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汇编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章1.何谓原核生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有哪些?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主要有真细菌和菌原体两大类群,分属于薄壁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统称为真细菌。
2.植物病原细菌如何繁殖?裂殖;杆状细菌的分裂过程:菌体伸长→细胞膜自菌体中部向内延伸→形成新的细胞壁→母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3.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侵染和传播特点?病状:坏死(斑点,溃疡,穿孔等);畸形(癌肿,发根等);萎蔫(青枯);腐烂;病征:脓状物,菌膜,菌胶,细菌溢;植物病原细菌不能直接侵入植物,只能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
侵染途径及特点:(1)自然孔口:气孔、水孔、皮孔、蜜腺。
(2)各种伤口:自然伤口(风雨、冰雹、冻害、昆虫),人为伤口(耕作、施肥、嫁接、收获、运输)(3)能从伤口侵入的细菌不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从自然孔口侵入的细菌一般能从伤口侵入。
(4)寄生性弱的细菌一般都是从伤口侵入;寄生性强的细菌则从伤口和自然孔口都能侵入。
(5)假单胞杆菌属和黄单胞杆菌属的细菌引致叶斑病, 一般是从自然孔口侵入。
(6)棒形杆菌属、欧氏杆菌属和土壤杆菌属的细菌引致萎蔫、腐烂和瘤肿, 多半是从伤口侵入。
传播特点:(1)雨水: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风雨易造成伤口,雨露和水滴飞溅有利于细菌菌脓或菌痂的扩散。
(2)昆虫介体:也可传播细菌。
如种蝇的幼虫和菜青虫传播白菜软腐病。
(3)工具传播:切刀可以传播马铃薯环腐病菌。
4.植物病原细菌重要的属有哪些?引起那些病害(举例)?土壤杆菌属、欧氏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棒形杆菌属。
土壤杆菌属:根癌土壤杆菌:葡萄根癌,苹果根癌等。
欧氏杆菌属:胡萝卜欧氏菌俗称大白菜软腐病菌:引起肉汁或多汁的组织软腐病。
假单胞杆菌属:丁香疫病假单胞菌:可侵害多种木本、草本植物的枝、叶、花、果实,引起叶斑、坏死斑、茎杆溃疡等症状。
黄单胞杆菌属:(1)野油菜黄单胞菌(),俗称甘兰黑腐病菌,侵染十字花科植物,尤以甘兰受害最重,引起黑腐病。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
植物病理学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及症状1、植物病害:当植物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或遭受其他生物侵染后,其代谢过程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组织和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并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造成生长受阻、产量降低、质量变劣甚至植株死亡的现象。
2、病原生物:除植物以外的另一种生物因素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引起病害,这种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
3、植物病害的分类根据致病因素性质: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根据病原生物种类: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
根据病原物传播途径:气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害,虫传病害。
根据表现症状类型:花叶病,斑点病,溃疡病,腐烂病,枯萎病,疫病,癌肿病等。
根据植物发病部分:根部病害,茎秆病害,花器病害,叶部病害,果实病害。
根据被害植物类别:大田作物病害,经济作物病害,蔬菜病害,果树病害,观赏植物病害,药用植物病害。
根据病害流行特点:积年流行病,单年流行病。
根据病原物生活史: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
4、症状:是指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在组织内部和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分为内部症状和外部症状。
外部症状:通常是指受病植物上肉眼可见的病变。
植物病害的症状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病状和病征。
病状是发病植物自身组织或器官的不正常表现。
病征是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上所形成的特征。
5、病状:变色:植株生病后局部或整株失去正常的绿色。
坏死:寄主细胞和组织死亡。
腐烂: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萎蔫:植物局部或整株凋萎。
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凋萎。
畸形: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
6、病症: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锈状物、脓状物。
7、寄生性: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称为寄生性。
8、寄生物分类:活体营养型:在自然界只能从寄主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获取营养的生物,寄生能力强。
专性寄生物不能人工培养。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重点资料)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1.病害与虫害和伤害的主要区别是病害有病理变化过程。
2.植物,病原(致病因素)和环境三个方面,即“病害三角”或“病害三要素”3.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称为植物病害的症状4.症状分为病状和病症;病状指植物本身外部形态的异常。
病症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形成的结构。
5.病状: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
6.病征: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伞状物、脓状物等。
7.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所特有的病征;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等是真菌病害的病征;病毒病害无病征;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征;8.两类植物病害,根据病原分为非传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所起的病害;传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
9. 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特点:1,非生物因素引起,不能互相传染,无病症2.田间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无明显的发病中心;3.病株表现症状的部分有一定的规律性;4.在一定范围内除去不利因子,病株能恢复;10. 植物病原物的病原性确定:柯赫氏法则第二章植物病原物1. 真菌是以产生孢子方式进行繁殖;真菌的营养体是菌丝体2.菌核:是由菌丝体交织成的休眠体,内层疏丝组织,外层拟薄壁组织。
储藏较多的养分,有休眠、渡过不良环境作用。
3. 真菌的繁殖阶段:1,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2.有性生殖:有性生殖过程分三步:质配、核配、减数分裂4. 常见有性孢子有:休眠孢子囊、卵孢子、子囊孢子、接合孢子、担孢子。
其中卵孢子,接合孢子为原壁孢子5.真菌的生活史:是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6. 五界分类系统:真菌界Ainsworth分类方法类别营养体无性孢子有性孢子鞭毛菌亚门无隔菌丝游动孢子卵孢子接合菌亚门无隔菌丝孢囊孢子接合孢子子囊菌亚门有隔菌丝分生孢子子囊孢子担子菌亚门有隔菌丝一般没有无性孢子担子孢子半知菌亚门有隔菌丝分生孢子或不产生孢子不发生或未发现或不常见7. 锈菌可产生5种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性孢子、锈孢子8. 细菌:有细胞壁;菌原体:无细胞壁有细胞膜9植物病原细菌一般性状1形态:大多杆状,大多有鞭毛(周鞭和极鞭)2.繁殖:裂殖3.生活方式:大多死体营养生物4.革兰氏反应:大多阴性,少数阳性10.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及初步诊断坏死:病组织表面常为油渍状或水渍状,潮湿时病部有菌脓。
