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连墙件做法

合集下载

新型脚手架连墙件及其施工工法(2)

新型脚手架连墙件及其施工工法(2)

新型脚手架连墙件及其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脚手架在施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新型脚手架连墙件及其施工工法的出现,为建筑施工提供了更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新型脚手架连墙件及其施工工法相较于传统脚手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该工法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由组装,适应不同施工环境和要求。

其次,由于使用了新型的连接件,脚手架安装快速、稳固,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此外,该工法还具有自重轻、运输方便等优点,能够大大减少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三、适应范围新型脚手架连墙件及其施工工法广泛适用于各种建筑施工项目,包括住宅建筑、工商业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

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室内装修,均可采用该工法进行脚手架搭设。

四、工艺原理新型脚手架连墙件及其施工工法的实际工程应用通过分析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充分利用连墙件的连接性能,实现脚手架的整体连续性。

通过合理的施工顺序和连接方式,确保脚手架的安全稳定。

实际应用中,采用地锚和立杆等技术措施,增加脚手架的抗风能力和承载能力。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法的每个施工阶段都需要严密执行,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与成功。

首先,进行脚手架平台的搭设,确保平台的牢固性和水平度。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立杆的设置,采用适当的连接件将脚手架连接成连续整体。

之后,进行边框的搭设和连接,形成闭合的外墙脚手架。

最后,根据需要进行跳板和围蔽安装,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六、劳动组织在劳动组织方面,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点,合理安排施工人员。

其中包括搭设人员、连接人员、拆除人员等,各种人员的任务和协作关系需要在施工前进行明确规划。

通过科学合理的劳动组织,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七、机具设备在新型脚手架连墙件及其施工工法中,需要使用一系列机具设备。

连墙件方法

连墙件方法

连墙件方法
连墙件一般是指连接脚手架与建筑主体结构之间的构件,起到承受压力和拉力的作用,以防倾覆。

以下是常见的连墙件做法:
- 预埋钢管连接:在二次结构砌筑前,将钢管预埋在墙体内,是规范里规定的标准做法。

这种做法对二次结构砌筑有影响,且浪费材料。

- 利用外墙螺栓孔,制作专用的螺杆当作连墙件:利用穿墙螺杆,直接将螺杆和钢管焊接,在墙体内侧用螺栓固定。

- 预埋螺栓孔连墙件:不受穿墙螺栓孔位置的限制,连墙件可以灵活设置在合适的位置。

- 直接在外墙上预埋套管,墙体内外设置扣件固定连墙件。

此外,还有其他的连墙件做法,比如利用穿墙螺杆做连墙件孔、固定在楼板下面、拉紧扁铁等。

具体选择哪种做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剪力墙脚手架连墙件做法

剪力墙脚手架连墙件做法

剪力墙脚手架连墙件做法
剪力墙脚手架连墙件通常由以下步骤完成:
1. 确定墙脚手架的位置: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要求,确定剪力墙脚手架的位置。

2. 安装脚手架:根据脚手架的规格和要求,安装脚手架的水平支撑杆、立杆、横杆等组成部分。

3. 安装连接件:连接件主要用于连接剪力墙脚手架和墙体,常见的连接件有螺栓、钢铁连接板等。

4. 固定连接件:使用螺栓或其他固定装置将连接件固定在剪力墙脚手架和墙体上。

5. 检查稳定性:安装完连接件后,进行稳定性的检查,确保连接牢固、不易移动。

6. 进行加固: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增设斜杆、支撑杆等加固措施,提高剪力墙脚手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总之,剪力墙脚手架连墙件的安装主要是通过连接件将剪力墙脚手架固定在墙体上,通过加固措施保证稳定性。

具体的做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调整。

新型连墙件方案

新型连墙件方案

新型连墙件方案连墙件是脚手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连接脚手架与建筑物,对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脚手架的失稳通常分为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其中整体失稳是脚手架失稳的主要破坏形式。

