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练习题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练习题
题目一: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1.什么是传感器?有何作用?
2.传感器的基本构成部分有哪些?
3.请简要介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题目二:常见传感器及其应用
1.温度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它在哪些领域有应用?
2.光敏传感器有什么特点?它在哪些设备中常见?
3.声音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举例说明其应用场景。
4.湿度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请介绍其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5.移动传感器有哪些常见的工作原理?举例说明其应用。
题目三:传感器选择与应用实例
1.在测温场景下,选择温度传感器的要点有哪些?请列举应用实例。
2.在自动化生产中,选择光敏传感器的要点有哪些?请列举应用实例。
3.在物流行业中,选择车辆移动传感器的要点有哪些?请列举应用实例。
4.在环境监测领域中,选择湿度传感器的要点有哪些?请列举应用实例。
题目四:传感器的未来发展
1.请简述传感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2.你认为未来哪些领域会对传感器有更多需求?为什么?
结束语
以上是关于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练习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你可以更好地理
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常见类型及其应用,在选择与应用传感器时有更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同时,也可以对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和思考。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你提高对传感器的理解和应用。
祝你学习愉快!。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吴建平)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吴建平第1章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按照国标定义,“传感器”应该如何说明含义?1.2 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述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1.3 简述传感器主要发展趋势,并说明现代检测系统的特征。
1.4 传感器如何分类?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可分为哪几种?1.5 传感器的图形符号如何表示?它们各部分代表什么含义?应注意哪些问题?1.6 用图形符号表示一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1.7 请例举出两个你用到或看到的传感器,并说明其作用。
如果没有传感器,应该出现哪种状况。
1.8 空调和电冰箱中采用了哪些传感器?它们分别起到什么作用?答案:1.1答: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感知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总称为传感器。
我们对传感器定义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从狭义角度对传感器定义是: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我国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Sensor/transducer)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定义表明传感器有这样三层含义: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
按使用的场合不同传感器又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
1.2答: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组成;关系,作用——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
传感器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
1.3答:(略)答:按照我国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传感器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以及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含12个小类。
按传感器的检测对象可分为:力学量、热学量、流体量、光学量、电量、磁学量、声学量、化学量、生物量、机器人等等。
_传感器习题及部分解答(shb).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习题第1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一、选择、填空题1、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_灵敏度______、__线性度_____、____迟滞___、___重复性_____ 等。
2、通常传感器由__敏感元件__、__转换元件____、_转换电路____三部分组成,是能把外界_非电量_转换成___电量___的器件和装置。
3、传感器的__标定___是通过实验建立传感器起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误差关系。
4. 测量过程中存在着测量误差,按性质可被分为粗大、系统和随机误差三类,其中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对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的方法来减小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二、计算分析题1、什么是传感器?由几部分组成?试画出传感器组成方块图。
2、传感器的静态性能指标有哪一些,试解释各性能指标的含义。
作业3、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一些,试解释各性能指标的含义第2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一、选择、填空题1、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它的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__应变_____效应;半导体或固体受到作用力后_电阻率______要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__压阻_____效应。
直线的电阻丝绕成敏感栅后长度相同但应变不同,圆弧部分使灵敏度下降了,这种现象称为____横向___效应。
2、产生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因素有_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_试验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的影响_。
3、应变片温度补偿的措施有___电桥补偿法_、_应变片的自补偿法_。
4. 在电桥测量中,由于电桥接法不同,输出电压的灵敏度也不同,_全桥__接法可以得到最大灵敏度输出。
5. 半导体应变片工作原理是基于压阻效应,它的灵敏系数比金属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大十倍6.电阻应变片的配用测量电路采用差动电桥时,不仅可以消除线性误差同时还能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
7、二、计算分析题1 说明电阻应变测试技术具有的独特优点。
(1)这类传感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可靠;(2)易于实现测试过程自动化和多点同步测量、远距测量和遥测;(3)灵敏度高,测量速度快,适合静态、动态测量;(4)可以测量各种物理量。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李艳红、李海华主编)-部分课后习题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李艳红、李海华主编)-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章P10 1、2、5、61.传感器的定义答: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精确度把被测量(主要是非电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主要是电量)的测量装置。
