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通论课后题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2)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3)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3)第五章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5)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5)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6)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7)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7)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8)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8)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8)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10)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11)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11)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2)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13)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15)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15)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文化通论课后题

中国文化通论课后题

1.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思考中国地名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联系?3.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与反改革斗争?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大致有四种:一是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二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政治改革,三是少数民族为汉化而进行的改革,四是封建统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一场改革的成败,通常有四个决定性因素:一是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二是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力量对比,三是有无触动当时的政治基础,四是改革在王朝所处的时期。

改革如果有人受益无人受损,改革就会受到各阶层的拥护,能够长久的走下去,反之最后一定会转化为政治斗争。

改革的命运就取决于政治斗争的最后结果。

4.“三皇五帝”传达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战国时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货币的使用已经很普遍。

但是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都不相同,齐国的货币样子像刀,赵国的货币样子像铲;货币计算的单位也不一致。

秦始皇规定:以后一律使用圆形方孔、每个重半两的铜钱,各国的旧货币全都作废,不许再在市面上流通。

原先六国的度量衡也是不统一的,尺寸、升斗、斤两等,也不大一样。

在一个国家买一尺布,到另一个国家也许只能算八寸。

在这个国家买一斗米,到那个国家就成了九升。

度量衡这样乱,和一个统一国家的政权当然不相适应,对人们的生活也太不方便了。

秦始皇下令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全国的尺寸、升斗斤两都得一律,这就克服了过去那种换算混乱的局面。

战国时期的文字也是不统一的。

同一个字的写法不尽相同,状各异,笔画有多有少。

统一以后,这种情况对政策法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传播,都是一大障碍。

所以秦始皇又下了“书同文”的命令。

“书同文”就是统一文字的意思,政府规定了一种叫做小篆的字体,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文字。

后来又根据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成一种比小篆更便于书写的字体,叫做隶书。

隶书跟现在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2.摧毁了许多文化典籍,毁灭了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3.嵌制了人民思想,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

中国文化通论选择题部分

中国文化通论选择题部分

二、选择题1.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以下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D〕A.宗天B.尚鬼C.以蓍草占吉凶D.嗜酒2. 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C〕A.文学B.文章C.文化D.精神文明3. 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B〕A.气候条件B.地理条件C.经济条件D.国际条件4. 秦朝统一的文字是〔D〕A.大篆B.金文C.隶书D.小篆5. 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出现于〔A〕A. 西周B. 商C. 夏D. 战国6. 中国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主要是指〔D〕A.青藏高原B.**高原C.**平原D.云贵高原7.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B〕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D.恭、敬、诚8.中国古代的林木乱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欢〔C〕A. 大兴水利B. 大兴武功C. 大兴土木D. 大兴文治9.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A〕A. 太尉B. 丞相C. 太宰D. 御史大夫10.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B〕A.分封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1.中国文化的整体,都是〔A〕的产物。

A. 农业文明B. 工业文明C. 手工业文明D. 工商业文明12.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C〕A.北移B.东移C.南移D.西移13."五帝本纪"载于〔A〕A."史记" B."汉书"C."后汉书" D."三国志"14. 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B〕A.木构造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构造15."文以载道〞的提出者是宋代古文家〔C〕A. 柳宗元B. 朱熹C. 周敦颐D. 顾炎武16.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C〕A.西周B.东周C.秦朝D.汉朝17.以下有关"中庸之道〞的正确说法是〔C〕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B."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C."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18.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大规模交流与融合〔A〕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19.哲学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属于〔D〕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20. "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表达的是〔B〕A.儒家的思想核心B.法家的思想核心C.墨家的思想核心D.道家的思想核心21.从曹魏开场,将百官分为〔D〕个品级,如相国为一品,尚书令为三品等。

中国文化通论考试复习题

中国文化通论考试复习题

中国文化通论1.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伦理政治。

2.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说苑·指武》。

3.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辩士。

4. 原始道教最初称为“五斗米道”,又叫天师道。

5. 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左右对称。

6. 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7.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隋唐。

8.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9. 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两次。

10.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已经十分清晰的相关观念则是天下。

11. 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御史大夫。

12. 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13. 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

14. 我国先民发明观察星象物候的方法是在夏代。

15. 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蔡伦。

16. 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17. 徽商和晋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们贸易的方式属于行商经营。

