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劫肝阴”之说的思考
陈慎吾先生应用柴胡剂的体会(节选)
党参15g,柴胡、黄苓、法半夏各10g,茯苓20g,陈皮、葶苈子、R
苏子各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l
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一般上药服3~5剂,病即缓解。%vxW
小柴胡汤不仅用于治疗外感热病,也是小儿病常用之方。因幼儿为稚阳之体,脾胃之气又尚未充实,故多见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又是驱邪而不伤正的最好方剂。小儿肺炎用此方加石膏、杏仁、桔皮;若大便不通可加枳实、瓜蒌以通腑气。百日咳加竹茹、茯苓、青陈皮、桔梗;消化不良可加枳实或枳壳。小儿发热时易使阴血不和,常加一味芍药以和之。
如急性肝炎兼有黄疸的,多见口渴,小便不利,黄疸,腹胀满等,用本方与茵陈蒿汤或五苓散合方。若是无黄疸的肝炎,就用小柴胡汤随证加减。血虚型慢性肝炎,证见口苦、胸满、食少、呕吐、心烦,肋下痞鞭,腹痛满痛拒按时用本方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肝硬变腹水去后多用小柴胡汤善后处理,这种治法疗效还是满意的,治愈率多在80%以上。阿米巴性肝脓疡用本方加鸦胆子有很好的疗效。五官科病,如少阳耳聋可单用小柴胡汤一方,若兼有水气上冲者可与苓桂术甘汤合方。
此方即小柴胡汤去生姜,加龙牡、浮小麦、麦冬。治妇人更年期综合征,或治精神抑郁症,均能取效。M|a2Q0
[案四]黄某,自46岁后,陆续出现烦躁易怒,今48岁更趋严重,夜梦纷纭,胸胁刺痛,大便不畅,经前一星期加重,脉弦实有力。处方:
X0
柴胡、黄芩、法半夏各10g,太子参15g,郁金、青皮、香附、麦冬各10g,o!
生姜3片,大枣3枚。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S/,q
服第一剂后,体温下降至38.3℃,恶寒罢,身体舒适,热退脉静,食纳增,服3剂痊愈。.]{dCx
柴胡,疏肝第一药,解半表半里专属药
柴胡,疏肝第一药,解半表半里专属药今天要来跟大家聊聊柴胡。
柴胡这个药实在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没法用言语来形容,要了解学习中医药,柴胡是必须要学用的。
在中医界,有一个派系叫做“柴胡”派,一张“小柴胡汤”打天下,用得最多的药便是柴胡,由此可见,柴胡有多重要了。
柴胡,多年生草本植物,春秋二季采挖,以根入药,分为北柴胡和南柴胡,两者药性相似。
柴胡,为什么叫柴胡呢?它的名字有个来历。
据说有两人,一个叫柴林,一个叫胡贵,来到一个地主家做工。
他俩情同手足,很讲义气,结为兄弟。
有一天,哥哥柴林生病了,一阵冷一阵热,大热天盖着被子还说冷,吃不下食物,嘴里还胡言乱语。
于是弟弟给哥哥求情,请地主帮忙给哥哥看病。
地主觉得柴林病情太严重,看病浪费钱,于是把两兄弟都赶走了。
他们身无分文,没钱看医生,就在山里一间破房子落脚。
柴林的病情并没有好起来,机缘巧合下吃了一种草,病情很快就好了起来。
兄弟俩奉这棵草为神草,自此以后,村子里有人生病高烧,兄弟俩就去找这种草给乡亲们治病,后来,大家都认识了这种草。
但是,这棵草没有名字,乡亲们认为这是柴林和胡贵最先发现的,就叫柴胡吧。
柴胡味苦、性辛、微寒、归肝胆经。
柴胡有3个功效,是不得不知的。
先说第1个,柴胡能解表退热。
柴胡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功能,它是半表半里的专属药,没有替代品,如果病邪在半表半里,只有柴胡能解。
大家都知道,有个退烧用的中成药,叫做“小柴胡颗粒”,实际上,小柴胡对治的是半表半里型外感发烧,半表半里型外感有个最突出的症状,就是“一会冷,一会热”,这种感冒发烧最适合小柴胡。
有朋友可能有疑惑,什么叫“半表半里”,说通俗点,表就是外面,意思是有一只脚站在门外,一只脚站在门内。
医圣张仲景按照“六经辩证”思想,邪气由表入里,分别要经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在“少阳”这个地方,是由表入里的分界点,这个分界点就是半表半里。
柴胡能解半表半里的邪气,也就是解“少阳”邪气。
柴胡为什么能解“少阳”邪气呢?是柴胡的“散”在起作用。
柴胡劫肝阴
柴胡劫肝阴
学习吴雄志老师的中医笔记
柴胡劫肝阴我就见过,不止一例。
大家都知道一贯煎不用柴胡,一个阴虚阳亢的病人,水不涵木,用了柴胡以后,血压到200mmHg,很危急。
小柴胡汤柴胡用30g也没事。
如果你想要服药的剂量大,单味柴胡的话也可以很大,但是如果有典型阴虚阳亢的人,这个是需要非常的警惕。
伏邪温病有一个青蒿鳖甲汤,用的是青蒿,一贯煎用的是茵陈、川楝子,都有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地方。
中医强调用柴胡升阳,如果他没有升阳的作用,你怎么去解释补中益气汤中它用柴胡呢?都说柴胡能够升阳,那阴虚阳亢的病人他能升阳吗?