2.传感器组成及作用答:(1)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三部分组成;(2)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有确定关系的物理量;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为电量;测量电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电量变换成便于显示、记录、控制和处理的信号3.开环测量系统和闭环测量系统区别答:开环测量系统(1)信息只沿着一个方向传递(2)系统相对误差等于各环节相对误差之和(3)结构简单,但每个环节特性变化都会造成测量误差闭环测量系统(1)有正向通道和反馈通道(2)输入输出关系由反馈环节特性决定,测量处理等环节造成的误差较小4.测量不确定度及其评定方法答:(1)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即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怀疑程度(2)不确定度按其评定方法可分为A类评定和B类评定A类评定是用统计方法进行评定。
即对某被测量进行等精度的独立多次重复测量,得到一系列的测得值。
B类评定用非统计分析法,它不是由一系列的测得确定,而是利用影响测得值分布变化的有关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测量值进行概率分布估计和分布假设的科学评定B类评定的信息来源有以下6项:①以前的观测数据;②对有关技术资料和测量仪器特性的了解和经验;③生产部门提供的技术说明文件;④校准文件、检定证书或其他文件提供的数据、准确度的等级或级别,包括的输出,从而实现非电量的测量。
(2)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形变,其电阻值也发生相应改变的现象。
(3)半导体由于应力的作用而使材料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压阻效应。
2.画出桥式测量电路,并推导直流电桥平衡条件,以及不对称电桥输出电压变化。
答:(1)(2)直流电桥平衡条件上图为负载电阻,→∞时,有:U0=0时,有为电桥平衡条件(3)把电桥平衡条件 代入上式化简,并忽略高阶无穷小量得:3.采用应变片进行测量时为什么要进行温度补偿?常用补偿方法有哪些?P34答:(1)应变片的阻值受环境(包括被测试件的温度)的影响很大。
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习题集
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习题集一、单项选择题第1章传感器与检测的理论基础1.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如果影响和决定误差大小的全部因素(条件)始终保持不变,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这样的测量称为(C )A.组合测量B.静态测量C.等精度测量D.零位式测量2.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化着的误差称为(B )A.粗大误差B.随机误差C.系统误差D.绝对误差3.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A ),它严重地歪曲了客观现象,应予以剔除。
A.粗大误差B.随机误差C.系统误差D.绝对误差4.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C )A.粗大误差B.随机误差C.系统误差D.绝对误差5.在直流电路中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负载功率的测量方法属于(B )。
A. 直接测量B. 间接测量C. 组合测量D. 等精度测量6.宠物医院通常采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动物的温度,这种测量方法属于(D)。
A. 接触式测量B. 间接测量C. 组合测量D. 非接触式测量7.精度等级用来表示一个仪表能达到的测量精度,精度等级是由( D )来表示/确定的。
A. 绝对误差B. 实际相对误差C. 基本误差D. 最大引用误差第2章传感器概述8.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B )A.重复性B.固有频率C.灵敏度D.漂移9.不属于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的是(B )A.重复性B.固有频率C.灵敏度D.漂移10.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A )。
A. 检测和转换B. 滤波和放大C. 调制和解调D. 传输和显示11.传感器的输出量通常为(B )A 非电量信号B 电量信号C 位移信号D 光信号12.输入逐渐增加到某一值,与输入逐渐减小到同一输入值时的输出值不相等是属于传感器静态特性的哪一种(D )A:灵敏度B:线性度C:灵敏度界限D:迟滞性13.非线性度是表示校准曲线( B )的程度。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习题参考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习题答案王丽香第1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P26)1-3 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 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 的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 ,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已知: 真值L =140kPa 测量值x =142kPa 测量上限=150kPa 测量下限=-50kPa∴ 绝对误差 Δ=x-L=142-140=2(kPa)实际相对误差 %==43.11402≈∆L δ标称相对误差 %==41.11422≈∆x δ引用误差%--=测量上限-测量下限=1)50(1502≈∆γ1-10 对某节流元件(孔板)开孔直径d 20的尺寸进行了15次测量,测量数据如下(单位:mm ):120.42 120.43 120.40 120.42 120.43 120.39 120.30 120.40 120.43 120.41 120.43 120.42 120.39 120.39 120.40试用格拉布斯准则判断上述数据是否含有粗大误差,并写出其测量结果。
解:当n =15时,若取置信概率P =0.95,查表可得格拉布斯系数G =2.41。
则 2072.410.03270.0788()0.104d G mm v σ=⨯=<=-,所以7d 为粗大误差数据,应当剔除。
然后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当n =14时,若取置信概率P =0.95,查表可得格拉布斯系数G =2.37。
则 20 2.370.01610.0382()d i G mm v σ=⨯=>,所以其他14个测量值中没有坏值。
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200.0043()mm σσ=== 20330.00430.013()d mm σ=⨯=所以,测量结果为:20(120.4110.013)()(99.73%)d mm P =±=1-14交流电路的电抗数值方程为CL X ωω1-= 当角频率Hz 51=ω,测得电抗1X 为Ω8.0; 当角频率Hz 22=ω,测得电抗2X 为Ω2.0; 当角频率Hz 13=ω,测得电抗3X 为Ω-3.0。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
例1 如果将120Ω 的应变片贴在柱形弹性试件上,该试件的截面积S=0.5×10-4m 2,材料弹性模量E=2×1011N/m 2。
若由5×104N 的拉力引起应变片电阻变化为1.2Ω,求该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 。
解: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为 01.010011202.1===∆R R 柱形弹性试件的应变为005.0102105.01051144=⨯⨯⨯⨯===-SE F E σε 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为2005.001.0==∆=εR RK2.1什么是金属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什么是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答:(1)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机械变形,导致其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
(2)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应力作用后,其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压阻效应。
