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 上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所有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所有知识点汇总本文将对七年级上册所有知识点进行全面汇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和历史七个学科,旨在为同学们复习和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
语文一、语文基础知识1.1 汉字基础汉字笔画、偏旁、构造等基础知识。
1.2 词语基础词按意义分为实词和虚词,并且涉及到词性和词义的相关知识。
1.3 句子基础句子的分类、句子成分、主谓宾、动宾、名词性从句等基础知识。
二、阅读与写作2.1 文学常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及文学知识。
2.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点拨等。
2.3 写作表达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写作要素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数学一、整数1.1 正整数、零、负整数及其大小比较;1.2 指数、幂、正整数指数的乘方和除法;1.3 数轴、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1.4 四则运算、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二、分数2.1 分数的概念及其算术意义;2.2 分数的大小比较、基本性质和练习;2.3 分数的加减乘除及应用;2.4 小数的概念、大小比较和化分数;2.5 小数四则运算及应用。
三、代数3.1 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3.2 简单方程的解法、根式、并和式、积和式;3.3 二次根式和二次方程的求解。
四、几何4.1 “同分异构”和“同构异分”的概念、判断方法及应用;4.2 直线、角、面、体的性质、分类、活用;4.3 勾股定理及其影响、解决三角形问题;4.4 三角形的平行、相似、等腰、等边、周长、面积的计算。
英语一、语音1.1 听辨音素的发音;1.2 读音的语音规律;1.3 英语语音的重音和弱音。
二、词汇2.1 英语基础词汇;2.2 英语词汇的分类;2.3 同义词和反义词;2.4 词根、前缀和后缀。
三、语法3.1 英语基础语法知识;3.2 时态;3.3 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等语法成分;3.4 英语从句和疑问句。
四、篇章4.1 英语段落的基本特点;4.2 英语论文的写作方法。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复习资料1、人类最基本的情绪:喜、恕、哀、惧2、中学生心理的最大特点:处于半成熟期,像个小大人。
3、中学生情绪最大的特点:情绪丰富而强烈,起伏变化大,很不稳定。
4、中学生意志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5、调节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合理渲泄、理智控制、理性升华、改变理解、幽默等。
6、中学生如何客观的理解自己?一是自我评价,二是他人评价。
7、顺境的好处与不利的地方是什么?好处:给人提供良好的条件,使人比较顺利地成长。
坏处:消磨人的斗志,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8、逆境的作用是什么?逆境也有积极的一面,它能使人变得更坚强。
逆境能使人增长才干。
9、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是什么?1)准确理解挫折。
2)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积极创新。
3)培养高尚的志趣。
4)适当转换追求目标。
10、意志的作用是什么?(1)、一个人获得成功并不但仅在于智力的高低,还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
(2)、坚强的意志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协助人持之以恒,战胜困难,创造生命的奇迹。
11,意志品质的表现是什么?独立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忍性。
12、磨砺意志的有效途径是什么?1)树立理想,促动成长。
2)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3)在劳动和体育锻炼中成长。
4)尝试做不感兴趣却富有意义的事。
13、亲子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1)生活背景、年龄特征、社会地位等差异。
2)亲子间既有父母的原因,也有子女方面的原因。
14、如何实现亲子和谐?1)理解父母的用心。
2)学会向父母表达.3)学会必要的让步和道歉。
15、为什么要孝敬父母?1)/我们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父母用心血养育我们。
2)孝敬父母是全人类崇高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孝敬父母是我国法律的基本要求,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16、怎样孝敬父母?孝敬父母要表达在日常的生活点滴中,如体贴父母的辛劳,关心父母的健康,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过度的要求等。
七年级上册复习重点带答案doc

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一、地图的种类地图分为 自然地图 和 社会经济地图 两大类。
(课本第7页)二、地图三要素: 方向 、 比例尺 、 图例和注记 。
1、方向:①地图上有 东 、 南 、 西 、 北 四个基本方向,并由此延伸出 东北 、 东南 、___西南___、__西北______四个方向。
②判断方向的方法包括 一般定向法 、 指向标定向法 、 __经纬网定向法 。
(1)一般定向法用“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判断方向。
(2)指向标永远指向 北 方向(3)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 ③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 面朝北 , 北朝南 ,这样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2、比例尺① 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是: 比例尺=——————②比例尺的表示方式主要有 数字式 、 文字式、 线段式 三种。
③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内容的关系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的,范围越 小 ,内容越 详细 。
反之,比例尺越小的,范围越 大 ,内容越 简单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图例和注记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等。
(记住课本第10页图1-17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常见图例)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二、地球有多大地球表面积约 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三、地球仪1、纬线和经线填充表格2、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果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顺时针方向转动。
3、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4、0º——30º为低纬度地区,30º——60º为中纬度地区,60º——90º为高纬度地区。
5、测高仪上重锤线和零度线的夹角就是当地观测到的北极星的高度角。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
19世纪,科学家们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
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2、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3、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居住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直立行走,但头部还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
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有了简单的语言。
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居住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使用打制石器,已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的技术。
已掌握了人工取火。
4、我国开始原始农耕生活的人类有: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下游(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距今6000多年,发现稻谷和稻壳,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烧制黑陶,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中游(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5000多年,出土了一些粟粒和菜籽,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使用磨制石器,烧制红陶,主要饲养猪和狗,还有少量的牛、马、羊、鸡。