阴虚阳亢也不见得就不能用柴胡,有滋水清肝饮,它用大量的地黄去煎之。
我们逍遥散也爱加地黄,丹栀逍遥散的时候加一个地黄配逍遥散,我们的龙胆泻肝汤也喜欢用地黄去煎之,它这个都有截断的意思。
柴胡劫肝阴,前人留下这句话指出柴胡用错了,或者出现什么问题,但是他没把这个推理过程给出来。
有的领会是所有的推理都是劫肝阴,有的领会是所有人都不劫肝阴,其实这两个领会都有问题。
中医经常出现这些类似错误的,或者说指的值得推敲或商榷的表达。
柴胡的种类
柴胡的种类柴胡,《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属伞形科植物(银柴胡属石竹科),主要分南柴胡、北柴胡两大类。
1.品种及入药部分南柴胡类中,包括软柴胡、川柴胡、红柴胡3种,原植物名狭叶柴胡,主销于江浙地区。
北柴胡,又称硬柴胡,原植物包括长白柴胡、六安柴胡、长茎柴胡等。
各种柴胡的产地和入药部分,如下图。
2.用药习惯全国大多数地区,以用北柴胡为主。
如两广、两湖、江西、福建、陕、甘、华北(包括北京、天津)等地的药店,虽亦备有各类柴胡,但处方单写柴胡者,即付给北柴胡。
炮制(如鳖血拌、醋炒、水炒),均以北柴胡加工;丸散修合(如逍遥丸、补中益气丸、人参鳖甲煎丸等),亦用北柴胡。
江浙沪,习用南柴胡,如处方只写柴胡,即付南柴胡类的软柴胡;炮制及丸散修合,均用软柴胡。
3.处方应用《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处方写柴胡、春柴胡、软柴胡、细柴胡者,概付软柴胡;处方写川柴胡、竹叶柴胡者,概付川柴胡;处方写红柴胡、柴胡头者,概付红柴胡;处方写北柴胡、秋柴胡、硬柴胡者,概付北柴胡。
历代本草所载,柴胡的地上部分名柴,地下部分名胡,古时入药概取其根,并从北柴胡为正品。
如李时珍说:“柴胡生山中,嫩则可药,老则采而为柴,故苗有芸蒿、山菜、茹草之名,而根名柴胡也。
”又说:“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强硬不堪使用。
”根部作用较之茎叶部为著,故入药取其根。
此外,临床常用的“银柴胡”,属石竹科,其极肥白软濡,形如黄芪,它和“柴胡”不是同一科属的植物,临床应用,应加区分。
4.“柴胡劫肝阴”之说南、北柴胡的功能,由于品种和入药部分的不同,有其同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我们可以从柴胡是否劫肝阴问题,来反证南、北柴胡的特性。
论述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探索认为“柴胡劫肝阴”的医家们所用的柴胡品种,才能提出初步的论据。
柴胡劫肝阴之说,初见于张司农《治暑全书》的序文中;其后,叶天士在《幼科要略·疟门》中曾引用之;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更加申述;近人张山雷氏进一步加以发挥。
中药柴胡的副作用
中药柴胡的副作用柴胡是一味常见的清虚热中药,具有舒肝和胃、和解少阳的功效,但是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对柴胡的合理运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药效,介绍柴胡的作用及其使用禁忌。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药柴胡的副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中药柴胡的副作用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等功效。
广泛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症。
临床上以柴胡为主的制剂也日益增多,如正柴胡饮胶囊、柴胡滴丸、小柴胡颗粒、大柴胡颗粒、柴胡舒肝丸等。
但是,柴胡制剂在使用过程中也有配伍及用药禁忌等。
柴胡中含有槲皮素,槲皮素为五羟基黄酮类,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和5-OH、4-酮基结构,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如铝、钙、亚铁、锌、铋、镁等制剂(鼠李铋镁片、葡萄酸钙片、硫酸亚铁片等)一起服用,可以形成金属离子络合物,从而影响肠道吸收,降低疗效,故忌同服。
维生素C和柴胡制剂同用,可将柴胡所含的的皂甙类分解成为苷元和糖类,而影响疗效的发挥。
柴胡轻清气薄,升散而燥,故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口舌糜烂者忌长期大量服用柴胡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故低血压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宜大量或长期应用该制剂;柴胡可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慎用。
此外,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者、抑郁症者及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以上介绍了柴胡的药用价值齐齐使用禁忌,专家提醒,柴胡劫肝阴,在阴虚病人(舌红少苔、口渴等)在使用时一定要配白芍、花粉之类,否则可能出现头晕脑胀等情况。
柴胡的食用方法1、柴胡粥――疏肝解郁柴胡10g,大米100g,适量的白糖。
把柴胡择净,放进锅里,加清水适量的,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天一至两剂,连续三到五日。
2、柴胡青叶粥――带状疱疹食疗大青叶9g,柴胡9g,粳米30g,适量的白糖。
把大青叶,柴胡加水250ml,煎到200ml,再将粳米,白糖加入煮为稀粥。
柴胡真的会“劫肝阴”吗?
