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编 考前基础回扣 第一板块 课本知识再回归 专题一 课内重要实词练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https://img.taocdn.com/s3/m/bd85dc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2.png)
考查热点2 分析行文线索高分技法线索是全文发展的脉络,贯穿文章始末,使文章化零为整,浑然一体。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主要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找出线索并简析其作用;二是已给出线索,要求简析线索的作用。
一、掌握散文线索的内容和作用第一步:找出线索——“4看”定线索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2022·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童年·供销社钱红丽小时候,隔三差五跟着外公去一个叫作“周冈”的小镇。
他在小腰篮底层铺一层稻草,把家里积攒下的鸡蛋一个一个装进去,再在鸡蛋上面盖一块旧布,拎到周冈。
一个鸡蛋五分钱,全部卖掉后,买些粗粒盐回来。
或许还有余钱,外公就去肉案前,割一刀猪肉。
屠夫按照外公的指点,把肉切下,称好,一斤重的样子,迅速在肉上戳一个洞,串起几根稻草,递到外公手上。
肉,一元二角钱一斤。
二十四个鸡蛋,换一斤肉!我的印象里,外公买猪脚的时候多些,他并非不喜欢吃肉,而是猪脚便宜得多。
或者呢,肉也不买,猪脚也不买,外公只买一条鱼,鲢鱼,非常便宜的鲢鱼,几角钱而已。
称完鱼,鱼贩子也是用几根稻草穿过鱼嘴递给外公。
一老一小于是拎着一刀肉或者一条鱼,穿过田畈——如若春天,仿佛一万亩油菜田的蜜蜂都追随着我们了。
实则,我最喜欢跟着舅舅或者小姨去供销社买日用品。
供销社里飘拂着一股股奇异的味道,纷繁复杂,景深曲折,至今无与伦比,简直万花筒一样的气味:红糖的味道齁甜齁甜,固本牌肥皂的气味是咸的,芦西酒的味道辛辣芳香……乡下有一个酒鬼,总是偷自家的米换酒喝——他站在巨大的酒缸前等着,售货员用长柄竹勺舀上一勺酒,倾倒于他双手捧着的蓝边碗里。
他小心翼翼,像捧着自己的命,默不作声地咕噜咕噜一口气喝下去了。
等他的婆娘遇见这个醺醺然的挨千刀的偷了米的男人时,她没有什么法子想,许是绝望了,就一屁股坐在门前地上痛哭,一边号啕,一边咒骂,一边把手掌重重拍在地上。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https://img.taocdn.com/s3/m/96d615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e.png)
考查热点2 概括文本主旨概括内容主旨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分技法一、概括文本主旨6方法1.标题提示法从文章标题上直接获取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类方法适用于概括议论性、抒情性散文的主旨。
2.首尾归纳法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许多散文往往是在开头、结尾,尤其是结尾部分表明中心主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把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抓住文章的主旨。
3.关键词句归纳法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中心主旨。
许多抒情和状物的散文中,常有一些词句表明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观点或态度,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词句。
.串联层意法先归纳每段或每层的意思,再将每段(层)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5.因文而异法借助不同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主旨。
写人叙事散文,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哲理散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二、概括文本主旨3步骤第一步:审清题目,明确概括方向有的题目直接要求概括主题,有的则从概括作者情感的角度设问。
审准题目的设问角度,是准确答题的前提。
第二步:定向读文,寻找答案依据如果是对散文情感的概括,则要重点浏览每一段,尤其是开头段和结尾段中的抒情议论部分;如果是对散文主旨的概括,则要关注散文的题目、内容、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第三步:规范表述,表明答案要点无论是对散文情感的概括还是主旨的概括,都尽量用“表达了”“抒发了”“揭示了”“表明了”等规范术语作答,还要注意分条表述。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节小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节小](https://img.taocdn.com/s3/m/72b8367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e.png)
考点练透7 诗化小说阅读指导诗化小说(又称散文化小说、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诗化小说情节散文化,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加大了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力度。
而诗化小说作为一种文本特征鲜明、叙事艺术独特、鉴赏评价能力考点突出的文体样式,得到了出题者的青睐。
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冯至的《江上》、2021年八省适应性考试川端康成的《秋雨》、2019年浙江卷萧红的《呼兰河传》等。
高分技法一、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1.注重抒情,淡化叙事,情节延缓,结构松散,作者不追求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2.环境意境化,注重景物形象的描写,营造意境,着重展示的是一种纯净的审美世界。
3.人物虚化,甚至没有主要人物,人物大多是普通人,扁平而单纯,不是个性鲜明的英雄,并且被作者安排化入小说的情境氛围里。
4.小说的语言极凝练、简省,且富有诗意。
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注重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
5.注重细节描写,每一个细节都有意义,小说中的一言一行一物一件,都是有目的有价值的。
6.主题上,往往隐去或淡化生活苦难,展现人情美、人性美,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二、如何阅读诗化小说考生对诗化小说的阅读,首先存在一个文体确认问题。
一般而言,命题者会在题干中或以其他方式告诉你它是一篇小说,而到底是否是诗化小说,则要靠你自己判断。
可以根据作者去断定,如以小说的“散文化”特征闻名的作家有郁达夫、废名、沈从文、师陀、萧红、汪曾祺等,以及当代作家贾平凹、钟阿城、何立伟等;但主要应依据散文化小说的特征去判断。
1.把握诗化小说“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要读懂诗化小说,应抓住其“形散而神聚”的文体特征,由“形”聚“神”,在整体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文本内容之间的互文性关系,去抓住其内在的情感流动与诗意营构的脉络。
高考语文二轮-微专题回扣与规范-第二章课本文言文再回归-(回归训练一)
