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印度教
印度教起源及其诞生历史
印度教起源及其诞生历史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古印度时期。
印度教是印度民族文化心灵的缩影,是印度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印度的历史上,印度教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与印度的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都有着密切关系。
本文将从印度教的起源和演变历史、印度教的信仰体系、印度教的文化和历史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印度教的起源及演变历史印度教起源于古印度的一些原始形态宗教,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而成的宗教。
印度教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持续不断的过程,被分为古典印度教、中古印度教和现代印度教三个时期。
古典印度教是指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200年左右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印度教还没有形成宗教系统,各种原始形态的宗教相互交织、影响,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仰体系。
此时,印度教对印度人民的影响仍然很小。
中古印度教是指公元200年至公元1200年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印度教已经开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宗教体系,有了一系列的经典文献,如《吠陀》、《奥义书》、《易经》等。
这个时期的印度教在印度各地逐渐得到了认同和发展。
现代印度教是指公元1200年至现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印度教发生了很多变化,如琐罗亚王朝推广崇拜维希努神祇的“维希努主义”、古吠陀派和新吠陀派争夺,这些变化都对印度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印度教的信仰体系印度教的信仰体系非常复杂,其主要信仰包括多神教、阴阳二元论、轮回转世论、因果报应论等。
印度教的神明众多,被认为是造物主的布拉玛、保护神的毗湿奴、毁灭神的湿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神祇。
印度教的轮回转世论认为,人类是轮回转生,如果一个人的生活符合上天的要求,他就会得到解脱,成为一个永生灵魂。
因此,印度教很重视个人的伦理修养和道德境界,如修行、施舍、禅定、顿悟、忏悔等都是印度教的核心教义。
三、印度教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印度教对印度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文化传承至今仍然非常重要。
印度教
一、印度教的起源最初为吠陀教(公元前1500年至前1000年),中间经过婆罗门教(前1000年至公元400 年),才逐步演化为印度教(公元400年至今)。
虽然印度教和古代吠陀教、婆罗门教在崇拜的神灵、祭祀的形式和教派的划分等方面有所变化,但其本质没有改变,信奉的经典和基本信仰也没有改变。
因此,吠陀教、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只是同一种宗教演化的三个阶段。
(一)吠陀教公元前3500年,印度和流域居住的达罗毗荼人的生产和文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哈拉巴文化是典型的代表: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使用青铜用具,已经产生了象形文字。
公元前2000年左右,雅利安人部落侵入并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
大约公元前1500年,达罗毗荼人和雅利安人的宗教相互融合,形成了古代吠陀教。
前1500年~前1000年出现的《梨俱吠陀》,标志着吠陀教的产生,并始终是吠陀教、婆罗门教和印度教最重要的经典。
吠陀教的基本特点是多神崇拜,把各种自然现象人格化、神圣化而加以崇拜。
1)把各种神分为天、地、空三界。
2)把信徒分为四个等级,即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二)婆罗门教公元前6世纪,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已经出现了许多奴隶制小国。
社会等级进一步固定下来,种姓制度正式确立。
随着婆罗门的权力和地位进一步提高,大量新的经典产生和传播,吠陀教开始转化为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和特点的婆罗门教。
公元前6世纪前后,印度兴起了“沙门”思潮。
佛教和耆那教也由此诞生。
(三)印度教1、中世纪以前的印度教公元4世纪初,北印度结束了几百年的分裂状态,建立起统一的帝国——笈多王朝。
笈多历代国王都崇信婆罗门教,在他们的提倡和保护下,婆罗门教文化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大量的经典和法典,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哲学体系。
在佛教的长期冲击和影响下,婆罗门教改变了以前墨守成规的僵化状态,开始了向新型婆罗门教——印度教转化的过程。
婆罗门教向印度教的转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来多神崇拜中的诸多神灵已经逐渐淡忘,取而代之的是三位一体的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主神及其种种化身。
深入理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印度教与古代印度社会
深入理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印度教与古代印度社会印度,作为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拥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印度教与古代印度社会这一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从宗教信仰、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承三个方面,展开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一、印度教的宗教信仰印度教源于古印度,是一种以多神教为特征的宗教。
印度教主要信奉的神灵有三位主要的代表:梵天、湿婆和毗湿奴。
其中,梵天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和最高神祇,湿婆被崇拜为毁灭与再生的神祇,毗湿奴则作为保护神出现。
印度教中有一个基本的信仰观念,即轮回转世。
轮回转世指人类在经历生、老、病、死后,灵魂会以新的形式重生,直到完成所谓的解脱。
这一信仰观念与佛教有所相似,但印度教更加关注个体的灵魂解脱。
