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登岳阳楼》有感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对比阅读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对比阅读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异览登高景 同抒家国怀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联读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宋王朝积 贫积弱。 熙宁变法 失败,被 罢相。
景象
洞庭水、 岳阳楼、吴楚、
乾坤、孤舟
澄江、翠峰、归帆、 残阳、西风、酒旗、 彩舟、淡云星河、白 鹭、寒烟、衰草
情感
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 老病孤愁,时世艰难,
忧国伤时的情感。
对金陵景物的赞美, 对千古登高者的失望, 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对当时朝廷的担忧, 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诗词研讨会
这两篇课文在写作背景上有何相似之处?
唐:当时,国家正处于忧患时期。 宋:表面太平,朝廷苟安(危机四伏)。
走近两位伟大诗人
王安石
北宋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称 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该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后, 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词作抒发了金 陵怀古之情。二十年仕宦生涯,作者 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 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 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深深的忧虑。在金 陵胜地,登高望远,兴起满怀愁绪: 日月之迁流, 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 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成了 名篇佳作。
回想当年,金陵城中达官贵人寻欢作乐的笑声隐隐可闻,值 得叹息的是,在兵临城下,大敌当前的危急情况下,陈后主还在 与妃子们寻欢作乐,不知今夕是何年?可悲的是,每个王朝都不 吸取教训,接连覆灭。千古之后,我在在此登高怀古,独自感叹 兴亡的荣耀和耻辱,六朝的往事早已如流水般逝去,留下的只有 那带着萧索寒意的烟雾和衰败的秋草。时至今日,那些人仍不思 国家的贫困与安危,只知追求荒淫奢靡的生活,酒楼茶坊的歌女 还常常唱起《玉树后庭花》那样的亡国之曲。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登岳阳楼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登岳阳楼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 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4、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 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4、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 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昔闻:过去仅是听说过。
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 坼,裂开,这里引申为划分。 乾坤:天地。这句说天水相连,好像 整个天地都日夜浮动在苍茫的湖面上。
昔闻①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③。
过去仅是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 大湖浩瀚,像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 为吴楚两部分;天水相连,好像整 个天地都日夜漂浮在苍茫的湖面上。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 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 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 被人们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此三楼 被看作是中国楼阁文化的最重要代表, 故又称“中国三大名楼”。
代表作品: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诗歌的主要思想:
1、反映民生疾苦(同情人民) 2、忧国忧民(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强烈的憎恶) 4、歌咏自登岳阳楼而望故乡, 触景感怀之作。时年57岁,距生 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 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 饮药维持生命。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闻①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③。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无一字:音讯全无。

2023最新-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优秀6篇】

2023最新-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优秀6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优秀6篇】《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这次为您整理了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篇一一、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及节奏三、初知意象1.明确大意。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我漂泊江湖,亲朋故旧早不知闻,竟无一字寄给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奔流。

2.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3.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四、缘景明情1.首联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诗人身临其境,胸襟自非平常可比。

表现了今日得上岳阳楼一偿夙愿的喜悦。

2.颔联具体描写了什么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具体描写临楼纵目洞庭湖的壮阔景象。

表现出诗人壮阔的情怀和气吞山河的气魄。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了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不是。

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信不通, 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 家。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 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 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坷,漂 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尾联: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有感于自已凄苦的身 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 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 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 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两句彰显了诗人精神空间的宏伟和辽阔
炼字题答题方法: 字义-结合句子分析-诗人情感
感知·鉴赏

诗人为何老泪纵横?
颈联: 亲朋无一字,
是“三吏、” ,“三真别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 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诗他史与李白齐名,并 称“ ”,被李人杜誉为“ ”。 诗圣
思·展
代表作品: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诗歌的主要思想:
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 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
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8《登高》《登岳阳楼》(群文阅读)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群文阅读同步精优课件(统编版)

8《登高》《登岳阳楼》(群文阅读)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群文阅读同步精优课件(统编版)

