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贵州遵义旅游市场分析含自驾客群研究(最全)

自驾比重达到55%,以中青年为主,多为家 庭自驾。
重庆市场 偏爱自然山水的重庆人占到35%,远高于其他类型 旅游产品;7成的重庆市民选择与亲友自助自驾游。
新闻链接 ➢酷暑引发“周末大逃亡”——重庆人 避暑首选遵义 ➢每年约782万重庆人来遵义观光旅游 ➢遵义黄金周重庆万人自驾游
44
珠三角市场分析
贵州遵义旅游市场分析含客群研究
11
遵义旅游市场特征
家庭出游、近郊自驾、休闲娱乐为主要特征,开始注重品质游、深度游、个性游
家庭出游
贵州旅游市场的三大特征 近郊自驾
休闲娱乐
遵义人逐渐开始选择个性化、体验式和休闲式文化体验游、无景点旅游、乡村生态游、康体
养生游等,休闲为主的近郊生态游极受追捧。
随着“县县通高速”的实现,家庭自助自驾游已成为贵州人出游的主要方式。 贵州推动老产品提升、新业态培育,传统的观光性旅游正向体验型、度假型旅游转变。
验型产品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暂没有强 势的竞品
77
出游结伴形式
9% 2% 6%
83%
出行交通方式
7% 14%
15%
52%
12%
飞机 火车 长途客车
可接受2—3H自驾时间的游客比例 67.1%的居民接受2—3H的驾车时间
单位组织 旅行社组织
个人或亲友结伴 其他
Hale Waihona Puke 注重品质,深度体验、个性化趋势明显
• 汽车露营地、自驾车营地,攀岩、自 行车等山地户外运动旅游新业态大受 游客欢迎,自助游个性化趋势越来越 明显
度假时间
生态环境、交通、 美食
出游距离
周末150-300km,假 日400-600KM
配套偏好
温泉资源、生态环境
赤水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报告

赤水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报告赤水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东南部,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丰富而闻名的县级市。
下面是对赤水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报告。
一、客源地分布赤水的主要客源地包括贵阳市、成都市、重庆市、广州市等一线城市,以及周边的遵义市、安顺市等地。
其中,贵阳市和成都市是赤水的主要客源地,占比分别约为30%和20%。
二、客源特点1. 城市居民游客:主要来自贵阳市、成都市等一线城市,他们通常是在假期期间进行短途出行,对景区的要求较高,追求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
2. 周边居民游客:主要来自遵义市、安顺市等周边城市,他们多为亲子游、家庭游客,对旅游费用较为敏感,注重景区的特色和性价比。
3. 出游团体:包括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员工旅游团、社团组织的组织架构等,对景区特色、服务质量等要求较高。
4. 自驾游客:由于赤水交通便利,许多游客选择自驾游到赤水旅游。
他们通常会选择较长的行程,对景区设施、交通便利性有较高的要求。
三、客源市场分析1. 城市居民游客市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旅游需求的增加,赤水作为一个临近城市的旅游目的地,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需要加强宣传,提高赤水旅游的知名度,并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附加值,以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游客。
2. 周边居民游客市场:赤水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毗邻遵义市和安顺市,距离较近。
遵义市和安顺市是贵州省内的重要客源地,赤水作为周边的旅游目的地,有着显著的区位优势。
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共同推广周边旅游线路,提升整体旅游品质,提高旅游收入。
3. 出游团体市场:出游团体通常是大批量的游客,他们的消费能力较强,但对旅游线路规划、旅游服务等有较高的要求。
需要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升赤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4. 自驾游客市场:自驾游是当前的旅游热点,赤水县的交通条件较好,吸引了众多自驾游客。
可以提供更多的停车场、路标指引等设施,方便自驾游客,同时加强对自驾游客的安全教育和服务,确保旅游安全。
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与优化对策

Tourism Economy旅游经济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与优化对策黄 铄(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贵州贵阳 551400)摘 要:在对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贵州旅游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其所拥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相比存在较大落差。
对此,本文通过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别从综合开发、打造精品、形象宣传、资金渠道4个维度提出贵州旅游业优化对策,以期推动贵州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现状;贵州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一、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贵州地处中国西南部,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素有“中国山水甲天下”之称,近年来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1]。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贵州作为具有独特山水风光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已经开始发展多种类型的旅游业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自驾游随着贵州省内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驾来贵州旅游。