此外,印度教的教义中还涉及到吠陀经、教典等重要教义,这些对于信仰者来说都是重要的宗教指引。
二、古代印度社会制度古代印度社会采用了严格的种姓制度,即将人们划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苏达拉。
婆罗门是最高的种姓,负责宗教仪式和宗教教育事务;刹帝利是统治者和战士阶层;吠舍是农民和商人的阶层;苏达拉是最低、最贱视的阶层,负责从事体力劳动和清扫。
种姓制度将人们分割为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组群之间的交流和流动非常有限。
这使得社会阶级不容易改变,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文化传承与遗产古代印度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印度艺术和文学。
古印度艺术以雕塑和建筑为重要表现形式。
在印度教的影响下,宗教雕塑成为了古印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的寺庙建筑也以雄伟壮观而闻名,其中泰姬陵更是被誉为世界奇迹之一。
古代印度文学也有着独特的发展。
《摩诃婆罗多》是一部经典的史诗,记录了古代印度的历史和传说。
此外,古印度还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如梵天唱颂者和喜马拉雅长者。
古印度社会还遗留下许多有关科学和哲学的重要著作,如《吠陀》和《阿耨多耶哲学》。
印度教的宗教与文化
印度教的宗教与文化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也是全球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在印度的文化和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深深影响了印度的文化发展,对印度人的信仰、生活方式、文学、哲学和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印度教的基本信仰印度教的信仰非常复杂,不同的派别持有不同的信仰观念。
但是,印度教的所有信徒都相信多神教的理念,即认为世界上有许多神灵,这些神灵能够掌管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现象。
在印度教的神灵系统中,主要有大多数人所熟知的三位神灵: 布拉玛、湿婆和毗湿奴。
此外,这个系统还包括各种不同形态的神灵和半神半人的角色。
除了神灵,印度教的信仰也涉及到轮回和因果。
印度教认为,一个人的命运不仅来自自己过去的行为,也来自其前世的行为和祖先的行为。
这种信仰使得印度人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和道德,以避免今生的恶果。
二、印度教的文化印度教的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印度教文化包括宗教艺术、文学、哲学、音乐和舞蹈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印度教文化领域的一些代表性内容。
1. 宗教艺术印度教有许多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化产物,如陶器、画作、金属雕刻和象牙雕刻等。
比如,在南部地区的喜马拉雅山脉上就有着非常著名的泥塑艺术,它包括酷似印度教象征的佛教八相图和印度教故事中神灵的形象。
而在北部地区,像是塔吉马哈尔和吉莲加尔宫都有着非常漂亮的金属雕刻品。
2. 文学印度文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的吠陀经,在印度教的宗教中很有分量。
此外,印度文学的著名作品还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
这些著作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和哲学思想,如轮回、因果、道德等。
3. 哲学印度教哲学是印度文化中最有名的一个方面之一。
印度哲学家探究认识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问题,形成了复杂而深刻的体系。
印度哲学的主要分支有耆那教、婆罗门教和佛教。
其中,耆那教强调通过冥想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而婆罗门教倡导人们遵循吠陀经的规则,赞成轮回、因果和神灵的思想。
4. 音乐和舞蹈印度音乐和舞蹈的风格都非常独特、艳丽多彩。
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解析千年宗教传承的奥秘
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解析千年宗教传承的奥秘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宗教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1500年至1200年左右的古印度文明时期。
印度教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信仰系统和宗教传统。
本文将通过对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解析,揭示其中的千年宗教传承奥秘。
一、印度教的起源印度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与阿利贡以及上古印度的原始宗教信仰之间的融合。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将社会划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若提,这种社会结构为印度教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另一方面,上古印度的原始宗教信仰以神明崇拜为核心,崇拜自然现象、动植物等,这种原始信仰渗透到了印度教中。
二、印度教的发展1. 吠舍阶段在印度教的早期发展阶段,吠舍成为信仰的核心,其信仰的对象主要是自然力量和元素,如太阳、月亮、水等。
吠舍进行祭祀活动来祈求丰收、健康和幸福。
此阶段,印度教形成了一套复杂的仪式和祭祀制度。
2. 伊尔巴拉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崇拜一些更高阶的神明,这些神明具有更强大的力量和更为复杂的属性。
伊尔巴拉成为新的信仰核心,人们开始通过祷告和仪式来寻求伊尔巴拉的庇佑。
3. 释迦牟尼佛的出现公元前6世纪,印度教遇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释迦牟尼佛的出现。
佛教的兴起对印度教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的主张引发了印度教内部的反思与变革。
印度教开始接受佛教的禅修与修行思想,并从中吸收了一些新的信仰元素。
4. 吠舍尼加达哪期吠舍尼加达哪期是印度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印度教复杂体系的形成时期。
在这一时期,印度教产生了四大吠舍尼加达哪——尤那尼舍、杜那那舍、婆罗舍和瑜伽舍。
各派别对神灵的崇拜方式和沟通方式有所不同,但都认同印度教的核心概念。
三、千年宗教传承的奥秘印度教作为一个千年宗教传承的宗教,其奥秘在于它的包容性和持续发展。
印度教吸收了多个民族和文化的信仰与传统,形成了一个兼容并蓄的宗教体系。
在印度教的概念中,信仰可以多元共存,不同的神灵拥有各自的信仰群体,同时也可以兼容其他宗教的信仰。
印度教的起源与传播