18.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勤农观。

19. 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夏代。

20. 唐代最有名的大型舞蹈是《霓裳羽衣舞》。

21. 属于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有信仰标志;仪礼标志;职业标志。

22. 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瑰宝中,孙思邈编写的医学著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23. 属于上层文化的是宫廷礼仪;文庙典礼;宗庙音乐。

24.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中华民族的通用语。

25.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高潮除了春秋战国时期之外,还有魏晋南北朝;唐宋之际。

中国古代文化通论 考试

中国古代文化通论 考试

中国古代文化通论一、名词解释1.文化:即自然的人化。

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全体,与人类的‚文明‛同义。

狭义的文化则专指人类的精神文化,与政治、经济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

2.血族婚:(也称族内婚)是原始社会人类的第一种婚姻形式。

即在氏族内排斥父子辈之间的通婚,只允许同辈男女(兄弟姐妹)的婚配关系。

3.民间秘密宗教:指在民间秘密流行而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禁止和镇压的宗教。

这些宗教大多具有三教合一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4.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

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

北宋时,以讲学为主的书院日渐增多。

南宋时随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

5.和亲:是民族间实行通婚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指中原王朝以宗室女和边疆少数民族首领所缔结的婚姻关系。

6.宗教:是人们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相互关系在人类社会意识中的一种特殊的、虚幻的反映。

分为自发的和人为的。

7.五行说:五行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个范畴已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理论思维的标志。

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

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8.塔:这是佛寺中的主要建筑。

梵文名:stupa(坟冢),后翻译为‚浮图、方坟‛。

分为以下几种形式:覆钵塔、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式塔、藏式塔、金刚宝座塔。

最初形式:半圆形大坟冢。

中国形式:楼阁式。

9.文人画:文人画是相对于当时工匠画而言的参与者多为文人士大夫,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画风,故有此名。

10.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

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中国文化通论(下)》课后习题1

《中国文化通论(下)》课后习题1

《中国文化通论(下)》课后习题1总分:100及格分数:60考试结果相关信息:未合格,您的总分为:35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1、()所著《营造法式》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建筑学专著。

正确答案:B、北宋李诫3、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正确答案:C、明朝6、王守仁主张(),把一切外在的形而上的“天理”、“道心”、天命之性都视同“吾心”。

正确答案:C、“心即理”7、中国古代最壮观的城市是()。

正确答案:D、唐长安城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先秦诸子学派对后世都产生过相当深刻的影响,其后世的发展各有不同包括()。

正确答案:A、墨家在汉代以后几成绝响B、法家鼓吹专制和刑罚的一面,发展为外儒内法、儒法并用的统治术C、最为源远流长的是儒、道二家。

它们既对立有互补,儒家重人事,道家重天道;儒家讲文饰,道家讲自然;儒家主张有为,道家倡导无为;儒家强调个人对家族、国家的责任,道家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超越2、驿路系统在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有()。

正确答案:B、是国家大一统意志的体现C、道路的通达推动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道路的通达促进了商业的发展3、中国园林美学特征包括()。

正确答案:A、曲折含蓄之美B、疏密相间之美C、天趣盎然之美D、诗情画意之美4、食疗特色包括()。

正确答案:A、因人制宜C、因时制宜D、饮食有节5、中国建筑有()特点。

正确答案:A、群体的和谐性B、组合的内向性D、阴阳的融合性6、中国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传统及习俗包括()。

正确答案:A、用筷子吃饭B、习惯吃热食、熟食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3、实学的基本特点有针砭时弊的批判精神;致力于新兴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

正确答案:错误4、清代是中国造船业达到新的高峰。

正确答案:错误7、宋代城市布局变封闭的里坊制为开放的街巷制,开启中国资本社会后城市布局的基本布局。

正确答案:错误返回课程重新考试。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文化?2.六书具体是指哪六书?【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指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为“六书”,是造字之本】3.什么是甲骨文?4.什么是丝绸之路?二.简单题:1.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何时,区别是什么?【姓、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域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氏”的产生比“姓”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缘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前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一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称为“氏”。

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

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

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还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

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

】2.举例说明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了解和研究文化,其实主要观察和研究人的创造思维、行为、手段极其最后的成果。

