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题08 区域河湖地貌与水循环-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解析版)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水圈和水循环练习试题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水圈和水循环练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2b0ab8c2e3f5727a4e96242.png)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水圈和水循环练习附答案*水圈和水循环*一、选择题(一)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的河流甲河段河水补给主要是()A.湖泊水补给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冰川融水补给D.雨水补给2.图示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原因主要是()A.乙河主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径流季节变化小B.湖泊的调节作用C.乙河段冬雨补给多D.甲河段植被覆盖率较高参考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河流的补给主要是雨水补给;甲河段流量大于乙河段,且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故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河流补给湖泊。
第2题,由上题可知,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乙河段位于湖泊的下游。
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主要原因是受湖泊的调节作用,B正确;甲乙河段都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都是冬雨补给;植被覆盖率高,流量季节变化应较小。
(二)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第1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有利于地表水下渗。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下渗量减少,A项错误;下渗量减少,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B项正确;森林对降水变率影响不大,C项错误;河道淤积不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水循环(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水循环(包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3cd33dc77da26924c5b07b.png)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 a→f→h→g B. e→f→h→dC. c→a→b→d D. d→a→b→c2.水循环中的( )A. 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 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C. 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 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读图,完成3--4题。
3.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为()A.降水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4.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A.东北三江平原 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青藏高原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7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5—7题。
5.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6.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下题。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9—11题。
9.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10.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11.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水圈和水循环附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水圈和水循环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891aa1b4daa58da1114a3d.png)
2020高考地理二轮:水圈和水循环附答案*水圈和水循环*一、选择题下表为“我国某省各区域水资源的年均供需情况表”(单位:106m3)。
据表完成题。
区域北部中部南部东部合计供水量地表水河川引水 2 188 3 030 2 471 1 827 9 516水库调节 1 093 1 760 1 165 3 4 021径流量16 022 17 021 17 037 17 624 67 704 地下水取水量477 1 624 1 419 111 3 631雨水补给量472 1 610 1 664 250 3 996A.北部和中部B.北部和南部C.南部和东部D.南部和中部2.地表水利用率最高的区域是()A.北部B.中部C.南部D.东部【答案】A .B解析:第1题,表格显示北部地区地下水取水量是477,雨水补给量是472;中部地下水取水量是1 624,雨水补给量是1 610,两地区地下水取水量均大于雨水补给量,存在过量抽取地下水的现象。
第2题,地表水的利用率是指河川引水、水库调节占径流量的比重,由此可知四个地区的地表水利用率北部为20.5%、中部为28.1%、南部为21.3%、东部为10.4%,中部利用率最高。
(二)读太平洋沿某一纬线表层水温变化简图,完成第题。
3、据图推断该纬线可能为()A.60°NB.30°NC.30°SD.60°S4、结合图文材料及有关知识,判断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A.a海域有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B.b海域深受暖流影响,其海平面等温线向高纬凸出C.c海域因受河川径流影响,冬夏季节水温差异大D.因受洋流和纬度因素影响,2月、8月水温差异大【答案】B B解析:第3题,该区域8月水温高于2月,位于北半球;2月水温为12~24 ℃,与30°N副热带海区相吻合。