印度教的起源与传播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的维达人民所信仰的种种神祇和仪式。
印度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的扩展,形成了多种教派和变种,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婆罗门教派和婆罗摩教派。
本文将从起源、传播和基本信仰等方面来探讨印度教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一、印度教的起源印度教的起源比较模糊,难以准确地辨认出一个起始点。
根据研究,可以将印度教的起源追溯至玛赫巴拉塔和拉玛揭示书,这两个文献是印度教学术和神秘主义的基石。
此外,维达人民信仰的种种神祇和仪式也对印度教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传言,印度教的始祖为一位被称为波帝的神明,他是创造万物的主宰者,也是印度教信仰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印度教的神灵体系中,波帝是最高的神祇,梵天、湿婆、毗湿奴、布拉马等神祇都是他的子孙。
印度教的信仰方式非常灵活,它允许信徒膜拜多个神祇,以保证自己得到财富、健康和幸福等方面的保佑。
二、印度教的传播印度教在印度国内被广泛信仰,而且在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家也有一定的信徒,其在某些地区甚至被视为国教。
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的传播最早是通过吠陀经和奥义书传播的。
那些无法阅读和理解梵语的人,仍然可以获得神谕和崇拜之类的宗教体验。
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印度教的传播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印度教神庙在世界各地的修建,印度教曼陀罗、玛尼堆、瑜伽、吠陀经等精神实践的传播,还有印度教的商业化式卖点,都已经成为了印度教传播的重要途径。
此外,印度教的传统文化和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也成为了许多国家文化交流、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之一。
三、印度教的基本信仰印度教是一种极其灵活但包容多元化的宗教,其信仰覆盖起居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存在着多种教派和变种。
印度教的基本信仰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 轮回转生:印度教认为生命是可以轮回转生的,一个人今生的所作所为将会对他来生所处的境况产生影响。
因此,印度教徒相信用一生的清心寡欲去做好事,以来世的幸福和福祉。
印度教(印度本土宗教)
印度教(印度本土宗教)印度教 (印地语:हहहहहहहहहह;英语:Hinduism),是随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生新变化而出现的。
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广泛吸收婆罗门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
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内所产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在南亚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众多信徒。
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大于拥有3亿信徒的佛教。
[1]所谓“印度教” 是产生于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
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但是与其他宗教不同,印度教有着三大特点「崇拜三向神、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世」,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要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
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起源印度教起源于哈拉帕的转世及灵魂不死之说,在吠陀时代晚期重新出现,并成为印度教更深一层的基本组成部分。
印度教神祇(2张)凡人一生中产生的业,决定了他的灵魂下次转世重生时,究竟是成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还是变成一头兽,或甚至一只昆虫。
特殊的虔诚、默想、禁欲和对永恒真理的理解,可避免转世的生命轮回;这样境界的灵魂避开了这种轮回而达到超脱,这并非有形的升入天国,而是精神上与神或天地万物重聚的极乐。
借助凡人肉体的不死灵魂,凡人的生命可以包含一个具有神的不朽创造力的永生幽灵,而灵魂则能够再生或转世。
转世的信念加强了印度教尊重一切生命的情感。
一个人的亲戚或祖先也许已经再生为一匹马或一只蜘蛛。
印度教
• • • •
3三大纲领 吠陀天启 祭祀万能 婆罗门至上
• (三)印度教(新婆罗门教) • 公元4世纪。 • 《往事书》等神话集的出现。形成了三大主神崇拜:梵天、 毗湿奴和湿婆。 • 公元8世纪,商羯罗改革,系统阐释了奥义书哲学,并建 立“十名教团”。成为印度教正式形成的标志。
二印度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
(二)婆罗门宗教时期 1时间:前800-前550年。 2经典:《耶柔吠陀》(祭祀仪式); 《娑摩吠陀》(颂神的歌曲集); 《阿闼婆吠陀》(巫术和咒语)。 以上三部和《梨俱吠陀》,称为吠陀本集。后来的梵书等 是对本集的阐释。
• 《梵书》:又称《婆罗门书》《净行书》,说明与本集有 关的祭祀的起源、目的和方法。 • 《森林书》:是《梵书》的附属部分,涉及祭祀的意义, 宇宙人生的奥秘,人与神之关系等问题。 • 《奥义书》:又称吠檀多(Vedanta),意为“吠陀的最高 意义”。讨论的是人与世界的本源死后命运等哲学问题。
湿婆派,主要崇拜湿婆及其化身。 商羯罗为其理论奠基人。(一说出自公元前的兽主派) 克什米尔的湿婆派 林伽派 圣典派
• 性力派:从湿婆派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派别。以崇拜性力女 神(湿婆的配偶难近母、毗湿奴的配偶吉祥天女、梵天的 配偶辩才天女、黑天的配偶罗陀等)为特点。
主要神灵
• 梵天(Brahmā);创造之神,配偶为智慧 女神辩才天女。
• 毗湿奴Viṣ狮、侏儒、持斧罗摩、罗摩、黑天、释 迦佛和迦尔吉。
• 湿婆(शिव,Śiva )
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是毁灭和创造之 神。有地、水、火、风、空、日、月、 祭祀八种化身。是湿婆派的最高神。
印度教
知识点
• • • • 印度教的历史 印度教的经典 印度教的核心教义 印度教的主要教派
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宇宙观与信仰体系
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宇宙观与信仰体系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宇宙观与信仰体系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次大陆。
