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手段及影响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审计对策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审计对策分析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频发,给投资者和整个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负面影响。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而进行的各种欺诈行为,包括虚增收入、虚增利润、资产减值迟延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并分析审计对策。
一、动因分析1.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最主要动因是利益驱动。
上市公司通常需要满足投资者的期望和市场的需求,以获得更高的估值和股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些公司不惜采取欺诈手段,在财务报表中虚增收入和利润,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2.管理层动机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股价的表现有巨大的影响。
高管薪酬通常与公司股价密切相关,因此他们往往会采取欺诈手段来提升股价,从而获得更高的薪酬回报。
此外,一些高管还可能通过财务舞弊来掩盖错误的决策和管理失误。
3.市场竞争压力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重要动因之一。
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并获取更多市场份额,一些公司可能会通过虚增销售额和利润来夸大其市场地位和业绩。
这种行为既可以吸引投资者和资金,也可以压制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
二、审计对策分析1.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防范和遏制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
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此外,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公司还应加强内部审计,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2.独立审计独立审计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公正性的重要保障。
上市公司应聘请独立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审计师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开展全面、客观和独立的审计工作。
3.加强监管监管是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监管和审查,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监管部门还应推动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提高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以降低潜在的欺诈行为。
4.加强投资者教育投资者教育是预防和减少财务舞弊的重要环节。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量日益增多,然而,财务造假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其成因、手段及后果,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概述财务造假是指公司通过虚构财务数据、隐瞒重要信息等手段,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达到特定目的的行为。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声誉,还对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三、案例分析(一)案例选择本文选取我国近年来一起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分析。
该案例涉及某知名上市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二)造假手段该上市公司主要通过虚构收入、成本及关联交易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
具体来说,公司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同时,通过调整成本和费用,降低税负,进一步提高利润水平。
此外,公司还通过操纵会计估计和变更会计政策等手段,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三)造假后果该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被揭露后,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同时,公司声誉受损,业务合作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公司高管和相关责任人还面临法律追究和刑事处罚。
四、成因分析(一)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动。
为了获取更多的融资、提高股价、满足业绩考核等目的,公司不惜采取财务造假手段。
此外,一些中介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也因利益驱动而参与其中。
(二)监管不力监管不力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监管机构在执行监管职责时存在漏洞和不足,导致一些公司得以逃避监管和惩罚。
此外,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也存在监管重叠和盲区。
(三)企业治理结构问题企业治理结构问题也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存在利益输送、权力失衡等问题,导致内部监管失效。
此外,一些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也给了财务造假者可乘之机。
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
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财务造假一直是金融界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上市公司中,由于其财务数据的公开透明性,财务造假的行为亟待得到关注和遏制。
本文将从财务造假的定义、原因及后果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财务造假的定义财务造假指企业故意在财务报表中虚构、篡改或隐瞒财务信息,以获得不实的经济利益或误导投资者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包括虚增收入、减少费用、隐藏负债等手段,旨在掩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二、财务造假的原因1.追求短期利益:上市公司在面对市场的压力时,为了满足投资者的短期预期,可能采取夸大利润、虚增收入的手段,以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价。
2.管理层激励机制不健全:某些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过于强调短期业绩,导致管理层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财务造假。
3.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在监管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时存在漏洞,对于财务造假行为无法及时发现和惩处,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监管缺失。
三、财务造假的后果1.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造假会让投资者基于虚假信息进行投资决策,一旦真相大白,投资者可能面临巨大的财务损失。