![高考语文二轮-微专题回扣与规范-第二章课本文言文再回归-(回归训练一)](https://img.taocdn.com/s3/m/46ebdd7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d.png)
回归训练(一)
14.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误:已经 正:不久
15.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误:等待 正:依赖
16.如听仙乐耳暂.明 误:暂时 正:突然
回归训练(一)
回归训练(一)
二、看看,你能否“忆”起它们(写出它们的意思) 1.拔
过蒙拔.擢(《陈情表》) 提拔 今者项庄拔.剑舞(《鸿门宴》) 拔出 2.暴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孔雀东南飞》) 急躁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 晒
3.次
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旁边 以次.进(《荆轲刺秦王》) 按次序
回归训练(一)
4.更
莫辞更.坐弹一曲(《琵琶行》) 再 洗盏更.酌(《赤壁赋》) 重新 5.忽 日月忽.其不淹兮(《离骚》) 迅速的样子
6.加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 更加
7.景
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通“影” ,像影子一样
回归训练(一)
5.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项伯)私下会见张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 攻的事,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 翻译要点 注意状语后置、省略句式。
7.后秦击赵者再. 误:第二次 正:两次
回归训练(一)
8.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误:一定 正:果真
9.故.遣将守关者 误:所以 正:特意
10.终期.于尽 误:希望 正:注定
回归训练(一)
11.是社稷之臣.也 误:臣子 正:臣属国
12.王无罪岁. 误:年岁 正:年景,收成
13.舅夺.母志 误:夺去 正:改变
【温馨寄语】 考前要回归课本,老师反复叮咛。对于语文来 说,回归课本的最大收获,莫过于文言文了。高考文言文阅读 不少内容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它们真正的“老家”,实乃“熟悉 的陌生人”。回归课本,要重点突出下列课文:《师说》《赤壁 赋》《陈情表》《寡人之于国也》《离骚》《鸿门宴》《劝学》等。 对于上述文言文再复习,重点要放在实词上,尤其是一些次常 用实词。当做文言文试题有困难时,你所学的课本将是你有力 的支持者。
【精选】(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回归训练一微专题回扣与规范
![【精选】(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回归训练一微专题回扣与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95f0b46fd0a79563d1e729f.png)
【精选】(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回归训练一微专题回扣与规范【精选】(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回归训练一微专题回扣与规范温馨寄语考前要回归课本,老师反复叮咛。
对于语文来说,回归课本的最大收获,莫过于文言文了。
高考文言文阅读不少内容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它们真正的“老家〞,实乃“熟悉的陌生人〞。
回归课本,除加强复习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外,要重点突出下列课文:《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秋声赋》《陈情表》《鸿门宴》《兰亭集序》《项脊轩志》等。
对于上述文言文再复习,重点要放在实词上,尤其是一些次常用实词。
当做文言文试题有困难时,你所学的课本将是你有力的支持者。
回归训练(一)一、读一读,你能否“记〞起教材中这些易被误解的实词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误:通晓正:普遍2.举酒属.客误:敬正:劝3.歌.窈窕之章误:唱正:吟诵4.横槊赋.诗误:写正:吟诵5.六国互.丧误:相互正:一个接一个,交替6.始速.祸焉误:快速正:招致7.后秦击赵者再.误:第二次正:两次8.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误:悲伤正:同情9.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误:请示正:申告10.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误:观察正:比较11.越国以鄙.远误:把……当成边境正:把……当成边邑12.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误:治理正:治理得好(太平、安定) 13.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误:一定正:果真14.故.遣将守关者误:所以正:特意15.拖其衣裘取戈剑者误:拖住正:剥下16.是社稷之臣.也误:臣子正:臣属国17.王无罪岁.误:年岁正:年景,收成18.舅夺.母志误:夺去正:改变19.庭中始为篱,已.为墙误:已经正:不久20.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误:等待正:依赖21.如听仙乐耳暂.明误:暂时正:突然22.终期.于尽误:希望正:注定二、看一看,你能否“忆〞起它们(写出它们的意思)1.拔过蒙拔.擢(《陈情表》)提拔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攻克2.暴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五人墓碑记》)显扬何兴之暴.也(《项羽本纪》)突然、迅速3.次列坐其次.(《兰亭集序》)旁边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临时停留,驻扎4.独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羽本纪》)仅仅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难道独.五人之皦皦(《五人墓碑记》)惟独5.抚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对待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五人墓碑记》)巡抚,这里名词用作动词,抚慰不抚.壮而弃秽兮(《离骚》)循,握持6.更莫辞更.坐弹一曲(《琵琶行》)再洗盏更.酌(《赤壁赋》)重新7.害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列传》)忌妒邪曲之害.公也(《屈原列传》)妨害8.忽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轻视日月忽.其不淹兮(《离骚》)迅速的样子9.加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更加楚大发兵加.齐(《屈原列传》)攻打视清季有加.(《〈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厉害10.简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选拔11.景承天景.命(《谏太宗十思疏》)大春和景.明(《岳阳楼记》)日光赢粮而景.从(《过秦论》)通“影〞,同影子一样12.厥厥.有《国语》(《报任安书》)乃思厥.先祖父(《六国论》)其13.