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doc 10页)

合集下载

投资者认知偏差分析综述

投资者认知偏差分析综述

投资者认知偏差分析综述
投资者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或信息不
全等原因而偏离了理性决策。

这些心理偏差可能会导致过度自信、
损失规避、跟随群体等错误行为,从而影响投资结果。

本文将综述
主要的投资者认知偏差。

1. 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过于自信地估计自己的能力。

他们认为自
己比其他人更聪明,更有能力,从而高估了自己的投资能力。

这种
偏差通常会导致对风险的低估和对回报的高估,使投资决策出现偏差。

2. 损失规避
损失规避是指投资者更关注损失而不是回报的心理现象。

这种
行为可能导致避免潜在的风险,但却失去了投资的机会。

这种情况
在市场波动剧烈时尤其常见。

3. 心理账户效应
心理账户效应是指投资者将资产分成几个不同的账户,视为不
同的投资目标。

这种分割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做出不理性的决策,例
如出售赚钱的股票,而保留亏损的股票,因为它们被分开考虑。

4. 短视偏差
投资者短视,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长期持续的投资收益。

他们可能会忽视市场走势和其他因素,而只凭直觉做出决策。

5. 群体跟从
群体跟从是指投资者模仿其他人的决策,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分
析和研究来做出独立的决策。

这种偏差通常会导致投资者跟随市场
热度,进入高估的市场,最终导致损失。

投资者偏差是普遍存在的,但可以通过教育和自我意识来减少。

投资者应该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偏差,采取措施纠正不良的投资行为,提高决策的合理性。

试论投资者认知偏差的

试论投资者认知偏差的

2023-11-06CATALOGUE目录•投资者认知偏差概述•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形成原因•投资者认知偏差在投资决策中的表现•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应对策略•投资者认知偏差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针对投资者认知偏差的监管措施01投资者认知偏差概述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产生偏差。

在投资领域,认知偏差是指投资者在面对投资决策时,由于心理、情感、知识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投资信息的理解和判断产生偏差,从而影响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认知偏差的定义投资者认知偏差的类型投资者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和能力,忽略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

过度自信代表性启发可得性启发确认性偏见投资者倾向于根据以往经验对当前投资进行判断,而忽略市场变化和新的信息。

投资者容易受到容易获得的信息的影响,而忽略其他信息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投资者倾向于寻找和解释信息以支持自己的信念和预测,而忽略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信息和证据。

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影响影响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理性01认知偏差会使投资者对市场信息和风险的认识不足,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增加投资风险02由于认知偏差的存在,投资者可能忽略市场变化和风险,导致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和风险增加。

影响市场稳定性和效率03认知偏差不仅影响个体投资者的决策,还可能影响整个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

例如,当市场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泡沫时,认知偏差可能是其中一个因素。

02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形成原因•信息处理偏见是指投资者在处理投资信息时,由于心理、认知、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信息的解读、分析和判断出现偏差。

例如,投资者可能过于关注短期信息,而忽略长期信息;或者过于关注有利信息,而忽略不利信息。

这种偏见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失误,进而影响投资决策。

信息处理偏见•心理因素对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影响也很大。

例如,投资者可能存在过度自信、盲目乐观、风险偏好等心理倾向,这些心理倾向可能导致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过于冒险,忽略风险,进而导致投资损失。

证券投资中的认知与行为偏差

证券投资中的认知与行为偏差

证券投资中的认知与行为偏差无论是初涉股市的幼稚的个人投资者,还是精明老练的经纪人,或是资深的分析师,他们都试图以理性来判断市场趋势并进行投资决策。

但他们都是普通人而非完全的理性人,因此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至落入认知陷阱,导致市场中一些普遍的行为偏差。

一.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证研究发现,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的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会导致一些行为偏差:1.夸大自己的知识水平,特别是倾向于夸大自己专业之外的知识水平,对自己不熟悉不懂的事物轻易地作出判断,显然这种判断缺乏准确性。

大多数投资者投身股市前都知道股市上只有少数人能赚钱,但都认为自己能力比别人强,属于少数能赚钱的人,不具备专业知识也敢买股票,连公司是做什么都不知道就敢买该公司的股票。

2001年初做财务软件的公司天大天财公告要投资15亿元生产光纤,不了解光纤的技术背景、竞争态势和行业前景,就判断该公司未来会有很大的利润增长率。

仅凭这条消息进行投资,失败是无疑的。

投资者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真正知道的东西,只在自己的专业知识范围内进行判断。

20世纪末网络股票持续上涨时,巴菲特由于不清楚网络股的赢利模式而坚持不买网络股,虽失去一些获利机会,但避免了一场灾难。

2.过度自信会导致投资者处理信息失措。

他们往往会过分依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忽略一些重要信息;还会在过滤各种信息时,注重那些能够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伤害他们自信心的信息。

如很多投资者不愿卖出已发生亏损的股票,因为卖出的话等于承认自己决策失误,并伤害自信心。

3.过度自信包含了对凭借个人努力获得成功的过度乐观。

投资者由于过度自信,坚信他们掌握了有必要进行投机性交易的信息,并过分相信自己能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试图通过每次少量获利和多次交易的方法达到增加收益的目的,从而导致过多的短线交易。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股票投资是一种常见的投资方式,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决策时往往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认知偏差是指投资者在信息处理和判断过程中,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性而导致的主观错误判断或决策失误。

在股票投资中,常见的认知偏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投资者常常受到过度自信的影响。

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过高估计,从而导致投资决策的偏差。

投资者可能会过分自信地认为自己有能力预测市场走势,从而进行过度交易或过度集中投资,增加了投资风险。

投资者常常受到损失厌恶的影响。

损失厌恶是指投资者对损失的感受要大于对同等额度收益的感受,从而在投资决策中做出保守或回避风险的选择。

这种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放弃一些高收益的机会,同时过分关注已经遭受损失的股票,出现亏损套牢的情况。

投资者常常受到跟风效应的影响。

跟风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决策中过分关注他人的行为和观点,从而盲目跟随他人的投资行为。

这种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羊群效应的出现,导致市场投资决策的集体行为,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性。