二读诗歌,比较诗歌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 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 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 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彼时的 杜 甫 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有肺病及风痹症,左臂 偏枯,渐渐失去知觉,右耳已聋,靠药物维持生命。
二读诗歌,比较诗歌结构
《登高》以所见所听的长江秋景起笔,《登岳阳楼》以记叙起 笔。
《登高》以落叶和长江之景承接首联,《登岳阳楼》以洞庭湖 景色承接首联。
《登高》《登岳阳楼》都转向了个人的年老孤独。 《登高》《登岳阳楼》都合于对国家的关心和对自己身世的感 伤。
三读诗歌,比较诗歌的沉郁顿挫
沉郁指的是感情上的低沉,顿挫指的是语言节奏上的高低、长 短。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 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 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 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 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 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二读诗歌,翻译解诗意
《 登 岳 阳 楼 》 :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 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 漾漂浮。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 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二读诗歌,比较诗歌写作背景
两首诗歌都写于诗人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漂泊西南诗家幸”, 《登高》写于杜甫在重庆夔州时期,时年56岁,是唐代宗大历二 年(767)秋天;《登岳阳楼》写于杜甫在湖南岳阳时期,时年57 岁,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读《唐诗300首》有感

读《唐诗300首》有感

读《唐诗300首》有感唐诗,发出它无限的光芒,见证着中国文明。

每一首诗都很简朴,只有短短几行字,但是却很优美,每次读唐诗是否有一种自豪感在涌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6篇《唐诗300首》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1、读《唐诗300首》有感《唐诗三百首》不过3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钟爱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大家的拨瑟而抖动。

读唐诗,字字句句都温暖人心,总会给予我们神奇的力量,让我们懂得生活中的大道理,让我们懂得珍惜。

每一首诗跟诗人一样,有自己的光彩、风格。

虽然诗人不在了,但是唐诗却永远存在!唐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去品读,这便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让我们一生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们对中国文明的梦想,我们做为一个现代人,一定不能辜负古人的愿望,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单是为了祖国,还为了自己。

2、读《唐诗300首》有感今天的“诵千古华章做少年君子”诗词吟诵会让我感慨万千,我不禁想起自己那本读了千万次的书——《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本不很厚的书,但每回读,总是感觉沉甸甸的。

那一首首诗歌,内涵丰富,风格鲜明,让人爱不释手。

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有限的。

然而,许多诗歌的思想却穿越时空,从遥远的古代向我们款款走来,并且将一直走下去,就像一条长河奔流不息滋润它流经的每个生命。

在这条浩瀚的文明大河中,有被称为“诗仙”的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杜甫……唐诗的那种大气与苍凉带给我们的心灵许多震撼,让许多人心向往之。

古人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领悟。

古人的人生不能抄袭,但可以借鉴;古人的人生不可以复制,但可以创造。

读这本书,能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能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

《陆游诗中的忧患意识与抒发心情》

《陆游诗中的忧患意识与抒发心情》

陆游诗中的忧患意识与抒发心情介绍陆游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著名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陆游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忧患意识以及他如何通过诗歌抒发内心情感。

忧患意识在自身经历了政治动荡和战乱时期后,陆游逐渐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

他对社会动荡、国家衰落和人民苦难等问题充满关注和担忧,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出来。

他常常用哀愁、凄凉的笔调来描绘社会困境、政治腐败和人民疾苦,展示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知。

抒发心情陆游在面对动荡不安的时代,用诗歌作为他抒发内心情感的媒介。

他通过纵览古今、反思人生、洞察世态等方式,将自己对社会风云变幻、个人命运起伏的体验转化为文字,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忧愁、无奈、悲情与痛苦。

他的诗作往往带有强烈的绝望和无助情绪,但也展现出他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希望。

通过这种方式,在诗歌中,他找到了安慰,并让读者感同身受。

代表作品以下是陆游的几首代表作品,它们反映了他在文学创作中所展示出来的忧患意识和抒发心情: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该诗描述了一个秋夜中文人坐在篱笆上感叹时光荏苒和社会动荡的场景,以此抒发了他对当时形势和自己命运的担忧。