2.2比较金属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它们都是在外界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从而导致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所;不同点: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为主,材料的电阻率相对变化为辅;而半导体材料则正好相反,其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导致的电阻率的相对变化为主,而机械形变为辅。
2.3什么是金属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它与金属丝灵敏度函数有何不同?答:金属应变片单位应变引起的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叫金属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它与金属丝应变灵敏度函数不同,应变片由于由金属丝弯折而成,具有横向效应,使其灵敏度小于金属丝的灵敏度。
2.4采用应变片进行测量时为什么要进行温度补偿?常用温补方法有哪些?答:因为(1)金属的电阻本身具有热效应,从而使其产生附加的热应变;(2)基底材料、应变片、粘接剂、盖板等都存在随温度增加而长度应变的线膨胀效应,若它们各自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就会引起附加的由线膨胀引起的应变;常用的温度补偿法有单丝自补偿,双丝组合式自补偿和电路补偿法。
解:已知Ω====1204321R R R R ,200196.0m S =,211102m NE ⨯=,3.0=μ,2=K ,V U 2=mV U 6.20= (1)由εK R R=∆和 μεε-=r 得到()()32211443322110106.26.212224-⨯==+=-=⎪⎪⎭⎫ ⎝⎛∆-∆=⎪⎪⎭⎫ ⎝⎛∆+∆-∆-∆=εμεεεK UK U R R R R U R R R R R R R R U U r所以310-=ε, 3103.0-⨯-=-=μεεr(2)由SE F =ε,得到N SE F 51131092.310200196.010⨯=⨯⨯⨯==-ε()()22223183rR Eh p r -⋅-=με()()2222183rR Eh p t -⋅-=με(1)贴片如题中图所示,R 3、R 2靠近中心处,且沿切向方向,R 1、R 4靠近圆片边缘处且沿径向贴。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完整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习题1 (3)习题2 (5)习题3 (9)习题4 (11)习题5 (13)习题6 (15)习题7 (18)习题8 (21)习题9 (24)习题10 (26)习题11 (27)习题12 (29)习题13 (33)习题11-1 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并说出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答: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通常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由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 因此需要有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对其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
随着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传感器的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可能安装在传感器的壳体里或与敏感元件一起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此外,信号调节转换电路以及传感器工作必须有辅助的电源,因此信号调节转换电路以及所需的电源都应作为传感器组成的一部分。
1-2 简述传感器的作用和地位及其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答:传感器位于信息采集系统之首,属于感知、获取及检测信息的窗口,并提供给系统赖以进行处理和决策所必须的原始信息。
没有传感技术,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科学技术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信息控制技术对传感器的依赖性就越大。
发展方向:开发新材料,采用微细加工技术,多功能集成传感器的研究,智能传感器研究,航天传感器的研究,仿生传感器的研究等。
1-3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什么?衡量它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输入关系。
与时间无关。
主要性能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
1-4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指什么?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几种?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其输出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之间的响应特性。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完整版习题参考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完整版习题答案第1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P26)1—1:测量的定义?答:测量是以确定被测量的值或获取测量结果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
所以, 测量也就是将被测量与同种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确定被测量对标准量的倍数。
1—2:什么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1-3 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 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 的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 ,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已知: 真值L =140kPa 测量值x =142kPa 测量上限=150kPa 测量下限=-50kPa∴ 绝对误差 Δ=x-L=142-140=2(kPa)实际相对误差 %==43.11402≈∆L δ标称相对误差%==41.11422≈∆x δ引用误差%--=测量上限-测量下限=1)50(1502≈∆γ1-10 对某节流元件(孔板)开孔直径d 20的尺寸进行了15次测量,测量数据如下(单位:mm ):120.42 120.43 120.40 120.42 120.43 120.39 120.30 120.40 120.43 120.41 120.43 120.42 120.39 120.39 120.40试用格拉布斯准则判断上述数据是否含有粗大误差,并写出其测量结果。
答:绝对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 即: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之比,常用绝对误差与测量值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 即: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测量值 ×100% 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与量程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即: 引用误差=绝对误差/量程 ×100%解:当n =15时,若取置信概率P =0.95,查表可得格拉布斯系数G =2.41。
则 2072.410.03270.0788()0.104d G mm v σ=⨯=<=-,所以7d 为粗大误差数据,应当剔除。
传感器原理和应用习题
《第一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1.从某直流测速发电机试验中,获得如下结果:转速(r/min)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输出电压(V)0 9.1 15.0 23.3 29.9 39.0 47.5试绘制转速和输出电压的关系曲线,并确定:1)该测速发电机的灵敏度。
2)该测速发电机的线性度。
2.已知一热电偶的时间常数τ=10s,若用它来测量一台炉子的温度,炉内温度在540οC和500οC 之间按近似正弦曲线波动,周期为80s,静态灵敏度k=1,试求该热电偶输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和滞后时间。
3.用一只时间常数为0.355s 的一阶传感器去测量周期分别为1s、2s和3s的正弦信号,问幅值误差为多少?4.若用一阶传感器作100Hz正弦信号的测试,如幅值误差要求限制在5%以内,则时间常数应取多少?若在该时间常数下,同一传感器作50Hz正弦信号的测试,这时的幅值误差和相角有多大?5.已知某二阶系统传感器的固有频率f0=10kHz,阻尼比ξ=0.1,若要求传感器的输出幅值误差小于3%,试确定该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6.某压力传感器属于二阶系统,其固有频率为1000Hz,阻尼比为临界值的50%,当500Hz的简谐压力输入后,试求其幅值误差和相位滞后。