设置合理、承载力高、构造符合要求的连墙件,对计算单元的计算跨度的改善和横向刚度的提高,均起直接作用。

国内常见的用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连墙件做法包括:拉撑结合方法、预埋钢管方法、后锚固方法、箍柱法、预埋铁板法。

其中,拉撑结合方法通常适用于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24m的低层、多层建筑,采用预埋钢筋与脚手架拉结,再加水平钢管撑住主体结构的方法或采用预埋钢筋与短钢管焊接后,再用扣件连接水平钢管与脚手架连成一体。

拉撑结合方法的连墙件做法成本低,无砌体后补洞工序,因此在多层建筑中使用较为普遍。

但其承载力差,横向刚度相比于刚性连接方法较弱,易产生晃动,并且在外墙粉刷时易被全部拆除,存在安全隐患。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30—2001)第6.4节对连墙件作了具体规定,对于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对24m以上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

刚性连墙件指的是采用钢管、扣件或预埋件组成的连墙件。

但规范中并未具体规定刚性连墙件的做法,导致目前各地刚性连墙件的做法不一,部分做法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XXX经过长时间的论证、试验、工程试用后,提出了新型的瑞利得连墙件解决方案。

该方案采用钢管、扣件和预埋件组成,具有承载力高、构造符合要求、安装简便等优点。

该方案已在多个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对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连墙件做法,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确保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需要加强对刚性连墙件的规范和标准化,避免存在安全隐患的做法。

规范中规定,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24m的建筑禁止使用拉撑结合连墙件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两种常用的连墙件方法:预埋钢管方法和后锚固方法。

关于外脚手架连墙件节点做法

关于外脚手架连墙件节点做法

关于外脚手架连墙杆做法得明确关于外墙脚手架连墙杆得施工做法需要请教您,以下做法一就是我司建议采用得外墙脚手架连墙杆得施工做法,麻烦您帮我们确认该做法就是否合理、就是否符合万科要求,具体内容详见下文所述:做法一:一、连墙件设置:连墙件采用预埋22号圆钢(预埋端)与水平向钢管(双扣件连接)组合,按结构楼层每层设置,下段脚手架水平间距3跨(18层以下),上段脚手架水平间距2跨。

该外架连墙件具体施工做法详见附件所示二、对该做法得连墙件进行受力计算(1)18层以下连墙件每3跨设置一道,间距4、5米连墙件得轴向力计算值应按照下式计算:Nl = Nlw + No其中 Nlw ——风荷载产生得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应按照下式计算:Nlw =1、4 ×wk ×Awwk -- 风荷载标准值,wk = 0。

329kN/m2;Aw—- 每个连墙件得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得迎风面积,Aw = 2、8×4、5 = 12。

600m2;No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得轴向力(kN);No =5、000经计算得到 Nlw= 5.8kN,连墙件轴向力计算值Nl = 10。

8kN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f = A[f]其中——轴心受压立杆得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i=130。

00/1。

58得结果查表得到=0。

71;A = 4。

89cm2;[f] = 205、00N/mm2、经过计算得到 Nf = 71.152kNNf>Nl,连墙件得设计计算满足要求!连墙件采用钢筋(预埋端)及钢管(双扣件连接)组合。

双扣件抗滑力12KN大于10、8KN,满足要求、φ22钢筋抗拉强度:205×11×11×3.14=77、88KKN,大于10.8kN,满足要求!焊缝验算: Qa≤Lw hefwtLw—焊缝长度,Lw=100mmhe—焊缝计算厚度,he=0。

75s(s取3mm)fwt—焊结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MPaLwhefwt= 2×100×0、75×3×170= 76、5KN≥10、8KN,满足要求。