第四,投资者常常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

锚定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对某一特定信息点过度重视,从而导致投资决策的偏差。

投资者可能会过度依赖于过去的股价走势,从而忽视其他重要信息,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误。

股票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可能会对其投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了解和认识这些认知偏差,可以帮助投资者避免其中的陷阱,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指导,引导其进行理性投资,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 07 期
总第 2 8期 1
缮 南栅
NO. , 0 7 12 0 S r lN .1 e i o2 8 a
HA N I AN 兀 NAN E C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
刘 澄 ; 魏 然 ; 呜鸣 吴
投资者作 为证 券 市场 的行 为 主体 , 最主要 的特征 者投 资决策 中 的认 知偏 差主 要可 以分为 两 大类 ,即因 其 就是依据市场信息做出投资决策。从投资者接受各方面 “ 发式决 定过程 ” 启 而产生的认知偏 差和因采用 “ 心理框
的信息 到最 终做 出投 资决策 , 经历一个复杂 的处理过 架” 要 所引起的认 知偏差。 程 。研究表 明 , 资者的行 为表现并非完全理性 , 投 在判断 与决策 时 , 不可能对所 有方案进 行全面 、 系统 的评估 , 往
峭, 即投资者 由于亏损导致 的痛 苦程度 大于相同数量 的
中, 中小型投资者又 占大多数。 户( 散 资金实力 在 1 0万元 以下的投资者 ) 中户( 、 资金实力 在 1 0万元到 5 0万元之 间的投 资者 ) 和大户 ( 资金实力在 5 万元 以上 的投资者 ) 0
的人 数比例大致为 ;o 3 %、%。从交易量来看 , 6 %,5 5 个人
另一位经 济学家特 沃斯金 (vr y 指 出 , T es ) k 人们 在获利 和
当比重 ; 投资者以工薪阶层为主。 据调查 , 在我 国证券市 场中 , 个人投 资者 约 占 7 %, 5
遭受损 失时的风险态度并不一致 ( 图 1 。当投资者处 真 正意 义上 的机 构投资 者仅 占 2 %。而 在个 人投 资者 见 ) 5 于盈 利状 态时 , 资者 是风 险规避 者 ; 当投 资者 处 于 投 而 亏损状 态时 , 资者则成 为风 险偏好者 。投 资者价值评 投 估 函数在 损失部 分 的曲线 比在获 利部 分 的曲线更 为 陡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股票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偏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决策时出现的非理性思考或判断,通常是由于信息获取、理解、过滤和处理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这些认知偏差在股票投资中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影响其投资收益。

本文将讨论几种股票投资者常见的认知偏差。

1. 过度自信偏差过度自信偏差是指投资者对自身能力的高度估计,认为自己能够根据个人能力和经验做出正确的决策。

然而,实际上,投资者往往过度自信,忽略了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这种认知偏差还表现在投资者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忽略了潜在的风险和损失。

2. 锚定偏差锚定偏差是指投资者过度依赖参考点或先前的经验,而不是根据最新的信息做出决策。

例如,投资者可能会依据过去某些股票的历史表现作为投资决策的基准,而忽略了当前市场的实际情况。

3. 短视偏差短视偏差是指投资者关注短期结果,而忽略了长期投资的价值。

这种认知偏差表现为,投资者倾向于选择过于关注短期收益的投资方案,而忽略了公司的长期价值、持续的增长和收益过程中的波动。

4.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跟随其他投资者的决策。

这种认知偏差常见于在市场过程中的寻求意见和建议,但可能导致减少尤其是中长期投资的机会。

这可能是一个投资者不理性的思考方式。

5. 易得性偏差易得性偏差是指投资者往往更关注能够迅速和轻松获得的信息,而忽略了已经过滤或更难以获得的重要基本信息。

这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影响其投资回报。

6. 认知懒惰认知懒惰是指投资者没有花时间或精力去了解更全面的信息。

这种偏差常常是由于投资者过于忙碌或对信息的价值缺乏清晰的认识,使其得不到具体的期望价值。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股票投资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投资方式,但是投资人在做出决策时往往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认知偏差指的是投资人在分析信息和做出决策过程中,受到自身经验、情绪以及一些特定的心理错误的影响所产生的错误判断。

在股票投资中,投资人往往受到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影响。

过度自信指的是投资人对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过于自信,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这种认知偏差导致投资人容易对自己持有的股票过度看好,过分乐观,忽视了风险的存在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了风险的忽视和投资决策的错误。

投资人还容易受到损失厌恶的认知偏差影响。

损失厌恶指的是投资人在决策时对损失的敏感程度超过对收益的敏感程度。

这种认知偏差导致投资人对已经亏损的股票过度持有,不愿意出售亏损股票,希望能够通过等待市场复苏来弥补亏损。

投资人对已经盈利的股票更容易割肉出售,希望把利润及时收入囊中。

这种投资行为往往导致了损失的扩大和利润的回吐,增加了风险。

投资人往往受到“羊群效应”的认知偏差影响。

羊群效应指的是投资人在做决策时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和引导,盲目跟随他人的投资行为而作出决策。

这种认知偏差导致投资人容易陷入市场上的投资热点,盲目追逐市场风口,并忽视自己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在羊群效应的引导下,投资人的投资决策往往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和独立判断,风险大大增加。

投资人还存在投资回报偏好的认知偏差。

投资回报偏好指的是投资人对不同的投资回报有不同的心理期望。

投资人对于高收益的追求往往超过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这种认知偏差导致投资人容易对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进行过分追逐,忽视了风险的存在,容易导致投资损失。

股票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投资人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这些偏差的影响,例如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模型、多角度分析投资风险和潜在收益、避免盲目跟随市场热点等,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风险控制能力。

证券市场投资者心理研究投资决策与认知偏差

证券市场投资者心理研究投资决策与认知偏差

证券市场投资者心理研究投资决策与认知偏差投资是证券市场的核心活动,而投资者的心理和认知偏差在投资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和认知偏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心理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1. 亲近效应亲近效应是指投资者对于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理财产品更加倾向于投资。