第4题,图示区域位于太平洋副热带海区。
a海域表层水温低,应为寒流流经;b海域表层水温高,应为暖流流经;c海域受季风影响,冬夏水温差异大。
考点二:河流与湖泊(含解析)——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全国卷版
![考点二:河流与湖泊(含解析)——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全国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ba426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4.png)
考点二:河流与湖泊——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全国卷版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城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22全国甲卷)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A.强烈的地震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D.汹涌的洪水2.(2022全国甲卷)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022全国乙卷)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4.(2022全国乙卷)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A.洪水含沙量大B.洪峰水位低C.河床高D.洪峰流量大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019全国I卷)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6.(2019全国I卷)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2019全国I卷)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备战高考地理之《百所名校押题》-水环境与水循环(解析版)
![备战高考地理之《百所名校押题》-水环境与水循环(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6d0bb633687e21ae45a911.png)
2020年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约300毫米,地面有人工恢复的植被覆盖。
据此完成1—3题。
1.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月份是A.6月B.7月C.8月D.10月2.与其它月份比较,该区域7月、8月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的原因主要是A.降水强度大,地表冲刷强烈B.植物蒸腾强,表土水分渗漏多C.降水量较小,雨水补给微弱D.地面蒸发强,表土水分渗漏少3.如果在该区域过度恢复植被,会造成A.下渗量减小B.径流量增大C.降水量增加D.表层土壤干化【答案】1.C 2.B 3.D【解析】1.土壤水分的变化取决于水分收入与支出的数量关系,若收入大于支出,则表层土壤水分增多,反之则减少。
据图可知,8月相对于7月表层土壤水分增多,因此收入大于支出,C正确;其他选项相反。
故选C。
2.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的收入主要是降水,支出有蒸发、蒸腾和雨水的渗漏,七八月虽然雨水多,但由于前期土壤缺水(7、8月前表层土壤水分下降),因此渗漏到深层土壤中的水分较多,随着气温的回升,尤其是植被的旺盛生长,蒸腾量大增,从而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低,B正确,CD错;根据题意,该地地面有人工恢复的植被覆盖,地表冲刷应该不是十分强烈,A错。
故选B。
3.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年降水量约300㎜,气候偏干旱,植被对表层土壤水分状况影响很大,如果过度恢复植被,会因植被消耗剧增造成表层土壤水分大量减少,表层土壤干化,D正确;一般而言,恢复植被,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小,AB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空气湿度和温度变化,但降水量主要与气候有关,不会使得降水量增加,C错。
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高寒草原地区小范围内,不同植被覆盖度的土壤含水率垂直分布图。
据此完成4—6题。
4.该地区A.地下0—1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最低B.土壤含水率与植被覆盖度总体呈正相关C.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D.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差异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5.影响不同植被覆盖度的0—10cm层土壤含水率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气温C.降水D.风速6.该地区裸地土壤含水率大致与深度成正相关,推测该地区植被根系最密集的深度为A.0—15cm B.15—25cm C.25—35cm D.35—45cm【答案】4.B 5.A 6.D【解析】4.从图中可以读出植被覆盖30%和60%的含水率最低土层深度均为40—50cm,故A选项错误。
备战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区域工业发展(二)(解析版)
![备战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区域工业发展(二)(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e8213276eeaeaad1f330f2.png)
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大题04 区域工业发展(二)1.(202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三3月线上检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9月24日中国对美国600亿美元商品征收5%或10%的关税,其中整车进口关税由15%调整至40%。
材料二2019年1月7日,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临港装备业基地(如下图所示)正式开工建设。
据悉,特斯拉超级工厂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全部建成运营后年产能达50万辆纯电动整车。
上海汽车在内的20多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相关企业,以及一批汽车生产、汽车物流、汽车贸易等外资项目都在临港集聚,与该工厂相隔不远的是上海著名品牌上汽荣威新能源电动车。