自驾游具有灵活性强、节省开支、增强亲近感等特点,也更符合当今年轻人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贵阳、遵义等城市已建立国家级的自驾游综合服务站,可为自驾游游客提供一系列的便利服务。
(二)生态旅游近年来,贵州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一些独具特色的生态景区逐渐被开发和整治,如黔东南的凯里大观园、雷洞坪和铜仁的万峰林等,吸引了越来越多追求健康、自然、休闲的游客前来旅游。
(三)文化旅游作为中国56个民族的聚居地,贵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如侗族水族村寨、苗族火把节、土家族梯田等,已吸引了大量文化爱好者或文艺青年前来体验[2]。
同时,著名的贵阳市、遵义市等历史文化名城也成为喜爱文化旅游游客的重要目的地。
(四)农家乐随着城市消费升级和人们对健康绿色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去农村体验农家生活,以享受纯净自然的氛围和传统的农耕文化。
贵州的农家乐普遍具有民俗特色、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美食,如铜仁的田园风光、黔南的瑶寨特产等。
浅谈贵州旅游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贵州旅游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贵州和云南同为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
本文通过对贵州和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进行比较,阐明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及困难,并就此提出发展贵州旅游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贵州旅游业;问题;解决对策1贵州与云南的旅游发展条件比较贵州省地处云贵川桂藏黄金旅游线的中心,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气候资源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贵州省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现有总人口3870万,世居少数民族17个。
全省有1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风光资源充满着奇异的色彩。
最负盛名的有: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被誉为“亚太奇观”的地下明珠——安顺龙宫,享有“举世无双的岩溶博物馆”——织金洞,被列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喀斯特森林保护区——荔波茂兰等。
贵州同时还创造了神奇绚丽的民族文化,这里的苗家村落、布依族山寨、侗乡鼓楼、悦目的蜡染、丰富的民族节庆活动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
但是,客观分析贵州旅游业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贵州是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大省,而毗邻的云南、四川这几年的旅游却搞得红红火火,而有着更为广阔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少数民族风情的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滞缓,与其资源丰富程度极不相称。
贵州要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到“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大省”的历史性跨越,处理好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这一重要课题。
我们来通过下面的一些图表来研究一下贵州旅游资源的情况。
2贵州省旅游业面临的问题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贵州旅游业尚有很多潜力可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历史上就是我国落后地区,所以一直以来经济发展滞后。
(2)由于经济、交通等问题,导致贵州许多旅游景点基础设施不完善,建设不足,使游客缺乏安全感。
(3)由于贵州高原山地众多,交通不便,旅游发展空间竞争不占优势。
(4)由于贵州旅游资源未形成整合,发展观念上存在的问题,旅游业发展动力不足。
贵阳旅游业发展现状-产业报告

贵阳旅游业发展现状-产业报告
贵阳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有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交通和政治经济优势。
本篇文章就来分析贵阳旅游业发展现状。
贵阳是全贵州省的旅游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美,气候条件宜人,被誉为“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游客集散地和重要旅游目的地。
随着旅游产品的逐渐丰富,客源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迅速提升,形成了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在内,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城市形象品牌大幅提升依托独特的气候、生态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将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温泉之城”城市品牌,深入发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将“避暑·生态·产业”有机融合。
