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蝇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2. 观察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 分析果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1. 果蝇若干只2. 显微镜3. 显微镜载物台4. 显微镜物镜5. 显微镜目镜6. 滴管7. 玻片8. 载玻片9. 尼龙网10.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方法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使用放大镜观察果蝇的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等部位的结构。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将果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将果蝇置于尼龙网中,放入培养箱,观察其繁殖情况,记录孵化时间、幼虫发育阶段、蛹化时间、成虫羽化时间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将果蝇置于放大镜下,观察其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等部位的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将果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将果蝇置于尼龙网中,放入培养箱,观察其繁殖情况,记录孵化时间、幼虫发育阶段、蛹化时间、成虫羽化时间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果蝇头部较大,触角细长,胸部发达,腹部较细,翅膀薄膜状,有翅脉分布。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果蝇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生殖系统包括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孵化时间约为12小时,幼虫发育阶段分为三个阶段,蛹化时间约为4天,成虫羽化时间约为2天。
六、实验结论1. 果蝇具有明显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触角、翅膀等器官。
2. 果蝇内部结构复杂,包括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
3. 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具有明显的变态发育特点。
七、实验讨论1. 果蝇作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其繁殖速度快、易于饲养,便于观察和研究。
果蝇的相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果蝇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2. 学习和掌握果蝇的饲养、观察和杂交技术。
3. 提高对遗传学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果蝇具有以下优点:1. 饲养简单,繁殖速度快,便于实验操作。
2. 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和分析。
3. 遗传变异丰富,便于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主要研究果蝇的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突变型果蝇(如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培养皿、培养箱、显微镜、解剖针、酒精灯、镊子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酒精棉球、乙醚、酒精、清水等。
四、实验方法1. 果蝇饲养: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果蝇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3. 果蝇观察:观察F1代和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1. 饲养果蝇: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
3. 观察F1代:观察F1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杂交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5. 观察F2代: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6.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F1代观察结果:F1代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和长翅,说明红眼和长翅为显性性状。
2. F2代观察结果:F2代果蝇中,红眼:白眼=3:1,长翅:残翅=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果蝇的培养和性状观察 四川大学遗传学实验报告
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 2016级生技班组姓名同实验者 2018年 4月30日五.实验结果
