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及防护

合集下载

急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论文

急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论文

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及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r379. 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131-01急诊科是社会医疗救助以及参与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

急诊疾病呈多样性、复杂性、病情急、变化大、来势猛、死亡率高,其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

急诊护士要充分利用短暂时间正确的进行分析认识,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对策,保证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降低职业危险因素,现将诸多潜在危害因素做简要分析。

1 急诊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1 生物因素:主要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

急救工作中往往是在未明确诊断疾病前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伤口分泌物、排泄物。

最常见的血液传播疾病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如果不做好防护很可能被传染上而成为带病毒者。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 ,医务人员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3~6倍[1]。

1.2 物理因素1.2.1 锐器与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2]出血的意外伤害。

急诊科患者大多病情急 ,燥动不安 ,生命体征不稳定 ,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对有外伤的需立即包扎 ,缝合 ,止血等抢救。

在这紧急时刻操作不当时 ,极易发生针刺伤及刀割伤。

1.2.2 噪声:急诊工作环境嘈杂 ,主要有患者的呻吟声、电话铃声、监护仪的报警声、120的警笛声、家属交谈讨论声及小孩的哭声 ,大人的叫嚷声等等。

护士长期处于这样的高分贝环境中 ,会引起耳鸣、头昏、血压升高、失眠等。

1.2.3 负重及运动性危害:急诊护士在班多数时间是站立工作,不停奔走 ,下肢静脉易曲张。

经常搬运重物及患者,长期低头操作 , 容易出现颈背腰疼痛,易引发腰椎颈椎等疾病。

1.2.4 电离辐射:急救患者病情重 ,做各项检查需护士陪同 ,ct、x线检查具有辐射[3]。

长期生活在监护仪器的电磁场中有可能致畸致癌 ,尤其是怀孕的护士 ,放射线、电磁波、电力波、静电器等可能对母婴健康不利。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

急 诊 科 护 士 职 业 危 险 因 素 与 防 护 对 策
曾桂 英 。 国英 刘
( 西 省 永 丰 县 中医 院 , 西 江 江 永丰 3 10 ) 35 0
di 1.9 9ji n 17 o: 0 36 /. s.62—06 .00 0 .7 s 3 92 1.7 0 3
中 图分 类 号 : R 9 . 12 6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பைடு நூலகம்
17 0 6 (0 0 0 0 0 0 6 2— 39 2 1 )7— 9 0— 2
急诊科是 医院救 治急 、 、 患者 的主要 场所。急诊科 危 重 的特点是来就诊 的患者病情急 、 病种多 、 诊断不明确 , 使护理 工作具有高风险性 、 不稳定性和无规律性 。由于急诊 科工作
成 为 潜 在 职 业 危 险 的 高危 人 群 。
下, 护士精神负担加重 , 常担心 自身 的急救知识 和能力不 常
能满足患者 的需要 , 心工作 中 出现 差错 , 担 精神处 于高度紧
张状 态 。
2 防 护 措 施
2 1 生物 因素 的防护 .
增强防范意识 , 严格规范消毒 隔离 ,
12 化学 因素 医院常用 的消 毒剂 , . 如戊 二醛 、 含氯 消毒 剂 、 氧乙酸等均对 人体皮肤 、 过 黏膜 、 呼吸道 、 神经 系统有~ 定的影响 , 可刺激黏 膜引起胸 闷、 头痛 , 甚至发 生哮喘 、 肺水 肿, 同时能引起 细胞 突变 , 也是职业 性 皮炎 最常见 的原 因。 而急诊科护士对这些消毒剂 的使用较其他科 室更加频繁 , 接 触的机会也更多 , 危害性就更大。 13 物理 因素 . 13 1 锐器伤 .. 急诊科 护士 在抢救 患者 的过 程 中, 经常要 接触各种不同的锐器 , 如注射针头 、 手术刀片 、 碎玻璃等 。护 士在抢救患者的过 程 中, 由于 时间紧迫 和精神 紧张 , 使护 易 士在操作 时造成皮 肤黏膜 受到不 同程度 的锐 器伤 害。若处 理不当易造成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132 噪 声 急 诊 科 的环 境 嘈杂 , 来 自患 者 的 呻 吟 声 、 .. 有 监

