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苏轼
[苏轼卜算子赏析]卜算子苏轼
[苏轼卜算子赏析]卜算子苏轼一:[卜算子苏轼]卜算子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者: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诗歌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卜算子(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贬湖北黄州 贬广东惠州 贬海南儋州
1080年 44岁 1094年 58岁 1101年 61岁
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 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 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 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 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 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 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 这首词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失群 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 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 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 的真实写照。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便也 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来。表现了自 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 据《宋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如下:
读完诗词,谈谈你对这首词最初的情感体验? 结合你的情感体验,尝试用白话翻译这首诗
【译文】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 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 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1、在“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中你觉得哪些字最能打动你?这 几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后期
前期
失意自伤 低沉苦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期
随遇而安 洒脱旷达
乐观豪迈 积极向上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快从中逃离 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没有颓废, 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 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 无畏风雨、笑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 之人。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作品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作品注释:⑴词题一本作“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
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⑵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
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⑶“时”有版本用“谁”;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⑷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⑸省(xǐng):理解,明白。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⑹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⑺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接,恐非。
作品译文: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苏轼诗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赏析、习题及答案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原诗】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
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背景】“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
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
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
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
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
苏轼卜算子古诗词赏析
苏轼卜算子古诗词赏析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其中,他的《卜算子》是一首以卜算为背景的感慨人生的诗词,堪称是苏轼创作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对苏轼的《卜算子》进行赏析。
《卜算子》是苏轼晚年创作的一首哀怨之作,全诗情感深沉细腻,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人生短暂的感慨。
全诗共分十四句,通过描绘一个古代女子从青春美貌到苍老衰败的过程,暗喻着人生的无常和无常的社会环境。
整首诗以古典文学的艺术手法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思维。
首节描写了女子的青春美貌,以古代的卜算为引子,“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揭示了女子才情出众,被誉为世间的佳人美少年。
接着,苏轼以“藕丝秋色笼轻霜,纤手斜飞抹残妆”描写了女子细腻而娴熟的化妆动作,展现了她的美丽和细腻的性格。
第二节开始揭示岁月流转的无情,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绘了女子已经年过而立,虽然仍有美貌,但不再是年轻时的模样。
苏轼通过描写女子的“浮萍脸上谁堪摘”以及“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暗示了女子渐渐被社会所遗弃,感慨人生的无常和不可掌控。
第三节描写了女子的老去和衰败,“楼高不见章台路,空翠湖烟杨柳堤”。
苏轼通过抒发女子尽管心有所愿,却因境遇和时间而受制于人的命运,突显了人生的无奈和无法预测的未来。
最后两句:“茫茫芳草连天无,唯有青青葱葱时。
”意味着人生无常,明暗交替便是生命的轮回。
《卜算子》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深沉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赏。
苏轼通过对女子命运的描绘,既射中了人们的内心,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手法、铿锵的音韵和深入人心的意境,使读者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总结起来,苏轼的《卜算子》是一首感人肺腑的诗词作品。
通过描绘女子从美貌到衰老的过程,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社会环境不公的思考。
整首诗结构完整,意境深远,音韵优美,语言精炼。
这首诗体现了苏轼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卜算子(苏轼)
4.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 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 人理解的忧愤。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
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
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
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总结:本词的写作特色和主旨
不畏坎坷 笑看风雨
门前流水尚能西,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中期
后期
乐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迈
前期
失意自伤 低沉苦闷
随遇而安
积极向上
洒脱旷达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 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 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 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 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 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 人。
• 这首词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 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 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 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 实写照。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 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 来。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 和清高。
• 据《宋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 序如下: •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 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 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 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 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 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咏梅 陆游
试谈谈这首词怎样表达词人的志向和情操? 全词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词句写出了梅 的风格神韵,写出梅花的高风亮节。其实这正 是作者的自我写照,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 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谄毁、坚贞自守的傲 骨。
