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发展变迁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精品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精品PPT课件
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人开始追 求个性解放
谢谢!
为更好满足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 后自由编辑,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 I hope you can make great progress
察五权分立。

袋盖为倒 笔架 寓意 以文治国

三民主义: 民主、民 权、民生
民国时期,旗袍的改良

清 代
国 时 期
旗 袍
改 良 的



五 十 年 代 列 宁 装 、 布 吉 拉
六十年代 绿军装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七十年代的时尚——碎花衣裳
改革开放后 流行宽松的衣裳
现在的服饰:
服饰变化的特点
服饰的变迁
清朝的旗袍马褂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图为 清末的一张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饰几乎包揽了当时男服的所有款式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 设计的中山装
衣领为翻领封 闭式,显示严 谨治国的理念

共和理念: 平等、自 由、博爱

胸前五颗纽扣代 表行政、立法、 司法、考试、监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特征:中西合璧, 新旧羼杂
女装:旗袍的改良
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列宁装 绿军装
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朴素单一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
特征:款式新颖,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
原因
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社会结构变化, 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只剩下了 各种……军装 和人民的麻布 (有的人都没衣服穿呢……)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文革时期--------蓝灰色的海洋
列宁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 流 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 成为革命“时装” 在1960和1970年代,亿万中国成年男性大多穿 着中山装。 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 之一 (包括某些领导……)

文革时期--------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
从灰蓝到五彩缤纷 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中国“洋装”
土布:多采用全棉织造 而成,手工纺纱,稍显 粗糙 洋布:从国外进来的用 机器织的平纹布被称作 洋布 素业织土布, 自洋布盛行, 其利已薄

辛亥革命后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新派人士欢迎 二三十年代学生装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 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

近代服饰演变

近代服饰演变
中国近现代服饰演变过程
• 清代服装
• 满族的旗装,外轮廓呈长 方形,马鞍形领掩颊护面, 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 露外,偏襟右衽以盘纽为 饰,假袖二至三幅,马蹄 袖盖手,镶滚工艺装饰, 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马 褂。其造型完整严谨,呈 封闭式盒状体,因此形象 肃穆庄重,清高不凡,而 独树一帜,突破了几千年 来飘逸的塔形衣冠。
• 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 仍然流行。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 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大变,清代的官吏衣着和顶戴都被淘汰。当时 旗人盛装虽然消失了,但是旗袍仍然存在,女学生中的“蓝布大褂” 是领衔的式样,而后日渐流行起来。 • 辛亥革命以后,女装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 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 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 的变化也较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改良旗袍不断时装化,不断创新并越来 越凸显女性身材的线条,由于现代通信 工具的发展和人员流动的频繁,旗袍的 款式、色彩等流行周期变得相当短。 其他女装在这个时期变化也都较大,有 保留清式偏襟衣裤的;有上衣下裙仿效 西式的;学堂中女学生多着偏大襟上衣 底襟圆摆,齐肘中袖短衫,黑色绸裙。 社会妇女的常装仍以旗袍为主。
蓝布大褂 上衣下裙
民国时期,政府规定新服制,男子采用 中山装和西装。这两种服式均为外来式 样,在官职人员和知识界比较多用。夏 季选用白色,其他季节选用黑色或深色。 长袍马褂仍然是常服的一种。立领、三 袋七个扣子的学生装主要是高等学府的 制服。长袍外加坎肩、马甲使用也很普 遍。此外上衫下裤或外罩一条裙是乡间 男女的普遍装束。
20世纪五十年代 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工农装流行—体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8、近现代电影事业的发展
时间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1896年 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1905年 北京丰泰照相馆任景丰拍摄谭鑫培主演的京剧 《定军山》片段,是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20世纪二 拍摄影片《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 三十年代 《姊妹花》、《渔光曲》、《风云儿女》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近现代中国男女服饰的变迁
时间
主要服饰
特点
鸦片战争后 (男)长袍马褂、开始由拘谨、保守、
至新中国成 西装、中山装; 呆板、等级森严,
立(1840- (女)改良旗袍 逐渐向美观、适体、
1949)
方便、平民化转变
建国后至20 世纪60年代 中期
60年代中期 至70年代末
1978年以来
立(1840- (女)改良旗袍 逐渐向美观、适体、
1949)
方便、平民化转变
建国后至20 中山装和以列宁
世纪60年代 中期
装、连衣裙为特 征的苏式服装
与政治生活联系紧密 ,显得单调、呆板
60年代中期 军装、“干部服”
至70年代末
1978年以来
个性、多元
2、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传统的四大菜系:
鲁菜、粤菜、 川菜、淮扬菜
时间
主要服饰
特点
鸦片战争后 (男)长袍马褂、开始由拘谨、保守、
至新中国成 西装、中山装; 呆板、等级森严,
立(1840- (女)改良旗袍 逐渐向美观、适体、
1949)
方便、平民化转变
建国后至20 中山装和以列宁
世纪60年代 中期
装、连衣裙为特 征的苏式服装
与政治生活联系紧密 ,显得单调、呆板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变化是怎样的?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变化是怎样的?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变化是怎样的?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是第一个阶段,服饰的主要特点是中西结合,有的材料直接概括为了八个字: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男装的典型代表就是中山装,女装的典型代表就是旗袍。

