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控措施

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控措施
植物细菌病害是植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威胁之一,其发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种细菌引起病害,且不同细菌对植物的危害程度和路径不同。
2. 细菌病害传播方式多样,包括种子、土壤、空气、昆虫等途径,且传播速度较快。
3. 气候和环境因素对细菌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高温、高湿、高密度等条件容易促进病害的发生。
为了有效控制植物细菌病害,需要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 选用耐病品种,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2.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和环境条件,避免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3. 注意种植密度和间距,保持通风透光,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4. 种植前对种子和苗木进行检测,除去携带细菌的物质。
5. 使用病害防治剂,如抗生素、杀菌剂等,但需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对植物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了解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特点,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减少病害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1 -。
植物细菌性病害七大性状

植物细菌性病害七大性状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DNA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即无明显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
大多数细菌是腐生的,对自然界物质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部分细菌是寄生在动植物体内,引起动植物的一些病害。
1、细菌结构细菌的细胞: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核区、内含物等构成。
不含叶绿素,有细胞壁但无固定的细胞核。
有些细菌还有鞭毛或荚膜、芽孢等。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芽孢则是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
2、细菌形态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一般为球形、杆状和螺旋状,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大都是单生,也有少部分是双生、串生和聚生。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比真菌小,比病毒大,一般长约1~3μm,宽0.5~0.8μm,少数是球状菌。
3、细菌变异性细菌的变异主要有以下两种:(1)基因突变:细菌的DNA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个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除诱发突变外,细菌的自然发生突变的概率事很低的。
细菌人工培养多代或储藏时间长后,致病力减弱甚至消失;(2)基因转移与重组:两个性状不同的细菌通过结合,一个细菌的遗传物质进入另一个细菌体内,使DNA发生改变,之后再分裂繁殖,就形成了性状不同的后代。
4、细菌繁殖细菌都是以横向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即裂殖。
多数细菌生长到一定限度,菌体细胞加长,细胞内物质重新分配为两部分,细胞壁自菌体内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母细胞分裂为两个大小相同的子细胞。
在适宜的环境下,繁殖速度很快,一般1h分裂一次。
也有时间短的,如大肠杆菌可以在20min内就进行分裂一次。
5、细菌特性一般植物病原细菌可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6~30℃,24~48h可在培养基上长出细菌菌落。
细菌能耐低温,但对高温较敏感,一般植物病原细菌的致死温度在48~53℃10min。
少数在高温或低温下生长较好,如马铃薯环腐病菌的生长适温在20~23℃。
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都是好气性的,如桃细菌性穿孔病菌。
由于细菌的体积微小,且大多为无色透明的,所以必须将细菌细胞染色后才能比较容易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园艺植物常见的病害及治理措施

