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与防范措施

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与防范措施

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与防范措施随着电气设备的普及和电力系统的发展,电气误操作事故也逐渐增多。

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了解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1.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电气设备操作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有时候由于操作人员的教育水平和培训水平不够,导致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2.人为疏忽和粗心大意:人们在操作电气设备时常常会疏忽大意,没有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状况,或者没有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从而引发事故。

3.设备老化和磨损: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电气设备的老化和磨损,从而导致一些隐患逐渐显现。

如果在更换设备或修复设备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就容易引发事故。

4.不规范的操作流程:有些单位或个人没有建立和完善标准的操作流程,操作人员没有准确的操作规程,或者没有规范的操作许可证,导致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为了防范电气误操作事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对于电气设备操作人员,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流程和安全知识。

2.建立和完善操作规程:单位和个人应该建立和完善标准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流程的规范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3.强化设备维护和检测:单位和个人应该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更换。

4.使用合格的设备和器材:单位和个人在购买和使用电气设备和器材时,应该选择具有合格认证的产品,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

5.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对于存在的电气安全隐患,单位和个人应该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整改问题,防范事故的发生。

总之,电气误操作事故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操作人员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单位和个人应该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测工作,使用合格的设备和器材,并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共同营造安全的电气环境。

变电站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变电站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变电站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在变电站运行值班中,电气倒闸操作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复杂的工作,发生电气误操作往往会造成用户停电、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和电网瓦解等重大事故,《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电气操作导则》在防止误操作方面已有明确规定,公司及本局也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误操作事故仍时有发生。

一、心理不安全造成误操作人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其心理变化的约束、支配与影响,心理变化对安全生产有很大影响,心情愉快时,工作积极、创制性高,效率也高,发生误操作事故就少或无事故,心情不愉快或受挫折时,结果则相反。

而心理的波动多发生在家庭予盾,因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被领导误解,受批评后心理不平衡,竟争上岗所上岗位不如意等,而波动的情绪日积月累长此下去不安全的因素就油然而生,发生误操作的机率就大。

值班人员习惯性违章的心理表现在:(1)、普遍存在侥幸从众心理。

认为从事本项工作多年,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出现过问题,凭我的经验这样做也应没问题;〔2〕、取巧心理。

贪图方便、怕麻烦,总想以较少的付出获得最好的效果,认为工作很简单几分钟即可完成,往往无票操作、使用解锁钥匙操作或不使用相应的安全工器具;〔3〕逞能、无知心理。

对现场设备不熟悉,对操作技能一知半解逞能蛮干,不执行“两票〞规定,凭经验、想象,自以为是,盲目操作;〔4〕、麻痹、逆反心理。

自持有经验,明知故犯违章作业,工作中不穿工作服、安全帽不扣好安全扣、不使用绝缘工器具,改换高压保险不戴防护眼镜;〔5〕不负责任心理。

在日常设备巡视维护工作中贪图快,巡视不到位,设备缺陷未能及时发现;给日后的运行设备埋下事故隐患.二、电气操作票执行中造成误操作《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电气操作导则》规定,“两票〞是同意在作业点工作的书面命令,也是明确安全责任和范围,实现安全措施的重要依据,因此正确规范填写“两票〞是极其重要的,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两票〞仍普遍存在字迹潦草,任意涂改,工作任务填写不明确,安全措施不具体,票面该填的项目空白等不规范问题,直接影响其正确执行。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电气知识和技能。

一些人员可能没有受过专业的电气培训,对电气设备的性能、操作步骤和安全规定不了解。

2.操作人员疏忽大意。

操作人员在操作电气设备时可能存在心不在焉、疲劳倦怠等情况,导致对操作步骤或安全规定的忽视。

3.操作人员对设备或系统的维护和保养不当。

设备长期没有进行检修、保养,或者使用了失效的电气元器件,容易导致电气设备故障,从而引发事故。

4.设备或系统存在缺陷。

电气设备本身存在设计、制造缺陷或者老化、损坏,这些问题可能增加了操作人员出现误操作的风险。

为了解决电气误操作事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操作人员的电气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其具备正确操作设备的能力。

2.完善操作规程和制度。

制定清晰明确的操作规程和制度,明确要求操作人员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任意操作和疏忽大意。

3.强化安全意识。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加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误操作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4.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

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元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5.使用安全可靠的设备。