可秦城恐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以,能够可.歌可泣值得可.四千余人(《淮阴侯列传》)大约可.堪回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岂,哪里14.每每.谓予曰(《项脊轩志》)常常每.移案(《项脊轩志》)每次15.匹众人匹.之(《逍遥游》)比16.齐时运不齐.(《滕王阁序》)济,好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一样17.爽爽.籁发而清风生(《滕王阁序》)参差不齐酌贪泉而觉爽.(《滕王阁序》)精神清爽屡试不爽.差错18.斯逝者如斯.(《赤壁赋》)这,这样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则,那么19.岁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年成20.特诏书特.下(《陈情表》)特地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廉颇蔺相如列传》)只,只是三、写一写,你能否“译〞出它们(翻译下列句子)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翻译要点“视〞,对比;“固〞,到底,究竟.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假使让这五个人保住性命,而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就会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像对待奴隶一样使唤他们。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编 考前基础回扣 考前保分训练1 基础知识+名句默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02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编 考前基础回扣 考前保分训练1 基础知识+名句默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02](https://img.taocdn.com/s3/m/e47bc1b1a98271fe900ef94e.png)
(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编考前基础回扣考前保分训练1 基础知识+名句默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编考前基础回扣考前保分训练1 基础知识+名句默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编考前基础回扣考前保分训练1 基础知识+名句默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的全部内容。
错误!第1练基础知识+名句默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尽管市面上销售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的两套莫言作品集的销售已成强弩之...末.,但百花文艺出版社还将在订货会上推出《莫言诺贝尔奖典藏文集》(全二十卷)。
②入夏以来,天气异常,五风十雨....,致使城市内涝、市民受灾的情况不断发生,有的人甚至因雨水过大而付出生命的惨重代价.③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
④当今时代,许多人学艺不精,缺少刻苦钻研、务实上进的精神,以浮躁的心态对待工作,鲁鱼亥豕....的低级失误经常发生.⑤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就能极大迸发,共同富裕就能计日程功....。
⑥美国卫星追踪网站声称,美国一卫星曾拍到马航客机失联海域附近的照片,并以“可能为马航坠机地点”为题发布消息,这令此事件更加扑朔迷离.....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⑤⑥答案:B 解析:①“强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使用正确。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1现代文阅读Ⅰ__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练透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1现代文阅读Ⅰ__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练透](https://img.taocdn.com/s3/m/749fb2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2.png)
考查热点2 分析与推断观点高分技法分析与推断观点,就是由已知的判断(前提)合乎逻辑地推断出一个新的判断(结论)。
其“前提”在原文之中,结论则在原文之外。
分析与推断观点题的每个选项,大致由前提、结论及联结两者的关联词语组成。
要判断选项正误,就要做到“三看”,看其前提是否有据,看其过程是否符合逻辑,看其结论是否合理。
一、解答分析与推断观点题三要点第一,对文章整体内容要全面理解,对基本信息要准确提炼。
把握全文的观点态度,筛选出文中的重要信息,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看法。
第二,仔细分析研究选项中的推断关系是否成立。
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而是一种推理。
有时选项中虽然也引用文本中的某些词句进行表述,但命题点不是侧重于表述是否符合文意,而是侧重于思考,侧重于由原文能否推断出某一方面的新的认知或结论。
因此,仅仅采用把选项与文章中某一语言单位(句子、词语等)进行简单比照的方式,无法保证推断的正确,还要考虑推断的合理性,以及推断的倾向性与作者的思想倾向、表达意图等是否一致。
第三,重点挖掘文本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深究细节,化隐为显,明辨“是”“非”。
在文本中,作者对某一方面的认知或结论,虽然没有直接、显性地表述出来,但总会有一定的暗示,解题中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暗示。
要细致体会作者在某一问题上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细致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借用了哪方面的材料来论证观点;要注意观点间的异同及作者的看法。
当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表述角度时,要注意因角度的变换,结论也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二、解答分析与推断观点题3分析1.分析推断前提是否有据分析推断前提是否有据,就是分析前提是否合乎文本内容,也就是作为推断的依据与原文内容是否一致。
看选项的前提时思考:①前提是否混淆范围,如原文内容是涉及局部的或整体的,而选项则相反。
②前提是否混淆语气,注意前提中表示或然语气的限制语,如“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推断可能成立;前提中表示必然语气的限制语,如“一定”“必定”“肯定”——推断不能成立;有时则是相反的。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https://img.taocdn.com/s3/m/22a111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2.png)
考点练透4 分析概括内容要点散文的内容要点,是指散文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散文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局部的。
整体概括大多是要概括全文主旨,而局部概括则包括概括特点、概括词意句意段意等。