园艺植物常见的病害及治理措施园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扰,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会降低植物的观赏价值和产量。
为了保证园艺植物的健康生长,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病害及其治理措施。
一、常见病害1. 真菌性病害(1)叶斑病:叶斑病是园艺植物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颜色较深,中间颜色较浅,病斑表面有时会形成黑色霉层。
(2)白粉病:白粉病主要危害园艺植物的叶片和嫩茎,病斑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物,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白色。
(3)霜霉病:霜霉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病斑呈黄色或绿色,边缘颜色较深,病斑表面形成一层霜霉状物。
2. 细菌性病害(1)软腐病:软腐病主要危害园艺植物的茎、叶和根,病斑呈软腐状,颜色变浅,有恶臭味。
(2)青枯病:青枯病主要危害植物的茎,病斑呈青枯状,叶片萎蔫,茎干内部变空。
3. 病毒性病害(1)花叶病:花叶病主要危害园艺植物的叶片,表现为叶片出现黄色或绿色斑点,叶片变形。
(2)条纹病:条纹病主要危害植物的茎和叶片,表现为茎和叶片上出现黄色或白色条纹。
4. 生理性病害(1)缺素症:园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中某种元素缺乏,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出现叶片黄化、生长迟缓等症状。
(2)肥害:过量施肥或使用不当的肥料,会导致园艺植物生长受阻,出现烧根、黄叶等症状。
二、治理措施1. 真菌性病害治理(1)加强栽培管理,保持园艺植物生长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透光。
(2)合理施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3)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源传播。
(4)喷洒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
2. 细菌性病害治理(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园艺植物的抗病能力。
(2)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源传播。
(3)喷洒抗生素,如硫酸链霉素、中生霉素等。
3. 病毒性病害治理(1)选用抗病品种,提高园艺植物的抗病能力。
(2)加强栽培管理,保持园艺植物生长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透光。
(3)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源传播。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2.在维管束组织内扩展
细菌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组织,引 起莠蔫症状。
常见的细菌病害
青枯病、软腐病、角斑病、溃疡病、辣椒疮痂病、桃穿孔病、水稻白 叶枯病、水稻细菌条斑病、姜瘟病等
白叶枯病(水稻)
细菌性角斑病(豆角) 细菌性缘枯病(黄瓜)
细菌性腐烂病(香蕉)
黑腐病(甘蓝) 青枯病(瓜类、西红柿、豆类)
水流传播
人为传播
昆虫等 介体传播
一、植物病原真菌
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 有细胞壁和细胞核, 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
真菌与细菌的异同
真菌:有完整细胞结构,有真正的细胞核。 细菌:有完整细胞结构,只有核区(胶体状),核酸 游离在核区。
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
白菜软腐病
番茄脐腐病
4、病状的类型--萎蔫
萎蔫: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
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 组织完好。
分为:枯萎、黄萎、青枯。
黄瓜枯萎病
5、病状的类型--畸形
畸形: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 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
(1)增生型: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局部组织出 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 (2)增大型: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巨型细胞),但细胞数量 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恶苗等。
病症。
黄瓜霜霉病
豇豆白粉病
豇豆锈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三、 症状的变化
1.典型症状
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 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2.综合症 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 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例如稻瘟病在芽苗期发生引起烂芽,在株期侵染叶片则表现 枯斑,侵染穗部导致穗茎枯死引起白穗。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鉴别与防治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鉴别与防治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是危害农作物的主要病害,这两种病害的病原体实验室观察明显,农民朋友在从事农艺生产过程中使用此法相对不易,我们可以从它们的病害症状上进行观察、区别,进而针对其病害种类对症下药,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真菌性病害:1、病害症状: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焉,少数畸形。
植株上一般都产生白粉层、黑粉层、霜霉层、锈孢子堆、菌核、霉状物、磨菇状物、棉絮状物、颗粒状物、绳索状物、粘质粒和小黑点,大的病征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2、常见病害种类:黑粉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菌核病等。
蔬菜上常见的有茄子黄萎病、瓜类白粉病、霜霉病;大田作物上如向日葵菌核病,西瓜、水稻的三大病害等。
3、化学防治方法:真菌类病害种类繁多,常规用药可达上百种,我们常见的有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阿米西达等。
二、细菌性病害1、病害症状:细菌通过植株的气孔、伤口等处侵入,初期病斑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发病后的植株一般表现为坏死、腐烂或萎蔫。
斑点、腐烂、坏死、萎蔫、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形成。
2、常见病害种类:十字花科软腐病、茄科青枯病、马铃薯环腐病、水稻叶枯病、杏叶焦病、桃幼果病、细菌性穿孔病等。
3、化学防治药剂:1)抗生素类:农用硫酸链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2)铜制剂类:氢氧化铜、王铜、碱式硫酸铜、噻菌铜3)其他类:叶枯唑、三氯异氰尿酸、敌磺钠等实际上,在植物病害防治中,我们可采取的方法还有很多,像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外来病虫害入侵;加强农业防治,比如使用无病繁殖材料、建立合理种植制度、保持田园卫生、加强栽培管理、轮作等;选用抗病性品种;采用生物防治;实施物理防治如:热处理、温汤浸种、、外科手术、高脂膜防病等。
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特征

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特征植物病虫害是指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产量减少甚至死亡的疾病和害虫。
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特征对于保护植物健康、提高农作物产量非常重要。
以下是对植物病虫害种类及其特征的详细介绍:1. 植物病害- 真菌性病害:包括霜霉病、锈病、褐斑病等。
这些病害通常通过孢子传播,导致植物叶片、茎干和果实出现斑点、腐烂等现象。
- 细菌性病害:如炭疽病、软腐病等。
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伤口侵入植物组织,导致植物出现褐色病斑、溃疡、软腐等症状。
- 病毒性病害:如花叶病毒、黄化病毒等。
这些植物病害主要由介体(如蚜虫、白粉虱等)传播,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弯曲、畸形等。
2. 植物害虫- 啮食性害虫:如食叶害虫、食花害虫等。
这些害虫通过啃食植物叶片、茎干和果实,导致植物营养不良、生长停滞。
- 吸食性害虫:如蚜虫、白粉虱等。
这些害虫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弯曲、畸形等。
- 穴食性害虫:如果实蛀虫等。
这些害虫通过在植物果实中挖洞取食,导致果实腐烂、掉落。
3. 植物病虫害的特征- 病害的特征:通常表现为植物组织出现病斑、病斑扩展快、病斑颜色变化、病斑表面有霉菌菌丝等。
植物感染病害后会出现生长停滞、叶片变黄、凋落等现象。
- 害虫的特征:常见特征包括害虫在植物上活动时留下的啃食痕迹、卵、幼虫和成虫的存在以及植物组织受到害虫吸食或穴食后的变化。
此外,害虫的种类与季节也是识别害虫的重要依据。
为了有效防治植物病虫害,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具有较强抗病虫能力的植物品种,减少植物受到病虫害的损害。
- 建立综合防治体系: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采取合理的施药和灭虫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 加强病虫害监测:定期巡视植物,观察植物健康状况,及时确认是否有病害和害虫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农田和果园的清洁,及时清除病虫害源,防止病虫害滋生和传播。
总之,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特征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病原微生物

