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现代文阅读之“作用题”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中作用题的解答
现代文阅读中"作用题"的解答方案综观近几年高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三类: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作用题的命题表达方式一般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3、审美鉴赏性试题,即在选定的评论角度对作品作出评论,提出看法。
第二类题型(作用题)的解题思路如2007年全国高考卷I就连续出了两道这样的题.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第16题:‚文章第五段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那么,‚这样写‛指的是什么,‚好处‛又如何评定呢?所谓‚这样写‛是就表达技巧而言的,而‚好处‛是就技巧所产生或达到的效果而言的。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达技巧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描写手法:动作、心理、肖像、语言,正面、侧面,白描、工笔细描等)、叙议结合(夹叙夹议)。
叙述人称的变换和选择;叙事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和作用,描写的特点及作用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悬念、象征、渲染、烘托、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材料是否典型、生动、真实、新颖;以小见大;选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来表现主题。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铺垫、照应、衔接。
5、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问、拟人、夸张、反复、设问。
(三)设题角度1、在表达方式方面设题一、如果考题在表达方式方面设题,则可能从以下几方面设计问点:1、考叙述人称的选择。
如2005年湖北卷第20题,2006年辽宁卷第20题都考察了使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①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便于直抒胸臆。
缺点是容易受到时空的局限,非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情就无法写进去。
现代文阅读之作用类
• 二、文中写某些具体内容(事、人、物、 文中写某些具体内容( 景)的作用答题程式
•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 ①确定内容位置 • ②确定是不是主体对象 • ③从关系分析作用:结构、内容(主体对象)、情感、 从关系分析作用:结构、内容(主体对象)、情感、 )、情感 效果 • 注意表达方式
• 【备选术语】 备选术语】
• • • • • •
【答题规范】 答题规范】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①确认技巧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②举例分析 ③明确作用 【真题回放】 真题回放】 1、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 、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 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 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 在阐 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分
•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结合全文
• 【参考答案】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 参考答案】通过多方面的对比, 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 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 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现代文阅读 之作用类
•“作用题”设题角度及其 作用题” 作用题 范围: 范围:
•①语段(句)的作用 ①语段( •②文中写某些具体内容的作 ② 用(事、人、物、景) •③艺术技巧的作用 ③
•一、语段(句)的作用答 一 语段( 题程式
•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 ①确定语段位置 • ②概括语段内容 • ③从关系分析作用:结构、内容、 从关系分析作用:结构、内容、 情感、效果(技巧) 情感、效果(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解题思路】散文(小说)开头,形式不拘一格,作用也多种多样:或开门见山,点题明目;或宕笔引题,铺垫后文;或总括全文,点题明旨;或描写景物,渲染氛围。
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总收束,好的结尾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或如“豹尾”“撞钟”,引人振奋;或如“临去秋波”,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无论开头还是结尾,都可以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备选术语】开头语段的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答题规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
(二)、文中内容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赏析文中重要的语句或如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首先确认指定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然后分析它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还是描写,使答案更有针对性,如属议论文体中举例论证,答题思路则可概括为“论点+作用”,具体事例一般有“丰富内容,突出中心,增强说服力的作用”。
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弄清楚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么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答题时就应注意从思想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入手。
1、从“思想内容上”入手:(1)联系本句的含义。
(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
(3)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2、从“结构上”入手:【备选术语】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记叙文答题技巧作用题答法
现代文阅读——作用题
角度明确,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解答:
结构上:与题目、上下文的关系。
内容上:表现出什么,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还包括 刻画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表达了什么主旨。
“作用题”的设题角度及其范围:
根据文中位置回答的作用; 人称的作用; 景物的作用; 修辞的作用; 他人他物的作用; 引用诗文和格言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等。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6、埋下伏笔。 7、交代背景。 8、倒叙,引人入胜。 9、照应标题(与结尾)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升华、深化主题; 。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总结上文; 3、引出下文。 4、为下文做铺垫
景物描写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 2、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性格;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揭示文章主题。
2019现代文阅读作用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现代文阅读作用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这类题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到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表达技巧),很多同学意看到这三个概念,脑袋都大了。
