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 把固体放到水中 1教案 苏教版
把固体放到水里-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把固体放到水里-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固体、液体和气体;2.掌握不同物质的特性表现形式;3.理解“把固体放到水里”的实验现象。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不同特性;2.让学生思考“把固体放到水里”这一实验现象。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不同物质的特性表现形式,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
2.讲述营养饮料在夏天冰镇后下面的固体层和顶部的气体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把固体放到水里”这一实验现象。
2. 实验操作(30分钟)1.准备三个透明的玻璃杯,一瓶普通的水,一块白糖和一小块柠檬酸。
2.把水倒入两个玻璃杯中,分别放入一颗白糖和一小块柠檬酸。
观察两者的溶解情况。
3.把透明的玻璃杯放到黑板前,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把白糖放到一杯水中,把柠檬酸放到另一杯水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3. 教学解释(1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二者的不同表现形式,理解其中的差异所在。
2.解释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实验现象。
4. 延伸实践(20分钟)1.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固体,加入水中观察。
2.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将其他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变化和现象,并尝试解释。
3.针对不同情况,讨论不同物质的特性表现形式。
五、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实验装置,保证实验过程顺利进行。
2.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思考和领悟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提高科学素养。
3.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人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师生互动方式,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溶解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固体物质(如盐、糖、面粉等)、水、容器、搅拌棒。
2. 教学工具:PPT、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水的知识,如水的性质、用途等。
2. 提问:你们知道固体物质和水有什么关系吗?二、探究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0分钟)1.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包括溶解的速度、溶解的程度等。
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溶解现象。
四、思考与讨论(5分钟)1.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不同?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影响固体溶解的因素。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分享。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2.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吗?3.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和了解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细节,并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拓展环节,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六、探索溶解的影响因素(10分钟)1. 讲解溶解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现象。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温度对溶解的影响。
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溶解现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固体放到水里》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固体放到水里》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是基于小学生认知规律和科学探究方法设计的一节实验课。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以及影响固体溶解速率的因素。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固体的溶解现象和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验来进一步探究。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耐心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掌握影响固体溶解速率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影响固体溶解速率的因素。
2.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和分析固体溶解速率的变化。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溶解现象,引发学生对固体溶解的兴趣。
2.探究固体溶解现象: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影响固体溶解速率的因素: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影响固体溶解速率的因素。
展学生思维。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固体溶解现象固体 + 水→ 溶液影响固体溶解速率的因素:1.固体颗粒大小2.水的温度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讨论交流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动手能力。
同时,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2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 苏教版(1)
三、总结
板 书 设 计
3。2把固体放到水里
研究固体的沉和浮
研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固体的性质,谁能说说各种固体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又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呢?
2、固体还有许多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
(二)自主学习。
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的沉浮现象。
(1)师将几种固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会发现什么现象?有的沉有的浮。
(2)请学生预测,老师带来的其它固体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3)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固体集中在小组内,预测它们放在水中善,把预测的结果记在P82的表格中.
(4)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并预修改。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师演示: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请种现象叫做什么呢?
3.2把固体放到水里
课 题
3。2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
2、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制作彩色树杈的乐趣
(4)师生共同小结得出:固体在水中化了,看不见了的现象叫做溶解.如果固体在水中浮在水面或沉在水底,那说明固体在水中不溶解。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方塘、土壤、沙子放在水中并搅拌后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P82.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把固体放到水里
2.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
并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2.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的更多性质。
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
3.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意识到固体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而是由材料、形状所决定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蜡烛(一根和一段)、两块橡皮泥。
学生材料:一元硬币、土豆、苹果、干木块、纱布、盛水的水槽、橡皮。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也了解了固体,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关于固体的高难度的谜语,看看咱们班同学谁最聪明,一下子就能猜出答案,你们有信心吗?2. 出示两则谜语,引导学生猜谜。
