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教育心理学考点
心理教育考研知识点归纳
心理教育考研知识点归纳心理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考研时,心理教育的知识点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学基础理论- 心理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和主要学派。
- 认知心理学: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过程。
-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发展过程。
- 社会心理学:探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 个性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包括性格、动机等。
教育心理学-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
- 学习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 学习风格:不同个体在信息处理上的差异。
- 教育评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与技术。
心理健康与辅导-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
- 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分类。
- 心理辅导的原则与方法。
- 预防与干预策略。
教育环境与心理发展-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 教育环境的优化与个体适应性。
心理测量与评估- 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心理评估工具的设计与应用。
- 数据的收集、分析与解释。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观察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 研究伦理与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跨文化心理学-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特征与行为差异。
- 跨文化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政策与心理教育实践- 教育政策对心理教育的影响。
- 心理教育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实践与挑战。
结束语心理教育考研知识点的归纳不仅要求考生对基础理论有深入的理解,还需要掌握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手段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考生在考研过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汇总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考点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阶段性与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考点2自我意识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考点3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从生理自我(3岁前)到社会自我(3岁以后到少年期基本成熟),再到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的过程。
考点4认知方式的差异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学习理论考点1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考点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考点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考点4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学习动机考点1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考点2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考点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教育学和心理学常见考点
教育学和心理学常见考点
教育学常见考点:
1. 教育理论:包括教育的定义、目标、任务、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理论。
2. 儿童发展心理学:包括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规律、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
3. 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与教学的心理过程、学习动机、记忆、智力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
4. 课堂教学理论: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理论。
5. 教育管理学:包括教育组织、领导与管理、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知识。
心理学常见考点:
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心理学的定义、心理过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2. 认知心理学: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认知过程。
3. 发展心理学: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的发展规律、
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4. 社会心理学:包括人类的社会性、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社会认知等方面的知识。
5. 人格心理学:包括人格理论、人格特征、人格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6. 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包括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仅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些常见考点,考生还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更多具体内容。
考研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
考研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是考研教育学专业的两门重要课程,其内容涉及到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本文将对考研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过程和制度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本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和教育评价等。
2. 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及其观点教育学派是指在教育理论研究中,形成并代表某种基本观点和学术思想体系的学派。
常见的教育学派包括古代的儒家、法家、道家等,近代的自由教育学派、进步教育学派、行为主义教育学派、认知心理学派等。
3. 教育学中的重要理论教育学中的重要理论包括人文主义教育理论、进化论教育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和分析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4. 教育学中的教育方法论教育方法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教育活动中的教学设计和教育教学方法。
常见的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法、示范法、实践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包括学习与记忆、发展与教育、人格与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学习、记忆、认知、动机、情感、智力、人格等。
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布鲁纳的构建主义理论等。
这些理论研究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教育的关系,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育者可以通过了解学习和记忆的规律,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通过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通过了解学生的动机和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提高学习效果。
语文教育硕士《教育心理》知识点
一、选择(45分)
1、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教师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学习
心理
2、加涅对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
运动技能
3、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生理基础,大脑结构):
4、马斯洛、罗杰斯认为有什么样的需要才学习?(马:个体自我
实现的需要;罗:个体内部需要)
5、所学知识的遗忘。
(怎样解释遗忘)
忘掉的原因:
6、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包括四个阶段:(课件上有)
7、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图示通过同化和顺应方法来丰富…
8、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四个发展阶段,期中第一阶段的六个亚
阶段:(课件上有)
9、语言的早期学习通过模仿和鼓励、强化方式来学习。
10、学习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11、倒摄抑制:当后面所学的信息干扰了先前所学信息在记忆中的
保存,这种现象叫做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当所学的信息干扰了后面信息的学习时,就出现前
摄抑制。
12、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期中陈述性知识包括:符
号表征、命题、概念。
13、埃里克森人的发展包括八个阶段:(课件上有)
14、“学习”理论学派:格式塔(苛勒用黑猩猩实验)---顿悟学习;
桑代克---试悟学习
