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案
公司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公司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bfd1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4.png)
公司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各行各业的企业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隐患。
重大事故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这些事故不仅给企业经营造成巨大损失,还会对员工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是企业的必要举措。
二、治理目标1.消除或降低重大事故隐患的发生概率;2.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3.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4.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三、治理步骤1.隐患排查:组织专业人员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排查,包括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人员操作等,发现潜在的隐患并记录;2.隐患评估:对排查发现的隐患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发生概率、后果等,并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分类;3.隐患整改: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并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得以有效执行;4.隐患监测:建立隐患监测机制,对已经整改的隐患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预防其重新出现或演变成新的隐患;5.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和应急措施,并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6.宣传教育: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7.绩效考核:将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奖惩,形成持续改进的动力。
四、治理要点1.强化领导: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制定诚实守信、安全第一的企业文化,为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2.加强组织: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充分了解安全风险和应对措施;3.创新技术: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如视频监控、安全检测设备等,提高事故预警和监测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4.加强监督:建立事故隐患治理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和外部监督,如企业监察部门、行业监管机构、社会各界关注等,对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5.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专业救援机构的合作,建立联动机制,提高紧急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6.学习借鉴:借鉴国内外相关企业的治理经验和先进管理模式,进行经验交流和业务合作,形成合力。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实施方案范文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实施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4f9738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03.png)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实施方案范文. 引言为了加强重大事故隐患的预防和治理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2. 事故隐患概述2.1 隐患类型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重大事故隐患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危险化学品泄漏- 爆炸和火灾风险- 高处作业坠落- 机械伤害- 电气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 环境污染2.2 隐患分布对企业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排查,确定重大事故隐患的具体分布,并建立详细的隐患清单。
2.3 隐患风险评估对已确定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包括风险等级、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为制定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3. 治理目标与原则3.1 治理目标- 消除或控制重大事故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3.2 治理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企业主体责任,政府监管和社会参与相结合;- 科学治理,综合治理;- 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4. 治理措施4.1 技术措施- 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降低事故隐患的风险;- 对设备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 对危险物品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泄漏和火灾事故;-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2 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加强安全监管,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定期排查和风险评估;- 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急响应能力。
4.3 教育与培训- 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其了解工作环境和风险;- 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和领导能力培训,确保其能够有效管理和指挥。
4.4 社会参与- 加强与政府、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共同预防和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鼓励公众参与安全生产监督和举报重大事故隐患;-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公开曝光。
企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
![企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3deac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f.png)
企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生产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由于部分企业忽视生产安全隐患的管理和治理,导致了一系列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加强对企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制定企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1)提高企业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识别和排查能力。
(2)加强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治和治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2.任务:(1)制定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的目标、方法和措施。
(2)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建立隐患清单和整改计划。
(3)加强对企业的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
三、实施步骤1.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方案:(1)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制定具体的排查治理方案,并明确目标、方法和措施。
(2)制定隐患排查的时间表和分工计划,确保排查工作有序进行。
(3)制定隐患整治的时间表和分工计划,确保整治工作有序进行。
2.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1)建立企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清单,明确排查内容和要求。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登记记录,并制定整改计划。
(3)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隐患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3.加强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1)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2)制定安全宣传计划,通过宣传展板、宣传视频等形式,向员工传递安全知识。
