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质课件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品析】 “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 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 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13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品析】
“可以调素琴”,说明作者并非不喜欢听音乐,但为什 么又说“无丝竹之乱耳”呢?“调素琴”跟“丝竹之乱耳”有 什么区别?联系后一句“无案牍之劳形”,则可以看出“丝竹” 之音在这里是特指官僚们寻欢作乐的腐朽糜烂的所谓闲适的生 活。由此不难看出作者的批判态度。
4
字词认读
馨( xīn )
苔 ( rú )
5
字形辨析
读 ( dú )朗读、阅读 牍 ( dú )连篇累牍 犊 ( dú )牛犊 渎 ( dú )亵渎、沟渎
6
词语释义
鸿 儒: 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 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 素 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修饰的琴。 金 经: 指佛经。 丝 竹: 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 牍: 官府的公文。 劳 形: 使身体劳累。
7
重点实虚词
【实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名:名词用着动词,“出名”的意思。 馨:本义是指发散很远的香,这里比喻
道德高尚,名声传播远。
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8
重点实虚词
【虚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则:副词,就。 斯:代词,这。惟:只。
9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苔痕上阶绿 无案牍之劳形
托物言志
借陋室以言志,表现自己不贪恋荣华富贵、不 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者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注释1、甚:很,十分。
2、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3、之:的。
4、可爱:值得怜爱。
5、者:花。
6、甚:很,非常。
7、蕃:多。
8、自:自从。
9、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0、独:只,仅仅。
1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出:长出。
13、淤(yū)泥:污泥。
14、染:沾染(污秽)。
15、濯(zhuó):洗涤。
16、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7、妖:美丽而不端庄。
18、通:贯通;通透。
19、直:挺立的样子。
20、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1、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22、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23、益:更加。
24、清:清芬。
2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26、亭亭:挺直的样子。
27、植:竖立。
28、可:只能。
29、亵玩:靠近赏玩。
30、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统编(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短文两篇》(陋室铭_爱莲说)课件
2.《陋室铭》作者是___刘__禹__锡____,___唐____著名诗人,本文的 体裁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叫“铭_____”。《爱莲说》一文的作者是 __周__敦___颐___,__宋____代哲学家,本文的体裁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叫“_说_____”。
3.《陋室铭》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___室__情__景___的描 绘,极力形容“___陋__室__”___不__陋,表达了作者_安__贫__乐___道__的__情___趣__和__ ____高__洁___傲__岸__的节操。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 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
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
的感想。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40
1)《爱莲说》中描写“莲”的生长环境的语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描写“莲”的外在形态和香气,比喻君子通达事 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播的语句是:
4.《陋室铭》采用_托__物___言__志__的写法,以有__仙__之__山__、有_龙__之__水__比
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本
文借陋室抒发作者情怀惟,吾以德“馨______________”的立意贯穿全
文,主题突出。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42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21
字词学习
蕃 淤泥 涟 亵
濯 鲜有闻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蕃: 多 濯: 洗涤 鲜: 很少
染: 沾染(污秽) 亵: 亲近而不庄重 宜: 应当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22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 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 C )
《短文两篇》课件 陋室铭+爱莲说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的形象和高贵品质,
总
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
品格,既不愿像陶渊
结
明那样消极避世,又
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
功名富贵,
知识汇总
再读《短文两篇》,比较《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异同。
同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异
反向立意 衬托、象征
情感倾向 高洁傲岸的君子之风
安贫乐道 出污泥而不染
语言风格
骈散结合
骈句为主、押韵 骈散错落
《陋室铭》 《爱莲说》
文本探究
自己 类比
陋室
作者借此来和自己的陋室 类比,举例论证“陋室不陋”, 同时亦是以古代圣贤自比,表 明陋室主人也有远大志向,想 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 事业的愿望,暗示“陋室不陋” 的原因,他没有隐居,他也并 不消极,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 的人。
文本探究
5.作者在文末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文本梳理
泛谈可爱的花 有很多
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 为烘托,引出爱菊
文本梳理
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 莲花不同流合污、不 炫耀自己
从体态角度写莲花通达 正直,高洁端正
从香气的角度写莲花美名远扬
从风度方面写莲的志 洁行廉政、体态端正, 让人不敢玩弄
拟人,将莲花 人格化,写出 莲具有高贵品 质,同时也寄 寓自己不慕名 利、洁身自好 的操守
——宋 杨万里 ——宋 苏 轼 ——唐 王昌龄 ——唐 李商隐 ——宋 苏 轼 ——唐 李商隐 ——唐 陆龟蒙 ——唐 郑 谷 ——唐 李 白 ——乐府民歌
能力提升
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 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 用:“我特别喜欢……因为……”句式说一 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
例如 花中四君子: 梅花、竹子、兰花、菊花; 学校的榕树、小草; 教室的黑板、粉笔。其它:蜡烛等。 但要注意内在联系。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反思一、引言在本次教学中,我为学生讲解了《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短文。
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讲解,我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语文知识,还引导他们理解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反思。
二、教学目标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设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意蕴、体会作者情感等。
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学生的反馈,我认为这些目标基本得以实现。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反思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重点讲解了两篇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意蕴。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同时,我还采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篇文章的异同。
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小组讨论、问答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时间安排上还需更加紧凑,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讲解过程中还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成效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学生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1.掌握了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解释和翻译。
2.深入理解了文章意蕴和作者思想感情。
3.提高了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4.培养了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和崇尚。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在时间安排上还需更加紧凑。
3.在讲解过程中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
