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预习及补充阅读

合集下载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5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趑,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

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日:“王行,度道里会遏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曰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

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日:“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日:“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之群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成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下B.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度:估计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日顾:回头D.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兵:兵器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会于西河外渑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B.遂与秦王会渑池欲呼张良与俱去C.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B.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D.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渑池会前,廉颇力劝赵王赴会,又约定庇变对策,表现了他的忠心和深谋远虑。

B.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君臣针锋相对,才步不让,表现了他的忠勇和足智多谋。

《史记》选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学生了解廉颇、蔺相如两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人格魅力,感受他们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

2. 引导学生分析廉颇、蔺相如在历史事件中的角色和地位,探讨他们的行为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4.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基本内容,了解廉颇、蔺相如的生平事迹和人格特点。

2. 分析廉颇、蔺相如在历史事件中的角色和地位,探讨他们的行为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列传”、“使”、“且”等。

2. 分析廉颇、蔺相如在历史事件中的心理活动和战略眼光。

3. 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廉颇、蔺相如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廉颇、蔺相如的生平事迹,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运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廉颇、蔺相如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引导学生了解《史记》在我国历史文献中的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了解廉颇、蔺相如的生平事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分析廉颇、蔺相如在历史事件中的角色和地位。

4. 案例分析:选取廉颇、蔺相如的典型事迹,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精神品质和战略眼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廉颇、蔺相如的异同,总结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廉颇、蔺相如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动词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只,不过C.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严肃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相如因持璧却立不如因而厚遇之C.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D.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组是()(2分)①璧有瑕,请指示王②怒发上冲冠③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⑤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⑥臣请就汤镬A.①②③⑤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3.通过学习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4.一些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一些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拜送书于庭”(为提出”设九宾于廷”设伏,这关涉到相如的下一步计划,以进为退)。
(6)小结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有胆识,有智谋,善于相机行事,掌握主动)
(三)学生朗读”秦自缪公以来……孰计议之”这段话后,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指出这话是在”九宾礼”以后说的,要求学生细读有关注释,体会蔺相如说这番话的意图。
(1)这段话是怎样的情况下说的?(”秦王无意偿赵城”。)蔺相如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注意行文前后照应。)”章台”——”列观”;”以示美人”——”传之美人。”
(2)划分这段话的层次。(述”奉璧”使秦经过;斥秦王无礼,说明”复取璧”原因;预防秦王”强夺”之策。)
(3)讨论这段话的内容及方式: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借赵群臣语揭出秦王要害)。
(4)从秦王的反应来看,这段话有怎样的特点?秦王”辞谢”是否仅仅因为”恐其破”?(这段话义正辞严,切中秦方要害,使秦王理屈词穷。)
(5)从这段话看蔺相如的策略。
提示:要联系上下文,例如上文未提赵王”斋戒五日”一事;要着眼于”完璧归赵”的全过程。
“璧有瑕”(”复取璧”的办法何等巧妙)。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向秦王提出同样要求前提,暗藏归璧于赵的计划,使秦王入彀)。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文,对故事情节应会感兴趣,但对逐字逐句的翻译会很头疼,一些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的归纳总结也会有困难,应重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课文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也要讨论后归纳总结。

今日预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上)》

今日预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上)》

今日预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上)》【题解】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将领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夺取阳晋,被授予为上卿,凭勇气在诸侯中闻名。

廉颇为赵将伐齐:为,担任。

大破之:破,打败、攻破。

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凭借。

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被动句:拜为上卿状语后置句:以勇气闻于诸侯(于:在)②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首领缪贤的属官。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为,是。

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判断句: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③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和氏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以及诸位大臣谋划商量:想要给秦国(和氏璧),(但是)秦国的城池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想不给,就担心秦兵来(攻打赵国)。

计策没有确定下来,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得到。

使人遗【wèi】赵王书:遗,送。

书,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以:用。

易,交换。

徒见欺:徒,白白地。

见,被。

即患秦兵之来:即,则、就。

患,忧虑、担心。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求人可使报秦者:报,答复、回复。

被动句:徒见欺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④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 廉颇蔺相如列传》拓展课