《第二章应变式传感器》1.假设某电阻应变计在输入应变为5000με时电阻变化为1%,试确定该应变计的灵敏系数。
又若在使用该应变计的过程中,采用的灵敏系数为1.9,试确定由此而产生的测量误差的正负和大小。
2.如下图所示的系统中:①当F=0和热源移开时,R l=R2=R3=R4,及U0=0;②各应变片的灵敏系数皆为+2.0,且其电阻温度系数为正值;③梁的弹性模量随温度增加而减小;④应变片的热膨胀系数比梁的大;⑤假定应变片的温度和紧接在它下面的梁的温度一样。
在时间t=0时,在梁的自由端加上一向上的力,然后维持不变,在振荡消失之后,在一稍后的时间t1打开辐射源,然后就一直开着,试简要绘出U0和t的关系曲线的一般形状,并通过仔细推理说明你给出这种曲线形状的理由。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习题参考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习题答案王丽香第1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P26)1-3 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 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 的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 ,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已知: 真值L =140kPa 测量值x =142kPa 测量上限=150kPa 测量下限=-50kPa∴ 绝对误差 Δ=x-L=142-140=2(kPa)实际相对误差 %==43.11402≈∆L δ标称相对误差 %==41.11422≈∆x δ引用误差%--=测量上限-测量下限=1)50(1502≈∆γ1-10 对某节流元件(孔板)开孔直径d 20的尺寸进行了15次测量,测量数据如下(单位:mm ):120.42 120.43 120.40 120.42 120.43 120.39 120.30 120.40 120.43 120.41 120.43 120.42 120.39 120.39 120.40试用格拉布斯准则判断上述数据是否含有粗大误差,并写出其测量结果。
解:当n =15时,若取置信概率P =0.95,查表可得格拉布斯系数G =2.41。
则 2072.410.03270.0788()0.104d G mm v σ=⨯=<=-,所以7d 为粗大误差数据,应当剔除。
然后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当n =14时,若取置信概率P =0.95,查表可得格拉布斯系数G =2.37。
则 20 2.370.01610.0382()d i G mm v σ=⨯=>,所以其他14个测量值中没有坏值。
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200.0043()mm σσ=== 20330.00430.013()d mm σ=⨯=所以,测量结果为:20(120.4110.013)()(99.73%)d mm P =±=1-14交流电路的电抗数值方程为CL X ωω1-= 当角频率Hz 51=ω,测得电抗1X 为Ω8.0; 当角频率Hz 22=ω,测得电抗2X 为Ω2.0; 当角频率Hz 13=ω,测得电抗3X 为Ω-3.0。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完整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习题1 (2)习题2 (4)习题3 (8)习题4 (10)习题5 (12)习题6 (14)习题7 (17)习题8 (20)习题9 (23)习题10 (25)习题11 (26)习题12 (28)习题13 (32)习题11-1 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并说出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答: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通常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由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 因此需要有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对其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
随着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传感器的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可能安装在传感器的壳体里或与敏感元件一起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此外,信号调节转换电路以及传感器工作必须有辅助的电源,因此信号调节转换电路以及所需的电源都应作为传感器组成的一部分。
1-2 简述传感器的作用和地位及其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答:传感器位于信息采集系统之首,属于感知、获取及检测信息的窗口,并提供给系统赖以进行处理和决策所必须的原始信息。
没有传感技术,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科学技术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信息控制技术对传感器的依赖性就越大。
发展方向:开发新材料,采用微细加工技术,多功能集成传感器的研究,智能传感器研究,航天传感器的研究,仿生传感器的研究等。
1-3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什么?衡量它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输入关系。
与时间无关。
主要性能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
1-4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指什么?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几种?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其输出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之间的响应特性。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练习题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练习题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是指将非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基本原理有电阻、电容、电感、压电、磁电和光电等。
•通常包括传感元件和信号处理电路。
2. 传感器的分类•按测量物理量:–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按工作原理:–电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磁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按传感元件类型:–压阻传感器–压力变送器–线性变阻器–线性位置传感器–磁电传感器3. 传感器的常见应用•温度传感器:–空调温度控制–冰箱温度监测•压力传感器:–工业自动化控制–汽车制动系统•光敏传感器:–光控开关–光电门•加速度传感器:–汽车安全气囊–手机屏幕自动旋转•液位传感器:–污水处理厂–油罐监测4. 传感器的练习题4.1 选择题1.以下哪种传感器常用于测量温度? A. 压力传感器 B. 光敏传感器 C. 温度传感器 D. 加速度传感器2.以下哪种传感器常用于测量压力? A. 温度传感器 B. 光敏传感器 C. 压力传感器 D. 加速度传感器3.以下哪种传感器常用于测量光强? A. 温度传感器 B. 光敏传感器 C. 压力传感器 D. 加速度传感器4.以下哪种传感器常用于测量加速度? A. 温度传感器 B. 光敏传感器 C.压力传感器 D. 加速度传感器4.2 填空题1.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
2.温度传感器通常使用______测量温度。
3.磁电传感器可以将______转换为电信号。
4.3 简答题1.请简要介绍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举例说明光敏传感器的两种应用场景。
3.加速度传感器常用于哪些设备中,它们的具体工作原理是什么?5. 总结本文介绍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应用,分别列举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并给出了一些练习题供读者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传感器作为现代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学习和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加深对传感器的理解和应用。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