考查热点1 概括特定信息概括特定信息是指围绕文中人、事、物和景四个主体关涉的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定向概括。
这类特定信息概括题是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
高分技法一、如何筛选整合文中信息1.准确定位——对内容信息的筛选,要根据题目确定的范围来进行。
这个范围有时大有时小;有时以严谨的层次呈现,有时以散落在文中各个地方的形式呈现。
要想正确、完整地筛选信息,首先要把范围确定好。
2.全面提取——在重点阅读区域里,注意进行信息比对,提取出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
3.整合转化——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题要点。
4.顺畅连缀——用归纳转述、概括分析的语句,连缀要点,力求连贯。
二、概括特定信息的3种方法1.直接摘录法。
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
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位置,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的组合。
2.拼接改写法。
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作答。
作答时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摘录,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3.意义综合法。
有些文段(章),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三、概括特定信息3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指向通过仔细阅读题干,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清文路,锁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都必须理清全文结构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提取信息,整合答案凡是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密集出现的地方,所以要“就近取材”。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基础回扣第一板块课本知识再回归专题练习2-1-1含解析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基础回扣第一板块课本知识再回归专题练习2-1-1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88f205dd36a32d7375815e.png)
第二编考前基础回扣第一板块课本知识再回归专题一课内重要实词40练[考前提醒]下列文言实词高考多次重复考查,需重点掌握,以便在文言文翻译中准确落实。
1.属(10年11考)[课本回扣](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________(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________(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________(4)衡少善属.文(《张衡传》)________(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________(6)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________(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________(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________答案:(1)动词,这里指劝人饮酒(2)动词,隶属(3)动词,属于(4)动词,撰写(5)动词,通“嘱”,嘱托(6)名词,等辈、类(7)名词,等辈(8)动词,连,跟着[高考链接](1)(2016·上海市卷)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晋书·羊祜传》)属:撰写(2)(2014·山东省卷)属.鼎治,鼎论如法(《詹鼎传》)属:交付(3)(2014·福建省卷)时方行方田令,即以其事属.之(《张祖传》)属:交付(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自幼好学,善属.文(《旧唐书·于休烈传》)属:撰写(5)(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少聪敏好学,善属.文(《旧唐书·李揆传》)属:撰写(6)(2012·全国新课标卷)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宋史·萧燧传》)属:托付(7)(2010·江西省卷)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临川文集》)属:连接(8)(2010·福建省卷)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周维城传》)属:撰写(9)(2009·江苏省卷)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书沈通明事》)属:托付(10)(2008·重庆市卷)公曰:“以属.狱。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2专题1文言文阅读考点练透4抓得分点字字落实_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2专题1文言文阅读考点练透4抓得分点字字落实_](https://img.taocdn.com/s3/m/000b6e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9.png)
考点练透4 抓得分点,字字落实——文言翻译要精准高分技法一、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1.信:真实,准确。
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
2.达:通顺,流畅。
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
3.雅:生动、优美、有文采。
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富有表现力。
在考试中一般不做要求。
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主)、意译(辅)1.直译:字字落实,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便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序也不能变动。
【注意】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所谓“重在‘直译’”,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
2.意译:文从句顺,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
意译不拘泥于原文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
三、抓住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1.重点实词①对译。
即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中以该词为词素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如:“吾尝为鲍叔谋(谋划)事(事情)而更(更加)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愚蠢),知时(时运)有利(顺利)不利(顺利)也。