普通植物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植物病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绪论 (11)1、植物病害对人类的危害 (11)2、农业有害生物的主要类型 (11)二、植物病害与病害系统 (11)(一)植物病害 (11)1、什么是植物病害 (11)2、病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11)3、什么是病害的症状 (12)4、症状包括两个方面:病症和病状 (12)5、症状的5大类型 (12)6、病症的类型 (13)7、症状是会发生变化的 (13)8、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 (13)9、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侵染性病害) (13)10、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13)11、植物病害类型(传染性病害) (14)(二)病害系统 (14)1、什么是植物病害系统 (14)2、病害系统的要素 (14)3、病害系统的类型 (14)4、自然植物病害系统(病害三角关系,针对特定的植物病害)(14)5、农田病害系统(病害四角关系,强调人对植物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 (14)人在植物病害生态系统中影响 (15)6、人工环境植物病害系统 (15)7、植物生物组 (15)第三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16)(一)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征 (16)1、植物与微生物的关系 (16)2、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 (16)(1)寄生物从寄主植物中获得营养物质的方式 (16) (2)营养型与病原物侵入寄主的关系 (16)(3)微生物可分为兼性寄生物和兼性腐生物 (16) (4)病原物的寄主范围 (16)(5)病原物的寄生专化性 (17)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与致病力 (17)4、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17)(1)水解酶类 (17)(2)毒素 (17)(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两种作用途径) (18)(4)小分子蛋白 (18)(5)病原物的mRNA和小分子RNA进入寄主细胞 (18) 5、病原物的传染性 (18)(二)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 (18)1、什么是病程 (18)3、侵入前期 (18)①接触前阶段 (19)(1)病原物在到达寄主表面前有哪些行为? (19) (2)多数病原菌休眠体萌动、活化需要寄主的刺激 (19) (3)病原物与寄主分泌物识别 (19)(4)病原物在抵达寄主之前有不稳定性 (19)(5)病原物如何到达寄主表面? (19)②接触阶段 (20)(1)病原物与寄主的识别 (20)(2)过敏反应 (20)(3)影响病原物萌发和生长的因素 (20)4、侵入期(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 (20)(1)侵入方式 (20)(2)侵入途径 (20)a.直接侵入 (20)b.从自然自然孔口侵入 (21)c.从伤口侵入 (21)(3)侵入所需时间和接种体的数量 (21)a. 为什么要积累一定数量? (21)b.病原细菌致病的群体效应 (22)(4)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2)5、潜育期(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建立和关系到显症之前) (22) (3)病原物在寄主上的扩散 (23)(4)寄主植物在潜育期的抗病反应 (23)(5)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反抑制作用 (23)6、发病期(发现症状) (23)(三)病害循环 (24)1、什么是病害循环 (24)(1)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的形式 (24)(2)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的场所 (24)(3)影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因素 (24)3、病原物的传播 (25)(1)气流传播 (25)(2)雨水传播 (25)(3)生物介体传播 (25)(4)土壤传播和有机肥料传播 (25)(6)人为因素传播 (25)4、初侵染和再侵染 (26)5、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 (26)第四章植物病原菌物 (27)(一)菌物 (27)1、菌物概述 (27)2、菌物的益害 (27)(1)有隔菌丝隔膜的多种类型 (28) (2)菌丝生长及菌落 (28)4、菌物的细胞结构 (28)5、菌丝的变态 (28)6、菌丝组织 (29)(二)菌物的繁殖 (30)1、无性繁殖 (30)(1)无性繁殖的作用 (30)(2)无性孢子的产孢方式 (30) (3)无性孢子的类型 (30)a.分生孢子 (30)b.游动孢子 (30)c.孢囊孢子、厚垣孢子 (30)2、有性生殖 (31)(1)有性生殖的过程 (31)(2)有性生殖的作用 (31)(3)有性生殖性细胞的结合方式 (31)a.游动配子囊配合 (31)b.配子囊接触交配 (31)c.配子囊配合 (32)d.受精作用e. 体细胞结合 (32) (4)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 (32) (5)有性孢子的类型 (32)a. 休眠孢子囊b.卵孢子 (32)c.接合孢子d.子囊孢子 (32)e.担孢子 (32)3、准性生殖 (32)(1)准性生殖的过程 (33)(2)准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区别 (33)(三)菌物的生活史和分类 (33)1、菌物的生活史 (33)2、菌物生活史类型 (33)3、菌物分类方法及分类单元 (34)4、菌物的命名(双名制命名法) (34)5、专化性和生理小种 (34)(四)根肿菌门 (34)1、根肿菌门的主要特征 (34)2、根肿菌属 (35)3、粉痂菌属 (35)4、多粘霉属 (35)(五)卵菌门 (35)1、卵菌门的基本特征 (35)2、卵菌门只有卵菌纲(9个目) (36)3、水霉目 (36)(1)水霉属 (36)(2)棉霉属 (36)4、腐霉目 (37)(1)腐霉属(苗期病害的重要病原物) (37)(2)霜疫霉属 (37)5、霜霉目 (37)(1)孢囊梗的特征是霜霉目菌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38) (2)疫霉属 (38)(3)致病疫霉 (38)(3)霜霉属 (39)(4)盘梗霉属 (39)(5)单轴霉属 (39)(6)假霜霉属 (39)(7)指梗霉属 (40)(8)霜指霉属 (40)(9)几种属的对比 (40)6、白锈目 (40)(六)壶菌门 (41)节壶菌属 (41)(七)接合菌门 (41)1、接合菌门真菌的共同特征 (41)2、毛霉目 (42)(1)根霉属 (42)(2)笄[ji]霉属 (42)(3)毛霉属 (42)(4)犁头霉属 (43)(八)子囊菌门 (43)1、子囊孢子的主要特征 (43)2、子囊的主要特征 (43)3、子囊四个类型 (43)4、子囊果 (44)5、子囊盘、子囊壳、子囊座 (44)6、子囊果内的不孕丝状体 (44)8、外囊菌亚门 (44)外囊菌纲的外囊菌目 (45)桃缩叶病的病害循环 (45)9、盘菌亚门(子囊菌亚门) (45) (1)多腔菌目 (45)痂囊腔菌属 (45)(2)煤炱目 (45)(3)格孢腔菌目 (46)(4)散囊菌目 (46)(5)白粉菌目 (46)白粉菌目常见属的子囊果主要特征 (46) 麦类白粉病 (47)(6)柔膜菌目 (47)(7)小煤炱目 (47)小煤炱属 (47)(8)肉座菌目 (47)a.赤霉属 (47)b.麦角菌属 (48)(9)间座壳目 (48)黑腐皮壳属 (48)(10)小囊菌目 (48)长喙壳属 (48)(11)大角间座壳目 (48)(12)黑痣菌目-黑痣菌属 (49)(13)未定目-小丛壳属 (49)10、无性态子囊菌(半知菌) (49)(1)特性 (49)(2)繁殖 (49)(3)载孢体及其类型 (49)(4)分生孢子形成的方式 (50)a.体生式分生细胞 (50)b.芽生式分生孢子 (50)芽殖式分生孢子发育的五种类型 (50)(5)无性态子囊菌的有性阶段未发现的原因 (50) (6)无性态子囊菌的分类 (51)a.无孢目-小核菌属 (51)b.丝孢目 (51)轮枝孢属 (51)曲霉属 (51)青霉属 (52)葡萄孢属链格孢属 (52)c.束孢梗目 (52)d. 瘤座孢目 (52)e.球壳孢目 (52)f.