早在2000年,贵阳就被评为第二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底被评为全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2006年获得“中国避暑之都”称号,是贵州的旅游集散地。
贵阳市辖六区、一市、三县,面积8034平方公里,人口356.77万,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4A级旅游区2个,国家3A级旅游区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亚洲第二座生态博物馆”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个。
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消费活动,同种类型的旅游消费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而贵阳市的景点分布在10个区(市、县),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规划上缺乏整合观念,还存在强调各自优势,忽视比较优势,旅游产品开发雷同,重复开发现象。
-全文完-。
贵州梵净山景区旅游市场分析

市场小结
打造慢节奏、亲近自然的旅行体验。注重家庭亲子,打造寓教于乐、教育与体验并重产品。注重产品的设计美学。提供人性化、周到的配套服务。
产品竞合
贵州——遵义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
拥有“贵州第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为定位的旅游公路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
“中国最具潜力冰雪旅游度假区”重庆——丰都南天湖旅游度假区:
核心区由野鸡坪高原户外运动基地、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海坪彝族文化小镇
主要景点:赤水大瀑布、四洞沟、佛光岩;茅台酒镇、土城古镇等;
体验项目:“四渡赤水”VR战争体验馆、VR自行车骑行、房车露营、低空飞行、攀爬、水上运动培训基地、赤水河生态教育基地、民俗客栈、亲子项目
度假区拥有遇龙河、桂林千古情、月亮山、大榕树等景点,以及直升机、动力伞、飞拉达等含运动健身类、休闲娱乐类、康体疗养类、夜游类、常态化节庆演艺活动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中国三大高温温泉之一的灰汤温泉以微量元素丰富,水温高等特点享誉世界
夏季气候凉爽舒适的避暑优势突出。海拔基本在1000-2600米之间,群山环抱,森林植被良好
串联了中国国酒文化旅游区、中国红色文化精神圣地、中国丹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旅游地、中国山水康养旅游胜地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遇龙河河水清澈如玉,两岸青山如黛,江岸风光迤逦,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
36-55岁 客群为都市出游主力军,日均消费2500元,消费力强劲
心理需求
发展方向
逃避都市生活释放压力,放松身心
家庭出游,希望促进家人感情家长需要不被打扰的休闲时间
消费偏好
与朋友/情侣一同出游,渴望促进感情
亲近自然的野奢体验强调被服务、被尊重的体验,愿意为优质服务支付溢价追求独具气质格调的产品,不喜欢商业化明显的产品渴望在旅行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2020年贵州遵义旅游市场特征分析含客群研究(最全)

<1000 元
4.81%
16.35 %
14.42 % 22.12 2%6.92 % 15.38 %
受教育程度
出行目的
5 以女性居多
44.23 %
55.77 %
男; 女
1
遵义游客行为特征
1 游客希望农业旅游项目增加自身产品特 色,科普教育产品为新宠
服务态度 其他
交通状况 知名度
新闻链接 ➢酷暑引发“周末大逃亡”——重庆人避暑首选遵义 ➢每年约782万重庆人来遵义观光旅游 ➢遵义黄金周重庆万人自驾游
花费
娱乐项目 文化特色 自然环境
0%
10%
20%
30%
40%
50%
60%
重庆市民 度假休闲 需求旺盛
10% 7% 1326%%
35%
度假休闲 探亲访友 其他
核心客源市场以亲子家庭、自驾出行为主要特征,偏好休闲避暑度假、科普研学为新宠
贵阳市
重庆市
文化、自然环境、娱乐项目影响出行选择 注重餐饮消费 餐饮业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自驾自助出游受热捧
购物环境
贵阳市民选择旅游地的影响因素
出游意愿强烈,停留时间为1-3日 出游动机以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占70%; 喜好山水休闲游与避暑度假游 偏爱自然山水的重庆人占到35%,远高于其他类型旅游产品; 自助和家庭游为主 7成的重庆市民选择与亲友自助游; 对于旅游比较舍得花钱 2018年重庆人均旅游消费超6000元。
1.92% 3.85%
3.85% 0.96%
23.08%
31.73% 34.62%
出行结伴人群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作者:郭睿来源:《商情》2008年第06期[摘要]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
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
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健词]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一、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一)贵州旅游市场的优势1.丰富的旅游资源(1)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
贵州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
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里,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2)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
