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节气去探究 ——春分时节话春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湘科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第1课《 跟着节气去探究》教案
一、议一议
(1)关于二十四节气,我最想了解的是: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城市里不用种庄稼,二十四节气还有意义吗?
……
(2)你还想了解哪些?
二十四节气含义;二十四节气的命名;节气知识等等。
二、了解二十四节气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要想听懂大自然的语言,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学会借助相关工具。
2.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雪
[ 唐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六、信息园地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对于我们认知自然、了解传统有很大的帮助。
我的经验分享:
我知道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谚语?
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跟着节气去探究(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通用版
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起源、划分及作用,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2. 通过观察、调查、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节气与农业、气候、生活等方面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起源、划分及作用2. 节气与农业、气候、生活等方面的关系3. 观察植物、动物、气候等变化,记录节气特点4. 调查当地节气习俗,了解节气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节气知识讲解与观察实践1. 引入:讲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起源、划分及作用,让学生对节气有初步的了解。
2. 讲解:详细介绍每个节气的特点、农业意义及气候变化。
3. 观察: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气候等变化,记录节气特点。
4. 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农业实践活动,如种植、收割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节气与农业的关系。
第二课时:节气与生活调查1. 调查:让学生分组调查当地节气习俗,了解节气与生活的联系。
2. 讨论:组织学生分享调查成果,讨论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节气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第三课时:节气环保教育1. 讲解:讲解节气与环保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节气对环保的重要性。
2.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节气环保理念,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
3. 实践:让学生制定节气环保行动计划,并在生活中实施。
第四课时:总结与展示1.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回顾节气知识及实践成果。
2. 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节气知识竞赛、节气手抄报、节气摄影等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关注节气、热爱生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调查、实践等方面的表现。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全国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全国通用)一、活动主题:了解立春1. 活动目标:(1)让学生知道立春的时间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节气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活动内容:(1)讲解立春的时间和意义;(2)观察春天的自然变化;(3)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 活动步骤:(1)引入:讲解立春的时间和意义;(2)观察:观察春天的自然变化,如植物生长、鸟类迁徙等;(3)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期待。
二、活动主题:探索清明节的习俗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活动内容:(1)讲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2)体验清明节的传统文化活动;(3)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
3. 活动步骤:(1)引入:讲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2)体验:让学生参与清明节的传统文化活动,如扫墓、踏青等;(3)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活动主题:立夏的趣味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立夏的时间和习俗;(2)培养学生对节气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活动内容:(1)讲解立夏的时间和习俗;(2)体验立夏的传统活动;(3)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
3. 活动步骤:(1)引入:讲解立夏的时间和习俗;(2)体验:让学生参与立夏的传统活动,如称重、吃夏饼等;(3)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节气的认识。
四、活动主题:芒种时节的农事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芒种的时间和农事活动;(2)培养学生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2. 活动内容:(1)讲解芒种的时间和农事活动;(2)体验农事劳动;(3)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
3. 活动步骤:(1)引入:讲解芒种的时间和农事活动;(2)体验:让学生参与农业劳动,如收割、播种等;(3)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农事劳动的认识。
五、活动主题:夏至的阳光与阴影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夏至的时间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节气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走进二十四节气之春分”实践活动指导案例
“走进二十四节气之春分”实践活动指导案例作者:邓婷来源:《湖南教育·D版》2017年第10期拔剑四顾心茫然说到综合实践活动,犹记得开学之前,学校领导安排我承担班级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
这几个字虽然经常在耳边出现,但我从未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在高新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夏雪柳老师的推荐下,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与评价策略》《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与实录》《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等书籍,但刚踏入门口的我还是不知道路在何方,不知从何下手。