2.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财务造假行为打破了市场公平竞争准则,让那些真实经营的企业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
3.信用危机:一旦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被曝光,将导致投资者对整个市场的信任度下降,可能引发市场信用危机。
四、应对财务造假的措施1.加强监管力度: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披露的审查力度,建立更严格的惩罚制度,形成对财务造假行为的震慑力。
2.强化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并加强对财务报表编制过程的监督和审核。
3.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上市公司应主动公开公司财务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让投资者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
4.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财务知识水平,增强其对财务报表的辨识能力,减少因误导性财务信息而造成的投资风险。
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进行分析,我们认识到财务造假对金融市场和投资者的严重影响。
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剖析及治理对策
(2)完善高管激励机制:改革高管薪酬制度,降低业绩指标在薪酬中的权 重,增加长期激励和绩效考核,抑制高管的短期行为。
(3)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披露频次和透明度,加 强重大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1)加大执法力度:对涉嫌虚假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严格审查,加大处罚 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剖析 及治理对策
目录
01 一、上市公司虚假财 务报告的成因
03 参考内容
02 二、治理上市公司虚 假财务报告的对策
近年来,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正常 运行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了有效治理这一问题,本次演示将从成因的角度深 入剖析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成 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内部原因
(1)业绩压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和保持良好的业绩表现,往往 会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尤其是当公司业绩下滑或面临亏损时,管理层可能会调 整财务数据以维持良好的业绩形象。
(2)高管激励:许多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挂钩,这可能导致高 管为了获得更高的奖金和股权激励而操纵财务报告。
(2)强化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对上市公司财 务报告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增加透明度,防止造假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为了有效治 理这一问题,需要从内部治理机制、外部监管力度和公众参与度等多个方面进行 综合施策。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这些措施的实施,才能逐步改善资本市场的信息 环境,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分析1、引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人为地虚构或者伪造财务数据,以欺骗投资者、市场和监管机构。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透明度和投资者的信心。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分析2.1、利润管理上市公司可能会通过调整财务数据来管理和操控利润。
他们可能会合理或者不合理地调整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间,以人为地控制当期利润的大小,从而影响公司的股价和业绩。
2.2、资产和负债伪造为了强化公司的实力和信誉,上市公司可能会夸大其资产价值,减少负债的记录。
他们可能会虚构收入,使公司的资产看起来更加高大上。
同时,他们也可能会隐藏负债,降低公司债务的风险。
2.3、隐藏关联交易上市公司可能会通过虚构或者掩盖关联交易来进行财务造假。
他们可能会和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将利润转移到关联公司,以掩盖真正的盈利能力和企业实际状况。
2.4、虚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衡量公司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上市公司可能会虚构或者误导性地报告现金流量数据,使公司的经营状况看起来更好。
他们可能会通过虚构交易或者误导性的现金记录来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对策3.1、强化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审计、会计报告和公司治理机制等。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监督和管理财务数据,减少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3.2、加强监管和审计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财务报告和审计工作的检查力度。
同时,应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提高审计的质量和独立性。
3.3、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投资者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增强风险意识。
同时,监管机构应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保护,提供更加全面和透明的信息。
3.4、提高行业诚信意识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诚信教育和监督,提高行业整体的诚信意识。
通过构建良好的行业风气,可以减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及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及对策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及对策一、引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指公司通过不当手段或欺骗行为,故意虚构、篡改、隐瞒会计信息,误导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方,以达到欺诈、逃避法律监管或谋取私利的目的。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及分析1. 贪婪与个人利益驱动贪婪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原因之一。
某些管理层或内部人员可能会追逐短期利益,通过虚假陈述或篡改财务报表来获取操纵股价、借此牟取暴利。
2. 低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机制的低效性可能造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
如果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监管机制和独立董事制度等,就容易给财务舞弊提供机会。
3. 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也是导致财务舞弊的一个原因。
如果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不完善,管理层和内部人员可能通过篡改财务报表等方式进行财务舞弊。
4. 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透明是导致财务舞弊的一大障碍。