选择符合标准要求,并经过认证的电气设备,避免使用低质量或非正规的设备,减少设备本身导致事故的可能性。

6.加强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不当的情况。

7.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

为操作人员提供适当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减少事故发生时的伤害程度。

综上所述,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制定规程、强化安全意识、定期维护设备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与防范措施完整版

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与防范措施完整版

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与防范措施完整版首先,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技术素质不高。

电气设备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就会容易出现误操作。

2.人为疏忽和粗心大意。

在操作电气设备时,操作人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或者由于一时疏忽导致了误操作。

3.操作程序不规范。

电气设备的操作程序应该是规范化的,但是一些操作人员缺乏对操作程序的正确理解和执行,致使误操作的发生。

4.无意的操作错误。

有时操作人员并不是故意操作错误,但是由于操作中的误解或者概念的混淆,导致误操作出现。

为了预防和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具体如下:1.强化培训教育。

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必须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使其具备操作电气设备的能力和素质。

此外,还要重视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教育,让其认识到误操作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从而提高其操作的谨慎性和规范性。

2.制定并执行操作规程。

制定具体和明确的操作规程是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操作规程应当详细描述每个步骤和操作的要领,让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对规程进行认真学习,并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个操作都是规范化和合法化的。

3.加强检查和监督。

对于电气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必须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这种检查和监督可以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考核、随机的抽查和督查等方式进行,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罚。

4.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

为了保护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如安全手套、绝缘工具、绝缘胶鞋等。

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安全警示标识和标志的设置,以提醒和警示操作人员注意安全。

5.强化事故应急预案。

对于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方面的应急处理措施和责任分工。

同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检验和提高事故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果。

总之,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复杂多样,防范措施必须全面细致。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措施及有关规定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措施及有关规定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措施及有关规定电气误操作事故是由于电气设备或器材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一类意外事件。

因此,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及时做好相关的规定和指导,防范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措施和有关规定,以期帮助大家提高电气使用的安全性。

一、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原因1、设备质量问题:低劣的设备质量或者设备本身存在安全隐患。

2、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知识:有些电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对电器的使用及维护不熟悉。

3、操作不当:工作人员操作设备时没有按照规范操作,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设备过度老化:设备过度老化或者损耗导致电器设备功能性能下降,出现控制不稳定、电气短路和电击等安全隐患。

二、防范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措施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根据设备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设备操作流程。

并明确规定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力度。

例如,员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并向上级领导汇报,其工作能力得到专业检验后方可上岗。

2. 完善设备标识设备标识是防范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必要条件。

相关标识可对设备的工作状态、安全戒备等情况进行提示和提醒。

标语可以设置在设备周边等显眼的位置,这样可以随时提醒工作人员注意设备的安全使用。

3. 加强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设备使用安全的环节。

在购买电气设备时,选购产品的品牌和制造商,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应该格外关注。

毕竟,设备售后可以提供设备安全、设备故障分析、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帮助。

三、有关规定1.电气设备操作必须有专人负责,禁止无证无照的操作。

2.电气设备操作必须服从专业人员的指挥和管理。

3.操作电气设备时,必须穿上专业防静电工作服。

4. 根据电气设备的特点和特殊性,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5.操作电气设备时,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安全工具或手套等。

6. 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综论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综论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综论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电气误操作事故是指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事故。

这些事故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会给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提高电气安全意识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电气安全意识:许多人对于电气设备的危险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可能会在未断电情况下进行操作,或者在不了解设备工作原理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2.不熟悉电气设备操作规程:使用电气设备应掌握相应的操作规程,包括设备的启动、停止、调节等操作方法,以及应急故障处理等。

不熟悉操作规程可能导致误操作,从而引发事故。

3.未按规定进行设备维护: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

如果未按要求进行维护,设备可能出现故障,从而增加了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操作时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而制定的规范。

如果操作人员不遵守这些规程,比如未戴好防护用具、操作时玩忽职守、违规操作等,就会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5.电气设备设计缺陷:有些电气设备的设计和结构存在缺陷,可能会导致设备易引发故障或意外事故。

此外,一些设备生产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设备自身存在安全隐患。

为预防电气误操作事故,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电气安全教育:对于从事电气操作的人员,应加强对电气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遵守操作规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制定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制度,并严格执行。

采取定期检查设备的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对于电气操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例如绝缘手套、安全眼镜、耳塞等,以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4.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组织应急演练,以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正确地采取措施,降低事故损失。