它是印度最主要的宗教,也是世界上第三大宗教,拥有超过十亿的信徒。
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既深受印度次大陆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也与印度教的宇宙观和信仰体系密切相关。
一、印度教的起源印度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500年之间,印度次大陆出现了许多原始宗教,包括泰姬陵文化和早期锡克教教派。
这些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逐渐形成了印度教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教逐渐融合了古代印度次大陆的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
其中,对抗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神灵的信仰是印度教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印度教还吸收了佛教和锡克教的一些思想和教义,丰富了自身的宗教哲学。
二、印度教的宇宙观印度教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存在,没有起点和终点。
印度教相信宇宙是由周期性的创造、维持和毁灭所组成的。
这个周期被称为“卡尔帕”或“大周期”,每个周期大约持续四十亿年。
根据印度教的宇宙观,千亿个宇宙组成一个宇宙系统,被称为“布拉马兰”。
布拉马兰是由许多不同的世界组成的,其中每个世界都有自己的神灵和生物。
每个世界都有一个主神,被称为“布拉马”。
布拉马负责创造和维护宇宙,也是全能和无限的存在。
此外,印度教还相信人类独特的存在是由五个元素(土、水、火、风、空)的组合形成的。
人类灵魂被认为是永恒的存在,会经历轮回转世的过程,直到最终解脱。
三、印度教的信仰体系印度教是一个多神教,相信存在许多神灵。
其中,三位主要的神祇分别是梵天、湿婆和毗湿奴。
梵天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和至高神,湿婆是宇宙的破坏者和再创造者,毗湿奴则是宇宙的维持者和保护者。
印度教还有许多其他的神祇,用来代表不同的力量和属性。
信徒可以选择崇拜其中任何一个神灵,形成自己的信仰体系。
此外,印度教信仰中还包括吠陀经典的研究和瑜伽修行。
吠陀经典是印度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包含了宇宙观、道德准则和各种仪式的描述。
第6讲印度教概述
种姓是随着前20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南亚 时开始出现的。最初雅利安人用「雅利 安瓦尔纳」和「达萨瓦尔纳」来区分雅 利安人和当地的土著。後来才逐渐有了 四个种姓。种姓的划分,很像对社会群 体的职业划分,只是种姓的划分是按出 生而定,自进入这个社会就没法改变自 己的种姓。
毗湿奴派:由12世纪的罗摩奴阇 创立,信奉毗湿奴,主张禁欲苦 行。
性力派:崇拜湿婆之妻难近母、 时母、吉祥天女等女神,奉林珈 与优尼(女性生殖器),认为女 神的性力是宇宙创生之本,修男 女瑜伽术。
湿婆派:信奉湿婆,奉林珈,反 对婆罗门至上,主张种姓平等。
4、近现代的新印度教(19-20 世纪)
印度教概论
印度有居世界第二的人口,号 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有 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新兴 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出众的 心理素质。
要理解印度民族与其 文化,必须理解印度 教。
印度教神话对日 本漫画文化影响 甚大
印度教思想是泰戈 尔创作的源泉
以印度教神话为 题材的浮雕是世 界级艺术瑰宝
作为印度教修行 方式的瑜伽风靡 全世界
世界是梵通过“摩耶”制造的。“摩耶”是现象世界的种 子,现象世界是由下智的人们对于上梵的无明或虚妄所引 起。按照他的理论,梵先取来五种细微物质:空、风、火、 水、地,作为创造世界的基本素材,再将这五种细微物质 相结合,产生出五种神奇的物质:空大、风大、火大、水 大、地大。空大是有1/2空+1/8水+1/8火+1/8风+ 1/8地所构成,地大、水大、风大、火大也是按同样比例 构成的。现象世界就是由这几种神奇物质变幻而来。
种姓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职业世袭和内 婚制。种姓之间必须遵守神圣的达磨 (法),界限森严,互相不能通婚、交 往,不能共食、并坐。
印度教 PPT课件
一、印度教的前身:1、吠陀教
吠陀(Veda),意译为“明”,亦即知识, 并且主要是指宗教、哲学方面的知识。 典籍:《吠陀本集》,包括《梨俱吠陀》、 《婆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特征:崇拜种种神话了的自然力量以及祖先、 英雄人物。
一、印度教的前身:2、婆罗门教
时间: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至 公元4世纪是婆罗门教的鼎盛时期
是在早期的原始自然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更为严密和理论化的宗教
主张:“梵”是宇宙现象的本体,人的生命现 象为“我”,宇宙万物皆因“我”而生,故 “梵、我”本来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轮 回受苦,唯有体证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脱。
本质特色:教义三大纲领——“吠陀天启”、 “祭祀万能”、“婆罗门之上”
依据“洁净”与“污秽”的标准来划分等级 祭祀、讲诵吠陀经典等与神有关的职业,被认
为是最洁净的;与杀生、死亡、亵渎牛有关的 职业,则是最污秽的 同时,它还保留了许多权变之道,如被污秽种 姓接触过的座位、道路等,经风吹可得净化 印度教既为种姓隔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又准备了种姓隔离被突破时的种种退路
法:宇宙的根本原则、国家和民族的天命、个人的命 运与使命等多重含义
欲:现世的感官享受,一个重要方面是情爱 利:实际的政治、经济利益,包括获取财富、赢得功
名、权利地位等 解脱:梵我合一思想产生以前,指死后投生到天道或
祖道,之后则指达到梵我合一境界。
二、印度教
为了实现上述四大人生目标,一种理想的生活 方式就是“四行期”
三、印度教与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社会功能:具有比较稳定的社会分工形式,该 制度早期形态和核心部分,确实有其符合特定 的社会文明形态、特定生产方式的实际需要的 一面
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历史的演变与传承
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历史的演变与传承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1500年。
它是印度次大陆多种宗教和哲学思想的综合体,融合了来自不同地区和时期的信仰与实践。
本文将探讨印度教的起源、发展、宗教历史的演变以及其传承。
一、印度教的起源印度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的雅利安人和德拉维达人的相互影响。
古代雅利安人信仰众神,并以吠陀经典作为他们的宗教权威。
