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第一篇自己写的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胡适口述自传》有感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4班

姓名:王婷婷学号:10051340123

题目:读《胡适口述自传》有感

内容简介

《胡适口述自传》是由胡适先生口述,唐德刚先生译注的一本书籍,该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8月出版。这是唐德刚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公布的胡适口述回忆十六次正式录音的英文稿,和唐德刚所保存的残稿对照参考综合译出的。

在这里,胡适重点是对自己一生的学术作总结评价,而唐德刚将其英文口述译为中文后所作的注释评论,却是不可不读的好文章

书名:《胡适口译自传》作者:唐德刚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8月出版

一.引言

我读完《胡适口述自传》后,对于胡适的思想与贡献觉得也有不足之处,所以想论述他的一些伟大改革措施,以及他的不抵抗主义在他生命中留下的悲剧。我们都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刚大家在称赞胡适的有效成就时,我们也该看到他不合时代的一面。这样才是对一个人更立体的看法。

二.正文

胡适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人,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胡适早年在上海求学,出步接受了西方的思想文化。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新思潮,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唯心主义哲学家杜威。回国后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宣传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白话文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大使。抗战结束后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寄居美国,1962年在台湾的一个酒会上突发心脏病去世。

他是中国文学改革中的一棵奇葩

对于胡适,学者们在充分估计他的思想与贡献不足的同时,更注意他对中国文化方面的贡献。胡适在开辟了一个思想解放的伟大时代的新文化运动中,在探寻中国古代文明的来龙去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实在贡献多多。白话文倡导是胡适先生不朽的贡献他在青年时期就提出过“文言文是半死的文字”这句口号,虽然这句口号本身究竟有多少真实性是值得商榷的,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胡适先生本来对文学改革并不十分乐观,因为他的思想深深的受到了历史的训练而变得保守。但正是由于梅光迪与他为学改革引起的

一场辩论,使得胡适先生被《逼上梁山》①,在1916年的11月,他在中国发表了《文学改良邹议》。在那篇文章中,他提出了八条很温和的建议。这篇文章在中国文化界引起了一场极大.的反应。之前的我,根本不知道这么严肃的一件文学改革事件竟然是由一首向去哈弗升学的朋友的送别诗所引起的。在那首《誓诗》里他便高呼“诗学革命”,之后他并指出白话是一种活语言。在1916年7月底8月初,胡适决定不再写旧体诗,而专门用火的语言文字来写白话诗了。胡适的白话文学观,不但是中国文学母体孕育的结果,更是全球化得产物。他的白话文学观包括白话文学的发展观和白话文学的语言观两部分。在发展观上,胡适受到实践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启迪②,在语言观上,他又借鉴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俗语观和意大利文学变革的经验。他的学术活动及学术思想给中国的文学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于提高整个国民文化水平都具有深远影响,称他为现代中国文化界学术界最有成就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毫不为过。

作为一名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胡适也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之一,直至1962年逝世,他始终未减灭对红学研究的热情。把小说当做一种学问来研究,在中国实属于胡适!从1921年到1932年,胡适对《红楼梦》的研究历时十二年之久,先后作了五篇考证的文章。《红楼梦》的考证是不容易做的,一是因为材料太少,二是因为向来研究的人都参考了不同的文献,收罗了许多不相干的零碎史诗来附会《红楼梦》里的情节。尤其是在寻找作者身份的第一项工作里,胡适收集了大量资料,研究了曹玺,曹寅等人。了姐了曹雪芹的家庭背景,为以后红学研究作出极大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胡适找出书中许多矛盾之处来说明《红楼梦》是出自两位作家的手笔。证实这第二位作家高鹗是熟读了前八十会之后才开始续写的。他告诉我们考证学的方法就是:避免陷入为主的成见,寻找证据,尊重证据,让证据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自然的合乎逻辑的结论。总支,胡适先生对于文学的热情促使他对红学的研究又贡献了一份力量,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不抵抗主义无法救国