”②替换。
即用现代汉语替换那些没有共同构词成分的词。
如:“其(他)不碎(摔破)首(头颅)折支(肢体)也幸矣,何(什么)中之望哉?”③拆分。
即把文言文中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拆开来翻译,这两个单音节词是两个词,不可等同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
如:“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面向北)而事之!”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在运用以上三种方法翻译文言实词时,需先判断所要翻译的实词是否具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等情况,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重点虚词①利用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方面的作用。
尤其要利用好结构助词,如“之”字在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三种:一是定语的标志;二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板块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据语境理句法准断句教师用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板块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据语境理句法准断句教师用](https://img.taocdn.com/s3/m/0070a7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0.png)
第一板块文言文阅读——把文言积累进行到底【考情速览】【教考衔接】全国新高考卷在以前题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内课外文言实词的比较理解,以体现“教考结合”,以引导师生学好用好教材。
【命题动向】新高考设置的文言断句题,改变了以往选择题的命题方式,改为主观性题目,矫正以往试题通过排除选取答案的方式,真正考查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素养。
专题一据语境、理句法、准断句——读文2步骤,做题2方法,精准做选择第一节考题回顾练——二轮复习,定向为要[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一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①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②,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③,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④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⑤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⑥其事,持久历远,遏.⑦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⑧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⑨者,必言经以自辅,援.⑩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子鲋曰:“乃者..⑪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https://img.taocdn.com/s3/m/b92b1b5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1.png)
考查热点2 理解赏析重要句子含意高分技法一、理解赏析重要句子含意7关注理解并分析句子的含意,重在考查句子的表层意、语境意和主旨意。
要做到准确、全面地理解、分析,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要结合语境,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主旨句要结合全文理解,看是否有与文句对应的解说句。
2.分析句子的结构,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准确理解句意。
3.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把其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4.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要通过分析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反语、双关等)及其效果,进而理解句子的原本意思。
5.对于含意深刻的句子,既要理解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又要理解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由实及虚、以小见大、由表及里) 6.将筛选出的文中的信息,含有的比喻义、语境义、引申义,与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相结合,进行整合,才能使答案要点全面。
7.必须紧扣住该句话,将原句从头至尾“翻译”(转换)成自己的话。
不可断句取义,不可照抄原文,不可另起炉灶,不可写成病句。
二、理解赏析重要句子含意3步骤第一步:阅读题干,分析语境特点通过审读题干,确定语句所在的语境,不能脱离语境理解。
第二步:联系主旨,理解句子含意通读文本,理解文本主旨或作者的感情态度,在此基础上,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进而理解句子的含意。
第三步:紧扣问题,准确组织答案要根据问题指向和赋分,分条陈述答案。
典题试做(2022·河北武安第一次调研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本见考查热点1理解赏析重要词语含义【典题试做】蔡勋建《乡村裁缝》)文章开篇写到“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根据全文,分析“做出衣裳的是针线”的作用及意蕴。
①结构上,开篇这句话既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又引出下文写父亲乡村裁缝的职业生涯。
②内容上,这句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话语,既道出了乡间职业裁缝凭手艺吃饭的职业特点,也包含着父亲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敬重。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基础知识点讲解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基础知识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bf5dcf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6.png)
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