(1)从市场角度分析,2019年美国特斯拉企业在中国建立首个海外生产基地的原因。
(2)分析特斯拉选择上海临港产业区建厂的有利条件。
(3)与美国本土生产的特斯拉相比,我国生产的特斯拉有何优势?(4)国内有人担心,上海特斯拉不利于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你认同该观点吗?并说出理由。
【答案】(1)中国进口美国汽车关税提升,汽车在中国的销售价格大幅上升,销量减少,市场竞争力下降;中国建厂可避开贸易壁垒,降低汽车销售价格,占领中国市场。
(2)上海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资金、技术、人才优势,辐射带动作用强:临港产业区靠近港口,海陆交通便利:利于部件及产品运:产业配套基础好(相关产业、配套服务完善),形成产业集聚。
(3)利用中国供应链及劳动力,降低生产本;接近市场,减少运输费用或提高物流时效:接近市场,有利于加强对市信息的反馈:增强客户的体验。
(4)支持: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巨大冲击(或压力):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销售下降,市场占有率下降:管理技术人才流失。
不支持:有利于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技术等方面获得聚集效应:加快促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配套的完善,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熟与发展(或进步):有利于我国新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加快自主品牌的培育;有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化升级。
押大题09 区域河湖地貌与水循环-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解析版)
![押大题09 区域河湖地貌与水循环-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e85b259ec3d5bbfc0a74d4.png)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押大题09 区域河湖地貌与水循环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敏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北段,红花尔基镇以上为上游河段,是该河主要产流区。
伊敏河中下游流经内蒙古高原,河道宽浅。
伊敏河春季流量最大,冬季流量非常小,中下游经常出现“连底冻”现象,导致河流断流,每年11月封河,次年4月上旬自上游到下游依次开河。
开河分“文开河”和“武开河”,“武开河”是指春季气温快速回升,河槽水量突然增加,在气温及冰上水和底水的作用下,厚大的冰层突然破裂,迅速解冻,并顺流而下的现象,它会对沿岸产生巨大的威胁。
下图为伊敏河流域示意图。
(1)分析伊敏河流量主要来自上游河段的原因。
(2)简述伊敏河中下游冬季易出现“连底冻”现象的原因。
(3)说明伊敏河“武开河”现象的形成条件。
(4)为减少“武开河”带来的危害,指出当地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1)伊敏河的河水主要来自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上游河段地处大兴安岭,冬季降雪量大;冬季气温低,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融雪量大。
(2)下游河段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中下游河道宽浅;冬季为枯水期,河流流量小。
(3)河流封冻前水位较高,结冰厚度大;冬季降雪量大,积雪厚度大;春季气温回升速度快,积雪消融形成大量径流。
(4)加强监测和预报;利用水库调控水量防凌;破冰行凌;分水分凌;分段拦冰。
【分析】本大题以伊敏河的水文状况为背景材料,涉及河流补给方式、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利工程建设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解】(1)伊敏河位于大兴安岭西侧,降水较少,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上游河段发源于大兴安岭,冬季降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补给河水,故伊敏河流量主要来自上游河段。
(2)“连底冻”是河流从水面到水底都结冰的现象,它的形成一般需要具备低温、水浅、流量小等条件。
下游河段地处较高纬度,冬季气温低;河流中下游,河道宽浅;冬季为枯水期,河流流量小;易出现“连底冻”现象。
大题08 区域河湖地貌与水循环-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解析版)
![大题08 区域河湖地貌与水循环-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7e207d7375a417866f8f9c.png)
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大题08 河湖地貌与水循环1.〖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线下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长93km,平均宽度32km,湖水面积2339km2。
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河长25公里,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
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
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呼伦湖水量处于不增不减的平穗状态。
4月下旬开始,呼伦湖水位逐渐上升。
下图示意呼伦湖位置及其周围水系。
(1)分析呼伦湖在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期间水量稳定的主要原因。
(2)分析呼伦湖水位从4月下旬开始逐渐上升的主要原因。
(3)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在此期间,呼伦湖水系各河流正值封冻期,地面径流补给减少或停止;降雪和蒸发对湖水位基本上没有影响,湖水量处于稳定状态。
(2)4月下旬(春季)开始,河流进入解冻期,流域内的积雪融化,注入湖内的径流量增加;此期间湖面冰层处在融化期,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
(3)呼伦湖盐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增减和是不是排水湖。
当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湖水通过新开河外排,成为排水湖(外流湖),盐分外排,湖水含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属于淡水湖;当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海拉尔河水位高时,湖水停止外排,海拉尔河水注入,成为内陆湖,盐分无法排出,湖水含盐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形成咸水湖。