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风险与防护

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风险与防护

了职业暴露的风 险, 各种侵袭性操作 , 使感染的危险陛增大 。
2 防 护措 施
21 强 化 培 训 , 高 医 务人 员 的 防护 意 识 。可 根 据 急 诊 科 . 提 工 作 的特 点 , 取 多 种 形 式 进 行 职 业 安 全 防 护 培 训 , 括 在 职 采 包
医护人员 、 新上 岗人员 、 实习进修生等 , 医务人员认识到职业 使
刺伤感染 HB V的可能性是 1% 0 9 4 %;受针刺伤感染 H V的 C
可 能 性 是 02 60 - %~ . %.
1 生化 因素 . 3
化学 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 、来 苏尔等是
急 诊科 常 用 的挥 发性 消 毒 剂 ,紫外 线 是 重要 的 空气 消 毒 因子 。
作者简介 : 庞娟萍 , , 女 大专, 主管护师。
22 健康的心理素质 .
有 优秀的心理素质 , 每天需保持 头脑清醒 , 沉着 、 冷静 , 乐观 开
朗 , 止 端 庄 , 表 大 方 , 人 热 情 , 造 出 良好 的职 业 形 象 , 举 仪 待 塑 效 的沟通 , 特别在直接与 患者沟通时必须慎言 、 诚恳 , 对于
2 掌握 优 质 护 理 服 务 的 特 征
优质护理服务是“ 以病人为 中心 ” 以满 足患者 的需求 为准 , 则, 其涉及到程序特征 和个人特征 两个基本 特征 , 只有将其 完
美结合 , 才能确保所提供 的优质 护理服务是优 质型的。而这种
优 质 型 的 服 务有 四个 要 素 , : 患 者 显 示 积 极 的 态 度 、 即 对 了解 患
到患者家属的暴力行为 , 使他们承受着 巨大 的精神压力 。因此 ,
须加强 职业防护, 持 良好的心理 、 以保 生理状态 , 地为患者 更好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急诊科作为医院中一个紧急救治患者的重要部门,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医护人员常常
面临很高的危险。

本文就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以及防护对策进行探讨。

一、职业危险因素
1、感染危险
急诊科护士负责接受各种疑似传染病患者,如新型冠状病毒、SARS、艾滋病等,以至
于不知道病种的患者。

患者带菌飞沫与血液等分泌物的直接接触,会造成护士被感染的危险。

2、暴力威胁
在急诊科工作中,护士常常容易被患者及家属大声地威胁,甚至出现肢体冲突的情况,导致护士的安全受到威胁。

3、精神压力
急诊科患者来来去去,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多个紧急情况。

由于心境紧张,急于
求成,容易导致护士出现综合征症状,如护理疲劳、耻辱感、害怕追究、压力和出勤短期化。

二、预防措施
1、合理防护措施
对于不明确的病种,护士应该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N95口罩、护目镜、手套、防护
服等。

2、严格个人卫生
急诊科护士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换洗工作服。

3、有效交流
护士应该和患者及家属建立有效的交流,消除误解和恐慌。

同时,护士也应该在工作
中与同事之间建立团队精神,减轻工作压力。

4、科学用药
在急诊科工作中,护士应该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规范。

必须确保药物的正确剂量和使用
方法,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总结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是一份很危险的职业。

护士要时时记住防护措施,保障自身健康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该更加重视卫生防护措施,保证护士可以更加安全地运作。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 )2— 2 . 1 :5 7
[ ] 一 芬 . 肢 深 静 脉 栓 塞 患 者 抗 凝 治 疗 的 急 救 护 理 [ ]现 4王 下 J.
代 中西 医 结合 杂 志 ,0 7 1 ( ) 8 9 8 O 2 0 ,6 6 :2 — 3 .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 因素及防护对策
仇 新 娟
关 键 词 : 诊 科 ; 业 危 险 因素 ; 范措 施 急 职 防 中 图分 类 号 : 1 R3
D T有 较 高 的 发 生 率 , 害 性 大 , 其 是 m , 残 率 和 死 V 危 尤 致 亡 率 均很 高 L 4。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是 骨 科 手 术 最 常 见 , 是 最 3 J I 也 严 重的并发症之一 , 预防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降低 D T的发 V 生 。近 年 来 笔 者 所 在 科 在 整 体 护 理 中 实 施 “ 防 优 于 治 疗 ” 预 。 对 骨 科 手 术 后 患 者 实 施 有 效 而 可 靠 的 预 见 性 护 理 , 行 术 前 评 进 估 、 后 重 点 观 察 , 利 于 患 者 躯 体 的 康 复 , 高 了 其 生 活 质 术 有 提 量, 降低了患者 的住 院 日、 医疗费用和死亡率 。 参 考 文 献 [] 1 高丽 , 燕 兰 , 军 , . 髋 关 节置 换 术 后 下 肢 肿 胀 与 血 液 马 苗 等 全 流 变 学的 相 关性 研 究 [] 中华 护 理 杂 志 ,04 3 ()27 4 . J. 20 , 4 :4 —2 9 9 [ ] 贵 兴 , 魁 戎 , 庆 铭 , . 防骨 科 大 手 术 后 深 静 脉 血 栓 2邱 戴 杨 等 预 形成的专 家建议[] 中华骨科杂志 , 0 ,5 1)66 60 J. 2 52 (0 :3- 4 . 0 [] 刚 , 3杨 吕厚 山 , 健 , . 分 子肝 素预 防人 工 髋 一膝 关 节 置 高 等 低 换 术 后 下 肢 深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研 究 [] 中 华 外 科 杂 志 ,00 3 J. 2 0 :06 99 21 )9 0 6 —0 10 —07 (0 11 — 11 2