野生型果蝇观察:
1.雌雄鉴别观察(背、侧、腹面观)
图1雌性果蝇背、侧腹面观
图2雄性果蝇背、侧腹面观
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 2016级生技班组姓名同实验者 2018年 4月30日
观察结果分析:
1)雌果蝇的腹背部有5条条纹,雄果蝇有3条;
2)雌果蝇比雄果蝇长;
3)雌果蝇的腹部末端比较尖,雄果蝇的比较圆;
4)图中这只雌果蝇正在产卵;
5)果蝇的翅膀仍重叠在背上,表明处于昏迷状态;
6)雄果蝇有4节腹片,雌果蝇有6节腹片;
7)雄果蝇的交尾器为黑色圆形,雌果蝇的产卵管呈圆锥状凸出;
8)雌果蝇的腹部似椭圆形,较膨大,雄果蝇的腹部似圆筒状。
总结:
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 2016级生技班组
姓名同实验者 2018年 4月30日其他个体
1.正在产卵中的雌性果蝇:
2.示性梳结构:
图4雄性果蝇示性梳结构
图3产卵中的雌性果蝇。
分辨果蝇雌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观察并记录果蝇生活史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
3. 重点掌握区分雌雄果蝇的方法。
4. 识别几种常见的突变性状:白眼(w)、残翅(vgvg)、黑檀体(ee)。
5. 了解果蝇的饲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生物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染色体数少、饲养简便等优点。
通过对果蝇的研究,可以了解基因分离、连锁交换、染色体畸变以及基因的表达与调节等方面的知识。
本实验通过观察果蝇的形态特征,区分雌雄果蝇,并识别几种常见的突变性状。
三、实验材料1. 野生型果蝇:红眼、灰体、长翅、直刚毛。
2. 突变体果蝇:白眼(w)、残翅(vgvg)、黑檀体(ee)。
3. 乙醚、麻醉瓶、放大镜、显微镜、毛笔、白瓷板、解剖针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果蝇幼虫期形态特征,记录幼虫期的性别区分特点。
2. 观察果蝇蛹期形态特征,记录蛹期的性别区分特点。
3. 观察果蝇成虫期形态特征,重点区分雌雄果蝇。
a. 观察体型:一般雌性个体要明显大于雄性个体。
b. 观察腹部末端:雌性腹部椭圆,末端稍尖;雄性末端钝圆。
c. 观察背部环纹:雌性有明显5条黑色条纹;雄性腹背只有3条,上部两条窄,最后1条宽且延伸至腹部腹面,呈一明显黑斑。
d. 观察性梳:雄蝇第一对胸足跗节的第一亚节基部有一梳状黑色鬃毛结构,为性梳;雌蝇没有性梳。
e. 观察腹部腹面末端外生殖器结构:雄蝇外生殖器色深,雌蝇色浅。
4. 识别几种常见的突变性状。
5. 学习果蝇的饲养方法。
五、实验结果1. 果蝇幼虫期较难区分雌雄,但可以通过观察幼虫的体型、颜色、刚毛等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2. 果蝇蛹期难以区分雌雄,因为蛹期果蝇已经进入变态阶段,外部形态变化较大。
3. 果蝇成虫期较易区分雌雄,根据上述观察方法,可以准确判断果蝇的性别。
4. 成功识别了白眼(w)、残翅(vgvg)、黑檀体(ee)等几种常见的突变性状。
果蝇性状研究报告总结
果蝇性状研究报告总结
果蝇性状研究报告总结
本研究报告对果蝇的性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了以下重要结果:果蝇的性状具有显著的遗传性,并受到环境的影响。
我们通过对果蝇的繁殖实验,发现不同性状的果蝇在后代中的分布存在差异,表明这些性状具有遗传基础。
首先,我们研究了果蝇体型的性状。
通过测量果蝇个体的大小和体重,我们发现这些性状在果蝇群体中存在一定的变异性。
进一步的遗传分析表明体型的性状受到多基因的控制,这意味着体型的性状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
其次,我们研究了果蝇行为的性状。
通过观察果蝇的飞行行为、交配行为和觅食行为,我们发现这些行为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遗传分析表明这些行为的性状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果蝇的生活历史性状。
通过观察果蝇的寿命、产卵量和繁殖速度,我们发现这些性状在果蝇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并且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遗传分析表明这些性状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并且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
总的来说,果蝇的性状具有显著的遗传性,并受到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果蝇群体中不同性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性状的遗传机制,并为进一步研究果蝇的性状提供了基础。
此外,这些研究结果也对果蝇的饲养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形状观察和饲养管理一、实验目的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
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
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
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