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挂念、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化艺术作品,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3.简述孔子、孟子的思想核心4.举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体现的文化特征三.论述题:结合实例,论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四.选择题:1.文化有四个层次,不属于物质文化层的是?2.易经:“物相杂,故曰文”中文的意思:3.从地域角度,今天河北省属于哪个文化区?4.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属于哪个文化层?【行为文化层】5.中国古代绘画中在哪一个时代,诗歌、绘画、书法完美结合?6.从秦汉到隋朝的政治体系是?【郡县制】7.中国历史传说中,观察天象、地理、八卦的人物是哪一位?8.属于长江古文化的是?9.中国古代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10.中国古代以画墨梅出名的是?五.填空题:1.刻在金属器皿上的文字是【】2.在商朝服饰分成上下两部分,上身称为衣,下身称为【裳】3.中国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政治结构被称为【】4.墨家学说的主要思想是【】5.孟子的思想核心是良知和【】6.造字法的描述“画成其物,....。

中国文化通论【复习、考试资料】(7月20日).pdf

中国文化通论【复习、考试资料】(7月20日).pdf

绪论一、文化的含义文化的定义,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凡务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诛。

”其中文化的含义指封建王朝的“文化教化”,用诗书礼乐等教化世人,大体上说基本属于精神文明范畴。

在吸收了西方细想后,被赋予新的含义。

第一,物质文化。

人们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综合。

诚如杜甫在《忆昔二首》中描绘的那样“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

第二,制度文化。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成的各种行为规范及各种组织形式所构成的。

如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第三,行为文化。

人类社会实践中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习惯,往往是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出现的行为规范。

如重阳节登高、赏菊。

第四,心态文化。

是在人类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思维方式等。

如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

二、中华文化的起源与中华名族的形成1、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含义中华一词,是由中国与华夏二名复合而成,其含义在古代与中国一词相当,在许多场合是同义语,论地域主要是指中原,扩而大之,及于王朝直接管辖的郡县地区;论民族,一般指汉人;中华又是文化概念,一般是指古人所称“礼乐冠第”的中原文化。

#加例子#2、中华文化滋生和发展的环境(1)。

:自然之富,物产之丰”这是中国文明得以滋生的一个先决条件,气候类型的完备,地地貌、流域繁复,为中华文化的多样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地理条件。

(2)。

农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这就注定了中国古代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农业社会的文化,中国文化的若干传统都与此有关。

(3)。

有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制度给与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各方面以深刻的影响。

血缘联系与社会等级关系密切交融、渗透。

加大了中华文化的延续力,使之成为世界罕见的不增中断的文化系统。

三、中华文化的名族特点(一)外在特点1、统一性元朝朱元璋在檄文中还说到“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承认元统治中国是符合天命,因而也就承认它是合法的了。

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部分课后题

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部分课后题

中国文化通‎论资料整理‎一、填空(15×1’):1.元代从民间‎脱颖而出的‎纺织技术专‎家是___‎_____‎。

2.佛教建筑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我国现知最‎早的佛寺为‎_____‎_____‎____ ,建于___‎_____‎_____‎。

4.唐代首都长‎安的布局是‎棋盘形封闭‎式的___‎_____‎___。

5._____‎___是当‎今是世界上‎最高、最古老、体型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世界上‎唯一存世的‎千年全木古‎塔。

6.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有‎北京的__‎_____‎_、_____‎___和河‎北承德的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被称为‎“万园之园”。

7.明清园林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中国古代三‎大船型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9.在近代形成‎公路系统以‎前,中国古代由‎国家构建的‎陆路交通网‎,即是以首都‎为中心啊、辐射全国的‎_____‎_____‎_。

10.宗法制源于‎_____‎_____‎_时代,于____‎__逐渐形‎成,到____‎__逐渐完‎备。

11.乡试取中者‎为____‎__,第一名称_‎_____‎。

会试取中者‎为____‎__,第一名称_‎_____‎。

殿试的前三‎名通称__‎_____‎,一甲第一名‎称____‎___,第二名称_‎_____‎,第三名称_‎_____‎。

二甲第一名‎称____‎___。

12.汉代专门学‎习书画辞赋‎的具有专科‎性质的是_‎_____‎_____‎_。

13.由____‎_____‎_发展到_‎_____‎__是古代‎社会由蒙昧‎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

