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语文仿写综合题练习(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练习(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仿写综合题
1.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
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2)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低头玩着手机。
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粽子,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想对他说:“________”(50字左右)
【答案】(1)示例一: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二: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2)“一家人在一起过节,融洽了亲情,拉近了距离,爸爸妈妈多想和你说说话啊,你也应该和他们多交流交流。
【解析】【分析】(1)仿写前要明确题目要求,并观察例句特点进行仿写,仿写时既要形似又要神似。
(2)劝说语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文明得体,并注意题目要求。
【点评】(1)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
做这种题型一般是要根据提供的示例,仔细揣摩其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2)拟写劝说语要点:解答此类题要充分体现交际性和实效性。
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语言简洁亮主题。
这类试题大多对答案都有字数要求,字数不宜过多。
②语言委婉有讲究。
礼貌用语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身份,而且有利于相互交流,所以在交往时,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
此题考查了仿写、口语交际能力。
做此类题首先要掌握方法,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此外也应多加练习,在实践中获得经验。
2.杨柳中学九年级(3)班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
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中,魏小燕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A】翻开中华民族沉重的历史,多少风流人物,仍熠熠生辉。
穿越时空,走近风流人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用满腹经纶诠释了虚心求教的内涵;【B】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雄奇诗句,抒发着不灭的抱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用一腔热血吟诵出失意的旷达……·他们不朽的篇章,他们的胸襟,他们的品质,是人类历史上的瑰宝。
【C】我要发扬并继承他们的精神,让自己的人生别有洞天!
①【A】句中有一个词语运用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根据上下文,变换【B】句的语序,使其与前后句子的句式保持一致。
________
③【C】句语序颠倒,应将“________”和“________”调换位置。
(2)同桌小明家境贫寒,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常常自暴自弃,请你通过一位风流人物的事迹鼓励他努力学习,改变自我。
(3)班级采风小组到王岭村搜集风流人物的历史遗迹,请写出你搜集到的信息。
【答案】(1)沉重;厚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用雄奇诗句抒发着不灭的抱负。
;发扬;继承
(2)小明,俗话说“自古英才出寒家”,古代的匡衡,家里没钱点灯,他就“凿壁借光”,最终学有所成,你目前的条件比他好多了,你应该自立自强起来。
(3)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
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
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
①句搭配不当,应用“厚重”修饰“历史”②句仿照语句形式,内容不需变化,调整语序即可。
③句属于语序不当,“发扬”和“继承”调换位置。
(2)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语言得体,语气委婉。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平时要有积累。
故答案为:(1)沉重厚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用雄奇诗句抒发着不灭的抱负。
发扬继承
(2)小明,俗话说“自古英才出寒家”,古代的匡衡,家里没钱点灯,他就“凿壁借光”,最终学有所成,你目前的条件比他好多了,你应该自立自强起来。
(3)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解答此题,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一位“风流人物”,抓住其主要事迹,以简洁的语言来介绍即可。
示例:郑成功,收复台湾失地,赶走荷兰入侵者,维护国土的完整,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
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A________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
果,便是它的果实了。
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
……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
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
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
千万不要被B________的欢娱之花所迷。
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陶醉沉浸俗艳鲜艳
A________;B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
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________;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
【答案】(1)陶醉;俗艳
(2)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
(3)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解析】【分析】(1)陶醉指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沉浸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因为是“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是自己很满意的,故用“陶醉”;鲜艳指鲜明而美丽,俗艳指俗气的艳丽色彩,因为是“欢娱之花”,故用“俗艳”。
(2)本句语序不当,应是先利于身体健康,再成长、进步。
(3)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按照其主题内容“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及结构形式“××是一种乐趣,××是它的果实”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⑴陶醉;俗艳;
⑵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
⑶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点评】⑴本题考查近义词的使用。
难点是先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再对进行近义词的辨析,结合语境进行解答。
答题时注意根据句意理解词语。
⑵修改病句的三个步骤:①读句子、理句意。
②查排审、找病因(找病因很重要)。
③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谨慎作答;
⑶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观察所给的句子,分析其特点,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仿写句子即可。
注意应在结构、字数、句式、修辞等方面一致。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样纯粹的声音,这样仿佛溅着绿魂的声音!它朴素的本质,让我感到一种生活的快意与灵魂的悸动。
循着鸟鸣声,我来到空荡无人的后花园。
后花园以竹篱为墙,墙身挟以盛开招展的牵牛花,端庄古雅的宫粉茶花,悠香挺拔的寿星桃,以及各类错综复杂的荆棘藤蔓、蒿芒杂树。