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 0.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4、果蝇饲料的配制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1、果蝇培养基配制(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1.5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实验三_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实验三_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的果蝇,常见于人类生活环境中,因其繁殖快、易于培养、基因易于操作等特点,成为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模式生物之一、本实验主要观察果蝇的性状、生活史,并学会饲养果蝇。
果蝇是一种雌性性融合型生殖的昆虫,雄性果蝇有黑色的身体,红色的眼睛,而雌性果蝇身体为棕色,眼睛为红色。
果蝇的寿命较短,约为30天左右,繁殖力强,每只雌果蝇可产卵上千颗。
果蝇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果蝇的卵相对较小,白色透明,粘在腐烂水果表面。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呈蠕虫状,身体由12个节组成,具有头、胸、尾3个部分。
幼虫主要以水果和蔬菜等有机物为食,通过蜕皮生长。
当幼虫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入蛹化的阶段。
蛹化时,幼虫会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如果蝇培养皿的边缘或培养培养纸上,然后停止进食,停留在蛹化地点。
在几天的时间内,外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最终化为约3mm长的蛹。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蛹发育成虫,成虫会从蛹的头部钻出。
成虫刚出蛹时,身体颜色较浅,翅膀较小,行动笨拙。
但在几小时后,颜色加深,翅膀逐渐展开,行动灵活自如。
成虫的寿命较短,但交配频繁,雌虫产卵能力强,循环往复。
为了饲养果蝇,首先需要准备培养皿,培养皿用塑料盖子封住,上面打几个小孔,以保持空气流通。
然后在培养皿中放置甘蔗浆或营养琼脂,作为果蝇的食物。
将果蝇卵放置在培养皿中,待幼虫孵化出来后,再将蛹和成虫向外移动到新的培养皿中。
为了控制果蝇的繁殖数量和密度,可以将成熟的果蝇分成不同的组放置在不同的培养皿中,或者将有蛹的培养皿放到低温环境下,使蛹停止发育。
此外,果蝇对温度和光照较为敏感,因此需要控制好培养箱的环境条件。
总结起来,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具有快速繁殖、易于培养和基因易于操作的特点。
通过观察果蝇的性状、生活史,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并可以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和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果蝇大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过程。
2. 掌握果蝇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突变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具有以下特点:1. 生命周期短,易于观察和实验操作。
2. 遗传背景明确,便于基因定位和功能研究。
3. 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明显,便于观察和记录。
本实验通过观察果蝇的生长发育过程,分析其遗传规律,并利用基因突变方法研究基因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果蝇、培养基、酵母提取物、果糖、琼脂、显微镜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解剖镜、酒精灯、镊子、剪刀、吸管、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果蝇培养(1)将果蝇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28℃。
(2)将酵母提取物、果糖和琼脂按比例混合,制成培养基。
(3)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放入果蝇。
2. 观察果蝇生长发育过程(1)每天观察果蝇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其形态特征、生长速度等。
(2)通过显微镜观察果蝇的生殖器官、染色体等结构。
3. 基因突变实验(1)利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诱导果蝇基因突变。
(2)观察突变果蝇的表型变化,分析突变基因的功能。
4. 数据分析(1)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分析果蝇生长发育规律、遗传规律和基因突变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蝇生长发育过程(1)果蝇从卵到成虫的生长周期约为10-12天。
(2)卵孵化后,幼虫期约3-4天,幼虫发育过程中形态逐渐变化。
(3)幼虫化蛹,蛹期约4-5天,蛹形态发生显著变化。
(4)蛹羽化为成虫,成虫交配、产卵,继续繁殖后代。
2. 果蝇遗传规律(1)果蝇具有明显的遗传规律,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2)通过观察果蝇的表型,可以推断其基因型。