连墙件的种类和要求

连墙件的种类和要求
1、拉撑结合方法
拉撑结合方法通常适用于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24m的低层、多层建筑,采用预埋钢筋与脚手架拉结,再加水平钢管撑住主体结构的方法或采用预埋钢筋与短钢管焊接后,再用扣件连接水平钢管与脚手架连成一体。拉撑结合方法的连墙件做法详见图一。
拉撑结合方法具有成本低、无砌体后补洞工序,因此,在多层建筑中使用较为普遍。
拉撑结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脚手架的横向刚度相比于刚性连接方法较弱,起撑作用的钢管无法紧密连接脚手架与主体结构,导致脚手架易产生晃动,并且在外墙粉刷时易被全部拆除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2、预埋钢管方法
预埋钢管方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连墙件做法,能起到刚性连接作用。预埋钢管方法是在砼浇筑前用一竖向短钢管埋设于梁内约20cm,露出梁背约20cm,待砼浇筑完成后,用水平长钢管连接立杆与竖向短钢管即可,如图二所示。
预埋钢管方法的连墙件优点是刚性好、埋设位置准确。
预埋钢管方法的连墙件的不足之处是成本高,拆卸麻烦,并且必须对砌体的后留洞口进行后期封堵。
目前,钢管扣件的租赁价格随着钢材原材料的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涨,预埋钢管方法由于相比其他连墙件方法所使用的钢管与扣件数量为相对较多,如预埋短钢管方法必须采用2个扣件,且与短钢管连接的扣件有相当比例无法拆卸,最终报废,导致成本较高。采用预埋钢管方法时,在砌体施工时必须对连墙件的竖向短钢管位置留设洞口,待连墙件拆除后采用细石砼进行封堵。对洞口的封堵如稍不慎重,将导致洞口补不密实,从而给外墙防水留下难以弥补的隐患,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和内地多雨地区的建筑,更应当引起重视。
3、后锚固方法
后锚固方法是针对上述预埋钢管方法的不足而作的改进。后锚固方法是在梁的侧面钻孔,安装膨胀锚栓或化学锚栓,再用事先与钢管焊成一体的锚板连接即可。

建筑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施工技术

建筑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施工技术

建筑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施工技术1. 引言1.1 概述建筑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辅助工具,用于支撑脚手架主体结构的连墙件,起到加固和支撑的作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建筑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将从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的作用、种类、安装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拆除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工程施工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建筑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的施工技术。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建筑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为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建筑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确保施工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建筑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施工技术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的作用建筑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辅助工具,它在施工过程中起到支撑和连接墙体的作用。

主要作用如下:1. 提供支撑: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可以提供稳固的支撑,使墙体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倾斜或坍塌,确保施工安全。

2. 连接墙体: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可以连接墙体,确保墙体之间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墙体出现裂缝或移动。

3. 方便施工:通过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的使用,施工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墙体的砌筑和修整,提高施工效率。

4. 节约材料: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减少对其他支撑材料的需求,节约施工成本。

5. 环保节能: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采用优质材料制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对环境资源的消耗,符合现代建筑绿色环保的理念。

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在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2.2 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的种类: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是搭建建筑脚手架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件之一,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施工条件,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

外脚手架新型连墙件施工工法

外脚手架新型连墙件施工工法

外脚手架新型连墙件施工工法外脚手架新型连墙件施工工法一、前言外脚手架是施工建筑中常用的施工工法之一,其作用是在建筑外墙上搭设临时支撑结构,以便进行高空作业。

传统的外脚手架施工往往需要大量的材料和人力,工期较长,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映较慢。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新型连墙件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新型连墙件施工工法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路,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墙件均为统一尺寸的模块,方便拼装和拆除。

与传统施工工法相比,新型连墙件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简化施工流程: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切割和拼装时间。

2. 提高施工效率:墙件的拼装和拆除过程简单快捷,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

3. 减少材料浪费:模块化设计更加合理使用材料,减少了浪费,有利于环保。

4. 提升安全性:连墙件的连接方式更加牢固,能够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

5. 灵活性高: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施工需求进行调整和组合,灵活性更强。

三、适应范围新型连墙件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外墙施工,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外墙的搭设。