15、概念形成的两种方法:假设检验、样例原型。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考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考点教育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两个学科,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或者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士来说,掌握其必备考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梳理教育学和心理学中的必备考点,并给出简单的解释。
教育学必备考点1. 教育学基本特征:这一考点主要是考察考生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关于教育学,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过程等。
2. 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本质在于社会。
因此,考生需要详细了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包括: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关系。
另外,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也会有不同的特征和影响。
3. 教育的教学过程:这一考点涉及到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教学策略、流程和方法。
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效果检测和反馈。
4. 学科教学的基本概念:学科教学是教育中的核心内容。
要了解学科教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学科体系、学科知识结构、学科方法和精神等。
5.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中必要的环节。
它涉及到了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和能力进行科学性的评价和判定。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评价的目的、种类、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
6.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改革的常用策略和实践效果,定期了解教育改革的理念、新思路和新进展。
心理学必备考点1. 心理学的定义:同时掌握分支学科的名称和原理,例如: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
2. 心理学方法:心理学的核心是研究人的意识、行为和思维方式。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方法在研究不同的心理现象时的优劣和适用性。
3. 感知和知觉:感知和知觉对人的行为和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感知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机制和原理,并且掌握常用的感知和知觉实验方法。
4. 记忆:记忆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生需要掌握记忆的类型、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一、教育学常考知识1.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教育学科的基础,是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
教育学理论主要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教育学时,需对以下教育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主义教育学派(洛克、卢梭)•实用主义教育学派(杜威)•心理主义教育学派(赫尔巴特)•社会主义教育学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人本主义教育学派(马斯洛、罗杰斯)•综合主义教育学派(吴敬琏)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
教育心理学主要包括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策略与调整、教育咨询等方面的内容。
备考教育学时,需要对以下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有所了解:•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比亚格斯认知心理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知科学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琼斯学习风格理论。
•教育评价: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实验设计和量化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的实施和策略等。
•学生的心理问题:注意力缺陷症(ADHD)、自闭症、分裂人格症、情绪障碍、人格障碍等。
3.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学科学的核心内容,研究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规律等。
教学理论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师行为、知识传授、学习者的参与和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备考教育学时,需了解以下教学理论:•教学设计: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學方法選擇、教学材料的准备等。
•教学评价:测试与评估、学习评估、教学评估、咨询与反馈等。
•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虚拟教学实验室等。
二、心理学常考知识1. 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以及与行为间关系的学科。
备考心理学时,需要具备以下心理学基本概念:•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特殊的细胞,主要负责信息的传递。
•线性心理学:又称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是通过观察环境刺激对人体产生的反应行为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中必背的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以及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食物,都揭示了行为是如何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的。
在教育中,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学习者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关注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自由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好奇心、兴趣等。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如奖励、表扬等。
在教育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合理利用外部动机来促进学习。
2、学习动机的激发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开展竞赛和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事实、概念、原理等。
黑龙江省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解析
黑龙江省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解析黑龙江省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解析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科的重要分支,研究学习者的心理过程及其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在黑龙江省考研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常见的考试科目,掌握其常考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进行解析,以便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复习。
二、认知发展理论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这个理论对于我们了解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认为,人的认知水平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重视社会性学习和对人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过程。
三、学习理论1. 杜威的建设主义学习理论杜威认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主动参与与环境的交互,建构知识和理解。
该理论强调了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可以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进行排序的理论,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了解学习者的需求状态可以为教学提供思路和方法。
四、记忆与思维1. 多媒体学习理论多媒体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图像、声音、文字等)的组合使用,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对于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至关重要。
2. 前工作记忆理论前工作记忆理论指出,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时需要依赖于前工作记忆的容量和处理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将信息分段、组织有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情绪与动机1.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努力取决于其对成就的期望。
教师可以通过明确目标、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反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一、有关常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柯尔柏格在人的社会性发展中,提出道德发展理论.他提出每个人的道德都是随年龄、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这种发展遵循三水平六阶段的普遍性顺序原则.意义在于发现了人类道德发展的两大规律:由他律到自律和循序渐进,并且提出道德教育必须配合儿童心理的发展。
理论不足之处在于强调的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德行为,因而不能作为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根据。