黑盘孢目 (53)(九)担子菌门 (53)1、营养体 (54)(1)初生菌丝 (54)(2)次生菌丝 (54)(3)三生菌丝 (54)2、担子菌的无性繁殖 (54)3、担子菌的有性繁殖 (54)4、担子果 (54)5、柄锈菌亚门 (55)(1)锈菌的特征 (55)(2)锈菌的生活史 (55)(3)锈菌生活史类型 (55)(4)转主寄生(锈菌特有的一种现象) (55) (5)锈菌的多型现象 (55)(6)栅锈菌属 (56)(7)层锈菌属 (56)6、黑粉菌亚门 (56)(1)特征 (56)(2)黑粉菌属 (56)系统侵染和局部侵染 (56)(3)腥黑粉菌属 (57)(4)条黑粉菌属 (57)(5)外担菌目 (57)第五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58)(1)概述 (58)1、原核生物的定义 (58)2、细菌细胞结构 (58)(1)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 (59)(2)革兰氏染色原理 (59)(3)革兰氏染色流程 (59)4、细胞膜 (59)功能 (59)5、细胞质 (59)6、鞭毛 (59)功能 (60)7、纤毛 (60)功能 (60)(二)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60)1、细菌的繁殖 (60)营养、代谢废弃物及其它限制因子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60) 2、遗传变异 (60)(1)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60)特征 (61)3、遗传重组 (61)3种类型的遗传重组 (61)(三)致病 (61)1、植物原核生物病原的特点 (61)2、侵染来源 (61)3、侵染途径 (62)4、病原物侵入后的繁殖 (62)5、病原物如何杀死寄主? (62)6、病原原核生物的传播 (62)7、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源 (62)8、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症状特点 (62)9、螺原体属和植原体属 (63)(四)分类和命名 (63)2、细菌的分类方法 (63)3、细菌的分类 (63)4、细菌的命名 (63)(五)薄壁菌门 (64)1、假单胞菌属 (64)2、雷尔氏(拉尔氏)菌属 (64)3、黄单胞菌属 (64)致病机理 (64)4、土壤杆菌属 (64)(1)致病机理 (64)(2)致病过程 (64)5、欧文氏菌属 (65)6、韧皮部杆菌 (65)(六)植原体和菌原体 (65)1、植原体引起的病害症状 (65)2、菌原体的传播 (65)(七)植物的基因工程 (65)(八)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 (65)(九)细菌性病害如何防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园艺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病原、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植物病害。
这三者的相互关系就称为"病害三角"或"病害三要素"的关系。
植物病害特点:病理程序、经济损失⏹植物病害的重要特点,就是植物与致病因子相互作用的连续性。
⏹病害与机械损伤在本质上的区别:病害的发生有一个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
⏹病状是指感病植物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主要包括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几种类型。
病毒病或缺素症常表现为变色的症状。
⏹根据其内部病理变化,可分为:⏹坏死性病状:以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死亡为特征。
主要包括坏死、腐烂、萎焉。
⏹抑制性病状:以植物的生长发育部分或全部受到抑制为特征。
包括黄化、花叶、矮缩、蕨叶。
⏹促进性病状:以植物的机体受到病原的刺激发生膨大或增生为特征。
包括畸形、徒长。
⏹发病部位出现病原物形成的特征性结构,称为病征。
常见的有下面几种: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脓状物。
☐真菌的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真菌繁殖方式:主要是产生大量的孢子。
无性繁殖指不经过性的结合而产生繁殖体的方式。
可概括为4种方式:断裂、裂殖、芽殖和原生质割裂。
断裂:指真菌的菌丝断裂成短段或菌丝细胞相互脱离产生孢子,如节孢子和厚垣孢子。
裂殖:指真菌的营养体细胞一分为二,分裂成两个菌体的繁殖方式,如粘菌和一些酵母菌。
芽殖:指单细胞营养体、孢子或丝状真菌的产孢细胞以芽生的方式产生无性孢子,如酵母菌。
原生质割裂:指成熟的孢子囊内的原生质分割成若干小块,每小块原生质转变为1个孢子,如鞭毛菌。
真菌的无性孢子(1)节孢子:由营养菌丝断裂而成。
(2)厚垣孢子:环境不良或菌丝老化时形成。
(3)芽孢子:芽殖方式产生的孢子。
以上3种类型的孢子,是由营养体细胞直接转化而来,因此可称为营养生殖孢子。
(4)孢囊孢子和游动孢子:产生在孢子囊内的内生孢子。
孢子囊:产生无性孢子的器官。
孢囊梗:产生孢子囊的器官。
(5)分生孢子:产生于由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顶端的外生孢子。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范本模板】
普通植物病理学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
2、植物病害:指植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受寄生物侵害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在生理细胞和组织上发生一系列异常变化,外部呈现不正常现象,引起产量降低或品质变劣的现象.3、病原: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
4、病原生物:除植物自身以外的另一种生物因素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
5、病害三角:需要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6、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7、病征: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只在侵染性病害中出现。
8、坏死:染病植物局部或大片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变化.9、萎蔫: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萎垂的现象.10、腐烂: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腐烂可以分干腐、湿腐和软腐;根据腐烂部位分为根腐、基腐、茎腐、果腐及花腐等.11、畸形: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促进或抑制性的病变,植物整体或局部的形态异常。
畸形可分为增大、增生(肿瘤或癌肿)、减生(矮化)和变态四种.12、矮化:枝叶等器官的生长发育均受阻,各器官受害程度和减少比例相仿。
13、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以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14、接触期:指病原物的接种体在侵入寄主之前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初次直接接触或达到能够受到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和叶围后,开始向侵入的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成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
15、滞育期: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发现明显症状的时期。
16、病害循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7、死体营养型:病原物可以直接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或者是先杀死寄主细胞,然后再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的寄主物。
《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
《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植物病害的概念1. 定义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因素(如病原体)和非生物因素(如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代谢活动、生长发育以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2. 特点- 病害的发生具有特定的病原体或环境因素。
- 病害的发展具有特定的病程和症状。
- 病害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有显著影响。
二、植物病害的分类1. 根据病因分类(1)生物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引起,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等。
(2)非生物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化学物质等。
2. 根据病原生物分类(1)真菌性病害:如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番茄早疫病等。
(2)细菌性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柑橘溃疡病、番茄青枯病等。
(3)病毒性病害:如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等。
(4)线虫性病害:如根结线虫病、根腐线虫病、茎线虫病等。