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2.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度,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
尤其在夏季,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
3.丰富的水资源贵州水资源丰富。
境内河流纵横,瀑布众多。
黄果树瀑布世界知名。
众多的河流造就了大量的漂流资源。
而以赤水河水酿造的茅台酒,被称为“国酒”,更是誉满全球。
(二)贵州旅游市场的机遇1.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无疑会给包括贵州在内的中国旅游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
2.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
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
客源市场分析

梵净山旅游景区客源市场分析一、梵净山旅游景区区位分析(一)地理区位梵净山位于贵州东北部与湖南、重庆三省市交界处的印江、江口、松桃县三县境内,周边有江口、印江、松桃县城和铜仁市碧江区及湖南凤凰古城;地理坐标为北纬27°49′~28°1′,东经108°45′~108°48′;东西宽21公里,南北长27公里,边界线长200多公里,总面积567平方公里。
梵净山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1987年被批准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梵净山涉及区域主要包括梵净山及其印江、江口、松桃三县区域。
(二)市场区位梵净山具有与周边旅游资源的组合与互补的市场比较优势,是区域旅游的重要节点。
随着铜仁机场、渝怀铁路的营运和杭(州)瑞(丽)高速公路的建设等大交通网络的形成,梵净山旅游区在贵州及西南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梵净山处于贵州省连接国内东部客源市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便捷的优势,将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势。
共同的文化价值以及临近的区位,使得梵净山可以成为亚洲,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和港澳台旅游的新热点。
二、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为的普遍化、平均出游次数增多等原因,我国旅游市场自驾游和自助游等散客出游规模将不断加大。
在旅游形式上,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游、文化体验游以及各类特种旅游不断创新和发展,休闲度假式旅游将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和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仅愿意选择那些更“独特”、更“奇异”、更“新颖”的旅游景点,而且游客特别看好那些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旅游地和旅游项目(即奇异独特的自然景观能同特定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从而在一次确定的旅游过程中获得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等为一体的多重满足,中短线旅游持续升温。
三、梵净山旅游景区客源市场分析由于铜仁地处湘黔渝三地交界,周边汇集梵净山、九龙洞、苗王城、凤凰古城等优秀旅游资源,交通沿线上串联了张家界、镇远等优秀旅游城市,使得铜仁具备了区域旅游集散接待的地理优势,也具备了成为主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中心城市的发展潜力,对周边市场的客源有强大的吸聚能力。
贵州省旅游近十年发展状况分析

贵州省旅游近十年发展状况分析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产业。
而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大省,旅游业是全省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运用商务统计知识,以1996年至2006贵州统计年鉴中旅游部分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对贵州旅游近十年的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标签:贵州旅游;描述分析;国内旅游;国外旅游1 国内部分自1997年1月贵州省将旅游业正式纳入支柱产业以来,国内旅游收入及人数攀升,1997年国内旅游收入一举突破30亿元,比1996年增加了2.54倍,经过十年发展,至2006年底,贵州省国内旅游收入达377.79亿,比1997年翻了十二番还多。
在旅游人数方面,1997年旅游人数比上年增加50万人次,发展为1850万人次,2006年底,国内旅游人数达4715.75万次,比上年同期增加52.15%。
历年具体增长率如下:2 国际部分贵州旅游经过十多年的曲折发展,现在已成为一座国际性的旅游城市,每年都要接待许多的海外游客,且人数仍在不断上升,主要由港澳台同胞及华侨、亚太地区和欧美地区的游客三部分组成。
为便于分析,本文中按照贵州统计年鉴中数据的统计口径分为外国人、港澳同胞及台湾同胞三个部分。
虽然贵州的海外游客与国内游客相比只占总额的1.29%左右(云南10%左右),但海外游客对贵州旅游业的影响却是不可替代的,主要表现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外汇收入和潜在的客源市场等多方面,因此对其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及客源组成的分析对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与国内情况相似,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来黔境外旅游者人数及收入有小幅波动外,在其余十年中均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但增幅不大。
具体增长率情况见下表2。
与表2对比发现,由于2003年的非典,对境外旅游的影响尤其明显,来黔境外旅游者人次及国际旅游收入较上年同期均下降60%以上。