4.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1)对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进行评估,发现并修正不足之处。
(2)完善企业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确保各项安全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四、预期效果1.提高企业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识别和排查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隐患整治工作,消除和减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降低安全风险。
2023年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
![2023年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bc996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9.png)
2023年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为了建立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推进项目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为准确认定、及时消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 有效防范和遏制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2022版)等法律和行政法规特制定本方案。
具体内容如下:一、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常态化、全覆盖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切实落实项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坚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 确保项目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小组组成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小组职责: 组织制定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 负责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部署、实施、协调和监督检查。
三、主要工作内容公司及项目将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安全生产综合检查、专项检查、节假日检查和日常检查结合起来, 对项目管控范围内的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人员、设备设施、管理活动、经营场所和环境(含相关方管理范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主要内容如下:(一)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1.项目部及各参建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项目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有关人员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纠工作, 保证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所需人、财、物的有效投入。
2.公司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项目部至少每周组织一次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项目部严格按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监督各分包单位、班组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4.与各分包单位每年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事故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职责。
5.现场各从业人员在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时, 应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1e05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7.png)
高危行业单位至少组织开展2次应急演练,其余单位至少组织开展1次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操性;(4)应急值守:严格落实主要领导带班、专人轮流值班、24小时值守制度,切实做到反应灵敏、行动迅速、处置有力。
(五)组织开展隐患自查自纠活动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按照制定的督导检查事项清单,组织发动基层一线积极开展对标对表自查自改工作,特别是行业领域典型事故的同类隐患,每月要带队对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情况至少开展1次检查,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增量存量。
3.积极鼓励“吹哨”举报。严格执行集团《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落实“内部吹哨人”制度,积极鼓励举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
4.及时发布宣传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宣传排查整治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加大对正反两面情况的通报和督办力度。
5.严格实施考核问效。公司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责任落实情况查办的突出问题,严格执行工作提醒、工作约谈、通报曝光、考核奖惩、追责问责和黑名单制度等责任倒查追究机制。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为准则,在施工建设、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领域,组织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
(二)工作目标。通过专项行动,一是全面摸清重大事故隐患底数,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增量存量;二是推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质量;三是全力强化安全督导检查手段,提升重大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四是推动重大风险隐患系统防控,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五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发展与安全良性互动。
重大事故隐患和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和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3bf6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9.png)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一)治理的目标治理的目标为“六消灭、三减少、一实现”1、六消灭:消灭爆破事故隐患、消灭火灾事故隐患、消灭水灾事故隐患、消灭边坡事故隐患、消灭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消灭交通主责事故。
2、三减少:减少运输事故隐患、减少扬尘事故隐患、减少人员意外伤害事故隐患。
3、一实现:实现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二)治理的任务事故隐患排查全覆盖,一般事故隐患整改完成率达100%,努力杜绝重大事故隐患的发生。
一旦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在整改期限内整改完成率达100%。
查找和弥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差错和疏漏,保证安全生产受控。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一)采取的方法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采取矿领导跟踪督办的办法,按照“谁督办、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将重大事故隐患彻底清除。
(二)采取的措施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采取临时性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1、治理隐患所需的经费直接从安全费用账户中提取,如经费巨大,由矿长召开会议决定。
2、治理所需物资应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优先采购。
四、负责的机构和人员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成立煤矿事故隐患排查领导组负责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组长:王孝康副组长:郭永乐、丰树中、陈明富、皇储娟、张向峰成员:各科室、部门负责人事故隐患排查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检部,安检部部长任主任,负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治理的时限一般为15天到30天,最长不超过二个月,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下达后,负责整改的责任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整改措施完成整改,对不能按时完成整改的,应说明原因,对不按时完成整改、未按时完成整改理由不充分的责任人进行处罚。