【解析】(1)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纬度较高,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期间气温较低,呼伦湖水系各河流正值封冻期,地面径流补给减少或停止,水面不上涨;降雪和蒸发对湖水位基本上没有影响,因此湖水量处于稳定状态。
(2)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纬度较高,4月下旬春季开始,气温回升快,河流进入解冻期,流域内的积雪融化,注入湖内的径流量增加,呼伦湖水位开始逐渐上升;此期间湖面冰层处在融化期,冰融化、水体体积变大;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
2020浙江高考地理二轮讲义:专题五 水体运动
![2020浙江高考地理二轮讲义:专题五 水体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501c85a0482fb4daa58d4bcc.png)
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查方式1.水循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均会出现。
主要通过区域图、水循环示意图、流域图等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c(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b2.洋流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主要通过区域图考查洋流的分布、性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 c(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b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并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2)联系各种水体,使水资源不断更新。
(3)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水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和陆地之间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及意义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循环水量少,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作用典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如未登陆的台风)外流区域既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过关题组]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区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
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
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A.物质迁移功能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C.能量交换功能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2.“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A.降水环节B.蒸发环节C.径流环节D.下渗环节解析:第1题,“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物质迁移功能,不仅是水体的迁移,也有水中所含的养分、饵料等的迁移,A正确。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水圈和水循环练习试题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水圈和水循环练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f2dee55f0e7cd1852536d0.png)
2020 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水圈和水循环练习附答案* 水圈和水循环 *一、选择题(一)读图,达成1—2 题。
1.图中的河流甲河段河水补给主假如()A.湖泊水补给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冰川融水补给D.雨水补给2.图示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原由主假如()A.乙河主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径流季节变化小B.湖泊的调理作用C.乙河段冬雨补给多D.甲河段植被覆盖率较高参照答案 1.D 2.B分析第 1 题,由图示信息知,该地为地中海天气,故河流的补给主假如雨水补给;甲河段流量大于乙河段,且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故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河流补给湖泊。
第 2 题,由上题可知,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乙河段位于湖泊的下游。
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主要原由是受湖泊的调理作用, B 正确;甲乙河段都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都是冬雨补给;植被覆盖率高,流量季节变化应较小。
(二)以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损坏的丛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颠簸也减缓了。
据此达成1--3 题。
1、丛林植被遭损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颠簸激烈,是因为()A .降水更多转变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变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流淤积2、丛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添②坡面径流增添③蒸发(腾)量增添④地下径流增添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假如降水最后主要转变为河流径流,那么丛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添,乙减少,总量增添B.甲减少,乙增添,总量增添C.甲增添,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添,总量减少分析:第1 题,丛林拥有修养水源的作用,有益于地表水下渗。