传统的中国的男装是长袍马褂,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和西装的结合就产生了近代的中山装,它以西服为基础,把西装的大翻领改为立领,设计了四个口袋在正面,五个纽扣象征蒙满藏汉回五族共和,两个袖口的三道纽扣分别象征着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民族、民权、民生,中山装不同于当时西装后面有开叉,不开叉又是在象征国家的统一和团结。

女装当时的典型代表就是改良的旗袍,一改满装宽大的袖口,依照人体曲线美加以修改既借鉴了西式的审美,也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形制的创作。

第二个阶段是指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这一阶段的典型特点就是服饰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50年代60年代因为我们跟苏联的关系,服饰上也与苏联有关联,流行的服饰是列宁装和布拉吉。

60年代-70年代,主要是军装,社会的特点就是“蓝海洋、绿海洋”。

第三个阶段就是1978年以后,这一时期,服饰受到港台欧美的影响,从服饰的材料、花式、以及款式都与之前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由穿的暖像穿的美转变。

追求个性化的表现,甚至追求品牌的效应。

衣着的变化不仅说明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还说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们国力在增强。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

三民主义: 民主、民 权、民生

清 代
国 时 期
旗 袍
改 良 的


五 十 年 代 列 宁 装 、 布 吉 拉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特征:中西合璧, 新旧羼杂
女装:旗袍的改良
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图为 清末的一张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饰国的理念

共和理念: 平等、自 由、博爱

胸前五颗纽扣代 表行政、立法、 司法、考试、监
察五权分立。

袋盖为倒 笔架 寓意 以文治国
列宁装 绿军装
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朴素单一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
特征:款式新颖,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
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社会结构变化, 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人开始追 求个性解放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中国服饰的演变可追溯到汉朝,2000多年来服饰革新的变化一直沿着历史的洪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变化及近代穿衣史的演变中,中国的服饰以变化不断,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近现代服饰。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的服饰形象以衣服为主,采用重衫和轻衫搭配。

其中,重衫用厚实的布料制成,轻衫则用薄薄的布料制成。

重衫有各种“衣”的称呼,如“腰衣”,“头衣”,“衣衫”,“大衣”,“袍子”等,而轻衫则有“衣裳”,“长袄”,“短袖”,“短衫”等。

此外,礼服还有“簪子”,“鹤凤簪”,“麒麟簪”,“凤毛簪”,“凤凰簪”,“龙凤簪”,“凤鸟簪”,“鹤凤簪”等,用来凸显衣着身份高贵的特性。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唐朝服装穿衣风格保留了汉朝的一些传统,但也有一些变化。