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时候,我请教了一位老师。
她启发我可以从4个维度开发课程内容:一是从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和年龄特征出发;二是从学校的特色出发;三是从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出发;四是综合、延伸、重组学科领域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那么活动主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来。
于是开学第一周,我便在班上开启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利用读报课、班队课的时间向孩子们渗透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常识,并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
孩子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门用他们的话来说很“自由”的学科。
开学前两周,孩子们和我一起每天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搜集各方面的讯息,寻找可研究的对象,于是大量的活动主题出现了。
在向身边的专家、前辈征求意见,向孩子询求意见之后,我们班级的活动主题定为“走进二十四节气”。
当时刚好是春季,于是我重点指导了其中一个组“走进春分”,并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现场成果展示比赛。
知道要参加比赛,孩子们可高兴了。
第二天早上,8个孩子自发聚在教室走廊上,商量着如何“走进春分”,旁听的我于关键处补充一二。
第三天孩子们就把活动计划给我看了。
还真别说,像模像样的,分工这块比较合理,充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看来,我们班这几年的学习型小组建设还比较成功。
从确定主题到初步制订计划,孩子们特别活跃,可见,这次活动深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唤起了他们实践、求知的欲望。
关于春分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季的正式开始。
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于2023年3月20日开展了以“春分时节话农耕,传承文化共成长”为主题的春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研活动,让教师深入了解春分节气,掌握春分节气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1. 让教师了解春分节气的由来、习俗和特点;2. 提高教师对春分节气文化内涵的掌握程度;3. 将春分节气文化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研水平。
三、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本次活动邀请了著名民俗学者张教授为教师们作了一场题为《春分时节话农耕》的讲座。
张教授从春分的由来、习俗、农事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使教师们对春分节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教学研讨在讲座结束后,各学科组分别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将春分节气文化融入教学中。
以下为部分研讨内容:(1)语文组:教师们认为,春分节气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时节,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感受春天的美好。
例如,在学习《春晓》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春分节气元素,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数学组:教师们认为,春分时节,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如日晷的制作、春分点的时间计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美术组:教师们认为,春分时节,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学习绘画技巧,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4)音乐组:教师们认为,春分时节,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春天的歌曲,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3. 互动交流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春分节气文化融入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四、活动总结本次春分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活动,教师们对春分节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春分节气文化内涵,为将春分节气文化融入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 春分 全国通用
《跟着节气去探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春分学生情况:现在很多学生比较喜欢国外的节日,有些学生热衷的只是节日的热闹场面,而对于一些中华传统节日节气的由来、习俗、精神内涵不太了解。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探究的能力,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研究问题,具有初步的设计方案的能力,初步的调查统计的能力,在小组中愿意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但对调查结果缺乏深入、有力的分析和总结。
教学方式:通过对节气的探究,使学生掌握调查、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研究方法。
获得节气所对应的时间、历史、背景、天气状况和习俗的知识。
积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经验。
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方式汇报展示研究过程和成果。
技术准备:多媒体、PPT、视频、模型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了解春分的来历、民俗、及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交流、讲授、讨论、诵读等不同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多学科共同参与,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具体方案。
在实施和分析结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对春分节气的了解,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感受到实践探索的乐趣,体验自主、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了解春分的来历、民俗、及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导入:这手册是咱们学校专门为同学们设计印制的,其中有这样一页,这个节气有什么特点?应该是什么节气?3月21日零点15分迎来今年的春分节气,俗话讲“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说的是:春分过后小麦开始渐渐长高长直,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了春的播种才会有秋的收获,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春光。
从你们在这大好春光里的调查、研究以及搜集和整理的资料看,大家对节气越来越关注,忙了那么久,都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受,通过这节《春分》课一起来说说吧!汇报前请你看看评价方案,请按照方案上的3方面仔细倾听各组的汇报。