2.《书愤怀》:这首诗倾诉了作者对时事变迁及其政治家友人不幸命运深深之感慨和忧虑。

其中包含了对国家兴亡、君臣失职等问题的关切。

3.《登岳阳楼》: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通过描绘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他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它既是陆游的个人心情抒发,也是对时事局势的深刻思考。

结论陆游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在其诗歌中通过表达自己独特的忧患意识和抒发内心情感,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动荡时代与个人命运相互交织的图景。

他用文字化解内心压力,并鼓励那些陷入苦难中的人们保持希望。

陆游以其深刻而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思想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之一。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精选及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精选及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精选及答案篇一:登岳阳楼(教师版)答案《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导学案教师版《登岳阳楼》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重点: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诗人的爱国情怀。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诗人以景语作结,揣摩其蕴含的诗意? 4、“缘景明情”的答题技巧描绘自然图景(抓关键诗句、关键词语分析景物特点)想象诗人形象(抓神情动作表述人物形象)追溯诗人感情(由神情追根溯源挖掘人物感情)三、整体感知1、读诗⑴读准字音坼涕泗乾坤戎马凭轩.....⑵读出节奏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⑶读出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把握情感。

⑷背诵2、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3、置身诗境使用说明一、知人论世1、杜甫(712——770),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

但朝政腐败,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

他一生不为重用。

只做过小官。

弃官后的杜甫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

2、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

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

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二、知识链接:1、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

始建于唐,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著名。

2、什么叫“置身诗境’呢?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3、什么叫“缘景明情”呢?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登岳阳楼》《念奴娇 过洞庭》联读 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念奴娇 过洞庭》联读 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赏洞庭美景,品超然心境——《登岳阳楼》《念奴娇·过洞庭》联读学习目标:1.欣赏《登岳阳楼》《念奴娇·过洞庭》景物之美。

2.比较《登岳阳楼》《念奴娇·过洞庭》所抒发情感的异同。

3.感悟杜甫和张孝祥两位诗人的人格魅力。

一、导入新课播放洞庭湖航拍视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范仲淹对洞庭湖的赞美,“八百里洞庭美如画,我们生活在画里边"是今人对洞庭湖的讴歌,古往今来,洞庭湖的美景激发了无数人的想象与诗心。

阳春三月,惠风和畅。

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学校将举行以“跨越千年时空,同游洞庭美景”为主题的诗歌品读活动。

活动一:因声求气,与诗人相遇诵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在把握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这两首诗词活动二:置身诗境:与诗人同游请同学们从两首诗词中找出写景的诗句,与诗人一同欣赏洞庭湖之美景,比较诗人笔下洞庭湖景有何异同。

(完成下列表格)写景诗句艺术手法意境特点(异)意境特点(同)《登岳阳楼》夸张对比虚实结合气势磅礴广阔恢宏《念奴娇·过洞庭》夸张,比喻,对比,俯仰结合平静澄澈明亮活动三:缘景明情:与诗人相知1.同样是写洞庭湖之景,为什么两个人选择的意象、创造的意境不同呢?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呈现其实与作者的情感和心境相关,请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读——析结合)★《登岳阳楼》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身世凄凉之叹和忧国伤时之感。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紧承颔联,诗人登楼远望,洞庭湖壮阔浩瀚,空阔的境界更能激发飘零之感。

诗人此时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只孤舟。

直抒胸臆孤苦无依、体弱多病,更加重了身世凄凉之感。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凭着栏杆北望,边关战事又起,不禁声泪俱下,表达对于国家时局的忧虑。

★《念奴娇·过洞庭》①表露出对洞庭景色的喜爱;②表露出自己为官高洁却被谗落职的怨愤;③表露出超然物外、不恋官场的旷达。

“沉郁顿挫”中的苍凉——群文阅读之《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

“沉郁顿挫”中的苍凉——群文阅读之《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

教学视点•110“沉郁顿挫”中的苍凉——群文阅读之《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内容摘要 诗圣杜甫的诗歌登上了现实主义高峰,坎坷的人生经历,影响了他的诗风,在“沉郁顿挫”中,我们看到了他的仁者之心和中和处世之态。