吠陀经典是印度教最古老的文献,包含了神话、礼仪和哲学思想。
雅利安人的信仰与实践以及他们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奠定了印度教信仰体系的基础。
二、印度教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教经历了各种影响和对抗。
其中最重要的是佛教和锡克教对印度教的挑战。
佛教的兴起导致了大规模的宗教改革和社会变革,对印度教的影响不可忽视。
然而,印度教通过各种手段吸收了佛教的一些理念和实践,逐渐复苏并重新确立其在印度社会中的地位。
类似地,锡克教的创立也对印度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印度教以其灵活性和适应性继续吸收和整合新的思想。
三、宗教历史的演变印度教的演变始终与印度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紧密相连。
在印度教的早期,宗教和社会系统是紧密结合的,宗教规范和制度对社会的组织和阶级划分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宗教制度不断变化,并与社会政治的需求相适应。
印度教内部的各种宗派和组织也对宗教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摩诃婆罗多、拉玛奇、尤基沙纳等古代文献对印度教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四、印度教的传承印度教的传承是通过口头传统和仪式实践来实现的。
对于印度教徒来说,掌握真理和传统的方式是通过师徒关系和祭祀仪式来实现的。
古老的经文、仪式和仪式的传承对维护印度教的完整性和延续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印度教的传统也得到了世界各地的信徒的传承和继承。
总结: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过程。
从古代雅利安人的信仰到佛教和锡克教的冲击,宗教历史的演变一直在影响着印度教。
然而,印度教通过整合和吸收新的思想、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成功地传承了数千年的宗教传统。
八年级历史上册印度古代的印度教与佛教
八年级历史上册印度古代的印度教与佛教八年级历史上册印度古代的印度教与佛教在印度的古代历史中,印度教和佛教是两个极具影响力的宗教。
这两种宗教对于印度社会、文化和政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印度古代的印度教与佛教的起源、发展和主要特点。
一、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印度教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1500年。
它主要出现在印度次大陆的雅利安人部落中,也包含了当时印度本土居民的信仰。
印度教以多神教为特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有神灵的存在和控制。
最重要的神灵是梵天和湿婆神,在印度教中也尊奉许多其他神灵。
印度教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期。
早期的印度教是以牺牲、奉献和仪式为主要特点,并且有强烈的等级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教的思想也开始发展,出现了很多哲学观念和宗教思想。
其中最重要的是“轮回转世”和“业力”的概念。
印度教认为,人们的灵魂在死后会转世,轮回不已,直到达到解脱。
而“业力”则是指个人的行为会对未来轮回产生影响。
在社会层面上,印度教崇尚等级制度,将人们按照出生的社会地位划分为四个阶层,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苏达。
每个阶层都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等级制度在印度社会长时间内占据重要地位,直到现代印度社会仍然有其影响。
二、佛教的起源与发展佛教是在公元前约500年左右,在古代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即现在的尼泊尔地区)产生的。
它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即佛陀。
佛陀出家后,四年苦行后达到了“觉悟”的境界,成为了佛教的创始人。
佛教与印度教的主要区别在于佛教的教义与崇拜方式。
佛教主张人人平等,摒弃了等级制度,并强调修行与个人的境界提升。
佛教内心的净化、慈悲和智慧的追求,是佛教核心思想的体现。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它先后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两个派别。
大乘佛教强调普度众生,提倡众生的慈悲和智慧的追求。
小乘佛教则更注重个人的解脱和境界的提升。
这两个派别在印度以及亚洲其他地区都有影响力。
佛教的传播发展使得它迅速成为印度以及亚洲其他国家主要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
重要节日
大壶节
大壶节又称为圣水沐浴节,是 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印度教集会, 也是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的节 日之一。 当天会有成千上万名印度教徒进入 在阿拉哈巴德市的恒河与亚穆纳河 沐浴河流中沐浴,庆祝12年一度的 大壶节。他们认为,在大壶节首日 沐浴会帮助他们洗涤罪恶。
洒红节
洒红节,也叫“胡里节”、“色彩节”, 是印度传统节日,也是印度传统新年 (新印度历新年于春分日)。
1.形成与发展 2.教义 3.重要节日
形成与发展
雅利安人
西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了印度 本土的古老文明。
多神信仰
主神信仰
为了与神沟 通,祭祀便 成为一件大 事。
我是 婆罗门
于是,在阶级制度 严格划分的社会里, 司祭者被尊为最高 阶级的婆罗门。
印度教有严格的种姓制度,即人分为从高贵 到低贱的四个等级:
教义
主神论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
梵天
Generation
毗湿奴
Operation
湿婆
Destuction
因果报应
印度教认为善恶有因果,灵 魂有轮回。善行能让人死后 升天,恶行则让人死后堕为 畜牲。印度教主张禁欲和苦 行,以达到灵魂的净化。印 度教还主张非暴力,不杀生, 即使踩死一只蚂蚁也是不仁。 因而印度教教徒一般是吃素, 最保守的印度教教徒甚至连 鸡蛋都不吃。
阿育王及迦腻色迦王时期,佛教成为印度的 主要宗教,婆罗门教便相形式微
佛
N O . 1
Hale Waihona Puke 边去印 度4世纪时,婆罗门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 又进一步杂糅了佛教及其他学派的思想,于是发 生了较大的转变,而以“新婆罗门教”自居,企 图恢复旧有地位,这就是今日所说的“印度教”。
印度教的信仰与文化
印度教的信仰与文化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其信仰与文化久经考验,感染着世界各地的信仰者。
在印度教的信仰与文化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宗教信仰和人文精神,这使得印度教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复杂的文化现象。