(5)寄生性植物病害:如菟丝子、桑寄生、槲寄生等。
3. 根据受害部位分类(1)叶部病害:如各种叶斑病、叶枯病、叶霉病等。
(2)根部病害:如根腐病、根癌病、根结线虫病等。
(3)茎部病害:如枯萎病、茎腐病、蔓枯病等。
(4)花部病害:如花腐病、花叶病、花枯病等。
(5)果实病害:如炭疽病、疮痂病、黑腐病等。
三、植物病害的危害1. 产量损失植物病害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减少光合作用面积,降低光合效率,从而减少作物产量。
2. 品质下降病害会影响植物产品的外观、口感、营养价值,降低其市场竞争力。
3. 经济损失病害导致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会增加生产成本,减少农民收入。
4. 生态环境影响严重病害可能导致植被破坏,影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5. 食品安全风险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四、植物病害研究意义1. 保障粮食安全研究植物病害,提高防治技术,减少产量损失,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的科学,它涉及到疾病的形成、病原体的识别、传播和控制等方面。
以下是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1. 植物病原体植物病原体主要是由细菌、真菌、病毒和真核生物等不同的生物体引起的。
其中,细菌主要引起软腐病、黄萎病等;真菌引起的疾病较多,如晚疫病、黑斑病等;病毒主要引起花叶病毒、花叶轮斑病等;真核生物主要引起的是根结线虫病。
2. 植物病理学基本原理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涉及到植物与病原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植物病原体的病理过程包括入侵、寄生和扩散等,其中,植物与病原体的互动是非常复杂的,这包括植物的防御反应、病原体的侵染策略、病原体的适应性和变异性等。
通过对这些互动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病害的形成和传播机制,为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3. 植物病理学分类植物病理学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 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包括病原体的识别、病害的形成与发展、植物的抗病防御机制、病原体的传播、病害的监测与评价等方面。
(2) 植物病害的防治植物病害的防治主要包括防治措施的选择、药剂的使用、防治技术的改进和病害监测等方面。
4. 植物病害的控制策略在植物病害的防治中,我们可以采用综合措施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其中,化学防治是目前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但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遗传防治等方法来替代或辅助化学防治。
在实际的病害管理中,我们可以采用病害防治概念来对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决策,以获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以上是植物病理学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病理学的知识。
植物病理学【精选】
第一章什么是植物病害?1.病害的概念:植物在自然界中遭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在代谢上发生了改变,造成了损伤或伤害叫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的经济学及社会学的后果:(1)造成生产者的受益下降(2)消费者在食品方面的投入增加(3)对人和动物的直接毒害(4)限制了某些作物在特定区域的生产(5)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失(6)对社会、政治、乃至文化都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3.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
4德巴利是植物病理学德奠基人,被尊称为植物病理学之父。
5.植物病害是三种因素作用德一种结果:寄主、病原体以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1)寄主:在植物病理学中,寄住是指发病的植物。
(2)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寄主与病原物生存的物理环境,它可能促进或抑制病害。
(3)病原(因):病原(因)是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
病原菌、病原物、病原都是指引发植物发病的原因。
病原可分为两类:非生物性的或是生物性的病原。
a.生物性的病原物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活的生命体。
其种类包括:菌物界、原核生物、病毒界、动物界、植物界b.非生物性病原是指非生命体,是任意的环境因素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与损伤的区别:损伤发生后一般就能产生可见的症状,而病害则需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发展才会有可见的症状。
6.症状:是指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1)病状:是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2)症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7.病害症状归纳起来有五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1)变色是指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
a.整株植株、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变色,主要表现为褪色、黄化、红化或白化等。
b.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均匀变色。
如明脉、斑驳、花叶、线纹、饰纹。
(2)坏死:是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植物抗病性通常受多基因控制,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
基因互作
植物抗病基因与病原菌致病基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方法
选育抗病品种
通过传统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 ,选育具有优良抗病性状的植
物品种。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菌类或其代 谢产物进行病害防治,提高植 物的抗病性。
化学诱导
根部症状
包括腐烂(水浸状、褐色)、坏死(褐色)、 畸形等。
茎干症状
包括腐烂(溃疡、流胶)、坏死(褐变)、 畸形等。
果实症状
包括腐烂(软腐、腐烂)、坏死(褐变)、 畸形等。
02
病原物
病原物的类型
真菌
细菌
真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包 括霉菌和酵母菌。它们可以导致叶斑、腐 烂、坏死等症状。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通过伤口或气 孔侵入植物,引起病害。常见的细菌性病 害有软腐病、溃疡病等。
使用植物抗病诱导剂,如水杨 酸、茉莉酸等,诱导植物产生 抗病性。
基因工程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相 关基因转入植物中,提高其抗
病性。
04
植物病理学的应用
植物病理学在农业上的应用
1 2
植物病害防治
植物病理学通过对植物病害的研究,提出有效的 防治措施,减少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抗病育种
利用植物病理学的知识,培育具有抗病性的农作 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农药使用。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 植物病害 • 病原物 • 植物抗病性 • 植物病理学的应用 • 植物病理学的发展趋势
01
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病害定义
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 因子的影响,导致其生理、组织和形 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生长、产量 和品质的现象。
植物病理知识要点
植物病理知识要点<LDQ20050362>第一章绪论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1.生物因素(1)植物自身因素:遗传性病变或生理性病变(2)外来生物因素:病原(生)物2. 非生物因素:不适宜的环境因素。
