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粤教版语文论语选读第1课弟子问仁同步检测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小测
剖析精彩文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雍也》三十)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颜渊》一)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
(《颜渊》二十二)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能近取譬.()
(2)可谓仁之方.也已()
(3)请问其目.()
(4)问知.()
(5)知.人()
(6)樊迟未达.()
(7)举.皋陶()
2.翻译下列句子。
(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6)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综合拓展提升
二、《论语》鉴赏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论语·子张篇》)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②可者与.之()
③异乎.吾所闻()
④君子尊贤而容众.()
(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①嘉善而矜不能。
②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
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①。
贺动作
..多不正。
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
福,至于
..涕泣,蹇蹇②亡已。
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及国中皆畏惮焉。
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
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
..竭愚。
”王辟左右,
遂曰:“大王知胶西王③所以
..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
”曰:“臣闻胶西王
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
王说其谄谀
..,尝与寝处,
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
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
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
”王许之。
遂乃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侍王。
居数日,王皆逐去安等。
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
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
遂见安乐,流涕谓曰:“王立为天子,日益骄溢,谏之不复听。
今哀痛未尽,日与近臣饮食作乐,斗虎豹,召皮轩,车九流,驱驰东西,所为悖道。
古制宽,大臣有
隐退,今去不得,阳狂
..恐知,身死为世戮,奈何?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
..。
”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
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
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
……上以遂年老,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
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卷八十九,略有删改)注:①王贺: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孙。
②蹇蹇:忠直。
③胶西王:刘卯。
因参与叛乱被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刺:指责。
B.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机:时机。
C.今去不得,阳狂
..恐知阳狂:刚强勇猛。
D.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谏争
..:上谏书争取。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贺动作
..多不正
B.愿赐清闲
..竭愚
C.王说其谄谀
..
D.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理故宜然颠覆于至蹇蹇亡已涕泣于至,, B.⎪⎩⎪⎨⎧•
•••徒慕君之高义也去亲戚而事君者以所臣为无道亡乎以所大王知胶西王,? C.⎪⎩
⎪⎨⎧••哭而送之师与蹇叔之子唯得所言言寝处与尝,, D.⎪⎩⎪⎨⎧•
•不以已悲物喜以不淫乱废以卒, 7.下列对龚遂言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龚遂为人忠厚刚毅,具有宁折不弯的节操,对品行不端的昌邑王刘贺多方规劝,对傅相严肃批评,激动时乃至于声泪俱下。
B.安乐在昌邑王当上皇帝以后调任长乐卫尉,皇上哀痛未尽,他却每天和一班大臣在一起寻欢作乐;龚遂当面斥责他的所作所为违背正道。
C.龚遂不仅敢谏,而且善讽,他意识到侯得溜须拍马的严重后果,就用胶西王身亡的事例劝昌邑王疏远侯得,终于使昌邑王同意选贤侍坐。
D.龚遂知道仕途险恶,他曾经向往古人的隐退而慨叹今日难以辞官,也曾因为直言敢谏差一点掉脑袋,最终还是做了一辈子官,死在官任上。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国中皆畏惮焉。
(2)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
(3)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肖邦之家
(波兰)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
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
到了肖邦之家,会亲眼看到,而且确信,作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
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
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的精华的朴素的小屋。
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
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
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
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
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
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怡,犹如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
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
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马祖卡曲的故乡。
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
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
我们望着树上光秃秃的枝杈,悄声哼起了一支歌曲:树儿自由地生长/叶儿轻轻地飘落……
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
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
花园的树木变成了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
如今既没有马,没有雪橇,也没有狐裘,更没有裹着狐裘的美女。
没有母亲,没有姐妹——只有无边的静寂。
一切都成为往事了。
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
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
只有音乐长存。
倘若你在这样一个隆冬季节,站在小屋的前边,望着被积雪压弯了的屋顶、光秃秃的树枝、黑洞洞的窗口,你就会感到,你是和肖邦在一起。
你是在和肖邦促膝谈心。
9.肖邦之家四季景色的特点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
(不超过20
个字。
)
10.面对肖邦之家的四季景色,作者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和肖邦是在“促膝谈心”?试联系文章内容分条回答。
11.作者对肖邦、肖邦之家以及肖邦的音乐,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五、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参考答案
1.答案:(1)比喻(2)方法,途径(3)条目,细则(4)通“智”,聪明,智慧(5)了解(6)通,明白(7)推举
2.答案:(1)如果有人能广泛地对民众进行施予和救济,这人怎么样?可称得上仁人吗?
(2)所谓仁德之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就要使别人也站得住;要想自己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也行得通。
(3)要做到仁德,完全在于自己,哪能靠别人呢?