一、印度教的信仰印度教是一种多神论宗教,其信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最初的信仰对象是部落中的自然力量,例如太阳和火焰。
印度教还涉及到引导人类前往赞为人类的灵魂之家的“轮回”信仰,同时,还有种姓制度、吠舍四阶、象征主义等特点。
印度教信仰的宗教仪式是非常复杂、神秘的,包括教义、宗教节日、崇拜等,使得这种信仰在印度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作用。
在印度教的信仰中,法加他(Faguta)是一种特殊的信仰方式,是印度教中的普遍信仰形式之一。
这种信仰与人类和自然的平衡息息相关,以及对社会中机构不断地进行祈福。
例如,法加它节用于祈求良好的丰收和神灵的保佑,达祖线节用于祈福平安和富裕的新年。
此外,在印度教信仰中,阎罗王子(Yama)是人们对死亡和轮回信仰的象征,而圣火、圣水、印柿子、食物等等也都具有神秘的宗教涵义。
印度教的信仰中没有教堂、牧师,这也是这种信仰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
二、印度教文化的表现印度教的信仰对印度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
印度文化倾向于精神、艺术和哲学的表现,这也是其与其他文化差别的显著之处。
倡导精神和思辨对于印度文化的表现,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富含哲学思想。
例如,瑜伽法,早期印度哲学家所写的文献,通过研究手段来探索人类灵魂的内在性质。
同时,印度教中的其他信仰,例如梵巨、阿耆多、摩耶妹之类的概念,也在研究死后的轮回和生命的意义。
印度文化在精神上的呼吁也非常显著,例如它鼓励人们在生活中了解自己的内在自我,同时也揭示了生命和死亡的秘密。
所有这些精神和思辨的特征,使印度文化具有与世界上其他文化明显的区别。
艺术领域的显示印度文化在艺术领域表现出强烈的色彩,这种文化风貌体现为了许多艺术领域,例如音乐、绘画、雕刻等等。
初中历史印度教案人教版
初中历史印度教案人教版
主题:印度教
目标:学生了解印度教的起源、信仰和影响。
一、印度教起源
1. 印度教起源于印度次大陆,形成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500年间。
2. 印度教最早的经典文献是《吠陀经》。
二、印度教信仰
1. 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有许多神灵。
2. 印度教认为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轮回转世直至解脱。
三、印度教的影响
1. 印度教影响了印度的文化、艺术和社会制度。
2. 印度教对佛教、锡克教等宗教产生了影响。
活动安排:
1. 通过图片展示印度教的神灵形象,引导学生认识印度教的多神论信仰。
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印度教的轮回转世观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与学生分享印度教对印度文化的贡献,激发学生对印度文化的兴趣。
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印度教的起源、信仰和影响,并引发他们对不同文化的思考和探究。
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对印度教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印度文化的兴趣。
下节课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印度教的故事和传统,进一步加深对印度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印度教的诞生历史的宗教奥秘
印度教的诞生历史的宗教奥秘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宗教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古印度文明时期。
印度教拥有丰富多样的信仰体系和传统,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神灵、仪式和教义。
本文将探索印度教的诞生历史,并揭示其背后的宗教奥秘。
一、古印度与印度教的发展古印度是印度教发展的孕育之地。
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印度次大陆上存在着独特的文明,这就是著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也被称为“印度河谷文明”。
研究人员通过对这个文明的遗迹和文献的研究,发现了印度教蓬勃发展的蛛丝马迹。
二、印度教的神灵体系印度教崇拜并信仰许多神灵,这些神灵代表了世界的各个方面和力量。
其中最重要的神灵是梵天。
梵天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和最高神灵。
此外,印度教还崇拜其他许多神灵,比如湿婆神、毗湿奴神和印度教女神等。
三、印度教的教义与教规印度教具有丰富的教义和教规。
其中最重要的教义是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
印度教认为人的灵魂会在死后转世,直到达到解脱(即“涅槃”)为止。
此外,印度教还鼓励人们在生活中保持道德和道义,积累善行,以获得更好的来世。
四、印度教的仪式与节日印度教的仪式和节日是其信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教徒通常会在寺庙里做礼拜,奉献食物和祭品给神灵。
此外,印度教还有许多重要的节日,比如迪瓦里节(光明节)和哈里·哈利·加丹节(彩色节),这些节日通常与特定的神灵或重要的历史事件相关。
五、印度教的宗教奥秘印度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其背后蕴含着许多宗教奥秘。
首先,印度教的信仰体系的多样性是其独特之处。
印度教接纳了许多不同的神灵和教义,以适应不同信仰者的需求。
其次,印度教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也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这体现在其关于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的教义中。
最后,印度教的仪式与节日展示出了其丰富的传统和文化,这些传统与印度的历史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总结印度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宗教之一,其诞生历史和宗教奥秘充满了独特性和深度。
初中历史印度教案
初中历史印度教案教材:《初中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教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掌握印度教的信仰、教义和仪式。
3. 分析印度教在印度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重点:1. 印度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
2. 印度教在印度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难点:1. 掌握印度教的复杂教义和仪式。