急诊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

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

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

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1.3.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

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 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 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急诊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ppt课件

急诊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ppt课件

化学危害的防护
• 急诊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因为急而忽视了应有的防护,做到 各种防护用具完好齐全,严格操作规程,合理使用防护用 品。护士在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口罩、手套,必要时戴 眼罩,防止消毒液溅入眼内和吸入呼吸道;同时盛放消毒液 的容器应加盖防止挥发,这样既可以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 度,又减少对身体的危害。抽吸、注射化疗药物时戴防护 用具,所用安瓿等放入密闭的容器内,防止化疗药物蒸发 而污染空气,并及时转送,尽可能缩短在治疗室的放置时 间。在为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洗胃时护士应戴棉口罩,围 防水围裙和戴手套等;为防病人呕吐物、分泌物、血液等污 染眼结膜,可戴防护眼罩;夏天穿短袖工作服应加带袖筒等 。另外,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
• 科技的发展,仪器的更新,抢救治疗手段的层出不穷,给 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 急诊突发事件多,抢救病人紧迫,病人及家属过度焦虑, 期望大,而今他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所以在抢救 时,护士必须时刻警惕引发医疗纠纷的危险因素,去面对 病人或家属的心理暴力
• 病人及家属常常不理解、不信任护士的工作,而且护理工 作繁重,随机性强,频繁的倒班,工作持续紧张和刺激, 均可导致一定的心理精神压力,对职业暴露自我防护的意 识也有所降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急诊科护士产生疲劳 、睡眠障碍,导致护理工作质量及护士生活质量下降。
医源性损伤的防护
• 安全使用锐器,抢救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小心谨慎,可 使误伤和污染机会明显减少。
•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后禁回套针帽,在配药时注意防玻璃碎 屑刺伤,拾取污染针头和其他锐物时用专用镊子。
• 所有锐器应及时、正确地放入利器盒中,用过的一次性注 射器、输液器、一次性管道、废弃标本、敷料等应放在医 疗废物袋中专人收集运走焚烧,防止意外针刺伤及感染的 发生。

急诊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对策

急诊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对策

急诊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关键词]急诊室;职业危险;防护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一直是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的焦点。

医院的工作环境存在潜在的职业危险,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特别是急诊室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士职业1急诊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1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急诊室的病人病种多,病情紧急,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和背景了解不是很清楚,各种血液化验结果不知道,而当病人处于紧急情况时,都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往往忽视了自身的防护。

1.2经常接触各种感染病人在急诊室每天要接待数百的病人,其中又以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居多,据调查显示,每年急诊室护士患呼吸道疾病的机会比病房护士要高45%以上。

1.3频繁的接触各种消毒剂、抗生素经常接触各种消毒剂,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高浓度的甲醛可刺激黏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致水肿,同时持续突变、致癌、致畸,也是发生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

而抗生素引起的慢性皮肤过敏屡见不鲜,甚至有在操作中因接触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

1.4意外损伤在急诊室的护士中调查发现,几乎每名护士都有被锐器或针刺伤的时候,有20%的人还被病人血液污染的针所刺伤过。

有35%的护士人被病人的血液或分泌物溅到自己的皮肤上或眼睛里。

眼、鼻、口腔暴露与污染的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几率0.1%;皮肤暴露感染hiv的几率为0.1%。

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

1.5心理性危害护士这一职业主要是女性承担,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状况、家庭的重担、工作压力等是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尤其是在急诊室工作的护士,科技的发展,仪器的更新,抢救治疗手段的层出不穷,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在社会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而现有的医疗条件还不能满足所有病人的需要,尤其护士的地位还没有被社会所完全认同,所以当病人的需求没有被完全满足时,护士经常是某些病人或家属的出气筒,有时,因为给小孩穿刺时没有一针见血就破口大骂,甚至打人、砸东西。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摘要】急诊科护士由于工作性质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因素中,在各种诊疗活动中容易出现各种职业伤害。