14.古代男__‎____岁‎,女____‎__岁即行‎成人礼,可以婚嫁。

15._____‎_____‎_的产生,是继董仲舒‎之后对孔孟‎儒学所作的‎第二次改造‎,它标志着儒‎学哲学化和‎思辨神学体‎系的完成。

中国文化概论:第5-8章课后答案(修订版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第5-8章课后答案(修订版张岱年)

第五章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第h龟?民砍文化遊合和中外文化交汇-文化交ift与疋化融合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壮人中也了什么(V用?屮国文化不仅在内篤各娱文化的相互融釦用互涪透中得到发展• ffiUL' j外ffllttt界的按H •先后受客r 中童游牧丈化、波斯文化、化、冈拉他文化.敕洲文化-中w文化系统或以外來文化作补充,或以外米文化年蚁壮刑.快廉个机伍俣将吒廉的牛•命力。

外域:文化系统也任'冲国文化的广泛怨牺中股妝《?养、进润口身的肌体.二试析”曲学*渐”和“余学穴渐-的文化功能.•种文化BE有其民倏性,只有时代性。

…个Kfthd创i&文化•井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这址文化的民族性。

•个民荻创造了文化.同时在发展过和屮它乂必然接受别的民杖的艾化,哝进竹文化交茨,这就足文化的时代性.民旅性与时代・fflX«“総•不可.继呎传统文化,就足保持文化的民欣性:吸牧外⑴文化.进行文化交流. 就足程持文化的时代性.所以文化的民恢性与时代性这个问題是会贾沏始终的.为了保持文化的时代卜.n 20[u纪以来.岀现了•种提GIF油曲化-的規点.••个盘两化“和文化殳流有联系•现任.累个社会.不(H中IN,而11赴仑世界•怖牡西方文化占星斯地位.这是勺实,川济嘟•样余艸不足问力文化?电灯电话.禮上渋卜•祝说我们这穿的.从头IfiMtl •全足艸方化jj这个代化不是坏忖‘1 •"西化"要化.不“化-不行.创虬引进就是“化”・fu “仝范西化.不行,不能只宵经线.没存纬线,“全盘西化“ 4理论I•讲不通.件事实卜办不列.我怕不能只曲凹化•不讲“东化” •.东化”.报纸I:没竹这个诃儿•肚我发明的•我疽划逋•汉枕的时候•是咳化”的.BI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当时占冲国.在期末携初以询确实有过宋学州渐.不能只虫.也“贱学东沿”而忽视-农学凶4T •根据历史少实.在也曲文化交流史・• “东学回渐”从來卅没有中断ii.中华文化的烬人脸吸引了N方传教士.蚱JS佑人、国学牛・•冏人翳的注盘,并通过他们广泛传插到世界并地.在文化交说方面.中田是•个很育转色的国欢.从狱狀的远占起•几乎迪从•灯丈化开如中国文化屮秋仃外來丈化的成分•中国人向来如/F容乃大”.不爸兄协喷的•还兄裕神的,只尖对找们右利•我们妙8收•約纳仃川•断以成就了中国文化之大.中外文化的交流.(没育中断过.弟八甲中国语言文学31A 9-中国讲言文了-耐述汉谄汉字的待点及其亦世界讥言文字中的堆位.在世界的齐种语打中.汉语使用的人口巌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也分之•因此汉语足产合国揣址的七种工作谣含Z-.汉诸的特点:汉涪没4衣小松広关条的列形变化:汉讲没右词的形恋变法,家歴屈W词用花小讲法关套;汉语兄仃声调的语:"汉谄有大竝的同西字:汉7的持点:汉了的细7方汎及規卸A木悅8P◎形.讯爭.细、形声.转江.假借其中用点、划来折岀人或物的动作.状态或位w •是•种抽象的胡切会总即细合两个以henzT •衣达舒的宜思.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汉字形体先际经W rTtt文.金文.小《. 书、柄书等字休的受化.一举例说明汉诰汉字所承孩的文化伯息.汉诰汉了所承栽的文化倍息「艺昆阳汉谥诰:队词汇、语法和汉字形体所禾捉的文化倍总•与汉语汉7用记录的文化内容不是讣如屮皆文的"土•字I& 了记录这个词外•忌以其俅袴头之刃的构形备诉人朴占代统治軒兄张虫力统治天下的.这红估息由于述占文献的贫乏•我们无法从“T”的词义本巾煤御。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
题目10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未标记
题干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玄学在魏晋南北朝时大为兴盛。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答题历史
步骤时间动作状态得分
12020年03月24日21:00开始还未回答
22020年03月24日21:00保存:对答案已保存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答题历史
步骤时间动作状态得分
12020年03月22日15:08开始还未回答
22020年03月22日15:08保存:对答案已保存
32020年03月22日15:09答题结束正确2
题目2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未标记
题干
题干
《永乐大典》,保存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未标记
题干
《窦娥冤》是王实甫的代表作。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答题历史
步骤时间动作状态得分
12020年03月24日21:00开始还未回答
22020年03月24日21:01保存:错答案已保存
32020年03月24日21:02答题结束正确2
题目8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未标记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未标记
题干
朱熹是清代人.