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
住半地穴式或半穴居房屋。
有绘画、雕塑、刻画符号和装饰及音乐方面的遗物。
5、氏族:在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是氏族村落遗址。
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最早出现贫富不均现象的是大汶口遗址。
(理解: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传说4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分别是:炎帝(姓姜,号神农氏)、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和蚩尤(九黎族的首领)。
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战役中打败蚩尤。
蚩尤被黄帝擒杀。
7、华夏族:黄帝和炎帝后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加入进来,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后的华夏族。
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随着学期的进行,我们即将迎来七年级上册的期中考试。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我整理了一些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篇1. 词语积累:复习课本中出现的生词和词语,特别是一些常用的形容词、动词和名词。
可以通过做词语拼接、造句等方式进行复习。
2. 课文默写:复习课本中的重点课文,注意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掌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阅读理解:复习课本中的阅读理解题型,特别是填空题和选择题。
注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细节,掌握解题技巧。
数学篇1. 数的运算:复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掌握运算规则和运算顺序。
特别要注意带括号的运算和整数的运算。
2. 分数和小数:复习分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相转换。
特别要注意分数的约分和小数的四舍五入。
3. 图形与几何:复习图形的名称、性质和判断。
特别要注意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和计算。
英语篇1. 单词记忆:复习课本中出现的单词,特别是一些常用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
可以通过做单词卡片、背单词等方式进行复习。
2. 语法练习:复习课本中的语法知识,特别是时态、语态和句型转换。
可以通过做语法填空、改错等方式进行复习。
3. 阅读理解:复习课本中的阅读理解题型,特别是选择题和判断题。
注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细节,掌握解题技巧。
科学篇1. 科学实验:复习课本中的科学实验,特别是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可以通过回顾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进行复习。
2. 科学知识:复习课本中的科学知识,特别是生物、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可以通过做选择题和填空题进行复习。
3. 科学应用:复习课本中的科学应用,特别是与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
可以通过做应用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复习。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复习,做好准备,取得好成绩。
加油!。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是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学年,是一个基础阶段的学期。
本文将为同学们提供七年级上册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和重点。
一、语文语文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
在七年级上册,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字词语法:熟练掌握词的构成、词性和词义,学会使用字典查询词汇。
2. 句子语法: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并能正确运用。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推理作者意图和分析文章结构。
二、数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七年级上册,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整数与分数:掌握整数和分数的表示、比较和运算规则。
2. 小数与百分数:认识小数和百分数的含义、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3. 代数式与方程:了解代数式的含义和基本性质,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三、英语英语是一门国际性的语言,是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在七年级上册,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词汇与语法:掌握常用词汇,了解基本句型和语法规则。
2. 阅读与写作:通过阅读和写作锻炼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听力与口语: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培养交流能力。
四、科学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规律和现象的学科,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在七年级上册,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科学常识:包括天体、地球、生物、物质和能量等的基本知识。
2. 科学实验: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
3. 科学思维:提高观察、提问、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历史与地理历史与地理是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学科。
在七年级上册,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中国古代历史:了解中国古代朝代的发展和历史文化。
2. 世界地理:熟悉世界各大洲、国家和主要地理特点。
3.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了解地球的形状、气候、水资源和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七年级上册是初中的新开始,学生们需要掌握并背诵一定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是基础,也会贯穿后续学习的内容。
下面是对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
1. 数与代数a. 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整数的定义、绝对值、加减运算等。
b. 分数: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运算等。
c. 代数式与简单方程: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的运算规则、简单方程的解法等。
2. 几何a. 点、线、面:基本图形及性质。
b. 相交线与平行线:对角线性质、交叉线均分线段等。
c. 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特殊三角形等。
d. 平面镶嵌与投影:平面镶嵌的基本原理、投影的定义和性质等。
3. 数据与统计a.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方法、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等。
b. 图表与图形:线形图、条形图、折线图等。
4. 函数a. 函数及函数图象:函数的定义、函数图象的基本性质等。
5. 空间与形体a.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6. 算法与应用a. 算法的初步认识:算法的定义、流程图的认识等。
b. 实际问题的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分步解决问题等。
7. 概率与统计a. 概率的初步认识:事件的概率、概率计算等。