例如,投资者可能更愿意购买自己所熟悉的公司的股票。

亲近效应导致投资者的投资组合过于集中,缺乏风险分散。

2. 动量效应动量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追涨杀跌。

当一个证券价格上涨时,投资者更容易买入;而当一个证券价格下跌时,则更容易卖出。

这种行为导致了市场上的资产价格走势具有一定的惯性。

3. 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以某个已有信息作为决策的参考基准。

例如,某个证券的历史最高价格成为了投资者对该证券的价值评估的参考标准。

这种行为导致了投资者对于新的市场信息的反应相对较慢。

二、认知偏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1. 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能力高估。

投资者往往过于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预测市场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然而,过度自信往往导致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于冲动,忽视了风险的存在。

2. 短视偏差短视偏差是指投资者更关注短期市场波动,而忽视了长期的投资回报。

这种偏差导致投资者过度频繁地进行买卖操作,增加了交易成本,并降低了长期回报。

3. 跨期选择偏好跨期选择偏好是指投资者倾向于选择即时获得的回报,而忽视了长期投资带来的收益。

投资者往往更愿意选择短期的高风险高收益资产,而忽视了长期的稳定收益。

三、应对投资者心理和认知偏差的方法1. 多元化投资多元化投资是指分散投资者的风险,降低投资组合的相关性。

通过购买不同资产类别的证券,投资者可以降低亲近效应和动量效应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2. 信息多元化投资者应该获取来自多个渠道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通过获取全面的市场信息,才能减弱锚定效应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股市投资中的投资者心理与认知偏差

股市投资中的投资者心理与认知偏差

股市投资中的投资者心理与认知偏差股市投资是一个既令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领域。

投资者的决策往往受到心理和认知偏差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投资结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本文将探讨股市投资中常见的几种心理偏差和认知偏差,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过度自信偏差过度自信偏差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擅长预测市场走势。

这会导致投资者高估自己的决策能力,过度自信地进行投资,并忽视市场风险。

当市场波动时,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难以接受失败,可能会坚持错误的决策,造成巨大的损失。

应对策略:1. 认识自己的局限性:投资者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有错误的可能性,避免过度自信。

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投资知识和技巧。

2. 保持谨慎:在做决策时,要仔细评估风险和可行性,给自己留出一定的回旋余地。

避免过于冲动地做出投资决策。

二、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模仿大众的投资行为,跟随市场的大趋势进行操作。

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忽视自己的独立思考,盲目跟从他人的决策,错失投资机会或陷入错误的炒作中。

应对策略:1. 建立自己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避免盲目跟从他人,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判断进行投资。

2. 提高投资素质:通过学习和不断实践,提高自己的投资素质和分析能力。

了解市场的基本面和技术面,形成独立的投资观点。

三、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投资者更加关注损失而不是回报,对于同样的损失和回报,投资者更倾向于避免损失。

这会导致投资者在面对亏损时不愿意割肉出局,而盲目追逐涨势。

结果可能是错过止损机会,进而面临更大的损失。

应对策略:1. 理性决策:投资者应该学会理性决策,抑制情绪的干扰。

在遇到亏损时,要果断止损,避免情绪干扰造成更大的损失。

2. 分散投资:通过投资多种不同的资产类别和行业,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

分散投资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分散损失,降低投资风险。

四、确认偏误确认偏误是指投资者倾向于寻找能够证实自己观点的信息,忽视与之相悖的证据。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作者:廖敏来源:《商情》2016年第06期【摘要】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有赖于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理性投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市场投资者对市场的认知出现偏差,使得投资者的行为处于趋于不理性状态。

本文针对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理性投资认知偏差一、引言我国的个体投资者人群集中在中低等收入的工薪阶层,这些人的经济来源以工资为主,希望通过合理的理财方式使家庭收入多元化。

但是由于这类投资者大多没有经过正式股票方面的教育,再加上他们投资经验较少,信息来源有限,使得他们的投资存在很大盲目性。

他们投资时依靠的方式主要是绩优股推荐、朋友推荐等,投资者信息的缺乏,对投资知识的欠缺都加大了他们投资的风险,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二、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原因(一)投资者信息的缺乏出于牟利目的,很多上市公司、证券中介、机构大户等为了达到操控股价的目的,故意散播虚假信息,制造假现象,这样严重的干扰了中小投资者的判断,使投资者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二)市场价值基础薄弱由于证券市场的价值主要源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我国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不理想,所以投资者很难从上市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股利回报,即使有一些长期处于增长状态的股票,也是涨幅不大,远不如二级市场上价格差额带来的收益明显,出于这种情况,个体投资者都偏向于采取适时入市短期投资赚取差价的投资策略。

(三)国家政策干预过度从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我国政策的调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几乎每次的股市大幅震荡都与政府的政策干预有关。

要想使个体投资者在分析市场上各种信息的同时,对大形势进行分析,猜测管理层可能采取的策略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政府的过度干预使得个体投资者出现了判断偏差。

三、如何避免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一)政府及监管层应给予正确引导(1)政府机构和监管部门调控信息应该增加透明度,调控的目标清晰,具有可预见性。