它的服饰以衣裳为主,采取两件上衣和双件下衣的搭配,其中,上衣有五件:大衣,腰衣,头衣,短衣,袖衣;下衣有双件:袍子和裤子。

此外,唐朝的服装还有一种袖子长衫,用来搭配袖子长裤,以凸显个人的高贵特性。

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宋朝的服装风格大体上保留了唐朝的风格,但也有一些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PPT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PPT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 自设计了中山装
鸦片战争后,服装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
到新中国的成立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吸收西洋服装特点、不断改进而定型
旗袍展示了东方女人的柔美 旗袍闻名世界被称作 Chinese dress




60~70年代:特征— 蓝、灰、绿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色调 60代中期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 恶化,女性不再穿“列宁服”。 而绿军装是这一时期的时装。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至今
特征:
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服饰、五彩缤纷 城市的服装与世界接轨 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转向美观大方
旗袍新式与旧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吸收西洋服装特点不断改进而定型旗袍展示了东方女人的柔美旗袍闻名世界被称作chinesedress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从1840年——今天)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 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 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鸦 片 战 争 前
鸦片战争前,清代男装是长袍 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 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 成全国的一般服饰。
满族妇女穿旗袍,早期 是宽宽大大的,一般 都穿长度到脚的宽长 袍,有点笨拙,外面 再罩一件像背心的坎 肩(也称小马夹);
男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鸦片战争前 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后,西装 前
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50年代: 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1、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服饰:中国进入了近代。

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步使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也日趋扩大,衣冠服饰随之而发生变化。

妇女发饰,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而不断变化。

男子的服装主要有长袍、马褂、等等。

其中长袍、马褂,为《服制》中规定的服饰,一般用于交际。

妇女服饰中最大的特点,是普遍穿着旗袍。

旗袍本是满族妇女喜爱的服装,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

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

穿旗装时,梳旗髻、穿旗鞋。

2、(19世纪20年代)民国初年的服饰:民国初年女装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

二十年代,旗袍开始普及。

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

但不久,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

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等。

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经盛行。

当时的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

先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

渐而又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儿流行长的,长过手腕;时儿流行短的,短至露肘。

民国男子服饰主要有马褂和长衫。

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其款式、质料、颜色及尺寸等都有一定的各式。

如马褂,一般都用黑色丝麻棉毛制品为之,对襟窄袖,下长至腹,前襟钉钮扣五粒。

长衫则用蓝色,其形制为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二寸,袖长与马褂并齐。

在下摆左右两侧开衩。

用作便服的马褂、长衫,颜色可以不拘。

3、(19世纪30年代)近代民国中期的男子服饰:民国中期,在流行学生装的同时,不少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还喜欢穿“学生装”,这种服装的样式是方形立领。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之服装变迁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之服装变迁PPT课件

民国初年,旗袍渐渐受到汉族女子的喜爱,从
此逐渐盛行。30年代初,有人将原本宽宽大大
的旗袍向窄瘦和苗条型发展,以显露女性的自
然曲线之美,原本的长及脚踝,开始向上伸展;
而开叉也不断拔高,直至大腿裸露。而且,对
腰围、胸围、臀围这三围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
强调与身体紧贴,务要将人体曲线暴露和刻画
至淋漓尽致,令观者一览无余。有一段时间,
-
12
蒋介石的侍从官俱穿着中山装
民国时期,西装虽已在中国落地生根,但国人也开 始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 种中西合壁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 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 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 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上 海市市长吴铁成便经常是这么一副行头。
马面裙上的博古图
花卉女式坎肩
-
双翼鸟套裤
19
清末满族妇 女旗袍
清末服装
-
20
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放 均带一个暗斜口袋。表明当时中国 女性在精神上的革命追求之外。
即布拉吉,是俄语“连 衣裙”的音译。宽松的短袖, 泡泡的褶皱裙,简单的圆领, 腰际系一条什带。
-
21
列宁装
-
22
连 衣裙
-
23
清代的女装
左右的开叉甚至高过腰际- 。
15
皮草大衣新样式
将身体严严实实地包裹住的长袍大袖 被一点点抛弃,女性的曲线之美在一 点点顽强地绽放。衣袖不断地变窄变 短,露出珠腕玉臂;短袄的腰身渐紧 渐瘦,将纤纤细腰和优美的曲线完全 地展现出来;裙子从长至脚踝逐渐向 上伸展,女性洁白的小腿,乃至膝盖, 都勇敢地暴露在众人的目光中;衣领 从常常遮住半个脸到矮领、无领,直 到袒露出颀长、性感的脖子--民国时 期的女性,最终为自己创造了不同凡 响的服装时尚