中国文化通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通论复习资料

中国⽂化通论复习资料中国⽂化通论⼤纲⼀.⽂化的概念与内涵1.定义:⽂治教化⾃然的⼈化,⼈类改造世界的⼀切成果。

2.⽂化的结构3.关于⽂化的⼏个关系⼆.中国⽂化产⽣与发展的背景1.中国⽂化产⽣与发展的地理环境——⼤陆国家A.地理环境对中国⽂化的影响a.适合发展农业b.适合发展游牧业c.很少受到外来冲击d.容易产⽣⾃我中⼼主义。

(中国、华夷、“镜⼦”)2.中国⽂化产⽣与发展的经济背景——农耕⾃然经济A.农耕⾃然经济的特点a.排斥协作b.满⾜于⾃给⾃⾜c.不会有产业⾰命3.中国⽂化产⽣与发展的社会结构背景——宗法制度(家族制度)A.内涵B.特点a.⾎缘为纽带b.等级制c.家国同构三.中国古代的宗法体制与家族制度1.家族概说家族:由若⼲个同⾎缘的家庭组成,是以⾎统关系为基础⽽构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统的⼏辈⼈。

A.社会背景在农耕⾃然经济条件下,在⾎缘、地缘、业缘的共同作⽤下,同⼀家族的成员长期⽣活劳作于同⼀地区,世代繁衍。

B.定居式农业劳动的特征a.固守⼟地b.⾃给⾃⾜c.经验⾄上C.家庭结构与家族观念a.家庭结构I.中国封建家庭的结构是以⽗⼦、婆媳为主轴的典型的⽗⼦型家庭;家族关系以亲⼦的⾎统关系与夫妻的婚姻关系为基本构造。

(⾎缘和姻缘)b.家族观念I.⾎缘观念II.门第观念III.孝悌观念D.家族⼈伦关系a.三纲五常I.三纲:君为⾂纲,⽗为⼦纲,夫为妻纲。

II.五常:仁、义、礼、智、信。

2.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A.宗法制度的产⽣、发展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家长制商代已有宗法制度的雏形B.宗法制度的完备a.成熟年代:西周初年b.关键⼈物:周公周公摄政,⼀年救乱,⼆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尚书·⼤传》d.核⼼内容:I.严格区分嫡庶,确⽴嫡长⼦继承制。

II.区分⼤宗、⼩宗,均以正嫡为宗⼦。

III.等级次序分明,⼩宗服从⼤宗。

IV.实⾏世卿世禄制和分封制。

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及课后习题答案_

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及课后习题答案_

书本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中国文化通论(5篇)

中国文化通论(5篇)

中国文化通论(5篇)第一篇:中国文化通论第二编物质文化第一章纺织技术的发展1.简述中国古代纺织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P91-922.以服饰变迁为例,说明民族文化的交汇是一种双向互动?P943.以唐代服饰的创新求变为例,说明唐朝对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P954.为什么说中国服饰至清初又出现一大变迁?P955.为什么说服饰文化中凝聚着制度文化和观念形态的因素?P976.何谓“五服”?为什么说五服制是中国礼文化的组成部分?P99 “五服”制度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

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关系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工小功缌麻。

西晋《定律》第一次把“五服”制度纳入法典之中,作为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轻重的标准,这就是“以五服治罪”原则,它不仅适用于亲属间相互侵犯、伤害的情形,也用于确定赡养、继承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五服”制罪原则的确立,使得儒家的礼仪制度与法律的适用完全结合在一起,是自汉代开“礼律融合”之先河以来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它不仅体现了晋律“礼律并重”的特点,也是中国封建法律伦理法特征的集中表现。