《第一章《第一章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传感器的一般特性》1.从某直流测速发电机试验中,获得如下结果:.从某直流测速发电机试验中,获得如下结果:转速(r/min )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输出电压(V ) 0 9.1 15.0 23.3 29.9 39.0 47.5 试绘制转速和输出电压的关系曲线,并确定:试绘制转速和输出电压的关系曲线,并确定:1)该测速发电机的灵敏度。
)该测速发电机的灵敏度。
2)该测速发电机的线性度。
)该测速发电机的线性度。
2.已知一热电偶的时间常数τ=10s ,若用它来测量一台炉子的温度,炉内温度在540οC 和500οC 之间按近似正弦曲线波动,周期为80s ,静态灵敏度k=1,试求该热电偶输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和滞后时间。
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和滞后时间。
3.用一只时间常数为0.355s 的一阶传感器去测量周期分别为1s 、2s 和3s 的正弦信号,问幅值误差为多少?幅值误差为多少?4.若用一阶传感器作100Hz 正弦信号的测试,如幅值误差要求限制在5%以内,则时间常数应取多少?若在该时间常数下,同一传感器作50Hz 正弦信号的测试,这时的幅值误差和相角有多大?差和相角有多大?5.已知某二阶系统传感器的固有频率f 0=10kHz ,阻尼比ξ=0.1,若要求传感器的输出幅值误差小于3%,试确定该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试确定该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6.某压力传感器属于二阶系统,其固有频率为1000Hz,1000Hz,阻尼比为临界值的阻尼比为临界值的50%,50%,当当500Hz 的简谐压力输入后,试求其幅值误差和相位滞后。
简谐压力输入后,试求其幅值误差和相位滞后。
《第二章《第二章 应变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1.假设某电阻应变计在输入应变为5000με 时电阻变化为1%,试确定该应变计的灵敏系数。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集及答案第1章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按照国标定义,“传感器”应该如何说明含义?1.2 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述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1.3 简述传感器主要发展趋势,并说明现代检测系统的特征。
1.4 传感器如何分类?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可分为哪几种?1.5 传感器的图形符号如何表示?它们各部分代表什么含义?应注意哪些问题?1.6 用图形符号表示一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1.7 请例举出两个你用到或看到的传感器,并说明其作用。
如果没有传感器,应该出现哪种状况。
1.8 空调和电冰箱中采用了哪些传感器?它们分别起到什么作用?答案:1.1答: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感知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总称为传感器。
我们对传感器定义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从狭义角度对传感器定义是: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我国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Sensor/transducer)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定义表明传感器有这样三层含义: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
按使用的场合不同传感器又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
1.2答: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组成;关系,作用——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
传感器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
1.3答:(略)答:按照我国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传感器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以及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含12个小类。
按传感器的检测对象可分为:力学量、热学量、流体量、光学量、电量、磁学量、声学量、化学量、生物量、机器人等等。
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典型练习题2
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典型练习题2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全自动洗衣机设有多段式水位自动感应装置,该装置采用的可能是下列哪种类型的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B.红外线传感器C.温度传感器D.生物传感器【答案】A【详解】洗衣机设有多段式水位自动感应装置,是通过不同的压力转换成电学量,运用的压力传感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如图是某电子秤的原理图,人只要站在踏板上,仪表G就能显示人的体重,踏板下面的传感器R实质是一个阻值可随压力大小而变化的电阻,显示体重的仪表G实质是理想电流表,如果不计踏板的质量,电阻R随人的体重G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R=a-kG(a、k是常量,G和R的单位分别是N和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传感器R不是力电传感器B.如果要增加电子秤的量程,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应调大C.如果要增加电子秤的灵敏度,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应调大D.该秤零刻度线(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G刻度盘的零刻度处【答案】B【分析】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式得到电流的表达式和量程的表达式进行讨论即可.【详解】A.R是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即力电传感器,故A错误;B.根据电流表电流:EIa kG r R =-++'可得在量程范围内,称量的人体重G越大,则电流表电流变大.则电流表满偏时,人的体重最大,即电子秤的量程为:m 1()gEG a r Rk I=++'-因此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调大,可以测量的人的最大体重增大,故B 正确; C .如果要增加电子秤的灵敏度,需要仪表G 的范围变大,根据:E I a kG r R =-++' 滑动变阻器R '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调小,G 变化,I 变化更大,测试更灵敏.故C 错误; D .根据上述推导方程可知:当重力为零时,电流最小,但不为零,故D 错误.【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电子秤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阻R 随人的体重G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列式分析.3.如图所示为一种常见的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可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测量仪底部有一压力传感器,其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F 成正比,表达式为U =kF (k 为比例系数).