一起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起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第11卷(2009年第11期)电力安全技术1事故发生经过2009年2月,某供电公司220kV 变电站在进行“35kV Ⅱ母线由检修转运行”操作时,发生一起35kV 带地线送电误操作事故。

该站35kV 配电设备为室内双层布置,上下层之间有楼板,电气上经套管连接。

当日进行2号主变及三侧开关预试、检修等工作。

工作结束后,在进行“35kV Ⅱ母线由检修转运行”操作过程中:21:07,2名值班员拆除301-2刀闸母线侧地线(编号为20),但并未拿走而是放在网门外西侧;21:20,另2名值班员执行“35kV 母联301开关由检修转热备用”操作,在执行35kV 母联开关301-2刀闸开关侧地线(编号为15)拆除时,想当然地认为该地线挂在2楼的穿墙套管至301-2刀闸之间(实际挂在1楼的301开关与穿墙套管之间),即来到位于2楼的301间隔前,看到已有一组地线放在网门外西侧(由于楼板阻隔视线,看不到实际位于1楼的地线),误认为应该由他们负责拆除的15号地线已拆除,也没有核对地线编号,即输入解锁密码,以完成五防闭锁程序,并记录该项工作结束,造成301-2刀闸开关侧地线漏拆。

在进行35kV Ⅱ母线送电操作,合上2号主变35kV 侧312开关时,35kV Ⅱ母母差保护动作跳开312开关。

2事故原因分析(1)操作中存在“想当然”现象。

在词典中,“想当然”解释为:“凭主观推测,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

在事故中,后续操作人员主观地认为该他们操作的地线应挂在2楼的穿墙套管至301-2刀闸之间(实际却挂在1楼的301开关与穿墙套管之间)。

“想当然”凭空推测在思维上起了主导作用,是郑率,郑伟(锦州超高压局,辽宁锦州121000)一起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操作中存在操作项目不逐项执行核对,不认真、不严谨的问题。

后续操作人员在看到2楼的20号地线后,没有认真核对地线的编号,想当然认为就是应该由他们负责拆除的15号地线,是事故发生的另一主要原因。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电气误操作事故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停电等直接经济损失,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因此,深入分析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一)人为因素1、操作人员技能不足部分操作人员对电气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程不熟悉,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判、误操作等情况。

2、工作态度不认真一些操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时精神不集中,存在麻痹大意、敷衍了事的心态。

例如,在操作前未认真核对设备编号、名称和状态,导致误操作。

3、违规操作个别操作人员为了省事或赶时间,违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例如,未履行操作票制度,无监护操作,跳项操作等。

(二)设备因素1、设备标识不清电气设备的编号、名称、指示灯等标识不清晰、不准确或不规范,容易导致操作人员误认设备,从而引发误操作事故。

2、设备老化和故障部分电气设备长期运行,老化磨损严重,性能下降,容易出现故障。

例如,开关拒动、刀闸卡涩等,可能导致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出现错误判断。

3、防误闭锁装置不完善防误闭锁装置是防止电气误操作的重要手段,但一些设备的防误闭锁装置存在设计缺陷、安装不当或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三)管理因素1、规章制度不完善部分电力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对电气操作的规定不够详细、明确,缺乏可操作性。

2、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企业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重视不够,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导致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对电气误操作的危害认识不足。

3、监督管理不力在电气操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违规操作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二、电气误操作事故的解决措施(一)加强人员培训1、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定期组织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熟悉电气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程。

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分析及防误对策

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分析及防误对策
成 误操 作 。
1 电气误操作原 因分析
1 . 1 运行工队伍整体素质偏差
近 几年 ,随着 电网建设 的迅速 发展 ,变 电站 大 量 增 加 ,为 了适应 电网建 设 、 电网发展 的需要 ,大 批新 人进入 变 电运行 工 队伍 。 因为 时 间紧急 ,缺 的 人 员又较 多 ,这些新 人 大都是 从其 他 岗位转 到变 电 运 行 岗位上 的 , 原 来学 的专业 也大都 不 是 电力 专业 , 他们 在从 事变 电运行 岗位 之前 ,并 没有 接受充 分 的 岗位 技能培 训 ,对变 电运 行 岗位 的理 论 知识 、技 能 知 识 、职业 特点 了解 掌握得 很 不够 。从事 变 电运行 工 作 之后 ,因为 变 电运行这 一 工种 自身 的特点 ,如 枯 燥 、乏 味 、单调 、机械 ,加上 需要 学 习掌握 的知 识 面 较宽较 广 ,学 习起来 困难 等 ,大 多数 人不愿 意 学 、畏学 , 对 学 习掌握 岗位 技能 没有热情 ,不积 极 、