丛林植被遭损坏后,降水下渗量减少, A 项错误;下渗量减少,降水更多地转变为坡面径流,致使河流径流量年内颠簸激烈, B 项正确;丛林对降水变率影响不大, C 项错误;河流淤积不会致使河流径流量年内颠簸激烈, D 项错误。
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水循环与河流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水循环与河流 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070c662b160b4e767fcf81.png)
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水循环与河流练习题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1~3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从甲到乙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强度大于河道被冲刷强度;结合文字材料可知,河床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枯水期,位于浙江东部的该河流枯水期出现在9-12月,此时段海潮携带的泥沙在河道淤塞,使河床逐渐被抬高。
第2题,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段的汛期径流量减小,使河道被冲刷的强度减小,河道中泥沙的沉积作用使泥沙积累,河床不断抬高。
第3题,结合上题结论可知,水库建成后,由于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
为应对由此而产生的各类问题,需要对河道泥沙的沉积作用进行控制,而河道沉积的泥沙主要由潮流从海洋中带来,故在河口建设水闸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泥沙进入河道。
答案:1.D2.B3.A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4~6题。
4.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5.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2019-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考点汇编 水循环的类型、作用及人类活动施加的影响(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考点汇编 水循环的类型、作用及人类活动施加的影响(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0fe3f2c5da50e2534d7f43.png)
2019-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考点汇编水循环的类型、作用及人类活动施加的影响(含解析)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C 2.B 3.C【解析】1.根据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从12月到次年3月,可以得出蒙特利尔河段结冰期为4个月,答案选C。
2.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故答案选B。
3.分段拦冰,可以避免浮冰过度聚集而抬高水位,通过拓宽河道,可以降低水位,以减少凌汛的发生,减少对沿岸地区造成危害,故答案选C。
【xx·北京·5】下图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示地区()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答案】4. A【解析】4.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渠水通过蒸发、径流及下渗参与水循环。
故选A。
【xx·四川·9~10】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3-,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43-。
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的NO3-和PO43-的尝试数据。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5、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10、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3-和PO43-的浓度()A、均显著增加B、均不会增加C、NO3-减少,PO43-增加D、NO3-增加PO43-减少【答案】5.C 6.B【解析】5.根据表格中NOx和POx的含量,①、②、④的含量高,说明沿线的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的多,人口、经济活动多,A、B、D错。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0水圈和水循环(含解析)鲁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0水圈和水循环(含解析)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cd200ba32d7375a517802f.png)
课后限时集训(十)(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管道输水、蒸发B.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蒸发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2.下列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D.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1.B 2.D [第1题,箭头①②⑦都示意城市地表水来源,①属于社会循环,②属于自然循环,所以可判断①为跨流域调水,②为地表径流;箭头③指向城市用水,且属于社会循环,可判断③为管道输水。
第2题,②为地表径流,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增加②,A错;④为蒸发,和地下水多少无关,大量开采地下水,不可能增加④,B错;城市绿地建设,增加城市蒸发量,可以增加水汽输送(⑥),C错;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⑤)。
]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