这三个概念怎么区别呢?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费心费力去做严格细致的区分,只要掌握三个基本方面就能够了。
第一方面,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我们在初中就掌握的东西。
就近几年高考热点来看,要重点掌握描写、抒情。
描写要注意动与静、虚与实、正与侧、点与面,抒情要注意直接与间接,尤其要注意景物与感情的关系(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这在古诗鉴赏中也经常出现。
第二方面,修辞:常见的修辞作用一定要清楚:比喻,生动具体,给人鲜明深刻印象,以浅显常见事物说明深奥道理,深入浅出;比拟,生动形象,引起情感共鸣;借代,突出形象,具体生动,引人联想;夸张,引起读者感情共鸣,给人启示,因人联想;排比,整齐匀称,语势强劲,说理透彻,抒情酣畅;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概括力强;设问,引人思考,文起波澜,反问,与其强烈,激发感情。
第三方面,象征、联想、照应、悬念、伏笔等等写作手法以上能够作为理论性的东西,大家一定要清楚掌握。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嘛,有了粮,如何做成饭呢?很容易,具体作题时,首先判断,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技巧、写作手法),这应该不是难事。
然后分析这个手法作者如何用的,比如作者把什么比做什么,作者把什么拟人化。
然后,分析一下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怎样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在做现代文阅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某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要回答好这类题,一些结构术语要很好掌握;铺垫、伏笔、照应、抑扬、波澜、线索、倒叙、插叙等等。
我们还能够结合段落位置来分析其作用。
文章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为下文埋下伏笔。
文章中间,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作用”题答题技巧及示例
“作用”题答题技巧及示例“作用”题答题技巧及示例一、句子段落的作用文首:①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②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文中:①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②前后照应。
③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④为下文作辅垫。
⑤衬托作用。
⑥渲染,烘托气氛。
⑦推动情节的发展。
文末:①总结全文,归结主旨。
②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
③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④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⑤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⑥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示例:1.2009江西卷《木车的激情》张炜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有什么作用?【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2. 08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回答下面问题: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3.2007全国1《总想为你唱支歌》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写“戈壁石”的作用是: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
二、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示例:1.2006年辽宁卷《杨柳》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答案】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形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作用类试题答题技巧
示例:《白鹤翔集的记忆》
结尾——间接抒情
我听说,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那阵子,村里村外的劳力 都上山了,把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松树都砍光了,开山种粮。旧日的方志上 说“长林郁郁,幽涧泠泠”。如今,没有了长林,哪还有泠泠之水?没树、没水, 那白鹤不肯合作,也就选择了远离。尽管,山岙还有鹤池,池上再也没有群集的 白鹤;天上也没有飞翔的影子,“白云千载空悠悠”。看来,我应友人之嘱,题 写的“鹤池”二字,也只成了一种虚假的点缀。
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
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种人第类二无步法摹:仿这的些高手贵法站姿是,如令何人运惊用羡。的它
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 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 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
照看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 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 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 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 待你孝养。
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 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 烘托到极至,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D.作者以“呜呼,快乐地死去!”煞尾,呼应题目“快乐的死亡”,既起到点题 的作用,又表现出“死”的动态过程和必然结果,富有深意。
※方法-规律(1)
开头
结
构
手
过渡
法
的
作
用
中考现代文阅读“作用类”解题技巧++课件
环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烘托或渲染××的气氛(营造××的氛围),奠定××的基调; ③暗示社会环境;
情节 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⑤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考向五:标题的作用
常见题型:①以xx为标题作用是什么? ②说说标题的作用。 答题思路:①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要求,考查标题作用。②联系文本,对标题 修辞、内容、结构等方面具体分析。
内容 ①概括文章内容, ②点明背景,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结构 ③充当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标题展开。
主旨 ④点明(暗示)文章主旨
标题的妙处: 常见题型:①探究作者 以“XX”为题的理由。 ②分析标题的妙处》
表达 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效果 ⑥运用.....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答题思路:含义+作用
⑦借用古诗词(歌词、俗语、名言),增添文化韵味;
⑧其他:新颖别致、委婉含蓄
典型例题: 文章主要写父亲的言行,但却以“父亲的鞋子”为题,这有什么用 意?(选自阅读《父亲的鞋子》 李汉荣) (1)“父亲的鞋子”既是文章的重要物象,又是行文的线索,串起 和融合了文章的叙事、议论和抒情。(2)以小见大,寻常的物象背 后寄寓了深刻的人生意蕴。(3)“父亲的鞋子”抒发了“我”对父 亲勤劳一生的感激与赞美。
插叙的方法:由作者直接插进来叙述、介绍;由文中人物的回忆、 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完成;通过文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来进行。