对弄虚作假的验收人严肃查处。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1、安全措施(1)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52ea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c.png)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案一、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和评估工作1.成立专门的事故隐患排查和评估小组,负责全面排查、分析和评估所在区域重大事故隐患,将危险源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2.制定详细的事故隐患排查和评估标准,确保排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危险源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估。
3.建立健全事故隐患台账和档案,详细记录排查和评估过程,形成可追溯的管理档案,为后续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二、加强事故隐患隔离管理1.对已经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立即隔离和限制,确保事故隐患不会进一步扩散和危害周边人员和环境安全。
2.明确事故隐患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要求其立即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
3.对于不遵守相关要求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严格处罚,确保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清除。
三、加强事故应急预案建设1.根据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和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科学地进行处置。
2.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各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心中有数、系统有序、能力有保障。
四、加强事故隐患整治工作1.制定具体的整治计划,并明确整治目标和任务,确保治理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2.加大对治理工作的经费投入和支持,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确保治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对于暂时无法立即整治的事故隐患,采取约束措施,确保事故隐患不会对周边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五、加强事故隐患的监督和管理1.建立定期巡查和督查制度,对已经整治的事故隐患进行监督,并及时发现和整治新的事故隐患。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协作,共同推进事故隐患治理工作,避免重复工作和短板。
3.对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力度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确保安全隐患得到有效处置。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工作,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同时,还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共同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治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878c5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5.png)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治方案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故,其中一些事故是由于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治所致。
因此,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必要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治。
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方案
1 .制定排查计划:对各类潜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包括工业企业、建筑工地、交通运输等领域。
2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各类隐患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排查工作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3 .提升技术手段: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如无人机巡查、智能监测系统等,提高排查效率和准确性。
三、重大事故隐患整治方案
1.落实责任: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整治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确保整治工作的落实。
4 .加大投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整治隐患的资金保障,确保整治工
作的顺利进行。
5 .完善制度: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提高整治隐患的法治化水平,形成长效机制。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治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我国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治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措施,促进事故隐患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d97fd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8.png)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在现代社会中,各种行业发展迅速,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的设施越来越复杂,所产生的隐患也难以避免。
各种事故的发生也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也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防范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一、重大事故隐患的认识重大事故隐患是指由于设施、设备、生产工艺、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存在。
这些隐患可能长期存在,随时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重大事故隐患的危害性,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制定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制度和方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严格执行,确保安全管理有效实施。
2.加强生产设备维护生产设备是重要的安全隐患源,必须加强维修保养,确保设备运行安全、稳定和可靠。
设立设备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和设备安全保障体系,明确设备检修、维护和保养责任,加强设备日常巡检,确保设备隐患及时发现、处理和消除。
3.改善员工素质通过培训、考核、奖惩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增强防范意识,规范操作行为。
建立安全文化,将安全与品质、生产、管理结合起来,确保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安全、可持续和高效运行。
4.完善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组织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建立应急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管理制度。
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降低重大事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5.控制安全成本加强与各供应商商务过程监管,建立产业链环节风险管理政策和执行机制,控制全产业链环节的安全成本。
优化安全投入,确保对安全事故的治理和防范具有较强的实战性和可靠性。
6.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事故隐患的检测、预测和治理能力。
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数字化化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预警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加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智慧化。
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e108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2.png)