证券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分析

证券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分析


( 二 )代 表 性 偏 差
( 三 )政策 依赖
人 们 喜 欢 把 事 物 分 为 典 型 的 几 个 类 别 , 然 后 , 在 对 事 件 进 行 概 率 估 计 时 , 过 分 强 调 这 种 典 型 类 别 的 重 要 性 , 而 不 顾 有 关 其 他 潜 在 可 能 性 的 证 据 。 如 : 大 多 数 投 资 者 将 好 公 司 的 股 票 认 同 为 好 股 票 。 另 外 , 投 资 者 信 奉 “小 数 规 则 ” , 不 管 样 本 容 量 多 小 , 总 认 为 它能 反 映总体 。 ( 三 )锚 定与 调整 偏差 在 模 糊 情 境 下 , 人 们 通 常 要 找 一 个 参 照 点 和 锚 来 降 低 模 糊 性 ,然 后 再 通 过 一 定 的调 整 来 得 出 最后 的结 论 ,但 是调 整 通 常 都 是 不 足 的 ,因 此 不 同 的参 照 点 将 产 生 不 同 的结 果 。 例 如股 票 在 高
可 收 回 的 投 资 , 沉 没 成 本 不 应 影 响 当 前 行 为 或 未 来 决 策 。 投 资 者 中 国的证 券 市场 还不 是一 个健 全 的市 场 ,表现 为 投机 严重 ; 噪声 交 在 证 券 投 资 时 最 难 做 到 的 就 是 忘 掉 成 本 价 , 不 是 以 一 支 股 票 的 未 赚 了钱 ”来 操 作 该 股 票 , 易过 度 ,非 理性 泡沫 严重 等 。投 资者 以个 人 投资 者为 主 ,资金 规模 来 走 向 为 依 据 , 而 是 看 这 支 股 票 是 否 “ 均偏 小 ,投 资水 平较 低等 ,投资 行为 上表 现 出 “ 过 度 自信 ” 、 “ 损 需 要 止 损 的 时 候 却 不 断 补 仓 以 求 降 低 持 仓 成 本 。 失厌 恶 ” 、 “ 处 置 效应 ” 、 “ 赌 博与 投机 ”、 “ 暴富 心理 ”、 “ 从 三 、个 人投 资者 行 为偏 差 的社会 心 理 学 因素 作 为 群 体 中 的一 员 ,人 们 容 易 受到 群 体 情 感 的感 染 ,倾 向于 众 心理 ” 、 “ 政 策 依 赖 性 ” 等 心 理 和 现 象 … 。有 必 要 从 认 知 、 情 感 采 取 与 群 体 行 为 相近 的行 为 ,甚 至放 弃 自 己的 偏 好 与 习惯 ,并 忽 和 社会 心 理 的角度 来 分析 这些 现 象 的根源 ,并提 出相 应 的对 策 。 略 自身可 获得 的信息 。 个 人投 资者 行 为偏 差 的认 知 因素 在 投 资过 程 中 ,投 资 者 喜欢 采 用 基 于 直 觉 的 启发 法 来 做 出决 ( 一 一) 羊 群 效 应 定 , 启 发 式 系 统 加 工 速 度 较 快 , 不 占用 或 占 用 很 少 的 心 理 资 源 , 也 就 是 从 众 行 为 , 影 响 从 众 的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是 持 某 种 意 见 的 容 易 受 背 景 相 似 性 、 刻 板 印 象 的 影 响 ; 会 遗 漏 一 些 重 要 的 因 素 和 人 数 多 少 , 而 不 是 这 个 意 见 本 身 。 在 股 票 市 场 上 , 单 个 投 资 者 总 现象 ,从 而做 出有风 险 的或错 误 的 决策 。 是根 据 其 他 同类 投 资 者 的行 动 而 行 动 , 在他 人 买 入 时 买入 , 在他 ( 一 )可 得性 偏差 人 卖 出 时 卖 出 。 追 涨 时 信 心 百 倍 蜂 拥 而 致 , 大 盘 跳 水 时 , 恐 慌 心 人 们 根 据 一个 客 体 或 事 件 在 知 觉 或记 忆 中的 可 得 性程 度 来 评 理也 开 始连 锁反 应 ,纷 纷 恐慌 出逃 。 估 其 出现 的概 率 , 赋 予那 些 易见 的 、 容 易记 起 的信 息 以过 大 的权 ( 二 )庄 家 情 结 重 , 而对 大 量 的其 它必 须 考 虑 的 信 息 “ 视 而 不 见 ” 。例 如 ,2 0 0 8 我 国 的部 分 个 人 投 资 者深 信 股 票 价 格 是 由庄 家 决 定 ,到 处 打 年 股 市 大 缩 水 的 痛 苦 记 忆 , 许 多 投 资 者 高 估 股 价 下 跌 的 概 率 , 失 听 小 道 消 息 ,将 自 己的 投 资 决 策寄 托 在 虚 无 的庄 家 身上 ,而 忽 视 对 于价 格 决定 的本 质 因素 的研 究 。 去 了2 0 0 9 年 的投 资机 会 。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假设你手头上没有现金,现在打算买入一只股票的话你 必须卖出正持有的两只股票中的一只。假设你持有的股票A 的浮动盈利率为20%,而股票B目前的浮动亏损率为 50%, 你会怎么做呢?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
进行理性风险投资应遵循的最基本策略是:“止住亏损,让赢
利充分增长(Cut the short, let profit grow)” 。
中奖。一个朋友建议你选择另外一组号码,你会改变吗?这
样做可能会给你带来的遗憾有哪些?哪种遗憾的程度更大一
些?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
l 二、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
人类天生具有回避遗憾和寻求自豪的心理倾向。投资心 理学家发现,投资者为寻求自豪会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的股 票,而为避免遗憾而长期持有亏损的股票,这种现象被称为 处置效应。 小测验
遗憾(后悔):当人们认识到以前的一项决策被证明是糟糕 的决策时所造成的情感上的痛苦。
自豪:当人们意识到以前的一项决定被证明是好的决定时而 引发的情感上的快乐。
遗憾的种类
➢忽略的遗憾:因为没有采取行动导致的遗憾。
➢行动的遗憾:因为采取了行动导致的遗憾。
举例:几个月以来你每周都选择同样的彩票号码,一直没有
➢在人们心里,会把辛苦赚来的钱,和意外获得的钱放入不 同的帐户内。人们会将辛苦赚来的项目报酬有严谨的储蓄 和投资计划,但是对意外获得的钱却有不同的态度。
➢其实,一个人名下的钱,并不依据它的来源有了性质上的 区别。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l 因此,心理帐户的存在使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 单的经济运算法则,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或投资行为。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股票投资者是指通过购买股票来获取资本利益的人,他们的投资行为可能受到一些认知偏差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股票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及其影响。

首先,股票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的倾向。

他们往往高估自己的投资能力和知识水平,忽略了股票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造成投资决策的偏差。

因此,股票投资者应该审慎评估自己的投资能力和知识水平,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因过度自信而造成的投资风险。