《卜算子》诗词鉴赏(精选18篇)
《卜算子》诗词鉴赏(精选18篇)《卜算子》诗词鉴赏篇1《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
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
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译文二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注释1.选自《姑溪词》,作者李之仪。
2. 已:完结,停止3.休:停止4.定:此处为衬字。
5.思:想念,思念《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苏轼卜算子原文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原文及赏析苏轼《卜算子》原文及赏析卜算子,常州出,约卜算子篇第一首。
《卜算子》原文: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赏析】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擘,其作品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卜算子》是他的一首抒发思念之情的词作,通过简练明快的文字表达,使读者产生共鸣。
以下是对《卜算子》的赏析。
首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直接点明了词人与唐婉之间的相隔之远,长江作为景点,延伸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第二句“日日思君不见君”表达了词人对唐婉的思念之情,日复一日地思念,但始终没有相见的机会。
这句话用了反复强调的手法,表现出词人的忧伤之情。
第三句“共饮长江水”是对唐婉的寄托,词人期望能够与唐婉共同品味长江的美景,此处可看出词人对唐婉的挚爱之意。
接下来的两句“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表达了词人对这种思念之情的不舍,他渴望能够停止思念,恨不得这份思念早日结束。
最后两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是词人对唐婉的期望,词人希望唐婉能够与他心心相印,不辜负彼此的相思之情。
整首词以短小的篇幅表达了词人对唐婉的深深思念之情,情感真挚且动人。
通过词人对长江的描写,间接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的生离死别,以及思念之苦。
整体上,这首词表达了人们对于亲情、友情或爱情的执着追求。
【结语】苏轼的词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卜算子》以短小精悍的形式揭示了作者对唐婉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文学家对于人性和人情的独到洞察。
这首词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至今仍然被后人传诵,成为经典之作。
苏轼卜算子译文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译文及赏析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文学家,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文论等多个领域,并且在每个领域都有独特的成就。
其中,他的诗歌作品是他最为人所熟知和喜爱的作品之一。
今天我们将来欣赏苏轼的一首著名诗篇《卜算子》。
《卜算子》是苏轼创作于北宋时期的一首诗歌,全诗采用了长短句相间的句式,形式上非常规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卜算子》的译文。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苏轼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自身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进一步的赏析。
首先,苏轼通过“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一句,将自己与恋人的距离形象地描绘出来。
这里的长江被用作距离的象征,将两人之间的隔膜拉得格外明显。
随后的“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一句,更加强调了两人之间的相思之情。
通过日复一日的思念,苏轼与恋人共同分享着同一条长江的美妙。
接下来,苏轼以问句的形式提出了两个问题:“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这里的水和恨分别象征着长江的流动和相思之情的凄苦。
苏轼借问这两个问题,表达了对于相思之苦的无尽痛惜和无奈之情。
最后,苏轼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一句,表达了对恋人的期望与希望。
他希望恋人能够与自己一样,用同样的真心对待这份相思之情,并且不辜负这份真挚而深切的爱意。
通过对《卜算子》的译文及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体贴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写尽了相思之苦与期盼,将读者带入到了诗人的心境之中。
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其作品始终都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卜算子》作为他的一首代表作,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当时的读者,还是现代的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苏轼的才情和情感的魅力。
总之,苏轼的《卜算子》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歌佳作。
通过对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诗歌魅力,感受到他对于爱情的真挚追求。
宋·苏轼·卜算子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元丰三年正月初一离京,二月初一到达黄州,初寓居定慧院;五月,迁临皋亭。
【漏断】:漏,指漏壶,古时计时器。
许慎《说文》:“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刻。
”漏断,指夜深。
【幽人】:《易·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疏》:“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
”案:有二义,一指隐逸之士,一指幽囚之人。
此用后义,作者自指,言被贬逐不得与闻世事。
作者《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幽人夜度吴王岘”《吾谪海南……》:“幽人拊枕坐叹息”,与此同义。
【飘渺】:高远隐约貌。
李白《天门山》诗:“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霜外。
”【拣尽寒枝】二句:隋·李元操《鸣雁行》:“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傍。
”此则言不肯栖高寒之木而甘居寂寞沙洲,其品格高尚如是。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东坡《卜算子》词:东坡先生谪居黄州,作《卜算子》云:“缺月挂疏桐,梦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其属意为王氏女子也,读者不能解。
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潘邠老,尝得其详。
题诗以志之:“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
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黎杖眼窥天。
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
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
”宋·袁文·《甕牗闲评》卷五:苏东坡谪黄州,邻家一女子甚贤,每夕只在创下听东坡读书。
后其家每欲议亲,女子云:“须得读书如东坡者乃可。
”竟无所谐而死。
故东坡作《卜算子》以寄之。
宋·李如篪·《东园丛话》卷下:王子家言及苏公少年时,常夜读书。
邻家豪右之女,尝窃听之。
一夕来奔,苏公不纳,而约以登第后聘以为室。
暨公及第,已别娶仕宦。
岁久,访问其所适何人,以守前言不嫁而死。
其词有“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之句,正谓斯人也。
苏轼——《卜算子》
苏轼——《卜算子》篇一:卜算子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一弯新月正挂在稀疏的梧桐,这时正是夜深人静,什么人见到我独自一人徘徊往来?像缥缈无依的孤鸿之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它受惊吓飞起却又顾盼回头,有多少怨恨可无人能够领省。
拣完了所有的树枝都不肯停栖,宁愿栖宿在寂寞的沙洲熬受寒冷。
)【注释】: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漏断:谓夜已深。
幽人:幽居之人。
此是形容孤雁。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省:了解。
一.作者简介? 二: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
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
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
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
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
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
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开头一句,在“缺月”和“疏桐”之间着一“挂”字,自然而巧妙地把天与地的景色连接起来,显示出无限幽渺的夜空,营造出幽冷、寂寞的氛围。
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 寂寞、孤高、孤芳自赏、洁身自好上阕首先营造了一个幽独孤凄的环境,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构成了一副萧疏,凄冷的寒秋夜景,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
无人理解的忧愤。
(2分)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2分)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1分)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1分)本词比喻,象征,托物言志(或托物寓人、以物写人),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
卜算子苏轼
卜算子苏轼卜算子苏轼这首词《卜算子》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苏轼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的佳作《卜算子》,欢迎阅读!《卜算子》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1、词题一本作“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
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2、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