如果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或不充分,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将无法准确了解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更容易受到欺骗。
5. 业绩压力和市场竞争业绩压力和市场竞争也可能导致财务舞弊的发生。
某些上市公司可能会因为追求高业绩而采取不当手段,如虚增收入或误导性会计处理来满足市场的期望。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1. 增强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公司治理机制,确保独立董事的存在和有效运作。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舞弊风险。
2. 加强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及时向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公开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
公司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定期发布财务报表,并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3. 提高内外部监管加强内部监管,建立健全的内部审核和审计机制,及时发现并防范财务问题。
同时,加强外部监管,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罚财务舞弊行为,并确保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
财务造假事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报告将对一起典型的财务造假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防范措施。
二、事件背景1. 事件概述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通过虚构业务、夸大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
经监管部门调查,该公司涉嫌财务造假,被责令改正,并处以巨额罚款。
2. 事件影响(1)投资者利益受损: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业绩产生误判,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额损失。
(2)资本市场信誉受损:事件曝光后,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监管机构公信力下降:事件暴露出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财务造假事件频发。
三、事件原因分析1. 内部因素(1)公司治理缺陷: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2)内部控制失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防范和发现财务造假行为。
(3)道德风险:部分管理人员和员工为追求个人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财务造假。
2. 外部因素(1)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为提高业绩,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
(2)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3)会计准则不完善:部分会计准则存在模糊地带,为企业进行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事件影响分析1. 对投资者的影响(1)投资决策失误: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业绩产生误判,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额损失。
(2)信心受损:事件曝光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导致市场恐慌。
2.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1)市场秩序混乱:财务造假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2)监管公信力下降:事件暴露出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监管公信力下降。
3. 对社会的影响(1)诚信缺失:事件暴露出我国部分企业诚信缺失,损害了社会道德风尚。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中存在虚假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导致用户无法获得真实和公正的财务信息。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会伤害投资者利益,损害市场秩序,还会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屡禁不止,成因复杂,为了有效打击和预防财务报告舞弊,需要深入剖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业绩增长和股价上涨,采取虚假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手段,虚增收入、利润或者减少负债等,以达到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 管理层诚信缺失: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满足投资者和市场的业绩预期,会选择操纵财务报告来掩盖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不良情况,从而获得更多的融资和股价支撑。
3. 会计核算灰色地带: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利用灰色地带来进行财务报告舞弊,虚增利润、掩盖亏损。
4.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监管不力,使得一些上市公司觉得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从而滋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二、对策建议1. 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提高市场监管的效能和透明度,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2. 提高管理层诚信意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独立董事监督,增强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提高管理层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降低管理层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
3. 加强会计监管:强化会计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提高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审慎性,严格约束会计核算灰色地带,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4. 加大处罚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惩,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5.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理解和辨别能力,增强市场透明度,形成舆论监督,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对社会经济秩序和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分析造假的动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动因分析和防范对策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动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最主要的动因就是利益驱动。