提高自身防护意识,重视感染管理,做好安全防护,是预防职业损伤的关键。

【关键词】急诊护士职业危害防护【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082-02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受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的影响,人类疾病谱和医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先进仪器和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临床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也变得复杂多样。

如何做好安全防护不容忽视。

现将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报告如下。

1 急诊科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1 物理因素1.1.1 针刺伤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自1981年有学者首次报道污染针头的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以来,针刺伤与锐器伤已成为目前临床医务人员主要的职业伤害[1]。

有研究报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19倍[2],并且80%归因于针刺伤。

有调查发现,2008年有80.6%~88.9%的护理人员均受到不同频率的针刺伤,年人均被刺伤率2.8~3.5次。

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对针刺伤后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进行分析后得出,1次被H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的HIV、HCV感染的可能性分别为0.3%~0.5%、4%~10%,而易感人群发生1次HB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机会为6%~30%。

1.1.2 电离辐射损伤急诊科的辐射多来源于床旁X线机和心电监护仪,对护士身心易造成损害。

大剂量的照射将引起大范围的细胞死亡。

在小剂量的照射下,人体或部分被照器官能存活下来,但是最终导致癌症发病率大大增加。

对于人体,大剂量的辐射能引起急性放射病,如大面积出血,细菌感染,贫血,内分泌失调等;也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分析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分析
中图 分类 号 : R 1 9 7 . 3 2 3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0 2 - 0 0 4 7 - 0 2
急诊工作 由于职业 的特殊性 , 造成急诊科护士承受职业安全 危害的可能性更大,受到多种明确的和潜在的危害因素的伤害, 严重 影 响着 医护人 员 的身 心健 康 。 因此 , 职业 安全 问题 必 须引 起 重视 。 应采取针对性 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保护人员身心健康。
品的名称、 存量和价格等信息一 目了然 。 在新医改下, 只有依靠完
善 而强 大 的计算 机管 理 系统 , 才 能有效 地提 高 医院对 药剂 和药 品 的管理 效率 。
2 . 4 建 立健 全 医 院药剂 管理 制度 : 我 国为 加强 对 医院药 剂 的管理 , 颁布了《 药品管理法》 , 在新 医改的推动下 , 医院药剂管理制度的 建立和完善乃是当务之急 , 应当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医 院药 剂管 理制 度进 行 补充 和完 善 。 首切实保障药剂药品的质量 。 其次 , 对相关医护 人员从制度上要求他们严格医院药剂的管理 , 绝不容许粗心大意 等 问题 的出现 , 因 为这 直接 关 系到 患者 的生命 安全 。
3 总 结
随着新 医改的不断推进和发展 , 医院药剂的管理工作成为各 医 院工作 的 当务之 急 , 传 统 的 医院药 剂 管理模 式 已经不 能适应 时 代 的发展和需要 , 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 转变传统药剂管理模式 , 向 专业化、 信 息 化 以 及服 务 化 的模 式 发 展 , 不断 提 升药 剂工 作人 员 的素 质和专 业水 平 , 为患 者 的用 药打造 一 个安 全 、 放心 的环境 。 参考 文献 f 1 】 周建 国, 沈 靖 才. 新 医改 对 医院药 剂 管理 转 变 的探 讨[ J 】 . 中国 医

急诊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急诊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急诊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摘要]伴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急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急诊护士要面对很多复杂的情况,她们不但要在门诊、输血室、采血室、换药室、清创室面对各种各样工作,而且急诊护士经常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汗液等体液以及各种锐器,所以造成职业暴露的风险很大。

加上面对各种病人性别和心理特征,导致急诊护士内心需要承受很大压力。

另外,有一些患者体内含有血液传染病,例如乙肝、甲肝、梅毒甚至是HIV病毒,面对这些患者时,急诊护士是要面临很大的职业风险,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针对急诊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进行防护。

我们首先对急诊护士职业暴露风险进行了分析,对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旨在他将我国护士职业暴露危险的保护机制。

关键词:急诊护士;职业风险;暴露;危险因素1 职业暴露风险因素分析1.1 职业暴露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一些医院的相关制度不完善导致很多急诊护士对职业暴露方面存在认识不深刻的问题。

例如有的护士缺乏关于职业暴露威胁的相关知识培训,有的护士则是对于标准预防缺乏系统的认识,还有的护士者对于发生职业暴露以后不清楚如何采取正确的措施应对。

尤其是急诊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会被忽略,正是由于一些原因,针对急诊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她们在具体工作中不仅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而且操作中防护措施也难以做到位。