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图1图23.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4.读图1和图2,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3.D 4.D [第3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第4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大题08 河湖地貌与水循环1.〖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高三模拟考试(线下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长93km,平均宽度32km,湖水面积2339km2。
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河长25公里,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
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
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呼伦湖水量处于不增不减的平穗状态。
4月下旬开始,呼伦湖水位逐渐上升。
下图示意呼伦湖位置及其周围水系。
(1)分析呼伦湖在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期间水量稳定的主要原因。
(2)分析呼伦湖水位从4月下旬开始逐渐上升的主要原因。
(3)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在此期间,呼伦湖水系各河流正值封冻期,地面径流补给减少或停止;降雪和蒸发对湖水位基本上没有影响,湖水量处于稳定状态。
(2)4月下旬(春季)开始,河流进入解冻期,流域内的积雪融化,注入湖内的径流量增加;此期间湖面冰层处在融化期,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
(3)呼伦湖盐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增减和是不是排水湖。
当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湖水通过新开河外排,成为排水湖(外流湖),盐分外排,湖水含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属于淡水湖;当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海拉尔河水位高时,湖水停止外排,海拉尔河水注入,成为内陆湖,盐分无法排出,湖水含盐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形成咸水湖。
【解析】(1)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纬度较高,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期间气温较低,呼伦湖水系各河流正值封冻期,地面径流补给减少或停止,水面不上涨;降雪和蒸发对湖水位基本上没有影响,因此湖水量处于稳定状态。
(2)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纬度较高,4月下旬春季开始,气温回升快,河流进入解冻期,流域内的积雪融化,注入湖内的径流量增加,呼伦湖水位开始逐渐上升;此期间湖面冰层处在融化期,冰融化、水体体积变大;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
因此呼伦湖水位从4月下旬开始逐渐上升。
(3)呼伦湖盐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增减和是不是排水湖(外流湖)。
“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河长25公里,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4月下旬开始湖水量增加,湖水位上升,湖水通过新开河外排,成为排水湖(外流湖),盐分外排,湖水含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属于淡水湖;当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海拉尔河水位高时,湖水停止外排,海拉尔河水注入,成为内陆湖,盐分无法排出,湖水含盐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形成咸水湖。
2.(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是里海的主要水量来源,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春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均超过50%。
里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
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图中甲湖)是里海东部的一个潟湖。
它被一条长约100 km、最窄不到1 km的沙石洲与里海主体分隔开,沙洲中部有一狭窄水道与里海相通。
湾内的水量随里海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含盐量高达35%,是普通海水的10倍,是里海的近30倍。
这里一直是苏联食用盐的重要来源。
为减缓里海水位下降,1980年苏联政府修建堤坝将海湾和里海隔开.引发一系列问题。
该堤坝现已被拆殷,里海湖水重新注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
(1)说明伏尔加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高的原因。
(2)说出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水位的季节变化特点。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含盐量高的自然原因。
(4)简述修建堤坝将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和里海隔开引发的问题。
【答案】(1)伏尔加河流域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补给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流域冬季气温低,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径流量丰富。
(2)水位季节变化大;春季水位快速上升,夏季水位高;秋季水位降低,冬季水位低。
(3)里海为咸水湖,里海是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最主要的补给来源(里海南部含盐量较高的湖水通过沙洲中部的狭窄水道补给卡拉博加兹戈尔湾);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该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全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海湾较封闭,与里海水体交换缓慢;沿岸无河流注入,盐度得不到稀释。