8. 函数的运算与应用a.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性质等。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每个知识点都是学习的基础,同学们需要通过反复的复习和实践来巩固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并在后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球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1)概念: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照片。
(3)生活中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例子: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站的高看得远;月食时,月面上呈现的地球的阴影的边缘是圆弧形。
2.地球的大小二、地球仪和经纬网1.经线经线(度) 纬线(度)口诀从0°经线,向西增大为西经,向东增大为东径从赤道(0°纬线),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形状半圆圆(极点除外)长度长度相等长度不等,赤道最长(4万千米),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关系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相互平行范围0°—180° 0°—90°0°线本初子午线赤道3.本初子午线:国际规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是经度的起始线;4.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和160°E,中国在东半球。
(平分地球的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东西经相反,经度和等于180°)5.站在北极点,四周都是南方;站在南极点,四周都是北方。
6.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经的判读:经度向东度越来越大为东经,向西越来越大为西经。
8.南北纬的判读:纬度向南越来越大为南纬,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
三、地球的自转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2.时区和区时(1)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15°,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2)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0°经线所在时区为中时区,向东为东时区,向西为西时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
2.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3.地球上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4.生物的主要类群:植物、动物、微生物5.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2)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3)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4)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5)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6)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6.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7.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2)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3)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9.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
10.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衣食住行都与生物有关(2)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离不开生物学1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二章、探索生命1.中学常用的显微镜主要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1)取送方法: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2)遮光器的使用——调节光线强弱,强光时应选用小光圈,弱光时应选用大光圈。
(3)反光镜的使用——通过调节反光镜的角度使反射入的光线照亮观察物。
强光时应使用平面镜,弱光时应使用凹面镜。
(4)计算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3.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1)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可看到一白亮的视野(2)观察——①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通光孔中央②转动粗准焦螺旋,物镜靠近载玻片,眼睛要看物镜,以免损坏镜头③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调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显微镜所成是倒像,如果要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应同向移动)4. 实验中,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增大,视野亮度变暗。
5.实验: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1)净。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
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自来水(3)取——用镊子夹取生物材料(4)浸。
把材料浸入玻片中央的水滴中(5)展。
展平材料(6)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防止出现气泡)。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7)染。
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
染色后用干净的吸水纸将临时玻片标本擦拭干净。
(注意:取材必须薄而透明;必要时还需染色)6.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7.假设——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虽然不是事实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
8.实验——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方面。
在实施计划时,应根据计划,通过进一步观察、调查或实验,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实验相关数据的现象。
9.实验变量——实验中可变化的因素。
在实验中,水、光、温度、时间、体积等都可能是实验变量。
在一次实验中,可以有一个变量,也可以有多个变量。
10.对照实验——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
一般设计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11.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基础;观察、实验、调查等是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推理、判断等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
12.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坚持实事求是,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应大胆的修正原有的知识。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各种植物细胞的结构基本相似)2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识图—33页)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5.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
6.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在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各结构的关系: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7.实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玻片标本(1)制作步骤:净、滴、取、浸、展、盖、染(2)注意事项:撕取洋葱鳞片表皮不宜过大,以长、宽约为0.5cm为宜。