4、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继而将其中的认知学习分为六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其中,每一类学习都建立在前一类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
5、一般认为动作技能包含三种成分:动作或动作组;体能(主要有耐力、力量、韧性、敏捷性);认知能力(如视觉、痛觉、触觉、动觉等多种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位阶段、自动化阶段。
6、教学设计包含内容: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形式;教学环境的设置。
7、课堂评定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课堂评定为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它的功能主要有:它是有效教学的依据;它是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它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方式;它是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它是教育评价的依据。
课堂评定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统评定模式、动态评定模式和课程本位评定模式。
课堂评定的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两种:测验的评定模式、非测验的评定模式。
二、名词解释:1、发展危机:艾里克森在人的社会性发展理论中提出发展危机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教育行为、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儿童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等。
二、儿童发展1. 儿童发展阶段儿童发展阶段包括:婴儿期(0-2岁)、幼儿期(2-6岁)、少儿期(6-12岁)和青春期(12-18岁)。
2. 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
其中,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运动反射期、感觉运动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3.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包括:依恋行为、自我概念和道德判断等方面。
该领域的代表人物有爱默生,他提出了依恋行为的四个阶段:依恋行为未形成期、依恋行为初期、分离焦虑期和分离反应期。
三、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的改变。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他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两个概念。
2.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内在的心理过程。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提出了适应性平衡和发展阶段等概念。
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和学习都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维果茨基,他提出了近似发展区域和内在化等概念。
四、教育评估1. 教育评估类型教育评估类型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其中,形成性评价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在教与学过程中进行;总结性评价主要用于对整个教育活动进行综合评价。
2. 教育评估方法教育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和测试法等。
其中,测试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成绩测试、能力测试和兴趣测试等。
五、教育心理学应用1. 教育咨询教育咨询是指通过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为个体或团体提供教育方面的咨询服务。
该领域的代表人物有罗杰斯,他提出了人本主义教育咨询模式。
2. 学业指导学业指导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习方法指导来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的一种服务。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学生心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教育心理规律: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所遵循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3. 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个人、家庭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如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个人素质等。
4. 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制度:国家或地区对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规范。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和具体措施。
5.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方法:教育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6. 学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形成。
情感发展: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情感调节能力的提高。
意志发展:学生意志力的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7. 教师心理与职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如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情感等。
职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等。
8. 教育评价与改革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9. 教育公平与差异教育公平: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教育差异: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10. 教育环境与资源教育环境: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
教育心理学31个常考知识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星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
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一-同化和适应。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 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
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名解:【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反映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而稳定的系列变化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认知】认知是个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活动,认知发展是指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的变化过程,表现为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
【人格】【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维果茨基认为,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即最近发展区,将会大大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简答: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以及教学意义所谓道德发展就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掌握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该标准表现道德行为的过程。
(二)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1)前习俗道德水平(0—9岁)―主要是以自我中心为基础的道德推理水平,即着眼于自身行为的具体结果。
这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
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处罚。
第二阶段: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
这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偶尔也包括满足他人需要的行动,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是对的(2)习俗道德水平(9—15岁)―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内化了社会规则,其道德推理着眼于满足社会期望。
第三阶段:好孩子道德观。
教育专业考研知识点总结
教育专业考研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学习理论、智力与认知、动机与情感、人格与发展等。
学习理论主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构建主义、社会文化理论等。
智力与认知主要研究人的认知能力、智力结构和发展规律,包括智力测试、智力的类型、智力的培养等。
动机与情感主要关注学习动机和情感对学习的影响,包括动机的类型、学习动机的培养、情感对学习的影响等。
人格与发展主要研究人的个性和发展规律,包括人的个性类型、人格的培养、人的发展阶段等。
二、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教育活动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学校管理学等。
教育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和理论基础,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论体系等。
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化作用、教育的社会问题等。
学校管理学主要研究学校的组织管理,包括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内容、学校管理的原则、学校管理的方法等。
三、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教育评估等。
教学设计主要研究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计划设计等。