五服本指五种孝服,后来,五服也指代五辈人,比如在山东的胶东半岛一带,有“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五服之后则没有了亲缘关系,也可以通婚。

一般情况下,家里有婚丧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内的人参加。

7.中国传统的服饰制度有哪些鲜明的特点?P99第二章饮食文化1.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火的使用;食物来源相对稳定(从种植和畜牧家禽两方面);陶器的发明与使用。

2.为什么说中国烹饪具有区域性的地方特色?P1043.中国人视野中的美食大体应具备哪些要素?P1044.为什么说中国茶文化中包含有丰富的人文意蕴?P1065.简述中国传统的饮酒习俗。

P1076.《礼记》说“礼之初,始诸饮食”,试述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P108(结合书本)……认为饮食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是礼制的发端。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习题与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习题与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习题与答案(含普及、提高与深化三种类型)第一类别:普及层次习题一、填空题1.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______和______等积极作用。

2.在国家形成以前,黄河流域分布着两大文化圈,一是以_____为精神支柱的农牧氏族集团______,一是以______为精神支柱的游猎氏族集团______。

3.宗法制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除了黄河流域之外,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都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5.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政策和“____”政策。

6.人类初始集团指的是____。

7.在西周宗法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国家政治中的____统治序列与____统治序列,是合二为一的。

8.“多子分继财产制”渊源于汉武帝时颁布的______。

9.秦以前的宗族属于____宗族,秦以后的宗族则属于____宗族。

10.“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___。

11. 中国人有机论的过程性思维导致____的习惯产生。

12. 整体型思维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分析型思维则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

13. 北宋哲学家是把______当作____问题进行讨论的第一人。

14. 墨子用于推理的工具是他提出的“三表法”,包括__、___和___。

15.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______思想。

16. 中国古代系统观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四种主要的系统关系。

17.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系统内通常会保持稳定的机制,其构成来自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中国传统宗教观带有很浓厚的现世实用的味道,表现在⑴_________;⑵________。

19. 以朝代为顺序,评述因史事件始末,并独立成篇的史书体裁,叫做________。

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部分课后题

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部分课后题

中国文化通论资料整理一、填空(15×1’):1.元代从民间脱颖而出的纺织技术专家是________。

2.佛教建筑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我国现知最早的佛寺为______________ ,建于_____________。

4.唐代首都长安的布局是棋盘形封闭式的___________。

5.________是当今是世界上最高、最古老、体型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世界上唯一存世的千年全木古塔。

6.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有北京的________、________和河北承德的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被称为“万园之园”。

7.明清园林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中国古代三大船型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9.在近代形成公路系统以前,中国古代由国家构建的陆路交通网,即是以首都为中心啊、辐射全国的___________。

10.宗法制源于___________时代,于______逐渐形成,到______逐渐完备。

11.乡试取中者为______,第一名称______。

会试取中者为______,第一名称______。

殿试的前三名通称_______,一甲第一名称_______,第二名称______,第三名称______。

二甲第一名称_______。

12.汉代专门学习书画辞赋的具有专科性质的是____________。

13.由__________发展到________是古代社会由蒙昧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

14.古代男______岁,女______岁即行成人礼,可以婚嫁。

15.___________的产生,是继董仲舒之后对孔孟儒学所作的第二次改造,它标志着儒学哲学化和思辨神学体系的完成。

16.朱熹的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佛教创始人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练习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练习答案

书本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通论(上)》课后习题1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通论(上)》课后习题1

《中国文化通论(上)》课后习题1总分:100及格分数:60考试结果相关信息:未合格,您的总分为:25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2、婚姻关系从属并受制于().正确答案:D、血缘关系3、唐代形成品色衣,即以色彩区别品秩的高低:三品以上官员服色为()。

正确答案:C、紫4、()字永叔,号醉翁,别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正确答案:D、欧阳修5、()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正确答案:C、孟德斯鸠6、封建宗法制具有( )的作用.答案:A、维护封建等级正确答案:C、维护封建等级、界定尊卑贵贱7、()特征也体现在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正确答案:B、人文性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饮食讲究包括().正确答案:A、色、香、味、形B、美名C、美的氛围(音乐)D、美的器皿2、关于文化的基础关系是()。