1、主题内容2、合作分工3、汇报形式汇报的同学们,请大家将下面5个重点内容汇报清楚:1、小组确定的主题2、小组成员及分工3、小组研究的过程4、小组研究的成果5、此次活动收获和体验二、汇报:预设11、主题:春分的来历2、介绍组长、小组成员及分工3、我们制定了这样的活动计划4、过程(做了什么,怎么做,成果是什么)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 全国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全国通用一、活动主题:了解立春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立春的时间、特点和习俗。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活动内容:(1)讲解立春的时间和特点。
(2)介绍立春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3)进行观察活动,观察春天的迹象。
二、活动主题:探索惊蛰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惊蛰的时间、特点和习俗。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活动内容:(1)讲解惊蛰的时间和特点。
(2)介绍惊蛰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3)进行观察活动,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
三、活动主题:体验春分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分的时间、特点和习俗。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活动内容:(1)讲解春分的时间和特点。
(2)介绍春分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3)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春分立蛋游戏。
四、活动主题:品味清明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明的时间、特点和习俗。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2. 活动内容:(1)讲解清明的时间和特点。
(2)介绍清明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3)进行审美活动,如欣赏清明诗词和画作。
五、活动主题:感受谷雨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谷雨的时间、特点和习俗。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活动内容:(1)讲解谷雨的时间和特点。
(2)介绍谷雨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3)进行观察活动,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
六、活动主题:探索立夏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立夏的时间、特点和习俗。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活动内容:(1)讲解立夏的时间和特点。
(2)介绍立夏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3)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立夏胸花。
主题活动二跟着节气去探究(课件)内蒙古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探究夏天的节气
立秋
立秋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学 生们可以研究立秋的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了解立秋对农作物 的影响。他们可以观察立秋当天的天气现象,比如气温、降雨 等变化,并与其他季节进行对比。学生还可以研究立秋的传统 习俗和食物,了解不同地区的立秋庆祝方式。可以进行实地考 察,记录当地人们在立秋时的庆祝活动和习俗。
探究秋天的节气
寒露的气候变化
寒露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10月8 日或9日。寒露是秋季的后期,天气逐渐转凉,气温降低,早 晚温差增大。在内蒙古,寒露的特征是白天温度逐渐下降,夜 晚出现霜冻现象。此时,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增强 身体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探究秋天的节气
霜降的农事活动
霜降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10月23 日或24日。霜降是秋季的末期,天气逐渐寒冷,早晚温差较大 ,夜间出现霜冻现象,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在内蒙 古,霜降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们要抓紧时间收割作物,进行粮 食的储存和加工。此时,人们还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疾病 的发生。 以上是关于探究秋天的节气的三个要点。通过了解秋分、寒露 和霜降的特征和气候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秋天的到来, 合理安排生活和农事活动。
夏至
夏至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学 生们可以了解夏至的起源和意义,探究夏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可以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夏至当天的天气、白昼时间等变化 ,并与其他季节进行比较。还可以研究夏至的传统习俗和食物 ,了解不同地区的夏至庆祝方式。
探究夏天的节气
大暑
大暑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学 生们可以研究大暑的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了解大暑对农作物 的影响。他们可以探究大暑期间的饮食习惯和健康保健方法, 比如选择清凉食物和适当的锻炼方式。学生还可以进行实验, 观察大暑期间不同温度下的水的变化,探究热传导和热膨胀等 物理现象。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综合实践《跟着节气去探究》
通过秋季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秋季的特点和习俗,感受秋天的气息;同 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05
冬季篇:立冬与小雪
立冬节气特点及习俗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此时,天气逐渐转 寒,人们开始感受到冬天的气息。
在立冬节气,我国许多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形状像耳朵,人 们认为吃了它,冬天就不会冻耳朵。此外,还有炖鸡汤、吃羊肉等食俗 ,以滋补身体,抵御寒冷。
报告等。
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 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注重过 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
素质。
反思与改进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果展示情况 ,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 和优化,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和
效果。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实施效果评估
THANKS
夏季实践活动设计
01
观察日记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立夏和小 满节气的天气变化、植物生长 情况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
记录习惯。
02
手工制作