使其成为新的习惯性违章接力者 。如果班站再不严
格管 理 ,无 视 不 良工 作行 为 ,对 工作 态度 消极 、工 作 责任 心 不 强 的职 工 不及 时 批评 、教 育 ,对 马 虎 、 粗 心的工 作作 风坐视 不管 ,睁一只 眼闭一 只 眼,任 其 发展 、蔓延 ,最终 会形成 恶性 循环 ,为误 操作 打
章纠察队,遇有检修、倒闸操作会亲临一线监督制 度执行情况 ,但那是一时一地 的,虽有效果但并不
都 检 查 两票 执 行情 况 ,但 查 的大 多是 纸 面上 的东 西 , 对 现场 的真正 情 况并没有 了解 。这 种情 况也 造成 了
何才是正确地执行两票、什么样的操作才是标准化

电气误操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电气误操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电气误操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1概述电气运行人员在倒闸操作和停送电操作中,很简单发生误操作。

误操作所产生的后果轻则损坏设备,重则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因此,为了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人们长期以来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想了不少方法,但误操作事故仍有发生。

为了杜绝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必需找出误操作事故发生的缘由,并实行相应对策。

本人作为作为一名有十几年工作阅历的电气运行值班员,对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缘由进行了仔细分析与总结,有以下几方面缘由:有运行管理方面的缘由;有操作人员业务水平差的缘由;有操作人员自身人为因素造成的缘由;有家庭社会因素造成的缘由;有班组管理方面的缘由;有操作任务支配不当的缘由等。

下面就电气误操作的缘由进行分析论述。

2电气误操作发生的缘由2.1运行管理方面2.1.1规程不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不见全必将导致误操作的发生。

各种技术规程是电气运行值班员进行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技术指导和依据。

假如技术规程不完善,必将产生错误的指导,从而导致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因此必需在规程完善方面下功夫,针对系统改造,运行方式转变准时对规程加以修订。

2.1.2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发生误操作的主要缘由。

即使各种规章制度很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很健全,但是电气运行值班员在实际工作中,不去严格执行,在详细操作中,不按规程办事,行为不规范,就必定导致误操作的发生。

其中表现最多的是不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及操作监护制度。

不仔细填写操作票,不依据系统实际运行方式填写操作票,监护人及值班负责人又不仔细审核操作票,致使不合格操作票甚至错误操作票得以许可;重大操作不组织人员进行争论制定必要方案,实行必需措施,更不必说进行危急点分析;无票操作,操作前不核对设备名称、编号,不按唱票、复诵、比划、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中态度不端正,操作跳项,漏项,不按规定挨次进行操作,监护人不仔细监护,对操作人操作的正确性不进行监督检查,干与工作无关的事,使操作人失去监护或监护人代替操作人进行操作,操作中遇到疑问,不去分析缘由,主观臆断擅自更改操作票,强行解锁等等。

电气倒闸操作误操作原因及防范措施

电气倒闸操作误操作原因及防范措施

电气倒闸操作误操作原因及防范措施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电气倒闸操作误操作原因及防范措施倒闸操作是电站(变电站)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运行人员在倒闸操作过程中如发生误操作,轻则导致机组停机、线路跳闸,重则可能造成全厂停电,危及设备、人身和电网安全,而且社会影响大,因此对倒闸操作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防范。

1、电站电气倒闸操作误操作原因分析1)、倒闸操作时未合理安排操作人员,如健康状况不良或情绪不好的运行人员进行操作,运行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认识不够,认为填写或执行操作票、采取安全措施等仅仅是一项工作任务,是应付检查,忽略这是保证自己切身利益。

电气运行人员实行轮班工作制,个别值班员在工作中,尤其是上后夜班时,容易处于疲劳状态。

此时,如果进行倒闸操作而不升级监护,很可能出现记忆错误,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2)、倒闸操作时工具准备不充分或工器具不合格,如使用超周期的验电器和操作杆,绝缘手套漏气不及时更换,都可能影响操作安全。