典型例题: 有人认为第③段内容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这一段必不可少。请 说说你的观点,并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老银匠》 孙莹) 【答案】(3分)示例:第③段内容必不可少。这段属于插叙,叙述 了张师傅少年时痴迷于打磨饰品的手法,不停学习,精进技术,最 后可以正式出摊的经历,表现了他对传统手艺的热爱及其技艺出众 的原因,为后文写张师傅找手艺传承人做铺垫。(每点1分,意思对 即可)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 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 文、记叙文、小说)(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 ⋯⋯的情况(表度, 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 ⋯⋯,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 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回答者: zgctamfzxcvbnm -三 级 2009-1-23 21:06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完整版)现代文阅读之“作用题”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之“作用题”答题技巧“作用题”常有命题表达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利处、成效)?”发问变式: 1)为何这样写?2)为何要写这一内容?3)删去这一部分能够吗?“作用题”设题角度及其范围:①首段的作用②末段的作用③中间段的作用④第二人称的作用⑤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⑥修辞(主假如比喻、拟人、排比、对照、频频)的作用⑦插入史实某一事件的作用⑧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⑨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⑩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行文段落类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内行文中的地点。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构造和内容两个角度下手)。
答题格式:构造(包含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一、首段的作用高考试题显现8年江苏卷《候银匠》:小说开头第2段,对全文情节睁开有什么作用?07 广东卷《泥泞》第16 题:文章在开头花了许多笔墨描绘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07 山东卷《灯火的温情》第19 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尽表达了自己走乡下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利处?05 山东卷《溯源》第18 题: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利处?05 广东卷《壶口的黄河》16 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05 重庆卷《露台上的遗憾》第 18 题:文章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构造安排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探访一.假如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常常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许表达与要旨有关的某种感情。
例:05 广东卷《壶口的黄河》第 16 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显得太俊秀,俏得有些西方的滋味;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修物。
或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同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切的黄河 !答案:经过对照、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现主题,总领全文。
初中现代文阅读高分技巧:第8讲 作用题:段落的作用
第8讲作用题:段落的作用一、常见主要考法1.作者写XXX段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2.为什么要写XXX段内容?3.删去XXX段可以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主要涉及结构作用】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村路怎能不弯呢》请具体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漠视也是一种关怀》阅读小说的最后一段,请你联系全文,说说这样结尾有何作用。
——《那年大雪》二、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1.结构: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内容:概括段意(方法:抄原句、提取重组、自己概括),联系主旨情感。
答题公式:结构作用+内容作用(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三、具体作用(一)开头段的作用1.统领全篇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夏感》2.引起下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3.营造氛围(景物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故乡》(二)中间段的作用1.承上启下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侧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对比反衬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爸爸的花儿落了》3.伏笔铺垫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爸爸的花儿落了》(三)结尾段的作用1.首尾呼应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紫藤萝瀑布》2.总结全文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第一次真好》3.深化主题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现代文阅读指导之作用题详解
二.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开篇的作用就是开启(引 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10山东卷《骆驼祥子》第20题:第二段开通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
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 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 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 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 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 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 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的办法
06 (上海卷)第12题: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 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07全国卷Ⅰ《总想为你唱支歌》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 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探寻
一.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
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06 (上海卷)第12题: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 加以评析。答案: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 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 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对比,反衬显屈原的高尚,表达 作者对现实的感慨。
10年江苏卷《溜索》第12题: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 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之句子或语段的作用答题思路汇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之句子或语段的作用答题思路汇总子或语段的作用句子或语段的作用主要从内容、结构,手法、情感几个方面的进行分析,具体如下:1.内容上:简要概述该句子或者语段传达的主要信息。