《 廉颇蔺相如列传》拓展课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 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 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 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④,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 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 武遂、方城。
五、太史公评价欣赏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 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 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 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 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 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评价孔子
评价项羽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 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 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 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 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 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 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 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 之罪也”,岂不谬哉!
三、王世贞的观点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道他。但是,我却不敢苟同。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这只要两句话就解决了,怎么能够既害怕秦国又去激怒秦国 呢?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因此我认为,蔺相如能保全这块璧,那是上天的保佑。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 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9—11题。

(9分)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9、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3分)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口舌:能言善辩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熟悉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鄙贱:见识浅薄11、结合这段文字,说说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有什么优秀品质。

(3分)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9—11题。

(9分)9、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3分。

评分说明:对1处1分。

)10、C(3分)(评分说明:孰:哪一个、谁。

)11、蔺相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

廉颇:他知错能改。

(评分说明:一个人的品质1.5分,共3分。

)【课外文言文训练参考答案】负荆请罪【题解】负荆请罪,成语,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秦伐韩,军于阏与。

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

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军中候①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人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

”赵奢曰:“请受令。

”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

赵奢曰:“胥②后令邯郸。

”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

后至者败。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

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① 候:哨兵,侦察兵。

②胥:等待。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军鼓噪勒兵勒:统率,率领、B.秦伐韩,军于阏与军:军队C.赵奢曰:“内之” 内:通“纳”D.秦人不意赵师至此意:料想到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又召乐乘而问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有以军事谏者死不赂者以赂者丧D.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奢军纪严明,军中有一个侦察兵建议火速援救武安,违反了赵奢发布的军令,结果被赵奢处死。

11廉颇蔺相如列传预习知识汇总

11廉颇蔺相如列传预习知识汇总

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
①第1—2段: 廉蔺简介 ②第3—13段: 完璧归赵 ③第14—16段: 渑池之会 ④第17—21段: 将相和(负荆请罪) 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 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文言知识归纳与拓展
类 型 方 位 名 词 作 状 语
作用
6、表动 作行为 发生的 趋向
例句
翻译格式
向(往、从 、以、于、 对)+方位 名词 在+方位名 词
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 南取汉中,西举 巴蜀 7、表动 孔子东游,见两 作行为 小儿辩斗 发生的 方位
名词作动词
• 指出下列句中红色字的意义。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 : ①安置住宿 ②用刀杀 ③穿,怀揣
• • • 延请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拉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 牵,拉,引申为掉转 白白的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只,不过
•徒
• •
•负
• • • • •
依仗,凭借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mù 同“穆” 即秦穆公) (huò 古代煮食物的大 锅 )
(fǒu瓦制的打击乐器 ) ( miǎn地名 ) (mǐ 退却) (yì 高兴 (jǐng 脖颈子 ) )
(shú 同“熟”仔细)
避匿 虽驽 案图 诈佯 广成传 衣褐
( nì 躲藏 ) (nú愚劣、无能 ) (à n 同“按”审察、察看) (yá ng 装作 ) (zhuà n招待宾客的馆舍)

五年级课文将相和补充习题答案

五年级课文将相和补充习题答案

五年级课文将相和补充习题答案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你学会这篇课文的知识点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将相和补充习题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将相和补充习题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召集胆怯允诺典礼拒绝商议完好无缺同心协力二、在正确的答案后打✔。

1.B2.A3.B三、略四、1.蔺相如将无价之宝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

2.负荆请罪五、1.C A B1.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

2.廉颇:勇于改过。

《将相和》课文原文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后练习5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后练习5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练习5一、阅读语段,完成下面题目(一)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组是()①璧有瑕,请指示王②怒发上冲冠③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④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⑤臣请就汤镬⑥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A.①②③B. ①③④⑥C.①⑤⑥D.③④⑤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候。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遂行,蔺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相如闻,不肯与会。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赵括代廉颇,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数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燕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

赵封廉颜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

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

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

”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位在廉颇之右右:朝见时以右为尊。

B.且相如素贱人素:素来,向来C.臣等不肖不肖:没有才德。

D.独畏廉将军哉?独:只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B.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C.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D.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

