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建筑结构抗震知识第1讲.pptx

合集下载

第1章 结构抗震基本知识-PPT课件

第1章 结构抗震基本知识-PPT课件

死亡24人,经济损失94亿美元。
云林县六市中山国宝二期大楼座落在大智路上,为12层钢筋混凝 土住宅和商务混合大楼,其中二栋自楼梯间相接处分裂,东侧楼 6层以下全部塌陷,并向东侧倒在邻房4层楼公寓上。西侧楼5层 以下全部倒塌,并向西倾倒在另一栋大楼上,柱子间距介于8米 到10米,且柱子数量偏少。
地震破坏综述
1.台湾集集地震..\地震破坏 \921報告書(台湾 集 集 大 地 震).ppt
地震破坏综述
2 鹿儿岛地震..\地震破坏\4鹿 児島地震2019.ppt
地震破坏综述 3福冈地震..\地震破坏\日本福 冈县西部近海地震.ppt
地震破坏综述 4 节点破坏..\地震破坏\5接合 部破壊例.ppt
唐山市文化路青年宫,为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7.8级地震 时倒塌一层,7.1级地震时除四根门柱外,全部坍塌。
开滦煤矿医院,为砖混结构的五层楼房(局部七层), 仅西部转角残存 。
唐山市开滦煤矿救护楼,为砖混结构人字木屋架的三层楼 房,墙倒顶塌。
唐山市河北省煤矿设计院,砖混结构的楼房 局部倒塌。
唐山地区交通局,砖混结构的三层办公楼遭到破坏。 (此处为唐山地震重点保护遗迹之一。)
地震时河床变形,导致跨河公路桥梁跨塌。
人员伤亡惨重
美国加州北岭地震(7.0级)
1994年1月17日,2400栋建筑被毁,多处高架 公路桥受损,死亡61人,伤7300人,直接经济损 失300亿美元,保险损失104亿美元。
日本阪神地震(7.2级)
2019年11月17日,22万栋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 死亡6348人,伤4万人,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
二、我国的地震情况
1.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
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 原因是:我国正好介于地球的两大地震带之间。 全世界地震主要分布于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和从阿 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至 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2)欧亚地震带:从印度、尼泊尔经缅甸 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帕米尔高原,经 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

建筑抗震基本知识(PPT 25页)

建筑抗震基本知识(PPT 25页)
1939年12月26日 1960年05月22日 1970年05月31日
日本横滨、东京一带
土东部城市埃尔津詹 智利 秘鲁最大的渔港钦博特市
8.3级
7.9级 8.3级 7.7级
14.3万人
2.3万人 1万人 4万人
墨西哥大地震
亚美尼亚大地震 日本阪神大地震 土耳其大地震
1988年09月19日
1988年12月07日 1995年01月17日 1999年08月17日
横波:质点运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又称剪切波。 特点:周期较长,振幅较大
面波
面波: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后形成的次生波 特点:振幅大,周期长,约为横波波速的0.9倍可 分为瑞雷波(R波)和乐甫波(L波)
(a) R波:在地面上呈滚动形式。 (b) L波:在地面上呈蛇形运动形式。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最快,横波次之, 面波最慢。 在地震记录图上,纵波最先到达,横波 次之,面波到达最晚。
常用术语
极震区
震中 震 源 深 度 震源 术语解释图 震中距 建筑物 地表
震源距
震源:地层构造运动中,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
震中距:建筑物到震中之间的距离。 震源距:建筑物到震源之间的距离。
常用术语
极震区 震中 震 源 深 度
震中距
建筑物 地表
震源距
震源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km以内,释放能量占 全年地震的85%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km,占12%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占3%
墨西哥西南太平洋海底
前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 日本神户市 马尔马拉
8.1级
-7.2级 7.4级