2. 理解印度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入印度教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15分钟)1. 讲解印度教源于古印度的雅利安人信仰。
2. 介绍印度教的主要教义和信仰,如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和多神教。
三、讲解印度教的教义和仪式(20分钟)1. 讲解印度教的四大发明:转世轮回、业果报应、解脱和吠陀经。
2. 介绍印度教的主要仪式和祭祀活动,如普吉、善行等。
四、讲解印度教在印度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15分钟)1. 分析印度教在印度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如对印度文化、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2. 探讨印度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如佛教、锡克教的起源和发展。
五、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印度教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预习下节课内容或撰写关于印度教的读书笔记。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意讲解时的语言简洁清晰,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内容。
2. 教师应通过案例和实例讲解印度教的教义和仪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印度教在印度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初中历史印度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印度教案设计课题: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教的起源和基本信仰2. 掌握印度教的发展历程3. 了解印度教对印度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教学重点:1. 印度教的起源和基本信仰2. 印度教的发展历程教学难点:1. 理解印度教在印度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2. 分析印度教对印度历史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印度教的寺庙和仪式,引发学生对印度教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1. 讲解印度教的起源和基本信仰,如梵天教(婆罗门教)、释迦牟尼教(佛教)、毗湿奴教等。
2. 分析印度教在印度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印度教的发展历程,包括在印度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2. 汇总每组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总结。
四、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图片、图表等形式。
2. 引导学生对印度教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练习(10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印度教的文章,包括起源、基本信仰、发展历程和影响等方面。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印度教对印度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历史分析和表达能力。
未来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对印度教的研究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种姓是随着前20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南亚 时开始出现的。最初雅利安人用「雅利 安瓦尔纳」和「达萨瓦尔纳」来区分雅 利安人和当地的土著。後来才逐渐有了 四个种姓。种姓的划分,很像对社会群 体的职业划分,只是种姓的划分是按出 生而定,自进入这个社会就没法改变自 己的种姓。 • 种姓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职业世袭和内 婚制。种姓之间必须遵守神圣的达磨 (法),界限森严,互相不能通婚、交 往,不能共食、并坐。 • 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是人 世的主宰,首陀罗只能温顺地为其他种 姓服劳役,首陀罗不能积累私人财产, 不能对高级种姓有任何不敬的言行,婆 罗门和刹帝利则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
吠陀》,《阿达婆吠陀》 (《歌咏明论》、《赞 颂明论》、《祭祀明 论》、《禳灾明论》)
吠陀教多神信仰
• 天界:天神、太阳神、黎明神 • 空界:雷神、风神、雨神 • 地界:火神、酒神、河神
吠陀教四大神
• 战神兼雷神因陀罗 (Indra)、 • 火神阿耆尼(Agni)、 • 酒神苏摩(Soma) • 医神双马童(Asvinau)
– 商羯罗认为,只有把个人的精神“我”与宇宙的精神“梵”结合起来,才是唯一的 也即“不二”的真实存在。信仰印度教的目的,就是要亲证梵与我的同一,即“我 就是梵”,如此才能摆脱生死轮回的痛苦,实现最终的解脱。解脱不是产生一种至
善至乐的状态,而是除去无知的遮蔽。
– 9-12世纪,诸派别:
– 虔诚派:产生于12世纪的南印度, 主张对神的无限信仰和绝对虔诚, 反对种姓制度与歧视妇女,反对 繁冗的祭祀仪式。
3、印度教
– 4世纪笈多王朝,吸收佛教与耆那教的教义与 民间多神信仰,创造出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 与《罗摩衍那》,塑造了三位主神 – 梵天、毗湿奴、湿婆三位一体
– “创造宇宙之神”——梵天 (Brahma)
―维护宇宙之神”——毗湿奴 (Vişhnu)
– ―终结宇宙之神”——湿婆 (Śiva)
– 8世纪商羯罗:《梵经注》——梵我不二论——将佛教逐出印度— —将婆罗门教改名为印度教 – 梵我不二论:
2、婆罗门教(公元前1千年)
• 婆罗门(圣典、伟大优越)—梵天 • 婆罗摩那(掌圣典的教士)—婆罗门教
– 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三大纲领: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
印度种姓制度
• 婆罗门(Brahmin):祭司贵族,掌握神权, 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 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刹帝利(Kshatriya):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 下的各级官吏,比如武士;他们掌握国家的 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吠舍(Vaishya):普通劳动者,雅利安人的中 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 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首陀罗(Sūdra):奴隶,主要是原来生活在印 度河流域的土著,受到压迫和剥削最深。 此外,还有比首陀罗更低,不入流的「贱民」 (不可接触者),亦叫做单陀罗,成份是打 仗的战俘,以及不遵守种姓制度而结合的人。