多媒体教学主要研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多媒体教学的原则、多媒体教学的方法等。
教育评估主要研究教育评估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教育评估的类型、教育评估的原则、教育评估的方法等。
四、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组织和管理的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管理学基本概念、教育领导、教育决策、教育改革等。
教育领导主要研究教育领导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教育领导的特点、教育领导的理论体系、教育领导的方法等。
教育决策主要研究教育决策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教育决策的类型、教育决策的原则、教育决策的方法等。
山西省考研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山西省考研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在山西省考研教育学专业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领域。
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类在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旨在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调控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对山西省考研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包括认知发展、学习理论、教育评价和心理辅导等方面。
一、认知发展1.1 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认知发展是指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过程。
在教育心理学中,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等。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等不同阶段。
维果茨基则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的。
1.2 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儿童语言发展是指儿童在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方面的逐渐成长。
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关键阶段包括听说期、启蒙期和语言运用期。
与语言发展密不可分的是思维发展。
儿童的思维发展也是逐渐成熟的过程,包括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和具体运算期等。
1.3 学习困难的认知心理学解释学习困难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常见的表现有记忆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和思维能力低下等。
认知心理学解释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加工不足、注意力缺陷和学习策略问题等。
教育者在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时,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干预和辅导。
二、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将学习视为一种行为改变的过程,强调通过刺激-反应机制来塑造学习者的行为。
著名的行为主义学派代表包括巴甫洛夫、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往往强调正向强化和负向强化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提倡通过激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2.2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是指将学习视为一种知识和信息的加工和重组过程,强调学习者个体的主动参与。
著名的认知学派代表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的两门重要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1. 教育定义:教育是指社会和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个体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使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2. 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3.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包括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三个方面。
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4.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量化和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确定。
5.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过程,分为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两个层面。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1. 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历和环境刺激的作用,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和联想等。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的规律和原理的学科,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和社会学习理论等多个学派。
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制定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的过程。
4.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和动机等。
5. 教育心理测量:教育心理测量是指通过观察、问卷和测试等手段,对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科学、客观的测量和评价。
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依存。
教育学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而教育心理学通过对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研究,为教育学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心意教育:教育学考研考点教育心理学:最难的是加涅
考题举例:
一、选择题
1. 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
A.言语信息
B.具体概念
C.定义概念
D.问题解决
二、辨析题 1.认知策略指的是学生利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答案要点】 错误。 (1)根据学习所得到的结果或形成的能力不同,加涅提出了五类学习:言语信息的学
教育心理学 难不难? 难!
最难的是撒? 加涅!
今天,心意就把教心中“加涅”的考点内容及考试例题进行详细梳理。
考点一:学习的分类——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度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核心内容: (1)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下对某种信号作出反应的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S—R 的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下于一定情境中做出反应动
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态度的学习。 (2)认知策略的学习是指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
组织的技能的学习,这种能力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认知策略是控制过程,能 激活和改变其它的学习过程。
(3)认知策略是学生利用概念和规则对内办事的能力。 因此,题干表述是错误的。
考点三: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核心内容: 加涅提出的学习模式是依据电子计算机工作的原理,并结合人对信息加工的特点提出
来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是由三大系统构成的,即信息的三级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 和期望系统,它主要用来说明人的学习的结构和过程。
(1)信息流 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进入感觉登记器。被登记 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若想保持信息就得采取复述的策略。当信息 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经过各编码过程,即用各种方式将信 息组织起来。长时记忆是永久性的信息储存库,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被提取出来的 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也可以回到短时记忆,对该信息的合适性作 进一步考虑,也可能通过反应发生器作出反应。(如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
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
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
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
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
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同的。
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
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
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
④学生的学习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而且和一般条件下人们进行学习也是不同的。
桑代克的学习的联结理论:他的观点被称为“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
他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