2024–2025学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及新课预习(全国)衔接点11 文言文阅读之句式(原卷版)

2024–2025学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及新课预习(全国)衔接点11 文言文阅读之句式(原卷版)

衔接点11.文言文阅读之句式(原卷版)初中阶段考查形式:偶尔在文言翻译中体现;高中阶段考查形式:不直接考,在翻译中体现,文言文翻译中的采分点,考查频率不及实词、虚词高,且带有随文命题特点,但是对于文意的理解很重要。

一、掌握文言常用句式类型,形成翻译中的“句式意识”。

二、掌握常用的五种句式(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本”“诚”“亦”“素”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例:1)“……者,……也”式:莲,花之君子者也。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登泰山记》)2)“……,……也”式: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登泰山记》)3)“……,……者也”式: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4)“……为……”式: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5)“乃、皆、即”等:皆口腹自役。

(《归去来兮辞》)注意:“是”字在文言文中一般作指示代词“这”讲,偶尔有作判断动词的。

例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作“这”讲,“也”才是判断标志词;“自言本是京城女”中的“是”,就是一个判断动词。

无标志词的判断句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为所见于被意念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例如:1.“……为……所”(1)“……为……所”(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廉颇蔺相如列传预习资料

廉颇蔺相如列传预习资料

廉颇蔺相如列传预习资料廉颇蔺相如列传是怎样描写廉颇和蔺相如两人之间的故事的?这个典故要表达什么样的道理?同学们可以提前预习一下。

一起来看看店铺整理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预习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廉颇蔺相如列传预习资料第一部分1、字音缪公mù 避匿nì 缪贤miào 汤镬huò 虽驽nú 肉袒tǎn 盆缶fǒu 案图àn 可予不fǒu 渑池miǎn 诈佯yáng 列观guàn 皆靡mǐ 传舍zhuàn 甚倨jù 不怿yì 衣褐yì hè 睨柱nì2、.通假字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

“予”通“与”,给予。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古代刑具,用于腰斩。

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

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3、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失败)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⑤将军夜引弓 (拉开) 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引来)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一类人) ④迁徙之徒。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廉蔺列传(预习)

廉蔺列传(预习)

预习作业
一、熟读课文,用红色圆珠笔划记课文注释中 你认 熟读课文, 为重要的内容。 为重要的内容。 二、我们应积累以下知识目标: 我们应积累以下知识目标: 1.文学、文化常识; 文学、 文学 文化常识; 2.重要的实词(负、顾,引、幸); 重要的实词( 重要的实词 虚词( 虚词(之、以、见、于、因、而); 3.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通假字 4.文言句式、重要句子翻译;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重要句子翻译; 5.学以致用方面 ( 积累成语 、 背诵名句 、 用一些 学以致用方面( 积累成语、 背诵名句、 学以致用方面 排比句或对偶句归纳可作论据的内容) 排比句或对偶句归纳可作论据的内容) 三、质疑
廉颇蔺相如列传
预习
课文学习重点
掌握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 ① 掌握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 , 学习古 今异义的有关知识 。 ② 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 的方法以及用语言、 的方法以及用语言 、 行动揭示人物性格 的表现手法。 的表现手法。 ③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 认识廉颇、 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 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四、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缪公( ) 汤镬( ) 盆缶( ) 渑池( ) 皆靡( ) 不怿( ) 避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虽驽( ) 案图( ) 诈 佯( ) 传舍( ) 衣褐( 衣褐( ) 缪贤( ) 肉袒( ) 可予不( ) 可予不 列观( ) 甚倨( ) 睨柱( )
1.本文写了哪几件历史事件? 本文写了哪几件历史事件? 本文写了哪几件历史事件 2.找出每一事件在文中的起止段落。 找出每一事件在文中的起止段落。 找出每一事件在文中的起止段落 3.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 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 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 4.对廉颇、蔺相如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对廉颇、蔺相如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对廉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2.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重要注释和常用文言现象写在文中。

3.梳理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故事情节。

4.自读课文,将不懂的问题写在书旁边,供课堂交流。

一、文学常识,完成填空。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字。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与后来的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大事年表)、八(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二、背景链接。