植物病原微生物植物病原微生物是指引起植物疾病的微生物。
它们可以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健康造成危害,导致植物发生病变,并可能引起严重的病害流行。
一、细菌性植物病害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有的具有运动能力,可以通过空气、水和昆虫等媒介传播到其他植物中。
细菌感染植物会导致叶片出现软腐、溃烂,或者在茎、根部形成溃疡等病状。
其中,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就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植物病害。
如果发现植株出现黄化、斑点、腐烂等异常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二、真菌性植物病害真菌是一类寄生在植物体表或体内的生物,它们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和传播。
真菌感染植物时,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褐斑、黑斑、霉斑等病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植株凋亡。
例如,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植物病害,其特征是植物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斑。
防治真菌性植物病害可以采用农药喷洒、适宜的灌溉管理和植物种植密度合理调整等方法。
三、病毒性植物病害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生物体,通常需要借助昆虫或其他介体传播到植物中。
病毒感染植物后,会导致植株出现变黄、畸形、落叶等病状,严重时有可能导致植株衰竭。
例如,花叶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植物病害,感染植物后会使植株的叶片产生彩色斑纹。
防治病毒病害的主要方法是选择抗病品种、及时发现和清除带病植株,以及控制病媒介的传播。
四、原生动物性植物病害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小生物,它们可以寄生在植物的表面或内部,通过摄食植物组织或侵入植物细胞来获取营养。
原生动物感染植物后,会导致植株出现萎黄、肿胀、畸形等病状,甚至引起植株死亡。
例如,根结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原生动物性植物病害,寄生在植物根部,会导致植株根部形成结节。
防治原生动物性植物病害可以采用适宜的灌溉管理、土壤消毒和栽培轮作等方法。
总结:植物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园艺种植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减少植物病害对作物的危害,我们应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掌握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技术。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课前问题:
1、诊断细菌性病害,可以根据潮湿条件下有无( B ) ? A、变色 B、 溢脓 C、霉状物 D、斑点 2、简述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点。
答: 植物病毒病没有明显的病征。常见的症状有花叶、黄化、斑驳、皱缩、矮化、丛枝 及畸形等。另外,病毒侵染寄主后,常常在寄主的细胞内产生各种形状的内涵体,观 察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可作为鉴定病毒种类的依据之一。有些病毒病的症状会受环境 条件的影响而变化,有的甚至会暂时消失,即“隐症现象”。
病毒基本粒子形态
结构和化学组分:
? 病毒与细胞生物的根本区别有两点: 一是没有 细胞结构;二是颗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 DNA 或RNA。绝大多数植物病毒的化学组成是 核蛋 白,蛋白质以 亚基的形式将核酸包被在中央, 蛋白是衣壳,有保护核酸的作用, 核酸是芯子, 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在于核酸中。
病毒一般性状
? 3.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多,可经汁液摩 擦传播;介体昆虫传播;土壤中线虫和低等真菌传播;种子和花 粉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
侵入途径:伤口→随营养液流动→全株。
4.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点
? 由于植物病毒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所以,植物病毒病没有明显 的病征。
? 常见的症状有花叶、黄化、斑驳、皱缩、矮化、丛枝及畸形等。 另外,病毒侵染寄主后,常常在寄主的细胞内产生各种形状的内 涵体,观察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可作为鉴定病毒种类的依据之一。
柑橘溃疡病 桃细菌性穿孔病
腐烂
? 腐烂是细菌性病害的 典型症状,如瓜果、 蔬菜的软腐病。细菌 引起的软腐病有恶臭 气味。真菌引起的瓜 果腐烂,并无恶臭味, 但伴有绵霉状物出现, 可与其区别。
兰花软腐病
植物病虫害知识

植物病虫害知识植物病虫害知识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植物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
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知识对预防和控制病虫害至关重要。
一、植物病虫害的分类植物病虫害主要分为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病害包括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和线虫性病害等。
虫害则包括螨类、昆虫类、蛇类以及鸟类等。
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程度和防治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植物病虫害的传播途径植物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土壤传播、昆虫传播和人为传播等。
空气传播是指病菌、病毒或真菌孢子通过空气传播到植物的叶片、茎干和果实等部位。
土壤传播主要是由土壤中的病菌通过水分和根系进入植物体内。
昆虫传播则是一些昆虫通过叮咬植物,进而传播病毒或病菌。
人为传播是指人们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中的活动中,将病菌、病毒和害虫带入植物中。
三、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和益生菌等生物制剂来控制病虫害。
例如,利用蜘蛛捕食害虫、寄生虫寄生于害虫体内,实现防治效果。
物理防治则是利用物理手段来阻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例如,利用隔离网、防雨棚等措施来防止空气和昆虫传播的病虫害。
化学防治则是利用农药等化学药剂来杀灭病虫害。
然而,化学防治存在着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因此应该谨慎使用。
四、植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的影响植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都有重大的影响。
病虫害会导致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例如,水稻稻瘟病和玉米秧苗螟等病虫害对粮食作物的产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园林绿化中,植物病虫害会破坏植物的外观,降低其观赏价值。
因此,加强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于保障农民利益和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五、未来植物病虫害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植物病虫害的形势依然严峻。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更多新的病虫害出现并传播,给农业和园林绿化带来更大的挑战。
植物病害最全解释