正确答案:A、广义与侠义的关系B、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C、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D、内隐文化与外显文化3、伦理型的表现有()。

正确答案:A、历代统治者视道德感化为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统治稳固、社会有序的道德规范去“教化"民众,以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B、强调个人的伦理义务,要求个人服从整体C、强调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视“修身”为立命之根本D、中国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内容宏富,良莠并存,在建构现代人格的今天,有必要加以批判、改造和更新4、唐代实行科举制的背景包括().正确答案:A、国家统一B、打破门阀制度C、新王朝客观上需要储备官员力量D、造纸印刷术超越前代5、定居式农业劳动的特征包括( )。

正确答案:A、固守土地B、每一个家庭或家族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单位C、任何一个家族必须由一个人作为家庭主宰6、深衣形制的特点有()。

正确答案:A、上衣下裳连为一体B、无男女式样区别C、上窄下宽,与后世的筒状袍不同D、系腰带,上不及肋,下不及髋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2、人的一生包括诞生礼、婚礼、葬礼.正确答案:错误3、中国古代丧服称为斩衰、齐衰、大功、缌麻。

文化产业管理 本科 中国文化通论 行考三

文化产业管理 本科 中国文化通论 行考三

金文是周代的代表文字。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正确获得2分中的2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篆文起源于周代末年,流行于秦国,到汉武帝时达到鼎盛。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3正确获得2分中的2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隶书在秦代是民间创造的一种篆书的简化体.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正确获得2分中的2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按出现的先后,先有简策,再有金刻、石刻,接着有了缣帛,最后有了纸张。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5正确获得2分中的2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简策大约出现在周代.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6正确获得2分中的2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石鼓文。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正确获得2分中的2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帛书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8正确获得2分中的2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雕版又叫刻板,这种技术起于中唐,最初是从印刷历书和佛经开始的。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9正确获得2分中的2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是北宋的毕升。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0正确获得2分中的2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思考中国地名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联系?3.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与反改革斗争?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大致有四种:一是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二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政治改革,三是少数民族为汉化而进行的改革,四是封建统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一场改革的成败,通常有四个决定性因素:一是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二是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力量对比,三是有无触动当时的政治基础,四是改革在王朝所处的时期。

改革如果有人受益无人受损,改革就会受到各阶层的拥护,能够长久的走下去,反之最后一定会转化为政治斗争。

改革的命运就取决于政治斗争的最后结果。

4.“三皇五帝”传达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战国时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货币的使用已经很普遍。

但是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都不相同,齐国的货币样子像刀,赵国的货币样子像铲;货币计算的单位也不一致。

秦始皇规定:以后一律使用圆形方孔、每个重半两的铜钱,各国的旧货币全都作废,不许再在市面上流通。

原先六国的度量衡也是不统一的,尺寸、升斗、斤两等,也不大一样。

在一个国家买一尺布,到另一个国家也许只能算八寸。

在这个国家买一斗米,到那个国家就成了九升。

度量衡这样乱,和一个统一国家的政权当然不相适应,对人们的生活也太不方便了。

秦始皇下令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全国的尺寸、升斗斤两都得一律,这就克服了过去那种换算混乱的局面。

战国时期的文字也是不统一的。

同一个字的写法不尽相同,状各异,笔画有多有少。

统一以后,这种情况对政策法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传播,都是一大障碍。

所以秦始皇又下了“书同文”的命令。

“书同文”就是统一文字的意思,政府规定了一种叫做小篆的字体,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文字。

后来又根据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成一种比小篆更便于书写的字体,叫做隶书。

隶书跟现在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2.摧毁了许多文化典籍,毁灭了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3.嵌制了人民思想,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

5.儒道思想为什么可以互补?儒道思想之所以能够互补,是以它们存在的差异为前提的。

但这种差异又不是截然对立的,只是儒道关注的问题以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不同而已,这使得社会对儒道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

一般而言,老子比较偏重于对哲学、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

孔子则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强调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正是由于他们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才能形成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

不仅如此,虽然老子和孔子一个侧重讲“天道”,一个侧重讲“人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两种心态。