在临床中对于血液、体液等等物质的采集重视不够,对于自己的皮肤缺乏完善的保护意识,最终造成急诊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不断加大。

1.2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造成急诊护士职业暴露原因有很多,其中既有在操作中方法不当所造成,也有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甚至还有防护用具和物品缺乏所造成。

而在具体的操作中被各种医疗器械和用具刺伤是发生最多的职业性损伤,由于皮肤被刺伤导致与患者的血液伤口分泌物接触几率增大,并且这样的损伤还会即引起血液传染病的传播,所以造成医院护士使血传染病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在急诊的工作过程中,急诊护士要给患者进行抽血、打针、输液等各种工作,与患者接触到频率最多,一旦急诊护士被利器刺伤,患者的分泌物就容易从护士的伤口进入护士体内,造成感染的风险。

儿科急诊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防护

儿科急诊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防护

儿科急诊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防护【关键词】儿科急诊; 职业防护急诊科是急危重伤病员的抢救阵地,是医院急、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

急诊医护人员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工作,经常处于各种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以及与工作有关的危险因素中,时刻面临职业伤害的危险。

本文试着对儿科急诊医护人员防护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作简要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防护措施。

1 职业危险因素1.1 生物性危害因素急诊患者一般发病比较急,病情危重复杂,经常会遇到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跳呼吸骤停,原因不明的毒物中毒等患者,这些患者也可能是未知或潜在的传染疾病如乙肝、丙肝、梅毒、HIV阳性患者。

由于急诊医护人员在参与抢救或监护患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经常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尤其在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吸痰、洗胃和各种穿刺等过程中,为获得最佳抢救时机,往往顾不及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就要进行操作。

这无疑会增加护理人员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机会,还可能会使自身成为新的传播媒介。

1.2 医疗锐器损伤儿科急诊护士每天都要从事损伤性操作,被锐器刺伤是最常见的事件。

在各种注射、采血等操作中,由于患儿不合作,若有不慎常可导致针头刺伤,在我科30名护士调查中有85%发生过针头刺伤,其中78%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

1.3 噪音儿科急诊人流量大,噪声也大,长时间处于高声量环境中,能导致耳鸣、血压升高、易怒、头痛、失眠。

而噪音的发生是造成职业性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

[1]1.4 社会性危害因素消极的心理因素和负面的社会性危害对急诊科医护人员造成的伤害是不可忽视的。

急诊患儿多为突发且情况危重,其家长也容易出现急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甚至发生辱骂或殴打护士的现象。

这不仅使急诊科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也使他们一直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

2 职业防护2.1 生物危害因素防护护士应了解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

遵守各种消毒隔离制度,避免感染。

急诊科重点环节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急诊科重点环节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急诊科重点环节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一、引言急诊科是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承担着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和抢救的重要任务。

然而,急诊科工作环境复杂,工作内容危险系数高,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和职业性疾病。

因此,对急诊科重点环节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重点环节危险因素分析1. 感染性危险因素急诊科接诊的患者种类繁多,涉及众多感染性疾病。

因此,医务人员容易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急诊科常常面对数量庞大且严重感染的患者,如病毒性感染、肺炎、结核等。

这些疾病的接触、呼吸飞沫传播危险性较高。

2. 物理性危险因素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存在较大的物理危害因素。

例如,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长时间的工作强度、紧迫的决策环境,容易导致医务人员疲劳和情绪不稳定。

此外,急诊科还可能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如失火、爆炸等,增加了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风险。

3. 化学性危险因素急诊科接诊的患者经常需要进行各种化验和检查,例如血液化验、尿液检查等。

这些检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各类化学品,如有害气体、腐蚀性物质等,容易造成医务人员的化学性伤害。

4. 社会环境因素急诊科是一个容易发生冲突和暴力事件的场所,如家属不满意治疗结果、情绪波动患者的冲突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引发医务人员的人身伤害风险。

三、防护措施针对急诊科重点环节危险因素,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来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1. 健全感染控制制度,定期进行感染防控培训,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护知识宣传;2. 配备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确保医务人员避免直接接触病原体;3. 规范操作流程,制定科室内部操作规范,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4. 加强物理安全管理,确保工作环境安全,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如定期进行消防演,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处理能力;5. 强化化学品管理,严格规范化学品的使用、储存和处置,避免化学品对医务人员的伤害;6. 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护患配合度,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供参考。