4.1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4.1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B
8.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应恪守“三从四德”。但到 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却享有六种权利: (一)入学之权利;(二)交友之权利;(三)营业之权利; (四)掌握财产之权利;(五)出入自由之权利;(六)婚姻自 由之权利。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D
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发展
B.辛亥革命的推动 D.中国近代经济的
A
①女子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②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深刻影响 ③封建礼教进一步受到冲击 ④女子与男子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男装: 1.表现 女装: 改良旗袍
2.变迁的趋势:等级森严
平等;
保守
适体、方便、美观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3.新中国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穿衣 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质量、个性、时尚
二、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蔡元培的征婚启事: (一)女子须不缠足者; (二)须识字者; (三)男子不娶妾; (四)男死后,女可再嫁; (五)夫妇如不相和,可 离婚。
(
C)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3.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崇尚红色而忌讳白色,但是清 末民初以后“通都大邑之女子,无不穿一套缟素(白色) 衣裳矣。”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 ) A.经济水平的影响 B.民族危亡的影响 C.民族工业的影响 D.西洋风尚的影响
新中国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政 治生活紧密联系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二、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二)其他风俗: • 握手礼来源于原始社会。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以 狩猎为生,如果遇到素 不相识的人,为了表示 友好,就赶紧扔掉手里 的打猎工具,并且摊开 手掌让对方看看,示意 手里没有藏东西。后来, 这个动作被武士们学到 了,他们为了表示友谊, 不再互相争斗,就互相 摸一下对方的手掌,表 示手中没有武器。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4)新中国成立后的 流行干部服
(5)“文革”流行绿军装 文革”
(6)改革开放后的服装:追求舒适、个性 改革开放后的服装:追求舒适、
80年代的流行-飞机头、长鬓角、 80年代的流行 飞机头、长鬓角、 年代的流行- 蛤蟆镜、长风衣、喇叭裤。 蛤蟆镜、长风衣、喇叭裤。
现在的流行: 现在的流行:
(1)清末旗袍 宽松肥大) (宽松肥大)
一、近现代服饰的变化 1.近现代男装的变化 1.近现代男装的变化 2.近现代女装的变化 2.近现代女装的变化 3.总结三个阶段的变化表现 3.总结三个阶段的变化表现
(1)鸦片战争前 (1)鸦片战争前 长袍, 长袍,马褂
(2)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后, 西装传入中国 西装传入中国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自设计了中山装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自设计了中山装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自设计了
(2)民国时期改良旗袍 体现女性曲线美) (体现女性曲线美)
(3)建国后五 )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流行 列宁装、 列宁装、布拉吉 连衣裙)。 (连衣裙)。

(4)“文革”流行绿军 ) 装
(5)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 层出不穷 )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层出不穷 1956年的工厂女工 1956年的工厂女工
由来: 由来:孙中山根据西式服装设计 含义: 含义: 1.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 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 前身四个口袋 (礼、义、廉、耻)。 从鸦片战争到 2.门襟五粒纽扣表示区别于西方 门襟五粒纽扣表示区别于西方 门襟五粒纽扣表示 新中国的成立 服装的特色: 、立 服装的特色(行政、 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 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 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中式与西式、、司法、考试、监察)。 法 司法、考试、监察)。 3.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袖口三粒纽扣 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民权、民生)。 4.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 后背不破缝, 后背不破缝 一之大义。 一之大义。