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煤矿重大事故是指事故造成超过10人死亡或30人以上重伤的事故。
为了减少煤矿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根本上治理事故的隐患。
以下是针对煤矿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旨在提高矿井的安全性。
一、加强煤矿隐患排查与评估1.建立健全煤矿隐患排查机制,要求煤矿企业每年进行全面隐患排查,并及时整改。
2.采用科学的隐患评估方法,定期对煤矿进行评估,明确隐患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优先整改高风险隐患。
二、加强煤矿地质灾害治理1.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加强煤矿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工作,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
2. 严禁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煤矿开采,对于已开采的区域,要进行适当的治理和加固。
三、加强煤矿通风与防尘措施1. 配备现代化通风设备,确保矿井内空气流通畅通,并及时清除有害气体和粉尘。
2. 加强职工个人防护意识和培训,使用合适的防尘口罩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
四、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1. 严格执行矿山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督促职工合规操作。
2. 确保矿井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建立定期检查和维修制度。
3.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煤矿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五、加强煤层气治理1. 对于高瓦斯煤层,要加强煤层气抽采和利用,防止煤层气爆炸事故的发生。
2. 建立健全煤层气检测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煤层气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加强煤矿安全监管1. 加强煤矿安全监察力量和能力,提高矿山监察的频率和质量。
2. 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严肃处理违规违法行为。
3. 鼓励煤矿企业建立公开透明的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平台,接受社会监督。
七、加强煤矿技术研究与创新1. 加大对煤矿安全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培养煤矿安全技术人才。
2. 鼓励煤矿企业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矿井的安全性能。
以上是针对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的主要方案。
煤矿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共同努力,加强煤矿安全管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1a7db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b.png)
事故隐患治理方案为建立本社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防止或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减少伤亡事故尤其是控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本单位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发展制定此方案。
1隐患概况重点介绍事故隐患存在的地点、排查的时间、事故隐患的等级、隐患现有的控制措施、具体不符合法规标准的事项等。
2目标和任务通过隐患治理,杜绝一切事故苗头,认真消灭事故隐患,同时举一反三,查找和弥补综合减灾管理工作中的差错和疏漏,防微杜渐。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1)辖区内学校、医院、物业公司、企业等单位治理隐患所需经费由各单位自行承担;需要上级财政支持的,由相关整改责任单位提报整改方案至减灾办后,减灾办协调组织财政资金申请;(2)由减灾办负责整改的事故隐患,治理经费由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社区居委会财务人员及时拨付。
4治理机构和人员所发现的事故隐患由职责所属单位、部门负责整改,减灾办负责监督整改执行情况。
5治理时限及要求(1)治理时限自接到整改通知,一般不超过72小时;复杂、工作量较大治理任务视复杂程度限期整改;(2)隐患治理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切实消除危险因素,并认真检查,确保没有因为治理工作,产生新的不安全因素;(3)检查部门应及时做好现场验证工作,验证不合格的,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6治理措施和应急预案(1)治理措施根据隐患具体情况编制。
(由隐患整改实施单位提供。
)(2)应急预案本社区已制定综合应急预案,针对本社区存在的主要灾害风险(3)突发事故报告、应急措施及处理1)事故报告与报警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或事故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部门负责人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了哪些措施及现场控制情况,所需的专业人员和抢险设备、器材、交通路线、联系电话、联系人姓名等。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实施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4ac4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5.png)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实施方案
一、总体安全风险治理方针
(1)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现代化建设政策,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2)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以重大事故预防为重点,加强安
全风险管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强化安全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标准。
(3)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相关安全生产法规,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生
产标准,强化内部审计和督导检查,建立包含安全风险评估等完善的系统,健全安全生产机制。
(4)按照职责和权限,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及时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和安全管理制度,科学处理安全风险,加强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检查和
维护,求实求真,认真履行安全责任。
(1)重大事故风险评估
要加强重大事故风险评估,及时发现、研究分析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
和潜在风险,及时制定预防措施来消除或减轻危害,尽可能避免重大事故
的发生。
(2)重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要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处置训练,及时准备应急处置
物资,严格安排人员和资源,形成有效的应急处置体系,以便及时有效地
应对突发事件。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推荐5篇]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802b9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5.png)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推荐5篇]第一篇: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1、建立安全检查台账和检查制度。
2、企业负责人按要求参加安全培训和相关考核,依法取得相应资质证书。
3、起重按要求参加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1、公司安全部负责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和检查台帐;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员讨论;由总经理签署发布令后在全公司通告并施行。
2、与安监局联系,随时准备参加组织的培训班。
3、与区安监局或技术监督部门联系,随时准备参加组织的培训班。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1、建立检查制度和台帐不需要费用。
2、企业负责人培训取证费用,由公司安环部写申请,经生产副总审批后报财务部,从安全生产专项经费中提取。
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费用,由公司安环部写申请,经生产副总审批后报财务部,从安全生产专项经费中提取。
(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1、公司安全部负责建立安全检查台账和检查制度,其他部门配合。
2、企业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工作由公司安全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财务部配合。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1、公司安环部在一周内完成安全检查台账和检查制度初稿,三日内组织各部门讨论定稿,定稿后三日内找总经理签发并在全公司通告并施行。