五、改进措施与展望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2.优化时间安排,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
3.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一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堂笔记整理
初一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堂笔记整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作者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赞赏?
安贫乐道;赞赏
10.文中的散句是哪一个?
孔子云:“何陋之有”?
11.列举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陋室不陋的例子。
杜甫草堂钱钟书的书斋
12.本文描写陋室环境清净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这样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质有极大影响。
14.本文作者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正直、善良、上进的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对我们的成长有益。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原文阅读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原文阅读陋室铭①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⑦之乱耳,无案牍⑧之劳形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0。
孔子云:何陋之有11、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2。
晋陶渊明独爱菊13。
自李唐14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15而不染16,濯清涟而不妖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④焉⑤。
予谓菊,花之隐逸⑥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⑦;莲,花之君子⑧者也。
噫⑨!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①选自《全唐文》卷六八。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③〔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②〔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③〔鸿儒(rú)〕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⑤〔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⑥〔金经〕指佛经。
⑦〔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⑧〔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⑨〔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陋室铭刘禹锡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著有《刘宾客集》《竹枝词》《柳枝词》等。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资料链接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课文详解名师点评本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朗读节奏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_ppt课件
2.文体常识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的文字,后来就 为一种文体。文辞精练、有韵,读起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 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文中虽然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 者。陋室,这里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期间(824 826)在当地构筑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做铭,主要是为了表述 己的抱负和情操,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予
爱莲
君子者 高洁质朴 生长环境
•
正 直 体态香气
•
清 高 风度气质
七、结构理解(2)
• (1)概说 :水路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陪衬
•
陶渊明独爱——菊——花之隐逸者(鲜)
托物
• (2) 世人甚爱——牡丹——花之富贵者(众)
• 分说 予独爱——莲——花之君子者(独)
•
•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高贵品质
2、本文章法极为严密。
• 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总提,为下文将 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接下来,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后用“予 爱莲”一语道出作者心意,这就入题了。自然说出了莲的可贵之 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到“亭亭净植”几句渗透作者对莲的无 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则总括莲的品格。到篇末,作者再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 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 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 守和正直的品德。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质课件
◆字词学习
德馨( xīn ) 苔痕( tái ) 鸿儒( rú )
案牍( dú )
西蜀( shǔ )
课文解读
在,在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陋室铭
动词,有名,出名
动词,有灵气
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只是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博学的人。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予谓菊,花之隐逸(yi)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 ,是花中的君子。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噫( yī )
隐逸( yì )
颐( yí )
鲜有闻( xiǎn)
爱莲说
助词,的 值得
多 从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很
我
助词,放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连词, 表转折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过分艳丽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沾染(污秽)
洗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背景链接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 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被降职 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 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和州策知县是个势力之 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半年之间,让刘禹 锡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 小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 《陋室铭》一文。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②《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④。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⑤。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⑥。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⑦。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⑧。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陋室铭》译文: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示灵异。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
白丁。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蔓延到
映入
指佛经 调弄,这里指弹(琴) 使„„受到扰 乱
使„„劳累
指官府文书
形体、躯体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说
• 课文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
诸葛庐
何陋之有
爱莲说
作者名片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是学术
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著有《周元 公集》《太极图说》等。
背景链接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 (1068)擢为南康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 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 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 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 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 名的《爱莲说》。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过分艳丽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沾染(污秽)
洗
不可亵玩焉。
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更加 竖立 连词, 表转折
认为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 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指品德高尚的人 少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4. 《陋室铭》是运用什么手法来 表达作者的什么样的情趣?
