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合集下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及赏析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往来,缥缈孤鸿影。

(时见一作:谁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室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来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穆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试卷及答案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试卷及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试卷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请解释“缺月”在文中的含义。

2. “疏桐”在这里指的是什么?3. “漏断”在古代文中的具体意义是什么?4. “幽人”一词在词中如何体现诗人的情感?5. “缥缈”一词在描述孤鸿影时,传达了怎样的意境?二、句子翻译(每题5分,共25分)1. 请将“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意境。

2. 请将“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其表达技巧。

3. 请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阐述其情感内涵。

三、默写填空(每题3分,共15分)1. ________,__________。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2. 惊起却回头,__________。

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四、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并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描绘环境和人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五、描写手法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月夜的宁静与诗人的孤独。

2. 诗中的“缥缈孤鸿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效果。

六、句子赏析(15分)选择诗中的任意一句进行赏析,从语言、形象、情感、哲理等角度进行分析。

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以及这一形象如何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描述诗中的环境特点,并探讨这些环境描写如何服务于诗人情感的表达。

八、主旨剖析(15分)1. 请阐述这首词的主旨,以及诗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深层次的思想。

2. 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分析这首词在诗人整体创作中的意义。

九、创意写作(20分)请以“缺月挂疏桐”为开头,发挥想象,创作一段描绘月夜景象的散文或诗歌,不少于200字。

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缺月”在文中指的是不完整的月亮,通常指月牙或被云遮掩的月亮。

2. “疏桐”在这里指的是枝叶稀疏的桐树。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题及答案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题及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题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题及答案【阅读答案】【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苏轼缺月挂疏桐,漏2断人初静。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经典诗歌阅读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经典诗歌阅读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经典诗歌阅读答案第一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经典诗歌阅读答案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注:本诗写于作者被贬于黄州时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7.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

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2分) 答:8.结合诗句分析整首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答:7.幽独凄清的心境;(1分)作者自己。

(1分)8.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1分)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1分)第二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简介本词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

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

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

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

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

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

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

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二、反复品读,根据注释疏通词意,体会词的意境。

三、品读鉴赏: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缺月”“疏桐”营造出幽冷、寂寞(凄冷、孤寂亦可)的氛围。

2.“谁见幽人独往来?”反问句子表达怎样的意思?“缥缈孤鸿影”,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与解析-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与解析-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与解析-苏轼(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与解析-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时见一作:谁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这首词是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

①定惠院:在湖北黄冈县东南。

②漏:古代盛水滴漏计时之器。

漏断,漏壶水滴尽了,指时已深夜。

③幽人:幽居之从,苏轼自谓。

④飘渺:即缥渺,陷约、记远的样子。

⑤省:明白。

1、词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词句是,。

2、这首词写出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3、你认为本词哪些词或句子用得好?为什么?(2分)[参考答案]1、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2、孤独、寂寞、凄清3、言之有理即可。

如:“缺”、“疏”、“断”几个字写出了幽独凄清的心境。

【问题】(1)苏轼一生遭际坎坷,但乐观自强,笔耕不辍,从而拓宽了宋词的新境界,开创了宋词豪放一派。

历来公认,最能代表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是""。

与此相对的宋词婉约派,历来公认,最能体现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则是“”。

(2分)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杨柳岸晓风残月(2)请结合全诗,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

(6分)答:本词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拟人化……),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

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也可认为是"良禽择木而栖",故无枝可栖),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

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塑造形象:塑造方法、形象特点(孤独)各1分,对于该句的解释分析2分,作者心境2分【问题】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

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3分)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柄”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卜算子-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卜算子-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卜算子-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宋代〕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遗憾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意思-赏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意思-赏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意思|赏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时见一作:谁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译文二作者:佚名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赏析作者:佚名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简答及解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简答及解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简答题及答案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原诗】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主题思想】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简答题: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

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

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答:幽独凄清的心境;作者自己。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3、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答:这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做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

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二、《卜算子.咏梅》陆游【原诗】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推荐8篇)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推荐8篇)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推荐8篇〕篇1: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创作背景: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自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赏析: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别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风光。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气氛,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

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非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彷徨,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

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缥缈假设仙的孤鸿之影。

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古诗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古诗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古诗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朝: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译文及注释【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译文二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首词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词人托意所在,试从塑造形象、传达心境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1)特点是寒落疏冷。