因此,必须定期检查试验,以确保操作工具完好。

实际在准备工作中按规定应由2人共同进行,但实际过程中由于缺少监督检查程序,操作中缺这少那或东拉西扯,延长操作时间。

甚至存在没有安全工器具和安全措施,没有照明等原因引起触电或走错间隔。

3)、接受调度指令时未听清指令内容,造成误停电或甩负荷,或停错机组;在操作时发生疑问或意外的,没有汇报处理,却自作主张,继续操作;到达操作地点后,不能认真执行“四对照”,即检查所操作设备的名称、编号、位置、拉合方向,有的监护人站在操作人的背后唱票,失去监护作用。

电气设备命名编号不准确或不清晰。

造成运行人员走错间隔引起误操作;操作过程中电脑钥匙对位故障,编码锁打不开,不能做到查清后再操作,而是抢时间用万能钥匙解锁操作,使闭锁程序失去作用,为误操作埋下隐患。

4)、保护压板的投退不准确或未进行投退,引起保护误动或拒动。

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l一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郭建峰(哈尔滨电业局阿城变电工区黑龙江哈尔滨150300)电子科掌[捕要]电气误操作的发生与运行人员的习惯性违章、技术素质、防误闭锁装置不完善、运行人员的精神状态有关系.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通过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提高职工责任心,制定标准化倒闸操作规范.加强技术培训,完善防误闭锁装置,强化奖惩制度。

推广新技术来进行防范.[关键词]误操作原因分析防范措施中田分类号:Tl l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8)122∞15一01随着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对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电气误操作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认真总结了八个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保证电力系统安伞运行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毫气埙曩作的一园分析(一)运行人员习惯性违章运行人员习惯性违章操作的表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L不执行受令复诵制;2.不认真填写与审核操作票;3.不进行模拟预演:4.不认真执行监护复诵制;5.一次操作多带或少带操作票;6.不按操作票的顺序进行操作.跳项、漏项或倒项操作;7.操作中使用不合格的安全工器具;8.装设接地线前不验电或不按照验电。

三步骤”执行;9.无票操作;10.单人操作;11.操作不认真执行。

四对照”即核对设各的名称、编号、位置、拉合方向;12.操作前不认真做好危险点分析:13.交接班不严肃,交接不认真、不清楚;14.强行解锁。

(二)运行人员技术素质不高运行人员开出的操作票即要保证路途短.又要不违反规程,这就要求运行人员具有丰富的运行知识,熟悉一、二次设备、系统运行方式和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熟悉典型操作;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和制度,掌握一、二次设备的操作配合以及倒闸操作的基本原则。

(三)防误闭锁装■不完善操作人员万一发生失误时,只要有完善可靠的防误闭锁装置,也可避免误操作事故的发生.防误闭锁装置是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强制性技术措施。

目前.使用的防误闭锁装置多为微机防误闭锁装置。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分析及防范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分析及防范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分析及防范电气误操作是指在使用电气设备或系统时由于操作人员的错误或疏忽导致的事故。

这类事故的发生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为了减少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首先,进行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分析。

电气误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被电击事故:主要是由于使用人员对带电设备的绝缘状态不了解或忽视,直接接触导电部分而引发的。

例如,在有电流的条件下插拔插头或触摸带电导线。

2.短路事故: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将导线或插头插入错误的插座,或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插头、插座而引发的。

短路事故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3.过载事故: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超负荷使用电气设备,导致电线过热、断路器跳闸等事故。

长时间过载使用电气设备会导致设备破损和电线老化。

4.误触发事故: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误操作开关按钮或操作面板,误触发设备或系统的运行,引发事故。

这种事故往往发生在未经过系统培训的操作人员身上。

对于以上情况,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电气设备的使用规范培训,使其了解设备的绝缘状态、电流情况、使用注意事项等。

定期开展模拟演练和事故案例分析,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安全警示标识和标识牌:在危险区域或设备上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标识牌,提醒使用人员注意安全操作,警示危险区域的存在。

3.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符合安全要求。

检查内容包括线路连接是否牢固、插头插座是否正常、设备绝缘状况是否良好等。

4.使用安全措施: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务必戴上绝缘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带电部分。

在操作之前,确保设备或系统处于关闭状态,并在操作结束后关闭电源。

5.使用合格设备和配件: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和配件,避免使用质量不可靠的电缆、插头等电气设备,以减少短路和过载事故的发生。

6.引入自动控制系统: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减少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性。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电气误操作事故是指在使用、维护或安装电气设备时由于人为操作错误而引起的事故。

