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钱学森身上寻找“钱学森学问”》有感_读后感_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从钱学森身上寻找“钱学森学问”》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从钱学森身上寻找“钱学森学问”》有感

当要写读后感的时候,我往往会想着随便应付就好了,但是读了《从钱学森身上寻找“钱学森学问”》这篇文献,我仿佛发现了好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尽管这其中仍有一些雷同的观点,但是懂得思考就是创新所需要的一种能力。

文章开篇就是钱学森老先生的经典问题:“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想对于这样的问题,社会上的很多人都已经回答过了,而且是从各个方面仔细的去分析,所以出于这个原因,我只想谈的是:什么是杰出的人才?是那些整天抱着书泡在教室或图书馆的人吗?是那些平时不在学习上花心思,临考试的时候抱佛脚就可以考得很好的人吗?读完钱老对师大附中的回忆时,我觉得会创新的人就是杰出的人才。创新的人是灵活的、有逻辑思维和善于总结的人,并且他们不只会抱着理论知识高谈阔论,忽视实际操作。钱老曾多次提到,一个具有创新品格的人,他的形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要达到一种平衡,不可能一个逻辑思维很强而形象思维很差的人具有创新能力。我们都把钱老看成一个杰出的人,是因为钱老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拿捏得当,从而具有了创新能力,为世人所景仰。杰出的人知道主次之分,哪些内容该掌握,哪些内容可以暂且搁置,对于这些他们都是心里有数的,并不会对所有的知识盲目地掌握,否则完完全全地失去了学习上的主见,是很难有创新的。因此,当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杰出的人才时,我们才能够知道现而今我们学校在培养杰出人才方面缺乏了什么,往后应该朝着哪些方向去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再者是钱老提出的整体思想,我觉得无论是做什么事情,整体意识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是依靠集体而存在的,个人力量微不足道,即使有时候看起来是一个人完成的事情其实凝聚了各种力量。在钱老的这一思想中包含了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思想。在我看来,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棘手的问题,用系统优化的办法去处理是再好不过的了。所谓系统优化的方法,就是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功能和性质;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学科之间是相通的,而文献中也提到提到钱老曾经在加州理工学院创办过“系统学讨论班”,这样的班不只是用来研究理工知识,而且涉及哲学,信息学等科目,范围广泛,足以打开学生的视野,这也正好印证了系统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但是在国内,大部分高中在高一就开始分文理科进行学习,学业水平测试过后几乎是文科生只专注于文科学习,理科生只专注于理工科,到最后仿佛是文理科“老死不相往来”,不利于学生跨学科、大思维、多碰撞地进行系统控制的研究,所以还是回到钱老原来的那个问题,我们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那是因为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范围很狭窄,并且没有把研究学问放在第一,教学方式大都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课堂课后没有学术研究的氛围;而在研究学问时又不习惯于在一个大的背景下进行,如此这般,在学术上的观点就容易片面,还谈何杰出与创新。所以系统思想在学术创新这一方面的作用是非同小可的,要想提高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意识,带领他们掌握系统科学的理论,以便他们在往后的学术创作上能胜人一筹,带动整个国家的创新水平。

在阅读中,我还关注到钱老对当今教师的期望。他说,培养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教书,而现实情况是大学老师几乎是以带领学生完成论文,实现大项目为主,忽视学生的基

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建好学术研究这栋大楼的地基,没有地基,摩天大楼总会在人们不察觉的一天倒塌。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由于对各种课程和学术研讨尚未深入涉足,似乎对这样的现实感触不深,但是作为一个师范生来说,钱老的这一期望其实是在向我们敲响警钟,警惕我们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要更懂得扎实学生的基础教育,并且积极地为学生营造学术创新的活跃气氛,让学生不在学习上急于求成,形成刻苦专研的好习惯。

总之,阅读完《从钱学森身上寻找“钱学森学问”》后,我感受最多的就是钱老对我国教育的期望,无论是教育制度还是教育者本身,他都希望国家和社会可以重视这些方面的改善,从而为发展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准备力量。文一欧斯怡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读后感

昨天无意在网上看到一本很吸引人眼球的书《愿我的世界总有你的二分之一》,大概看了一下,被里面优美的文字所吸引,随后了解了一下书的主旨内容,更是觉得非常好。在下载电子档无果后,决定买下此书,快递很给力,今天就到了,下午花了三个多小时就看完了,觉得很好,有点小感受,故作此篇。

本书是由双胞胎兄弟苑子文、苑子豪共同创作,全书讲述的是共同考上北大的兄弟俩高中的奋斗史、成长中的趣事、家庭中温暖的亲情、更多是成长过程中血浓于水的兄弟情。在这本书里无处不充满着正能量,正像北大教授、着名作家曹文轩评价的那样这本书充满了我们当下社会需要的积极乐观,而传播他们也正是北大的责任和担当,希望他们可以做的更好,感染更多的人,这本书确实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他们那种特有的兄弟情谊,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友爱。

在高一之前,他们也跟很多普通学生一样,成绩平平,能为考了年级一百多名还兴奋不已,这样的成绩想考北大确实天方夜谭,但是,正如他们自己说的那样,梦想是可以发光的,无论身处多么黑暗的地方,梦想总能照亮你前进的方向……兄弟俩通过相互鼓励,相互打击,共同奋斗,共同进步,在近乎残酷的复习方式中完成质的飞越,进入年级前几名,与燕园北大拉近了距离,在这奋斗的过程中,他们的艰辛和努力给了正在奋战的人以鼓舞和希望,这正是这本书的正能量所在。四年过去了,回想当年的高中,没有像他们那样努力过,或许努力过,但没达到他们那种境界,确实是一种遗憾,这或许就是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的感受吧。

在书中更多的感受还是他们那份特殊的情谊,老实忠厚的哥哥总是以大哥的形象维护调皮犯二的弟弟,而弟弟总是欺负哥哥,而这一切哥哥早已用包容的心态习惯了。记得书中有几个让人记忆深刻的故事,有一次弟弟跟哥哥说家里如果有一个苹果,这个苹果就是我的,如果有两个苹果,我吃一个,另外一个哥哥必须留给我,除非有第三个,那个就是你的,事实中,东西双份,两人平均,()单数情况下,多余的一部分哥哥总是留给了弟弟;高三紧张的复习时间里,哥哥为了帮助成绩掉下去的弟弟,自己放弃复习,帮助弟弟整理资料;在大学,不在同一个专业里,不同寝室的兄弟俩,弟弟在寝室睡觉偷懒,装身体不舒服跟哥哥打电话让他帮自己拿快递并送到寝室;当弟弟买好零食去哥哥寝室看哥哥,发现哥哥不在时,不仅带回自己买的零食,还把哥哥桌上的零食搜刮一空。像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生活中发生着太多,佩服哥哥的包容大度,也欣赏弟弟的没心没肺,或许是他们有着自己的二分之一,亦或许他们是完美的组合,兄弟之间的情谊被他们完美的展现了出来。

其实,我觉得天底下所有的双胞胎都是幸运的,同卵双生的双胞胎更幸运,子文子豪的世界近乎完美,更是那幸运儿之一。(写到这儿,其实我觉得我们寝室那哥们团团也挺幸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