其次,股票投资者存在“损失厌恶”的心理。

他们通常更关注损失而不是收益,因此可能在遭受损失时做出不理性的决策,如卖出股票或停止投资。

这种认知偏差会导致投资者错失投资良机,因此,股票投资者应学会冷静面对投资风险,以长期的投资观念来看待股票投资,力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取稳定的投资回报。

第三,股票投资者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市场的波动、投资者群体的情绪等因素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影响投资效果。

因此,股票投资者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理智的态度面对投资市场,避免情绪影响判断和决策,从而保证投资效果的稳定。

最后,股票投资者常常会陷入“跟风”投资的陷阱中。

他们往往会根据广告、新闻报道、投资论坛等渠道的信息选择投资标的,容易跟风追涨杀跌,从而造成投资损失。

因此,股票投资者应该注重自主研究和分析,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理性选择投资标的,并保持长期的投资计划和策略,避免盲目跟风投资带来的风险。

综上所述,股票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会对他们的投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投资者应该积极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保持理性的投资决策,以获取更好的投资回报。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股票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行为,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往往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导致决策失误。

认知偏差指的是人们在处理信息和做决策时,由于主观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的认知误差,从而导致了不理性的行为。

本文将就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加理性地进行投资决策。

一、过度自信偏差过度自信偏差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过于自信,从而高估了自己的投资技能,导致了决策的失误。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对市场风险和自身的投资能力有着错误的估计,他们常常高估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决策能力,因此往往会忽视实际市场情况和风险的存在,而盲目地进行投资。

解决过度自信偏差的关键在于客观地评估自己的投资能力和市场情况,而不是单纯依靠主观感觉进行投资决策。

投资者可以通过多方面的信息获取和市场研究,提高自己对市场的认知,减少自身的过度自信偏差。

二、损失厌恶偏差损失厌恶偏差是指投资者对损失的承受能力远大于对利润的追求能力,因此他们在投资中常常采取保守的策略,以避免损失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获取更多利润的机会。

这种偏差导致了投资者过度地关注风险,而忽视了投资收益的潜力。

要克服损失厌恶偏差,投资者需要更加客观地看待投资风险和收益,不要因为损失而过度恐惧,也不要因为追求利润而忽视风险。

合理的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策略是克服这一偏差的关键。

三、确认偏差确认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前已经形成预期,并往往会选择那些与自己预期一致的信息,而忽视那些与自己预期相悖的信息。

这种偏差导致了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片面理解,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投资决策。

要克服确认偏差,投资者需要更加客观地对待信息,并尽量多方面获取信息,避免陷入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中。