组织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与 立夏、小满节气相关的手工艺 品,如制作斗蛋、编织麦穗等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
力。
03
社会实践
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农田或果 园,了解夏季作物的生长情况 和农民的辛勤劳动,培养他们
课程目标与任务
0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顺序、含义及相关传统文化
知识。
0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节 气现象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春分 2020-2021学年
“春分”一、活动目标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通过对二十四节气与春分的研究调查,引导学生亲近文化,了解春分、关注春分,主动感受节气在生活中的体现。
积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在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积累活动经验。
2.能基于调查,了解春分的节气特点、习俗、文化、影响等知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结合制作“春分的介绍信”活动,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3.通过访问调查、观察研究等活动,鼓励并促进学生掌握了解基本的信息收集方法。
结合交流讨论、共享资源等方式,体验、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通过对二十四节气与春分的研究调查,引导学生亲近文化,了解春分、关注春分,主动感受节气在生活中的体现。
积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在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积累活动经验。
二、活动准备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学生准备:搜集并记录关于“春分”的资料,形式不限。
体验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2项有关春分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鸡蛋、剪贴素材、资料汇报大、采访视频等。
三、活动过程(一)听赏节气歌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 视频:上课一开始,我们先来听赏《二十四节气歌》(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分半时长),会读的可以跟着读。
2.导语:这24个节气各有特色,这节课我们请来的主角就在这句词中: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它是谁呢?它就是——春分!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春半”是指春天的一半,而春分一般都在每年的3月20或2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日;正好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
3. 出示课题:今年的春分是3月2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日,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春分”!(板书:春分3月2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日)(二)春分知多少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视频问答谈话:课前,有一位小记者发来他的采访视频,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播放视频: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现在我来采访几个小朋友,看看他们对春分的了解有多少?同学你好,请问你知道春分是什么吗?(2)视频选择题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那你们知道吗?(①万物复苏的节气;②昼夜平分的节气)解答:春分春分,昼夜平分。
春分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导语: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春分这一传统节气,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校组织了一次春分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详细报道。
一、活动背景春分时节,万物复苏,大地披上了绿装。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春天的气息,了解传统节气文化,我校决定在春分这一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们走出课堂,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活动准备1. 确定活动主题:春分社会实践活动2. 确定活动时间:春分当天3. 确定活动地点:郊外农耕文化园4. 确定活动内容:农耕体验、环保知识宣传、春分习俗体验5. 确定参与人员:全校师生6. 确定活动流程:(1)集合、分组(2)乘车前往农耕文化园(3)农耕体验活动(4)环保知识宣传(5)春分习俗体验(6)返回学校三、活动过程1. 集合、分组早上7点,全校师生在学校操场集合,进行简短的动员讲话后,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有序地登上大巴车。
一路上,同学们欢声笑语,对即将到来的活动充满期待。
2. 乘车前往农耕文化园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同学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郊外农耕文化园。
一下车,同学们就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所吸引,绿油油的麦田、金黄色的油菜花,一片生机盎然。
3. 农耕体验活动在导游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农耕文化园,了解了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随后,同学们分组进行了农耕体验活动,有的同学学会了割麦子、插秧,有的同学体验了施肥、浇水,还有的同学学习了如何制作农家饭。
在活动中,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也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4. 环保知识宣传在农耕体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分组进行了环保知识宣传。
他们手拿宣传单,向游客和当地村民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大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同学们热情洋溢,积极宣传,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5. 春分习俗体验春分时节,民间有“春分蛋”、“春分吃汤圆”等习俗。
在农耕文化园,同学们品尝了美味的汤圆,还体验了“春分蛋”的趣味活动。
苏少版小学综合实践六下第1单元主题活动二《跟着节气去探究》说课稿
苏少版小学综合实践六下第1单元主题活动二《跟着节气去探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跟着节气去探究》是苏少版小学综合实践六下第1单元主题活动二的内容。
本课以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引导学生了解节气知识,感受节气文化的魅力。
通过探究节气的来历、特点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节气知识的介绍,也有与节气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气卡片、编写节气歌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节气有一定的了解,但局限于生活中的认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深入掌握节气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学生将对节气相关的实践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特点和习俗,学会与节气相关的活动技能,如编写节气歌、制作节气卡片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二十四节气的来历、特点和习俗,学会与节气相关的活动技能。