对贵州旅游经济发展思考

对 贵州 旅 游 经 济 发展 思 考
单 延 芳
( 贵州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贵阳 500 ) 贵州 50 1
摘 要 : 游业是一 个综合产业 , 旅 它可 以带动其 他产 业的发展 , 因此旅 游业 具有“ 乘数 效应 ” 。但 通现贵州旅游业创造 的经济价值与 它 巨大的资源潜力差距 非常大。本文通过 分析贵 州
一
、
贵 州旅游经济发展的 四大亮点
‘
(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 目 一) 前贵州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呈大幅增长趋势。20 00年以来 , 全省旅游总收入连续 5 年保 持了 3 % 以上 的增幅 , 0 其中 20 04年增 幅达到 4 .% , 3 5 旅游总收入 17 6亿 6. 元, 创造历史最好水平。省假 1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的数据统计表 明在 20 3 05年 “ 十一 ” 黄金周期间 共接待 国内外旅游者 272 8 .2万人次, 同比增长 5 .2 , 5 5% 其中入境旅游者 196 10 人次 , 实现旅游收入 79 .5 亿元 , 同比增长 6 .8 02 % ( ) - 旅游资源优势突出。贵州旅游资源丰富 , 具有 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的特点。贵州境内, 自然风 光神 秘雄 奇 , 、 、 、 、 山 水 洞 林 石交 相 辉 映 , 民族 风情 古 朴 浓 郁 , 史 文化 悠 远 凝 重 , 历 国酒 文 化 源 远流
收稿 日期 :0 6— 3—2 20 0 0 基金项 目: 师范大 学青年教 师科研发展基金资助。 贵州 作者简 介:17 一 , , (98 ) 女 浙江萧 山人 , 师范大学经济 与管理 学院教 师。 贵州
・
7 ・ 7
维普资讯
广东、 北京、 上海、 江苏、 吉林 、 陕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重庆 、 广西 、 大连、 深圳 、 武汉 、 昆明 ; 海外旅游者主要 来 自欧美 、 日本 、 国 、 韩 东南 亚等 国家和 香港 、 台湾 等地 区 。其 中 台湾 已经 成 为 贵州 最 大 的入 境 客源 市 场 。 每 年有 7万 多 台湾游 客到贵 州欣 赏独 特的高原 喀斯 特景 观 和古朴 神秘 的山地 多 民族 文 化 。
贵州旅游业比较优势分析

1、发展优势1)区位优势一是在宏观区位上,贵州处于大西南的东南部,属近海内陆省份,周边省市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快,旅游消费能力强,客源充足。
既便于接待东南沿海和港澳台地区游客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又是内地游客赴沿海开发地区旅游的重要通道,有利于发展过境旅游。
特别是贵州省高速公路”六横七纵八联”交通骨架的规划和近期贵广高速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将使贵州的区位优势大大提升。
二是在旅游区位上,贵州处于广西桂林、云南石林、四川九寨沟、重庆三峡、湖南张家界等旅游热点的中心区,有利于加强横向联合,建立高端旅游网络系统。
2)资源优势贵州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齐的特点,如在世界目前已开发的15种主要自然旅游资源中,贵州就占有山地、高原、洞穴、泉水、瀑布、野生动物等10种,且数量多,形态各异。
目前世界已开发的历史遗址、革命胜迹、寺庙教堂等20种主要人文风情旅游资源中,贵州占了近80%。
从贵州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状况等来看,旅游资源具有环境的多样性、景观的独特性、气候的宜人性、资源的丰富性、民族风情的多彩性、地域分布的广泛性、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性、同纬度上的原生态性、开发潜力的巨大性等特征。
目前全省侧重开发的名山、民族风情、红色旅游、森林旅游、溶洞、气候、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存量还很大,增量更可佳,有较大的可持续开发潜力。
3)产品优势全省旅游资源产品具有质量较高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世界级旅游品牌已初步形成。
目前省内的荔波大、小七孔、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洞已成为世界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作为自然景观一流品牌的地位已不可动摇;二是拥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级景区、景点,这些景区景点涵盖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型,且具有迭加的作用,在国内外游客的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游客呈现长旺不衰的态势;三是初步建立起了功能齐备、种类齐全的旅游产品体系。
目前建成的景区整体上构成了贵州旅游景点布局合理、品种多样和容客能力较强的格局。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一、市场分析(1)客源市场宏观现状分析:旅游地客源市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现状,为旅游地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有效的市场营销以及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提供了重要依据。
客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竞争愈演愈烈、稳定的客源市场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关键。
从图1可以看出,2006 ~2015年全国入境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为2.8 天,贵州省近年的平均停留天数只有1.6天,反映了贵州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不足。
从2006年开始,贵州入境游客平均停留天数逐年下滑,2010年逐渐回升。