其优点在于可以适应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墙体结构,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更加安全和便捷的工作环境。

四、工艺原理新型连墙件施工工法采用模块化设计,利用安全可靠的连接方式将墙件组装起来,形成连续的支撑结构。

墙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旋转锁定,可以确保连接结构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墙体情况和施工要求,可以选择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墙件进行组装,提供更加灵活的施工方案。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墙体准备:清理墙体表面,确保墙体平整且没有杂物。

2. 墙件组装:根据设计要求和墙体形状,选择合适的墙件进行组装。

首先将底部墙件按照要求固定在地面上,然后依次组装上方的墙件,采用旋转锁定方式使其稳定连接。

脚手架施工:脚手架洞口、连墙件搭设

脚手架施工:脚手架洞口、连墙件搭设

脚手架施工:脚手架洞口、连墙件搭设在建筑施工领域,脚手架的搭建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为施工人员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作业平台。

而在脚手架施工中,脚手架洞口和连墙件的搭设更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两个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施工要点。

一、脚手架洞口的搭设(一)洞口类型在脚手架施工中,常见的洞口类型包括门窗洞口、施工洞口等。

不同类型的洞口,其搭设要求和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二)洞口防护对于洞口的防护,首先要确保其周边设置牢固的防护栏杆,高度一般不低于 12 米。

栏杆应能承受一定的水平冲击力,并且设置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

(三)洞口支撑在洞口上方,需要设置专门的支撑结构,以承受可能的荷载。

支撑结构可以采用钢梁、木梁等,其间距和规格应根据洞口的尺寸和荷载进行计算确定。

(四)洞口脚手板铺设在洞口处铺设脚手板时,要确保脚手板铺满、铺稳,不得有探头板。

脚手板的两端应与横杆可靠固定,防止滑动。

(五)洞口加固措施对于较大的洞口,还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如增加斜撑、加强横杆等,以提高洞口部位的整体稳定性。

二、连墙件的搭设(一)连墙件的作用连墙件是将脚手架与建筑物主体结构连接在一起的构件,它能够有效地抵抗脚手架的水平荷载和倾覆力矩,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

(二)连墙件的设置位置连墙件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300 毫米。

并且,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三)连墙件的设置数量连墙件的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风荷载大小等因素进行计算确定。

一般来说,竖向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水平间距不应大于 3 跨。

(四)连墙件的连接方式连墙件与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连接可以采用刚性连接或柔性连接。

刚性连接通常采用钢管、扣件等与建筑物的预埋件或预留孔洞连接;柔性连接则采用钢丝绳、钢筋等进行拉结。

(五)连墙件的拆除在拆除脚手架时,连墙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

外脚手架新型连墙件施工工法

外脚手架新型连墙件施工工法

外脚手架新型连墙件施工工法外脚手架新型连墙件施工工法一、前言外脚手架是现代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高效、安全的搭建和拆除工具。

在外脚手架中,连墙件是连接立杆与墙体的重要组件,起到固定立杆和墙体的作用。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近年来,一种新型连墙件施工工法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新型连墙件施工工法采用模拟数值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在保持外脚手架传统优点的基础上,减少了连墙件数量和施工工序,并且优化了施工工艺和操作方式。

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连墙件数量减少:通过对承载力和安全系数的精确计算和模拟,合理布置连墙件数量,减少外脚手架的材料消耗,降低施工成本。

2. 施工效率提高:通过新型连墙件的设计和使用,使外脚手架的搭建和拆除更加快速、方便,施工进度大大提高。

3. 结构稳定可靠:新型连墙件采用优质材料,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抗风性能,保证外脚手架的结构稳定和施工安全。

4. 操作简便:新型连墙件采用轻量化设计,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三、适应范围新型连墙件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施工,包括住宅楼、商业建筑、桥梁、高架路等。