(3)基因突变实验表明,某些基因突变会导致果蝇表型发生变化。
3. 基因突变结果(1)通过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诱导果蝇基因突变,部分突变果蝇表现出表型变化。
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12级生物技术2班实验日期:2014 年3 月5日到25日室温:20.12℃(平均温度)大气压:82.75 KPa(平均气压)实验一: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一、目的:1、观察并熟记果蝇的形态结构;2、掌握果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3、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4、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5、观察并熟记果蝇的生活史。
二、原理:(一)生物学特性:1.1果蝇的形态特征:黑腹果蝇属于果蝇科(Drosophilidae),双翅目昆虫。
成虫具有一对发达、膜质的前翅,后翅特化为一对平衡棒。
生活史短,繁殖快,易饲养,个体小体型较小,身长3~4mm,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图一、普通野生型果蝇的形态图1.2、果蝇的生活史:本次实验采用野生型的红眼黑腹果蝇果蝇广泛存在于温带及热带气候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
出啦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
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在不供给食物的情况下,果蝇可存活50小时左右,在不供给水得情况下果蝇无法活过一天。
蛹期果蝇在其正常5天生活周期下可取食其体重3~5倍的食物,雌果蝇在产卵期每日可取用与体重等重的食物。
果蝇成虫的食物内需有糖类。
而蛹期则可以只依赖酵母即可生育。
1.2.1、果蝇的生活史图二、果蝇的生活周期图1.卵 2.一龄幼虫 3.二龄幼虫 4.三龄幼虫 5.蛹6.成虫(雄) 7.成虫(雌)图三、果蝇生活史中各时期的典型图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连续的发育阶段(图1-1)。
1.2.1.1、卵:卵白色,长椭圆形,长约0.5mm,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柔软的食物上,不至于深陷到食物中去。
1.2.1.2、幼虫: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到第三龄期,体长可达4~5mm。
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一端稍尖为头部,并且有一黑点即口器;稍后有一对半透明的唾腺,每条唾腺前有一条唾腺管向前延伸,然后会合成一条导管通向消化道。
实验三果蝇形态生活史观察
对果蝇繁殖与生长过程的理解
总结词:增强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我们对果蝇的繁殖与生长过程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入的理解。了解了果蝇繁殖所需的条 件、繁殖过程以及幼虫、蛹和成虫各阶段的发育特点。
对实验过程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总结词
反思与改进
VS
详细描述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了一些可以改 进的地方,例如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优化实验条件以及改进数据记录和分析的 方法等。针对这些反思,我们提出了一些 具体的改进建议,以便在未来的实验中取 得更好的效果。
观察果蝇形态特征
观察外部形态
观察果蝇的头部、胸部、腹部和附肢等部位的形态特征,记录其颜色、大小和 形状等特征。
观察内部结构
通过解剖或使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的内部器官,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了解 其结构特点。
记录果蝇生活史
记录生命周期
观察并记录果蝇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整个生命周期,了解其生长发育过程。
04 实验结果
果蝇形态特征描述
总结词
果蝇形态特征
详细描述
果蝇是一种小型昆虫,具有黑色或褐色的身体,复眼大而突出,触角长而细。其翅膀透明,翅脉明显。腹部有6 条腿,末端尖锐。
果蝇生活史记录表
总结词
果蝇生活史
详细描述
果蝇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在适宜的温度下,卵孵化成幼虫,幼虫经过多次蜕 皮发育为蛹,蛹再羽化成为成虫。成虫进行繁殖,产生下一代。
果蝇繁殖与生长曲线图
总结词
果蝇繁殖与生长曲线图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可以绘制果蝇 繁殖与生长曲线图。该图能够展示果 蝇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数量变化和生长 速率,有助于了解果蝇的繁殖特性和 种群动态。
果蝇形态观察、培养及杂交方法
黑体:black ,b,身体黑色。
B. 眼睛颜色 野生型:red 眼睛颜色为砖红色, 符号为 +
突变型 白色 white 眼睛颜色为白色,符号为 w
朱红色 vermilion 眼睛颜色呈现亮红朱色,符号为 v
墨黑色 sepia 眼睛颜色呈现墨黑色,符号为 se
C. 眼睛形状 野生型:饱满圆形 符号 +
