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与产业研究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硕士MFA研究生2013—2014学年第1学期《电影市场与产业研究》课程论文

任课教师:俞剑红

系别:文学系

研究方向:电影剧本创作

学生:李非非

完成时间:2013 年12 月 18 日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对策(策略)

成绩:

评语:

战略对策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它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手段和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是经济方面的,也可能是科技、教育、管理、政策、法律的。本节主要从中国电影产业的完整价值链打造方面进行具体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手段进行分析。

一、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融资分析

(一)、投融资现状

1、随着2003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第20号令《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和2004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商务部第43号令的实施,国家电影产业的准入门槛被打破,电影产业各个环节的投融资格局已经突破了由国营企事业占据的单一化局面,多元投资局面初步形成。

2、从2005年到2006年的电影产业发展情况看,国有资本、民营和社会资本,以及外资的进入,使得混和资金运作已经成为电影投资的主要形式。

3、民营机构逐渐取代国营机构而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军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

(二)、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1、从整个产业的投融资规模来看,电影产业的资金总量不足,从2004年的41亿元,到2005年的50余亿,虽然有接近25%的增长率,但相对电影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而言,电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就完全不相称了。电影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必须有大规模的投资拉动,实现整个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除了少数国产大片以外,大量的影片拍摄完成即进入仓库保存,投资得不到有效回收。国产影片的这种市场表现和国内市场环境的不透明,导致了国际和行业外社会资金对于进军电影产业信心不足。

3、电影是一门风险和回报率都非常高的产业,其持续的市场运转有赖于金融服务和贷款保险等行业和机制的发展。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信贷风险保障体系从《夜宴》和《墨攻》开始,在制片领域才刚刚起步;在电影院改造的环节因为受房地产开发商机的带动有一定进展。但在产业链总体上还没有形成气候,不能保证产业的持续发展,而且极其容易受到国家总体金融形势波动的影响。

(三)、拓宽融资渠道和提高融资效率的重点建议融资问题是扩大电影产业资本规模的关键,是电影产业以投资拉动增长和刺激消费的保证。从产业发展上来说,融资问题的解决是对电影产业的整合营销战略和核心竞争力战略的保证。

1、建立电影产业的金融信贷保障制度:建议国家广电总局从“电影专项

基金”拨出一定额度设立电影拍摄信贷保证金,替一定上限的影片贷款提供政府信贷保证,协助电影投资者向银行申请贷款。政府充当贷款保证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商业银行的风险压力。当影片制作失败或者票房失败时,由银行和政府主管机构分别拥有该影片的版权收益,剩余收益归影片投资者。这项制度的核心是要成立贷款融资履约的保障机构,监督贷款人不滥用这项制度。保障机构可以由广电总局信贷机构兼任,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行业机构或者协会执行。

2、借鉴韩国经验,将电影产业划分为文化创意风险产业,由国家设立基金直接向电影产业实行贷款扶植。

3、建立、健全国家电影版权抵押贷款制度。政府贷款可以高达制作成本的50%,可用于制作、发行或其它宣传活动,但必须在一定2到3年时限内归还。贷款前,政府主管机构必须与贷款人商定具体的投资汇报和利润分享计划,并与贷款者共同拥有电影版权和其它使用权,直至贷款资助额完全收回为止。

4、改善电影产业基础环境。建立健全高透明度的信息流通渠道(建立行业信息库),提供可靠的制作成本、票房及发行纪录等多种数据,作为融资机构审批信贷、评估风险、电影回收能力,以至监控电影制作预算等经济活动的重要参考。重视政府文献资源的整合,广泛发布制作合约、电影融资等所需的法律文件,对电影界补充或掌握电影业融资知识提供参考。

二、中国电影产业的制作环节分析

(一)、中国电影制作的现状2005年国产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了260部,2006年330部,再次刷新了中国故事影片生产总量的记录。总体上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态势。

(二)、电影制作中面临的问题

1、后期制作环节薄弱。由于整个产业的资金规模欠缺,导致电影的后期制作基础设备老化,产业技术更新较慢。国家除了中影集团所属的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和上影集团所属的上影数码两个数字制作基地以外,整体的技术水平与国际一流制作水准差距较大。总体上,国家电影产业的数字技术开发和软件应用现状没有形成规模,大部分国产影片在后期制作上不够精良,甚至是粗制滥造。

2、数字化创作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尤其是既懂电影艺术创作,又熟谙数字技术制作艺术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

3、支持电影制作的服务不够到位。虽然有山西的“乔家大院”等文化品牌深深地受益于电影艺术这种创意传播的好处,但至今深刻认识到电影产业所带来的“线下”经济利益特性的地方并不多。在美国,许多州为了吸引电影剧组前来拍片,出台了名目繁多的税费减免和免费服务措施,韩国也是积极为世界各国前来

拍片的剧组提供优惠的服务。

(三)、重点建议

产业制作环节的两个决定因素,一个是人才的因素,一个是基础设施的因素。在这一产业环节上,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配合人才战略、数字化战略和“请进来”战略的实施。

1、进一步加大国家在数字化后期制作设施方面的扶持力度,直接瞄准国际一流水准。这类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作为国产电影制作的平台,更重要的,可以借助产业技术更新的历史契机,实现整个产业制作水准的后发式跨越发展,吸引国际制作企业的进入,参与国际分工,加大电影产业国际收益,同时进一步带动国内的创作制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由于后期制作的固定设备耗资巨大,建议政府在这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和资金投入。

2、加强对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复合型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一方面可以加大对于国家数字影视高等教育机构的扶持。对企业的在职人员培训给予资金补贴也是一个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专业人员培训基金,各企业只要缴纳他们制片经费的很少比例,比如5%,就可以让他们的员工得到政府主办的专业技能在职培训。

3、从政策和资金上,对新兴影视技术公司和新人的发展给予帮助和扶持促进电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4、为电影制作提供更便利的管理服务。具体措施包括:降低拍摄场地的费用,低价提供废弃公共设施以供拍摄;为特殊场地的租用提供政策上的便利,手续上制定规范的程序;在各个地区建立专门组织,为国内外电影摄制组提供具备各种专业技能的“线下”服务人员,包括群众演员、保安、搬运工、木工、厨师等等,同时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三、中国电影产业的电影发行与市场开拓分析

(一)、发行环节与市场开拓现状在我国电影产业的价值链中,发行环节的模式呈现出与制片商和放映商两极融合的特点。在打破了历史上电影发行由“中影公司”实行统购统销的体制后,现在的每一个具备拍摄影片资格的制片厂都具备了直接与电影院和院线商谈拷贝发行的权利。许多民营电影公司为了加强对于影片放映市场的控制权,纷纷采取这种方式,实现了制片机构与发行机构的融合。

由放映商联合起来的院线公司也在另一方面获得了针对影片发行的更大控制权。这就是从2002年开始发动的院线制改革运动。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组建院线36条。各大院线都实现了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的运作。

对于市场开拓而言,国内电影的6000多块银幕中,只有约一半可以进行规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