柴胡真的会“劫肝阴”吗?柴胡“劫肝阴”这一说法首先出现在明代医家张雀腾的《伤暑全书》序言里面,周扬俊在其所作的《温热暑疫全书》之中,也提到了柴胡“劫肝阴”这一说法,这对于后来的叶天士、吴鞠通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直到如今,很多医生在应用柴胡的时候依然十分谨慎,很多中医因为在药方中柴胡的用量太低而影响了药物的疗效。
那么,柴胡真的会“劫肝阴”吗?一、柴胡可以用于实证,也可以用于阴证1、在《伤寒论》之中,大、小柴胡汤等的柴胡用量都超过半斤。
柴胡和其他的药物配伍,可以有效实现温寒并用,升降协调,攻补兼施、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的功效,有着十分广阔的治疗范围。
2、柴胡主入少阳和阳明病位,具有清轻升发疏泄之性,功在和解枢机,疏散邪热,既能升清阳之气而举陷,又可条达疏泄三焦内外而祛邪。
3、柴胡为主的柴胡剂主要应用于治疗邪在少阳,寒热往来,阳气下陷,胸胁胀满,气机郁结,以及妇科热入血室、月经不调等的病症。
清代中医张德裕在《本草正义》中说:“约而言之,柴胡主治,止有二层:一为邪实,则为外邪之在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使达于表而外邪自散;一为正虚,则为清气之陷于阴分者,举而升之,使返其宅,而中气自振。
”由此可以看出,柴胡的应用范围很广,既可以用来治疗实证,也可以用来治疗虚证。
二、后世中医对于“柴胡劫肝阴”这一说法的不同认识1、有些人认为,其实柴胡并不会“劫肝阴”,因为临证屡用大量的柴胡也没有出现“劫肝阴”这样的副作用。
比如,在著名中医章次公所著的《章次公医案》之中,对柴胡的功效有着这样的描述:“退热通便,稳当无比”,章次公认为柴胡有着“解热、祛瘀和泻下”这三大功效,临证大多应用30克到60克的大剂量柴胡来治疗热病。
2、在《本经》之中所记载的三味具有推陈致新功能的药物之中,柴胡就是其中的一种。
3、在上海著名的医学家姜春华教授的《姜春华论医集》这部著作之中,也经常应用柴胡对外感高热以及肝胆病证、妇科病症等来进行治疗,而在应用柴胡治疗这些病症的过程中,也没有产生“劫肝阴”的副作用。
浅论“柴胡劫肝阴”
2.1 历代医家对柴胡的评价 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对柴胡的评价都很高。李杲谓:“柴胡泻肝
火 ”;张 元 素 云 :“ 柴 胡 除 虚 劳 ,散 肌 热 ,去 早 晨 潮 热 ,寒 热 往 来 ,胆 疸,妇人产前产后诸热,心下痞,胸胁痛”;著名医家章次公在《章 次公医案》中曾说柴胡“退热通便,稳当无比”,认为柴胡有“解热、 祛瘀和泄下”的三大功用,临证多用 30~60 克的大剂量柴胡治疗 热病。近人张山雷日:“柴胡主证只有二层:一为邪实,则外邪之在 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一为正虚,则清里之陷于阴分者,举而 升之。
柴胡,为清热解表之剂,其性味则凉而不燥,据各家本草所载, 柴胡能消心肺之热,清泄少阳邪热。于此柴胡劫肝阴,似有所不能 成立之处。且临床之用柴胡,在解表退热,多在热病初期,如少阳 症,用柴胡和解半表半里,来清邪热。若然张司农叶天士之言“柴 胡劫肝阴”,是谬翁论乎?盖二家之言,是有所指,柴胡之劫肝阴, 非专指柴胡药味而言,是指整个小柴胡汤而言,何以得知,直观小 柴胡汤,本为少阳和解之剂,方中有姜、夏之辛燥,参、枣之甘温,只 能和解半表半里之邪,而不可施之于肝热阴虚之症,否则定是劫阴 无疑。审视观之,二家之言,是指小柴胡汤不是指柴胡药味而言。 再从“有汗不得用麻黄 , 无汗不得用桂枝”而论。“麻黄”是指麻 黄汤,“桂枝”是指桂枝汤,并非仅指麻黄、桂枝二味而言。论古人 书,应知其用意,明其文法,才不致有所遣改 [7]。
柴胡分北柴胡 ( 硬柴胡 )、南柴胡 ( 软柴胡 )。治疗伤寒发热多
用北柴胡,清疏肝热多用软柴胡。[4] 唐宗海认为仲景所用柴胡,当 为四川梓潼所产,而不应是北柴胡。叶天士为江苏吴县人,可能其 家乡一带的柴胡为伪品,损伤肝阴 [5]。因为持“柴胡劫肝阴”之论 者多为吴中一带的医家,所以赞成唐氏这一推测者较多,当代医家 何绍奇根据自身多年临床经验称:劫肝阴者当为南柴胡 [6]。 2.3 非柴胡而指小柴胡汤
李东垣阴火论之实质是内脏之火
学术探讨李东垣阴火论之实质是内脏之火田雨河(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消化科 孝义 032300) 【关键词】 李东垣;阴火论;内脏之火;理论研究【中图分类号】 R 223.11;R 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19(2004)11-867-02作者简介:田雨河(1957-),男,副主任中医师。
从事中医四部经典研究。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是具有创新思想的医学家。