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不同的观点和信息,以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四、羊群效应偏差羊群效应偏差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选择跟随多数人的决策,而忽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doc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doc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一、证券市场上的认知偏差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行为主体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依据市场信息做出投资决策从投资者接受各方面的信息到最终做出投资决策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处理过程研究表明投资者的行为表现并非完全理性在判断与决策时不可能对所有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往往会受到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至陷入认知陷阱导致金融市场中较为普遍的行为偏差行为金融学认为在从个体投资者感知信息→处理信息→产生决策→实施行为的整个主体客体认知链条中认知偏差居于中心地位同时个体投资者之间的心理偏差并不具有相互独立性个体投资者之间会基于心理传染或羊群行为而导致投资者群体出现集体性认知偏差进而导致集体投资者群体预期出现系统性偏差以致集体无意识行为1从国内外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投资者投资决策中的认知偏差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因“启发式决定过程”而产生的认知偏差和因采用“心理框架”所引起的认知偏差1.“启发式决定过程”引起的认知偏差因“启发式决定过程”而产生的认知偏差是指决策者在复杂、不确定的信息环境下进行决策时所采用的规律2决策加工并不是严格合理地对所有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并且客观地评估人们喜欢在决策过程中走捷径当人们可供决策的时间有限时就很可能很现实的采用这种决策过程启发式的决策过程可能产生较失败的决定结果典型的由启发导致的认知偏差包括代表性因素、过度自信、锚定、赌徒谬误以及可用性偏差等32.“心理框架”所引起的认知偏差因采用“心理框架”所引起的认知偏差“前景理论”(Kahneman和Tversky1979)提供了一个框架用来描述人们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下决策进程而且比许多经济模型中包含的“目标期望效用理论”更为丰富4它描述了可能影响个体决策过程的数个精神状态其主要认知偏差包括损失厌恶、后悔厌恶和心理账户5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Kahnenman)和另一位经济学家特沃斯金(Tversky)指出人们在获利和遭受损失时的风险态度并不一致(见图1)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规避者;而当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则成为风险偏好者投资者价值评估函数在损失部分的曲线比在获利部分的曲线更为陡峭即投资者由于亏损导致的痛苦程度大于相同数量的盈利所带来的快乐程度因此投资者对损失较为敏感;随着收益(或损失)的增加其满足(或痛苦)程度的增长速度将减缓因此投资者损失厌恶的心理更为突出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往往存在着较强的售盈持亏的行为取向即对亏损股票存在较强的惜售心理担心后悔而不愿意实现损失;在赢利面前趋向回避风险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图1投资者价值评估函数二、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认知偏差状况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应该是机构投资者而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只有10余年的时间与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相比不仅市场制度建设方面不够完善证券市场上中小投资者比例过大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并且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投资知识和技能方面也不够成熟典型地存在“投资者认知偏差”问题从而引起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如损失厌恶、风险偏好、过度自信等6781.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构成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分布呈现以下特点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投资者年龄偏小新股民占有相当比重;投资者以工薪阶层为主据调查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约占75%真正意义上的机构投资者仅占25%而在个人投资者中中小型投资者又占大多数散户(资金实力在1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中户(资金实力在10万元到50万元之间的投资者)和大户(资金实力在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的人数比例大致为60%35%、5%从交易量来看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量也明显大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量而在其他主要国家发达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都高于个人投资者所持比例我国股票市场呈现出机构投资者数量明显偏少以个人投资者交易为主的特点同时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平均年龄约为38.5岁其中40岁以下的投资者占60.83%5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士占16.51%相比较美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我国的投资者年龄偏小从入市时间来看我国投资者的平均股龄为4年其中13.33%为1997年前入市的老股民而2001年及以后入市的投资者比例就达到了17.43%这部分新股民还欠缺对市场进行分析的能力和实战经验但是却占了较大比例他们很大程度上是参考他人的行为和市场噪声进行投资9此外投资者以工薪阶层为主近70%的的投资者的家庭收入来源于工资收入这使得我国个人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较弱而且从我国个人投资者接收教育的水平来看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人群的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5.92%他们通常缺乏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的必要知识由于投资者自己的分析能力有限他们就会向政府、专家等寻求心理依托并且市场波动越大其心理依托感就会越强烈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也就会越明显因而造成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导致市场资产价格的偏离2.损失厌恶与风险偏好共同存在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卖出盈利股票的概率约是其卖出亏损股票的两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9.41%的投资者因为害怕遭受损失而采取了“决不止损”的手法显示出风险偏好的行为特征但同时大部分投资者(占被调查者82.75%)当所持股票被严重套牢时会有恐惧感其中57.06%的投资者经常有恐惧感10深交所的调查也显示当投资者所持股票下跌时选择采取“长期持有直到解套”的投资者为数最多约占总数的41.0%;其次是选择采取“不断补仓拉低价位”的投资者约占总数的32.0%;而选择采取“忍痛割肉”的投资者约占总数的27.0%11这些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有着较为典型的损失厌恶与风险偏好共同存在的行为特征因而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不是从整个投资组合的角度来衡量财富总量个别证券的价值变化往往决定了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从而影响投资整体收益的实现123.过度自信导致高交易频率研究发现人们总是较多地表现出过分自信倾向于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判断力及其他能力如果人们称对某事抱有90%的把握时事后往往证明的成功概率大约只有70%金融活动中此心理特质表现尤为突出一般的投资者都相信自己具有出色的判断能力认为自己能够把握市场13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中过度自信的现象较为明显如投资者常对不确定性很强的股票指数范围做出较为肯定的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股市的交易频率从历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证券市场的年换手率一直高居不下最高时甚至超过900%;2000年我国沪、深两市的年平均换手率是台湾市场的两倍;是东京市场的8倍;美国纽约市场的6倍近几年换手率虽有所下降但其交易频度也相当高居全球证券市场之首这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不够冷静往往以试错机制来完成投资大多数交易缺乏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理性判断同时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的调查还显示2002年深交所76.9%以上的我国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做6个月以下的中短线投资在股票的平均持有时间上70%的投资者持有1只股票的时间在6个月以下平均持有1只股票的时间低于1个月的投资者约占总数的21.2%;投资者短期行为明显14在投资者的年交易次数上42.5%的投资者年均交易次数在13次以上90%以上的投资者年均交易次数在3次以上;而据美国证券业协会2000年度对美国投资者调查的统计结果2000年全美有60%的投资者全年交易次数低于6次这些反映出我国投资者短线投机倾向比较浓厚投资者交易次数频繁、交投活跃这些行为提高了市场的交易额和交易成本导致大量盲目性交易的产生从而加剧了股市泡沫的形成三、结论我国证券市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由于在投资理论和投资经验上的缺乏一方面不能对市场上的各种信息作有效的判断另一方面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更容易采用非理性的方式进行投资决策受到各种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典型存在着“投资者认知偏差”其主要表现为损失厌恶与风险偏好共同存在过度自信此外还存在后悔厌恶、可用性偏差等参考文献1戴广平靳晓龙.行为金融学对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7).2BeyerSylviaEdwardM.Bowden.GenderDifferencesinSel f-Perceptions ConvergentEvidencefromThreeMeasure sofAccuracyandBias.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 lletin199723(2).3杨奇志.证券投资者行为偏差研究及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现代管理科学2004(4).4HeathChipStevenHuddart MarkLang.PsychologicalF actorsandStockOptionExercise.QuarterlyJournalofEcon omics1999114(2).5蒋绵绵.过度自信与过度交易——金融市场上的认知与行为偏差J.市场论坛2004(9).6郑振龙.中国证券发展简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7陈野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阶段性与制度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81113苏玮谭秋燕.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研究.经济问题2005(12).9孙颖.我国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证券市场稳定研究.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2).1014李心丹等.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三期课题报告2002.12严伯进.我国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偏差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2(2).。

认知偏差与证券投资的关系分析

认知偏差与证券投资的关系分析

认知偏差与证券投资的关系分析在证券投资领域中,认知偏差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

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专业机构,都面临着认知偏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认知偏差与证券投资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认知偏差的概念及类型认知偏差指人类在认知过程中造成的错误或失误,是一种心理学概念。

常见的认知偏差类型包括盲点偏差、过度自信、跟随众人、锚定效应等。

1.盲点偏差盲点偏差是指人们在察觉自己认知上的错误时出现的偏差。

通常人们难以发现自己的认知偏差,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而认为其他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2.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在面临决策时,夸大自己的知识、能力、经验等优点,并忽略自己可能犯错的弱点。

这种偏差会使人们对所做决策的后果产生错误的估计,从而影响决策结果。

3.跟随众人跟随众人是指人们愿意相信大多数人的看法,而忽略少数人的意见,从而可能被其他人的偏见和错误引导。

这种偏差可能导致羊群效应,进而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

4.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会受到已有信息的影响,从而倾向于把决策建立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

这种偏差可能导致人们过分关注过去的信息,而忽略当前环境的实际情况。

二、认知偏差对证券投资的影响1.决策失误认知偏差会使投资者犯下错误的决策。

例如,太过自信的投资者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从而采取冒险的投资策略。

跟随众人的投资者则可能错失实际上存在的收益机会。

锚定效应则会导致投资者错误地依赖已有信息,而忽略当前市场变化。

2.收益降低认知偏差会削弱投资者的收益,尤其是长期投资者。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可能高估市场波动性,而导致长期收益率下降。

盲点偏差则容易导致投资者在市场波动时,不能及时发现并适应市场变化而错失机会。

3.损失扩大认知偏差也会导致投资者的损失扩大。

例如,跟随众人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出现明显的波动时,往往会紧随主流趋势而忽略实际风险,从而跟进市场大幅下跌,使自己的亏损更加严重。