要求所制定的制度和台帐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要求,并具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企业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工作因取决于安监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时间无法确定,但能够确保参加最近的一期培训班。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1、企业人在取证之前,先自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内容,了解自身的法律责任和国家相关要求。
无证起重工停止从事起重作业:2、抓紧与相关部门联系,落实培训取证工作。
3、临时聘用外部有证人员暂时从事起重作业,直至本单位人员培训结束,考试合格,执证上岗。
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方案(3篇)
![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43ea8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4.png)
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方案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郑州市昌隆煤业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____月____日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为有效治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实处,做到安全生产防线下移,防患于未然,特制定该制度。
一、重大安全隐患的分类1、事故隐患的种类。
顶板、通风、瓦斯、煤尘、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害和其它。
2、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15条重大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治理。
二、重大安全隐患排查职责1、矿长对全矿范围内危及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负责督办。
2、分管矿长对专业范围内的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全面负责督办。
3、业务科室具体负责对本专业范围重大安全隐患进行协调、组织、实施、五定、落实。
6、安全科负责事故隐患的闭合运行、落实、考核和责任追究。
三、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时间1、由矿长牵头、各分管矿长及业务科室参加,安全科组织,于每月____日进行全矿范围的重大安全隐患排查。
2、各跟班管理人员在跟班过程中进行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立即报告安全科,安全科予以通报,调度室组织进行整改。
四、重大安全隐患的“五定”治理1、安全科根据排查处的重大安全隐患种类按专业将“隐患五定表”分别下发到各业务科室。
2、各业务科室根据所下发的隐患进行“五定”,安排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标准、整改时间及验收人进行整改。
3、各业务科室将整改完毕的重大安全隐患每要及时反馈到安全科。
五、重大安全隐患的闭合整改1、安全科根据“隐患五定表”上各条隐患的“五定”整改时间,按日期、作业地点安排安全员,或业务科室人员携带“隐患五定表”到现场进行落实(且需有现场负责人签字),上井后将“隐患五定表”交回安全科闭合。
2、凡落实处理了的事故隐患视为整改完毕;凡无处理的隐患视为未按期整改。
未按期整改的隐患将以“二次隐患五定表”的形式,下达相关科室和责任单位进行二次“五定”进行整改落实。
2024年重大事故安全隐患治理方案
![2024年重大事故安全隐患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ccb6b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7.png)
2024年重大事故安全隐患治理方案____年重大事故安全隐患治理方案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重大事故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
这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重大事故安全隐患治理方案,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本文将探讨____年重大事故安全隐患治理方案,以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效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总体要求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2. 建立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机制。
3. 健全重大事故防控体系,形成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
5.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治理工作的实施和效果。
三、重大事故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机制1. 制定明确的工作责任分工,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重大事故安全隐患治理工作。
2. 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将安全隐患排查纳入重要会议议程,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时限。
3. 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能和意识水平。
4.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档案,记录排查情况、整改结果和验收情况,形成完善的治理档案。
四、重大事故防控体系建设1. 强化重大事故防控意识,加强综合治理。
通过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技术管理、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等措施,实现重大事故的预防和控制。
2. 增加投入,改善设施条件。
通过加大对重大事故防控设施的投资,提高公共安全设施的完善程度,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3. 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做好事故应急预案的制订和演练工作,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4. 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监督检查,确保治理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五、宣传教育1. 加强对重大事故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的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重大事故的危害和治理措施,提高公众对重大事故的防范意识。
2. 加强对各类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
3. 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提高公众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范文(通用5篇)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83615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0.png)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范文(通用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
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1一、矿井概况贵州马幺坡矿业有限公司平坝县乐平乡石旮旯煤矿属生产矿井,于20xx年11月获得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为15万t/a,有效期为5年(20xx年11月~20xx年11月),矿区面积0.8388km2,矿井共布置3个井筒,即主井、副井、回风井,批准开采深度由+1250m~+1500m标高。
二、重大事故隐患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强化我矿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矿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85号令《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公司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矿实际,决定开展矿井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行动。
20xx年7月1日起,每月组织一次由矿长刘恒雄牵头组织五职矿长科队长以及在矿的管理人员对井上下进行了拉网式的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排查。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85号令《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治理安全生产隐患为重点,以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目标,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
2.成立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领导小组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管理,落实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工作的力度,及时整改各条隐患,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85号令《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经矿委会研究决定,特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督促协调这次整改工作。