因此,在学习诗歌时,要知人论诗,知世论事。

关键词 杜甫;沉郁顿挫;知人论诗1 教学内容登岳阳楼登高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 教学设想这三首诗是杜甫晚年生活的写照,其传达的情感复杂含蓄,但漂泊孤独、忧国苦闷却是共有的。

此外,这三首诗都能体现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

因此,我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对杜甫同一时期,同一风格的三首诗品读。

3 教学目标了解杜甫晚年生活经历及对其诗风的影响。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诵读体悟这三首诗所表达的苦闷与忧思。

4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味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我们的目光仿佛凝滞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秋天,一位老者于落木萧萧中登高四望。

他,流离半世,孤苦无依,如沙鸥飘零;他,年迈多病,栖息孤舟,仍心系天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诗圣”杜甫,从《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三首诗中领略其“沉郁顿挫”诗风中的苍凉。

“沉郁”指感情深沉,意境苍凉;“顿挫”指语言跌宕起伏,韵律曲折有力。

(师生再一次配乐深情诵读)5.2 从诗人的人生经历中看“沉郁顿挫”的诗风预习:学生查阅资料明确杜甫的人生经历及这三首诗的写作背景。

分组讨论:杜甫晚年的生活经历与其“沉郁顿挫”的诗风之间的关系。

读《唐诗》有感

读《唐诗》有感

读《唐诗》有感读《唐诗三百首》有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读《唐诗三百首》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1《唐诗三百首》浓缩了整个唐诗的精华,也是整个唐朝社会风貌的写照。

在或哀怨、或激昂、或感伤、或悲愤、或愉悦的诗句里,向我们再现了底层农民的贫苦,为我们描述了军旅生活的豪迈与将士们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怀,给我们展示了上层社会的风花雪月,还为我们传递了闺女怨妇的思春情怀……好久没读唐诗了,但那些熟悉的还不时鸣响在我的耳畔,砥砺着我的意志,牵动着我至深的情感。

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具备初中或以上文凭的人都知道,这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的名句。

这两句诗是些送别时的情景。

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

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

回望那长安城在三秦的护卫下显得如此无奈;遥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风烟迷雾中竟是如此凄迷。

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会?离别的伤感,袭上王勃的心头。

但想到为官的友人与自己,上任、调离,实在是平常之极的事,又何必徒伤别离。

悲伤的情绪也去了不少。

高兴地面对别离,只要我们彼此心中着对方,即使远隔千里,我们的心却紧帖在一起。

念及此时,所有的离愁别绪似乎都已荡然无存。

送君千里,终有别。

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湿润。

“快别像女孩子一样,流泪送别。

看,只要我们彼此心里有着对方,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何等超脱的情怀。

空间上的距离永远隔不断心灵的联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千古传颂。

其实,但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深度还远远不够。

在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必然有他存在的社会根源。

唐朝是我国的封建社会走向顶峰的朝代,而在初唐,这种繁荣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

《登岳阳楼》-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人、朋友的思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抒怀励志,鼓舞人心。表达自我的人生 理想与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对历史上或现在的事件、时事及人物 的是非、成败、得失、进退的评价
工部侍郎,又称 杜工部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
作是“三吏”、“三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 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诗史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 李杜 ”,被人誉为“诗圣”。
生平分期: (1)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即712-745),涉世未深 (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即746-755),忧国忧民 (3)为官及流亡时期(45-48岁,即756-759),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6.感怀伤时,表达个人的身世之悲 ,表达对 宇宙无穷,时光荏苒,人生短暂的思考。
如:《登幽州台歌》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如:《兰亭集序》抒发了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读作者 杜甫,字 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号 少陵野老 ,因他做过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坼:分裂,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开;
——释字意、明修辞
浮:漂浮,日月和星辰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②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隔于东南两边,日
月星辰昼夜都在洞庭湖上漂浮。
——绘景象
③运用夸张的手法,这两个字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
景色宏伟奇丽。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现了诗
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结合全诗分析,这涕泪之中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登岳阳楼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本诗又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时所作。