胡适的政治思想和他的学术思想一样,有着传统中国文化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同时,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其政治思想中的美国情结。

1910年,胡适通过庚款考试;与一群学生共赴美国学习,幻想寻找救国真理,拯救中国于危亡之中。来自传统而沉闷的中国社会的胡适对大洋彼岸的这个世界,充满了浓郁的兴趣。他放弃农学而潜心于政治和哲学。而美国的政治氛围,一次大战钱美国弥漫的厌战情绪,和平主义思潮,胡适把这些与他早年时的“恕道”和“”不争”结合在一起。最能体现胡适这种思想的是他在中日签订“21条”时所发出的一封《为爱国的理智请愿:致中国学生的公开信》③,当时,中国学生们视“21条”为国耻,更有人提出放弃学业,立即回国。在一片情绪化得热潮中,胡适却出奇的理智,他在信中写道:

这些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不折不扣的疯癫……简直是发了爱国癫……情感冲突。慷慨激昂的爱国呼号,和充满情绪的建议条陈,未尝有助于任何国家的危难……在我看来,此时此刻,在这远离中国的地方,我们这些学生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让我们冷静下来,尽我们的职责,那就是去读书学习。我们不要被报上的纠纷而耽误了我们神圣的任务。我们要严肃,冷静,不惊,不慌的继续我们的学业。……我们在战争中将毫无所获,剩下的只是一连串的毁灭,毁灭和再毁灭。④

在国事危殆的时候,胡适能够如此从容论道,在当时实为罕见。他的观点在当时被斥为“不爱国的胡说八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像“21条”那样可耻的紧急情况下,作为一个青年学生还能安心读书,无动于衷,那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胡适先生真是个冷静到毫无脾气的白面书生啊,他不会搞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永远没有他的份。以这样一种不抵抗态度去接受“21条”,恐怕只有挨打的份了。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位颇有学识的学者遇到两位杰出的美英思想家:杜威和安吉尔,便“尽弃所学而学焉”,被他们洗脑洗的相当彻底,从”不抵抗主义“到新和平主义”,终身都没有跳出安,杜二人的框框。他只是一味的妥协跟退让,只会让别人更爱欺负我们中国人,而胡适的思想在当时根本无法救过救民。可以说那个时候他的思想是落后而腐败的。

另外,当一些先进分子如陈独秀在一些杂志上发表政治性论文时,胡适却指出他要“二十年不谈政治,二十年不干政治”。他在一篇《多研究一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文章中,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批评,这次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胡适与马克思主义发生冲突的第一回合。⑤在这片文章中他提出:着重外来进口的“主义”对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没有用处,他更进一步指出,不顾实际问题而囫囵吞枣的把整套有偏见的外国主义搬进中国,实在是一种智上的懒惰。⑥这不禁让我想到胡适先生自己本身在学习欧洲文学及美国政治思想的时候,不也是只学习了适合美国的政治理念嘛?那么美国所说的“不抵抗主义”根本就无法适应中国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我们应该仔细的分析什么样的政治理念是和那个国家那个时代的发展。胡适先生的保守思想无疑是他一生的悲剧。就像他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当成是两回事,便是纯粹从一个文学者得观点出发的。在革命这条道路上,显然他是一位落伍者。

胡适的一生,就像玻璃缸里的一条金鱼,它摇头摆尾,浮沉上下,一言一笑……都在被千千万万只眼睛注释着。他是时代的骄子,他是新时期的领导。同时,他也有不足之处,他的思想也有落后的地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新思想的追求,对国家文化的改革,对外来文化的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更顽强的生存与发展下去,祖国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①见《胡适口述自传》第142页

②见《胡适口述自传.》第150页

③见《胡适口述自传》第68页

④见《胡适口述自传》第69页

⑤见《胡适口述自传》第189页

⑥见《胡适口述自传》第190页

2011年5月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