花园之中,有蔬菜摇yè,________________,有春风吹动泥土发出的细碎“琴声”。
在“琴声”里,我能抓捏出年迈的母亲精心打理过的岁月。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yè
纯粹悸动摇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空荡无人”中“荡”的意思是()
A.闲逛
B.洗涤
C.摇动
D.广阔空旷
(4)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横线处再仿写一句:________。
【答案】(1)cuì;jì;曳
(2)悠香;幽香
(3)D
(4)有瓜果飘香
【解析】【分析】⑴注意“悸”可以通过形声字来辨析。
“曳”不要有上边的一点。
⑵“荡”的意思有1.清除,弄光;2.洗涤;3.摇动。
根据意思结合语境选D合适。
⑶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
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注意按照“有+动宾短语”的句式仿写。
故答案为:⑴cuì;jì;曳;⑵悠香;幽香;⑶D;⑷有瓜果飘香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粹”是舌前音,“曳”字易错。
⑵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做题要求是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准确地写出词语,不能出现错字、别字。
平时就要重视积累,多读多写,出现错误及时纠错,加深记忆。
幽香:意思是淡雅的香气。
淡淡的清香。
是固定词语,“悠香”在这里是同音字混淆。
⑶本题考查成语解释。
答题时应注意,解字法:解释词语时,有的词语,只要把关键字的含义讲清楚,词语的意思也就出来了。
空荡无人:形容冷冷清清,空无所有的情景;也指心里没着落的感觉。
荡:广阔空旷。
⑷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还要要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示例:有瓜果飘香,有花瓣芬芳等。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传承文化,走进成语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两人一组,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
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哪组描述更好?为什么?
(3)仿照例句,补写句子,使其语意相通,构成排比。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
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________。
【答案】(1)成语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2)甲组更好。
理由:甲组既提示了成语用字,又提示了成语的意思,暗示性比较强。
(3)一首歌,用音符演奏着青春的喜怒哀乐
【解析】【分析】(1)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成语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材料二则反映了成语逐渐被人忽视的现象;材料三借用关文正的话,点明“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的观点然后综述即可。
抓住“有价值”“值得学习和推广”两方面概括。
(2)要求学生首先表明观点,再结合内容、作用和寓意三个方面切入阐明理由。
本题答案倾向于甲组,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例句使用比喻,将“成语”比喻成“一首诗”,随后解释“成语”和“诗”的共同之处,其句式结构为“它像……,用……着……”。
示例:它像一支曲,用音律勾勒着心灵的百转千回。
故答案为:⑴成语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⑵甲组更好。
理由:甲组既提示了成语用字,又提示了成语的意思,暗示性比较强。
⑶一首歌,用音符演奏着青春的喜怒哀乐
【点评】⑴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⑵本题是观点表述题,注意观点明确,并言之成理。
⑶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
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6.中国传统节日魅力无限,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水乳交融。
如:除夕守岁、春节团圆、元宵舞龙、清明踏青、端午食粽、七夕乞巧、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真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树品中学九(13)班开展“庆祝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仿照下列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围绕上述传统节日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________,________。
(2)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________
②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________
③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________
(3)班上一些同学热衷于过外国节日,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保卫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答案】(1)月满中秋;圆圆玉盘庆佳节(或:花饰清明,阵阵欢歌踏青路)
(2)春节;端午节;元宵节
(3)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传统节日魅力无限,留存着我们独特的文化记忆。
可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传统节日十分冷漠,作为中国人,我们决不能冷落自己的传统节日。
为此,我们倡议:
①认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来历及习俗。
②积极参与中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
③不过西方节日,不购买、收受西方节日礼物。
希望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树品中学九(13)班班委会
2019年×月×日【解析】【分析】(1)注意例句中的句式,要了解节日及其风俗。
如: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或: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是王安石《元日》的诗句,而元日就是正月初一,所以写的是春节;由“屈子”可知是端午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出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即元宵节。
(3)应用文都有固定的格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握“倡议书”的要求。
首先第一行中间写“倡议书”,另起一行顶格写倡议的对象,正文第一行空两格写,要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最后右下角写发通知的姓名(单位),在姓名下面写日期。
要求针对“保卫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可从“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来历及习俗”“积极参与中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不过西方节日”等方面提出倡议,内容准确,语言通顺连贯得体即可。
故答案为:⑴月满中秋;圆圆玉盘庆佳节(或:花饰清明,阵阵欢歌踏青路)
⑵春节;端午节;元宵节
⑶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传统节日魅力无限,留存着我们独特的文化记忆。
可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传统节日十分冷漠,作为中国人,我们决不能冷落自己的传统节日。
为此,我们倡议:
①认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来历及习俗。
②积极参与中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
③不过西方节日,不购买、收受西方节日礼物。
希望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树品中学九(13)班班委会
2019年×月×日【点评】⑴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句子仿写必须做到四统一:①话题要统一;②句式要统一;③修辞要统一。
仿写句子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④色调要统一。