(1)山上水里到处有,有大有小硬骨头,开山凿取搞建设,房基路面处处留。
(2)不用砖瓦起高楼,铁壳地板尖尖头,载人运货容量大,江河湖海任遨游。
3. 说一说:一个小石子会下沉,而一艘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呢?4. 导入:看来,关于固体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共同来寻找把固体放到水里的奥秘吧![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探究,研习性质(一)预测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
1. 认识材料。
把固体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奥秘呢?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准备许多好玩的固体,快打开袋子,看一看都有什么?2. 学生汇报。
有一元硬币、土豆、苹果、干木块、橡皮、纱布。
3. 猜一猜。
把他们放到水里,会怎样呢?哪些会沉,哪些会浮?4、小组内完成实验记录表。
5、学生汇报本组的猜想。
(二)探究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
苏教版科学三下《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下《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把固体放到水里》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的第二课,本课取材于生活现象,要紧是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认识固体进入水里后的两种显著现象,即沉浮、溶解。
本课的要紧内容有以下三部分:(一)经历从推测到难的探究进程,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二)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和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三种方法;(三)溶解及蒸发方法的应用——制作彩色树枝,这是一个拓展活动在制作中能够进一步明白得固体在水中溶解、又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分离。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摸索,喜爱动手做实验。
把固体放到水里是沉依旧浮呢,学生依照依照已有的体会判定会容易出错,本课安排第一个活动就能调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把面粉和盐放在水里会产生什么现象呢,第二个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对观看到的现象进行详细的描述,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会科学观看的过程。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白哪些固体能够沉浮,哪些固体能够溶解,了解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出现象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看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在科学活动中发觉问题或现象的乐趣,体验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重点:明白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教学预备:分组材料:活动记录卡、水槽、烧杯、同样多的面粉、食盐、沙各一包、玻璃棒2根、(泡沫、象棋、铝皮、小石子、苹果、蜡烛、塑料勺、铁钉、玻璃球、铅笔)装在一个袋里。
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彩色树枝。
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1、导入:同学们,看看看今天老师为你们预备了什么?2、推测把固体放到水里会发生的现象。
(1)谈话:你们猜猜这些固体在水里是沉依旧浮?把你们的答案填在我们的活动记录卡上(多媒体出示活动记录卡,老师介绍)。
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第2课《把固体放到水里》继续研究固体的性质,主要通过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方法,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
本课通过把物体放到水里后呈现的两组现象:沉与浮、溶解与不溶解,研究固体的另外一些性质。
两种现象在教学中的地位相同,教学过程中先后次序也可以颠倒。
而分离,则是溶解与不溶解后派生出的一个相关问题。
因而,本课有研究,也有拓展。
从年龄特点看,三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本课的内容他们非常喜欢探究。
二、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2.知道固体与水能混合也能分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生活中处处科学,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四、教学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五、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水槽、泡沫、硬币、木块、石子、塑料、苹果、蜡烛等。
2.视频资料:讲解常用的分离方法,介绍结晶分离实验。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材料,请各组快速对照桌上的记录表检查材料是否都有了。
(教师板贴材料名称)学生检查。
2.谈话: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固体(板书:固体),如果将这些固体放入水里(补充完整课题),会出现什么现象?(相机板书:沉浮、溶解、不溶解)(二)探究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
1.那么,这些固体在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呢?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并在表格相应的位置做好记录。
(1)学生预测。
(2)学生汇报,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来说一说。
(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大家的预测是否正确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2.学生进行猜测、分类活动、教师巡视和小组情况。
3.汇报猜测结果。
大家预测的结果不一样,怎么办?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知道物体放入水中会出现哪些现象呢?仅仅凭我们的直观感觉和猜测是不够的,科学是讲究准确的,要真正获取答案是不能仅靠猜测和估计的,那就要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固体物质放入水中会发生的变化。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固体物质放入水中发生的变化。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石头、木块、铁块、盐、糖、色素等。
2.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滴管、搅拌棒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物质,引导学生思考固体物质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2. 实验探究:a. 教师演示实验,将石头、木块、铁块等固体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并描述现象。
b. 学生分组实验,选择不同的固体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c.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固体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
3. 解释与拓展:a.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固体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
b. 学生通过实例说明固体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固体物质放入水中的现象,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固体物质放入水中变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能力的提高。
3. 评价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和思考固体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教学延伸:1. 进一步探究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如溶解速度、溶解度等。
2. 探究其他液体(如酒精、油等)中固体物质的溶解现象。
苏教版科学三下《把固体放到水里》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把固体放到水里》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把固体放到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溶解》中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以及溶解的基本概念。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溶解的概念和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分析现象,从而理解溶解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学会用溶解来描述某些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溶解的概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从而理解溶解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固体溶解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学会用溶解来描述变化。