这种事故可能会导致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甚至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一、原因分析:1.人员素质低下:操作人员对电气设备的操作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充分,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从而导致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2.忽视安全规定:操作人员对电气设备操作的安全规定缺乏重视,没有遵守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从而造成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3.不良习惯:操作人员习惯性采取一些不安全的操作方法,或者存在随意操作的习惯,增加了电气误操作的风险。

4.缺乏安全意识:操作人员对电气设备操作的安全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危险,从而引发误操作事故。

5.设备不合格:电气设备自身存在缺陷或质量问题,导致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发生故障或意外。

二、防范措施:1.提高操作人员素质: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包括操作技能、安全知识、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加强安全教育:通过定期召开安全教育培训会议,宣传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引导操作人员自觉遵守相关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

3.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操作规程、操作指南和操作手册等,明确操作步骤和要求,提供给操作人员参考,并严格执行。

4.定期维护和检修: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预防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意外。

5.强化安全监控:安装电气设备的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对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

6.引入安全设备和技术:如安装断电保护装置、防爆器等安全设备,采用遥控操作、自动控制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减少人为误操作的风险。

7.加强事故调查和总结:对电气误操作事故进行认真的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事故的原因和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电气倒闸操作误操作原因及防范措施

电气倒闸操作误操作原因及防范措施

电气倒闸操作误操作原因及防范措施
电气倒闸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操作,在电力系统中,电气
倒闸操作的作用是切除某一短路间和进出线间的电路,以保护电力
设备的安全运行。

然而,在电气倒闸操作中,误操作也是经常发生
的问题。

误操作引起的事故往往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和破坏性,为了
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有必要对电气倒闸误操作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误操作的原因
1. 操作人员缺乏经验
很多操作人员在进行电气倒闸操作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
实践,对操作流程不熟悉,对操作的危害性和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

这种情况下就容易造成误操作。

2. 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
在进行电气倒闸操作时,操作人员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来访者、电话等。

这种情况下,操作人员的注意力难以集中,
就容易造成误操作。

3. 设备状态不正常
电力设备的状态对电气倒闸操作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设
备出现问题,比如绝缘损坏,短路等,就不能进行电气倒闸操作,
否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危害。

4. 操作人员心理因素
1。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对策首先,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如下:1.缺乏正确操作知识和技能:很多人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对其正确的使用方法缺乏了解,或者只是凭经验进行操作,缺乏相应的专业训练。

2.忽视安全操作规程:有些人对于安全操作规程不够重视,对于电气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容易发生误操作。

3.过度自信和麻痹大意:一些操作人员骄傲自满,过度自信,认为自己不会发生错误。

同时,长期以来没有发生事故,导致对安全警示的麻痹大意。

4.缺乏有效的警告和提醒装置:一些电气设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警告和提醒装置,导致操作人员难以及时察觉到潜在危险。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取如下对策来减少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1.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对于所有接触电气设备的人员,必须进行统一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2.完善安全操作规程:针对不同的电气设备,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确保所有操作人员熟悉并遵守这些规程。

3.强化安全监督和纪律执行: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监督制度,对于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提醒和警示其他人员。

4.加强设备设计与改进:在电气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应注重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增加相应的警告和提醒装置,提高设备的操作安全性。

5.总结和分享经验教训:对于已发生的电气误操作事故,要进行详细的事故分析和总结,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及时进行分享和宣传,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总之,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往往涉及操作人员自身、安全规程和设备设计等多方面。

为了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从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完善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监督和改进设备设计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电气倒闸误操作事故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电气倒闸误操作事故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电气倒闸误操作事故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变电部电气误操作事故给人身、电网、设备都造成巨大的危害。

轻者造成设备损坏、人员受伤,重者造成主设备烧毁、电网大面积停电、人身死亡。

目前,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确保电网安全运行,防止电气设备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我们每个电力职工应该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杜绝电气设备的误操作事故是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分析误操作原因,主要是人员技术素质不高,不遵守倒闸操作的规定,习惯性违章,精神状态不良,忙中出错;防误闭锁装置不完善或管理不严,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及时,缺乏前瞻性。

下面结合公司当前安全管理实际情况,从人防、物防、制度防三个方面,分析防误操作安全管理工作,杜绝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

一、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电气误操作事故主要是指:误分、误合断路器;误入带电间隔;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或推拉手车);带电挂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带接地线或接地刀闸合闸送电等。