某同学已知了自己的身高h 、质量m 和重力加速度g ,他想利用该装置测量超声波速度v 和比例系数k ,他多次研究发现,当他站上测重台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比他没站上时减少了t ∆;当他没站上测重台时,测量仪已有输出电压为U 0(U 0≠0),当他站上测重台时测量仪输出电压为U ,那么超声波v 与比例系数k 为()A .02U U h v k t mg -==∆, B .022U U h v k t mg -==∆, C .022U U h v k t mg -==∆, D .02()2U U h v k t mg-==∆, 【答案】C【详解】设身高体重测量仪高度为L ,没有站人时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F 0,设当测重台上没有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 0,根据超声波的速度和位移关系可得 vt 0=2L ;根据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成正比可得U 0=kF 0;当测重台上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 ,同理可得vt =2(L -h ),U =k (F 0+mg ),联立解得,02U U h v k t mg -==∆,. A. 02U U h v k t mg -==∆,与计算结果不符,故A 不符合题意. B. 022U U h v k t mg -==∆,与计算结果不符,故B 不符合题意. C. 022U U h v k t mg -==∆,与计算结果相符,故C 符合题意. D. 02()2U U h v k t mg-==∆,与计算结果不符,故D 不符合题意. 4.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一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升降机运动状态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将压敏电阻平放在升降机内,受压面朝上,在上面放一物体m ,当升降机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I 0,某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为2I 0,如图乙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A .物体处于失重状态B .物体可能处于匀速运动状态C .升降机一定向上做匀加速运动D .升降机可能向下做匀减速运动【答案】D【详解】AB.据题,升降机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I 0,而此过程中电流表示数为2I 0,由欧姆定律分析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小,说明压敏电阻所受压力增大,则物体处于超重状态,不可能处于匀速运动状态,故AB 错误.CD.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加速度的方向向上,速度方向可能向下,也可能向上,则升降机可能向下做匀减速运动,也可能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故C 错误,D 正确.5.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某实验小组在升降机水平地板上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升降机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将压敏电阻、定值电阻R 、电流显示器、电源E 连成电路,在压敏电阻上放置一个绝缘重物.0-t 时间内升降机停在某一楼层处,t1时刻升降机开始运动,从电流显示器中得到电路中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t2时间内绝缘重物处于超重状态B.t2~t3时间内绝缘重物处于失重状态C.升降机开始时可能停在10楼,从t1时刻开始,经向下加速、匀速、减速,最后停在1楼D.升降机开始时可能停在1楼,从t1时刻开始,经向上加速、匀速、减速,最后停在10楼【答案】C【详解】A.t1~t2时间内电路中电流i比升降机静止时小,说明压敏电阻增大,压力减小,重物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B.t3~t4时间内电路中电流i比升降机静止时大,说明压敏电阻减小,压力增大,重物处于超重状态.故B错误.C.根据重物的状态可知,若升降机开始时停在10楼,则t1时刻开始,向下加速、匀速、减速,最后停在1楼.故C正确.D.若升降机开始时停在l楼,t1时刻开始向上加速、匀速、减速,重物应先处于超重、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失重状态,与上分析不符,故D错误.6.传感器是一种采集信息的重要器件.如图所示是一种压力传感器.当待测压力F作用在可动膜片电极上时,可使膜片发生形变,引起电容的变化,将电容器、灵敏电流计和电源串联接成闭合电路,那么()A.当F向上压膜片电极时,电容将减小B .当F 向上压膜片电极时,电容不变C .若电流计有示数,则压力F 发生变化D .若电流计有示数,则压力F 不发生变化【答案】C【详解】AB.当F 向上压膜片电极时,板间距离减小,由电容的决定式4πr S Ckd 可知电容器的电容将增大故A 、B 错误;CD.当F 变化时,电容变化,而板间电压不变,由Q=CU ,故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 发生变化,电容器将发生充、放电现象,回路中有电流,电流计有示数;反之,电流计有示数时,压力F 必发生变化,故C 正确,D 错误.7.已知压敏电阻的受力面所受压力越小,其阻值越大,如图甲,将压敏电阻R 平放在竖直升降电梯的轿厢内,受力面朝上,在其受力面上放一质量为m 物体,电梯静止时电压表示数为0U ;某段时间内电压表示数随时间变化图线如图乙,则( )A .12t t 时间内压敏电阻受力面所受压力恒定 B .12t t 时间内电容器处于放电状态 C .12t t 时间内电梯做匀加速运动D .2t 之后电梯处于失重状态【答案】D【详解】由图压敏电阻上的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知,其阻值不变;当电压增大时,压敏电阻以外的其余部分分担的电压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值将减小,所以电路中的电阻值增大,其余的部分电阻值不变,所以压敏电阻的电阻值增大.A.在12t t 时间内压敏电阻上的电压增大,说明压敏电阻的电阻值增大,知压敏电阻的受力面所受压力减小.故A 错误;t t时间内电压表B.由电路图可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与电压表两端的电压是相等的,在12两端的电压增大,所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增大,则电容器处于充电状态.故B错误;t之后电压表两端的电压大于开始时电压表两端的电压,所以压敏电阻的受力面所受压C D.1力小于开始时受到的压力,所以电梯处于失重状态,电梯可能减速上升或者加速下降.故CD错误.故选D.8.有很多商场使用自动门,当人靠近时门会自动打开,这种自动门使用的传感器是()A.红外线传感器B.压力传感器C.速度传感器D.温度传感器【答案】A【详解】自动门使用的传感器是红外线传感器.9.如图所示为大型电子地磅电路图,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不称重物时,滑片P在A 端;称重物时,在压力作用下使滑片P下滑,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发生变化,通过电流表的示数即可显示被称物体的重量值.在P滑动过程中,弹簧始终未超出弹性限度.则闭合开关S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称重物时电路中有电流B.所称物体越重,电源两端电压越高C.所称物体越重,滑动变阻器R两端电压越低D.所称物体越重,电源的总功率越大【答案】B【详解】不称重时,P在A端,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电流最小,但不为零,故A正确;所称物体越重,P越向下,接入的电阻越小,电流越大,根据U=E-Ir知路端电压越小,R0的电压U0=IR0越大,所以滑动变阻器分压越小;总功率P总=EI,E不变,I增大,总功率增大,故B错误,CD正确;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电熨斗能自动控制温度的原因是它装有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B.光敏电阻随光照强度的增大其阻值逐渐升高C.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它是把力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D.金属热电阻随温度的升高其阻值逐渐升高【答案】B【详解】A、电熨斗是利用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的通断,故选项A正确;B、光敏电阻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其电阻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故选项B错误;C、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利用通过应力片的电流一定,压力越大,电阻越大,应力片两端的电压差越大,将力信号变成电信号,故选项C正确;D、金属热电阻随温度的升高其阻值逐渐升高,故选项D正确;说法不正确的故选项B.。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试题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试题1. 简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感知环境信息转化为可用电信号的装置。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常基于一些物理效应,如压力、温度、光线、声音等。