三、认知偏差应对策略1.提高风险意识提高风险意识是防范认知偏差的重要策略之一。

影响投资者决策的认知偏差

影响投资者决策的认知偏差

影响投资者决策的认知偏差在投资领域,投资者的决策并非总是基于理性和客观的分析,认知偏差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他们的判断和选择。

这些认知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些常见的影响投资者决策的认知偏差。

首先,“过度自信”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许多投资者往往高估自己的知识、技能和预测能力。

他们可能在过去的投资中有过几次成功的经历,便认为自己能够准确预测市场的走势。

然而,市场是复杂多变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过度自信会使投资者忽视潜在的风险,过于大胆地进行投资,增加了投资失败的可能性。

“损失厌恶”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人们对于损失的痛苦感往往要大于获得同等收益的快乐感。

这就导致投资者在面对亏损时,不愿意及时止损,而是抱着“回本”的心态继续持有,期望市场能够反弹。

然而,有时候市场的走势并不如他们所愿,结果可能是损失进一步扩大。

“羊群效应”同样不容忽视。

在投资中,许多投资者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决策,而不是独立思考和分析。

当看到周围的人都在投资某个项目或股票时,他们往往会盲目跟风,认为大家的选择一定是正确的。

这种从众心理使得投资者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容易陷入投资的热潮中,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锚定效应”也会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投资者常常会过分依赖最初获得的信息,并将其作为决策的基准。

例如,他们可能会因为某只股票在过去的某个价格上表现出色,就将这个价格作为“锚”,认为当前价格低于这个“锚”就是便宜的,从而做出买入的决策,而忽略了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场的整体情况。

“近期偏差”则是指投资者过于看重近期的市场表现和数据,而忽视了长期的趋势和规律。

比如,如果股票市场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表现良好,投资者可能会认为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从而过度投资;反之,如果市场近期表现不佳,他们可能会过度悲观,错失投资机会。

“确认偏差”也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投资者往往更愿意关注和接受那些支持自己已有观点和决策的信息,而忽视或排斥与之相反的信息。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中的认知偏差是指在决策时因为信息获取、处理、记忆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认知,导致投资者的决策偏离了理性与科学的轨迹。

在股票市场上,这种偏差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错误判断和不良决策,最终影响他们的投资回报。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股票投资者的认知偏差:1. 信息获取上的认知偏差股票投资者往往过度追求新闻资讯的速度和广度,但同时常常忽略对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的认知。

因此,他们可能会被所接收到的包含信息的情绪影响,从而做出不理智的决策。

例如,如果某股票的财报数据重大波动,股票投资者可能会给予该信息特别的重视,偏离了决策的理性性。

股票投资者在处理信息时,经常发生认知偏差。

例如,他们可能被美好的期望所影响,忽略了风险的存在。

因此,在受到市场线索和媒体推广时,会对股票的未来发展期望值过于乐观,忽略了市场的低谷期和潜在风险。

这种思维方式常常导致投资者购买高估值股票,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股票投资者在决策时,有时会依赖自己的回忆,而忽略历史数据的可信性。

因此,一些投资者容易产生“幻觉”认为历史股价的预测效果非常好,从而依赖单一的历史股价数据,从而在实际决策中脱离了实际情况,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决策。

4. 认知偏差在个体性格上的影响股票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往往会受到他们自己的个性特征的影响。

例如,过于自信的投资者常常将自己的判断视为唯一标准,忽略他人的意见。

这种自以为是的认知偏差将导致错误的行为,也会使自己的投资计划无法执行。

同时,缺乏耐心的投资者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从而在波动时决策出现错误,导致损失。

综上所述,股票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可以影响他们的投资选择以及市场决策。

投资者应该更加关注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并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和理性的投资决策,避免可能产生的投资损失。

2021年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3)

2021年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3)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3)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三、结论我国证券市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由于在投资理论和投资经验上的缺乏,一方面不能对市场上的各种信息作有效的判断,另一方面,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更容易采用非理性的方式进行投资决策,受到各种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典型存在着“投资者认知偏差”,其主要表现为损失厌恶与风险偏好共同存在,过度自信,此外还存在后悔厌恶、可用性偏差等。