标签:急诊护理;常见隐患;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是抢救患者的重要环节,在急救管理中占重要地位。

然而,急诊护理工作中会出现各种隐患,使急诊护理工作难以做到针对性,如相关的规章制度较混乱、病患情绪波动等问题都亟待解决[1]。

因此,为避免不必要失误带来的损失,需对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做出充分的防范措施。

1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1.1规章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急诊管理制度还有待于完善。

比如护理风险环节,其中风险管理机制、风险意识教育等需要制度化,已有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在制定、实施、监督等环节缺乏持续更新,主要在落实与执行力度方面存在不足与缺陷[2]。

在急诊科,护理工作需按照三查八对制度严格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因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并没有完全按照护理制度对患者实施抢救。

如在抢救护理中抢救器械、药物准备不充分,抢救不及时等,引发急诊护理风险[3]。

1.2护理人员的问题目前,急诊科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有:首先,护理意识缺乏。

因急诊科工作本身就存在患者发病急、病死率高等特点[4]。

而新进岗位的护士缺少工作经验,缺乏服务意识,多因言行不当、责任心不强而导致患者出现误解及不满情绪,进而引发护患纠纷[5]。

其次,人力资源缺乏。

而夜间护理人员更少,护士要承担患者的接诊分诊、救治和护送,以及留观、夜间输液等工作,易因工作服务不到位、不及时引发纠纷[6]。

1.3患者的问题急诊患者多为突发病、车祸等突发事件,须采取急救措施,此时患者与家属情绪反应迫切,对救治效果期望过高,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7]。

由于急诊患者年龄不一,尤其老人和小儿,沟通难度高,致部分患者对疾病和告知内容不能充分理解;部分特殊患者如低收入家庭患者,经济承受能力有限,面对昂贵的医药费选择放弃治疗。

这些客观和主观上的不配合均增加了护理风险。

1.4沟通不畅服务意识缺乏急诊工作中医患间沟通不良多为护理风险的诱因。

急诊科重点环节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急诊科重点环节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急诊科重点环节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对急诊科的重点环节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急诊科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二、危险因素分析以下是急诊科的重点环节及其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1. 患者接诊- 增加因接诊高频导致人员疲劳和失误的风险- 解决:合理安排工作班次,确保医护人员休息充足;提供专业培训,提高接诊效率和质量。

2. 检查和诊断- 检查设备故障或运行失灵可能导致诊断延误和错误- 解决: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并建立应急维修机制;提供技能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

3. 医疗护理- 不良的护理操作可能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解决: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强化卫生消毒措施;开展护理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

4. 急救处理- 应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或不可逆- 解决:建立严格的急救操作规范,提供实践培训和模拟演练;提供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备品备案。

5. 医患沟通- 沟通不畅可能导致误解和信息传递错误- 解决: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培训,倡导有效的沟通方式和工具;建立反馈机制,及时纠正沟通问题。

三、防护措施为降低急诊科环节存在的危险因素带来的风险,以下是建议的防护措施:1. 设立应急预案制定和贯彻科学的急诊应急预案,明确危险情况下的应对策略和责任分工,以保证迅速、有效的应急处理。

2. 建立健全的质控体系建立质量监控制度和评估机制,对急诊科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隐患,保障医疗质量。

3. 强化培训和教育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应急意识,促进团队的协作和配合。

4. 安全设施和装备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包括防护用品、急救设备和消防设施等,确保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

5. 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强对急诊科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工作流程和信息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总结通过分析急诊科的重点环节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为急诊科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急诊输液室是医院中重要的治疗部门之一,负责为患者进行急救治疗和输液治疗。

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护理人员需要面对患者的各种急症情况,同时也需要应对各种职业危害。

本文将就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护理人员职业健康的关注。

一、职业危害1. 感染风险急诊输液室是治疗急症的地方,很多患者来到这里时可能处于急性感染期,不排除有传染病患者。

护理人员在处理患者时容易接触到各种体液和血液,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易受到感染风险。

2. 化学品危害在输液室工作中,护理人员经常接触到各种药物,有的药物可能含有有毒化学成分,长期接触容易造成身体损害。

还有一些消毒液和清洁剂的使用也会对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3. 物理因素急诊输液室的输液设备多种多样,有些设备可能会产生较大噪音,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下容易引发聋哑问题。

还有一些辐射设备的使用也会对护理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

4. 心理压力急诊输液室是一个高压工作环境,护理人员需要面对各种急症患者,可能需要迅速处理各种危急情况。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容易导致护理人员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防护措施1. 感染防护护理人员在处理患者时,应做好手部卫生,使用洗手液进行反复手部清洁。