果蝇(Drosophila )形态观察与培养 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 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 特征; 掌握果蝇实验培养和杂交方法和技术。
实验材料 普通果蝇的三个品系
实验原理
(一)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
1.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它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及成 虫四个发育时期。 果蝇生活周期以及各发育阶段的时间长短与温度关系十分 密切。 超过30℃,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 温度降低,会使果蝇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降低。 一般在20-25℃下培养最为合适。在适宜的温度下,大约 经过10-15天即可繁殖一代。
分叉刚毛,forked 刚毛先端分叉弯曲,符号 f
实验中使用的果蝇品系的突变性状
影响部位
翅形
眼色 体色 刚毛
突变名称 残翅 小翅 白眼 黑檀体 焦刚毛
基因符号 性状特征 染色体上座位
实验五 果蝇的饲养、形态观察和变异分析
实验五果蝇的饲养、形态观察和变异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果蝇的生活史及几种突变类型;2.通过观察雌雄果蝇的特征,学习鉴别雌雄果蝇的方法。
3.学习果蝇的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2500个种。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1. 饲养容易。
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2. 生长迅速。
十二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3. 染色体数少。
只有4对。
4. 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
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5. 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一)果蝇的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
果蝇的生活史如下:雌蝇→减数分裂→卵受精雄蝇→减数分裂→精子羽化(第八天)(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蛹(第四天)第二次蜕皮第一批卵孵化(第二天)(第零天)第一次蜕皮幼虫(第一天)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二)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
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
雄性个体一般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梳(Sex combs)。
雌性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
实验3 果蝇形态观察
实验3 果蝇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2.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特征;3.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材料、用具及试剂双目解剖镜、放大镜、小镊子、麻醉瓶、白瓷板、新毛笔、乙醚、酒精1.果蝇的生活史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属,与家蝇是不同的种。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
30℃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使它的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
10℃15℃20℃25℃卵→幼虫8天5天幼虫→成虫57天18天 6.3天 4.2天从表中可以看出,25℃时,从卵到成虫约10天;在25℃时成虫约活15天。
卵: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小时后开始交配,两天后才能产卵。
卵长0.5mm,为椭圆形,腹面稍扁平,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食物(或瓶壁)上,不致深陷到食物中去。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发育成三龄幼虫,此时体长可达4-5mm。
肉眼可见其前端稍尖部分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斑点即为口器。
口器后面有一对透明的唾液腺,透过体壁可见到一对生殖腺位于躯体后半部上方的两侧,精巢较大,外观上是一明显的黑点,而卵巢则较小,可以此作为鉴别。
幼虫活动力强而贪食,它们在培养基上爬行时,留下很多条沟,沟多而且宽时,表明幼虫生长良好。
蛹:幼虫生活7-8天准备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上爬出,附着在瓶壁上,逐渐形成一梭形的蛹.在蛹前部有两个呼吸孔,后部有尾芽,起初蛹壳颜色淡黄而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褐色,表明即将羽化了。