《陋室铭》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 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1课时学习《陋室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陋室,是刘禹锡的居室名,意思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走进他的陋室,你一定会被刘禹锡的高风亮节所深深打动。
二、资料助读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篇课文内容是《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言短文。
“陋室”意思就是简陋的屋子。
“铭”是记载的意思,在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即作者给陋室作的铭。
“爱莲”即喜爱莲花。
“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
“爱莲说”就是说一说对莲花的喜爱。
二、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此篇需背诵。
《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主题概述《陋室铭》: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本文通过将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的风气与自己独爱莲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委婉地批评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表达了作者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情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
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
3.亭亭净植古义:树立;今义:植物,种植。
4.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二)一词多义1.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芬)2.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远处)(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神异)3.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蔓延到)4.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6.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藤蔓)7.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8.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四)重要虚词1.之①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②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③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④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2.而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连词,表转折,却)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斯是陋室。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
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
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 句标注出来。
◆字词学习
甚蕃( fán )
清涟(lián) 噫( yī ) 隐逸( yì )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蔓延到 映入
白丁。
指佛经
使„„劳累 使„„受到扰乱 指官府文书
调弄,这里指弹(琴)
形体、躯体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说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课文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体知识 “铭”的文体特点
铭,本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
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是刘禹锡
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铭文。语言的特色:押韵、
简约、开阔、优美。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 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 词、句标注出来。
2.节奏划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淤泥( yū )
蔓( wàn ) 颐( yí )
濯( zhuó)
亵玩( xiâ ) 鲜有闻(xiǎn)
爱莲说
助词,的 值得
多 从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原文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原文七下语文短文两篇是《陋室铭》和《爱莲说》,原文如下:《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件
表转折
染,
沾染(污 秽)
濯 清 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
洗
水波
艳丽
不蔓不 枝, 香远益清,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 更加
生藤蔓
生枝节
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耸立的 竖立 样子
表转折 亲近而不庄 句末语 重。亵玩: 气词 靠近赏玩。
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 泥的沾染,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艳丽;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花之隐逸(yì)者也
噫(yī)
陶后鲜(xiǎn)有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助词,的
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只
自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 唐朝
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东晋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们大多喜爱牡丹。
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 不
我 只 助词,位于主
• 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
• 没有世俗的音乐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 劳神伤身。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 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杨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阅读思考:
1、作者开篇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这 与陋室有什么关系呢?
(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 藤蔓,不旁生枝茎;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它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只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予谓菊,
认为Biblioteka 花之 隐逸者也;的 隐居避世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字茂叔。因世居濂溪,被称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非常博学,人品很高,胸怀磊落,
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
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
“爱莲池”。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
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文体链接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指佛经。
指管乐器。
可以弹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析读课文 墨剑飘雨
文章开头liyo四ngqi句ang 写山、水,有什么作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结尾引li用yong孔qiang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
李永强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开头
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地表
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
质,表明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
岸的情趣。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析读课文 墨剑飘雨
作者通li过yong什qiang么写法来表明自己的志趣的?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说李”永强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文体,大多是
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
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
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
板书设计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陋室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扰乱
使……劳累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著 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蛟 龙就灵异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 只要我有 美好 的品德(也就不感到简 陋了)
苔藓的痕迹蔓延上台阶, 野 草的颜色映入帷帘显得青葱。 (在这里)谈笑的,有渊博 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无知的 贫民。
作品、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 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 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 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 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 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 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 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一文。
B、《陋室铭》,主要讲刘禹锡不慕荣利、喜爱陋 室的思想感情。
C、《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赞美 简陋的居室,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 乐道的情操。
D、《陋室铭》,通过和诸葛亮、杨子云的居室的 类比,表达了作者也想建功立业、不甘寂寞的愿望。
作业
填空
1.点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听说
和我相同的有什么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该
翻译课文
水陆草木之花, 者甚蕃。
可爱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 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花,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很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 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
(至于)对牡丹的几种用法:
① 水陆草木之花 的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判断句
感知“爱莲”
1、“我”爱莲花什么呢?(用课文中的话说说) “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 2、具体说说莲花的可爱之处在哪里?