植物病害最全解释农业生产中,作物病害防治至关重要,要想对症下药,首先就要做到将作物几种病害区分开来,本文教您辨别作物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生理性病害以及药害。
认识一种蔬菜病害,首先要从症状诊断开始。
通过症状诊断,至少可初步把病害与伤害或虫害区分开来;可把侵染性与非侵染性病害区分开来;可把真菌性、细菌性病害与病毒性、线虫性病害区分开来。
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田间诊断时,除了注意症状观察外,还要注意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发生和发展等情况,更要注意病原检查。
田间症状观察症状是病害诊断的重要依据。
首先要区别是伤害、虫害还是病害,如果是病害,还要区别是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
从植株病害症状表现来看,病毒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多表现全株性症状;而真菌性、细菌性病害,以局部性的居多;线虫性病害在发病初期与缺素症相似。
从病部上病征的表现来看,真菌性病害往往可见霉状物、粉状物、小黑点(粒)等病征;细菌性病害潮湿时可见胶黏状物(菌脓);病毒性和线虫性病害病部上虽无病征,但有花叶、皱缩、矮化、根肿等特有病状。
田间诊断时,除了注意症状观察外,还要注意病害在田间的分布情况,非侵染性病害没有传染蔓延的迹象,田间分布较均匀而普遍,且发病地点常与地形、土质或特殊环境条件有关。
由霜冻、寒潮、干旱等气象条件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常大面积连片发生,受害的也不只一种蔬菜;由土壤酸碱度不适或缺营养元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也往往连片发生。
由农药、化肥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只发生在施药、施肥的田里,而且被灼伤的斑点,其大小、形状很不规则。
侵染性病害有传染蔓延的迹象,且常常表现随风向或水流方向蔓延的趋势,或表现由点到面、由轻到重的蔓延扩大过程。
此外,在病害诊断时,还要注意了解栽培管理过程近期天气情况,并善于从病田和无病田的对比中发现影响病害的有关因素,为病害诊断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根据。
病害诊断是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症状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细菌性病害 详细

细菌性病害一、细菌性病害大全粮食作物细菌病害: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4、玉米茎腐病;5、小麦黑颖病;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果树细菌病害: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2、沙田柚溃疡病;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5、苹果根癌病;6、菠萝心腐病;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8、核桃黑斑病;9、猕猴桃溃疡病;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瓜菜类细菌病害: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6、姜瘟病(姜腐败病、姜腐烂病);7、瓜类青枯病;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9、萝卜黑腐病;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13、芹菜软腐病;14、魔芋软腐病;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经济作物类细菌病害:1、棉角斑病,棉红叶根腐病;2、花生青枯病;3、油菜黑腐病;、油菜软腐病、油菜细菌性黑斑病;4、大豆细菌性叶烧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豆细菌性斑疹病;5、甜菜软腐病、甜菜细菌性根癌病、甜菜细菌性尾腐病(根尾腐烂病)、甜菜细菌性斑枯病;6、芝麻细菌性角斑病、芝麻青枯病;7、烟草青枯病、烟草角斑病、*烟草野火病、烟草软腐病(空茎病);8、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9、甘蔗白条病;10、咖啡细菌性叶斑病;11、胡椒细菌性叶斑病;其它作物细菌性病害:1、桑青枯病、桑细菌性黑枯病、桑疫病;2、茶树细菌性根癌病;3、黄麻细菌性斑点病;4、萱麻青枯病;5、红麻青枯病;6、苜蓿细菌性叶斑病、苜蓿细菌性茎疫病、紫云英细菌性黑斑病;7、药材类细菌性病害;8、花卉类细菌性病害。
植物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的特点及判断方法

·27·在种植农作物时难免会遇到疾病的困扰,导致植物生病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细菌性疾病,一种是真菌性疾病,还有一种是病毒性疾病,这三种类型的疾病表现方式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种植户必须学会辨识方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三者的特点及判断方法。
首先是看症状类型通常我们把生病植物变化分成5大类型,就是腐烂、坏死、变色、萎蔫、畸形。
真菌性病害:由于真菌的种类很多,不同真菌能够造以上5类病状,其中最常见的是坏死和腐烂,如玉米大小斑病、小麦叶枯病、大白菜黑斑病等各种形状的叶斑病,坏死发生在根部或茎杆上就形成枯萎病、根腐病;细菌性病害:细菌通常破坏细胞壁,让细胞内的物质外渗或阻塞水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所以主要造成腐烂、萎蔫症状;病毒性病害:病毒侵入植物一般不会立刻杀死植物,主要是改变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引起植株颜色或形状的改变,我们叫它变色和畸形。
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目前已知病害中种类最多的病害,约占病害种类的80%-90%,各类病害中以真菌性病害的症状类型最多,可以出现在植物的各个部位。
真菌性病害的症状特点是在受害部位出现真菌的繁殖器官,真菌在植物上形成的特征成为病症,说诊断病害是否属于真菌病害的主要依据。
常见症状如下:白粉类:在花、果、叶及嫩枝上覆盖白色粉状物,后期在白粉物上出现散生状针头大的颗粒,颗粒由白变黄,最后变黑。
这类病害通称白粉病,是子囊菌中白粉菌引起。
如油麦菜白粉病。
煤污:在叶、枝、果实表面覆盖一层煤烟状物,很易用手擦去。
常称煤污病。
这种病害发生通常与蚜虫、木虱、蚧虫密切相关,病菌大多属于子囊菌中的小煤菌目和煤菌目,半知菌中的多种病菌。
如大叶黄杨煤污病。
锈粉:叶、果、枝、干上出现疣状、条状、毛状或毡状突起,后期常破裂,散出淡黄色、枯黄色、锈褐色或黑色粉状物,是病菌不同阶段的孢子,常称为锈病。
病菌属于担子菌中的锈菌目。
如梨锈病。
霜霉:可为害叶、果、嫩枝,以叶片最为明显,在叶片背面形成灰白色霜状物吗,霜状或稀或密,叶片正面往往黄色,无明显边缘,常称为霜霉病,病菌属霜霉属。
植物细菌性病害基础知识