2.难点:深入理解节气文化内涵,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授、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直观展示节气知识,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段关于节气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经验等方式,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特点和习俗。
3.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节气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气卡片、编写节气歌等。
4.课堂讲授: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节气文化。
5.实践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节气作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班春分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大多数地区昼夜几乎等长。
为了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春天的到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同时增进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我们小班特此开展春分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春分的来历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体验春天的气息。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户外活动能力。
4. 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共享快乐时光。
三、活动时间2023年3月20日(星期二)上午9:00-12:00四、活动地点市郊森林公园五、活动对象小班全体师生及家长六、活动准备1. 活动策划与组织: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流程、安全措施等。
2. 场地布置:提前联系森林公园,了解场地情况,做好活动场地布置。
3. 物资准备:准备足够的饮用水、食物、防晒用品、雨具等。
4. 安全措施: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七、活动流程1. 8:30-9:00 家长和孩子们在学校集合,清点人数,讲解活动注意事项。
2. 9:00-9:30 乘坐大巴车前往森林公园。
3. 9:30-10:00 抵达森林公园,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讲解春分知识。
4. 10:00-11:30 开展春分主题活动:- 寻找春的脚步: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在公园内寻找春天的迹象,如发芽的树木、盛开的花朵等。
- 制作春分风筝:家长协助孩子们制作风筝,体验风筝飞的乐趣。
- 春分知识问答:通过问答形式,让孩子们巩固对春分知识的理解。
5. 11:30-12:00 野餐时间,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美食,增进亲子感情。
6. 12:00-13:00 结束活动,清点人数,乘坐大巴车返回学校。
八、活动总结1. 活动结束后,各班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分享活动感受。
2. 拍摄活动照片,制作活动视频,记录孩子们的成长瞬间。
3. 整理活动资料,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参考。
九、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春分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期望孩子们能够:1. 了解春分的来历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
去探究。
全国通用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节气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谈话导入和播放节气科普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初识节气。
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归类了二十四节气,并探究了节气文化的各个方面。
最后,学生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交流和反馈。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节气知识,还培养了自主思考和团队协作精神。
春分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3年3月20日开展了以“春分时节话教育”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3年3月20日(星期一)下午2:00-5:00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参与人员参与人员:全体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四、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2:00-2:10)2. 教学案例分享(2:10-3:30)3. 教学方法探讨(3:30-4:30)4. 教学反思与总结(4:30-5:00)五、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活动伊始,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他强调了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希望全体教师能够积极参与,通过交流分享,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教学案例分享在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里,五位教师分别分享了他们在春分时节的教学案例。
他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案例一:《春分》节气主题班会分享教师:张老师张老师以“春分”节气为主题,开展了一堂班会课。
她通过讲述春分节气的由来、习俗,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课堂上,张老师还组织学生进行了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案例二:《春分》节气课程设计分享教师:李老师李老师以“春分”节气为切入点,设计了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
她将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内容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春天的气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案例三:《春分》节气与写作教学分享教师:王老师王老师结合“春分”节气,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她以春分为主题,让学生描绘春天景色的美丽,抒发对春天的热爱。
王老师还针对学生的写作问题,进行了耐心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案例四:《春分》节气与德育教育分享教师:刘老师刘老师以“春分”节气为契机,开展了一堂德育教育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察探究活动 2.跟着节气去探究》教案_8