由于上市公司需要满足投资者的预期,保持股价稳定并吸引投资者投资,一些公司会通过虚增收入、减少成本或吸收其他公司的负债等手段来提高业绩,从而推高股价和市值。
一旦公司业绩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公司高层管理者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们选择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2. 高层腐败:另一个常见的动因是高层管理者的腐败行为。
通过财务造假,高层管理者可以获取非法个人利益,提高个人地位和社会地位。
这种腐败行为常常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缺失等问题相关。
3. 经营压力:一些上市公司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经营不善、盈利压力等原因,往往处于困境之中。
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他们可能选择采取财务造假的手段来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以迷惑投资者。
4. 目标考核: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目标考核也可能成为造假的动因。
为了达到公司目标,并实现薪酬和晋升的目标,一些员工可能会选择以欺骗投资者的方式来完成公司考核要求。
二、防范对策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重要措施。
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监管部门和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对公司高层管理者和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约束,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质量。
2. 强化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公司应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格的核算制度和财务业务流程,避免财务人员的违规行为。
3. 加强审计监督:审计是发现财务造假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监管机构和审计师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监督,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发现和防范财务造假行为。
4. 提升投资者教育意识:加强投资者的教育意识,提高他们对财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可以降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风险。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一、背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是保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的现象,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1. 利益驱动: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采取编造虚假报告来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虚增收入、减少负债,虚构应收账款等手法。
2. 内部控制不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导致了财务报告舞弊的滋生。
内部控制环境欠佳,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失职渎职是导致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原因。
3. 不透明的信息披露: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给投资者带来了误导,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得真实的企业经营状况,从而容易成为财务报告舞弊的受害者。
4.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审核不力,监管体系缺失,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了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屡禁不止。
5. 道德风险:企业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也是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企业管理层的私心、私欲,往往会导致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发生。
三、对策1. 完善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
3.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审核,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掩盖、造假财务报告的行为。
4. 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内部组织架构,保证企业管理层真实、公正地履行公司治理职责,有效约束公司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
5. 增加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投资者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投资,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受害可能。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和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问题也日益凸显。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的秩序和健康发展。
深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往往是出于利益的驱使。
一些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股价和更大的市场价值,会在财务报告中夸大利润、隐瞒损失,以此来吸引投资者和提高公司的估值。
这种利益驱动的行为使得一些上市公司放弃了诚信和透明度,而去追求短期的利益,从而导致了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
2. 监管不力在我国,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和不足。
一些上市公司利用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采取各种手段来规避监管和审计,进而实施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
监管部门在审计监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漏洞,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制度,导致了监管的不力和失灵。
3. 内部控制不完善一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完善,使得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得以持续。