植物细菌性病害基础知识细菌性病害主要特点非专性寄生菌,与寄主细胞接触后通常是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所以导致的症状是组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这是分泌激素所致。
初期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或油渍状、半透明,潮湿条件下有的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型往往有臭味。
这是细菌病害的重要标志。
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的区别主要在于真菌受病植物一般症状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及黑色小粒点,而细菌则无。
这是田间诊断的重要依据。
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
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
(症状: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
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
细菌病斑初为水溃状,在扩大到一定水准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不同水准的半透明的退色圈,称为晕环。
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
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
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枯萎型大多是由棒状杆菌属引起,在木本植物上则以青枯病假单胞杆菌为最常见,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引起植物茎、叶枯萎或整株枯萎,受害的维管束组织变褐色,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害茎的断面有细菌粘液溢出。
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
植物细菌性病害的侵染和传播途径

植物细菌性病害的侵染和传播途径植物的病原细菌可在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病残体、粪肥、昆虫体内、土壤或者杂草中越冬(夏)等极端环境条件。
称为下一个生长季的初期侵染源,多数细菌病原菌都能发生再侵染。
1.侵染源病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接种体的数量,由于病原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少量的细菌也有可能在短期内造成病害的大流行。
植物病原细菌不产生休眠孢子,但是可在种子、土壤、多年生寄主植物体、植物残体、昆虫体内等多个场所存活。
成为下一个生长季的初期侵染源。
草本植物的细菌病害侵染源大致有以下几种:(1)种子或其他无性繁殖器官:许多植物的病原细菌可在种子或无性繁殖器官(块根、块茎、鳞茎、扦插的枝条或芽眼等)内存活,且是重要的初期侵染源。
随着带病的种子、种苗、种薯等的调运和移栽等,病害可以跟随传播到其他地区。
种子上的细菌可以长时间的存活,具研究发现,菜豆萎蔫病菌可在种子上存活长达24年。
(2)土壤:土壤是一些病原细菌的存活场所,但是其单独在土壤中的存活期一般是很短的,较多的病原细菌都是在土壤中的植物残余组织中存活,当这些残余组织分解或者腐烂后,其中的病原细菌大豆也会随之死亡。
其在土壤中存活期的长短与土壤温度、湿度、深度、土壤质地、土壤微生物、pH等多种因素有关。
(3)病株残余:植物病原细菌可在病株残余组织中存活很长时间,这也是多数细菌病害的重要侵染来源。
温度较低、干燥的残余组织中的病原细菌存活时间会更长。
高温和高湿可促进残余组织的分解和腐烂,使病原细菌的存活期缩短。
近些年的秸秆还田,因距下一季播种时间短,不足以使这些植株的残余组织彻底的分解腐烂,因此近几年的植物病害越发泛滥。
如能快速使还田的秸秆分解腐烂,那么对田间病害的防控会有一定的效果。
(4)杂草和其他植物:植物病原细菌的寄主范围大都是比较专一化的,杂草和其他植株上的病原细菌作为侵染源远不如植物病毒那样普遍,但有些细菌病害已经发现了它们的越冬杂草寄主,如水稻的白叶枯病和其他作物的青枯病等。
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控措施

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控措施
植物细菌病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其发生有以下特点:
1. 寄主广:植物细菌病害能够感染许多植物,例如,番茄、土豆、烟草、青椒、豆类等。
2. 传播迅速:植物细菌病害的传播非常迅速,往往在病害发现后不久就会发展成为大规模的病害。
3. 难以控制:植物细菌病害不同于真菌病和病毒病,在防治方面难度较大,特别是在病害爆发后控制起来更加困难。
因此,防控措施应当加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确保植株的健康:加强植株的养护工作,提高植物抗病能力。
2. 加强管理:定期清理枯萎叶片和植物残体,消毒工具和设备,以及防止外来病菌的入侵。
3. 多管齐下: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如合理使用农药和生物制剂,并配合套袋、覆膜、灌溉和排水等综合措施。
通过以上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依据病虫害的性质和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
植物虫害包含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和吸汁害虫。
一、真菌性病害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
常见的种类有:〔一〕炭疽病类1.病症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
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
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病症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
慢性型的典型病症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
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
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
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强化培植治理,培养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
不偏施氮肥。
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1.病症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但凡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
其主要病症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
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
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
随风雨传播。
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
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1〕及时去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强化培植治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良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纳滴灌,尽量防止对植株直接喷灌。
植物细菌病害知识点总结