他具有比较丰富的治疗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摆脱古人的束缚,立论创新,提出了“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其病理状态是阳气下陷,阴火上乘。
李东垣的阴火是相对于阳火而言。
阳火者,由外而受之火,即六淫之风、热、暑、燥;阴火者,由内而生之火,即七情之五志化火、饮食停滞之火、病理产物阻滞气血郁而所化之火。
东垣阴火论之实质,实为耗伤元气存在于人体之内的壮火,即元气之贼,人体堡垒内之邪气,内脏之火邪。
1 阳气的生理功能《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就是说,人身的阳气,好象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假若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暗弱不足,所以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因太阳的光明普照显现出来,而人的阳气也应在上在外,并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意即阳气太过,能使元气衰弱,阳气正常,能使元气旺盛,因为过度亢奋的阳气,会损害元气,而元气却依赖正常的阳气。
所以过度亢盛的阳气能耗散元气,正常的阳气能增强元气。
从而可知,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它既是脏腑功能的表现,又是脏腑活动的产物。
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中指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
”他又在《内外伤辨惑论・辨阴证阳证》中说:“夫元气、谷气、营气、卫气、生发诸阳之气,此数者,皆饮食入胃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
趣谈《红楼梦》中的药方
趣谈《红楼梦》中的药方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林黛玉梦见她被许配他人,宝玉手持小刀挖心,不禁从噩梦中惊醒,神魂俱乱,痰血上涌。
王太医为她诊脉后,指出林妹妹有头晕、饮食减少、多梦易醒、多疑多惧的症状,“不知者疑为性情乖戾,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拟用柴胡等药调治。
贾琏看过处方后,提出质疑:“血势上冲,柴胡使得么?”王太医解释说,黛玉素因积郁致病,非柴胡不足以疏肝解郁,宣泄少阳肝胆之气,柴胡虽有升提阳气的作用,为吐血等病所忌,但用鳖血拌炒炮制,可使其“不致升提,且能培养肝阴,制遏邪火”。
贾琏的担忧并非多余。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和升举阳气的功能,故古代有“柴胡劫肝阴”的说法。
“柴胡劫肝阴”之说最早见于明代张凤逵的《伤暑全书》,其序言有“柴胡劫肝阴”之论。
大概意思是说,柴胡性善升散,阳气布散则易生风动火,风火两阳相劫,易耗伤阴液。
而肝藏血,体阴而用阳,故用之易“劫肝阴”。
明代缪希雍认为:“柴胡性升而发散,病人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火炽炎上者,法所同忌,疟非少阳经者勿入,治疟必用柴胡,其说误甚。
不可久服,亦无益精明目之理。
”
现代许多医家的经验证实,只要医生对剂量、病症能够合理掌握,即使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柴胡,也未出现“柴胡劫肝阴”的现象。
中医治病,有“以偏纠偏”之法。
中药具有偏性,并且大多有多种功效,如果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用药组方,仅仅长时间或者大剂量使用某一种药物,极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绝非柴胡一例。
所以,现在拿着“柴胡劫肝阴”的说法,否定柴胡的治疗功效,有失偏颇。
深入浅出讲伤寒:现代科学语言解读“柴胡类汤剂”
深入浅出讲伤寒:现代科学语言解读“柴胡类汤剂”人体的太阳系统处于人体的体表,少阳系统居于体表之下,处于“半表半里”之间。
阳明系统对太阳系统提供能量支持,包括人体的胃、小肠和大肠对应的经络。
当外邪入侵太阳表系统导致人体散热功能失常形成内热时,病情如果没有被及时纠正,热邪很容易传递到少阳系统导致少阳病。
前两篇描述了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适用症状。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还存在邪气入侵太阳,将内热传递给少阳,但太阳系统的邪气依然存在情况,这种情况称作太阳和少阳兼证。