2.结构上:句子或语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要注意结合其在文中的位置,比如开头,中间,结尾等,不同位置的作用具体如下:句子或语段在开头的作用有: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点题、照应标题……(1)开头句子或语段是环境描写,其作用通常有: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等等。
(2)其他在开头的句子或语段: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例文】落在童年的雨①陪儿子从培训机构出来,暴雨已经下了近半个小时,它还在撒着怒气,丝毫没有就此罢休的苗头。
②雨水顺着马路由高坡向低处流淌,淹没了井盖,洗净了驶过的车轮,我的思绪随着雨水上涨,漫延到我的童年——③那个骄阳似火的暑假,田野里到处散播着丰收的喜讯。
父母亲望着南边犯愁,他们必须赶在那团乌云飘来前,将水稻割完,把脱粒的稻谷平铺在晒谷场和屋顶平台上,利用乌云裹挟而来的强烈热浪和强劲疾风,草草地让稻谷迅速脱水,收拢后堆放在避雨的角落。
④风越刮越猛,吹过殷实的田野,翻滚金色的巨浪。
只见父亲顺着风奔跑,母亲挑着一担稻谷,艰难缓慢地挡住风吹去的方向,我扛着小半袋刚刚收获的稻谷跟在母亲背后,编织袋里汇集的泥水从最低的一角流淌出来,顺着我的肩膀,渗透我的衣服,一股掺杂着稻谷芳香和汗水咸味儿的气息扑鼻而来。
⑤风夹着清凉的湿气,父亲已经在屋顶平台上手忙脚乱,从他所站的位置,我猜想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稻谷的收拢重任。
风越来越沉,被水汽拖累。
风止,雨至。
急切的雨子弹似的击中我的肩背,打得“啪啪”作响,一瞬间,我和母亲被蜂拥而至的雨柱团团包围,前方、后背、左边、右侧,一片片混沌不清的迷雾,一声声万马齐喑的嘈杂,一股股尘埃落定的泥腥。
我紧跟着母亲,她在我前面蹒跚地行走,箩筐里的稻谷沾上雨水,担子变得越来越沉,脚下的耕基路变得泥泞不堪,每一步都变得艰难。
现代文阅读?“作用”类题答题思路(资料汇总)
现代文阅读?“作用”类题答题思路(资料汇总)现代文阅读“作用”类题答题思路2007年高考的硝烟已经散尽,但是对比全国二十来份语文高考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题,不难发现,有十几道作用类题目,“作用题”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因此在备考2008高考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由于出题的角度多样,“作用”的范围较广,解题的思路也不同,就使不少学生面临“作用题”时,无从下手,不会答题,或答不全。
因此,认真探讨一下“作用题”的设题角度和规范答题思路,是很有必要的。
这类题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到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表达技巧),很多同学意看到这三个概念,脑袋都大了。
这三个概念怎么区别呢?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费心费力去做严格细致的区分,只要掌握三个基本方面就可以了。
第一方面,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我们在初中就掌握的东西。
就近几年高考热点来看,要重点掌握描写、抒情。
描写要注意动与静、虚与实、正与侧、点与面,抒情要注意直接与见解,尤其要注意景物与感情的关系(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这在古诗鉴赏中也经常出现。
第二方面,修辞:常见的修辞作用一定要清楚:比喻,生动具体,给人鲜明深刻印象,以浅显常见事物说明深奥道理,深入浅出;比拟,生动形象,引起情感共鸣;借代,突出形象,具体生动,引人联想;夸张,引起读者感情共鸣,给人启示,因人联想;排比,整齐匀称,语势强劲,说理透彻,抒情酣畅;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概括力强;设问,引人思考,文起波澜,反问,与其强烈,激发感情。
第三方面,象征、联想、照应、悬念、伏笔等等写作手法,《高中语文知识手册》有详细介绍。
以上可以作为理论性的东西,大家一定要清楚掌握。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嘛,有了粮,如何做成饭呢?很容易,具体作题时,首先判断,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技巧、写作手法),这应该不是难事。
然后分析这一手法作者如何用的,比如作者把什么比做什么,作者把什么拟人化。
三招搞定高考现代文阅读句子作用题之开头段落作用题
三招搞定⾼考现代⽂阅读句⼦作⽤题之开头段落作⽤题现代⽂阅读对开头作⽤的切⼊点⼀般有:⽂章开头⼏段的作⽤,⽂章开头某个情节的作⽤,⽂章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章开头肖像描写的作⽤,⽂章开头引⽤古诗的作⽤等等。
对⽂章开头作⽤的考查⼀直以来都是现代⽂阅读考查的重点,因此,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定要引起⾼度的重视。
如:①⽂章主要写什刹海,却⼜从“我爱⽔”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2008年四川卷《我爱⽔》)②作者在⽂章开头详细叙述了⾃⼰⾛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07年⼭东卷《灯⽕的温情》)③⽂章为什么在开头⼀段就说“⾬,⼤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2014年⼤纲卷《听⾬》)对于段⾸的句⼦,⼀般有“引出下⽂、统领全⽂、抒发情感、设疑激趣”等作⽤。
如果我们能够审清题⼲,锁定答题区间,从句⼦的结构和内容两个⽅⾯综合加以关照,解答句⼦作⽤题也就有了较为清晰和全⾯的思路。
⼀、⾸段作⽤分三类(⼀)、引起下⽂(引出话题)例 1、巴⾦的《⼩狗包弟》 (⼈教版⾼中语⽂必修 1)开头第⼀段: ⼀个多⽉前, 我还在北京, 听⼈讲起⼀位艺术家的事情, 我记得其中⼀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
据说艺术家住在⼀个不太⼤的城市⾥, 隔壁⼈家养了⼩狗, 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 艺术家常常⽤吃的东西款待它。
“⽂⾰”期间, 城⾥发⽣了从未见过的武⽃, 艺术家害怕起来, 就逃到别处躲了⼀段时期。
后来他回来了, ⼤概是给⼈揪回来的, 说他“⾥通外国” , 是个反⾰命, 批他, ⽃他, 他不承认, 就痛打, 拳打脚踢, 棍棒齐下,不但头破⾎流, ⼀条腿也给打断了。
批⽃结束, 他⾛不动, 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众, ⾐服撕破了,满⾝是⾎和泥⼟, ⼝⾥发出呻呻。
认识的⼈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
忽然⼀只⼩狗从⼈丛中跑出来, ⾮常⾼兴地朝着他奔去。
它亲热地叫着, 扑到他跟前, 到处闻闻, ⽤⾆头舐舐, ⽤脚⽖在他的⾝上抚摸。
高考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型概括及应对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型概括及应对技巧高考研究2014-12-03 1805高考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型概括及应对技巧一、题型概括:类型一:运用某种材料(引用诗句、举例等)的作用⑴课标全国卷:《保护人》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⑵广东卷:《让法律来保护阳光》引用法拉弟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⑶江苏卷:《溜索》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⑷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类型二:标题的作用⑸北京卷:《海棠花》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类型三:段落的作用⑹浙江卷:《静流》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⑺山东卷:第六题选作题的第20题: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⑻湖南卷:《一朵午荷》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⑼四川卷:《自然》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⑽全国卷Ⅱ(非课标地区):《大河家》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类型四:景物描写的作用⑾安徽卷:第12题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⑿辽宁卷:《洗澡》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类型五:人称的作用⒀全国卷Ⅰ(非课标地区):《灯火》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答案研读(注意下列各题答案中加粗倾斜的部分)⑴课标全国卷:《保护人》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1)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