成虫:幼虫在蛹壳内完成成虫体型和器官的分化,最后从蛹壳前端爬出。
刚从蛹壳里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比较长,翅膀尚未展开,体表尚未完全几丁质化,故呈半透明的乳白色。
透过腹部体壁,可以看到黑色的消化系统。
不久,变为短粗圆形,双翅展开。
体色加深。
如野生型初为浅灰色,然后呈灰褐色。
2.形态构造头部:有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和一对触角。
实验五_果蝇的性状观察
2.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观察
突变名称 基因符号 形 状 特 征
染色体上座位
白眼
W 复眼白色
X 1.5
棒眼
B 复眼横条纹,小眼数少 X 57.0
黑檀体
e
身体呈乌黑色,黑亮
ⅢR 70.7
黑体
b 体黑色,比黑檀体深 ⅡL 48.5
黄体
y 全身呈浅橙黄色
X 0.0
残翅
vg 翅明显退化,部分残留 ⅡR 67.0
实验五
果蝇的性别鉴定、性 状观察及饲养方法
一、实验原理
普通果蝇(Drosophila melenogaster)为双翅目昆 虫,具完全变态,与家蝇是不同的种。 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 生活史短,生长迅速,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 繁殖能力较强,每只受精的雌蝇约可产卵400-500个, 因此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多数子代,有利于遗传分析; ❖ 容易饲养,饲料如玉米粉简便易得; ❖ 突变性状多达400以上,且多数是形态变异,便于观察。 因此在遗传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基因分离、 连锁、交换等。
性梳的有无是鉴别雌雄果蝇的明显标志之一。
性状观察方法
为了便于细致的观察,需将果蝇进进行麻醉处理, 可使用专用的麻醉瓶,或者以适当大小的广口瓶代用, 麻醉时,先取下麻醉瓶塞倒立放在瓶侧,再取培养瓶 轻拍瓶壁,使果蝇落在培养瓶底部,用右手两指取下 培养瓶的棉塞(夹在指间不要放在台上),迅速和麻 醉瓶口对接紧密,左手握紧两瓶口稍微倾斜,右手轻 拍培养瓶将果蝇震落麻醉瓶中,然后迅速盖好两个瓶 塞。或者培养瓶在下,麻醉瓶在上,去塞对接口,达 到一定数量后,迅速分别盖好两个瓶口。
4、培养基的配制
成熟的柔质水果,如葡萄、香蕉等,特别是成 熟过度开始发酵时,常可招致很多野生果蝇。 因为果蝇是以果汁上的酵母菌为食的,所以根 据果蝇的生活习性,可以在一些发酵的基质上 进行饲养,常用的有香蕉饲料、玉米粉琼脂饲 料等。
实验三果蝇观察及杂交
三、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野生型果蝇 红眼、灰身 突变型果蝇 白眼、黑身
四、实验用品
1. 试剂:果蝇培养基、麻醉剂 2. 仪器及器具:解剖镜、毛笔刷、培养箱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 雌雄果蝇的主要性状特征
特 征 雄蝇 雌蝇
个体 小
大
腹部条纹 3
5
腹部末端 圆
尖
性梳 有
无
性梳
2. 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果 蝇的各种性状特征
实验三:果蝇形态观察、性别鉴定及 双因子杂交后代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区别雌雄果蝇的主要性状特征 2. 了解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各种性状特征 3. 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分析相对性状在杂交后代中
的分离情况,从而验证和深入理解遗传学规律。
二、实验原理
1. 性连锁: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某些性状伴随性别而遗 传的现象。
六、实验结果
1. 观察及统计F1代正反交,结果是否相同?并解释 为什么。
2. 观察统计分析F2代,判断红白眼和灰黑身性状与 性别间的遗传方式,并做卡方测验。
眼色的遗传
正交
P : 红眼(♀) X+X+×白眼(♂) XwY
F1:X+Xw (♀)红眼 X+Y (♂)红眼
F2:2 X+X+ (♀)红眼 X+Y (♂)红眼 XwY (♂)白眼
正交:
红眼(♀)×白眼(♂)
红眼
白眼
合计
反交:
白眼(♀)×红眼(♂)
红眼
白眼
合计
身体颜色的遗传
正交及反交
P:
灰身(♀)× 黑身(♂)
+/+
h/h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果蝇的生命周期和行为习性,以了解其繁殖规律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果蝇、培养皿、饲料和显微镜。
首先,将果蝇放入培养皿中,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
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的生命周期,并记录下其不同阶段的特征和行为。
实验结果:果蝇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果蝇卵的大小约为0.5毫米,呈椭圆形,透明且粘附在培养皿上。
幼虫孵化后,会从卵壳中钻出来,身体呈白色,长度约为2毫米。
幼虫主要以食物残渣为食,通过蠕动的方式在培养皿中活动。
在观察过程中,还发现幼虫会发出微弱的声音,可能是用来与同类进行沟通。
当幼虫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会进入蛹的阶段。
蛹是果蝇的静止期,身体呈棕色,长度约为3毫米。
蛹的外壳坚硬,保护着内部的昆虫。
在这个阶段,果蝇在外部环境中暴露的时间最长。
最后,蛹会蜕变成成虫。
成虫的身体长约为3毫米,呈黑色,具有两对透明的翅膀和红色的眼睛。
成虫主要以果蔬为食,通过吸食果汁和腐烂的物质来获取营养。