特别适用于施工周期短、施工面积大、要求施工质量高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按照设计要求,分析外脚手架搭建的力学特性和结构要求,确定合适的连墙件数量和布置方式。

通过模拟计算和数值分析,确定连墙件的材料规格和承载力,以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采取的技术措施:1. 连墙件设计:根据墙体的高度和结构特点,设计合适的连墙件形式和规格,保证连墙件与墙体的连接牢固可靠,满足施工工艺和力学要求。

2. 连墙件安装:采取适当的安装方法和工具,确保连墙件的正确安装和紧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性。

3. 连墙件布置:根据外脚手架的搭建方案和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布置连墙件的位置和数量,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建筑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施工技术

建筑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施工技术

建筑脚手架工具式连墙件施工技术脚手架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它是施工过程中搭建起来的临时性建筑物。

脚手架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材料来建造,例如钢管板式脚手架、铝合金脚手架、木制脚手架等等。

在搭建过程中,定位准确可重复使用的过配件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工具式连墙件搭建脚手架的施工技术。

1. 工具式连墙件的分类工具式连墙件是脚手架中最为关键的连接部件之一。

根据工具式连墙件的性质和用途,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套筒型工具式连墙件:它的稳定性更高,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钢管或者铝合金管的连接处。

(2)L型工具式连墙件:它的结构更为简单,适用于各种钢板的固定。

工具式连墙件的组装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注意点:(1)先对工具式连墙件进行组合,将其调整为所需的长度和角度。

(2)在下一个工具式连墙件之前做好定位,将其与当前已经安装好的脚手架结构配合起来。

(3)安装好之后检查连接处的状态,严防发生缺口或者连接处不牢固的情况出现。

(4)进行预拧,预拧力要力度适中,不能过大或者过小,以避免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引起危险。

在使用工具式连墙件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检查、整理并储存。

(1)检查:检查工具式连墙件的质量和性能,并检查连接处是否出现裂缝或者疲劳。

(2)整理:将工具式连墙件整理归类,分门别类地存储,以便下次使用。

(3)储存:储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并对其进行分类、清洁和维护,其中分类是为了方便下一步使用。

在搭建脚手架时,安全无疑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使用工具式连墙件的过程中,我们要格外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连接处的牢固性:使用工具式连墙件进行连接时,要保证连接处的牢固性。

如果连接处松动,很容易引起危险。

(2)排除缺口:我们需要在连接处排除所有缺口,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在缝隙中产生带来危险。

(3)检查切割面质量:由于切割面质量可能会影响引脚和工具式连墙件的连接,我们需要检查切割面的质量,确保切割面光滑、整洁,不受碎屑和异物的影响。

通过上述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工具式连墙件,可以保证搭建起来的脚手架是稳固、安全且可重复使用的。