精华资料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精华资料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精华资料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中国近现代服饰发展史(1912年以来) 近代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

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

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

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

孙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礼服在所必更,常赐听民自便。

”希望能有一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服装式样。

于是,孙中山决心自己设制服装。

他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并征求意见,终于创制了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简便服装——中山装。

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装之所长。

它是以广东便服为基样,在直领上加一翻领,如同将西装内衬衣的硬领“移植”过来。

这样使上衣就兼具了西装上衣、衬农和硬领的功用,穿起来显得很硬挺。

同时,又将便服或一般西装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如此“双双”、“对对”,颇具均衡对称之感,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

又在上下左右四个衣袋上加上软盖,并各订扭扣一枚,既美观又安全,可防袋内物品遗失。

下面的两个明袋采用能缩涨自如,颇具弹性的“琴袋”式样,旨在便于放置书本、笔记本等必需品之用。

如此一小事,也足以证明一代伟人好学心切,随时不忘读书的美德。

孙中山开始设计上衣的钮扣有七个扣子后来为了方便起见,改成了五个。

这就是小翻领、四袋、五扣的中山装上衣。

孙中山还参照西装裤的式样亲自设计了中山装裤子:前面开缝,一律用暗扣;左右两侧各置一大暗袋;右前部分设一小暗袋,俗称表袋,也可藏用。

这种裤子穿起来很方便,裤袋也可放置随身携带的必需品。

此外,裤袋的腰部打褶,裤管翻脚也有异于其他服装,成为中山装的特色之一。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雷锋帽
• 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55式冬常服中的棉帽,因雷锋而闻名中华, 也成为了雷锋的象征之一。
60年代
60年代军装盛行,中国进入了蓝灰绿黑的无彩色服装时代。布拉吉被认为是修正 主义,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旗袍被认为是封建余孽,稍微花哨的衣服便被打 成“奇装异服”,统统被批判。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3年自然灾害,19 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 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 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律、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 通行了。当时很流行的一段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 70年代文革:“十亿人民十亿兵”
• 身穿绿色军便装, • 头戴军帽, • 脚蹬解放鞋, • 腰系皮带, • 背着《为人民服务》的挎包, • 胸前别着毛主席像章, • 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 • 手捧语录本.
70年代初知青插队的工作装
假领子
假领子的诞生是一项爱美讲体面的上海人,看重零碎的布头不 需要凭票供应,精明的人们就拿它们制成“节约领”,就相当 于衬衣少了袖子喝胸部以下部分。这一发明让老百姓有限的行 头顿时可以翻出花样。
• 1990年,卡地亚以“拓荒者”身份率先进入中国市场。1992年, 路易·威登进驻中国,那时如果你不知道“LV”这个名字,只能说 明你跟时尚无缘。随后,“巴宝莉”、“香奈儿”、“古姿”、 “爱玛仕”、“乔治·阿玛尼”、“范思哲”纷至沓来,成为国人 追求时尚潮流的风向标。百姓衣着服饰一改过去“从众”和“趋 同”的心理,变得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吊带衫、迷你裙、 松糕鞋、透明装、露背装、露脐装、乞丐服……人们的服饰日益 多样,穿着日益优雅,表情日益生动,显示出一种开放的精神与 心态。一位来中国访问的波兰记者撰文写道:“几年或十几年前, 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 的穿着既单调又一律……如今大街上到处可见穿着入时、欧式打 扮的姑娘,使北京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 一、中山装脱颖而出的原因 • 二、中山装的漫漫兴衰路 • 三、中山装的前路……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整 理
近代史 现代史 晚清 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 后
衣 食 住 社会 风俗 原因 改革开放后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 《太上感应篇》,坐进30 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 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 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 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 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 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 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茅盾《子夜》 请回答: ⑴在材料中,有哪些东西吴老太爷是以前生活中所没有 的? ⑵吴老太爷醒过来之后,还有哪些东西会让他再次昏死 过去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 ⑶材料中吴老太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百年文明路