2024年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3篇)
![2024年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81d3f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1.png)
2024年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为提升社会安全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率,保障人民安全和财产权益,2024年应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目标1. 提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率。
2. 加强对各行业事故隐患的排查和风险评估,全面削减重大事故隐患。
3. 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实施长效机制。
三、主要任务1. 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
(2)修订并提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法规,规范各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3)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2. 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工作(1)建立全面、细致的事故隐患排查台账,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的安全风险状况。
(2)组织开展重点行业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包括煤矿、化工、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督促企业加强事故隐患整改工作。
(3)加强对农村和城镇危险化学品、燃气等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提高居民生活安全水平。
3. 加强事故隐患治理工作(1)制定详细可行的隐患整改方案,要求企业按时按质完成整改工作。
(2)加强对隐患整改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整改工作的落实。
(3)建立隐患整改长效机制,形成事故隐患整改工作与企业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4. 提升事故应急救援能力(1)加强对事故隐患的事前预防和事故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练,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2)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进行应对和救援。
四、工作重点1. 对各行各业的事故隐患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重大事故隐患和高风险行业的隐患。
2. 加强对事故隐患整改的监督检查,确保整改工作的落实和成效。
3. 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管理模式。
4. 提升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培训。
五、工作措施1.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工作任务完成。
2024年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2024年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6d20b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b.png)
2024年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引言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是维护社会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事故隐患治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为了有效防止和减少重大事故隐患,提出了以下2024年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一、加强事故隐患排查1.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相应的工作流程,确保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有序开展。
2.加大对关键行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事故隐患排查力度,重点关注安全风险高、事故隐患频发的领域。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二、健全事故隐患治理机制1.完善事故预警机制和事故快速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前能够及早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强化事故隐患整改追责制度,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及时进行整改。
3.加大对事故隐患治理的经费投入,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确保隐患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理。
三、加强行业监管1.加强对高风险行业和领域的监管力度,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
2.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监管和处理的工作机制。
3.加强事故隐患信息共享,建立事故隐患治理的联合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减少事故隐患发生的可能性。
四、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每个人都成为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2.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事故隐患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3.加强对事故隐患治理成果的宣传,及时公布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五、推动科技创新1.加强事故隐患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的效率和精准度。
2.推动智能化设备在事故隐患治理中的应用,减少人为操作的风险,提高治理的效果。
3.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事故隐患进行智能化监测和预警,提前发现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渑淅高速西淅段XXTJ-3项目经理部(K27+008~K40+423)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渑淅高速西淅段XXTJ-3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九年七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根据文件要求,为倡导“隐患就是事故”的预防理念,建立项目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防止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及“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全面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减少伤亡事故尤其是控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从业人员素质,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发展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通过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提高本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力争隐患排查覆盖面达100%。
,一般事故整改率达100%。
,重大事故隐患在整改期限内整改率达100%。
通过隐患治理,杜绝一切事故苗头,认真消灭事故隐患,同时举一反三,查找和弥补安全管理和工作中的差错和疏漏,防微杜渐,确保安全生产。
二、釆取的排查方法及隐患处置措施(一)、排查方法班组每天自行摸底调查,掌握底数,登记造册,按照方案要求部署自查自纠工作,提出要求,明确责任。
车间每周将组织质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对安全工作不重视,整改不到位,仍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班组责令立即整改,并给予行政处罚。
各班组要高度重视专项检查工作,按照方案要求,组织专门人员,安排充足时间,深入施工现场,严格按照检查内容标准,认真细致地进行检查,不留死角、不漏隐患,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
对存在一般隐患的可以边施工边限期整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责令其停止进行整改。
经复查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安环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力配合、团结协作、扎实有效地搞好专项检查工作,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确保安全生产。