3.交流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溶解的概念。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解的概念和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课堂讨论等方面进行。
小学科学《把固体放到水里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
并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2. 知识与技能: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的更多性质。
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而是由材料、形状所决定的;了解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三种方法。
了解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的现象。
难点:意识到固体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而是由材料、形状所决定的。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材料:水槽、各种固体,分样筛、玻璃棒、烧杯、、橡皮泥、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活动记录表、水槽,橡皮、冰糖、玻璃球、泡沫、小石子、木块、瓶盖、铁钉、土豆、苹果、蜡烛、水果刀、三个烧杯、面粉、盐、大米、搅拌棒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上课前,我们先来讲个故事。
小猴子、小兔子、小熊在树林里踢球,它们玩的很兴奋,突然一不小心就把球踢进了一个很深的坑里,大家想想看它们用什么办法把球拿上来呢?生:…….师:果然,它们提来了水倒入坑里,皮球就浮上来了,它们又能高兴地踢球了。
其他固体放在水里是不是也会浮上来呢?有的会下沉。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把固体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师板书课题:把固体放到水里。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一)沉浮现象1.不同固体的沉浮现象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固体,大家先猜猜把它们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老师一一出示让学生猜测。
橡皮、冰糖、玻璃球、泡沫、小石子、木块、瓶盖、铁钉、土豆。
师:怎么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生:做实验。
师: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先想一想,把固体放入水中后,怎样算是上浮?怎样算是下沉呢?强调沉浮概念。
小学科学《1把固体放到水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科学》教材3 年级下册《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二课《把固体放进水里》。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固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正确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知道固体的沉浮和它的材料有关。
3、通过对溶解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初步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尊重事实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1、学会“预测-----验证 ---- 结论”这一科学探究过程。
2、会用符号、文字或图画记录实验现象。
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活动和探究带来的乐趣,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知道固体的沉浮和它的材料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3、正确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知道固体的沉浮和材料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教具准备:水槽两组固体第一组:铅笔、蜡烛、橡皮、钥匙、苹果、螺丝、乒乓球、硬币、夹子第二组:铅笔一长一短,木夹铁夹、几块橡皮泥、铁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在同学们的桌子上有一个袋子,看看袋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你们不认识的?2、提问:说说有没有你们不认识的?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物体。
谈话: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他们都有固定的形状,我们把它们叫做固体,板书“固体”。
3、提问:想一想如果把这些固体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板书:把固体放到水里。
二、自主探究(一)知道把固体放到水里有的沉有的浮1、提问:把固体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现象?你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指导学生填写猜测表:下面我们要把猜测的结果填在表格里,课件出示表格,谁来说说应该怎样填?如果小组成员意见不统一怎么办?认为会浮起来的用"↑"表示,会沉下去的用"↓"表示,不能确定的用“×”表示。
、小组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到水中》公开课教案(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到水中》公开课教案(有配套课件)《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
并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2.科学知识: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的更多性质。
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不是由它轻重决定。
知道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教学准备:1.教师材料:水槽、一个苹果、半个苹果、一支蜡烛、半支蜡烛、大米、过滤网、活动记录表、彩色树枝、(盐、面粉:试验时由组长领)等。
2.学生材料:橡皮、乒乓球、曲别针、泡沫、玻璃球、橡胶塞、铅笔、石子、蜡烛、塑料瓶盖、、烧杯、搅拌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固体(板书“固体”),同学们知道固体有哪些特性?(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这节课通过把固体放到水里来继续认识固体的更多性质。
(板书课题“把固体放入水中”)2.就课题提问:那么,把固体放到水里可能出现哪些现象?(有的沉、有的浮)让我们来试验下吧(板书课题“沉”“浮”)。
二、验证假设,认识固体的沉与浮u 研究固体的沉和浮(分组实验)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袋子,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苹果、铁钉、小石头、橡皮擦、土豆、螺丝、蜡烛、木棒),请同学们打开看一下,里面都是些什么东西?这些固体你都认识吗?谁来介绍一下都有什么?→学生回答2、师: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请小组讨论一下,把你预测的结果填到记录表上“我们的预测结果”一栏里。
→学生讨论并填写3、师: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组的预测结果师:怎样做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学生说一说(做实验)师:那么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师生共同说一说1) 把固体放入水中时,一个一个的,轻轻的放。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1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
并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2.科学知识: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的更多性质。
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不是由它轻重决定。
知道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教学准备:1.教师材料:水槽、一个苹果、半个苹果、一支蜡烛、半支蜡烛、大米、过滤网、活动记录表、彩色树枝等。
2.学生材料:橡皮、乒乓球、曲别针、泡沫、玻璃球、橡胶塞、铅笔、石子、蜡烛、塑料瓶盖、盐、面粉、烧杯、搅拌棒等。
教学过程:一、验证假设,认识固体的沉与浮师:我的前面有许多袋子,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请同学们打开看一下,里面都是些什么东西?这些固体你都认识吗?谁来介绍一下都有什么?学生回答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他们都有固定的形状,我们把它们叫做固体师: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板书:把固体放到水里。
请小组讨论一下,把你预测的结果填到记录表上“我们的预测结果”一栏里(简单讲解一下格式),小组长台前领取记录表。