6、设问:也叫设疑,就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海底是否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7、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1: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孩子们的笑脸。(拟人:让物有了人的思想、情感) 例2: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浪,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 (拟物:把人当物来写,使其有物的情态与动作)
标点符号: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的停顿
(一)分句并列关系用(;)隔开
例:他的衣服,还是那么破烂;他的气质,还是那么与众不同。
(二)分项列举之间用(;)隔开 例:这次班会的任务是:挑选班干部成员;
制订班级公约;拟写学习计划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 ( )、(......)、(.)、(《》)、(-)和(.)
注意:引文之内有引文时,外用双引,内用单引; 若单引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1.引文在前完整不停顿,其后面不用标点
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毛泽东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பைடு நூலகம்
2.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放(“”)里面。
例:下山迷路的我,不禁想起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三)有疑问词,但没有疑问语气,句末用(。) 例:你歇会儿吧,现在还早着呢。
【湖北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微专题回扣与规范课件第1章语文基础再强化 微专题1
![【湖北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微专题回扣与规范课件第1章语文基础再强化 微专题1](https://img.taocdn.com/s3/m/16eb2117f78a6529647d5329.png)
b.动词,经过某段时间 ②duó 推测,估计 否 ②pǐ ①fǒu 坏,恶或贬斥
与“不”同义
否极泰来
行
①hánɡ 名词
行业
内行
行道
行伍 道行(专用)
②hànɡ 树行子(专用) ③hé nɡ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本领 ④xí nɡ 动词 b.流通 c.作 脯 和 流行 举行 ①fǔ a.走 通行 肉脯 桃脯 行走
①shé a.断,掉 折耗
②zhē 数
翻转
折腾 动词 数目
折跟头 骨折 折服 损兵折将 数落 数量 频数 数见不鲜 种属 属地 属实 属文 调剂 调理 风调雨顺 数一数
③zhé 弄断、弯曲、扣除等义 ①shǔ ②shù 名词 属 ①shǔ
③shuò 副词,屡次 ②zhǔ 调 a.连续,连缀
类别及其引申义 属望
落 户
①luò 〈书〉落魄 落脚 部落 落空 水落石出
着落 落款
沦落 落账
没落
落伍
落选
落
光明磊落
落落大方
落井下石
②lào 〈口〉落枕 ④luō 露 露营 马脚 禅 禅宗 大大落落
落色
落忍
落价
③là 〈书〉丢三落四 ①lù 〈书〉露天 抛头露面 露馅儿 ①chán
落下 露骨
落在后面 露水 露脸 禅林 露宿 雨露 崭露头角 露相 露
原形毕露 露白 参禅 露一手
风餐露宿
藏头露尾 公开露面 禅杖
②lò u 〈口〉露头 坐禅
露底 禅房
禅寺
禅师
②shàn 采 颤 轧 ②yà ③zhá 暴 雷 给 ②jǐ ② cà i ②zhàn ①ɡá
禅让 采邑 颤栗 轧账
封禅 采地 颤动 打颤
【步步高】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2第一章回归训练(一)配套课件
![【步步高】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2第一章回归训练(一)配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17fad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47.png)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答案 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只是)现在 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翻译要点 “微”“谒”“亲”为关键词。
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答案 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 的耻辱也就除掉了。
13.岁 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 年成
14.特 诏书特.下(《陈情表》) 特别
15.可 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能够
二、写写,你能否“译”出它们(翻译下列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答案 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您
知道那是很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
第一章 课本文言文回归训练
温馨寄语 考前要回归课本,老师反复叮咛。对于语文来说,
回归课本的最大意义,莫过于文言文了。高考文言文 阅读不少内容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它们真正的“老 家”,实乃“熟悉的陌生人”。回归课本,除加强复 习背诵篇目的文言文外,重点突出下列课文:《六国论》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 太宗十思疏》《寡人之于国也》《陈情表》《鸿门宴》《廉 颇蔺相如列传》《报任安书》《逍遥游》等。
对于上述文言文再复习,重点放在实词上,尤其 是一些次常用实词。
当做文言文试题有困难时,你所学的课本将是你 有力的支持者。
回归训练(一)
一、看看,你能否“忆”起它们(写出它们的意思) 1.拔
过蒙拔.擢(《陈情表》) 提拔 今者项庄拔.剑舞(《鸿门宴》)拔出
2.暴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急躁 虽有槁暴.,不复廷者(《劝学》)晒
增加土地呢? 翻译要点 “鄙”名词活用为动词,“焉”“陪”为关 2.因键人。吾其还也。 答案 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1专题(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与句子含意精题演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1专题(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与句子含意精题演练](https://img.taocdn.com/s3/m/c7b06231866fb84ae45c8de9.png)
【优化方案】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1专题(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与句子含意精题演练对点巩固苏教版(2018·石嘴山中学检测)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微电影”大有可为娄雪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
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
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