作业
一、指出下列句子所表现的君子的品格 1.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香远益清
二、说说句子的大意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
三、默写全文
练习反馈
一 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字:
1 可爱者甚蕃 2 不蔓不枝 3 陶后鲜有闻 4 宜乎众矣
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他隐居避世,两个独字鲜 明的阐述了各自的生活态度。
思考
1 作者分别把菊花、牡丹比作什么?有什么作用?
菊花——隐逸者 牡丹——富贵者
衬托莲的形象
2 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记叙——引题,写世态炎凉 描写——突出莲的形象 议论——赞赏莲的品质 抒情——贯穿全文,意在明志
刘禹锡
一、导入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 ‚ 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 禹 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 横
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 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 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 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 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 刘禹锡触景生 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 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 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 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 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 下了《陋室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篇被气出 来的铭文。
可以弹弹朴素的古琴,看看佛 经。
没有奏乐的闹声来扰乱(我的) 耳朵,没有官府的文件来劳累 (我的)身体。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屋,西蜀有杨 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 简陋呢?
师生互动
1、这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点? 押韵。
2、 文章是如何引出陋室的?陋室, 陋 室,陋在何处?
山 水 陋室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德馨 xīn 苔痕 tái
鸿儒 hóng rú 案牍 dú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出名、闻名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灵异的(水) 这
只 香气,指(品德)高尚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大学问家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没之有乱什么耳学,问的无人案牍弹 之劳形。南指(阳嘈诸杂的葛)庐音乐,声
设喻引题
喻
龙 德馨
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 设少: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 有“苔痕”、“草色”,可见 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 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 “苔痕”都“上阶绿”了,更 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 其“少”一目了然。
3、陋室,陋室,真的陋吗? 那么,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 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 语言加以分析。 (换角度想 : 思维角度:主人、环境、客人、 生活。)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 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 “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 的“德馨”,不鄙俗。
7、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明贤自喻,表 现高雅志趣。
讨论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 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 况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 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 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背景资料 分析理解 欣赏朗读 反馈 作业 返回
再见
2.写陋室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
3.与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_________。
解释加线的词
1.惟吾德馨
2.无案牍之劳形
3.何陋之有
4.无丝竹之乱耳
文章层次
1.点明主旨,陋室不在其陋,而在身居 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
2.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3.总结全文,强调陋室不陋。
文章主旨
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仅仅
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取消独立性
却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洗
妖媚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玩弄
爱莲说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认为
表判断、是……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对于菊花的喜爱 少
多 牵连 少 应当
二 判断下列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濯清涟而不妖
拟人
2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比喻
背景资料 分析理解 欣赏朗读 小结 作业 返回
小结 :
1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作手法。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 比喻 映衬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
① 水陆草木之花
的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 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 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 一篇借物咏志讽世风的散文。
给下列字词注音: 敦dūn 颐 yí 蕃 fán 淤 yū 濯zhuó涟 lián 蔓 màn 亵 xiè 逸yì 鲜 xiǎn 噫 yī 予 yǔ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
爱莲说
周敦颐
作者及文体简介
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 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为人清廉方 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 落,如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
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 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称颂的是:人品(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 是高尚的。
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不能与时俱进, 不能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周恩来在 人群嘈杂的闹市区读书)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 不能生存。
山 水 喻 陋室
设喻引题 仙 龙 喻 德馨
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艳 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 它的茎中间空,外面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越远越清芳,挺拔地洁净地立在水上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可以远远的观赏,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它啊!
(正衬)
逃避现实
隐逸者
高洁质朴 正直端庄
写菊花、牡丹的用意
清廉圣洁 卓尔不群
贪慕荣华富贵
(反衬)
君子 富贵者
探究语气
作者对三种花的追随者流露出什么样的感情?读时应 用什么语气?
莲花——赞美 菊花——惋惜 牡丹——鄙视
“托物言志” 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 生观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 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 ——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习性:濯清涟而不妖 ——庄重质朴
莲 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豁然大度,正直不 君
亭亭净植
苟
子
气味:香远益清
——美德传扬
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气节高尚,令人敬 重
思考
1、作者描写莲花时先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作者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作者赞同他的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