___:[1] 戴广平,靳晓龙.行为金融学 ___证券投资者行为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xx,(7).[2] Beyer,Sylvia,Edward M. Bowden.Gender Differen ___s in Self-Per ___ptions? Convergent Eviden ___ from Three Measures of Auracy and Bia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7,23,(2).[3] 杨奇志.证券投资者行为偏差研究及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现代管理科学,xx,(4).[4] Heath, Chip, Steven Huddart? Mark Lang.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Stock Option Exercis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9? ___,(2).[5] 蒋绵绵.过度自信与过度交易——金融市场上的认知与行为偏差[J].市场 ___,xx,(9).[6] 郑振龙.中国证券发展简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7] 陈野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阶段性与制度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8][11][13] 苏玮,谭秋燕.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研究.经济问题,xx,(12).[9] 孙颖.我国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证券市场稳定研究.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xx,(2).[10][14] 李心丹等.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 ___课题报告,xx.[12] 严伯进.我国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偏差分析.现代管理科学,xx,(2).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doc 10页)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
知偏差分析
一、证券市场上的认知偏差
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行为主体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依据市场信息做出投资决策从投资者接受各方面的信息到最终做出投资决策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处理过程研究表明投资者的行为表现并非完全理性在判断与决策时不可能对所有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往往会受到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至陷入认知陷阱导致金融市场中较为普遍的行为偏差
行为金融学认为在从个体投资者感知信息→处理信息→产生决策→实施行为的整个主体客体认知链条中认知偏差居于中心地位同时个体投资者之间的心理偏差并不具有相互独立性个体投资者之间会基于心理传染或羊群行为而导致投资者群体出现集体性认知偏差进而导致集体投资者群体预期出现系统性偏差以致集体无意识行为1从国内外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投资者投资决策中的认知偏差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即因“启发式决定过程”而产生的认知偏差和因采用“心理框架”所引起的认知偏差
1.“启发式决定过程”引起的认知偏差
因“启发式决定过程”而产生的认知偏差是指决策者在复杂、不确定的信息环境下进行决策时所采用的规律2决策加工并不是严格合理地对所有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并且客观地评估人们喜欢在决策过程中走捷径当人们可供决策的时间有限时就很可能很现实的采用这种决策过程启发式的决策过程可能产生较失败的决定结果典型的由启发导致的认知偏差包括代表性因素、过度自信、锚定、赌徒谬误以及可用性偏差等3
2.“心理框架”所引起的认知偏差
因采用“心理框架”所引起的认知偏差“前景理论”(Kahneman和Tversky1979)提供了一个框架用来描述人们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下决策进程而且比许多经济模型中包含的“目标期望效用理论”更为丰富4它描述了可能影响个体决策过程的数个精神状态其主要认知偏差包括损失厌恶、后悔厌恶和心理账户5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应该是机构投资者而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只有10余年的时间与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相比不仅市场制度建设方面不够完善证券市场上中小投资者比例过大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并且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投资知识和技能方面也不够成熟典型地存在“投资者认知偏差”问题从而引起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如损失厌恶、风险偏好、过度自信等678
1.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构成
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分布呈现以下特点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投资者年龄偏小新股民占有相当比重;投资者以工薪阶层为主
据调查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约占75%真正意义上的机构投资者仅占25%而在个人投资者中中小型投资者又占大多数散户(资金实力在1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中户(资金实力在10万元到50万元之间的投资者)和大户(资金实力在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的人数比例大致为60%35%、5%从交易量来看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量也明显大于机构投资者的交
易量而在其他主要国家发达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都高于个人投资者所持比例我国股票市场呈现出机构投资者数量明显偏少以个人投资者交易为主的特点
同时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平均年龄约为38.5岁其中40岁以下的投资者占60.83%5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士占16.51%相比较美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我国的投资者年龄偏小从入市时间来看我国投资者的平均股龄为4年其中13.33%为1997年前入市的老股民而2001年及以后入市的投资者比例就达到了17.43%这部分新股民还欠缺对市场进行分析的能力和实战经验但是却占了较大比例他们很大程度上是参考他人的行为和市场噪声进行投资9
此外投资者以工薪阶层为主近70%的的投资者的家庭收入来源于工资收入这使得我国个人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较弱而且从我国个人投资者接收教育的水平来看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人群的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5.92%他们通常缺乏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的必要知识由于投资者自己的分析能力有限他们就会向政府、专家等寻求心理依托并且市场波动越大其心理依托感就会越强烈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也就会越明显因而造成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导致市场资产价格的偏离
2.损失厌恶与风险偏好共同存在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卖出盈利股票的概率约是其卖出亏损股票的两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9.41%的投资者因为害怕遭受损失而采取了“决不止损”的手法显示出风险偏好的行为特征但同时大部分投资者(占被调查者82.75%)当所持股票被严重套牢时会有恐惧感其中57.06%的投资者经常有恐惧感10深交所的调查也显示当投资者所持股票下跌时选择采取“长期持有直到解套”的投资者为数最多约占总数的41.0%;其次是选择采取“不断补仓拉低价位”的投资者约占总数的32.0%;而选择采取“忍痛割肉”的投资者约占总数的27.0%11这些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有着较为典型的损失厌恶与风险偏好共同存在的行为特征因而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不是从整个投资组合的角度来衡量财富总量个别证券的价值变化往往决定了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从而影响投资整体收益的实现12
3.过度自信导致高交易频率
研究发现人们总是较多地表现出过分自信倾向于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判断力及其他能力如果人们称对某事抱有90%的把握时事后往往证明的成功概率大约只有70%金融活动
中此心理特质表现尤为突出一般的投资者都相信自己具有出色的判断能力认为自己能够把握市场13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中过度自信的现象较为明显如投资者常对不确定性很强的股票指数范围做出较为肯定的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股市的交易频率从历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证券市场的年换手率一直高居不下最高时甚至超过900%;2000年我国沪、深两市的年平均换手率是台湾市场的两倍;是东京市场的8倍;美国纽约市场的6倍近几年换手率虽有所下降但其交易频度也相当高居全球证券市场之首这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不够冷静往往以试错机制来完成投资大多数交易缺乏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理性判断
同时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的调查还显示2002年深交所76.9%以上的我国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做6个月以下的中短线投资在股票的平均持有时间上70%的投资者持有1只股票的时间在6个月以下平均持有1只股票的时间低于1个月的投资者约占总数的21.2%;投资者短期行为明显14在投资者的年交易次数上42.5%的投资者年均交易次数在13次以上90%以上的投资者年均交易次数在3次以上;而据美国证券业协会2000年度对美国投资者调查的统计结果2000年全美有
60%的投资者全年交易次数低于6次这些反映出我国投资者短线投机倾向比较浓厚投资者交易次数频繁、交投活跃这些行为提高了市场的交易额和交易成本导致大量盲目性交易的产生从而加剧了股市泡沫的形成
三、结论
我国证券市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由于在投资理论和投资经验上的缺乏一方面不能对市场上的各种信息作有效的判断另一方面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更容易采用非理性的方式进行投资决策受到各种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典型存在着“投资者认知偏差”其主要表现为损失厌恶与风险偏好共同存在过度自信此外还存在后悔厌恶、可用性偏差等
参考文献
1戴广平靳晓龙.行为金融学对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7).
2BeyerSylviaEdwardM.Bowden.GenderDifferencesinSelf-P erceptions ConvergentEvidencefromThreeMeasuresofAcc uracyandBias.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1 99723(2).
3杨奇志.证券投资者行为偏差研究及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现代管理科学2004(4).
4HeathChipStevenHuddart MarkLang.PsychologicalFacto rsandStockOptionExercis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 1999114(2).
5蒋绵绵.过度自信与过度交易——金融市场上的认知与行为偏差J.市场论坛2004(9).
6郑振龙.中国证券发展简史.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7陈野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阶段性与制度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1113苏玮谭秋燕.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研究.经济问题2005(12).
9孙颖.我国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证券市场稳定研究.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2).
1014李心丹等.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三期课题报告2002.
12严伯进.我国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偏差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2(2).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