植物细菌病害知识点总结植物细菌病害是指由细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细菌病害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产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细菌病害的防治对于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植物细菌病害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细菌病害的防治技术。
第一部分:植物细菌病害的概述1.1 细菌病害的基本特征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其形态为单细胞、无细胞核、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细菌主要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细菌病害是由一些病原细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不同的细菌病害表现形式和病原细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叶部病害、茎部病害、根部病害等。
1.2 细菌病害的传播途径细菌病害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土壤传播、种子传播、空气传播、物理传播等。
其中,土壤传播是细菌病害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通过土壤中的细菌感染植物根部,引起根部腐烂等病害。
种子传播是指种子中携带了病原细菌,导致种子发芽生长受影响。
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态传播病原细菌,导致植物叶部或茎部感染。
物理传播是指通过机械伤口或昆虫叮咬等方式将病原细菌传播给植物。
1.3 细菌病害的危害细菌病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叶片枯黄、脱落等现象;第二,影响植物产量和品质,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第三,影响土壤环境,导致土壤污染和土壤健康状况下降;第四,影响生态平衡,导致农业生态系统不稳定,甚至破坏生态平衡。
第二部分:常见细菌病害及其防治技术2.1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由细菌斑点病杆菌引起的一种番茄病害。
该病害主要在番茄生长的温暖潮湿环境下发生,其症状为叶片上出现小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褪绿或褪黄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
防治该病害主要采取以下技术:第一,采用抗病品种;第二,加强肥水管理,保持番茄生长适宜环境;第三,适时喷洒杀菌剂,控制病原细菌扩散。
2.2 玉米细菌性花穗腐烂病玉米细菌性花穗腐烂病是由细菌性玉米穗腐烂单胞菌引起的一种玉米病害。
植物病虫害知识

植物病虫害知识植物病虫害知识1. 植物病害1.1 病原体概述植物病害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生理异常,包括细菌、真菌、、原核生物等。
这些病原体以寄生或者寄生菌体的形式侵入植物,破坏其正常生长和发育过程,导致病害的发生。
1.2 主要病害类型主要的植物病害包括霜霉病、黑斑病、锈病、立枯病等。
- 霜霉病:主要由霜霉菌引起,多发生在湿度高、温度适宜的环境下。
霜霉病一般会在叶片上形成白色的霉状斑点。
- 黑斑病:由黑穗病菌引起,多发生在温度较高、湿度适中的季节。
植物叶片上会形成黑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斑点。
- 锈病:主要由锈菌引起,常见于植物叶片的下表面。
感染后叶片上会出现红褐色的锈病斑。
- 立枯病:由多种真菌引起,多发生在植物的茎部,引起植物的立枯和死亡。
1.3 防治方法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的主要方法包括:- 种植抗病种或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种植品种或者抗病性强的砧木,可以降低植物感染病害的风险。
- 病原体防治:使用化学药剂、除草剂或者生物防治等手段来杀灭或者控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 环境调控:合理管理植物生长的环境,控制湿度、温度等因素,降低病害的发生。
2. 植物虫害2.1 主要虫害类型植物虫害主要包括蚜虫、白粉虱、斑潜蝇、蓟马等。
- 蚜虫:常见的植物蚜虫有绿蚜、黄蚜、黑蚜等。
蚜虫喜欢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植物叶片发黄、卷曲等现象。
- 白粉虱:白粉虱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为食,会在植物叶片上形成白色的粉灰色斑点。
- 斑潜蝇:斑潜蝇是引发植物病害的常见虫害之一,多危害叶子、花朵等植物部位。
- 蓟马:蓟马是一类非常小的昆虫,常常在植物叶片上形成小的黄斑或白斑。
2.2 防治方法预防和控制植物虫害的主要方法包括:-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捕食性昆虫或寄生性昆虫来控制植物虫害。
- 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来控制植物虫害,但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安全使用方法。
- 环境调控:清除虫卵、剪除感染的部分植物,保持植物的整洁和通风,防止虫害的传播和繁殖。
植物细菌性病害及基本防治办法

