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现制定《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实施期为2009~2011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产业总体规模持续保持全国前列,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闽台合作不断深入,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局面。2004~2008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产品出口规模扩大了2.23倍,吸引外资总额达65亿美元。2008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9.2%,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1.2%;销售总收入超过3100亿元,其中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150亿元,完成出口额18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额近三分之一。我省显示器、计算机等23种产品产量长期位居全国前五位,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机、GSM移动手机、路由交换机、白光LED、继电器以及动漫游戏产品、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领域的研发水平处于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福厦沿海地区被列为全国首批9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信息产品制造业受到较大冲击,出口大

幅回落,利用外资明显减少,销售收入增速不断下降,部分重点骨干企业经营困难,企业亏损面继续扩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同时,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信息产品制造业仍以加工贸易为主,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低端,关键技术和高端配套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软件业虽然增幅较大,但占产业的比重仍然较低,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等核心战略性产业发展滞后于整机发展。在外资尤其是台资新一轮IT产业转移中承接乏力,新的有影响力的大型项目落户较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支撑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储备不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例较低,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坚持“五个突出”(即:突出站位、突出优势、突出重点、突出创新、突出服务),以市场为导向,以福厦沿海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依托,优化产业布局,加强闽台合作,增强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移动通信产品等三大主导产业链,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加快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发展,努力提高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在信息产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产业战略支撑地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按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通信运营及信息服务业、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等不同行业特点和互动关系,分类推进,引导和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着力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规模优势的龙头骨干企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上下游配套企业和关联企业的引进培育,形成由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集中、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

2.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竞争与合作,实现优胜劣汰;发挥政府在政策支持和组织协调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为产业发展构建良好环境,保持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3.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体系,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突破重点产业链核心技术和工艺环节,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继续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着力引进境内外技术领先、牵引力强的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的培育发展。在光电、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化服务、动漫游戏等领域突出闽台合作,加强人才引进,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4.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相结合。遵循产业集聚发展的规律,找准在全球和国内分工中的位置,通过引导资金投向,

努力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核心元器件配套能力不足的瓶颈制约,着力构建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相对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优势产业。

(三)目标

至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产业战略支撑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产业发展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由加工制造为主向集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转化,逐步建成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10%以上,成为具有较强研发、设计能力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和闽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基地。

创新目标:建立较为完善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创建一批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或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 个以上,博士后工作站2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3项,福建名牌产品50项,其中创15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福建名牌软件产品。90%以上的电子信息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效益目标: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600 亿元,年均增长22%;增加值达到1700亿元, 年均增长20%左右,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38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1800亿元,产品出口额达300亿美元。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确保主导产业稳定增长

完善产业体系,保持出口稳定,拓展城乡市场,提高利用外资以及台资水平,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实现计算机、视听产品和移动通信等骨干产业平稳发展。

1.加大整机带动,增强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竞争力。稳步发展我省具有传统产业优势的计算机及外设产业,促进计算机、打印机、税控收款机、交换机、路由器等产品和配套产业的稳定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自主配套能力。推动量大面广的低成本笔记本电脑制造技术产业化,鼓励自主品牌产品销售,积极拓展个人计算机消费市场、农村市场及工业行业应用市场,支持骨干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

2.加快技术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数字电视产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嵌入式控制软件和前端系统的设计与集成技术的开发,突破专利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支持彩电骨干企业与显示模组、芯片设计、专用软件研发等相关企业的纵向整合,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我省已有的各种数字视听前端和终端产品制造技术的发展,加快各种多媒体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数字化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4C (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融合,促进我省视听产业链向数字化的整体升级。

3.加强技术储备,促进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加快3G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