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试题答案 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3′×10)

1.丹霞地貌:丹霞地貌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既是岩石地貌,又是造形地貌,这给判别丹霞地貌带来较大的操作上的难度。目前,它已被广泛接受为“红色陆相碎屑岩”的岩性基础,形态上以“赤璧丹崖”为特色,红层是形成丹霞地貌的必要条件之一,“所谓红层,应当指具有红色调的碎屑岩系,这样既包括紫红色砂砾岩,又包容虽夹有其它颜色,但以红色调为主的岩系,和以砂、砾岩为主夹有泥岩、化学岩、生物化学岩和火山碎屑岩等

2.季候泥:由冰水湖泊所形成的沉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天冰融水增多,携大颗粒碎屑入湖沉积,颜色较淡;秋季冰融水剧减,长久悬浮湖水中的粘土胶粒开始沉淀,颜色较深。这样就形成了季候泥,也叫纹泥。

3.崩塌:陡坡上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角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

4.潮汐作用: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运动,它包括海面周期性的垂直升降和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流动,前者称为潮汐,后者称为潮流。

5.背斜:褶曲的基本形态。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因此,从地形的原始形态看,背斜成为山岭。但是,由于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而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来确定一个褶皱是背斜还是向斜,而不能单凭地表形态来判断。

6.冻土:凡处于零温或负温,并含有冰的各种土(岩),统称冻土。冻土按其冻结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

7.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或水平节理和裂隙发育的岩石,特别是下部岩性软于上部的岩石,受到长期的风蚀,易形成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的岩石,称风蚀蘑菇。

8.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平面形状如新月,故称新月形沙丘。它的高度不等,新月形沙丘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朝向风向的一坡称迎风坡,坡形微凸而缓,相反的一坡称背风坡,或叫落沙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

9.分水岭:分水岭是指河流之间、把相邻流域分隔开来的高地。在自然界,分水岭可以是山地、丘陵、高地等。多数情况下分水岭是不对称的

10.褶皱:由于水平力的挤压,使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

二、简答题:(8′×5)

1 简述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地表岩石由于温度变化和孔隙中水的冻融以及岩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它使岩石从比较完整固结的状态变为松散破碎状态,使岩石的孔隙度和表面积增大,包括热力风化.冻融风化

(2)化学风化: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的氧与二氧化碳等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和氧化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包括氧化过程,结晶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溶解作用

(3)生物风化:是指生物在其生长和分解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岩石矿物所起的物理的和化学的风化作用。2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流域内具备丰富的固体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是由崩塌、滑坡所造成。在构造破碎、地震活动、风化剥蚀或冰川活动强烈的沟谷流域,有大量的沙砾碎屑物质。

(2)充足的含水量条件:含水量不仅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泥石流的搬运介质。暴雨和洪水是诱发泥石流的必备条件。

(3)比较大的沟床纵坡:有利于泥石流体推移下行。泥石流的源头多呈环型洼地,有利于松散固体物质与水流的聚集,是碎屑物质和水的主要供给区。陡峭的沟坡和比降大的沟床,使其快速形成泥石流。

3简述河流的侵蚀发育过程?

(1)幼年期:顺向河沿着原始地面倾斜发育。某流域地壳抬升后的初期,地貌景观如同有轻度河流作用的高原,水系尚未充分发育,只有很稀疏的水文网,河谷不深,谷底狭窄,与坡顶和分水岭地面有一明显的坡

折。地面比较完整,河流之间有开阔平坦的分水岭,分水岭顶部保存有大片平坦的原始地面,地面排水不畅,常有沼泽、湖泊。这是地貌发育处于早期阶段的标志。以后,由于地壳迅速上升,河流下切侵蚀剧烈。随着河流下切侵蚀,河网密度增大,河谷加深,地面被强烈切割,此时河床纵比降最大,河谷横剖面呈“V”形,谷底狭窄,谷坡陡峻,原先河谷的开阔高地被切割成起伏很大的山岭。与此相应的是,谷坡的剥蚀速度相对于大河流的下切速度,谷坡不断展宽。由于谷坡不断剥蚀后退,使分水岭两侧的谷坡渐渐接近,终于相交,原来宽平的分水地面终于变成尖锐的岭脊。此时地势起伏最大,地面最为破碎、崎岖,地貌发育到这个时期,标志着幼年期的结束,壮年期的开始。