细菌性病害发生的规律
细菌性病害发生的规律
• 侵染工具:侵害植物的细菌具有一至数根鞭毛 • 侵染途径: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 • 侵入过程:先将寄主细胞或组织杀死,再从死
亡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以进一步扩展。 • 传播途径:细菌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 • 流行条件: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增加寄主伤口,
(颗粒细度;表面积;PH值;分散性;附着 性和保持力;剂型等。)
细菌性病害防治最佳产品-净果精
细菌性病害防治先锋-净果精
商品名:净果精 成分名:喹啉铜 剂型含量:33.5%SC 规格:20ml*500袋/件 规格:100ml*50瓶/件
释放系统
分布系统
有序 持效
中性 悬浮剂
净果精
颗粒细 附着力强
66 镜检法
数量法
细菌(芝麻点)
真菌( 西瓜子)
数量法
细菌(芝麻点)
真菌( 西瓜子)
透光法
刀切法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
纵向切开
番茄青枯病
刀切法
纵向切开
番茄软腐病
触摸法
番茄菌核病
气味法
大白菜软腐病
番茄菌核病
菌喷现象
镜检法
真菌镜检
常见的细菌病害
常见的细菌病害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缘枯病、叶枯病。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番茄:青枯病、溃疡病、疮痂病、细菌性斑疹病。 辣椒:青枯病、疮痂病、软腐病、细菌性叶斑病。 白菜:软腐病、黑腐病、角斑病、叶斑病。 甘蓝:甘蓝类软腐病、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 土豆:青枯病、环腐病、软腐病。 菜豆:细菌性疫病、晕疫病。 茄子:青枯病。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根癌病。
铜制剂的作用方式
A、铜制剂的杀菌原理 (1)含水铜是具有生物活性的铜; (2)含水铜释放铜离子,铜离子被吸收后作用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细菌性病害主要类群有棒杆、假单胞杆、野杆、黄单胞杆、欧文杆五个菌属。
革兰氏染色除棒杆菌呈阳性外其它四个菌属都是阴性。
细菌病害主要特点是——非专性寄生菌,与寄主细胞接触后通常是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因此导致的症状是组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这是分泌激素所致。
初期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或油渍状、半透明,潮湿条件下有的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型往往有臭味。
这是细菌病害的重要标志。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主要在于真菌受病植物一般症状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及黑色小粒点,而细菌则无。
这是田间诊断的重要依据。
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种类、受害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仅次于真菌性病害,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一、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
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
(症状: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
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
细菌病斑初为水溃状,在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半透明的退色圈,称为晕环。
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
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
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枯萎型:大多是由棒状杆菌属引起,在木本植物上则以青枯病假单胞杆菌为最常见,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引起植物茎、叶枯萎或整株枯萎,受害的维管束组织变褐色,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害茎的断面有细菌粘液溢出。
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
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
植物多汁的组织受细胞侵染后通常表现腐烂症状,细菌产生原粘胶酶,分解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解体,流出汁液并有臭味。
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畸型:由癌肿野单胞杆菌的细菌可以引起植物的根、根颈或侧根以及枝杆上的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畸形,呈瘤肿状或使须根丛生。
假单胞杆菌也可能引起肿瘤。
如菊花根癌病等。
2.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症有:蔬菜细菌性病害与其他病害的区别,一是蔬菜植株病变部位无明显附属物(如菌丝、霉、毛、粉等);二是发病后期病变部位往往有菌脓出现,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细菌脓。
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
鉴别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区别。
3、腐烂型细菌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
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无臭气。
如鉴别白菜软腐病和菌核病常用此法。
4、镜检:细菌病害,除少数(如苹果根癌病)外,绝大多数能在受害部位的维管束或薄壁细胞组织中产生大量的细菌,并且吸水后形成菌溢,因此,镜检病组织中有无细菌的大量存在(菌溢的出现)是诊断细菌病害简单易行的方法。
遇到细菌病害发生初期,还未出现典型的症状时,需要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切取小块新鲜病组织于载玻片上,滴点水,盖上玻片,轻压,即能看到大量的细菌从植物组织中涌出云雾状菌泉涌出。
早期确诊水稻白叶枯病常采用此法。
此外,鉴定植物细菌性病害,要通过实验室进行一系列的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确定某种细菌致病。