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因素。
由这类因素所致的病害称非侵染性病害。
病原、感病植物和环境条件是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
植物病害的分类1.按病原分为:(1)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所致的病害。
①真菌②原核生物③病毒④寄生性种子植物⑤线虫(2)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所致病害。
2.按植物种类划分:(1)果树病害(2)蔬菜病害(3)大田作物病害(4)森林病害3.按传播方式划分:(1)种传病害(2)气传病害(3)水传病害(4)虫传病害(5)人为方式传播的病害4.按受害部分划分: (1)根部病害(2)茎部病害(3)叶部病害(4)果实病害植物病害的症状(一)概念(二)症状的类型:1. 内部症状 2. 外部症状外部症状:①病征(sign):病原物在病部形成的各种结构。
②病状(symptom):植物本身的异常表现。
(1)病状: ①变色②坏死③腐烂( ④萎蔫⑤畸形寄生性:是寄生物从寄主植物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的能力。
寄生物的种类:1、专性寄生物(活体寄生物):必须从有生活着的寄主细胞中获取养分。
2、非专性寄生物:除专性寄生物以外的其它病原物。
寄生习性和腐生习性兼而有之。
致病性: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能力。
寄主范围:一种寄生物能寄生的植物种的范围。
第三章植物病原真菌第一节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一、真菌的营养体1.营养体的基本类型:①原生质团②单细胞③假菌丝④两型菌丝体\ ⑤菌丝体菌丝根据隔膜的有无可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2.菌丝的变态结构:①吸器②菌网③菌套④假根⑤附着枝⑥附着胞3.菌组织与菌组织体:①菌组织:疏丝组织拟薄壁组织②菌组织体或菌丝的聚合体:菌核子座菌索二、真菌的无性繁殖及无性孢子类型:(一)无性繁殖:指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完整word版)植物病理超全考点及答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重要概念和知识点植物病害1、什么是植物病害?什么是病程?①由于致病因子(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作用,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出现很多病理变化,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②在植物病害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首先是受害组织的生理机能发生变化,然后是细胞或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最后在植株外观形态上显现各种症状。
2、是否所有的植物病变对人类都是有害的?举例说明。
绝大多数病害发生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导致植物产量的减少和品质的降低,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但是,自然界中也存在某些植物病害,对人类来说不但无害反而有益。
例如,人们食用的茭白系其幼茎组织感染能促使植株分泌更多吲哚乙酸累生长激素的黑粉菌后形成的一个肥大的变态茎;郁金香感染郁金香碎色病毒后形成的各种杂色郁金香的观赏价值远高于单色花。
3、病害三角和病害四面体分别涉及哪些因素?病害三角:植物、病原和环境。
病害四面体:植物、病原、环境和人类。
4、什么是病害的症状?什么是病状?什么是病征?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子影响后,显现出来的异常状态称为症状植物病部表面可见的病原物整体或其一部分或其产生的各种组织称为病症5、常见的病状分为哪五大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6、常见的病征类型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①霉层并不形成的各种毛绒状物,其颜色、质地和结构变化较大,如绵霉、霜霉,青霉、绿霉、黑霉、灰霉、赤霉等②粉层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状物,分别是白粉病和黑粉病的病症。
③锈粉病部表面小疱状突起破裂后散出的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分别是白锈病和锈病的病症。
④颗粒病部产生的大小、形状及着生位置各异的颗粒状物。
有的是不易与寄主组织分离的针尖大的黑色或褐色小粒点,如真菌的子囊果或分生孢子果;有的是可与寄主组织分离的较大的颗粒,如真菌的菌核、线虫的包囊等。
⑤菌索植物根部表面产生的紫色或深色的索状物,即真菌的菌索。
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病原体病原体是引起植物疾病的生物体,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这些病原体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导致植物生理代谢紊乱,最终造成植物出现病症。
在研究植物病原体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病害防治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1. 真菌真菌是引起植物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它们以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孢子或无性生殖孢子等方式传播,侵入植物体内,通过分泌毒素或占用植物养分引起植物组织的变化。
常见的真菌病包括白粉病、黑斑病、根腐病等。
2. 细菌细菌是另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体,它们以孢子或细胞分裂等方式传播,侵入植物体内,通过分泌毒素或蛋白质酶类破坏植物细胞,引起病变。
典型的细菌病包括斑点病、疮痂病等。
3.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有机体,通过昆虫叮咬或种子传播等方式侵入植物体内,引起植物细胞的改变,并最终导致植物出现黄化、瘪胀、矮化等症状。
常见的植物病毒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4. 原生动物和线虫除真菌、细菌和病毒外,原生动物和线虫也是一些植物病害的致病原因,它们通过侵入植物体内,破坏植物细胞或导致植物根系发生病变,最终引起植物病害。
二、宿主防御机制植物在受到病原体的入侵时,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反应,以阻止病原体的侵入和扩散。
这些宿主防御机制一般分为外部防御和内部防御两种类型。
1. 外部防御外部防御主要包括植物表皮的保护、分泌物质的抑制和机械屏障等。
例如,植物表皮具有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它们可以阻止病原体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侵入植物组织。
此外,一些植物通过分泌抗生素或有毒化合物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植物还可以形成机械性障碍,如硅质体和树脂等,来限制病原体的侵入。
2. 内部防御内部防御是指植物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对抗病原体的侵入。
植物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PAMPs(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和R基因(抗病基因)。
当病原体入侵时,植物识别到PAMPs并启动免疫反应,产生一系列抗菌蛋白和信号分子以抵御病原体的侵入。
植物病理基础知识
苹果树腐烂病
苹 果 树 腐 烂 病
小麦条锈病
小 麦 条 锈 病
韭菜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 作物减产:平均10-15%,严重时绝产; • 品质下降:纤维、油料和糖料作物,除
了减产,纤维低劣、含油率和含糖量下 降,品质低,降低商品价值。 • 引起人畜中毒:赤霉病-赤霉烯酮,头昏、 恶心、呕吐、抽风,严重者死亡;甘薯 黑疤病-黑斑酮甘薯引起牲畜中毒;
二、寄生性和致病性
1、寄生性: 是病原物克服寄主的组织屏障和生物抵 抗,而获取
营养以生活的能力。
根据寄生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类:
专性寄生物(obligate parasite):必须从生活着的寄主 细胞中才能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当寄主的细胞或组 织死亡后,其寄生生活在这一范围内也就被动地终止 了。锈菌、霜霉菌、白粉菌、植物病毒、类病毒和植 原体。
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
死体营养型(necrotroph):除寄生于活
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 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 生物.