人体的少阳系统包涵了足少阳胆和手少阳三焦,《黄帝内经》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系统负责人体水液在身体内大范围的调度,邪气入侵很容易导致水液在人体内调度失常而影响津液的化生,另外,太阳受邪后发汗过多很容易导致太阴虚寒,所以在生活中也常见太阳、少阳和太阴的兼证。
一. 柴胡桂枝汤《伤寒论》第146条说:“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方组方是:桂枝去皮,黄芩、人参各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发热,微恶寒”是太阳表证的典型特征,外邪入侵太阳系统破坏人体的宣散功能失常出现发热怕冷。
“支节烦疼”是指疼得很厉害,当风寒入表持续未解时,风寒进入肌肉皮肤影响肌肤血液流通和寒水凝结会导致四肢疼痛。
“微呕”,是因为太阳和少阳受邪导致的气机上逆,“心下支结”的意思是心下的位置感觉有点顶和撑的感觉。
“微呕”和“心下支结”是提示症状并不严重,这时可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加桂枝汤,将两个组方合在一起,外解太阳之表,同时疏导少阳系统。
柴胡桂枝汤在临床上通常也有较广的使用范围,人体的太阳表系统主管人体的宣发之气,主管人体营血在身体肌肉皮肤中的输布。
少阳系统主管阳气的生发和各种调节激素的分泌。
太阳系统受邪,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周身肌肉酸痛、身体沉重,少阳系统同时受邪很容易导致人体的阳气生发不足出现情绪抑郁等。
小柴胡实现心得
小柴胡实现心得小柴胡实现心得肝胆之疏泄,对于人体气血水运转失衡的调整极其重要。
陈老擅用小柴胡治疗诸多疾病,或随症加味,或合方加减,原方原量,药简理明,直中病机,本文详述陈慎吾陈老运用小柴胡最常见的变化思路,有助于快速掌握小柴胡的重要临床用法。
陈老精通中医内、妇、小儿各科,尤以中医内科为最。
强调辨证论治,审证求因。
但具体到治疗时,不论外感伤寒或内伤杂病,多从肝胆论治,本着《伤寒论》“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的'理论,喜用小柴胡汤原方加味或小柴胡汤与其他方结合。
一、原方不动,随方加味陈老说:“病常不同,然而病理机制多有相同者,可以运用中医异病同治法,一方疗多病。
”常用小柴胡汤原方(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不动,随症加味。
如感冒,表现为头痛项强,恶心呕吐,一阵恶寒,一阵发热,或只发热不恶寒,脉浮且弦,薄白苔等,原方加桂枝、葛根,取柴胡桂枝汤意。
陈老说:“少阳病或少阳病兼表证有往来寒热者,亦有仅发热不恶寒者,不必拘泥。
”如治产后发热,能辨证为肝阳素旺,复因产后血室空虚,邪乘虚入,热入血室,治以和解少阳,待枢机畅达,邪热循经自解,原方加当归、益母草。
咳嗽吐黄痰,胸胁苦满,大便秘结,脉弦滑数,此胆热肝郁移肺,木火刑金证,原方加全瓜蒌、贝母。
腹泻久不愈,症见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大便殊臭,肛门灼热,脉象弦数,此为胆火肝郁冒反脾胃,原方加苡仁、白芍等。
胃脘胀痛,两胁不适,恶心呕吐,小便黄热,大便秘结,脉弦有力,此为肝胃气痛,原方加川楝子、白芍等。
肝硬化腹水,表现有胸胁胀满,小便黄少,面色暗黄,腹大如鼓,脉弦滑数,舌黄苔腻,原方加车前子、白术、泽泻等。
精神分裂症,表现为胸胁苦满,夜睡呓语,时发惊恐不安,脉弦有力,舌苔厚腻微黄,原方加龙骨、牡蛎、生大黄(后下)、枣仁等。
二、合方加减,同治兼顾凡遇少阳与他经同时合病,采取小柴胡汤与他方结合,同治兼顾。
如患少阳胆热内聚之病,又兼少阴肾水亏乏,视力低下,头昏眼花,脉弦细数,舌微红绛,小柴胡汤原方合六味地黄汤加石斛、杞子。
再议“柴胡劫肝阴”
再议“柴胡劫肝阴”李健,杨学柴胡在《神农本草经》中载为“味苦,平。
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本草正》中谓柴胡“性凉,故解寒热往来,肌表潮热,肝胆火炎,胸胁痛结,兼治疮疡,血室受热;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温病热盛,少阳头痛,肝经郁证”。
《药品化义》中指出“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能祛散肌表。
属足少阳胆经药,治寒热往来,疗疟疾,除潮热……能升提下陷,提元气而左旋”。
在现代临床中,柴胡或治外感,或治内伤,或调气,或理血,可用于实证,也可用于虚证,应用非常广泛。
以柴胡为主药的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因具有良好的疏肝理气功效而成为调肝之主方,为内外妇儿诸科常用。
然自清代温病学家提出“柴胡劫肝阴”以来,不少医家特别是温病学派医家将柴胡束之高阁,临床中畏手不敢应用。