2015年,随着交通条件及旅游设施条件的改善,贵州旅游业发展速度持续加快。
(二)空间结构特征1. 贵州省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征从图2可以看出,2006 ~2015 期间,贵州省入境游客以港澳台为主,外国人为辅。
港澳台作为祖国的一部分,港澳台游客在进入祖国大陆时大都选择具有浓厚民族文化底蕴的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而且文化及经济背景的不同,港澳台游客也大多将贵州作为首选旅游目的地,这就造成了贵州海外游客中港澳台游客比重较高的情况。
外国人入境人数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
在如何挖掘国外客源市场潜力的同时巩固港澳台市场,是贵州省未来入境客源市场研究的重点。
(2)客源市场微观现状分析:➢2012年11月24日到29日,黔东南州雷山县举行苗年文化周活动,16万苗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苗族新年和13年一次的鼓藏节。
在25日的开幕式巡游和原生态苗族文化展演中,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的10多支苗族代表队和上万名全国各地的游客,与当地苗族同胞共同欢度苗年和体验“鼓藏”文化。
➢2014年11月20日,农历闰九月二十八,从江县贯润镇贯洞村腊阳村等侗寨的侗族同胞身着盛装,齐聚一堂欢庆五年一度的鼓藏节。
节日当天吸引贵州从江,黎平及厂西三江等附近村寨2万余观众到场观看。
➢2018年贵州省接待游客9.6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00多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33.1%,带动30.3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范本)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1)论文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
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
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论文摘要】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
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
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一、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一)贵州旅游市场的优势 1.丰富的旅游资源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
贵州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
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里,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
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2.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度,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
贵州黄果树瀑布景区游客市场分析

休闲 度假 3.13 2.79 3.02 3.09 3.16 3.12 3.18 3.11 3.08 2.93 3.38 3.00 3.44 3.40
探亲 访友 3.07 2.70 2.72 3.11 3.70 3.37 3.26 3.37 3.22 2.96 3.30 3.26 3.78 3.48
游客消费支出
门票
11.904%0%35.90%
30%
购物
20%
10%
餐饮
19.70%
娱乐
0% 4%
14%
14.50%
住宿
交通
35% 30% 25% 20% 15% 10%
5% 0%
1
100元以下
黄果树景区人均日消费
33%
26%
2
101—300元
3
301—500元
4
501—1000元
资料来源:贵州旅游大数据报告、《贵州旅游景点国内游客分析:以黄果树瀑布为例》、《贵州省游客客源分析》
旅行社服务感受均值 旅游保险服务感受均值 旅游投诉服务感受均值 金融和邮电服务感受均值 旅游住宿服务感受均值 当地居民态度服务感受均值 总体旅游服务满意度均值
观光 旅游 3.22 2.94 3.09 3.30 3.31 3.31 3.29 3.12 3.19 3.09 3.39 3.11 3.34 3.49
住宿 购物 交通 投诉
3 2.94 2.91 2.9
注:游客满意度打分标准 4—5分:满意;3—4分:一般;3分以下:不满意
游客对黄果树景区的评价
资料来源:《基于游客感知的满意度分析》、驴妈妈旅游网
2
2
独自一 人, 8%
其他, 4%
游客出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摘要: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不论是从民族文化还是自然风光来看都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但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不等于旅游业的发达。
贵州旅游发展至今,在资源开发和市场开拓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贵州旅游客源市场现状的分析,思考了贵州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方向,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旅游客源市场客源定位市场细分市场营销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贵州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
但是与我国其他一些省份相比,却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为客源市场的占有份额低,旅游收入不高,这种状况与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极不相称。