内部控制不完善使得公司管理层难以监督财务人员和审核人员的行为,也使得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财务报告产生怀疑,从而导致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对策建议1. 完善监管机制监管部门在审计监管方面需要完善相关监管机制和制度,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和监管。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定期审核和不定期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防范和遏制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2.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上市公司应加强公司治理建设,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对公司高管层和财务人员的监管和约束,规范公司的财务报告行为,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3. 强化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内部信息的披露,及时向投资者和公众公布重大事项和财务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诱因及手段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诱因及手段分析1.追求高业绩压力:上市公司为了满足市场预期,必须保持业绩的稳定增长或符合市场预期。
如果公司业绩没有达到预期,可能会面临股价下跌、市值缩水等经济压力,为了维护公司形象和股价稳定,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选择通过财务造假手段来虚增利润、销售额等业绩指标。
2.资金需求与融资难题:上市公司在业务扩张、技术研发等方面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但融资途径有限。
为了达到融资的目的,一些公司可能会通过假销售、假高价购买等手段虚增收入,以此来获得银行信贷或者债券等融资渠道的支持。
3.高管激励制度的影响: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挂钩,如果无法实现业绩目标,高管的奖金和股权收益将受到影响。
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奖励,一些高管可能选择通过财务造假手段来虚增公司业绩,以此来获取更多的激励。
财务造假的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收入虚增:通过假销售、假收入确认等手段,虚增公司的收入和销售额,从而使公司的业绩看起来更好。
例如,虚构合同、销售订单,或者与其他公司合谋进行交易,以此制造假的收入。
2.费用隐瞒:通过隐瞒费用、将费用转移至其他期间或其他公司等方式,减少公司的费用支出,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例如,将部分费用归入资本支出、预付费用等科目中来减少当期费用的发生。
3.虚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计量:通过虚增资产、减少负债或者抹平亏损,来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好。
例如,虚构存货、资本化费用、恶化资产负债表等手段来美化公司的财务状况。
4.隐瞒关联交易和关联方债务:通过故意隐瞒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关系、以低于市场价交易,或者隐瞒关联方债务等手段,来掩盖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
例如,虚构关联方交易、逃避上市公司报告的监管要求等。
5.财务数据篡改:通过恶意篡改财务数据,如伪造账目凭证、篡改财务报表等手段,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例如,改变会计政策、虚构会计凭证、错误计算坏账准备等。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诱因包括对高业绩的追求、资金需求、高管激励制度等因素。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承载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和财富创造使命。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压力、股票市场波动、公司治理不善以及管理层个人利益等原因,在一些上市公司中出现了财务造假的现象。
财务造假不仅可导致股市异常波动、投资人利益损失,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严重损害市场信誉,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因此,对于财务造假,必须进行深入的动因分析,采取防范对策。
1. 动因分析1.1 利益冲突公司治理结构薄弱或者管理层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存在冲突,很容易引发财务造假的问题。
例如,管理层迫于上市标的、任务或股票期权等而制造虚假利润,或利用便利条件套利而掩盖真实财务情况。
1.2 经营风险公司经营面临各种潜在风险,如市场波动、技术变革、政策调整等,当经营业绩低迷时很容易产生经济压力,降低处罚塑造形象,隐藏产生利润,或大量核销账款、虚构收入等。
1.3 股市压力股票市场是上市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管理层希望通过股市表现、股票价格的反映来提升公司市场、业务和政策影响力,强化公司生存能力。
于是,很多上市公司会刻意操纵股市,虚构公司业绩,使股票价格正常波动。
2. 防范对策2.1 加强公司治理体系建设公司治理结构薄弱是导致公司财务造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防范财务造假现象,应倡导公司逐步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体系,严格控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权力、责任和义务。
2.2 改进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为了提高公司信息的透明度,防止财务造假,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督和执行力度,强制要求公司更规范、透明和真实地披露财务信息。
2.3 加强资产质量监管财务造假的另一个原因是资产净值和质量不能充分得到证实。
为了预防“资产质量不确信”这一症结问题,必须实行严格的审核、监管和内部控制。
2.4 针对利益冲突实施强有力的管制管理层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冲突也是导致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监管,通过加大对人员参与的监督力度,检查公司管理层制定的各种决策是否符合公司运营规程等。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披露财务报告时故意歪曲财务数据、隐瞒重要信息或虚构交易事实,违背了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以欺骗投资者、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行为。
造假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性,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和防范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追求业绩目标、股价提升及公司价值的提升,或者为了获得更多银行贷款等利益,往往会通过财务造假手段来夸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 经营压力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业绩不佳、资金链紧张等压力下,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掩盖企业经营困难,往往会选择通过虚增收入、隐瞒损失等方式来美化财务状况,以便获取更多的融资和支持。
3. 管理层个人动机有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提升自身地位和薪酬,或者为了避免控制权的流失,会以其个人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操纵财务报告等手段来欺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从而达到控制和操纵企业的目的。
4. 管理弊端企业内部管理缺失、内部控制不完善、监管机构监管不力等问题,也容易造成财务造假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管理层和会计人员以此为背景,往往能够找到可乘之机,从而实施财务造假行为。
二、防范对策1. 完善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审计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2. 强化公司治理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明确和规范各级管理人员的权责和业绩考核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防范管理层利用职权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
