,“白鹭飞”是指白鹭在自由地翱翔。
白鹭是一种闲适、清高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出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美丽的景色。
鳜鱼是一种美味的鱼类,写鳜鱼肥美,表现出渔父的丰衣足食。
末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渔父的形象和心境。
箬笠和蓑衣是渔父的常用装束,青和绿是自然的颜色,与江山相得益彰。
斜风细雨是春天的气候特征,也是江南水乡的特色。
渔歌子注释
渔歌子注释: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朝代】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浙江湖州。
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⑥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⑦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⑧不须:不一定要。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诗词鉴赏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诗词鉴赏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鉴赏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
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
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
渔歌子这首诗的意思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渔歌子》的诗意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
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
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
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渔歌子》原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渔歌子》赏析
这是一首通过写景赞美渔家生活情趣的词。
它着意描绘了秀丽的水乡风光:远山青翠,白鹭高飞,桃花火红,碧波粼粼,一位渔夫头顶斗笠,身披蓑衣,在春天的斜风细雨中,十分悠然自得。
全诗的色彩鲜明柔和,有青山、碧水、白鹭、红桃……静中有动:江水涨、白鹭飞、斜风、细雨,一切都笼罩在春江烟雨迷蒙之中悠闲而自由的生活乐趣。
小学必背诗词之51《渔歌子》唐·张志和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释文】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
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
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
在斜风细雨中流连不归
【赏析】
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而且充满了喜气。
先来看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
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沐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致,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
“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
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
他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渔歌子原文翻译赏析
渔歌子原文翻译赏析渔歌子作者: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鹭:一种水鸟。
3.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
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张志和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
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
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
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
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
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
著有《玄真子》集。
► 13篇诗文96猜您喜欢过温汤唐代:李治温渚停仙跸,丰郊驻晓旌。
张志和《渔歌子》的意思及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的意思及赏析渔歌子1张志和西塞山2前白鹭3飞,桃花流水鳜鱼4肥。
青箬笠5,绿蓑衣6,斜风细雨不须归。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鳜鱼:一江一南又称鳜鱼,肉质鲜美。
5箬笠:竹叶竹篾做的斗笠。
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西塞山前,成群的白鹭展翅飞翔,一江一南的桃花盛开,飘落到水面上的花一瓣随着流水漂去,水中的鳜鱼肥一美无比。
头戴青笠、身披绿色蓑衣的老渔翁,一心沉浸在垂钓中,忘记了斜风细雨的侵扰。
【垂钓之美】垂钓是一种乐趣,在张志和这首《渔歌子》里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诗意的山水垂钓图画。
春一江一三月,白鹭腾飞,桃花盛开,流水淙淙,烟雨迷蒙。
在这样一个适宜外出的季节,一位老渔翁带着钓具准备出门垂钓,他瞅瞅天,没有太一陽一,于是带上了青笠和绿雨披。
老渔翁优哉游哉地来到一江一边,一心垂钓起来,不一会儿,果然下起了细雨,老渔翁带上斗笠,穿上蓑衣,安然地享受着垂钓带来的乐趣,惬意极了。
【赏析】古词里面常常包含一着世间万物,包括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鼻子闻的。
就连我们在平时的作文写作中,也不知不觉用到了五官功能。
张志和的这首词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词里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还有春天清新的味道,你能闻到吗?试着到词中去闻一闻,仔细读一读,你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启示】张志和《渔歌子》里描写了秀丽的山水和美好的田园式生活,呈现了一幅安宁、幸福的画面,这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一爱一自然、向往人生自一由的美好情怀。
诗人感悟人生、追求悠然脱俗、富有情趣的生活也得到了淋一漓尽致的展现。
《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一、渔歌子的背景《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代表作之一。
唐高宗时期,张志和做了一名官员。
他常常外出巡视神水、龙门、统营等地。
他喜欢到渔舟上去捕鱼和听渔家儿女唱歌,久而久之,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渔歌子》。
二、渔歌子的意思《渔歌子》的意思是唐代社会中贫穷人民的状况和爱情离合的悲欢。
它是一首充满着诗意的长篇叙事诗,也是一首描写渔村生活的诗篇。
这首诗通过描述女子对渔人的爱情以及渔人的漂泊和贫穷的境况,凸显了社会的内在矛盾。
它表现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命运的不甘,反映了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感。
三、渔歌子的全文欣赏长沙引多情却怕相思,才入罗帏又被恼。
喜欢听渔家傲,爱吟味酒真遗老。
春衫薄,夜茶凉,壮志凌云酒干忙。
岁月虽无多,天堑变通途。
尽挹西江,歌怀北斗,五陵豪客多才俊。