《建筑抗震结构》课件

《建筑抗震结构》课件

监测方法
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 ,如传感器、测量仪器、数 据采集系统等,对结构进行 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评估结构的性能变化和抗 震能力,为结构的维护和加 固提供依据。
预警与决策支持
根据监测结果和数据分析, 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决策 者提供科学依据,采取有效 措施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
基于结构健康监测的抗震设计
总结词
基于结构健康监测的抗震设计是一种利用现代监测技术,对 结构在地震中的实时状态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结 构抗震设计的理念。
详细描述
这种方法利用传感器、无线传输等技术,对结构的振动、变 形、裂缝等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可以了解结 构的实时状态和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根据监测结果,可以优 化结构的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基于结构损伤控制的抗震设计
总结词
基于结构损伤控制的抗震设计是一种以控制结构在地震中的损伤程度为目标, 进行结构抗震设计的理念。
详细描述
这种方法着重于控制结构在地震中的损伤程度,以避免结构发生严重的破坏或 倒塌。设计时会考虑结构的材料特性、连接方式、构造措施等因素,制定相应 的设计策略,以减小结构在地震中的损伤。
抗震结构设计的优化方 法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总结词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一种以结构在地震中的性能为目标,进行结构抗震设计的 理念。
详细描述
这种方法强调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性能应满足特定的需求,如结构的变形、位 移、加速度等应在规定的范围内。设计时,会根据地震的预期强度和结构的特性 ,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中的性能。
02
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的成因与分类
地震的成因

抗震课件1

抗震课件1

S波开始面波开始
1.2 地震的基本术语
三、震级
1、地震震级:反映一次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用M表示
M log
=
A
式中A表示标准地震仪距震中100km纪录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位为微米。

2.震级与能量的关系
11
log+
=
8.
E5.1
M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2倍;相差二级,能量相差1000倍。

3.按震级的地震分类
微震---2级以下。

人感觉不到
有感地震---2-4级人有感觉
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有破坏
强烈地震---7级以上有破坏
特大地震---8级以上有破坏
1.2 地震的基本术语
四、地震烈度
1.定义及影响因素
一次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

用I表示。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

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

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2.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表是评定烈度的标准和尺度。

我国在1980年制定了《中国地震烈度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将地震烈度分为1-12度。