桑代克的情境与反应相联结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学习的主律”。
准备律的含义: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当某情境与某反应不准备联结时,要求联结就引起烦恼。
如何看待和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是西方第一位从事动物学习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并提出一系列学习定律,成为西方最早的、最系统的学习理论。
这对后来学习联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些学术上的历史功绩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
学习的条件反射学说(经典性条件反射):1902年,巴甫洛在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
学习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经典性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操作性条件反射:先作某种操作反应,再得到强化的过程。
写成公式是R→S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①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②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
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是1912年创立于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格式塔是“形状”和“形式”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的模式。
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的感官面前时,内心就有一个格式塔与之对应。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格式塔过程。
怎样解释顿悟学习:所谓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
学习顿悟说与学习联结说相比有两个优点:①注意学习的认知特性,强调学习内部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识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
②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
怎样科学对待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并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反对机械的、盲目的学习观点。
学习顿悟说与启发式教学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布鲁纳:布鲁纳是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
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人们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的构成它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表象系统”或称为“内在模式”。
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模式、映像模式和象征性模式。
这些模式由定律或概括性的体系组成。
布鲁纳的观点: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它可以通过一个人所发展的编码体系从三种表象模式的每一种模式中表现出来。
人的编码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的。
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活动,才使人们弄懂了所觉察到的一大堆杂乱的事实。
人们通过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从几乎数量无限的可区别的物体和事件中,去选择那些具有某种共同之处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或看作一个单独的种类,或看作容易处理的若干类型。
可以说学习过程就是认知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的概念化或类型化过程,经过多次所形成的编码系统是有层次的,它在众多同类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更概括、更抽象的概念。
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这种学习不仅有利于学好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创造精神。
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组织或处理教学内容。
学校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成各种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结构,并以所学材料的最佳顺序去安排这些结构。
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贡献:它对于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
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学方面来。
托尔曼:托尔曼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自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者。
虽自称为行为主义者,但他大量的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认知观点和麦独孤的目的心理学观点。
托尔曼的观点: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
因此,有的心理学家称他的学习理论为“期待说”。
他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目的性和认知性,所以又有人称之为“认知—目的说”。
潜伏学习:潜伏学习是托尔曼和杭齐克在1930年的白鼠迷津的试验中发现的一种无强化学习现象。
潜伏学习的事实说明,动物在无强化条件下也在进行学习。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所谓观察学习理论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贡献:又称为社会学习理论,它揭示了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学习形式。
尤其在解释学生在学校学习间接经验方面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它告诉我们,榜样在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的重要作用。
启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优点是应该肯定的,但必须指出,观察学习只是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学习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在重视观察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学习方式或模式,不然又会出现的片面发展,对于学习理论的研究是不利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罗杰斯的学习观反映在几个方面:①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②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③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④从发生上说,它较发现学习为晚发现学习的特点:①发现较早②学习内容不是现成的结论③教师呈现学习材料,采取间接提供方式④学习过程较为复杂⑤它适合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概念的学习,适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知识的同化:用认知心理学的同化论来解释,意义学习的结果是获得心理意义,而意义的获得就是知识同化的过程。
认知同化论的历史渊源:认知同化论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他们强调心理活动的内部组织作用,这是脑的动力学的基本原则,学习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是在发现了事物间的关系后产生的。
认知同化论的基本观点: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②新的意义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产物,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③有意义的保持和遗忘是认知同化的继续奥苏伯尔提出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①可利用性。
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影响意义学习和保持的第一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②可辨别性。
新的学习内容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的分化程度是影响意义学习和保持的第二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③稳定性。
是影响意义学习和长久保持的第三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什么是概念:①在哲学上,把概念界说为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高级形式②在心理学上,一般把概念界说为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概念掌握的基本形式:概念形式和概念同化,其中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的形式。
概念形式:所谓概念形式,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儿童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概念类型的心理过程:①在知觉水平上辨别不同的刺激模式②抽象出各个刺激模式的共同属性,并提出共同的关键特征的种种假设③在稳定的情境中去检验这些假设④在这些假设中选择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类目名称或范畴,使之适合于一切刺激模式⑤把这一普遍性的范畴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联系起来⑥使新观念与原先学过的有关概念分化⑦把新概念的关键特征推广到一切同类事物中⑧用符合习惯用法的言语、符号去表达这个新概念或类目的内容概念同化:概念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同化新知识概念,从而获得科学概念的过程。
在掌握概念发展趋势上的特点:①概念的具体性和含糊性减少,概念的抽象性和精确性增加②概念形式减少,概念同化增加③概念的自发性降低,概念的自觉性提高变式:变式是指概念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