公瑾无缪,陈琳已死,老归休。
江南江北看相似,只有巫山巫峡。
不信请看金陵烟雨,数十年前,两岸灯火。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堤。
一朝春夏换人间,百年富贵无几时。
纵使将来千载,口中还生今岁。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开始描写多情而又怕相思,入罗帏的少女心境。
她喜欢听渔家傲,爱吟味酒,这体现了她对清净自然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作者接着抒发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他感叹人生短暂,生命中应该有耐心和智慧去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而非为了虚荣和利益而努力。
最后又提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和地方美景,但都不能和渔歌子的情感和情节相提并论。
2. 语言:1.第1句“多情却怕相思,才入罗帏又被恼。
”表达了少女许多的情思,与“才入”和“又”寄托了她内心的激动。
2.第6句“岁月虽无多,天堑变通途。
”用“天堑变通途”来处理思想的转换,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追求生命真正价值的重要性。
3.第11句“纵使将来千载,口中还生今岁。
”用心灵的语言呼唤生命的幸福,提醒人们不能整日沉浸在虚荣和利益的臆想中而忘记了生命的本质。
张志和《渔歌子》原文及翻译解析
张志和《渔歌子》原文及翻译解析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简析]这首词向我们展示了江南春天的秀美景色:远山青翠,白鹭高飞,桃花火红,碧波粼粼,一位渔夫头顶斗笠,身披蓑衣,在春天的斜风细雨中,十分悠然自得。
全诗静景柔和,色彩鲜明。
动静活泼:水涨鹭飞,斜风细雨。
江南烟雨,优美迷人。
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陶醉于田园生活的乐趣。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
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赏析古诗《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赏析古诗《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一、知人论世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
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
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
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
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二、注释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三、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四、赏析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
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
《渔歌子》原文注释及简析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背景】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
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词释义】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
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
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
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
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
“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
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
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渔歌子解析
渔歌子解析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渔父乐”、“江南好”。
此调始自李唐,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词》、《渔父》、《渔歌》。
张志和词名《渔歌子》。
此调为七言绝句体,多用入声韵,是唐宋词中较为少见的一种,其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凡四易韵,始成定格。
其词情意悠扬,风致婉转,语言和谐明快,声调圆润,形象地描绘了渔民的劳动生活,尤其是抒写了他们真挚美好的情感。
李清照《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词中亦有“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
《词律》卷一:《乐章集》入“歇指调”,但唐宋人多用仄韵,故不系截。
调见北宋晁补之《永遇乐》词。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五:“此词起句用倒装法,即‘平林漠漠烟如织’之倒装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余谓斯境胜于《浣溪沙》(秦观),余篇不及也。
”作品名称:渔歌子创作年代:唐代作者:张志和体裁:词原文:渔歌子解释:一种曲调,属《太平乐府》。
因借采菱而咏唱,故名。
又名《渔父》、《渔父乐》、《江南好》。
调见《乐章集》。
十二句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格律: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渔父乐”、“江南好”。
此调始自李唐,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词》、《渔父》、《渔歌》。
张志和词名《渔歌子》。
此调为七言绝句体,多用入声韵,是唐宋词中较为少见的一种,其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凡四易韵,始成定格。
其词情意悠扬,风致婉转,语言和谐明快,声调圆润,形象地描绘了渔民的劳动生活,尤其是抒写了他们真挚美好的情感。
李清照《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词中亦有“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
《词律》卷一:《乐章集》入“歇指调”,但唐宋人多用仄韵,故不系截。
调见北宋晁补之《永遇乐》词。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五:“此词起句用倒装法,即‘平林漠漠烟如织’之倒装也。
渔歌子解析
渔歌子解析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船归去夕阳西。
诗的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是用白描手法写水乡春天秀丽的风光。
诗人用了一个“飞”字,把白鹭写得十分生动活泼,仿佛也鼓足了劲,要与雪花竞赛。
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直冲向乌云背后”,去抢那被太阳晒得滚烫的乌云。
“白鹭”前边,“桃花”一片火红,正热烈地开放,红得像朝霞一样。
这些白鹭、红桃花、白浪、绿水、青山、蓝天,布局十分巧妙,意境优美。
在江上夕阳西下之时,当然是垂钓的好季节,所以诗人在最后以“钓船归去”来作结。
全诗仅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有一片生意,洋溢着生活情趣,给人以清新之感。
难怪乎清人沈德潜说它:“趣味浓绝,正不在《钓鱼》《自放》之下。
”清代诗人袁枚说:“志和西塞山前得妙句,从此已觉西湖输一着。
”确实,在写景状物方面,“飞”与“肥”两个字都极为传神。
曾几何时,我心目中的西塞山,是孤峰入云的样子,如今一看,满山苍翠,桃花烂漫,春风荡漾,是如此的亲切可爱!曾几何时,我心目中的桃花潭,是碧波涟漪,映日浮空的样子,如今一看,潭水清澈,宛若明镜,水中游鱼,历历可数。