后来,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
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
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
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微电影的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
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要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各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
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
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 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8”,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一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编考前基础回扣第一板块课本知识再回归专题一课内重要实词40练[考前提醒]下列文言实词高考多次重复考查,需重点掌握,以便在文言文翻译中准确落实。
1.属(10年11考)[课本回扣](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________(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________(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________(4)衡少善属.文(《张衡传》)________(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________(6)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________(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________(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________答案:(1)动词,这里指劝人饮酒(2)动词,隶属(3)动词,属于(4)动词,撰写(5)动词,通“嘱”,嘱托(6)名词,等辈、类(7)名词,等辈(8)动词,连,跟着[高考链接](1)(2016·上海市卷)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晋书·羊祜传》)属:撰写(2)(2014·山东省卷)属.鼎治,鼎论如法(《詹鼎传》)属:交付(3)(2014·福建省卷)时方行方田令,即以其事属.之(《张祖传》)属:交付(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自幼好学,善属.文(《旧唐书·于休烈传》)属:撰写(5)(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少聪敏好学,善属.文(《旧唐书·李揆传》)属:撰写(6)(2012·全国新课标卷)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宋史·萧燧传》)属:托付(7)(2010·江西省卷)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临川文集》)属:连接(8)(2010·福建省卷)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周维城传》)属:撰写(9)(2009·江苏省卷)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书沈通明事》)属:托付(10)(2008·重庆市卷)公曰:“以属.狱。
”(《晏子春秋》)属:交付(11)(2006·辽宁省卷)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晋书·孝友传》)属:委托2.居(10年10考)[课本回扣](1)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________(2)自吾氏三世居.是乡(《捕蛇者说》)________(3)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________(4)昂其值,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________(5)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梓人传》)________(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________(7) 居.则曰:“不吾知也。
”(《论语·先进》)________(8)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________(9)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________(10)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________答案:(1)动词,居住(2)动词,居住(3)动词,处在,处于(4)动词,积蓄,贮存(5)动词,治理,安置(6)动词,停留(7)名词,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8)动词,担当,担任(9)动词,过了,经过(10)动词,占据,占有[高考链接](1)(2015·湖北省卷)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居:治理(2)(2015·安徽省卷)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御史梁皙次先生传》)居:积储(3)(2015·福建省卷)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与王昆绳书》)居:居住(4)(2015·湖南省卷)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三事忠告》)居:担任(5)(2014·四川省卷)未有居.郎署者(《梁书·王筠传》)居:任职(6)(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明史·马文升传》)居:居住(7)(2013·安徽省卷)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说苑·奉使》)居:占据,占有(8)(2013·湖北省卷)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廉希宪事略》)居:居住(9)(2010·北京市卷)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宋清传》)居:聚积,搜集(10)(2007·四川省卷)为留守者居.半(《元史·贺仁杰传》)居:占数量,占据3.