连墙件工艺

连墙件工艺

工法内容简述:纵观近年来外脚手架搭设中的连墙件,多数采用在现浇砼结构中预埋短钢管的形式。

即将短钢管竖向预埋在边梁砼内一部分,外露一部分,再加水平连杆(脚手钢管)用扣件将外架立杆与预埋钢管进行连接。

传统作法存在很多缺点,给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造成许多不利影响。

1)、在外墙砌筑时,一般都在预埋有钢管连墙件处留洞,外墙装修后期对原连墙件进行拆改并重新加固外架。

在拆除原连墙件时,大多连墙件的扣件因砌体及砂浆影响难以拆除而只能直接割除水平钢管及竖向钢管,再将埋在墙内的短钢管和扣件清理出来,然后对外墙进行堵洞和修补。

但如留洞过大,修补的时间就会较长,影响外架拆除进度,如保外架拆除进度,施工质量又无法保证,此处为外墙渗漏水的最大隐患。

如留洞过小,预埋的钢管及拉结的十字扣件(包括水平钢管)又无法轻易的取出,造成拆除的困难以及扣件和钢管的非正常损失及渗漏隐患。

2)、在飘窗及阳台栏杆处的连墙件,外架连墙件又需经过几次拆改过程,外架的稳定性又存在极大隐患。

改进作法用现场直径16~20mm废料钢筋(加工余料)与短钢管焊接,制作专用外架连墙件,如下图所示。

连墙件提前在加工场内集中制作,搭设外架时分批运到工作面使用,方便快捷,质量安全有保证。

特点采用该工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外墙砌筑时,底部用砂浆找平,砖照常砌筑,不需留洞,拆架时沿砌体面直接切除,外墙面装饰层修补量很小且不需要拆改,减少了二次修补用工量,保证了质量和安全,加快了速度。

2)、在飘窗处,一般均有高低不等的窗台,连墙件埋设在窗台下的墙内楼面处,完全不影响窗安装。

即使少数飘窗为落地,但结构面标高与建筑面标高一般相差50mm,安装窗框时底面距结构标高至少40mm,钢筋不影响窗的安装,拆架时直接切除,修补量很小。

3)、在栏杆处,栏杆一般为全立杆或底部有一水平杆,但水平杆距建筑面层一般为50~100mm,且一般栏杆底部至少有100mm的坎,此为细石砼浇注,不影响栏杆安装。

脚手架预埋装配式连墙件施工工法(2)

脚手架预埋装配式连墙件施工工法(2)

脚手架预埋装配式连墙件施工工法脚手架预埋装配式连墙件施工工法一、前言脚手架预埋装配式连墙件施工工法是在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种工法,它通过使用预制的装配式连墙件来加速施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和经济技术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脚手架预埋装配式连墙件施工工法的特点有:1. 施工速度快:采用预制的装配式连墙件,可以大大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时间成本。

2. 施工质量高:装配式连墙件经过工厂预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可以保证施工质量。

3. 适应性强:该工法适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体系,可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建筑等。

4. 环保节能:预制装配式连墙件的使用可以减少现场加工,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三、适应范围脚手架预埋装配式连墙件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多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等。

它可以满足各类建筑结构的需求,提供灵活的支撑和延伸功能,满足不同建筑部位的施工要求。

四、工艺原理脚手架预埋装配式连墙件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在施工前,在建筑结构中预埋装配式连墙件,然后在施工过程中直接搭建脚手架,以便进行后续的施工操作。

这种工法在施工中,通过使用预制的装配式连墙件,可以减少现场加工和修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以提供统一的安装标准和稳定的施工质量。

五、施工工艺脚手架预埋装配式连墙件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 设置脚手架: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确定脚手架的位置和高度,并进行设置。

2. 预埋装配式连墙件:在施工前,按照设计要求,在建筑结构中预埋装配式连墙件。

3. 搭建脚手架:根据需要,搭建起脚手架,固定装配式连墙件。

4. 连接支撑构件:根据设计要求,连接支撑构件,并进行固定。

5. 安装模板及其他施工附件: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模板和其他施工附件。

6. 进行施工作业:根据具体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如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

工程管理知识:脚手架连墙件构造形式

工程管理知识:脚手架连墙件构造形式

工程管理知识:脚手架连墙件构造形式连墙件
采用连墙件实现的附壁联结,对于加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其稳定承载能力和避免出现倾倒或坍塌等重大事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连墙件构造的形式:
①柔性拉结件采用细钢筋、绳索、双股或多股铁丝进行拉结,只承受拉力和主要起防止脚手架外倾的作用,而对脚手架稳定性能(即稳定承载力)的帮助甚微。

此种方式一般只能用于10层以下建筑的外脚手架中,且必须相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刚性拉结件,以承受水平压力的作用。