(4)里海水位上升;里海含盐量升高;里海周边地区的沿海低地被淹没;卡拉博加兹戈尔湾面积迅速萎缩;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盐产量减少;湖床大面积裸露,引发沙尘暴(盐尘暴)。
【解析】本题以里海和卡拉博加兹戈尔湾为背景,考查河湖水文特征、影响湖泊盐度的自然原因以及人为活动对湖泊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伏尔加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高的原因主要从流域气候特征和河流补给水源两方面进行作答。
伏尔加河流域纬度高,气温低,冬季降雪不能及时消融,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少,河流补给水源以积雪融水为主。
春季气温升高,冬季的积雪消融,径流量大。
夏秋雨水补给量较少,冬季寒冷,冰雪封冻,地下水补给量较小。
所以伏尔加河春季径流量最多,夏秋其次,冬季最少,所以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高。
(2)由材料可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的水源来自里海,里海的水位主要来自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春季径流量最大,里海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故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的水位春季快速上升,夏季水位高,秋季水位回落,至冬季水位最低。
(3)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含盐量高的自然原因可从里海性质、区域气候特征、海湾封闭程度和沿岸河流等方面进行作答。
里海为咸水湖,材料显示里海是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最主要的补给来源;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沿岸无河流注入,盐度得不到稀释;该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全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海湾较封闭,与里海水体交换缓慢。
(4)堤坝将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和里海隔开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无水源补给,导致海湾面积萎缩,盐产量减少,甚至湖床大面积裸露,成为沙尘暴的新沙源;里海湖水外泄减少,出现水位上升,含盐量升高,里海北侧沿岸洼地海拔低,会因里海水位上升被淹没。
3.(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要求。
大自流盆地是一个金底较平坦的千旱盆地。
断裂运动使位于盆地西南的艾尔湖成为澳大利亚大陆的最低点(海拔—15m),同时也阻断其入海通道。
艾尔湖是著名的时令湖,流域内年均降水量约120mm,多暴雨,而湖面年均蒸发量约2500mm;降水较多的年份,水位迅速上涨,形成大洋洲第一大湖,但水深较浅,而后又会迅速干涸。
干涸的湖底会覆盖一层厚度约40cm的坚硬且细腻的盐壳,成为越野极速竞賽的理想场地。
左图示意澳大利亚艾尔湖流域位置与范围,右图示意艾尔湖越野极速竞赛场地。
(1)说明断裂运动对艾尔湖水文、水系特征产生的影响。
(2)分析艾尔湖面积变化大且快的原因。
(3)说明干涸的艾尔湖成为越野极速运动理想场地的自然条件。
(4)有人设想开當运河引人附近海湾的海水使艾尔湖不再干涸。
从地形、大气、土壤中任选一个角度,为支持该设想提供依据。
(只答一个角度,多答按第一个算)【答案】(1)地壳断裂下陷使湖底变低;形成向心型水系,汇水区面积变大;断层堵住入海通道,演化为内流湖;河流输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湖盐增多。
(2)湖盆和缓面积大,水深较浅;降水集中,多暴雨,年际变化大;气候干旱温度高,蒸发强烈。
(3)艾尔湖干涸时湖底会结上一层较厚且坚硬的盐壳;湖盆底部平坦面积大,视野开阔;盐壳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晴天日数多,能见度好。
(4)地形:湖盆低于海平面,海水可以自流入湖,运行成本低。
大气:增加蒸发,提高湿度,增加降水,抑制沙尘天气,改善大气质量。
土壤:提高土壤水分,利于植被生长,改善周边土壤质量;抑制盐风暴的产生,减少周边土壤盐分来源。
【解析】(1)断裂运动使位于盆地西南的艾尔湖成为澳大利亚大陆的最低点(海拔—15m),地壳断裂下陷使湖底变低,形成向心型水系,汇水区面积变大;同时也阻断其入海通道,断层堵住入海通道,演化为内流湖;河流输入盐分无出水口,只有垂直排泄,没有水平排泄,盐分无法排出,湖盐增多。
(2)大自流盆地是一个盆底较平坦的千旱盆地,湖盆和缓面积大,水深较浅;流域内年均降水量约120mm,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较多的年份,水位迅速上涨,说明降水年际变化大;湖面年均蒸发量约2500mm,气候干旱温度高,蒸发强烈。
(3)艾尔湖干涸的湖底会覆盖一层厚度约40cm的坚硬且细腻的盐壳,盐壳较厚且坚硬的;大自流盆地是一个盆底较平坦的千旱盆地,湖盆底部平坦面积大,视野开阔;盐壳为湖水干涸形成,表面光滑摩擦力小;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晴天日数多,能见度好。
(4)注意题干的要求,从地形、大气、土壤中任选一个角度来分析,地形:湖盆海拔—15m,低于海平面,海水可以自流入湖,运行成本低。
大气:引人附近海湾的海水使艾尔湖不再干涸,水量增加,增加蒸发,提高湿度,有利于增加降水,抑制沙尘天气,改善大气质量。
土壤:艾尔湖水量增加,下渗增多,有利于提高土壤水分,利于植被生长,改善周边土壤质量;表面干燥物质减少,可抑制盐风暴的产生,减少周边土壤盐分来源。
【点睛】4.(学科网2020年3月高三第一次在线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奴河位于加拿大北部,由南向北注入大奴湖,在入湖口附近形成了广阔的奴河三角洲,三角洲上湖泊星罗棋布。
有学者将该区域的湖泊分为三种类型:蒸发型(湖泊几乎不受河流影响)、洪水型(湖泊在河流洪水期间接受其补给)、交换型(湖泊与河流的水体交换密切)。
随着奴河三角洲持续发育,这些湖泊的水量平衡关系也随之演变。
下图为奴河三角洲不同类型的湖泊分布示意图。
(1)分析奴河三角洲湖泊众多的主要原因。
(2)从湖泊与河流的位置角度,分别说明蒸发型和洪水型湖泊湖水与河流的关系。
(3)推测并说明交换型湖泊未来的演化趋势。
(4)有人提议开挖水道连接奴河和若干蒸发型湖泊,环保人士提出了反对意见,请说明其理由。
【答案】(1)奴河挟带的泥沙在三角洲上堆积不均,造成三角洲多低洼地;雨水、冰雪融水、洪水期外泄的河水在低洼地聚集;加之该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低洼地积水成湖。
(2)蒸发型湖泊距离河流较远,没有河道与奴河相连,在洪水期难以被河流外泄的洪水淹没,因此湖水几乎不受河流影响。
洪水型湖泊多分布在河流下游分叉处且距离河道较近,洪水期河流干流来水量大,该地流速较慢,易泛滥,洪水外泄进入湖泊。
(3)交换型湖泊有河道与河流相连,随着奴河干支流泥沙的不断淤积,交换型湖泊与奴河干流之间水流不畅,逐渐演变成洪水型湖泊或蒸发型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