观察中发现,成虫会频繁地振动翅膀,以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此外,成虫还会进行交配和产卵,完成果蝇的繁殖过程。
实验讨论:通过对果蝇的观察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果蝇的生命周期和行为习性。
果蝇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从卵到成虫只需要约10天的时间。
这种快速的繁殖能力使果蝇成为了实验室中常见的模式生物。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果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无论是在幼虫阶段还是成虫阶段,果蝇都能够适应不同的食物和环境条件。
这种适应能力可能与果蝇的基因组结构有关,为进一步研究果蝇的适应机制提供了线索。
此外,果蝇的行为习性也是我们观察的重点。
幼虫的蠕动行为可能与寻找食物和逃避天敌有关。
成虫的振翅行为可能与寻找伴侣、保持身体平衡以及逃避危险有关。
这些行为习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果蝇的生存策略和适应能力。
总结:通过本次果蝇的观察实验,我们对果蝇的生命周期和行为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实验报告果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蝇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2. 掌握通过交配、选择和突变等方式改变果蝇的性状。
3. 观察果蝇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情况。
二、实验原理:果蝇是常见的家蝇类昆虫,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易于培养和观察。
果蝇的繁殖方式是雌雄交配,雄性果蝇有较长且尖锐的性腿和黑色性斑,雌性果蝇则没有。
果蝇的性状受到基因的控制,可以通过交配、选择和突变等措施来改变果蝇的性状。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玻璃瓶、标签、棉花、果蝇培养剂、果蝇筛、酒精、显微镜等。
2. 实验前准备:将玻璃瓶贴上标签,标明实验日期和内容。
3. 构建果蝇培养环境:将玻璃瓶内放入一层湿润的棉花,然后倒入适量的果蝇培养剂。
4. 放入果蝇:用果蝇筛将成虫果蝇筛入玻璃瓶内,盖上盖子。
5. 观察果蝇:每天观察果蝇的数量、活动状态和性状。
6. 交配实验:将雌雄果蝇放在同一个培养瓶中,观察交配情况。
7. 选择实验:根据性状选择某些果蝇进行繁殖,观察后代的性状变化。
8. 突变实验:将果蝇暴露在一定剂量的辐射源下,观察突变果蝇的性状变化。
9. 遗传分析:通过交叉配对的方式观察果蝇后代的性状分布,分析遗传规律。
四、实验结果:1. 果蝇繁殖情况:果蝇的繁殖速度很快,只需几天就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观察期间果蝇的数量逐渐增多。
2. 交配实验结果:将雌雄果蝇放在一起,果蝇会进行交配,种群数量会增加。
3. 选择实验结果:通过选择具有特定性状的果蝇进行繁殖,后代中特定性状的表现会增加。
4. 突变实验结果:突变果蝇的性状会发生明显的变异,如体色、翅膀形状等。
5. 遗传分析结果:通过交叉配对的方式观察果蝇后代的性状分布,发现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五、实验结论:1. 果蝇的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易于培养和观察。
2. 通过交配、选择和突变等方式可以改变果蝇的性状。
3. 果蝇的性状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遗传性状可以通过交叉配对观察和分析。
六、实验启示:果蝇实验是一种经典的遗传实验,通过实验可以了解生物的遗传机制和变异情况。
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12级生物技术2班实验日期:2014 年3 月5日到25日室温:20.12℃(平均温度)大气压:82.75 KPa(平均气压)实验一: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一、目的:1、观察并熟记果蝇的形态结构;2、掌握果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3、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4、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5、观察并熟记果蝇的生活史。
二、原理:(一)生物学特性:1.1果蝇的形态特征:黑腹果蝇属于果蝇科(Drosophilidae),双翅目昆虫。
成虫具有一对发达、膜质的前翅,后翅特化为一对平衡棒。
生活史短,繁殖快,易饲养,个体小体型较小,身长3~4mm,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图一、普通野生型果蝇的形态图1.2、果蝇的生活史:本次实验采用野生型的红眼黑腹果蝇果蝇广泛存在于温带及热带气候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
出啦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
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在不供给食物的情况下,果蝇可存活50小时左右,在不供给水得情况下果蝇无法活过一天。
蛹期果蝇在其正常5天生活周期下可取食其体重3~5倍的食物,雌果蝇在产卵期每日可取用与体重等重的食物。
果蝇成虫的食物内需有糖类。
而蛹期则可以只依赖酵母即可生育。