同时在接触患者体液和血液时,应佩戴好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避免直接接触感染源。

2. 化学品防护在接触药物时,护理人员应佩戴好防护口罩、手套等,避免药物溅射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同时在使用消毒液和清洁剂时应注意通风换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有害气体环境中。

3. 物理因素防护对于噪音环境,护理人员可以佩戴耳塞或者耳罩进行保护,减少噪音对耳膜的刺激。

对于辐射设备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保证自身安全。

4. 心理压力防范管理层应该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培训。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也应该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心态,避免长期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急诊科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急诊科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摘要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特别是急诊科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

因此,急诊护士潜在职业危害最大。

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

本文对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1 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1.1 生物因素急诊病人一般病情较重且病种复杂,经常会遇到不同原因所致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各种严重的开放性损伤病人,原因不明的毒物中毒及传染性疾病的病人等等。

护士在参与各种抢救操作及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经常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尤其在紧急为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洗胃、包扎止血、静脉穿刺等的过程中,为了争取最有利的抢救时机,护理人员往往来不及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便直接接触病人,这无疑会增加护理人员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机会。

特别是诸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经血源性传播的疾病。

(2)急诊入院的病人大多病因不明确,一部分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尚未检出,使得担任接诊、分诊、抢救工作的急诊科护士在进行自我防护时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3)急诊科在医院内属于相对开放的区域,流动人员多,病种复杂,尤其是各种传染性疾病流行的季节,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并且难以控制,使得急诊科护士感染各种疾病的机率增加。

1.2 物理因素急诊护士最常见的物理危险因素是锐器伤、噪声、负重伤和电离辐射。

1.2.1 锐器与针刺伤锐器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皮肤接触和黏膜接触,约占80%。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

急诊工作量大,抢救患者争分夺秒,急诊护士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因此针刺伤对急诊护士来说,危害性更大。

1.2.2 噪声急诊工作环境人流量大,人声嘈杂、噪声大。

这些噪声主要来自病人的呻吟声,婴幼儿的哭闹声,电话铃声,频繁的人员流动。

急诊医护人员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

急诊医护人员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

最 常 见 的 一 种 职 业 危 害 。急 诊 工 作 量 大 , 救 患 者 争 分 夺 抢 秒 , 诊 护 士 常在 患者 未 完 全 明 确 诊 断 前 即 投 入 对 患 者 的 急 处 置 和抢 救 , 中包 括 处 于 潜 伏 期 和 诊 断 前 的传 染 病 患 者 , 其
伤 害 而 受 到 感 染 Ⅲ , 其 成 为高 度 职 业 危 险人 群 , 重 影 响 使 严
了 医务 人 员 的 职 业 安 全 和 人 身 健 康 。 1 职 业 安 全 存在 的 危 险 因 素
1 1 心 理 因 素 .
急 诊 护 士 最 常 见 的 物 理 危 险 因 素 是 锐 器 伤 、 声 和 电 噪
性 的 消 毒 剂 对 人 体 皮 肤 、 膜 、 吸 道 等 均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影 黏 呼 响 , 者 引起 接 触 性 皮 炎 、 炎 、 喘 , 者 引 起 中 毒 甚 至 致 轻 鼻 哮 重
外 伤 害 以及 死 亡 , 伤 情 绪 会 影 响 精 神 状 况 和 生 活 态 度 。 忧
值 夜 班 频 繁 且 工 作 量 大 , 神 高 度 集 中 , 期 处 于 持 续 紧 张 精 长 状 态 , 力脑 力 消 耗 都 非 常 大 。 部 分 急 诊 护 士 在 院 前 出 诊 体 时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的 晕 车 现 象 , 别 是 在 快 速 行 驶 的 救 护 车 特 上 进 行 各 种 精 细 的 抢 救操 作 时 , 出现 头 痛 、 晕 、 心 、 会 头 恶 呕
染 性 疾 病 。 ] 1 3 物 理 因 素 .
职业 环境 中经 常接 触 患 者 的血 液 、 液 和 分 泌 物 , 有 些 患 体 而 者是 乙型 肝 炎 、 滋病 等 经 血 液 传播 疾病 的 患 者 , 务 人 员 艾 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及防护【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交通事故、环境污染、食品质量等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由于精神压力、意外伤害、特殊疾病等导致的急诊病人日益增加。

因此,医护人员面临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也相应增加,所以,当务之急应增强急诊室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医护人员深刻认识到了解职业安全危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而研究、探讨一些防护措施,尽量把医护人员有可能遭遇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关键词】急诊职业安全危险因素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及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的工作环境存在许多威胁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的潜在职业危险,医护人员常暴露于这些危险因素中。