(4)不合礼的不要看,不合礼的不要听,不合礼的不要说,不合礼的不要做。
(5)选拔正直的人,使他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变得正直。
(6)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提拔重用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3参考答案:(1)①向②结交③与、同④普通人
(2)①能够赞美有特长的人,又同情没有能力的人。
②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
4.解析:B项,机:关键。
C项,阳:通“佯”。
D项,谏争:规劝,争论。
答案:A
5.解析:A项文中义为“行为举止”;B项文中义为“无人干扰之机”;D项文中“于”是介词,“是”是代词。
答案:C
6.解析:A项加点字意思均为“到了”。
B项加点字意思均为“……的原因”。
C 项加点字意思分别为“和”“参与”。
D项加点字意思均为“因为”。
答案:C
7.解析: B项,“皇上哀痛未尽……违背正道”不正确;C项,“劝昌邑王疏远侯得”不正确;D项,“因为直言敢谏差一点掉脑袋”不正确。
答案:A
8.答案:(1)以至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
(或:到了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的地步。
)(2)(胶西)王的所作所为如同桀纣,而侯得却认为是尧舜。
(3)昌邑王的臣子们因犯下使君王陷于为恶不道的境地的罪行,都被处死。
参考译文:龚遂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人。
凭借明经做官,官至昌邑国王的郎中令,侍奉国王刘贺。
刘贺行为举止大多不合正道。
龚遂为人忠厚,刚毅有节操,在内向国王进谏,在外指责昌邑王的太傅与相,引经据义,痛陈祸福,以至于涕泣,正言直谏没有丝毫懈怠。
当面指责国王的过错,以至昌邑王掩耳起身离开,说:“郎中令太会羞辱人了。
”以至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
王曾经长期与驾车马的奴仆和炊事人员一起饮酒作乐,随意赏赐,没有节度。
龚遂进去拜见昌邑王,哭泣着用膝盖爬行,左右侍从们见此情景都禁不住流下眼泪。
昌邑王说:“郎中令为什么哭?”龚遂说:“我为社稷危亡而痛惜!希望给我机会诉说我的看法。
”昌邑王让手下人回避,龚遂说:“大王知道胶西王做无道之事而灭亡的原因吗?”国王说:“不知道。
”龚遂说:“我听说胶西王有个谀臣叫侯得,胶西王的所作所为与桀纣一样,而侯得却认为可以与尧舜相比。
胶西王很喜欢他的谄谀之辞,曾经与他起居一处,只听侯得的话,以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如今大王亲近众小人,沾染上各种恶习,这是存亡的关键所在,您不可以不谨慎啊。
请允许我选择一些通经术有品行的侍从郎官与您共处,平时起居多诵读《诗》《书》,熟悉礼仪,应该大有益处。
”国王答应了。
龚遂就选举郎中张安等十人侍奉国王起居。
过了一段时间,昌邑王把张安等人全都赶走了。
后来赶上昭帝驾崩,因为没有子嗣,昌邑王刘贺承嗣即位,他原先的官属都征召入京。
原王相安乐升迁为长乐卫尉。
龚遂拜见安乐,流着泪对安乐说:“大王即位为天子,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提意见他也不再听得进去了。
如今丧期还未完,他就每天与宠臣们饮食作乐,斗虎豹,驾着虎皮车,举着九旒旗,驰驱于道,所作所为不合礼法。
古代官制比较宽容,大臣可以辞官隐退,而今天却不能辞去,如果假装疯狂又恐怕被知道,落个身死而被世人耻笑,我该怎么办啊?您是陛下原先的相国,理应极力劝谏。
”
昌王邑即位二十七天,最终因淫乱而被废黜。
原昌邑群臣因犯让大王陷于恶行不道之罪,都被处死。
只有龚遂与中尉王阳因多次正言直谏而得以免去死刑。
……皇上因龚遂年老,授予水衡都尉,皇上非常器重他。
最后死在官任上。
9.解析:春天的景色特点,由“一派嫩黄”“娇弱”可概括为“娇嫩”,由“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可抽取出“温柔”。
夏天的景色特点,那开满的睡莲、舒展的叶子,是一种“成熟”。
夏日黄昏的景色,“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亭亭玉立的树干”让人心荡神怡,使人想起肖邦“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可抽取出“清丽”“悠扬”。
秋天的景色特点,由“寂静的草坪”“像忧伤的奏鸣曲”,可抽取出答案。
冬季的景色特点,由文中亦可抽取。
参考答案:春天:娇嫩、温柔。
夏天:成熟、清丽(悠扬)。
秋天:寂静、忧伤。
冬天:静寂、孤独。
10.解析:文章的开头“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结尾“你是在和肖邦促膝谈心”,首尾呼应。
显然,做这个题目,要联系全文。
文章是把肖邦之家和肖邦的音乐合在一起写的,因此,只要从春、夏、秋、冬四个方面回答,就找到了解答本题的正确途径。
参考答案:(1)春天,会使人联想到肖邦最温柔的曲子;(2)夏天,会使人联想到肖邦最成熟的作品;(3)秋天,使人理解了肖邦作品中最深沉的郁闷;(4)虽然冬天的肖邦之家寂静,但你却并不孤独,因为有肖邦的音乐,你会感觉和肖邦在一起。
11.解析:作者对肖邦的情感贯穿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要求自己进行概括;对肖邦之家的情感,可以从文章中抽取;对肖邦音乐的情感,也需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解答。
作者由肖邦之家的景色,就能联想到肖邦的音乐,可见作者对肖邦音乐是无比热爱和充分理解的。
参考答案:作者对肖邦是仰慕和崇敬;对肖邦之家是带着惊讶和柔情;对肖邦的音乐是热爱和理解。
12答案:(1)三、四两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2)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