(2)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
(3)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现代文阅读“作用”题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作用”题分析在现代文阅读中,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
《考试大纲》中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近几年中高考题中,表达技巧注意侧重在表达作用的分析。
1、“作用”题题型类别(1)材料(首段、末段、中间段)的作用(2)修辞(比喻、排比、拟人、引用)的作用(3)表现手法(类比、对比、烘托、托物言志、象征、联想、想象)及其作用(4)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及其作用2、解题方法(1)开头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设置伏笔,照应后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结尾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做着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文中内容的作用大致为:承上启下过渡、总领后文、照应前文、突出文章的主旨、衬托烘托、铺垫、反衬等。
(4)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赋予物以人的形态情感,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使词句富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个,增强气势;叙事透辟,分条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5)表现手法的作用: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类比、烘托、铺垫、比兴、象征、联想、想象、白描、托物言志等。
衬托的作用是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渲染的作用是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等。
现代文作用题解题技巧.
现 代 文 阅 读
这段用了什么论证手法,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 本体喻体 手法 该段 用了比喻论证手法,把大宅子比 手法作用 喻为文化遗产,生动形象地批判了对待
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强调“拿来”的重 要性。 内容上的作用
3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事例论证 道理论证 归纳论证 演绎论证
4
现 代 文 阅 读
9
命题角度——手法、写景
答题方向——营造氛围 、衬托(正 反)等,突出中心。
10
现 代 文 阅 读
21、第③段追溯黑土地深邃的历史,联系 全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黑土地》) 19、文章第③自然段引用了唐代诗人张 志和《渔歌子》 一诗中的句子,作者这 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江南蓑衣》)
命题角度——引用诗文格言、引用事实
12
现 代 文 阅 读
该词(句、段)采用了(技巧)手 法,在内容上,(技巧作用)突出了 (中心句),表达了(主旨),在结 构上起到( 领、结、渡等)作用。
13
现 代 文 阅 读
“作用题”设题及解答
广东南海石门中学 为祖 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 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 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 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 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 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 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 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 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 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6
现 代 文 阅 读
16.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 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 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壶口的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之“作用题”答题技巧“作用题”常见命题表达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提问变式:1)为什么这样写?2)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3)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作用题”设题角度及其范围:①首段的作用②末段的作用③中间段的作用④第二人称的作用⑤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⑥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的作用⑦插入史实某一事件的作用⑧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⑨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⑩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行文段落类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入手)。
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一、首段的作用高考试题展示08年江苏卷《候银匠》:小说开头第2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07广东卷《泥泞》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07山东卷《灯火的温情》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05山东卷《溯源》第18题: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05广东卷《壶口的黄河》16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05重庆卷《阳台上的遗憾》第18题:文章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探寻一.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例:05广东卷《壶口的黄河》第16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答案: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现主题,总领全文。
二.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07山东卷《灯火的温情》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
05山东卷《溯源》第18题: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好处:通过比较引出下文。
或回答“与下文形成对比、为下文做铺垫”也可。
05重庆卷《阳台上的遗憾》第18题:文章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案:(1)铺垫作用(2)对照作用三.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07广东卷《泥泞》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
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答案:文章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为泥泞的出现作铺垫,衬托泥泞的普通、纯美。