板书:把固体放到水里学生讨论并填写师: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组的预测结果学生回答板书:沉浮师:怎样做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学生说一说(做实验)师:那么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师生共同说一说1、把固体放入水中时,一个一个的,轻轻的放。
2、要仔细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验证一个就要记录一个)。
3、小组同学要相互合作。
4、保持桌面干净。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2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 苏教版(1)
2、把固体放到水里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借助水认识固体的性质。
2、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1、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
2、知道固体与水能混合也能分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
2、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二、教学准备:水槽、蜡烛、橙子、苹果、方糖、黏土、沙搅捧、小树枝、盐、颜料、小碟、热水、杯子等。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及其性质,谁来说一下,固体有哪些性质?(生答)2、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固体及固体的性质。
(二)学习新课(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与浮1、师:老师这儿有一些物体,请大家来看一下是什么?假如我把它们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请大家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2、学生进行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4、师小结.(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师:请大家把方糖、沙子放到水里搅拌几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2、学生进行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师小结。
(3)认识生活中固体与液体混合与分离的运用1、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固体与水混合,如药水比药片、药粉好服用多了。
往汤里加点味精汤更鲜。
2、师:在生活中,有时候又需要把固体与水分离,如海水中可分离出盐,供人们食用.(4)认识溶液的结晶现象1、师出示彩色树枝:大家看,好看吗?大家想做吗?2、师:请大家按照P34页制作彩色树枝的步骤动手制作一根彩色树枝。
3、学生动手制作。
4、师进行点评。
(三)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2、学生自由发言.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观察和探究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从而加深对溶解概念的理解。
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来分析问题。
但学生在溶解概念的理解上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的概念,能观察和描述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难点:溶解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和描述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溶解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固体物质(如食盐、糖、味精等)、水、容器、实验工具等。
2.教学课件:溶解概念的图片、实验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如食盐溶解在水中、糖溶解在咖啡中等,引导学生关注溶解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并提出问题:“什么是溶解?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是怎样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固体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和描述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实验观察和发现。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 (1)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长治市友谊小学赵慧洁教学目标:1、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更多的性质。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3、知道固体在水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能够区分溶解和混合现象的区别。
教具准备:分组材料:活动记录卡、盛水的水槽、两个烧杯、玻璃棒两根。
空易拉罐、泡沫、铅笔、蜡烛、塑料瓶、塑料瓶盖、玻璃球、土豆、小勺、油桃、硬币装在一个袋子里。
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相同的两个易拉罐(一个完好、一个砸瘪)、彩色树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这节课继续把固体放到水里来认识固体更多的性质。
二、探究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猜一猜)。
1、如果把固体放到水里,固体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活动。
实验时注意老师给你们的温馨提示2、各小组动手实验。
3、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三、探究固体的沉浮因素1、谈话:把固体放入水中,为什么有些固体会沉有些会浮呢它们的沉浮与什么有关2、探究固体沉浮的因素(1)(师出示易拉罐)、请观察易拉罐是什么形状的(是圆柱形的)(2)把易拉罐压瘪(出示瘪的易拉罐),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3)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易拉罐放到水里是浮的,现在老师把瘪的易拉罐放到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4)请你对以上两种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3小结:固体的沉与浮,不但与材料有关系,还跟它的形状有关系。
四、探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1、问题导入:老师有两个难题需要大家来帮助解决(出示课件)。
这两个问题如何解决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
2、固体的分离方法:(1)过滤。
(出示课件)湖面上的垃圾如何把它清理出来呢引导学生讨论回答:过滤方法。
(2)沉淀。
(出示课件)如生活中淘米就是运用了沉淀的方法。
(3)蒸发。
(出示课件)如盐的生产过程就是运用了蒸发的方法。
3、现在我们知道了固体的分离方法有三种:过滤、沉淀、蒸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把固体放到水里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4.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5.愿意合作与交流。
6.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7.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二、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那些固体可以沉浮,那些固体可以溶解。
2.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制作彩色树枝的乐趣*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
三、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那些固体可以沉浮,那些固体可以溶解。
3.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体验制作彩色树枝的乐趣,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
四、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不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溶解现象。
2.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溶解现象,但不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3.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探究能力:
1.不知道哪些固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不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
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哪些固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但不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哪些固体可以沉浮,哪些固体可以溶解,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
1.在水中会沉或会浮的固体若干、不容易判断沉浮的固体。
2.一个橙子和一片橙子,一截蜡烛和一枝蜡烛,一个苹果和一片苹果。
3.方糖(或碱块)、黏土、沙子、三杯水、搅拌棒(或筷子)等。
4.小树枝、食盐、小碟、不同颜料、热水。
六、教学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