战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后期,秦、楚、赵、魏、燕、韩、齐“七雄”并峙,秦国的力量最为强大。

它要统一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策略。

赵国是北方的一个大国,西临强秦,在秦国对其他国家的不断攻伐中,首当其冲,自然十分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国内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秦最强大。

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

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

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给加点字注音。

1.臣等不肖.2.刎.颈之交3.广成传.舍4.缪.贤舍人5.见臣列观.6.相如虽驽.7.臣语.曰8.使人遗.赵王书9.睨.柱10.秦王不怿.四、思考:《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哪些成语?请写下来,并解释它的意思。

1.2.3.4.5.五、阅读文学故事,完成相关练习。

1.翻译加框的字词和划线的句子和氏璧“石也。

”王以和(yuè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和氏之璧”。

(《韩非子·和氏》)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查找相关典故,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八拜之交八拜之交,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

原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

后来八拜之交指:伯牙子期知音之交、廉颇相如刎颈之交。

、陈重雷义胶漆之交、元伯巨卿鸡黍之交、角哀伯桃舍命之交、刘关张生死之交、夷吾叔牙管鲍之交、孔融祢衡忘年之交。

翻译下面这段文言文。

羊角哀与左伯桃为友,闻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值雨雪粮少,伯桃遂并衣食与哀,入树中死,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启树发伯桃尸改葬之,后亦自杀。

六、补充阅读《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白话译文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道他。

但是,我却不敢苟同。

秦国用十五座城的空名,来欺骗赵国,并且勒索它的和氏璧。

这时说它要骗取璧是实情,但不是想要借此窥视赵国。

赵国如果知道了这个实情就不给它,不知道这个实情就给它。

知道了这个实情而害怕秦国而给它,知道这个实情而不害怕秦国就不给它。

这只要两句话就解决了,怎么能够既害怕秦国又去激怒秦国呢?况且,秦国想得到这块璧,赵国不给它,双方本来都没有什么曲直是非。

赵国交出璧而秦国不给城池,秦国就理亏了。

秦国给了城池,而赵国却拿回了璧,就是赵国理亏了。

要想使秦国理亏,不如就放弃璧。

害怕丢掉璧,就不如不给它。

秦王既然按照地图给了城池,又设九宾的隆重礼仪,斋戒之后才来接受璧,那种形势是不得不给城池的。

如果秦王接受了璧而不给城池,蔺相如就可以上前质问他:“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池的,这块璧不是赵国的吗?而十五座城池也是秦国的宝物。

现在假使大王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座城中的百姓都会深恨大王,说把我们像小草一样抛弃了。

大王不给城池,而骗夺了赵国的璧,因为一块璧的缘故,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信用,我请求死在这里,来表明大王的失信。

”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璧。

但是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人怀揣着璧逃走而把秦国处在理直的一方呢?那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断绝关系。

假如秦王发怒,在街市上杀掉蔺相如,派武安君率领十万大军进逼邯郸,追问璧的下落和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就可以使相如灭族,再次获胜而璧最终还是要落到秦国手里。

因此我认为,蔺相如能保全这块璧,那是上天的保佑。

至于他在渑池以强硬的态度对付秦国,在国内以谦和的姿态对待廉颇,那是策略上越来越高明了。

所以说赵国之所以能得以保全,的确是上天在偏袒它啊!廉颇晚年寂寞谁之过?许锡强历来对廉颇蔺相如的评论不可胜数,但其中最突出的当推清人李晚芳的见解——“人徒以完璧归赵、渑池抗秦二事,艳称相如,不知此一才辩之士所能耳,未足以尽相如;惟观其引避廉颇一段议论,只知有国,不知有己,深得古人公尔国尔之意,非大学问人,见不到,亦道不出,宜廉将军闻而降心请罪也。

人只知廉颇善用兵,能战胜攻取耳,亦未足以尽廉颇;观其与赵王诀,请立太子以绝秦望之语,深得古人社稷为重之旨,非大胆识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