是柴胡确能劫伤肝阴,还是温病慎用柴胡,或是另有其他原因呢?本文将从“柴胡劫肝阴”的源流、柴胡在温病学中的应用、柴胡的临床应用报道与药理研究等方面逐一探讨。
1 “柴胡劫肝阴”的源流“柴胡劫肝阴”一说最早见于张司逵《伤暑全书》“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
然而柴胡是否劫肝阴,后世医家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1.1 认同“柴胡劫肝阴”者温病大家叶天士在《幼科要略·疟门》中提到“大方治疟症,须分十二经。
若幼科庸俗,但以小柴胡去参,或香薷、葛根之属,不知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再次强调“幼科一见发热,既以柴葛解肌,初不究其因何而发热出也。
表热不清,柴葛不撤,虽肝风已动,瘛已形,犹以风药相虐,亦不慎乎。
此叶氏以有劫肝阴、竭胃汁之切戒也”;张畹香《张氏温暑医旨》中治疟“误服小柴胡汤愈治愈重”;汪谢城曰:“疟妄用柴胡,必提成长热不退或两耳大痛,甚至神昏,更或引动肝风,痉厥立至”;《医学入门》告诫“元气下决,阴火多汗者,误服必死”。
《本草经疏》则言:“病人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火炽炎上者,法所同忌。
柴胡的药效是什么-柴胡的作用
柴胡的药效是什么柴胡的作用
柴胡在中医当中,以它的根部入药,其性微寒、味苦、辛,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和升举
阳气的功效,临床上主要可用于外感发热、寒热往来以及肝郁胁痛等疾病症状的治疗,那
么柴胡的药效是什么呢?柴胡的作用有哪些?
疏散退热的功效
柴胡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经半表半里之邪。
对于感冒发热,无论风热、风寒表证,皆可使用。
柴胡为治疗少阳证之要药,常与黄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
之热,共收和解少阳子功,若邪在少阳,症状表现有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口苦咽干、目眩,使用柴胡最为适宜。
疏肝解郁的功效
柴胡辛行苦泄,性散调达肝气,可以疏肝解郁。
可以用来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导致
的胸肋或者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亦可配伍当归、白芍等治疗
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所导致的妇女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等症。
升举阳气的功效
柴胡能够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用于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导致的脘腹重坠做胀,食
少倦怠,久泄脱肛,子宫下垂,肾脏下垂等脏器脱垂病症。
止疟疾的功效
柴胡可以退热截疟,因此柴胡尤为治疗疟疾寒热往来的常用药物,常与常山、黄芩、草果
的那个一起同用。
温馨提示: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因此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
上逆者忌用或者谨慎使用。
柴胡.功用
2. 临床报道,以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冠心 病心阳不振、痰气痹阻型118例,收到了 较好的疗效(黑龙江中医药, 1998 , (2):14)。 3.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效 果良好(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 ,24 (6):45)。 4. 柴胡12g,黄芩10,白芍10g,蝉蜕10g, 杏仁10g,甘草6g,煎汤服,治疗血管紧 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致的咳嗽 12 例,效 果良好(甘肃中医, 2001 , 14 ( 4 ): 8)。
考《神农本草经》将之列入上品,谓其可 “明目,益精”,而未云柴胡有劫阴之害。其 后,历代本草均以本品为微寒无毒之药载之。 从柴胡应用看,其不当为“劫肝阴”之品, 柴胡功擅发表退热,于外感发热极为多用,且 临床有用量较大者。若真为劫阴之品,断不敢 重用至斯。又外感寒邪入里化热,身热炽盛者, 阴津本易耗损,更不得用劫阴之品,然柴葛解 肌汤以之为主药,临床疗效颇佳。