影响旅游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客源市场的定位与开发是旅游发展的关键和核心。
因此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析与预测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贵州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一)国际客源市场
据《中国旅游年鉴》2002年~2006年的统计资料和来自贵州省旅游局的数据,可以作出贵州省近6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及构成指标表和贵州省主要客源国览表。
由上表看出,贵州省近6年接待入境游客人次总体呈平稳递增趋势。
2003年因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出现了一个接待低谷。
但在随后的几年,贵州旅游又恢复了良好的发展,游客人数逐步上升。
从增长速度来看,除了2004年是因为受前一年的“非典”疫情影响而出现了一个增长高峰外,其余时期的增长速度都不是很快,基本上是在10%~20%之间徘徊。
从入境客源构成来看,贵州省的国际客源市场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游客和台湾同胞,另一部分是外国人;从区域看,根据来华旅游人数,中国国际客源市场分为亚洲市场、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大洋洲市场。
而目前贵州国际客源市场格局一直是以亚洲为中心,北美和欧洲为两翼;从国籍看,近几年来黔旅游的外国游客主要为日本、新加坡、泰国等亚洲国家和美国、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它们已成为贵州较稳定的客源市场。
由表1.2可见,日本游客数量近6年来一直位居榜首,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稳居前四位,欧美市场游客人数也呈稳步增长趋势,但是在亚洲市场中的韩国市场以及大洋洲市场这一块几乎是空白,发展空间巨大。
(二)国内客源市场
据《中国旅游年鉴》2002年~2006年的统计资料和来自贵州省旅游局的数
据,可以作出贵州省近6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及构成指标表,该表说明了贵州省2001年到2006年间国内游客的构成以及变化情况。
由上表可知,近6年来贵州省接待国内游客人次逐年递增。
除了2003年受“非典”影响各项指标偏低以外,04年开始人数迅速增加,到2006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这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有了较多的经费和空暇时间,有了进一步对精神享受的需求,国内旅游呈现出一个快速增长的局面。
二、贵州旅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形象定位模糊
90%的海外游客认为贵州神秘的历史和多彩的民族文化最具有吸引力,认为贵州有较好的生态环境,但认为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共性大、独特性小。
85.7%的省外游客认为贵州最独特的旅游资源是贵州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78%的省外游客认为贵州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贵州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50%的省外游客认为贵州的民族风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50%的省内游客认为贵州的民族风情表演见惯不惊,20%的省内游客认为少数民族风情单调、乏味。
这说明贵州旅游形象较模糊,市场定位不够准确,没能充分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形象的树立和美誉度的提升。
(二)旅行社盲目削价竞争、忽视售后服务
许多旅行社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而不愿意从售后服务等其他手段来留住顾客。
从表面上看,通过套汇赚取差额后,旅行社仍然有利可图。
且不论其做法是否违法,如果以这样的营销战略长期进行营销,只会影响旅游企业的产品形象,损害旅游企业自身利益。
另外,外团降价还会影响国内旅游收入。
(三)营销手段科技含量低
系统性不强,没有把网络技术的优势充分运用到旅游市场营销当中去。
缺乏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营销策略。
三、对贵州旅游客源市场未来发展的思考
贵州旅游资源的品牌优势主要是在于瀑布、气候、岩溶、民族等,因此按照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贵州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市场的开发应走三级发展道路,针对不同的市场,在产品、价格、促销和销售渠道上制定不同的策略。
(一)基本层次的观光休闲市场
这类市场游客范围广泛,包括专程来贵州度假的游客和去中国西南其它地区
旅游又顺便来黔的游客,他们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对自然风光、名胜与历史遗迹的陈列式观光游览。
(二)度假旅游市场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中上层收入和较高文化社会阶层有在贵州度假和休闲的旅游需求,因此可大力发展度假旅游市场。
这类市场客源以国内游客为主,主要包括贵州及周边省(市、区)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大中城市居民。
四、结语
总的来说,贵州旅游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客源市场的开发只是这个工程的重点之一。
要更进一步的扩大贵州客源市场,提高市场占有额。
更重要的还是战略定位,其次必须更新观念,在确保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基础上,面向目标市场,加快景区精品建设,创建品牌;优化旅游宣传和促销系统,不断开拓旅游市场,扩大有效需求,进而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系统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