1.2.1、果蝇的生活史图二、果蝇的生活周期图1.卵 2.一龄幼虫 3.二龄幼虫 4.三龄幼虫 5.蛹6.成虫(雄) 7.成虫(雌)图三、果蝇生活史中各时期的典型图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连续的发育阶段(图1-1)。
1.2.1.1、卵:卵白色,长椭圆形,长约0.5mm,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柔软的食物上,不至于深陷到食物中去。
1.2.1.2、幼虫: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到第三龄期,体长可达4~5mm。
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一端稍尖为头部,并且有一黑点即口器;稍后有一对半透明的唾腺,每条唾腺前有一条唾腺管向前延伸,然后会合成一条导管通向消化道。
实验三果蝇的性状观察、雌雄鉴别及饲养方法
1 day
Second
instar larva 二龄幼虫
果蝇的生活周期和温度的关 系
培养温度
10℃
15℃
20℃
25℃
卵→幼虫
8天
5天
幼虫→成虫
57天
6.3天
3.4天
15天
7~8天
18天
20~25 C是果蝇的最适生长温度,生活周 期为10天。
果蝇的培养基
果蝇的食物主要是酵母,凡是能使酵母发酵的基质 都能作为培养基,最常用、效果最好的是玉米粉培 养基。
二.果蝇的麻醉
将麻醉瓶的小口拔去橡皮塞。滴入数滴乙醚(注意不能太多,以 使乙醚流入瓶内)再塞上橡皮塞。将要麻醉的果蝇试管在海绵板 上敲击几下,使其都集中在底部。然后迅速拔去棉塞,插入麻醉 瓶大口,拍打试管,使果蝇全都倒入麻醉瓶。然后迅速盖上麻醉 瓶口盖子。麻醉到一定程度把果蝇倒在白磁板上。当果蝇翅膀上 翘45°时,表示已经死亡。
3. 雌雄果蝇的鉴别
体型 腹部末端
背部条纹
性梳
♀
大
无色、端尖
7条 (可看见5条)
无
♂
小
黑色、钝圆
5条 (可看见3条)
有
性梳:雄蝇前肢第5节附节上有10根象梳子 的棕毛
雌果蝇体型大于雄果蝇
雌果蝇有6节体节,腹部底部为 产卵管,呈现圆锥状凸出。 雄果蝇有4节体节,腹部底部为 交尾器,呈現黑色圆形外观。前 肢先端第二节具有性梳。
Drosophila life cycle
蛹
Pupa
Adult 成虫
31/2 - 41/2 days in pupal stage
21/2 - 3 days
Fertiliz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
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
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
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
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
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
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
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
1、果蝇培养基配制
(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2)按配方称取培养基各组分。
先取一半水加入琼脂于电磁炉上加热溶解,再加入蔗糖煮沸。
(3)取剩余的水将玉米粉调成糊状边搅拌边加入到琼脂糖溶液中,煮沸。
(4)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和丙酸,充分调匀、分装(20 ml/管)。
2、果蝇性别鉴定及形状观察
取白纸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白纸板上。
于解剖镜下进行性状观察,并记录。
五、思考题及注意事项
1、通过对果蝇雌雄个体的鉴别,你认为哪几个特征在鉴别中是主要的?
答:黑色条纹和性梳。
在实体镜下即可清楚地观察到雄蝇的三条条纹(第三条较宽)和雌蝇的五条黑色条纹。
肉眼可以观察到性梳为第一对附肢第二小节上的一个小黑点,若用显微镜观察则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梳状结构。
相比之下,其他几个特征就不太好观察。
首先是体型,在实体镜下很难判断哪个个体体型大或小(放大倍数不同),除非将雌雄蝇一同对比看,而用肉眼基本看不出体型的区别。
腹部形状也容易判断错。
腹片由于没有特殊眼色,也较难观察数量差别。
2、叙述配制培养基以及果蝇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答:(1)玉米粉一定要先用凉水拌匀后再加热,不能直接倒入加热的培养基中,否则容易聚集成团,不易溶解。
配制的培养基容易出现块状,不易于果蝇的利用。
(2)酵母为活性物质,高温易失活。
因此应当在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加入到培养基中,切勿将酵母粉加入到培养基中直接煮沸。
(3)将培养基倒入指瓶中时应悬空,不要把培养基沾到指瓶壁上。
如不慎沾到,应用酒精棉球擦拭,擦拭过程中注意酒精不要滴到培养基上。
(4)本次观察所用果蝇为已麻醉过的果蝇,应注意如果在观察过程中果蝇醒来,要及时再麻醉,不要让其飞走。
六、实验结果
1、三隐形个体的观察
观察到个体为白眼,小翅,焦刚毛。
由于实验仪器无法显示真实的颜色,无法判断体色。
腹部背面有三条黑色条纹(第三条较宽)的为雄性,有五条黑色条纹的为雌性。
且观察到果蝇双翅基部下方各有一椭球状结构,为平衡棒。
2、黑体个体的观察
由于实验仪器无法显示真实颜色,并未观察到明显的黑体。
观察到个体为红眼、长翅、直刚毛。
3、性梳的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雄性果蝇第一对附肢的第二节着生有黑色梳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