此外,柴胡还可用治高脂血症、功能 性水肿、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酒 精性脂肪肝、急性和慢性胆囊炎、胰腺 炎、癫痫、慢性疲劳综合征、精神分裂 症、经期哮喘、扁平疣、寻常疣、单疱 病毒性角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链霉素 副反应、晚期癌症发热等多种病症。
1.柴胡劫肝阴:
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叶天士在《三时伏 气外感篇》和《幼科要略》 ( 疟门 ) 均提出 “柴胡劫肝阴”,这一论点对后世影响很大。 赞成者(如王孟英等)固然众多,批评 者(如徐灵胎等)亦有不少。如现代名医姜 春华谓“叶氏治疟 ( 亦 ) 不用柴胡,认为‘柴 胡劫肝阴’,此语一出,人多盲从,柴胡遂 为废止,至今影响犹在”(新医药学杂志, 1978,(8):13)。
当然,也应当看到,柴胡虽为疏肝解郁之 要药,临证用治肝郁气滞,多与其它芳香辛 燥、易耗损阴津的香附、青皮、陈皮等疏肝 行气药配伍。 若肝郁气滞,郁而化火,火热则易伤阴津, 故临床使用疏肝解郁的方剂(其中,柴胡多为 主药)时,部分患者可能在服药期出现口干咽 燥,舌红少津等阴虚津伤的现象,医家可适 当调整、加减用药,而不应将“劫肝阴”之 弊尽归柴胡,更不必“畏柴胡如虎”(《通 俗伤寒论》(卷二))。
孙曼之老师分析医案思路
130410孙曼之老师分析医案思路012013年春,黄剑、林杰、李辛去渭南请教孙老师,跟诊三天。
每天晚上,孙老师挑选当日医案为大家详细分析。
今征得孙老师同意,与大家分享,愿有心人得之。
在此,感谢黄剑接引之力,感谢孙老师大慈大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病例一孙曼之:病人的主诉是这样,太阳穴发木两个月,青光眼减压手术以后眼睛发胀两个月,手心潮红,汗出发热,术后眼中发木,左眼发胀,眼睛易流热泪。
经过几次治疗以后,视力好转,眼睛发木基本消失,视力模糊不清减轻。
但是到上一诊,3月28日,他说是视力清晰,眼左上角有麻木的感觉,还是手心潮红,用了这个方以后,到今天他来的时候,又感觉到模糊了,虽然远近都可以看清,原来看不清,但还有云雾的感觉,有点模糊。
最后去掉了生地,加了枸杞,应该快好了。
这个案子的关键点在于风药的应用。
当然眼科的药就是用风药,这个本来是对的嘛,这一般人都知道。
但是,我们用羌独防(羌活、独活、防风)这一组,这有它的特殊意义。
你从这个案子就可以看出来,第一次就见效,对吧?每一次都见效。
然后呢,最后一次不见效。
最后一次不见效的原因,我和孟飞推敲了半天,原因是加了生地。
生地药静,影响了风药的效果了。
所以最后呢,我就说,既然是如此,他也快好了,应该把那个阳气升上去。
火清了,火清了这都有石膏嘛,重坠嘛,不害怕伤一点阳气。
而且到后期了,应该把气、血都升一下。
所以就选了个枸杞,枸杞是升性,它和别的不一样,它是升的,所以它是眼科的药,就这个原因。
那它是因为是红色的,红色、甘味就升,关键就在于味上。
所以眼科,眼模糊的话,嚼几粒枸杞子,很快就有效果,一两天内就会有效果。
所以就把这个生地去掉。
从这个案子里面就可以看出来,那个风药和这个确实是相反的。
就加了个这生地10克,就把它掩盖了,马上效果就慢了。
李辛:流通性就差了。
孙曼之:对,就这么个问题。
羌独防,它的用法是,防风不是去上中下风吗?李东垣有一个去上中下风的那个方,它就是以防风打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胡劫肝阴”之说的思考
1200本医学资料福利!超值影像资料最全执医资料——第402话——
每日一话,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导读文中阐释了对“柴胡劫肝阴”之说的思考,对医者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作者:毛进军
《伤寒论》有首千古名方小柴胡汤,临床应用范围很广,外感内伤、疑难杂病等都有应用的机会,而且脉证病机辨准了,效如桴鼓,堪称绝妙好方。
而小柴胡汤中的主药柴胡是小柴胡汤中的绝妙好药。
但不少医生在临证应用小柴胡汤时不按、或不敢按《伤寒》经方原方药物配伍比例应用柴胡,往往只开10克左右,用量偏小,难以有效发挥柴胡剂的功效。
问为什么不敢用柴胡,多数回答说,因有“柴胡劫肝阴”之说,不敢用量大。
我临证应用柴胡剂相对比较多,柴胡用量也相对较大,不少学生也常常问我怎么看待有关“柴胡劫肝阴”的说法、柴胡应当用多大量才合适等问题。
现在就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柴胡劫肝阴”之说出自《临证指南医案卷十·幼科要
略·疟》:“疟因暑发居多,方书虽有痰食寒热瘴疠之互异,幼稚之疟,都因脾胃受病,然气怯神弱,初病惊痫厥逆为多,在夏秋之时,断不可认为惊痫,大方疟症,须分十二经,与咳症相等,若幼科庸俗,但以小柴胡去参,或香薷葛根之属,不知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致变屡矣”。