腐生物(saprogen):只能从死的有机体
上获得营养物质。
2、致病性(pathogenicity) 又称致病力,指病原物在寄生过程中侵染危害
病毒学
遗传学
育种学
线虫学
分子生物学 土壤学
植物学
肥料学
昆虫学
• 植物病理学 • 普通植物病理学 • 农业植物病理学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 植物活体在生长或贮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
环境条件的恶劣、或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扰, 致使植物活体受到损害,包括正常的新陈代 谢受到干扰,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遗传功能 发生改变,最后导致植物产品的品质降低或 数量的减少等。
植物病理学
一、名词解释:1、症状:2、真菌:3、抗病性:4、病害循环:5、农药:6、病程:7、病原:8、农业防治:9、植物病害:10、病因:11、致病性:12、病害流行:二、单选:1. 植物病害发生的一个显著特征是................()A 机械损伤过程B.病理变化过程C.组织死亡过程D.产生孢子2.在真菌的五个亚门中包括有植物病原真菌的亚门数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 植物病原细菌都是单细胞、绝大多数具有鞭毛,其形状是.....( )A. 球状B. 杆状C. 螺旋状D. 线状4. 决定植物病毒的传染性是.................................()A. 核酸B. 蛋白质C.细胞质D.细胞核5. 植物病毒侵入植物寄主的途径是通过........................()A. 微伤B. 机械伤C.碰伤D. 虫伤6. 目前生产上长期种植的抗病品种丧失其抗病性的主要原因是.......()A.品种多样性B. 种性退化C.品种单一化D. 环境不适7. 引起植物病害数量最多的病原是...........................()A. 线虫B.细菌C.病毒D. 真菌8. 能渗入植物体或能被植物吸收后起防治病菌作用的农药叫做....()A.保护剂B.免疫剂C.内吸杀菌剂D.杀菌剂9. 苹果树锈病在其周年循环过程中会产生几种孢子类型....()A.2种B.3种C.4种D.5种10.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具有的共同症状是....................()A. 维管束变色B. 叶片黄化C. 叶片枯萎D. 叶片坏死11. 植物病原细菌的繁殖方式是..................................()A、裂殖 B. 产孢 C. 复制 D. 卵殖12.半知菌亚门中的真菌引起的植物叶斑类病害,在病部表面常出现..()A. 霉状物B. 锈状物C. 白色粉状物D.黑粉状物13.植物病原真菌的子实体为真菌的.............................()A. 产孢机构B. 营养体C. 菌组织体D. 变态类型14.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特点是单细胞杆状和绝大多数体外具有.....( )A. 荚膜B. 鞭毛C. 附属丝D. 纤毛15. 植物病毒的核酸决定病毒的..................................()A. 抗原性B. 传染性C.寄生性D.抗药性16. 植物病毒侵入寄主的途径是通过植物............................()A. 自然孔口B.气孔C.机械伤口D.微伤17. 历史上(1845年)造成爱尔兰饥荒的病害是................()A 水稻胡麻斑病B.玉米小斑病C.马铃薯晚疫病D.葡萄霜霉病18. 由工厂生产出来未经加工的有机合成农药叫.................()A.原油B.原粉C.原液D.原药19. 谷子白发病可以产生几种不同类型的症状...................()A.2种B.3种C.4种D.5种20. 马铃薯环腐病发主与为害程度决定于.......................()A.气象条件B.士壤温湿度C.种薯带菌率D.带菌肥料三、多选:1. 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包括........................()A. 人为影响B. 寄主植物C. 病原D. 环境条件E. 虫害爆发2. 我国植保方针是......................................()A. 喷药治病B. 栽培防治C. 预防为主D. 植物检疫E综合防治3. 影响病原菌侵入寄主的主要气候条件是................()A.温度B.湿度C.营养物质D.光照E. pH4. 决定棉花枯萎病是否流行的关键因素是...............()A.中心病株B.高温高湿C.高湿凉爽D.初始菌量5. 真菌侵入寄主的途径有............................()A. 直接穿透寄主表皮B. 气孔C. 水孔D. 皮孔E. 伤口6. 能引致植物发生生理性病害的因素有....................()A.营养过多B.营养不足C.光照过强D.温度过高E.水分不足7. 植物病原菌产生的具有致病作用的代谢产物有............()A.酶B. 毒素C. 生长调节物质D. 营养物质E. 机械压力8. 植物寄生线虫要经历那几个时期........................()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E. 产孢9.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有...............................()A.变色B.坏死C.腐烂D.畸形E.萎蔫10.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包括............................()A.侵入期B. 潜育期C. 发病期D. 越冬期E. 萌发期11. 将植物病害分成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病害是根据.........()A. 病原的性质B. 病原类别C.传播途径D.传染性E. 病害循环12. 植物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影响因素有........................()A. 寄主状况B. 病原毒性C. 环境条件D. 人为干扰E. 昆虫危害13. 真菌的繁殖形式有......................................()A. 有性生殖B. 无性繁殖C. 减数分裂D. 菌丝融合E. 准性生殖14.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的病因有...............()A. 温度失调B. 营养失调C水分失调D. 光照失调E.有害物质及药害15. 下列属于幼苗侵染系统发病的病害有......................()A. 小麦腥黑穗B.玉米丝黑穗C. 棉苗立枯病D.谷子白发病E. 稻瘟病16. 植物病毒和其传毒介体间的生物学关系有................()A. 持久性B. 寄生性C.半持久性D.抗病性E.非持久性四、判断正误:1. 吸器、假根、菌套和附着胞是真菌营养菌丝的一种变态结构。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的识别、发生、发展、流行规律、防治方法以及病害管理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研究对象:植物病原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和寄主植物。
3. 研究内容:- 植物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病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生活史、繁殖方式等。
- 植物病害的症状与诊断:研究植物病害在寄主上的外部表现(如斑点、腐烂、萎蔫等)和内部病理变化。
-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探讨病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传播和流行机制。
- 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关系:研究植物与病原生物之间的识别、侵入、防御等相互作用。
- 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
二、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 植物病原生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通过对病原生物的形态、遗传特性等进行分类,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
- 植物病害的病理学:研究病害在植物体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 植物抗病性及其遗传改良:研究植物对病原生物的抗性机制,并通过遗传育种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 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研究病害在田间种群中的传播、流行规律和控制策略。
- 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综合应用多种防治方法,实现病害的有效控制。
2. 研究方法:- 观察法: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观察病原生物和植物病害的症状。
- 实验法:包括病原生物的分离、培养、接种实验,以及植物抗病性鉴定等。
- 调查法: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病害的分布和流行情况。
-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DNA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技术,研究病原生物的遗传特性和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
-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病原生物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大数据,揭示其生物学特性。
- 生态学方法:研究植物病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病害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植物病理学知识总结