建筑结构课件-抗震基本知识

建筑结构课件-抗震基本知识
有特殊要求的建築、地震易倒 塌的建築、有明顯薄弱層的建築, 不規則的建築等
2、抗震設防範圍
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的所有新建建築工 程均必需進行抗震設計。
規範適用於6-9度地區抗震設計及隔震、消能減震 設計。
超過9度的地區和行業有特殊要求的工業建築按有 關專門規定執行。
3、抗震設防依據
一般情況下採用抗震設防烈度。 在一定條件下可採用抗震設防區劃提供的地震動 參數。
設 甲類 防 乙類 分 丙類 類 丁類
重大建築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築 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需儘快恢復的建築 除甲乙丁類以外的一般建築 抗震次要建築
設 甲類 防 乙類 分 丙類 類 丁類
重大建築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築 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需儘快恢復的建築 除甲乙丁類以外的一般建築 抗震次要建築
A、中央級、省級的電視調頻廣播發射塔建築,國際電信樓、國際海纜登陸站、 國際衛星地球站、中央級的電信樞紐(含衛星地球站)。
B、研究、中試生產和存放劇毒生物製品和天然人工細菌與病毒(如鼠疫、霍亂、 傷寒等) 的建築。
C、三級特等醫院的住院部、醫技樓、門診部。
2).抗震設防措施
抗震措施:除結構地震作用計算和抗力計算以外的 抗震設計內容,包括抗震構造措施。
2、 地震烈度
1).定義及影響因素
一次地震對某一地區的影響和破壞程度稱地震烈度, 簡稱為烈度。用I表示。
一般而言,震級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 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響烈度的因素,除了 震級、震中距外,還與震源深度、地質構造和地基條件等 因素有關。
2).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表是評定烈度的標準和尺度。 我國在1980年制定了《中國地震烈度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水准:“大震不倒”,当遭遇受到高于本地区设 防烈度的罕遇地震(简称“大震”)影响时,建筑不致倒 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损坏。
念; 2.了解建筑抗震设防的概念设计; 3.掌握建筑抗震设防的烈度、分类和标准。
2
重点
1. 震级与烈度; 2.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设防目标、设防标准、抗震
概念设计的基本要求。
难点
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要求。
§12.1 地震基本知识
12.1.1 地震及其破坏作用 1.地震成因和类型 地震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 震、人工诱发地震和构造地震。 根据地震发生的部位,可将其划分为浅源地震(小于 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km)和深源地震(震源 深度大于300km)。震源深度越小,地震对地面造成的破坏 性越大。我国发生的地震绝大多数属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 在10~20km左右)。
2.常用地震术语 震源:地震发生时岩层断裂或错动产生振动的部位; 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称为; 震中区:地震发生时震动和破坏最大的地区称为; 震中距:受地震影响地区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等震线:在同一地震中,具有相同地震烈度地点连线。
3.地震的破坏作用 (1)地表的破坏现象 1)地裂缝 重力地裂缝:由于地面作剧烈震动而引起的惯性力超 过了土的抗剪强度所致。构造地裂缝:与地质构造有关, 是地壳深部断层错动延伸至地面的裂缝。 2)喷砂冒水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及沿海地区,地下存在埋深较 浅的细砂层或粉土层时,可能发生喷砂冒水现象。
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2)设防烈度 作为一个地区建筑抗震设防依据的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
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的基本烈度。
2.设防目标 (1)大震和小震
小震:为烈度概率密度曲线上的峰值所对应的烈度, 即众值烈度或称多遇烈度,如图12.1.2所示。当基准设 计期为50年时,则50年内众值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 这就是第一水准的烈度。
地震次生灾害视频 (点击播放视频)
12.1.2 震级与烈度
1.震级
始定义是:在离震中100km处的坚硬地面上, 由标准地震仪(摆的自振周期为0.8s,阻尼为0.8,放大
倍数为2800倍)所记录的最大水平位移A(单位为μm)
的常用对数值,用公式表示为
微震:M<2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 有感地震:M=2~4的地震。 破坏性地震:M>5的地震,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强烈地震或大地震:M=7~8的地震。 特大地震:M>8的地震。
2.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指地震时某一地点震动的强烈程度,用符号I
表示。 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
M= lgA
(12.1.1)
因为这个震级的定义是1935年里希特所给出的,故称 为里氏震级。
震级的大小直接与震源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震级M与 地震释放能量E(单位erg)之间有如下关系
lgE =1.5M + 11.8
(12.1.2)
由式(12.1.1)可知,当震级相差1级时,地面振幅相 差10倍。由(12.1.2)可知,震级差1级,能量相差32倍。
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要求建筑物具有不同的抵抗 能力。
基于这一趋势,《抗震规范》提示了“三水准”的 抗震设防目标。
第一水准:“小震不坏”,即当遭受到多遇的低于 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简称“小震)影响时,建筑物 一般应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能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中震可修”,当遭受到相当于本地区设 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 修理仍能继续使用。
不同的地点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说离震中愈远,受地 震的影响就愈小,烈度也就愈低。对于一次地震的影响,随 震中距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烈度区。
目前,我国使用的是1999年由国家地震局颁布实施的 《中国地震烈度表》。
12.1.3建筑抗震设防 1.设防依据 (1)基本烈度 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50年时间内,在一
基本烈度:即第二水准烈度,也就全国地震烈度区 划图所规定的烈度,它在50年内超越概率大体为10%。
大震或罕遇烈度:俗称其为大震,50年内超越概率 为2%~3%的烈度,也是第三水准所对应的烈度。
由烈度概率分布分析可知,基本烈度和从值烈度相 差约1.55度,而基本烈度与罕遇烈度相差大致1度。
(2)抗震设防目标 抗震设防目标总的趋势: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
地震视频 (点击播放视频)
3)地面下沉 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在回填土和孔隙较大粘性土等 松软而压缩性较高的土层中,往往发生震陷,使建筑物破 坏,此外,在岩溶洞和采空区也常发生震陷。 4)滑坡、塌方 在强烈的地震下,常引起河岸、陡坡滑坡,有时规模 很大,造成公路堵塞、岸边建筑物破坏。
(2)建筑物破坏 1)结构丧失整体性 建筑物一般都是由许多构件组成,在地震作用下因构 件连接不牢、支撑长度不够或作为支座的墙体倒塌、柱断 裂,都会引起结构丧失整体性而破坏。 2)结构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 作为结构主要承重的构件,墙、柱、梁等由于其强度 不足,在地震发生时首先破坏,不能继续承受重力荷载从 而造成房屋倒塌。
第十二章 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
1. 地震及其破坏作用;震级与烈度;建筑抗震设防烈度、设 防目标、设防标准、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要求;
2.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措施;
3.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和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措施。
第一讲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理解震级、地震烈度的 概
3)地基失效 当建筑物建在软弱的地基土上或建在液化的地基土上, 而又未进行特殊处理,在地震发生时地基土的抗剪承载能 力不能抵抗重力的继续作用,从而造成房屋的局部倾斜或 不均匀下沉。 (3)次生灾害 地震除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外,还会引起火灾、水 灾、有毒物质污染等次生灾害,尤其在大城市,由次生灾 害造成的损失有时比地震直接产生的灾害造成的损失还要 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