传感器通过感知环境中的物理量变化,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再经过处理器处理得到需要的信息。
2. 举例说明压力传感器的工程应用。
压力传感器可用于测量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变化,常见的工程应用包括:气压计、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液位测量、空调系统压力传感等。
3. 介绍温度传感器的工程应用。
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变化,常见的工程应用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冰箱温度监测、室内温度感知等。
4. 概述光线传感器的工程应用。
光线传感器可以感知光线的强度和变化,常见的工程应用包括:光敏电阻开关、光电测距传感器、光线控制系统、车辆光线感应系统等。
5. 说明声音传感器的工程应用。
声音传感器可以感知声音的强度和频率,常见的工程应用包括:声音监测系统、语音识别技术、噪音控制系统、安防系统等。
6. 举例说明位移传感器的工程应用。
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位置或运动变化,常见的工程应用包括:测距仪、机械臂位置控制、电子尺、电子秤等。
7. 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工程应用。
加速度传感器可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变化,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如:汽车碰撞检测、物体振动监测、运动轨迹记录、手持设备姿态感知等。
8. 解释湿度传感器的工程应用。
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中的湿度变化,常见的工程应用包括:气象观测、温湿度控制系统、温室环境监测等。
9. 介绍气体传感器的工程应用。
气体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气体浓度或种类,常见的工程应用包括:空气质量监测、燃气泄漏检测、有毒气体检测、气体分析仪等。
10. 说明力传感器的工程应用。
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受力物体的受力情况,常见的工程应用包括:秤重系统、力的反馈控制、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等。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题3分)1、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元件、以及相应的基本转换电路组成。
2、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机械变形,导致其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
3、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是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应力作用后,其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
4、金属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比较其相同点是它们都是在外界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从而导致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
5、金属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比较其不同点是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为主,材料的电阻率相对变化为辅;而半导体材料则正好相反,其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导致的电阻率的相对变化为主,而机械形变为辅。
6、固体受到作用力后电阻率要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压阻效应。
7、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材料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8、要把微小应变引起的微小电阻变化精确地测量出来,需采用特别设计的测量电路,通常采用电桥电路。
9、电容式传感器利用了将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
10、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做成差动结构后,灵敏度提高原来的2倍。
11、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点主要有测量范围大、灵敏度高、动态响应时间短、机械损失小、结构简单、适应性强。
12、电容式传感器主要缺点有寄生电容影响较大、当电容式传感器用于变间隙原理进行测量时具有非线性输出特性。
13、电感式传感器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基础上的一种传感器。
14、电涡流传感器从测量原理来分,可以分为高频扫射式和低频透射式两大类。
15、电感式传感器可以分为自感式、互感式、涡流式三大类。
16、压电式传感器可等效为一个电荷源和一个电容并联,也可等效为一个与电容相串联的电压源。
17、压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自发电型传感器(或发电型传感器) ,其以某些电介质的压电效应为基础,来实现非电量检测的目的。
18、某些电介质当沿一定方向对其施力而变形时内部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表面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恢复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在介质极化方向施加电场时电介质会产生形变,这种效应又称电致伸缩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
试绘制转速和输出电压的关系曲线,并确定:
1)该测速发电机的灵敏度。
2)该测速发电机的线性度。
2.已知一热电偶的时间常数τ=10s,若用它来测量一台炉子的温度,炉内温度在540οC和500οC 之间按近似正弦曲线波动,周期为80s,静态灵敏度k=1,试求该热电偶输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和滞后时间。
3.用一只时间常数为0.355s 的一阶传感器去测量周期分别为1s、2s和3s的正弦信号,问幅值误差为多少?
4.若用一阶传感器作100Hz正弦信号的测试,如幅值误差要求限制在5%以内,则时间常数应取多少?若在该时间常数下,同一传感器作50Hz正弦信号的测试,这时的幅值误差和相角有多大?
5.已知某二阶系统传感器的固有频率f0=10kHz,阻尼比ξ=0.1,若要求传感器的输出幅值误差小于3%,试确定该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6.某压力传感器属于二阶系统,其固有频率为1000Hz,阻尼比为临界值的50%,当500Hz的简谐压力输入后,试求其幅值误差和相位滞后。
《第二章应变式传感器》
1.假设某电阻应变计在输入应变为5000με时电阻变化为1%,试确定该应变计的灵敏系数。
又若在使用该应变计的过程中,采用的灵敏系数为1.9,试确定由此而产生的测量误差的正负和大小。
2.如下图所示的系统中:①当F=0和热源移开时,R l=R2=R3=R4,及U0=0;②各应变片的灵敏系数皆为+2.0,且其电阻温度系数为正值;③梁的弹性模量随温度增加而减小;④应变片的热膨胀系数比梁的大;⑤假定应变片的温度和紧接在它下面的梁的温度一样。
在时间t=0时,在梁的自由端加上一向上的力,然后维持不变,在振荡消失之后,在一稍后的时间t1打开辐射源,然后就一直开着,试简要绘出U0和t的关系曲线的一般形状,并通过仔细推理说明你给出这种曲线形状的理由。
3.一材料为钢的实心圆柱形试件,直径d=10 mm,材料的弹性模量E=2 ×1011N/m2,泊松比μ=0.285,试件上贴有一片金属电阻应变片,其主轴线与试件加工方向垂直,如图1所示,若已知应变片的轴向灵敏度k x =2,横向灵敏度C=4%,当试件受到压缩力F=3×104N作用时。
应变片的电阻相对变化ΔR/R为多少。
4.在材料为钢的实心圆柱形试件上,沿轴线和圆周方向各粘贴一片电阻120 Ω的金属电阻应变片,如图2所示,把这两片应变片接入差动电桥,已知钢的泊松比μ=0.285,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0=2,电桥电源电压U sr=6V(d.C.),当试件受轴向拉伸时,测得应变片R1的电阻变化值ΔR1=0.48 Ω,试求电桥的输出电压。
图1 图2
5.一台采用等强度梁的电子秤,在梁的上下两面各贴有二片电阻应变片,做成秤重传感器,如下图所示。
已知l=100 mm,b=11 mm,t=3 mm,E=2.1×104N/mm2,k0=2,接入直流四臂差动电桥,供桥电压 6 V,当秤重0.5 kg时,电桥的输出电压U sc为多大。
6.今在(110)晶面的〈001〉〈110〉晶面上各放置一电阻条,如下图所示,试求:l)在0.1MPa
压力作用下电阻条的σr和σt各为何值?2)此两电阻条为P型电阻条时ΔR/R=?3)若为N型电阻条时其ΔR/R?4)若将这两电阻条改为安置在距膜中心为4.l 7mm处,电阻条上的平均应力σr和σt各为多少?