其中,后三类因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称为恶性误操作事故。

造成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可分为3种类型:1.人员的原因电气设备的倒闸操作要求电气运行人员具有丰富的电网运行知识,熟悉设备、系统和基本原理;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和制度;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掌握一二次设备的操作配合以及倒闸操作的技术原则。

但个别值班人员技术水平不适应工作需要,工作中麻痹大意,存在侥幸心理。

主要表现在:(1)不熟悉所管辖的设备、系统。

部分操作人员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不会把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缺乏操作经验和事故处理能力。

(3)习惯性违章。

这是电气倒闸误操作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违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行为。

据统计,电力系统8O%以上的人身伤亡事故是习惯性违章造成的。

习惯性违章危害极大,既危害企业,也危害职工个人和家庭。

变电站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变电站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变电站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钟润滔(广东中山供电局,广东中山528400),,7’’。

’”脯要j电气误操作事故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存在强大危害性,本文着重分析电气误操作的原西,并提出一些防范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播/施。

々,蝴】铡腓;原因;防渤糍、。

,..,。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人为过失造成的电气误操作事故,有时会导致大面积停电,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虽然各级电力企业为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做了大量工作。

但是从下发的各类事故通报的情况来看,电气误擤作事故在电力系统亭敬中仍占较大比例。

为什么会有屡禁不止的事故现象7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防范电气误操作事故呢?笔者根据有关规程、制度并结合工作中的体会从“人员素质”、“技术措施。

、“企业管理“三方面去分析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防范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措施。

1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1.1人员素质方面的原因”.1工作责任心不强首先,电气误操作往往发生在一些简单的操作上。

这是因为少数运行人员思想麻痹、安全意识差,对简单的操作不重视,甚至不顾实际情况采取经验主义的做法,不认真对待每—项操作而引起的。

其次,有的运行人员接调度命令不规范,填写操作票不认真,审票不严格:有的运行^员无票操作,事后补票:有的运行人员求快竟一人操作;有的监护人员形同虚设,没有起到真正监护作用等等,这些各种形式的不负责任都可能引起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要搞好安全生产,关键是人,而人的思想和心态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就是工作鼍l阼E,厶。

工竹溃任心不强就容易引起工作的错漏和违章,进而引发电气误操作事故。

”2技术素质及,厶理素质低下有的运行人员对某些规程、规定未能理解或理解不深,不懂得各电气设备的结构作用和各种保护的基本原理,在执行调度命令或上级指令时,只是机械式的服从,某些有明显错误的命令也未能发现纠正,导致误判断、误操作事故。

有的运行人员以为自己技术熟练而盲目自信,在操作中遇到疑问不去或不想去弄清楚,往往—知半解或断章取义而冒险蛮干造成电气误操作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近几年来,电网结构愈来愈复杂,对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的要求相对提高。

认真分析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朱因及防范对策,对确保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电气误操作的原因
1人员技术素质不高
电气设备的倒闸操作要求电气运行人员具有丰富的电网运行知识,熟悉设备、系统和基本原理;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和制度,必须掌握(1—2)次设备的操作配合以及倒闸操作的技术原则。

2不遵守倒闸操作的规定,习惯性违章
运行人员习惯性违章操作的表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不执行复诵命令:(2)不认真填写与审核操作票;(3)不进行模拟预演;(4)不认真进行监护复诵制度;(5)一次操作多带或少带操作票;(6)不按操作票的顺序进行操作,跳项、漏项或倒项操作;(7)操作中使用不合格的安全用具,没有养成使用前首先检查安全用具的良好习惯;(8)装设接地前不验电或不按照验电“三步骤”执行;(9)无票操作;(10)单人操作;(11)操作前不认真核对操作位置,不核对设备的名称、编号、不核对模拟图;
(12)不详细认真做好操作记录;(13)岗拉交接班制不严,交接不认真、不清楚;(14)对操作质量不认真检查;(15)盲目解锁。

3防误闭锁装置不完善或管理不严
防误闭锁装置是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强制性技术措施,当人为的因素造成失误时,只要有完善可靠的防误闭锁装置,也可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目前我们使用的防误闭锁装置多为机械式程序锁、电磁锁和微机闭锁装置。

由于推广使用时间不长,性能尚不稳定,部分产品制造质量和安装调试质量不良,以及运行人员使用维护不当等原因,容易造成防误闭锁装置卡涩、失灵等故障,延误、影响操作时间和事故处理,该开的时候打不开,不该开的时候又打开了。