这些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给医护人员身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尤其在医患矛盾突出的今天,病人和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较高,如果事先没有有效沟通,达成共识。

一旦治疗效果较差,就会引发矛盾,甚至发生过激行为造成意外伤害。

1、急诊工作环境中常见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
1.1生物因素
接触感染:急诊工作环境下,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犹如家常便饭,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急诊急救过程中病人突然大出血、病人的唾沫、痰液等都很容易引起感染。

特别是携带乙肝、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病人,这些病人的病毒是通过血
液来传播的,很容易感染,极具威胁性[1]。

乙肝、丙肝在医务人员中的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3-6倍[2]。

其它传染性疾病,如水痘、结核、流感、麻诊等,对医护人员具有极大的威胁。

1.2 物理因素
1.2.1锐器伤:急诊急救过程中,特别在救护现场,如果遇到严重的伤病患者,很多情况下都需要马上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缝合,而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手术器械,比如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血管钳、缝线针等等,很容易损伤到自己。

有数据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针刺伤而受感染的高达80%。

更有资料显示,注射0.4μl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感染率超过50%。

1.2.2电离辐射
ct、核磁共振仪、放疗设备、x光:急诊急救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到ct、核磁共振、x光等为病人检查身体,这些医疗设备辐射特别强。

其他的则具有电磁辐射,还有微波、激光、超声等也有一定的辐射。

这些具有辐射性的医疗器械无疑对医护人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2.3 燃爆因素
急诊室若有易燃、易爆的气体和化学制剂,而且医疗设备如果质量不过关,还容易发生漏电、电击事件。

这些都是不容易被发现的隐患。

1.2.4 噪音
急诊工作环境下,病人会由于伤病疼痛而呻吟,而医护人员在
实施急救时使用的一些医疗器械也大多会发出很大的噪音。

已有证据证明,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会使人出现头痛、失眠症状[3],同时也会对人的听力造成影响。

1.3 化学因素
升汞、甲醛、氧化乙烯、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制剂是急诊急救手术过程中常用的消毒药剂,挥发性极强,毒性较大,而且有的还易燃易爆。

容易对医护人员造成不适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像戊二醛、甲醛、含氯消毒剂,都可引起头晕、头痛、咽喉干痛、咳嗽等。

1.4疲劳工作:急诊科的伤病患者较之其它科室、诊室的伤病患者要多些,这就意味着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

医护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下,精神疲累,吃饭时间也不定点,睡眠时间也不规律,使得医护人员普遍产生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反映,同时易患有胃下垂、胆囊炎、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

1.5 病人因素
急诊科室会经常接诊一些酒醉病人、头部受到重创的病人、精神病患者等,这类病人情绪极不稳定,有时候还不愿意配合甚至反抗医护人员的治疗。

因此,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

另外,由于在急诊急救、手术过程中,病人很有可能出现突发状况(比如:心脏病突发、脑溢血、抽筋等),有的也因为医生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而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的期望值又过高,导致医疗纠纷频频发生,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不少外在因素的影响。

2.分析
既然在急诊工作环境下存在这么多有可能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那么医护人员就应该增强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患于未然。

2.1定期组织培训
要使医护人员增强防护意识,医院可以轮流组织各个科室进行增强自身安全防护意识的讲座、培训,请专家、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到访,给他们讲解在急诊急救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以及巩固医学医疗常识、知识,给他们讲解应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2.2进行模拟训练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模拟训练,模拟有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让导师从一旁亲自指导处理办法。

这样就能使医护人员印象深刻,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他们的应变能力就能得到增强。

除此之外,在急诊急救的过程中,必须的防护措施必须做到位。

比如面带口罩,手带手套,穿防护服,每年注射一次防乙肝病毒的疫苗等。

2.3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
急诊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不仅受到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因素的威胁,也受到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

急诊情况紧急,如果医护人员不能及时的与患者和病人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很容易发生纠纷,不仅有可能惹上医疗官司,而且一些不够理智的病人家属还有可能会有一些过激的行为,甚至对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伤
害。

所以,医护人员不仅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还要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结论:
医护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既崇高又面临着不少危险突发状况,作为医疗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切不可马虎,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理论素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娴熟的掌握一些必须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防护措施,既尊重伤病患者的生命也珍惜自己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春红.妇科门诊手术室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3)
[2] 曾明霞.血源性传播疾病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护士进修杂志.1999.4(4)51-52
[3] 刘开玉,陈艳.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全科护理.2009(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