跟着节气去探究——春分时节话春分教材分析: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表明自然节律仍是现代人理应遵循的,是一种对生活的合理规划,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3月下旬正值“春分”节气,故研究主题订为《春分时节话春分》。
通过小组讨论探秘主题、制定探秘计划、多元探秘途径,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实现探秘过程,从中获取直接实践经验,养成综合探索水平和创新精神。
本课主要在讨论选题、制定计划、合作探秘的基础之上实行小组展示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汇报、评价等综合素质水平。
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四年级学生,他们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
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以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身份共同与学生实现“探秘”活动。
整个过程学生经历讨论选题、制定计划、合作探秘等几个阶段的小组活动,实现了探秘过程,并从中获取了知识与经验,技巧与水平,体验与感悟。
本节课主要在课堂上实行小组展示交流活动,力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及总结归纳水平,取长补短的同时让孩子在展示交流汇报中也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方式:综合使用“展示交流”。
“学生评价”。
“教师补充,提问,小结”的教学方式展开活动。
技术准备:多媒体、投影、小黑板等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等方式,充分了解春分的由来,民俗,以及节气对农业生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等。
使学生深刻感受节气文化之魅力,弘扬节气之美,从而树立起文化自信,激发孩子们浓挚的家国情怀。
2、结合春分节气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天气等物候变化,注重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变化,初步树立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3、在探究过程中增长见识,坚持记录,并尝试编制当地的自然日历。
发挥个人特长,同时感受到实践探索的乐趣,体验自主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以及沟通水平。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跟着节气去探究立春全国通用
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跟着节气去探究立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春的时间、特点和习俗,感受中国传统节气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和观察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立春的时间与特点2. 立春的习俗与民间传说3. 立春相关的诗词、谚语4. 立春时节的自然现象观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立春的时间、特点和习俗,掌握相关的诗词、谚语。
2. 教学难点:理解立春时节的自然现象及其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观察日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立春的时间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立春这个节气。
2. 探究立春习俗:学生分组讨论,了解立春的习俗和民间传说,如咬春、打春等。
3. 欣赏立春诗词: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立春相关的诗词,体会诗词中的意境。
4. 观察立春时节的自然现象: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如植物生长、气候变化等,并做好观察记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立春时间:2月4日或5日特点:万物起始、春季开始习俗:咬春、打春、春游等诗词谚语: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七、作业设计1. 观察立春时节的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2. 搜集立春相关的诗词、谚语,进行整理和背诵。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跟着节气去探究立春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气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情怀。
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起学生对立春的兴趣。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立春的自然景象,如春天的花海、冰雪融化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立春的特征。
节气春分主题活动教案
节气春分主题活动教案教案标题:节气春分主题活动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节气春分主题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春分的由来和意义,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与创造力。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教案目标:1. 了解春分的由来和意义;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3.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春分的相关知识资料;2. 绘画、手工制作材料;3.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四季的变化,提问:“你们知道春分是什么节气吗?它有什么特点?”- 提示学生将春分与春天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春分的由来和意义。
2. 知识讲解(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春分的由来和意义,如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昼夜平分,春分是春天的开始,大自然万物开始苏醒等。
- 引导学生思考春分对人类和大自然的意义,如春分是农民朋友们忙于春耕的时候,春分也是人们迎接春天的好时机等。
3. 活动设计(30分钟)-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春分相关的主题,如春天的花草、春天的动物、春天的风景等。
要求学生一起绘制或制作与主题相关的海报或手工作品,并在作品中展示春分的意义。
- 各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简要介绍他们选择的主题以及作品中体现的春分意义。
- 合作评价:全班一起评价每个小组的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
4. 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活动,总结春分的由来和意义。
-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春分的到来,观察大自然的变化。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在家中观察春分当天的天气变化,并记录下来。
2.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春季野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分带来的变化。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与创造力表现;2. 评价学生对春分由来和意义的理解程度;3. 评价学生在总结环节的回答和参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