作用是烘托了词人冷落孤独的心境。

(2)此句塑造了一只寂寞孤独、心怀幽恨、傲岸不群的孤鸿形象。

词人以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而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的孤鸿自比,表达词人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甘随俗的高洁品格。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注释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注释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注释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赏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析导航】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上皇帝表中有“难以追陪新进”等词,得罪了一帮靠变法骤然升迁的人,即所谓“新进”。

这些人就从苏东坡的诗词里寻章摘句,指斥其“愚弄朝廷,妄自尊大”、“伤教乱俗”,甚至要求皇上将苏东坡处死。

苏东坡被抓到御史台关押数月,一日数惊,最后虽然免去了性命之忧,却从一方长官贬为无职无权的黄州团练副使,并不得签书公事——性质形同流放。

因为是犯官,官府不配备官舍。

苏东坡只得暂时借住在一座名为定慧院的寺庙里。

或许是初来乍到人地两生,或者是朋友远去心情难复。

白天,他把自己关在小屋里,闭门不出,晚上才一个人悄悄出门。

这首《卜算子》就是在这种苦闷凄惶的心情下填写的。

夜,朦朦。

一弯残月,斜挂在稀疏的梧桐。

漏壶水尽,喧嚣的大地复归宁静。

有谁看见,一个幽人,独自徘徊于,这夜色沉沉?宛如,那缥缈的孤鸿,掠过浩渺的天空。

惟留下一道,淡淡的身影。

孤鸿啊!是什么,打破了你忧伤的孤独?惊恐的回首中,谁知道,饱含了多少心酸与折磨?那高高的枝条,令人艳羡。

你却深知,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与其委曲求全,缩颈折翅,宁愿,飞到那清冷的沙洲,独自面对,砂石一样的荒凉,水一样的寂寞!——孤鸿放弃了令人羡慕的高枝,选择了荒僻的沙洲;苏东坡只愿凭着自己的良心做事,不愿“追陪新进”,以致被人诬陷诽谤。

他们之间似乎有相通的灵魂。

是啊,选择了独立,就选择了孤独,甚至是凄凉寂寞。

不过,良禽择木而栖,事实上,苏东坡也并非不想任事。

在他做地方官期间,尽心竭力为百姓分忧解难,并做出了令人称道的成绩。

可是,当今执政者的思路与之截然不同,他既不能装聋作哑视而不见,更不能昧着良心高唱赞歌。

现在的他,该怎么办呢?现在的他,能怎么办呢?明知其非而无可奈何,苏东坡的痛苦已然不是他一个人的痛苦了,而是对整个国家命运忧虑的痛苦。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②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③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定慧院:在湖北者黄冈县东南,即定惠院。

苏轼贬官黄州时在此寓居数月。

②疏桐:稀疏的桐树。

漏断:古代以漏壶盛水刻度计时,漏壶里水滴完了,谓之漏断,亦即夜深之时。

③幽人:幽居之人,即词人自己。

缥缈(piao miao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④省(xing醒):明白、理解。

【译文】一钩残月斜挂于稀疏的桐林,更漏已断,人声渐趋寂静。

唯有幽居者孑然徘徊,仿佛那飘泊不定的孤鸿身影。

孤鸿惊飞却又频频回首,无人理解它满腔的怨情。

一棵棵高枝它不屑一顾,却栖息在寂寞的沙洲自甘清冷。

【集评】宋·黄庭坚:“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山谷题跋》卷二)宋·胡仔:“‘拣尽寒枝不肯栖’之句,或云:‘鸿雁未尝栖宿树枝。

唯在田野苇丛间,此亦语病也。

’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

……盖其文章之妙,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可限以绳墨也。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九)金·王若虚:“东坡《雁词》云:‘拣尽寒枝不肯栖’,以其不栖木,故云尔。

盖激诡之致,词人正贵其如此。

而或者以为语病,是尚可与言哉!”(《滹南诗话》卷二)清·王士祯:“坡《孤鸿词》,山谷以为非吃烟火食人句,良然。

鲷阳居士云:‘缺月,刺明微也;漏断,暗时也;幽人,不得志也;独往来,无助也;惊鸿,贤人不安也。

此与《考槃》相似’云云。

村夫子强作解事,令人欲呕。

”(《花草蒙拾》) 清·黄苏:“此东坡自写在黄州之寂寞耳。

初从人说起,言如孤鸿之冷落;下专就鸿说。

语语双关,格奇而语隽,斯为超诣神品。

”(《蓼园词选》)【赏析】全词以人鸿互喻,拟托孤鸿飘泊无定的踪迹,抒写自己仕途坎坷的遭遇。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全文译文及鉴赏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全文译文及鉴赏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全文译文及鉴赏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冲出去却转头,存有怨无人省。