植物病理学知识总结普通植物病理学知识总结1、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植物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其代谢过程受到影响和破坏,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病变,在形态上表现出病态,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局部或整株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称为植物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Irish famine),1845-1846 真菌法国葡萄霜霉病,1880水稻胡麻斑病(Bengal famine),1942-1943中国小麦条锈病,1950美国玉米小斑病,19702、植物病理学的概念:是关于植物病害的学问,是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原因、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病原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害防治等领域的科学。
3、引起病害的原因: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白化苗,先天不孕)不良的物理化学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肥料,农药)---------非传染(侵染)病害或生理性病害或非寄生性病害有病原生物参与的“病害三角”(人为)--------------传染(侵染)病害或非生理病害或寄生性病害4、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1)真菌2)原核生物(细菌,螺原体和植原体)3)病毒(类病毒)4)线虫5)寄生性种子植物等6)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门的鞭毛虫)4、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寄生性(parasitism):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活体获取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专性寄生(obligate parasitism) :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营养方式专性寄生物(obligate parasite)(真菌中的白粉、锈菌、霜霉菌等,病毒、种子植物)非专性寄生:寄生物不仅可以从活的植物上获得营养,而且可以利用死的植物组织进行生活的寄生方式,又称作兼性寄生。
非专性寄生物(兼性寄生物)(大多数的病原真菌和细菌)腐生:只能利用死的植物组织或有机化合物的营养方式致病性:病原物具有的破坏寄主植物并诱发病害的能力是病原生物的另一特性某一种生物引起的症状相对较为固定同一种病原物不同小种、菌系、株系或群体两者关系:病原物必须有寄生性才会导致致病性致病性不能完全从寄生关系所造成的破坏来理解致病性的破坏作用多方面(病原菌的产物)并非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生物(许多植物的菌根真菌)寄生性强弱与致病性强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5、植物病害的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农业植物病理学复习题汇总
农业植物病理学复习题汇总绪论1、什么叫植物病理学?2、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有哪些?3、防治植物病害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一部分植物病理学基础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1、什么叫植物病害?2、植物病害的症状有哪些类型?3、根据病因可将植物病害划分为哪些类型?4、什么叫病害三角?2、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4、植物病害三角:寄主植物、病原生物、环境因素第二章植物病原物(一)--- 植物病原真菌1、名词解释: 菌丝、菌丝体、菌丝变态、吸器、附着胞、假根、菌组织、菌核、子座、菌索、子实体、单主寄生、转主寄生、多型现象,担子果等等。
2、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有哪几种?无性繁殖可产生哪些无性孢子?3、真菌的有性生殖过程是怎样的?有性生殖可产生哪些有性孢子?4、真菌典型的生活史过程是怎样的?5、真菌门可以分哪几个亚门?各亚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6、真菌主要类群(亚门、纲、目)的主要特征;重要属、种的名称和引起的植物病害名称。
2、真菌无性繁殖方式及无性孢子的类型:断裂:产生粉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
裂殖:一个菌体分裂为两个菌体的繁殖方式,产生裂殖孢子。
芽殖:产生芽孢子。
原生质割裂:产生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3、真菌有性生殖的过程: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
有性生殖可产生的有性孢子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结合子(合子)。
5、Ainsworth 分类系统:鞭毛菌亚门:营养体是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
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典型的没有隔膜,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
担子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多数没有无性繁殖,少数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
半知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没有或没有发现有性生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植物病害 (2)1.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2)2.植物病害的原因 (2)3.植物病害的类型 (2)4.植物病害的症状 (3)二.植物病原物 (3)1.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3)2.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3)3.病害循环 (4)三.植物病原真菌 (5)1.真菌的分类 (5)2.真菌的一般性状 (5)3.真菌的繁殖 (5)4.真菌病害的特点和诊断 (5)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6)1.病原细菌的形态结构 (6)2.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和传播 (6)3.植物病原细菌的诊断 (6)四.植物病原病毒 (6)1.病毒的组成及形态 (6)2.植物病毒的复制与增殖 (6)3.植物病毒的传播 (7)4.代表性植物病毒 (7)五.植物病原线虫 (7)1.植物线虫 (7)2.植物病原线虫的习性及传播 (7)3.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7)4.主要的植物病原线虫 (7)六.寄生性种子植物 (8)1.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 (8)2.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8)3.常见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8)一.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植物就是发生了病害。
1.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1)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与积累;(2)水分的输导;(3)光合作用;(4)养分的转移与运输;(5)生长与发育速度;(6)营养产物的积累与贮存;(7)营养产物的消化,水解与再利用。
2.植物病害的原因病因: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出病变的因素。
如: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不良的物理化学条件由病原生物参与的“病害三角”病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称为病原物。
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其中病原真菌、病原细菌简称病原菌。
它们都是寄生物,被寄生的植物叫寄主。
也可惯称为寄主植物。
病害三角与病害四面体病害三角:寄主植物病原环境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积代表病害严重度,各边的长度影响三角形的面积。
病害四面体:农业生态系内除了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外,应加上人类干预这个重要因素,从而形成植病害四面体学说。
3.植物病害的类型(1)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传染性,所以称传染性病害。
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素。
(2)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
不能相互传染。
非生物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大气环境、栽培条件等。
(3)侵染性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关系非侵染性病害降低植物的抗病性,利于病原侵入和发病;侵染性病害削弱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如某些叶斑病使木本植物提早落叶,使植株更易受到冻害和霜害;也影响光合作用。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4.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是植物受到病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锁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症状又可分为病状和病症。
病状是植物指植物得病后其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如变色、坏死、畸形、腐烂和枯萎等。