造成该装设的程序锁不装设,该完善的防误区闭锁装置不完善,并且在使用中只要锁打不开,不论什么原因就盲目解锁,不按规定使用总母钥匙,甚至将锁砸坏,使防误闭锁装置未能完全发挥作用造成误操作。

4精神状态不良,忙中出错
在电气设备上工作的人员必须经医师鉴定,无妨碍工作的疾病。

这方面我们不提倡操作人员和工作人员带病上班,对思想上存在问题,精神不集中,体力消耗过大的人员应尽量避免上岗,以防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电气误操作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提高职工安全责任心
“安规”是我们电气工作人员的保命规,“两票”是我们电气工作人员的生命票。

设备是我们电气工作人员的衣食父母。

不严格执行“安规”、“两票”等于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电气运行人员是设备的主人,是电气倒闸操作的直接执行者,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是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根本和基础。

如举办安
全知识竟赛、安全知识演讲会,开展安全论文、漫画、安全警句征集、
反事故预演、强化训练等活动,全员参加。

各单位领导要经常下现场、
班组,不要只停留在学习文件和事故通报上,要引导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照存在问题,制订措施加以改进,做到坚持不懈、警钟常鸣,居
安思危,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进一步提高职工安
全责任心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2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操作
工序管理、全过程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现代
化、标准化在电力企业已广泛推行,电气运行岗位也可将倒闸操作从接
受操作任务到操作终了汇报的全过程实行工序管理。

即可以分为:(1)接受调度操作任务;(2)指定合格的操作人、监护人,并交待操作任务;(3)填写操作票;(4)审核操作票;(5)进行模拟预演;(6)准备操作工具;(7)接受操作执行命令;(8)实际操作;(9)操作后全面复查;(10)操作终了
汇报;(11)盖章;(12)做好各种记录;(13)操作评价等13道工序。

这就是操作票规定的工序标准和程序。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随着电力系统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推广使用,对运行人员除进行
新设备、新技术的原理、性能等理论知识的培训,在倒闸操作方面进行(1~2)次设备操作配合的强化训练,才能避免因运行人员业务不熟悉,
操作票漏项、顺序填倒造成的误操作事故。

4完善防误闭锁装置,加强防误操作装置的管理
(1)要提高各级领导对防误闭锁装置的认识,要舍得在防误闭锁装置上投资。

(2)要选用可靠性高、设计合理、功能完备的防误闭锁装置。

要加强运行人员,安装检修人员对防误闭锁装置的安装、使用、检修的培训教育,提高运行检修人员对防误闭锁装置性能、构造的了解,掌握正确的使用和检修方法。

(3)要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误闭锁装置运行维护规程和管理制度,加强对防误闭锁装置的维护管理,确保已装设的防误闭锁装置正常运行。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五防”:即防止带负荷拉合刀闸;防止带地线合闸;防止带电挂地线;防止错误拉合开关;防止误入带电间隔和误登带电设备。

5实施监护到位,严把现场质量关
对于每年的春秋两检和比较重要的操作都必须有专业人员在现场把关,就是一般的操作也应做到监护到位,谨慎操作,3秒思考。

同时要认真执行省局制订的《防止误操作的反事故措施》,填写操作票必须做到“四个对照”,操作时执行“五不操作”,工作开工结束时切实做到“四不开工、五不结束”。

在班组经常开展“六无”竞赛活动(六无是:无事故、无障碍、无未遂、无轻伤、无异常、无差错)。

实践证明,实施操作监护到位,严把现场质量关,及时纠正习惯性违章,不仅能有效地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而且对提高运行人员操作水平,缩短操作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6作好政治思想工作,解除职工后顾之忧
在安全生产中及时有效地作好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

要关心职工疾苦及时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成为职工的贴心人。

加强职工的心理训
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消除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树立稳定而乐观的工作态度,做到不恐不慌,不忧不乱,不急不燥。

始终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7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首先制订严格的、全面的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奖优罚劣,奖罚兑现,对习惯性违章屡教不改的要重罚,进入安全教育室进行学习反省,直至接受教训再次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对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时纠正习惯性违章以身作则的人员要进行适当的奖励。

养成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项操作的良好风气。

8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技术、减少操作次数。

选用SF6开关、真空开关、GIS等先进电气设备。

减少电气设备的检修次数,推广应用无人值班和调度通讯自动化经验,实现“三邀”,从而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