3. 加强外部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大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核和抽查力度,提高审计公司的审计质量和独立性,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建立健全的违法成本高压态势,对于财务造假行为及时予以惩处。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及解决方案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及解决方案发布时间:2021-06-17T16:16:41.45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作者:何海彤曾静宜林浩天[导读]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上交所、深交所等证券平台挂牌交易,即成为上市公司。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何海彤曾静宜林浩天 610039摘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上交所、深交所等证券平台挂牌交易,即成为上市公司。
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必须对外披露,但当下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粉饰报表、关联方不正当交易等造假的不正之风,对金融资本市场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为此,笔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惯用伎俩进行了分析,并深度总结其造假动机,最后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弥补和解决方案,旨在为我国宏观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机;常见手段;解决方案引言: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其自身具有相对雄厚的资金量,并且其发展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了我国居民的生活及就业质量,同时,其较高的利润水平对我国的财政税收也具有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因此关注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尤为关键,而财务是任何一家企业生存的活血和源泉,真实公允的财务信息更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命,为此,敦促上市公司完善整合财务信息,杜绝造假和舞弊,显得异常重要和关键,具有非常宏伟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常用伎俩(一)以虚开发票、虚增收入等手段伪造经济业务,粉饰利润当前,随着会计法规的不断完善,收入准则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明确了收入确认的五项条件,但部分上市公司,由于其急切需要筹集大额资金,依靠传统的业务确认收入调整利润的方式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面对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这部分上市公司就开始所谓的另辟蹊径,虚开发票,进而虚增收入,使得自身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从而套取投资者大量的资金,同时,由于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较强的信息不对称和沟通壁垒,投资者仅凭报表了解企业,从而造成了这种粉饰利润表的不正当做法在短期之内使得企业迅速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篡改、伪造以及隐瞒,使其在财务业绩方面呈现出高于实际水平的假象,从而误导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财务造假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性。
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动因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最主要动因是基于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利益诉求。
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提高经营业绩,有些企业会采取财务造假手段,如虚增营业额、利润等,以达到短期内股价上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 忽视风险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回避投资者质疑,选择通过财务造假手段来掩盖财务困难、业绩下滑等问题,以维护市场形象和股价稳定,隐藏真实的企业风险,造成投资者丧失对市场的信心。
3. 绩效考核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达到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也会出现利用财务数据作假的情况。
为了实现薪酬激励或者股票期权激励,公司管理人员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以达到绩效目标。
4. 资本市场压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包括股东回报压力、融资压力等。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迎合投资者和股东的期望,有些企业可能会利用财务造假手段来营造企业经营成果,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防范对策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预防和遏制: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流程和程序。
加强内部审计和监控,密切关注公司内部经营、财务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2. 加强外部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严格审慎监管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造假行为进行风险预警和监控。
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重要信息,违反财务报告准则,误导投资者,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保障,但若管理缺陷、职责不明确、监督不力等问题存在,就容易造成财务报告舞弊。
2. 会计准则缺陷:会计准则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会计准则存在漏洞、不完善,或与实际操作不相符合,就有可能为财务报告舞弊提供可乘之机。
3. 公司利益诱因: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经营目标,提高公司股票价格,对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错误的信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投资者的关注,从而提高个人和公司利益。
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建立监督机制,加强管理和检查,控制人力、物力、财力,从根源上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2. 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监督、执法工作,提高监管部门的能力和水平,严厉打击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会计准则的修订与推广,提高财务报告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3. 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核,提供专业的审计服务,增强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4. 增加市场信息透明度: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分析能力,加强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