”“廉将军居赵,事业甚多,《史》独纪其与王诀及谢相如二事,非略之也,见此二事,皆非常事,足以概略廉将军矣。

读此可悟作史去取之法。

”这段评论的精髓,是从与赵王的诀别中揭示出廉颇以社稷为重的精神。

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也就不可能有负荆请罪的佳话。

可惜的是,廉颇却未能永葆这种精神,其晚景凄凉多半系咎由自取。

和廉颇同时,赵国名将辈出,著名的有乐乘、赵奢、李牧和庞煖等等。

但其中和廉颇关系最为密切的当推乐乘。

乐乘是名将乐毅的族人。

赵惠文王二十九年,“秦伐韩,军于阏与。

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不可救。

’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

”赵孝成王十年,乐乘和庆舍一道领兵击败秦国名将信梁君王龁的军队。

十五年,燕国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鄗,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侵略赵国。

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于鄗,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

于是,当年“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旋任相国;而乐乘则于次年被赵王封为武襄君(《史记正义》注云:“襄,举也,上也,言乐乘武功最高也”),第二年又被任命为假相国大将军,领兵帮助廉颇继续围攻燕国。

乐乘对廉颇,不仅关键时候意见一致,并且还有并肩作战的情谊。

但是,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廉颇领兵攻打魏国,围繁阳,未成,而孝成王薨。

赵悼襄王继位,使武襄君乐乘往代廉颇,廉颇却勒兵攻乐乘,乐乘惧走归国,廉颇流亡魏国。

至于廉乐交恶的原因,司马迁所用的是暗示:“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

及复用为将,客又至。

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

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而廉颇对此势利言论竟无一言一行加以反驳。

就这样,一个细节描写而褒贬自见,廉颇本有自高自大的倾向,又有这样的宾客与之朝夕相处,其精神境界发生变化自不足怪。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二回就此虚拟出“廉颇怒曰:‘吾自事惠文王为将,于今四十年,未有挫失。

乐乘何人,而能代我?’”的话来,并非完全向壁虚构。

但是,这种精神境界的变化和相应行为的出现,却使廉颇本人陷入了非常难堪的境地。

他本是领兵攻打魏国的,突然间却转而流亡魏国——当然,“魏王虽尊为客将,疑而不用”。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

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

’”所谓“我思用赵人”,或者是楚人不为所用,或者是楚人不中所用,这才想起最适合他使用的还是赵国士兵。

鲁迅曾在《未有天才之前》的演讲中提到,“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山,说:‘我比Alps 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和言语都离了英雄的界线,要归入疯子一类了”。

燕王曾问燕军以五伐一,能否胜赵,乐间说不可,因为“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燕王不听乐间的劝告发兵伐赵,结果反被廉颇和乐乘重创,兵临城下。

廉颇在赵国为良将,其个体能力得以显示,和其指挥的是能征善战的赵国军队这一群体归属大有关系。

确实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那历来都附有一个“以便于国家”的前提。

奉命前来接掌他对魏战事指挥权的是乐乘而非赵括之流,廉颇却不“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反而对乐乘举兵相向,结果是乐乘不能领兵作战而他自己也无法安身于赵,于国于人于己何益之有?社稷为重,并非只为社稷,同时也可说是为自身,因为个体无论怎样重要,一离开群体即无足轻重也。

因此,廉颇在赵国为良将,一为楚将却无功。

老境寂寞,晚景凄凉,其教训显然应当多从其群体归属建构方面着眼总结。

(摘自《中国教育报》)【文本解读】人物常因遇不遇“时”而命运各异。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千古长叹。

但本文作者却指出:老年廉颇曾被楚国任为将领,不能说不遇“时”,可惜毫无建树,因为楚兵不同于赵兵。

“廉颇在赵国为良将,其个体能力得以显示,和其指挥的是能征善战的赵国军队这一群体归属大有关系。

”廉颇未能永葆社稷为重的精神,自高自大到对乐乘举兵相向,结果是乐乘不能领兵作战而他自己也无法安身于赵……误人误己更误国,罪过太大了。

而廉颇其人的人物特征也于此得到了更为鲜明和全面的展现。

源自《语文报•高中版》第797期1.xiào2.wěn3.zhuàn4.miào5.guàn6.nú7.yǔ8.wèi9.nì10.yì参考译文: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

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