②刚性拉结采用刚性拉杆或构件,组成既可承受拉力、又可承受压力的连接构造。

其附墙端的连接固定方式可视工程条件确定,一般有:
a.拉杆穿过墙体,并在墙体两侧固定;
b.拉杆通过门窗洞口,在墙两侧用横杆夹持和背楔固定;
c.在墙体结构中设预埋铁件,与装有花篮螺栓的拉杆固接,用花篮螺栓调节拉结间距和脚手架的垂直度;
d.在墙体中设预埋铁件,与定长拉杆固结。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墙件做法
只要求搭设高度在24米以上的脚手架必须要用刚性连墙件
几种连墙件的做法:
1、拉撑结合方法
拉撑结合方法通常适用于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24m的低层、多层建筑,采用预埋钢筋与脚手架拉结,再加水平钢管撑住主体结构的方法或采用预埋钢筋与短钢管焊接后,再用扣件连接水平钢管与脚手架连成一体。

拉撑结合方法的连墙件做法详见图一。

拉撑结合方法具有成本低、无砌体后补洞工序,因此,在多层建筑中使用较为普遍。

拉撑结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脚手架的横向刚度相比于刚性连接方法较弱,起撑作用的钢管无法紧密连接脚手架与主体结构,导致脚手架易产生晃动,并且在外墙粉刷时易被全部拆除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2、预埋钢管方法
预埋钢管方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连墙件做法,能起到刚性连接作用。

预埋钢管方法是在砼浇筑前用一竖向短钢管埋设于梁内约20cm,露出梁背约20cm,待砼浇筑完成后,用水平长钢管连接立杆与竖向短钢管即可,如图二所示。

预埋钢管方法的连墙件优点是刚性好、埋设位置准确。

预埋钢管方法的连墙件的不足之处是成本高,拆卸麻烦,并且必须对砌体的后留洞口进行后期封堵。

目前,钢管扣件的租赁价格随着钢材原材料的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涨,预埋钢管方法由于相比其他连墙件方法所使用的钢管与扣件数量为相对较多,如预埋短钢管方法必须采用2个扣件,且与短钢管连接的扣件有相当比例无法拆卸,最终报废,导致成本较高。

采用预埋钢管方法时,在砌体施工时必须对连墙件的竖向短钢管位置留设洞口,待连墙件拆除后采用细石砼进行封堵。

对洞口的封堵如稍不慎重,将导致洞口补不密实,从而给外墙防水留下难以弥补的隐患,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和内地多雨地区的建筑,更应当引起重视。

3、后锚固方法
后锚固方法是针对上述预埋钢管方法的不足而作的改进。

后锚固方法是在梁的侧面钻孔,安装膨胀锚栓或化学锚栓,再用事先与钢管焊成一体的锚板连接即可。

后锚固方法的优点是刚性好,无补洞工序因而也无渗水隐患。

后锚固方法的不足是施工极其麻烦,尤其是钻孔时极其麻烦。

通常是采用2颗膨胀锚栓,承载力不高,易松动,不可承受低周反复荷载,施工要求高,并且施工完成后,锚栓也报废,无法重复使用,造成成本也较高。

4、箍柱法
箍柱法是指不在主体结构内预埋,柱子模板拆除后,用四根短钢管和四个扣件将砼柱箍住,并通过一根长钢管与脚手架立杆连接的方法,见图三。

箍柱法的优点是刚性好,施工灵活方便。

箍柱法的不足是所需要材料最多,相比于预埋钢管法,增加了三个扣件和四根短钢管,对于施工周期长的高层建筑来说,经济性极差。

并且,同预
埋钢管法一样,仍存在墙件补洞工序,对外墙防水来说也是极其不利的。

6.4 连墙件
6.4.1 连墙件数量的设置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3节、第5.4.1、5.4.2条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表6.1的规定。

6.4.2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2)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3)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4)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

6.4.3 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

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

6.4.4 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6.4.5 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2)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采用拉筋必须配用顶撑,顶撑应可靠地顶在混凝土圈梁、柱等结构部位。

拉筋应采用两根以上直径4mm的钢丝拧成一股,使用的不应少于2股;亦可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钢筋。

6.4.6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

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6.4.7 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