从这一段论述可以看出,叶天士所处时代,疟证多见,小儿患疟证亦多见,但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育婴家秘》),气怯神弱,初病惊痫厥逆为多,而当时儿科医生不考虑小儿体质因素,不明辨十二经,见疟证寒热便滥用“小柴胡去参”治之,以致变证屡出,叶氏见此是以批评庸医用药之偏而说这句话的。
不过,叶氏依据金元时代医家张元素中药归经理论,认为柴胡入肝胆经,其性升发,惊痫厥逆者不易滥用,用之会加重肝阴耗伤,所以提出“柴胡劫肝阴”之说。
因有此说,江南温病学派医家用柴胡等药大多量轻,如清代名医张畹香在《医病简要》中所说:“苏杭人,柴胡、厚朴不能近一钱”。
后来的不少医者亦因叶氏之说而备受影响,在开柴胡时,剂量过于谨慎,多用轻量,影响疗效。
《伤寒论》中的大、小柴胡汤等柴胡剂,柴胡用量都是半斤之多,只有如此重用,柴胡才可以与其他药物协同而达到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攻补兼施,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
气机的功效。
柴胡主入少阳和阳明病位,《神农本草经》说:“味苦平。
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
由此论述可知,柴胡不仅具有疏散寒热邪气之能,更有去结气积聚,推陈致新而分消表里、疏导三焦,通达气机的功效。
《本经》中有三味推陈致新的药,柴胡即是其中之一。
柴胡的最大特点就是“推陈”而不泻下或过于泻下,“致新”而布达阳气津液,双向调节虚实。
以柴胡为主的柴胡剂主要用于邪在少阳,胃虚而三焦不利,正邪交争与半表半里之寒热往来,胸胁胀满,气机郁结,以及妇科热入血室、月经不调等证,辨证准确而应用可达“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之终极功效。
清代张德裕在《本草正义》中也说:“约而言之,柴胡主治,止有二层:一为邪实,则为外邪之在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使达于表而外邪自散;一为正虚,则为清气之陷于阴分者,举而升之,使返其宅,而中气自振。
”柴胡既可用于实证,也可用于虚证。
但治疗实证而想取得去结气积聚、推陈致新、疏导三焦、通达气机等作用,用量过轻则难达矣!
对于“柴胡劫肝阴”这个说法,后世至现代的医家也多有不同的认识。
其他医家的不同认识和体会有人认为柴胡不劫肝阴,临证屡用大量的柴胡并没有发现所谓“劫肝阴”的副作用。
如著名医家章次公在《章次公医案》中曾说柴胡:“退热通便,稳当无比”,认为柴胡有“解热、祛瘀和泄下”的三大功用,临证多用30~60的大剂量柴胡治疗热病。
在《姜春华论医集》中,上海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教授也经常应用大量的柴胡治疗外感高热,以及肝胆病证、妇科病证等,也没有发现柴胡“劫肝阴”的副作用。
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琪》一书中,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的国医大师张琪也最善于应用柴胡透邪,他在治疗发热时,使用次数最多的就是柴胡,剂量一般都在20g 以上,通过大量病例观察,不仅未见劫肝阴的副作用,而且屡用屡效。
而江西中医药大学的陈瑞春教授在《陈瑞春论伤寒》中对“柴胡劫肝阴”有一定的认同,但并不忌讳据证大量应用,而是强调不能久用。
他说:“从柴胡有升散外达的功能来看,如肾阴亏损、肝阳亢旺者,当慎用或忌用。
但临床上三阳外感用大量亦无碍,对肝胆疾患为必用之药,量大些亦无碍。
若用量大,服用时间久,确有伤阴之弊,应当注意。
”强调辨证而圆融应用柴胡。
我临证应用柴胡的体会
一、我临证应用经方柴胡类方剂时,柴胡的剂量一般据脉证,
依体质与个体差异,常以经方基本配伍比例而定量,一两等于2g~10g不等,常用24g~40g,从没发现不良反应,而且疗效很好。
我认为,对于“柴胡劫肝阴”之说,临床上应当辩证地看待,既不能拘泥于此说而不敢使用柴胡,也不能不考虑此说的警示作用而滥用柴胡。
二、柴胡不能单味使用,必须据证,也就是在辨证为柴胡证时而在柴胡剂中应用,柴胡在柴胡剂中如大、小柴胡汤、阴旦汤及四逆散等经方中,是配伍严谨而且安全的,只要方证病机辨证准确,可以据证大胆依照经方药物的配比应用,则无任何耗津液之虞。
如果用后出现口干咽燥或咽痛不适,两目干涩,面部烘热等症状时,说明辨证有误,应当谨慎。
三是中病即止,不宜长期大量应用。
我临床经验,用柴胡剂疗效较快,也就是说柴胡证消失较快,脉证变化也快,如果再辨没有柴胡剂的应用指征了,就要停用柴胡剂。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毛进军经方工作室」,搜索「毛进军经方工作室」即可关注。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使用不当,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