挑尽寒枝不敢栖于,孤独沙洲热。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忽然冲出去又回过头来,心存有愤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敢潮间带,甘愿在沙洲承受孤独晦暗。

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并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极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清幽、典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认知。

“无人省“,犹言”无人辨“。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并作“枫落下吴江热“,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直奔,恐非。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3.上片开头两句写出了寓居环境的。

(2分)
13.(2分)寂静。

(意思对即可)
14.下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14.(6分)答案示例:下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不愿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表现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幽愤寂苦之情。

(6分,表现手法2分,简要分析4分。

如从“虚实结合”“比喻”“象征”“衬托”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意思-赏析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意思-赏析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意思|赏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时见一作:谁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二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作者:佚名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题及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题及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题及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题及答案
【原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2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3冷。

【注】1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2漏:指更漏,古人计时用的漏壶。

3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问题】
6.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等景物,渲染了▲的氛围。

(3分)
7.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句作简要赏析。

(3分)
▲▲▲
【参考答案】
6.疏桐、孤鸿、凄清孤寂
7.“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

(1分)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2分)。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诗词鉴赏(6分)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共6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______________”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______________的氛围。

(2分)(2)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分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作者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断”即指深夜。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答案:(1)漏断清冷、孤寂(2)①《卜算子》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孤鸿”的形象表现出作者被贬黄州时孤寂、高洁自许、不随波逐流的情感。

②《定风波》以自然界的风雨象征人生中的风雨,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
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首词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词人托意所在,试从塑造形象、传达心境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
(1)特点是寒落疏冷。

作用是烘托了词人冷落孤独的心境。

(2)此句塑造了一只寂寞孤独、心怀幽恨、傲岸不群的孤鸿形象。

词人以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而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的孤鸿自比,表达词人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甘随俗的高洁品格。

赏析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
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

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呢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

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
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

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

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

作为刚到黄州时的词作,可以看出作者心内的紊乱。

可正是在黄州,作者完成了自己处世哲学的形成。

《赤壁怀古》、《赤壁赋》等篇章,才是作者对人生乐观冷静的态度。

而写作此词时,应该还没有完成这种成熟。

所以,从词中,读者看到的是一种冷清与寂寞的情怀。

即使如此,此词还是很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

”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

但是,正因为此词的仙骨气质,历来对这首词的主旨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为王姓女子而作,有人认为是为温都监女作,即这是一首爱情词;但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对现实不满,抒发愤懑之情的,也就是说这是一首影射、刺时之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作者的寂寞之情的。

有一种说法最为有趣。

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

摘录如下: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

年十六,不肯嫁人。

闻坡至,甚喜。

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
则其女逾墙而去。

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

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

坡回惠,为赋此词。

前半段写的虚幻迷离,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

年十六,不肯嫁人。

”颇有点遇仙的感觉。

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

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

此情此景岂非正是苏轼词上阕所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

当时苏轼六十几岁,张先七十还纳妾,六十岁也不算什么的。

有人很愤慨他为什么不纳那个女子为妾,却物色王郎之子与她为姻,最终使她郁郁而亡。

这个女子好像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

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

于是,就赋了这篇着名的《卜算子》。

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篇序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
叫绝。

吴曾《能改斋漫录》云:“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读者不能解。

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潘邠老,闻得其祥,题诗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

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藜杖眼窥天。

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

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


这个记载好像是为了证明那个序言的真实性而作,甚至还有诗为证。

且不论其可信度到底有多高,这个故事在当时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

现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释为准,他认为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

此词借物比兴。

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

东坡又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

”(《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并韵》)比喻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已。

但一个人的经历又像春梦一样,去而无踪,难以追怀。

可以作为对照。

这首词应该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济论词主“有寄托”与“无寄托”之说,以为“非寄托不入”,而“专寄托则不出”。

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为是词”,乃“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

这正是苏轼的才学,气
度,思想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