5.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对违法行为严厉追究责任。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遏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发生,维护良好的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权益。
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合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诚信度和透明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研究一、引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一个备受的问题,它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影响了整个资本市场的诚信和稳定性。
为了探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因、手段和应对措施,本文将综合梳理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因1、追求高收益:上市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可能会选择财务舞弊来粉饰报表,以达到吸引投资者和提升股价的目的。
2、规避退市风险:对于面临退市风险的公司,可能会通过财务舞弊来逃避退市,以保持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
3、内部控制失效:如果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存在漏洞,就可能给管理层进行财务舞弊提供机会。
4、外部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监管不力也可能促使公司进行财务舞弊。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1、虚增收入:通过伪造合同、虚构交易等方式来虚增收入。
2、操控利润: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来操控利润。
3、隐瞒重大事项:对于可能影响股价的重大事项,公司可能选择隐瞒或延迟披露。
4、滥用会计政策:滥用会计政策也是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如变更折旧方法、提前确认收入等。
四、应对措施1、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概率。
2、加强外部监管: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提高违规成本。
3、提高投资者素质:投资者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学习财务知识,以便更好地识别财务舞弊。
4、建立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财务舞弊的处罚力度,增加威慑力。
五、案例分析以某上市公司A为例,A公司在2018年虚增了营业收入和利润,以粉饰报表并提升股价。
后来,A公司被发现并受到了监管机构的处罚。
这一事件对A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造成了严重影响。
六、结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会对投资者的利益和整个资本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为了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需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外部监管、提高投资者素质并建立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
对于违规行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以增加威慑力。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手段及影响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手段及影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手段及影响【摘要】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当下我国股票市场的普遍现象,若不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必将导致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受损,引发股票市场的信誉危机。
本文以南纺股份财务造假案为例,结合GONE理论探讨财务造假产生的动因和手段,并着重从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监管机构、法律法规等多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务造假影响造假手段优化对策一、引言我国股票市场财务造假屡禁不止:多次财务造假的航天通信、转型中财务造假的中科云网、“近十年国企造假第一股”的南纺股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层出不穷,打击财务造假,规范市场秩序,重塑股民信心刻不容缓。
GONE理论为分析当前财务造假的动因及手段提供了有益视角。
GONE理论是著名的关于企业会计舞弊与反会计舞弊的理论。
GONE理论认为,企业会计舞弊由G(Greed,贪婪)、O (Opportunity,机会)、N(Need,需要)、E(Exposure,暴露)4个因子组成。
此4因子即为财务舞弊产生的4个条件,它们相互作用,在对企业会计舞弊风险程度的决定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
“贪婪”因子,即会计舞弊者道德意识不良,或者不良价值判断占据主导地位。
道德水平的低下,使得会计舞弊成为了符合个体价值判断并得以推动实施其行为。
“需要”因子,即“动机”因子,动机是会计行为产生关键,而不良的行为动机则易受外界利益、客观条件等的刺激而产生会计舞弊等不正当的会计行为。
“机会”因子与潜在舞弊者掌握的信息优势和管理会计的工作的权力大小有关。
如果管理层的权利责任不相对等,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则其拥有通过非法会计操作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机会。
“暴露”因子包含舞弊行为被发现和披露的可能和对舞弊者的惩罚性质及惩罚程度这两部分内容。
上市公司是我国资本市场经济主体,直接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造假的形式花样不断增加,日益猖獗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手段及影响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当下我国股票市场的普遍现象,若不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必将导致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受损,引发股票市场的信誉危机。
本文以南纺股份财务造假案为例,结合GONE理论探讨财务造假产生的动因和手段,并着重从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监管机构、法律法规等多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务造假影响造假手段优化对策
一、引言
我国股票市场财务造假屡禁不止:多次财务造假的航天通信、转型中财务造假的中科云网、“近十年国企造假第一股”的南纺股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层出不穷,打击财务造假,规范市场秩序,重塑股民信心刻不容缓。
GONE理论为分析当前财务造假的动因及手段提供了有
益视角。
GONE理论是著名的关于企业会计舞弊与反会计舞弊的理论。
GONE理论认为,企业会计舞弊由G(Greed,贪婪)、O(Opportunity,机会)、N(Need,需要)、E(Exposure,暴露)4个因子组成。