(1)李白《登岳阳楼》中句“雁引愁心去”在北宋《文苑英华》中作“雁别愁心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一些?为什么?(2)两首诗都描绘了作者登临岳阳楼后所见到的景色,并流露了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两首诗分别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杜甫《登岳阳楼》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雁引愁心去”更好一些。

“别”字只写雁儿冷漠地别秋江而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引”用拟人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山衔好月来”互相映衬,构成对仗,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2)李白这时正遇大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义,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因此全诗流露了一片喜悦之情。

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而杜甫当时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既老且病,生活窘困,以舟为家,前途茫茫,加上国家动荡不安,处境沉浮,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与身世凄凉之感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登岳阳楼》一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

3、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去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的不同.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4、两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何不同?请具体分析比较。

《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教学反思6则

《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教学反思6则

《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教学反思6则编者序教学反思是本知识店铺精心收集编制而成,下载后,能够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前言下载提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从自己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Download tips:Teaching reflection refers to teachers' re-understanding and re-thinking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and using this to sum up experience and lesson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eachers reflect on their own gains and losses from their own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reflection through educational cases, educational stories, or educational experience.范例一《渡荆门送别》教学反思在以前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我们教师常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听得较乏味,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而显得压抑、因而变得唯唯诺诺,俯首贴耳,盲从依附。

而在这堂课中,我们的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课堂中我们也尽量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读《登岳阳楼》有感

读《登岳阳楼》有感

读《登岳阳楼》有感
读了《登岳阳楼》,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慨,满腔热血,只想把它付诸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登上岳阳楼,看到美好的景色,引发了他的无限想象,激发了他的激情。

他用豪迈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热爱,他渴望着能够为祖国做出贡献,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以此来报答祖国。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他把自己的梦想放在祖国的梦想之上,用行动来报答祖国,充满勇气和热情,令人钦佩。

《登岳阳楼》让我明白了,只有拥有梦想,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希望,并有动力去实现它。

只有拥有梦想,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满足,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色彩。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拥抱梦想,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祖国做出贡献,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古诗登岳阳楼读后感

古诗登岳阳楼读后感

古诗登岳阳楼读后感登岳阳楼是杜甫写的,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读者读了这首诗,感受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古诗登岳阳楼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古诗登岳阳楼读后感篇一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

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

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

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

《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

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古诗登岳阳楼读后感篇二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联读赏析+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联读赏析+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战乱终能定 愿君早还乡
明月还乡歌为诗 白鹭青天咏此词
白鹭上青天 变法终能成
——营造雄浑壮阔 博大深远的意境
意象
孤舟 戎马 关山
意境
雄沉悲壮
任务一:我来绘景
洞庭山水图
诗人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 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 关山。洞庭水势浩浩茫茫,形 成雄浑壮阔、博大深远的意境。 后四句转向战争,表现出雄沉 悲壮的意境。
任务一:找出意象
《金陵怀古》

力量感
层巨浪,把广袤的吴楚两地冲开分裂为二, 这气势何等磅礴。
“浮”,飘荡、浮动。洞庭湖几乎包容 浮 动态感 整个天地万物,日、月、星辰仿佛都漂
浮在这湖水之上,这景象又何等宏大。
感登临之情
感登临所抒之怀。“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 景色,都引起诗人的情思,请说说你从诗中哪一个词 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思?
洞庭水,岳阳楼,吴 楚,乾 坤 vs
千里澄江,翠峰……寒烟,衰草
眼:涕 | 叹
赏登临之景 感登临之情
比较诗歌 登临之地
背景
景象
情感
《登岳阳楼》 岳阳楼
《金陵怀古 》
金陵
年老体衰,靠饮 药维持生命。 唐王朝动荡不 安。
洞庭湖雄浑壮 阔,博大深远 的壮丽景象。
对年老孤独的悲伤, 对亲朋好友的眷念, 对苍生罹难的痛惜, 对壮志难酬的悲慨和报 国无门的伤感。
星河(长江)。全词由远而近,今昔对比, 时空交错,虚实相生,用典自然,描绘 了一幅肃爽、开阔的金陵晚秋图景,对 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 的叹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壮阔, 肃爽苍凉,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 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赏登临之景:炼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