(3)观察结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线粒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8.实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1)制作步骤:净(擦拭玻片,凉开水漱口)、滴(生理盐水)、取(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浸、盖、染(碘液)(2)注意:使用凉开水漱口,防止有食物残渣混入,影响观察效果;用生理盐水可保持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变形。
第四章、生物体的组成1.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2.细胞分裂的过程:(1)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2)染色体排列于细胞中央(3)每条染色体从着丝粒一分为二,并向细胞两端移动(4)细胞两端的两组染色体分别结旋松散成染色质,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5)在细胞中部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3.细胞生长的过程: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体积很小,随着从外界吸收的物质不断积累,许多小液泡逐渐长大,合并为一个大液泡,细胞就由小长大。
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生长,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
4.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生物体细胞的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体积的增大是细胞生长的结果。
细胞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增大的速度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5.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
6.组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9.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10.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11.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12.系统: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13.人体的各个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4.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15.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16.单细胞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潮湿的土壤中17.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18.草履虫的形态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基本结构:表膜(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此外还有食物泡、伸缩泡等结构生活环境:有机质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和污水中形态特征:体长150~300微米,像倒转的草鞋,全身布满纤毛运动方式: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食物:细菌和单细胞藻类。
有净化污水的作用。
生殖方式:细胞分裂19.单细胞生物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草履虫对食盐等有害刺激会作出逃避反应,对于肉汁等有利刺激会作出趋向反应,对光线刺激不敏感。
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1.种子的结构:种子由胚和种皮组成。
胚由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组成。
(图—55页)3.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外界条件(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4.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识图——60页)5.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6.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向水生长和向肥生长的特性。
7.根的功能: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8.水对植物的重要性:(1)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2)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都需要水的参与(3)水有助于维持植物一定的姿态9.合理灌溉:(1)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2)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10.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大。
11.根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吸水(打蔫的蔬菜泡在清水中变硬挺)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失水(施肥过多引起烧苗)12.植物的根在吸收水分,同时也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13.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及其功能氮肥——枝繁叶茂(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的繁茂)磷肥——硕果累累(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钾肥——茎杆健壮(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14.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
15.枝芽的结构:幼叶、芽轴和芽原基(识图—68页)16.枝芽发育成茎:幼叶发育为叶,芽原基发育为新芽,芽轴逐渐伸长,枝芽发育成茎17.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识图——69页)19.实验:茎的输导功能——被染红的是输导水和无机盐的导管。
木质部被染成了红色。
20.节瘤的形成原因:有机养料通过韧皮部里的筛管向下运输时受到阻碍,大量积累在剥去树皮的缺口上端。
21.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温度、光照23.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24.雄蕊和雌蕊都具有的花称为 完全花(两性花),如桃花、小麦花、豌豆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称为 单性花,如黄瓜、丝瓜、南瓜24.果实的结构:果皮、种子26.常见的果实:小麦、玉米、向日葵的子粒,西瓜、葡萄等常见的种子:蚕豆、绿豆、西瓜子、杏仁、芝麻等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 叶绿体,利用 光能,把 二氧化碳 和 水 转变成贮存能量的 有机物,并且释放出 氧气 的过程。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范·海尔蒙特发现:绿色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物质是水普利斯特莱发现: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近代科学家研究发现,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3. 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5.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1)将材料平放在载玻片上(2)一手固定材料,另一手持两片双面刀片,顿齐刀口,与材料成垂直,连续切下数片(3)将刀片放在培养皿中的清水中稍一晃动,切片即漂浮于水中(4)挑选透明的薄片制成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6.叶片是绿色的原因: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有绿色的叶绿素。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
7.叶绿素的功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8.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9.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10.叶绿素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温度低,光照强度不足,叶片老化(出现黄色叶片)11.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暗处理的原因:使实验用植物叶片中的淀粉除去,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