二、生产上常见的细菌病害(1)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缘枯病、叶枯病。
(2)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3)番茄:青枯病、溃疡病、疮痂病、细菌性斑疹病。
(4)辣椒:青枯病、疮痂病、软腐病、细菌性叶斑病。
(5)白菜:白菜类软腐病、黑腐病、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叶斑病。
(6)甘蓝:甘蓝类软腐病、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
(7)马铃薯:青枯病、环腐病、软腐病。
(8)菜豆:细菌性疫病、晕疫病。
(9)茄子:青枯病。
(10)柑橘:溃疡病。
(11)桃:细菌性穿孔病。
(12)果树:根癌病。
三、细菌性病害的发病条件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
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侵入后,通常先将寄主细胞或组织杀死,再从死亡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以进一步扩展。
在田间,病原细菌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
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增加寄主伤口,有利于细菌侵入,促进病害的传播,创造有利于病害发展的环境,常是细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病原细菌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
四、市场主要杀细菌剂介绍1、含铜杀菌剂,杀菌谱宽,但一些植物对铜敏感。
有机铜类:噻菌铜,英文名称为Thiodiazole-copper,商品名称为“龙克菌”,是一种噻唑类有机铜杀细菌制剂;琥珀肥酸铜、又名二元酸铜,DT;络氨铜,又叫胶氨铜;松脂酸铜,又名绿乳铜、绿菌灵、铜帅;壬菌铜,商品名称金莱克;喹啉铜,商品名称为海正千菌、必绿;硝基腐植酸铜:又叫菌必克;噻森铜。
其他铜的多种制剂也是很好的杀菌剂,氢氧化铜,商品名称为可杀得、丰护安、冠菌铜、瑞扑;氧氯化铜,又叫王铜、好宝铜;氧化亚铜:又叫铜大师。
2、农用抗生素:农用硫酸链霉素;中生菌素,商品名称克菌康;水合霉素,又叫盐酸土霉素,商品名称枯必治;宁南霉素,商品名称菌克毒克;井岗霉素;春雷霉素;金核霉素;新植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等。
农用抗生素一般化学性质稳定、高效,具内吸治疗作用,但防治对象较窄,除井岗霉素外,其他抗生素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
3、氯溴异氰尿酸,商品名称有消菌灵、灭菌成、杀菌王,是以氯溴异氰尿酸与氯化溴缩合,加入活性助剂、分散剂等加工而成。
pH 值近中性,属高效、广谱、低毒、生物活性高、无公害的杀菌剂,对细菌、真菌、病毒都有效。
氯溴异氰尿酸药效稳定,喷施在作物上能释放出HOCl(次氯酸),因此具有强烈的杀细菌、病毒作用。
4、三氯异氰尿酸,又叫强氯精;是目前国际上所推广的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快速的杀菌消毒剂,能有效的快速杀灭各种细菌、真菌。
5、噻枯唑:又叫叶枯唑,商品名称有叶青双、叶枯宁;内吸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的细菌性病害,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和细菌性基腐病、柑橘溃疡病、白菜软腐病、番茄青枯病的特效药。
内吸传导性强,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持效期长,药效稳定,对作物无药害,对人畜安全。
6、多粘类芽孢杆菌,商品名称叫康地蕾得,1%粒剂;是一种防治青枯病和枯萎病的高效生物农药。
7、此外,还有其他的杀细菌剂,如碘、克菌壮、噻菌锌、噻菌茂(青枯灵)以及其他相关的复混配产品。
细菌性病害是由于细菌侵染植物引起的一种病害。
最近在几年细菌性病害在温室内发生非常普遍,经常发生的有黄瓜的细菌性角斑病,软腐病,叶枯病,原枯病。
在茄子上有青枯病,软腐病。
辣椒、西红柿的青枯病、软腐病、髓部坏死症、溃疡病、疮痂病等。
这些病害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多数必须有伤口侵入,如果植物本身没有伤口,病菌很难侵入。
而且病菌会侵入弱植株。
植物本身生长比较健壮的情况下,病菌很难侵入。
目前由于连作问题,不管是土壤还是空气当中,细菌种类都比较多。
特别是土壤传菌比较多,比如说青枯病这几年大量发生就是由土壤传染引起的。
要防止这一类病害的发生,首先要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第一,一定要培养壮苗,要求植株健壮,第二不能有伤口,第三要控制环境条件,第四要实行化学防治,农药喷洒。
培养壮株的问题目前往往引不起大家重视来。
植物植株是有生命的,它和人是一样的,人的身体健壮了,就不得病。
植物身体健壮了,它也不会得病。
所以我们首先从育苗抓起,要培育壮苗。
有了壮苗,细菌就难以侵染。
再一个一定要注意减少伤口。
育苗当中首先是移栽这一关,不能伤根。
特别是现在我们有些不良的习惯,栽苗的时候用手按。
一按这个土就造成断根,给根部造成伤口。
还有上部土粒会伤害植物的嫩茎,就会形成伤口,伤口就会进入细菌,所以就容易引发细菌性病害,像溃疡病、青枯病、软腐病都由伤口引起的。
再一个就是虫害,虫害危害之后,不管在植物叶片上、花上、果上、茎杆上都会造成伤口,都为细菌开着大门。
所以在防治上一定要注意减少伤口。
除了把住移栽这一关,以后抹芽打杈,比如说西红柿需要经常抹芽,辣椒、茄子也需要抹芽,需要打杈。
那么这时候一定要注意要选择晴天,中午前后温度高的时候伤口能及时愈合,这样就减少细菌性的侵入。
第三就是必须保持植株生长健壮,要维持健壮的长势,就和人一样,身体健康,有细菌也侵入不了。
这样就要加强肥水管理,就是不要大肥大水,因为大肥大水的情况下会造成徒长,徒长的植株并不健壮,要稳健管理,水肥要保证,不能大肥大水,要勤追肥要勤浇水,小水勤浇,小肥勤追,来维持植株健壮,维持植株健壮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就是一定要喷洒植株保健剂,比如说说天达2116、芸大120、康凯、动力2003都是可以的。
特别是天达2116,喷上之后能够促进植株扎根,根系发达了,根深叶茂,植株就健壮,再一个能够提高光合作用,植物生产的营养多了,植株就健壮。
还有一点就是天达2116可以稳定细胞膜,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只要细胞膜健全,植物的植株就是健壮的。
所以一定要坚持经常喷洒天达2116,这样就会保持植株的健壮,就减少发病的几率。
万不得已的方法就是喷洒农药,作为细菌性病害以前用的农药,由于长期使用,像农用链霉素、克杀得,这种药品连续使用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结果就造成了细菌的抗药性,基本上对他们没有什么效果了,今后发生细菌性病害就要改用诺氟沙星、百痢停,就是专门治疗猪肝炎和痢疾的百痢停。
用这种药进行防治效果就好了。
诺氟沙星一般百分之二点五的稀释六百倍,百痢停一般是水剂,一喷雾器掺进去15到20毫升就可以了,这个防治效果很好。
防止细菌性病害一定要注意,应为细菌性病害一旦发展起来就是厉害的,所以打药的次数,间隔时间一定要短,一般间隔三天就要喷洒,一般是连续喷洒两到三次就可以把细菌性病害防治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