(2).壮年期:一个地势起伏很大,地面切割得支离破碎,崎岖不平的山地地貌,在河流的侧蚀、滑坡、蠕动、泥石流、坡面冲刷等长期作用下,谷坡渐渐变得缓平,山脊变得浑圆,整个谷坡逐渐为连续的岩屑、土被所覆盖。此后,谷坡上部主要以土溜与蠕动的方式搬运风化物,与此相应的在该处呈现为凸形坡段;在谷坡的下部主要以坡面冲刷与沟壑侵蚀使物质得到输送,坡面多呈凹形。该阶段流域内的河流纵剖面先后达到平衡剖面。首先是干流趋于平衡状态,干流垂直侵蚀停止。河流的侧蚀作用较强,经河流侧蚀拓宽,谷底逐渐展宽,开始发育自由曲流和河漫滩,到了壮年期后期,各条支流也相继趋于平衡。在壮年期,经块体运动与坡面冲刷,山脊高度降低,地形起伏趋于和缓,并广泛出现风化壳。地面由原来的峭峰深谷,演变为低丘宽谷。

(3)老年期:这个时期的河流作用主要为侧蚀和堆积,下切侵蚀作用已经十分微弱,河谷更加宽阔,河流曲流十分发育,形成宽广的谷底平原。分水岭因坡面冲刷和缓慢的风化碎屑物蠕动,变得更加和缓,坡麓堆积与谷底连成一片。最后形成波状起伏、略高于侵蚀基准面的准平原。在准平原上仅有一些抗蚀性能强的坚硬岩石组成的孤立残丘,称为蚀余山。准平原主要为基岩构成的波状起伏地面,上部可以覆盖厚度不大的松散堆积物或风化壳。因此,准平原与地壳长期下沉堆积发育的堆积平原不同。至此,地貌发育完成了一个旋回。

4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1)岩石条件:第一,岩石必须具有可溶性。第二,岩石必须具有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裂隙度和孔隙度

(2)水的条件:第一,水必须具有溶蚀性。纯水的溶蚀力很微弱,只有当水中含有CO2时,才有较强的溶蚀作用,将CaCO3溶解,把不能溶解的残余物质留下,或呈悬浮状态被水流带走。第二,水必须具有流动性。降水沿着碳酸盐岩的裂隙和孔隙向下渗透,在到达潜水面以前,已被CaCO3所饱和,丧失了溶蚀能力。但如果为CaCO3所饱和的水溶液一直处于流动状态,由于水量、水温、气压等条件的变化,或形成混合溶液,就有可能随时变饱和溶液为不饱和溶液,重新获得溶蚀力;或变饱和溶液为过饱和溶液,发生沉淀。

5 简述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降水和地形。

(1)温度:多年积雪的形成首先取决于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是否长期保持在0℃以下,气温随高度和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温度越高,雪线越高,温度越低雪线越低。

(2)降水量:一般固态降水越多,雪线越低;固态降水越少,雪线越高。因而全球高度最高处不在赤道,而在亚热带高压带。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雪线高度达6400m,为世界最高雪线。冰雪的积累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海洋性气候。因为它有丰富的降水量,可以获得足够的补给,具有凉爽的夏季,不利于冰雪的融化。由于南半球气候的海洋性比北半球强,所以,雪线高度比北半球相应纬度的低。在青藏高原相同纬度上,海洋性冰川雪线也比大陆性冰川雪线低1000米左右。

(3)地形:地形地貌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坡向等方面。陡峻的山地,不利于冰雪的积累与保存,雪线位置相对较高;阴蔽的凹地或平缓的地势,有利于冰雪的积累,雪线位置较低。北半球南坡雪线位置比北坡高,

三、论述题(15′×2)

1 论冻土的基本特征和在西北地区的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