(二)、隐患处置措施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1一般杂物火灾在施工现场、存料场或木工棚、隧道防水板施工,生活区彩钢房等位置,因易燃,可燃材料多,乱扔烟头、电气焊火星飞溅、电火花都可能引燃物品形成火灾。
火灾蔓延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事故前可看到火光或烟气。
1.2电气火灾引发电气火灾的原因有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电弧火花、漏电、雷击等,主要是电气安装工程、电器产品的质量以及使用、管理不当等问题造成的。
电气系统分布广泛、长期持续运行,电气线路通常敷设在隐蔽处,火灾隐患不易发现。
另外,电气火灾的危险性还与用电情况密切相关,当用电负荷增大时,容易因过电流而造成电气火灾。
由于电气火灾主要发生在建筑物内,建筑物内人员密集、疏散困难、排烟不畅,极容易造成触电、窒息等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
事故前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发热,并闻到胶皮烧焦气味。
可发现配电室、配电盘、电气设备及电气线路冒出浓烟。
1.3压力容器火灾压力容器(现场氧气、乙炔瓶等)如使用不当导致回火,如气瓶又未安装回火阀,可能引起爆炸事故,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1.4油料火灾施工现场储存的油类如汽油,如不注意防火,加油时吸烟乱扔烟头等可能引起火灾,如进一步引起油类容器火灾,可造成爆炸事故,后果更为严重。
1.5食堂天燃气或液化气火灾食堂内有使用天燃气或液化气炊事的,炊事用火不慎就可能造成天燃气或液化气火灾,严重的可能引起回火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应急处置2.1火情处置程序报警:所有员工应熟悉报警程序,发现事故征兆,如电源线产生火花,某个部位有烟气,异味等。
现场第一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值班领导(负责人),现场人员进行自救、灭火、防止火情扩大。
接报:值班人员接报后,立即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情况,组织人员进行自救灭火。
并报告现场领导,做好现场灭火处置工作。
火情已被扑灭,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待有关部门对事故情况调查后,经同意,做好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
2.2火灾处置程序⑴事故现场继续蔓延扩大,现场指挥人员通知现场处置小组快速集结,快速反应履行各自职责投入灭火行动。
⑵指挥人员向公安消防机构报火警,及向有关部门报告,派人接应消防车辆,并随时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联系。
⑶各灭火小组在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之前,应继续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加强冷却,撤离周围易燃可燃物品等办法控制火势。
⑷在有可能形成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火灾时,应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救援灭火人员中毒,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听从指挥积极配合专业消防人员完成灭火任务。
⑸副组长应通知引导各部位人员尽快疏散,尽量通知到应撤离火灾现场的所有人员。
在烟雾弥漫中,要用湿毛巾掩鼻,低头弯腰逃离火场。
⑹火灾现场指挥人员随时保持与各小组成员的通讯联络,根据情况可互相调配人员。
⑺进行自救灭火,疏导人员、抢救物资、抢救伤员等,救援行动时,应注意自身安全,无能力自救时各组人员应尽快撤离火灾现场。
2.3一般杂物火灾处置措施⑴现场打好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
⑵可以用水、消防沙、湿布、长杆工具等扑灭。
2.4电气火灾处置措施⑴电线、电气设施着火,应首先切断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电源。
⑵电气设备着火,灭火人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消防设施,装备器材投入灭火战斗。
⑶及时疏散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及抢救疏散着火源周围的物资。
⑷着火事故现场由熟悉带电设备的技术人员负责灭火指挥或组织消防灭火组进行扑灭电气火灾。
⑸扑救电气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得使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
⑹扑救电气设备着火时,首先要切断电源。
灭火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防毒口罩等措施加强自我保护。
⑺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协同配合公安消防队灭火抢险。
2.5压力容器火灾处置措施⑴灭火过程中注意气瓶颜色变化,必要时及时撤离现场人员。
⑵燃烧初期应用气瓶扳手关闭气瓶,切断气源,然后扑灭胶管火焰。
如果气瓶肩部的泄压孔已经爆开,则应将气瓶周围可燃物移开或冷却、隔离。
任其燃烧至自然熄灭。
(一般情况不必强制扑灭火焰)。
2.6油料火灾处置措施⑴注意油料容器颜色变化,必要时及时撤离现场人员。
⑵可用消防沙、湿布、沙土等扑灭。
2.7食堂天燃气或液化气火灾处置措施⑴管线及接头一般性跑冒,造成的跑冒点燃烧,可以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关闭相关阀门切断气源来控制,使其熄灭。
⑵对于管道断裂或跑气燃烧,应找相关专业消防队员处理,处理前应保持管道正压,维持燃烧,防止回火爆炸和熄火后可燃气体扩散。
2.8现场抢救受伤人员的处置⑴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裤、袜应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⑵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⑶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⑷可利用自备急救车或拦截过往车辆,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⑸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
2.9灭火结束灭火结束后,注意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
调查处理完毕后,经有关部门同意,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尽快恢复生产。
3、注意事项3.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参加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和使用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严禁救援人员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
3.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⑴应根据火情、火势情况,选择合适的抢险救援器材。
⑵在危险区域以外才可设置应急照明灯。
3.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⑴应急救援时,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
⑵应急救援时应注意,防止事故扩大。
⑶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现场,参加应急救援行动。
3.4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1机械伤害可能导致人员受伤、死亡;设备损坏、报废;财产损失等。
1.2事故发生在施工现场。
1.3现场环境复杂或气候恶劣;机械设备违规操作,易发生倾覆等事故。
1.4事故前征兆为机械设备运转异常;机械部分联接松动、失效;主要承重构件焊缝开裂、扭曲变形;整机倾斜;钢丝绳钢丝断裂;刹车失灵;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施工;设备设施转动部位防护罩失效,或检修后未能及时安装;检修、清洗设备时,无切断电源及挂上禁止合闸警示牌;作业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带病、酒后作业;作业安全距离不足;机械设备带病运行;员工无穿戴好劳护用品等。
2、应急处置2.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2.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⑴医疗救护应急处置措施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抢救重点是集中现场的人力、物力和设备,尽快把压在人上面的设备构件搬离和割开,将受伤者抬出来并立即抢救。
①轻伤事故Ⅰ、立即关闭运转机械,保护现场,向应急小组汇报。
Ⅱ、对伤者同时消毒、止血、包扎、止痛等临时措施。
Ⅲ、尽快将伤者送医院进行防感染和防破伤风处理,或根据医嘱作进一步检查。
②发生重伤事故Ⅰ、立即关闭运转机械,保护现场,及时向应急指挥小组及有关部门汇报,应急指挥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Ⅱ、立即对伤者进行包扎、止血、固定等临时措施,迅速拨打120求救和送附近医院急救。
Ⅲ、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Ⅳ、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Ⅴ、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Ⅵ、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
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
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Ⅶ、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者。
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健侧下肢缚在一起。
Ⅷ、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Ⅸ、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及时把伤者送住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