比如老子对社会的批判态度,实际上也是关心社会的表现,而且《老子》中谈论治国之道的内容也占了很大比重。

同样,孔子的“道”虽然主要是“人道”,不是“天道”,但是,当“人道”绝对化以后,也是与“天道”相通的。

而且孔子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并欣赏曾点的超脱旷达,这与道家的思想有一致的地方。

乱世和盛世不一样。

乱世基本都是以暴制暴。

盛世就要倡导着人们的思想,以免出现暴乱,尤其是温饱以后。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儒家的仁德思想有利于社会和谐,“礼”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改造后的儒家思想强化了儒家伦理道德的权威性和神秘性,克服了儒家治理国家“力度”不足的缺点,从而成为治国理政的最为有效的思想体系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

又称道学。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

8.道教与道家的区别与联系?汉、魏、南北朝以后,道教改变道家的学术思想,用与佛教抗衡,乃使道家与道教,径渭难辨,唐、宋以后,儒者并斥佛、老,更使道家含冤不白。

其实,秦、汉以前道家的学术思想,是承受三代以上,继承伏羲、黄帝的学术传统,属于《易经》原始思想的体系,也是中国原始理论科学的文化思想。

汉、魏以后的道教,是以道家学术思想的内容做中心,采集《书经》系统的天道观念,加入杂家学说与民间的传说信仰,构成神秘性的宗教思想。

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二者还是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

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其思想流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魏晋之后道家思想的传承流变,现在看来还是模糊而难以说清的,但它对历代学者文人的影响却仍是依稀可辨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狭义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

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

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

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

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

道教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在中国古代影响仅次于佛教。

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

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

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道教虽奉老子为祖师,但其主张与老子、庄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于汉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

道教的另一渊源是始于战国、盛于秦汉的方仙道。

此外,亦可遥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教在其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与当时正进入中国的佛教的互动(佛教对道教的影响以及道家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

9.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及其意义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尊重学术自由;注重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批判分析能力的培养;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书院对教育的意义表现在:1 、书院藏书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

由于书院是古代高层次的教育机构,所以都拥有一定规模的藏书。

而且,由于许多藏书是书院创办人或主管人费尽心血积累起来的,其中不乏非常珍贵的典籍。

另外,由于书院的创办人或主管人所拥护的学派不同或地域不同,在藏书上就会有不同特色的反映,有的注重地方志的收藏,有的注重程朱理学的经典,各具特色。

而且,书院自行刻书,一方面促进了印刷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书籍,并通过再次刊刻,使这些弥足珍贵的书籍得以在社会重新流通起来。

2 、书院都注重藏书的利用,通过借阅,大大提高了图书的流通率,打破了中古时期藏书重藏不重用的局面。

在此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藏书管理经验,不仅集我国封建社会藏书管理制度和方法之大成,而且为建立我国近、现代图书馆新型藏书管理制度开了先河。

3、书院藏书促进了人才的培养。

中国古代书院,都是以封建思想为指导,宣扬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因此以封建正统的经、史、子、集构成了书院藏书的主体。

但书院中还包含着自由讲学的成分。

一些私人设立或地方设立的书院,热衷于自由研究学问,在书院中实行自由讲学和“讲会”制度,教学方式多采取启发诱导式,提倡学生自学,博览群书,老师加强指导,授道解惑,众多学者和生徒在书院接受这种教育,学术争鸣空气比较活跃,促进了封建社会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4 、书院藏书有效地传播了民族科学文化。

从历史上看,中国书院藏书的历史远不及官家藏书和私人藏书的历史久远,其规模也不及后二者大,但它好就好在既不是束之高阁、只供少数达官贵人使用,也不是禁锢森严、只借给亲朋好友,而拥有广泛得多的服务对象,供给全院生徒和学者阅读、研究,这样,一方面扩大了我国封建社会藏书的社会职能,一方面也造就了一些致力于民族科学文化研究的有用之才。

5 、书院藏书直接推动了古代学术研究的发展。

历代书院聚集了大批文人学者,其中许多是有名的学者,他们不但讲学授徒,而且进行学术研究,著书立说。

如宋代朱熹在书院的教学中,大大发展了理学。

清代学者黄宗羲、钱大昕、段玉裁等人,既是书院的山长,也是考据学家。

他们往往利用书院的丰富藏书,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工作,为我国古代的学术研究工作作出了贡献。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