四.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峭壁上的树》的首段:“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悬崖?是为了避免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返顾的投落这峭壁?”五.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二、末段的作用高考试题展示08全国卷Ⅰ《阳光古道苍凉美》第17题:文章末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07全国卷Ⅰ《总想为你唱支歌》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06湖北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第18题: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06 (上海卷)第12题: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05辽宁卷《切梦刀》第22题:如果将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解题思路探寻一.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06 (上海卷)第12题: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答案: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06湖北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第18题: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①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
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亲密关系,最后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
③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情,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
07全国卷Ⅰ《总想为你唱支歌》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化主旨。
二. 末段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05辽宁卷《切梦刀》第22题:如果将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1)不删好。
最后一自然段点明并深化了主题,这可以使文章立意显豁,直接而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百,两套烧饼”的叹息将“烧饼”与“切梦刀”的价值并置比照,进一步消解了“切梦刀”抚慰心灵、疗治伤痛的意义。
(2)删掉好。
这样可以避免将作者的主观情感直接呈现出来,使文意含蓄,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思索与想像空间。
“‘贵来!’”“惘惘然而去”,用金钱衡量“切梦刀”的价值,且言其贵,已经传达出对“切梦刀”意义的怀疑和否定,文章结构至此已经完整,表达也已清楚。
05北京卷《合欢树》第21题: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
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答案:表现:母爱是普遍的.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依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三.末段有暗示主题的作用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刘长春)第20题: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2004年浙江卷《白鹤翔集的记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
答案:含义:表明对大自然的敬意;祈盼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表达对现实的忧虑;渴盼恢复大自然的原貌。
表达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07四川卷《焰火的变奏》第17题: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答案:卒章显志。
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三、中间段的作用高考试题展示06山东卷《文赤壁》第16题: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07安徽卷《行吟阁遐想》第17题: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07上海卷第9题:第(9)段在构思上的作用是(1)_____(2)_____07江西卷《泰山很大》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探寻一.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近三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此类。
)07重庆卷《告别三峡》第16题:“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答案:①过渡②总领后文06山东卷《文赤壁》第16题: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答案: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
07上海卷第9题:第(9)段在构思上的作用是(1)___(2)___答案:(1)结构上承上启下(2)引出全文关键词“重西湖”07江西卷《泰山很大》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二.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么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04年全国卷《痛哭和珍》第19题:“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
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06安徽卷《行吟阁遐想》第17题: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妆,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
答案:⑴特征:秀美,宁静。
⑵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
(意思答对即可)三.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如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案: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小结开头段: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提纲挈领,开启(引出)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中间段: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或衬托(反衬)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开头),深化中心,点明题旨,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一标题作用⑴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⑵点明主题二环境描写的作用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⑵增添或烘托某种氛围⑶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⑷转化或推动故事情节⑸揭示文章主旨⑹烘托人物形象或暗示人物命运三某些情节的作用⑴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⑶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⑷照应前文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⑹刻画人物性格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四分析人物⑴点出人物的身份/地位⑵根据具体句子刻画性格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⑴内容上:揭示文章主旨;表明文章的中心⑵结构上:①开头:统摄全文、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引人入胜②中间:过渡,承上启下③结尾:照应前文,点题,卒章显志⑶感情上: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⑷表现手法上:修辞......五分析某句话或某段话的语言特色⑴注意文章遣词造句的特点,⑵句式,修辞⑶形式上的特点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六人称的作用⑴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⑵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交流情感,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使抒发的感情更加强烈,可以造成拟人效果⑶第三人称:能比较客观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