故(10年8考)[课本回扣](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滕王阁序》)________(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3)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________(4)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________(5)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________(6)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________(7)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________(8)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________(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答案:(1)形容词,旧(2)连词,所以(3)副词,特意,特地(4)名词,原因(5)形容词,衰老(6)副词,故意(7)副词,仍然,还是(8)名词,老交情(9)名词,缘故,原因[高考链接](1)(2015·安徽省卷)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故:所以(2)(2015·四川省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晋书·虞溥传》)故:所以(3)(2015·湖北省卷)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故:所以(4)(2014·安徽省卷)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朱竹君先生别传》)故事:先例(5)(2014·辽宁省卷)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宋史·赵立传》)故:所以(6)(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旧唐书·李揆传》)故:所以(7)(2013·山东省卷)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看松庵记》)是故:因此(8)(2011·湖北省卷)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汉书·楚元王传》)物故:死亡4.度(10年7考)[课本回扣](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________(2)一年一度.秋风劲(《采桑子·重阳》)________(3)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________(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________(5)卒其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________(6)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________(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________(8)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________答案:(1)名词,制度(2)名词,年(3)动词,创制(4)动词,衡量(5)名词,常态(6)动词,估计(7)动词,越过(8)动词,考虑[高考链接](1)(2015·江苏省卷)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欧阳伯和墓志铭》)度:制度(2)(2015·安徽省卷)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御史梁皙次先生传》)矩度:规矩法度(3)(2013·湖南省卷)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注文)度:估计(4)(2012·安徽省卷)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松江府通判许君传》)度:推测(5)(2009·北京市卷)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史记·叔孙通传》)度:估量(6)(2008·江苏省卷)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后汉书·吴汉传》)常度:常态(7)(2007·湖南省卷)对曰:“王试度.其功。
”(《韩非子新校注》)度:衡量5.知(10年7考)[课本回扣](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________(2)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3)其真不知.马也(《马说》)________(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________(5)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________(6)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________(7)素与副张胜相知.(《苏武传》)________(8)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列子·两小儿辩日》)________答案:(1)动词,知道,懂得(2)动词,了解(3)动词,识别,分辨(4)名词,通“智”,智慧,明智(5)动词,主持,管理(6)名词,知觉,感觉(7)动词,认识,熟识(8)名词,知识[高考链接](1)(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宋史·孙傅传》)知:知道(2)(2015·安徽省卷)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御史梁皙次先生传》)知:管理(3)(2015·湖北省卷)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知:了解(4)(2015·山东省卷)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六韬》)知:了解(5)(2014·江苏省卷)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知:了解,精通(6)(2013·广东省卷)复命知.益州(《宋史·张咏传》)知:掌管(7)(2013·重庆市卷)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吕氏春秋·异宝》)知:智慧,巧诈6.除(10年7考)[课本回扣](1)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________(2)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________(3)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________(4)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________(5)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________答案:(1)动词,授职(2)名词,台阶(3)动词,清除,去掉(4)动词,逝去,过去(5)动词,清理,修治[高考链接](1)(2016·天津市卷)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李台州传》)除:授予官职(2)(2014·重庆市卷)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记丐侠》)除:台阶(3)(2014·湖北省卷)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吴德基传》)除:解除,清除(4)(2010·江西省卷)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临川文集》)除:授予官职(5)(2005·浙江省卷)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书褒城驿壁》)除:台阶(6)(2004·北京市卷)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隋书·循吏传》)除:授予官职(7)(2004·湖北省卷)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