二 印度教的经典和教义
1、经典(梵文)
– 吠陀文献:《吠陀》(原人)- 《梵书》(婆罗门书)-《森林 书》-《奥义书》(《吠檀多》) -《梵经》(《吠檀多经》)-
《往世书》(第五吠陀书)
– 神话传说与叙事-哲理书:《往 世书》(神话传说);《摩诃婆
罗多》-《薄伽梵歌》(梵我同
一,通过瑜伽达到涅槃) – 瑜伽:"结合" ,"平衡" ,"统一"
– 罗摩克那会:又称新吠 檀多派,由印度哲学家 辩喜于1897年在加尔各 答创立。主张对印度教 和吠檀多派进行改革, 主张宗教一律平等,要 求宗教和平。
印度哲学家辩喜
• 印度教大会:印度民族运动 领袖洛-提拉克于1915年创立, 提倡一种泛印度主义,既针 对英国殖民者,也针对印度 的穆斯林。
• 号召组织全国性的印度教徒 联盟,推广印地语,要求被 迫加入伊斯兰教者改信印度 教,主张在南亚次大陆建立 以印度教为统治基础的国家, 用合法手段重新统一印度和 巴基斯坦,反对穆斯林,排 斥一切非印度教徒,实行强 迫的印度教教育。
作为印度教修行 方式的瑜伽风靡 全世界
独具特色的印度民族歌舞与印度教也不无关系
印度的种姓冲突引起 全世界的关注
一 印度教的历史源流
1、吠陀教(公元前2千年) 背景:雅利安人自公元前第三 千纪入侵,征服达罗毗 荼人,建立新的文化体 系。
• 吠陀(Veda),又译为韦达经、 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印度宗 教(婆罗门教、印度教)最重 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它是印度 最古老的文献材料,主要文体 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 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 月结集而成的。 “吠陀”的意 “四吠陀书”:《梨俱吠陀》, 思是“知识”、“启示”的意 《夜柔吠陀》,《娑摩 思,中译文又作“明论”。
2、教义
•
梵我同一:《梨俱吠陀》(原人,梵、 我)-《奥义书》(梵我同一)- 《梵经》(梵之神化、本体化)
• 业报轮回:《奥义书》
• 祭祀与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梵天-创造神;毗湿 奴-保护神;湿婆-毁灭、再生神) 共33000神
• 智慧之道:认识梵我同一 • 行为之道:出世与“四行期”:梵行 (青年)-家住(成年)-林栖-遁 世(晚年)
泰戈尔,R,(1861~1941)使之生如夏花 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 印度著名诗人、作家、 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 奖。1884至1911年担 任梵 社秘书,20年代 创办国际大学。
《飞鸟集》
• 我曾经受苦过,曾经失望过,曾经体 会过“死亡”,于是我以我在这伟大 的世界里为乐。 • • 让我真真实实地活着吧,我的上帝, 这样,死对于我也就成了真实的了。
马来西亚等地印度 教徒过“大宝森 节”,以自虐方式 向神表忏悔与赎罪 之意
印度北方邦城市瓦拉纳西是印度最负盛名的印度 教圣城之一。印度教教徒最大的愿望是到有“圣 河”之称的恒河中浸泡沐浴,洗去“罪孽”,求 神赐福;死后能在瓦拉纳西火化,并将骨灰撒入 恒河。
在恒河“圣水”中沐浴的印度教 教徒
在瓦拉纳西恒河沿岸晨浴的印度 教教徒。
三 印度教的礼仪与节日
1、礼仪
– 祭祀(五大祭):梵天 -诸神-生灵-祖灵- 人间 – 仪礼(13种):受胎, 成男,分发,出生,命 名,出游,哺养,结发, 剃发,入法,归家,结 婚,葬礼
2、节日:
• 洒红节(春节),灯节(财),乘车节 (毗湿奴派),难近母节(性力派),黑 天神诞辰节(毗湿奴派)
一名印度教教徒带着自己的儿子 在“圣河”中沐浴。
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之恒河畔一 瞥。
印度教的传统节日提吉节期间, 加尔各答一名叫Arpita Das的15岁 少女在展示她手上画的图案。
当前印度的主要冲突
• (1)印度教与伊斯兰教、锡克教、基督宗 教等“异教”的冲突 • (2)印度种姓冲突
分组讨论:印度教与印度政治?
• 背景:1757年英国入侵印度,开 始民族自觉,并以西方的民主、 平等、自由等观念来改革印度教。
– 梵社:罗姆-莫汉-罗易于1828年在 加尔各答创立,以《奥义书》为经 典,融合伊斯兰教对唯一神的信仰, 尊奉梵天为唯一神,反对种姓分离、 教派对立与祭祀仪式,否定业报轮 回,反对寡妇殉葬、童婚、多妻等 陋习。
婆罗门神话
随着婆罗门教的开展,所崇拜 的神逐渐集中到有主导作用或力 量强大的神(主神崇拜),阿耆 尼(Agni)演变成创造神梵天 (Brahma);楼陀罗(Rudra)演变 成破坏神湿婆(shiva);再加上天 界的守护神毗湿奴(visnu),被称 婆罗门神话的三大主神。至于吠 陀神话中的别的神,全变成这三 个主神的化身的一部分了。
– 最高的梵是世界之源,万物依靠梵产生而梵并不依赖世界。梵是统一、永恒、纯净、 先验的意识。它无内无外、无形无状,既不具有任何差别也不具有任何属性,既超 主观也超客观,既超时空也超因果。但一般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便赋予梵种种属性。 这样,梵就有了两个:一个是上梵,即无属性、无差别、无限制之梵;另一个是下 梵,即有属性、有差别、有限制之梵。下梵具体表现为神祇、个体灵魂(个我)和 世界万象。 世界是梵通过“摩耶”制造的。“摩耶”是现象世界的种子,现象世界是由下智的 人们对于上梵的无明或虚妄所引起。按照他的理论,梵先取来五种细微物质:空、 风、火、水、地,作为创造世界的基本素材,再将这五种细微物质相结合,产生出 五种神奇的物质:空大、风大、火大、水大、地大。空大是有1/2空+1/8水+1/8 火+1/8风+1/8地所构成,地大、水大、风大、火大也是按同样比例构成的。现象 世界就是由这几种神奇物质变幻而来。
印度教概论
• 印度有居世界第二的人口,号 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有 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新兴 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出众的 心理素质。
• 要理解印度民族与其 文化,必须理解印度 教。
印度教神话对日 本漫画文化影响 甚大
印度教思想是泰戈 尔创作的源泉
以印度教神话为 题材的浮雕是世 界级艺术瑰宝
• “我相信你的爱。”让这句话做我的 最后的话。
《飞鸟集》
• 上帝对于大帝国会生厌,却决不会厌恶那小小的花朵。 • 采着花瓣时,得不到花的美丽。 • 绿草是无愧于它所生长的伟大世界的。
•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圣社(雅利安社):由 达耶难陀-萨拉斯瓦迪于 1875年建立,反偶像崇 拜、种姓制度和社会陋 俗,以建立吠陀社会主 义为宗旨。
– 毗湿奴派:由12世纪的罗摩奴阇 创立,信奉毗湿奴,主张禁欲苦 行。
– 湿婆派:信奉湿婆,奉林珈,反 对婆罗门至上,主张种姓平等。 – 性力派:崇拜湿婆之妻难近母、 时母、吉祥天女等女神,奉林珈 与优尼(女性生殖器),认为女 神的性力是宇宙创生之本,修男 女瑜伽术。
4、近现代的新印度教(19-20 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