大自然中竟会有如此变化无穷的风光,令人陶醉,令人惊叹。
西塞山前,一只白鹭从眼前飞过,几枝桃花随风飘落,虽未描绘,但已使人如见其形。
真是“不写之写”,艺术效果更佳。
在江岸的垂钓之处,西斜的落日,绚烂的晚霞,在诗人的笔下,如何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这里没有正面说明,只是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又给人留下充分的余地。
诗人以传神之笔写出了那西塞山前迷人的春色,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也反映了作者对西塞山的喜爱之情。
此外,本诗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在写景方面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这首诗所描写的西塞山的风光,比起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更加清丽可爱,富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渔歌子_宋词鉴赏_唐_张志和
作者简介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 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 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 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 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 弃家,浪迹江湖。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 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鉴赏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 一首词。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 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 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 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 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 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5 箬(ruò)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6 蓑(suō)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 开,春水初涨,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 冒着斜风细雨,依然垂钓,不用回家了。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 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 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 首词于唐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 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鉴赏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 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 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 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 图。
鉴赏
四年级古诗词渔歌子知识点
四年级古诗词渔歌子知识点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四年级会接触到的古诗词——《渔歌子》。
《渔歌子》这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全文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先来说说这首词的作者张志和。
张志和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悠闲的生活。
咱们来看词的上阕“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是个地名,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这里的景色那叫一个美!白鹭在山前自由自在地飞翔,桃花盛开,花瓣纷纷飘落,随着溪水漂流。
而水里呢,鳜鱼长得又肥又大。
这两句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再看下阕“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箬笠”是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是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一位渔夫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自得地垂钓,完全不想回家。
这里通过对渔夫形象和其行为的描写,表现出了他对这种悠闲自在生活的喜爱。
从意境和情感上来说,整首词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宁静、优美、闲适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在修辞手法方面,这首词没有特别明显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但它通过生动的描写,让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比如“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让我们仿佛能亲眼看到这些景象。
在诗词的格律上,《渔歌子》属于词牌名,有固定的格律要求。
它的句式长短错落有致,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学习这首词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理解词中的字词意思。
比如“鳜鱼”,要知道这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鱼。
“不须归”不要简单地理解为不回家,而是不想回家,强调的是渔夫被美景吸引,陶醉其中。
在背诵这首词的时候,可以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按照“景——人——情”的顺序去记忆,这样会更容易背下来。
另外,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些相关的拓展知识。
比如,古代还有很多诗人也写过与渔翁、垂钓相关的诗词,像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古诗词详解——《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直译:西塞山下,白鹭掠过,桃花盛开,春水初涨,鳜鱼更是肥美。
戴着青竹笠,披着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都不想回家。
2、作者:张志和,字子同。
自号烟波钓徒《渔歌子》共五首,流传最广。
这首诗通过自然风光的描写和对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期望自己永远隐居江湖,向往自由生活,享受人间乐趣的心情。
3、相关考题
(1)张志和是(唐)代著名诗人,自号(烟波钓徒)
(2)这首诗第一句点明地点,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
第二句,表现了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第三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第四句描写了捕鱼人的(捕鱼的情态,乐而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