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情色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
⑵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文化常识。
⑶本题考查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应用文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考试时经常涉及,要想做好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并经常运用,达到熟练的目的。
7.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中华文化________(A.烟波浩渺 B.浩如烟海),历经沧桑仍绵延不绝,密码就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中;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自觉中;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济世信念中;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情怀中……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软实力,是“时代新人”开拓创新、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装备”。
阅读经典作品,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可以走进先贤心灵, mù浴思想的光辉;可以跨越历史时空,接受文明的洗礼;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还可以与李白“举杯邀明月”,与苏轼“把酒问青天”,与李清照“双溪泛舟”,在精神世界里与________(A.志同道合 B.齐心协力)者对话,抒写精彩人生。
(节选自《语文报》2019年中考作文版,有删改)(1)给语段中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mù
沧桑________浴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中华文化________(A.烟波浩渺 B.浩如烟海)
在精神世界里与________(A.志同道合 B.齐心协力)
(3)对文中划线的“装备”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实现民族复兴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B.指实现民族复兴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
C.指实现民族复兴所建立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D.指实现民族复兴的相关配备,如武器、军装、器材等。
(4)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阅读经典作品,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可以走进先贤心灵, mù浴思想的光辉;可以跨越历
史时空,接受文明的洗礼;可以,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āng;沐
(2)B;A
(3)B
(4)学习先辈事迹;汲取精神的力量(反思历史事件,明确前进的方向)
【解析】【分析】⑴属于易错题目。
可以从词性、意义、用法辨别字音字形。
沧桑:cāng sāng,两字都是舌前音,“沐浴”和水有关,都是三点水。
⑵理解词义和选词填空,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搭配关系。
1空。
“ 浩如烟海”指数量多,内容繁杂,搭配合适。
“ 烟波浩渺”指水势大,水面宽阔,不合语境。
2空,“志同道合”合适。
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
装备:配备的一些设备,引申指游戏中的非消耗性道具:衣服,腰带,首饰及武器等。
文中是比喻义,指实现民族复兴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
⑷补充句子要遵循原则:话题要一致,上下文衔接得体;结构、句式要一致;注意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故答案为:⑴① sāng ;② 沐。
⑵①B;②A。
⑶B;
⑷① 学习先辈事迹;② 汲取精神的力量(反思历史事件,明确前进的方向)。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把握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⑵本题考查理解词义和选词填空。
答题时应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答题时应注意,联系上下文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⑷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续写。
答题时应注意,仿写的要求分为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被仿写的句子中的要求: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8.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
闻名xiá迩的绝妙诗词,交汇成中国古典文化的美妙乐章。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诗词相伴,再枯燥的风景也会清风徐徐,。
读《渔家傲·秋思》,仿佛看到了层峦叠zhàng,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城紧闭;读《江城子·密州出猎》,眼前呈现出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词人一身猎装,气宇轩扬;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随词人在这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追忆沙场生涯【A】读《满江红》,感慨词人突破家庭束缚,立志挽救国家民族危亡,追求妇女独立与解放的革命精神。
让我们一起
诵读古诗词吧,jí取古代思想与文化的精髓,弘扬民族文化。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闻名xiá________迩层峦叠zhàng________ jí________取
(2)文中【A】处的标点符号应为:________
(3).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
再枯燥的风景也会清风徐徐,________。
【答案】(1)遐;嶂;汲
(2);(分号)
(3)示例:再平淡的生活也会鲜花盛开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
“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闻名;“层峦叠嶂”:形容山峰多而险峻;“汲取”:吸取、吸收。
(2)这道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读《满江红》”和前边的“读《渔家傲•秋思》”“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构成排比句式,因此A处标点应该是分号。
(3)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
仿写有三个要求:修辞相同,结构相似,内容相关。
这道题仿写的对象是“有诗词相伴”,仿写的结构是“再……也会……”。
比如:再寒冷的冬天也会暖日洋洋;再炎热的夏天也会凉风习习
故答案为:遐;嶂;汲。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
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3)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注意语段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
9.阅读文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①家书是亲人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情感载体,写家书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家训方法和家教形式。
②最早的文字家书肇始于秦末汉初,被称为“简”或“牍”。
秦汉以后,“尺素书”大量涌现,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的“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是家书升级版的最好印证。
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经济优裕的家庭已经用锦帛写作并传递家书。
东汉后期,随着造纸术的问世,家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③“鱼传尺素”、“鸿雁传书”,代代相因、世世相袭,逐渐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