一脉中华魂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发展变迁
北京时间11月25日消息,据英国《独立报》报道, 英国正在举行服装历史展,其中包括二战时丘吉 尔装的标志性的套装……
事实上,除了丘吉尔套装外, 其他一些名人的套装也和它 们的主人一起载入了史册 。
“中山装”是在西装造 型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款式,服装形制为直立 领,胸前有两个口袋, 腰身、衣袖的结构均类 似于西装,是孙中山先 生倡导的,所以被称为 “中山装”。 ——《中外服饰史》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 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 矣。 然以数千年统一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 长裾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亦犹 佩玉鸣琚,以走趋救火之,诚非所宜矣。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窄袖、裤装、干练 适体、轻便……
宽 衣 博 带
简 洁 适 体
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 机器不相容者也。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五权分立
凸显人性 中国传统服饰的一大特征是中 庸含蓄、重平面装饰而不重人 体造型。在平面装饰上可能极 尽繁缛之能事(等级越高越是这 样),而在剪裁上则有意掩盖人 体的曲线、克制人的个性情 感……
五权分立
资产阶级,由于生产 工具的的迅速改进, 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 把一切民族,甚至最 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 明中来了。 ——马克思
史料回顾
•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 ——孟郊《织妇词》 • (嘉靖年间)夫妻两口,别无男女,家中开张绸机,每 年养几筐蚕儿,妻络夫织…… 不上十年,就长有数千 金家事,开起三四十张绸机,又讨几房家人小厮,把个 家业收拾的十分完美。 • ——《醒世恒言》 • 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 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 饔飧计。 • ——蒋以化《西台漫记》
• 60年代,红卫兵服装风靡一时,工人服装也被视 为时尚。另外,在文革期间,男性服装还有学生 装,中山装,所谓学生装就是解放装、中山装的 翻版……
• 70年代,还只能穿灰色,蓝色的制服,以及草绿 色军便装,因为蓝色占据了服饰色彩的统治地位, 国外将我们这个时代称之为“蓝海洋”,将中国 的老百姓称之为“蓝蚂蚁”……
•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 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 •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 弱…… •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欧洲启蒙思想
•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 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 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 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 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 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的关系 。 • ——洛克《政府论》
三省吾身 严谨治国 以文治国

和平统一


适于卫生,பைடு நூலகம்于动作 易于经济,壮于观瞻 三民 主义

吸 纳 与 改 造 继 承 与 创 新
20年代末,民国政府重新颁布《服制条例》,规定男 子常服为长衫马褂,礼服为中山装…… 30年代以后,中山装走红,称为民国时期与西装与长 袍马褂并驾齐驱的男子三大服装之一。 (40年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以及以 后的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的军服都沿用了中山装 的基本样式。 50年代,行程了新的一轮中山装热,不过这时候的中 山装经过了改制……
适于卫生,便于动作 易于经济,壮于观瞻
平等自由
严格的服饰制度一向是中国作为 “衣冠上国”区别于夷狄的主要标 志之一。皇家有皇家的颜色、图样, 品官有品官的等差,士农工商各有 分别,不敢越雷池一步。如果一个 大臣僭用皇帝特用的明黄色,项上 的人头很可能就要落地:地位低微 的商人如果僭用士人的衣饰,可能 就触犯了当朝刑律。
• 80年代~……
吸 纳 与 改 造 继 承 与 创 新
“中山装简便实用、庄重大方、寓意丰富,它的诞 生成为了中国服饰文化划时代的经典,代表了中国 人民振兴中华、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我们对中山装进行了改革,在保留原有 款式的基础上,用料和图案都融入了时 尚元素,让它更能适应现在的潮流 目前,中山市相关单位正在搜集中山装 的历史资料,中山装将申报为国家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