病症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
如霉状物、粉状物、小黑点、菌核、菌脓等。
植物发生病害迟早都表现有病状,但不一定表现病症。
二.植物病原物植物病原物的种类主要有:真菌、病原原核生物(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1.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的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致病性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2.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也称病程,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分为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接触期:指病原物在侵入寄主之前和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的初次直接接触。
侵入期:从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1)各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和方式真菌:强寄生直接侵入、自然孔口;弱寄生:伤口、衰亡组织。
细菌:自然孔口、伤口;菌原体和病毒:伤口。
线虫:直接穿刺或自然孔口。
寄生性种子植物:直接产生吸根侵入。
(2)环境因素对病原物侵入的影响温度:影响病原物萌发和侵入的速度湿度:高湿有利病原物的侵入光照:影响气孔的开闭潜育期:病原物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症状前的一段时期。
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
获得营养和水分,建立寄生关系,并不断扩展;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能否建立寄生关系;(1)不同病原物的扩展方式也有所不同病原真菌:以菌丝在细胞间或直接穿过细胞扩展;以吸器伸入细胞吸收养分;死体营养真菌先杀死寄主组织再扩展;有的以菌丝在植物木质部导管扩展。
细菌:先在寄主薄壁组织细胞间繁殖、扩展,细胞壁破坏以后进入细胞。
病毒:先细胞内,然后进入维管束。
(2)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内的扩展方式局部侵染:病原物的扩展局限于侵染点附近的细胞和组织。
产生的病害为局部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中大部分属于此类。
系统侵染:病原物可以从侵染点扩展到寄主植物的其他部分或全株。
引起的病害称为系统性病害。
如病原物侵入维管束引起的萎蔫病;大多数病毒病;黑穗病等。
潜育期的长短取决于病害种类和环境条件。
潜伏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后,长期处于潜育阶段,不表现症状。
发病期:寄主植物出现症状而发病的过程。
发病期是病原物扩大危害,大量产生繁殖体的时期。
发病期的特点如下:(1)许多病害在病部出现病征。
如真菌的子实体、细菌的菌脓、线虫虫瘿等。
(2)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和湿度对病害的扩展和病征的出现有很大的影响。
马铃薯晚疫病、稻瘟病等在高湿条件下才能产生大量的孢子。
3.病害循环病害循环:指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度过寄主植物的休眠期而引起下一生长季节的初侵染。
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方式有:休眠:病原物可以产生多种休眠体,如:卵孢子、厚垣孢子、菌核、冬孢子、子囊壳等,可以度过不良的环境条件。
腐生:有些病原物可以在病株残体、土壤及各种有机物上腐生而越冬、越夏。
寄生:活体营养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上越冬、越夏。
如小麦锈病、病毒等。
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其场所: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材料,病株残体,土壤或肥料,昆虫或其他介体。
(2)病原物的传播气流传播:是病原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雨水传播:植物病原细菌和部分真菌的分生孢子或土壤中的病原物;昆虫或其他生物介体传播:病毒、菌原体和部分细菌、真菌、线虫;人为因素传播:人为调种、农事操作等。
(3)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引起的最初侵染。
再侵染:初侵染植物上的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再次侵染植物的健康部位或其他健康植物。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
多为系统性病害。
多循环病害: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可引起多次再侵染。
多为局部性病害。
三.植物病原真菌一类营养体为丝状物,具有细胞壁,以吸收为营养方式,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异养型真核生物。
1.真菌的分类主要分类单元是界、门、亚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为5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
真菌属于菌物界,它包括真菌门和粘菌门。
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2.真菌的一般性状(1)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多为可分枝的丝状体。
菌丝:单根丝状体。
菌丝体:许多菌丝在一起统称为菌丝体。
3.真菌的繁殖无性繁殖的方式有断裂、裂殖、芽殖和原生质割裂,产生的无性孢子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身孢子和厚垣孢子等;有性生殖的方式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等。
4.真菌病害的特点和诊断症状:坏死、腐烂、萎蔫,少数畸形;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诊断的重要依据。
5.真菌的生活史真菌生活史: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真菌生活史。
无性阶段往往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连续循环多次,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对病害的传播和流行起着重要作用。
有性阶段一般只产生一次有性孢子,其作用除了繁衍后代外,主要是度过不良环境,并成为翌年病害初侵染的来源。
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是一类有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的具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
主要有细菌、植原体螺原体、放线菌、蓝细菌等。
为害植物的大多是细菌。
1.病原细菌的形态结构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植物病原菌大多为杆状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脂类和蛋白质细胞质膜核区-无固定的细胞核有细胞质鞭毛质粒革兰氏染色反应:多为阴性2.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和传播植物病原细菌不像有些真菌那样直接穿过角质层或从表皮侵入,而只能从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
(1)细菌侵染的途径及特点:自然孔口:气孔、水孔、皮孔、蜜腺。
伤口:自然伤口:风雨、冰雹、冻害、昆虫人为伤口:耕作、施肥、嫁接、收获、运输决定侵入途径的关键不在于细菌能否侵入,主要看细菌侵入以后能否建立寄生关系。
(2)传播途径:细菌可随雨水、灌溉水、介体昆虫传播,雨水是植物病原细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3)浸染来源:种子和无性繁殖器官、土壤、病株残体、杂草和其他作物、昆虫介体等。
3.植物病原细菌的诊断(1)症状识别: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水渍状、菌痂、菌脓、流胶。
(2)显微镜检查:喷菌现象四.植物病原病毒病毒是一类无细胞结构的具有侵染性的寄生物。
1.病毒的组成及形态病毒由核酸(RNA或DNA)和外壳蛋白组成。
植物病毒的基本形态为粒体,大部分病毒的粒体为球状、杆状和线状等。
2.植物病毒的复制与增殖核酸的复制需寄主提供场所(细胞质或细胞核)、原材料和能量。
基因组信息的表达转录:mRNA翻译:外壳蛋白、复制酶等病毒在寄主体内的扩展通过活细胞上的微小伤口进入寄主;在寄主体内系统侵染、增殖;症状一般出现在幼嫩部位;病毒的系统分布通常并不均匀。
3.植物病毒的传播介体传播:在病毒传递中有其他有机体介入的传播方式,这种有机体被称为介体,包括昆虫、线虫、真菌、菟丝子等。
非介体传播:在病毒传递中没有其他有机体介入的传染方式,机械传播、种子、花粉传播,无性繁殖材料传播等。
4.代表性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WV):TWV主要靠病汁液接触传播,病害发生与品种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在干旱少雨、气温偏高时发病严重。
黄瓜花叶病毒(CMV):CMV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介体昆虫(棉蚜和桃蚜),很难防治,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寄主范围广;另一方面是由于它的传播介体种类多,数量大,病毒效率高等。
五.植物病原线虫1.植物线虫线虫是一类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一般为两端尖细的线形,长0.3~12mm,宽0.01~0.05mm2.植物病原线虫的习性及传播植物寄生线虫保持水生习性;土壤是线虫最重要的生态环境;多通过种苗调运、灌溉水及耕作农具的携带等传播,也有生物媒介传播;可以休眠状态(卵)在植物体外长期存活;植物的根部分泌物对线虫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刺激卵的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