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3、“时”有版本用“谁”;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4、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5、省(xǐng):理解,明白。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6、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7、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翻译:1、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2、弯弯的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谁看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就像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全文译文及鉴赏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全文译文及鉴赏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冲出去却转头,存有怨无人省。
挑尽寒枝不敢栖于,孤独沙洲热。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忽然冲出去又回过头来,心存有愤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敢潮间带,甘愿在沙洲承受孤独晦暗。
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并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极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清幽、典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认知。
“无人省“,犹言”无人辨“。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并作“枫落下吴江热“,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直奔,恐非。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苏轼《卜算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苏轼《卜算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卜算子宋苏轼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36] 。
时见幽人独往来 [37]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8] 。
注释:[36]漏断:滴漏声停止了。
指夜深。
漏,古代以铜壶贮水,滴漏以计时。
[37]幽人:幽隐之人,隐士。
[38]“缥缈”句:别本又作:枫落吴江冷。
按“枫落吴江冷”为唐崔信明诗。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遗憾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评析:此用《诗经》“考槃在涧,硕人之宽。
独寐寤言,永矢弗谖”及唐人张九龄诗“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之意,坚贞中更见孤往不群之思。
缺月疏桐,见秋意之萧瑟;漏断人静,见寒宵之静阒。
“时见”二句,盖以孤鸿缥缈,以拟幽人之低徊。
过片二句,似言鸿而实为己心之写照。
唯其终不肯降志屈心,故不愿聊栖寒枝,而宁作冷洲夜宿,独守贞正耳。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中进士。
父洵亦能文,世称三苏。
苏轼虽早享盛名,仕途却十分坎坷。
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却也不赞成司马光尽废新法,“不复较量厉害,参用所长”的态度,导致他迭遭贬逐。
晚年更远谪儋州(今属海南)。
徽宗立,遇赦归,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主将,诗词散文,无不精妙。
其《东坡乐府》更是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他所开创的豪放词派,清旷雄奇,气象万千,丰富了表现手法,扩大了词的领域,有着截断众流、别开风气的作用。
正像胡寅在《酒边词序》中所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高度肯定了他的历史性贡献。
卜算子苏轼诗歌鉴赏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官之后所作,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这两句词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意契合相通。
这种孤寂氛围的营造,颇有利于作者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感受。
下阕的“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孤鸿的动作和神态:受到惊吓,害伯和疑惑不定,所以不时地回头观望。
这细致的动作描写,既显示了孤鸿的惊惶不安,也写出了作者自己惊魂未定、孤苦无依的心境。
接下来
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写孤鸿心怀幽怨和苦闷,在寒枝间飞来飞去,却不肯选择一枝栖息,只好落宿于荒冷的沙洲。
这里借写孤鸿选择枝栖的矛盾心理,表露了作者自己无所依托,但又绝不屈从现实的矛盾心态。
北宋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原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北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翻译: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
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卜算子,词牌名。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州东南。
苏轼初到黄州,一家人寓居定慧院中。
〔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漏断〕指深夜。
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
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断”。
〔幽人〕幽居之人。
〔省(xǐng)〕知晓。
〔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卜算子-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卜算子-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宋代〕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遗憾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带拼音版古诗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带拼音版古诗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古诗带拼音版,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一起学习一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古诗带拼音版,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古诗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古诗阅读答案。
古诗带拼音版bǔ suàn zǐ卜算子quē yuè guà shū tóng ,lòu duàn rén chū jìng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shuí jiàn yōu rén dú wǎng lái ?piǎo miǎo gū hóng yǐng 。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jīng qǐ què huí tóu ,yǒu hèn wú rén shěng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jiǎn jìn hán zhī bù kěn qī ,jì mò shā zhōu lěng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古诗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阅读答案1.这首词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词,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影射、刺时之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作者的寂寞之情的。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自选一个角度,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2.从全词的内容上来看,词中的核心形象是什么?词人是怎样来描写其形象的?参考答案:1.这首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作者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抒发了作者的寂寞之情。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诗词鉴赏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诗词鉴赏《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诗词鉴赏《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作者: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②,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③。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卜算子:词牌名。
②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幽人:幽囚之人。
作者自指。
③省(xǐng):了解。
【翻译】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 人群开始安静。
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 “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 键”之说?为什么?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 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总结:本词的写作特色和主旨
• 这首词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 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 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 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 实写照。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 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 来。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 和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