7.现有基长为10 mm与20 mm的两种丝式应变片,欲测钢构件频率为10kHz的动态应力,若要求应变波幅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5%,试问应选用哪一种?为什么?
8.已知一测力传感器的电阻应变片的阻值R=120Ω,灵敏度系数k0= 2,若将它接入第一类对称电桥,电桥的供电电压U sr=10V(d.c.),要求电桥的非线性误差 e f<0.5%,试求应变片的最大应变εmax应小于多少,并求最大应变时电桥的输出电压。
9.一个量程为10kN的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其弹性元件为薄壁圆筒轴向受力,外径20mm,内径18mm,在其表面粘贴八各应变片,四个沿周向粘贴,应变片的电阻值均为120Ω,灵敏度为
2.0,波松比为0.3,材料弹性模量E=2.1×1011Pa。
要求:
1)绘出弹性元件贴片位置及全桥电路;
2)计算传感器在满量程时,各应变片电阻变化;
3)当桥路的供电电压为10V时,计算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10.如图所示电路是电阻应变仪中所用的不平衡电桥的简化电路,图中R2=R3=R是固定电阻,R1与R4是电阻应变片,工作时R1受拉,R4受压,ΔR表示应变片发生应变后,电阻值的
变化量。
当应变片不受力,无应变时ΔR=0,桥路处于平衡状态,当应变片受力发生应变时,桥路失去了平衡,这时,就用桥路输出电压U cd表示应变片应变后的电阻值的变化量。
试证明: U cd=-(E/2)(ΔR/R)
《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
1.试计算带有固定圆周膜片电容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ΔC/C)/p,如下图。
已知在半径r 处的偏移量y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P——压力;a——圆膜片半径;
t——膜片厚度;μ——膜片材料的泊松比。
2.在压力比指示系统中采用的电容传感元件及其电桥测量线路如图所示。
已知:δ0=0.25mm,D=38.2mm,R=5.1kΩ,U=60V(A.C),f=400Hz。
试求。
1)该电容传感器的电压灵敏度(单位为V/m)k u?
2)当电容传感器活动极板位移Δδ=10μm时,输出电压U0的值。
3.如图所示为油量表中的电容传感器简图,其中1、2为电容传感元件的同心圆筒(电极):3为箱体。
已知:R1=15mm,R2=12mm;油箱高度H=2m,汽油的介电常数εr=2.1。
求:同心圆套筒电容传感器在空箱和注满汽油时的电容量。
4.一只电容位移传感器如图所示,由四块置于空气中的平行平板组成。
板A,C和D是固定极板。
板B是活动极板,其厚度为t,它与固定极板的间距为d。
B,C和D极板的长度均为b,A板的长度为2 b,各板宽度为l,忽略板C和D的间隙及各板的边缘效应,试推导活动极板B从中间位置移动x=±b/2时电容C AC和C AD的表达式(x=0时为对称位置)。
5.试推导下图所示变电介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特性方程C=f(x)。
设真空的介电系数为ε
《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0, ε2>ε1,以及极板宽度为W。
其他参数如图所示。
1.一个铁氧体环形磁心,平均长度为12cm,截面积为1.5cm2,平均相对磁导率μr=2 000,求:1)均匀绕线5 00匝时的电感;2) 匝数增加1倍时的电感。
2.有一只螺管形差动式电感传感器,已知电源电压U=4V,f=400HZ,传感器线圈铜电阻和电感量分别为R=40Ω,L=30mH,用两只匹配电阻设计成4臂等阻抗电桥,如图1所示,试求:1)匹配电阻R1和R2的值为多大才能使电压灵敏度达到最大;2)当ΔZ=10Ω时,分别接成单臂和差动电桥后的输出电压值;3)用矢量图表明输出电压U0与电源电压U之间的相位差;4)假设该传感器的两个线圈铜电阻不相等R4≠R3,在机械零位时便存在零位电压,用矢量图分析能否用调整衔铁位置的方法使U0=0。
图1 图2 a 图2 b 3.试计算图2a所示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接入桥式电路(顺接法)时的空载输出电压U0,一、二次侧线圈间的互感为M1、M2,两个二次侧线圈完全相同。
又若同一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接成图2b所示反串电路(对接法),问两种方法哪一种灵敏度高,高几倍?提示:①将图a所示的二次侧绕组边电路图简化如图2c所示等效电路(根据已知条件Z1=Z2;②求出图b空载输出电压与图a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
图2 c 图3
4.试推导图3所示差动型电感传感器电桥的输出特性U0= f(ΔL),已知电源角频率为ω,Z1、Z2为传感器两线圈的阻抗,零位时Z1=Z2= r+jωL,若以变间隙式传感器接入该电桥,求灵敏度表达式k=U0/Δδ多大(本题用有效值表示)。
5.图4中两种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方法对吗?为什么?图中R为补偿电阻。
图4
6.某线性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采用的频率为100HZ、峰一峰值为6V的电源激励,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