此4因子即为财务舞弊产生的4个条件,它们相互作用,在对企业会计舞弊风险程度的决定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
“贪婪”因子,即会计舞弊者道德意识不良,或者不良价值判断占据主导地位。
道德水平的低下,使得会计舞弊成为了符合个体价值判断并得以推动实施其行为。
“需要”因子,即“动机”因子,动机是会计行为产生关键,而不良的行为动机则易受外界利益、客观条件等的刺激而产生会计舞弊等不正当的会计行为。
“机会”因子与潜在舞弊者掌握的信息优势和管理会计的工作的权力大小有关。
如果管理层的权利责任不相对等,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则其拥有通过非法会计操作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机会。
“暴露”因子包含舞弊行为被发现和披露的可能和对舞弊者的惩罚性质及惩罚程度这两部分内容。
上市公司是我国资本市场经济主体,直接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造假的形式花样不断增加,日益猖獗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财务造假严重扭曲了上市公司的价值,扰乱了正常的资本市场秩序,并且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极大地挫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而且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已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社会活动,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分析,研究防范上市公司财
务造假的方法,推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以南纺股份造假案为例
(一)案例概述
南纺股份,前身为南京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1978年,并于1994年改制成功,成为股份制公司;2001年3月6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南纺股份由南京国资委控股。
2014年5月17日,南纺股份《关于收到中国证监会处罚决定书的公告》一经发布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证监会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认定其存在2006―2010年连续5年虚构利润的违法事实,累计虚构利润高达亿元。
根据《证券法》和《行政处罚法》相关规定,证监会对其处以罚款50万元,同时对12名相关责任人采取警告及罚款3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一系列行政处罚。
审计局还发现,原董事长单晓钟伙同其余5名高管人员私设小金库,侵吞公司资产2亿多元。
公告中称,公司自2012年主动整改,已在2011年度报告中进行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并对2010年及以前年度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于2012年度实现扭亏为盈,顺利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南纺股份发布该公告书的当晚,市场对其不退市提出了
强烈质疑。
其连续5年虚增利润高达亿元,不但使企业的诚信与信誉遭受质疑,也极大地损害了中小投资者投资的信心,因此被称为“近十年国企造假第一股”。
2014年5月26日的舆情预警度由0上升至峰值。
由表(2)可见,公司股价连跌,股票报酬率也出现异常。
(二)南纺股份财务造假动因及手段分析
1.造假动因。
南纺造假,正是源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贪婪的心理因素,企图在权力的掩护下牟取私利。
6名高管人员道德意识水平低下,使其表现出不良的个体价值判断并选择利用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做出收受贿赂、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2亿多元等不正当的会计行为。
另外,南纺因2004―2009年间三次股权转让而使优质资产剥离,收购南泰国展投资决策失误……种种原因导致其实际业绩表现不佳,只得会计舞弊以保上市公司地位。
这正是产生财务造假行为的“需要”因子。
2.造假手段。
涉案的原南纺股份高管人员掌握公司绝对的信息优势,拥有管理会计的工作权力,在虚构交易、骗取出口退税等机会条件易达的情况下,获得了财务造假的绝佳机会。
以下是对其利用机会因子采取的造假手段的分析。
(1)虚构交易。
上证所对南纺股份发出的谴责声明中
提及,其存在虚构合同以虚增收入。
通过虚构交易,伪造收入,截至2010 年12 月31 日,公司多计营业收入增加未分配利润金额合计14,万元,其中2010 年多计收入2,万元,2009 年及其以前年度多计收入12,万元,因追溯调整营业收入同时冲减应收账款合计14,万元。
此追溯调整事项将减少2010 年营业收入2,万元,减少2010 年年初未分配利润12,万元。
①(三)加大监管处罚力度监管机构需建立完善的证券监督体系,加强监管力度,改善监管工作的滞后性和不灵敏性,有效发挥市场监管对规范企业行为与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
同时,把握监管力度,既不能过分放松监管,放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使中小投资者权益蒙受损失,也不能监管过严,压制市场的创新与发展。
除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外,还应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督,确保中介机构坚持客观独立、诚信的原则,确保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进行专业判断。
构建中介机构的信誉评估制度,提高中介机构违法成本,对其违法行为依法追究民事责任及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四)运用先进技术手段
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中,运用先进技术方法与工具,对财务造假进行高效准确的识别,从客观条件上切断财务造假的可能途径,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防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联挖掘技术不仅可以运用于识别微利公
司与会计舞弊相关的财务指标,还可以针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关联挖掘分析,识别整个行业会计舞弊的程度和规律;而上市公司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设施与技术,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使用财务核算软件,以减少会计信息在加工、传递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因素,实行财务统一、独立管理。
参考文献
[1] 魏子鹏.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看财务造假的原因与防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
[2] 廖东声,李庆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防范分析[J].学术论坛,2013(11).
[3] 邵晓玲.会计报表粉饰:手段及其对策[J].商业研究,2006(15).
[4] 付强,刘秀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其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4).
[5] 许艳霞.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和手段及其防范措施[J].现代财经,2004(7).
[6] 房琳琳.财务困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预警模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0).
[7] 赵自强,陈曦.我国上市公司风险因素与财务报表舞弊预测[J].商业研究,2013(12).
[8] 张瀚文.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状态二次调整――以证券评级提高公众投资者信息利用效率展开[J].学术研究,
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