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无主梨》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原文及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原文许衡是宋元之际的学者。
在他年轻的时候,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离开家园,四处逃难。
有一次,许衡和几位朋友一起外出,经过刚刚实行过残酷战争的豫北,路上人烟稀少,田地荒芜。
当时正值炎热的三伏天气,大家顶着火热的太阳赶路,个个汗流浃背,嗓子眼儿都快冒烟了。
走了几十里,也没找到一滴水。
突然,一个同行的朋友连喊带叫,高兴地向前飞跑起来。
原来,在前面不远的路旁,挺立着一棵高大的梨树,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大梨。
大家一窝蜂地赶到树下,争先恐后地摘梨,只有许衡找了一片树荫坐了下来。
他撩起衣襟,一个劲儿地扇风取凉。
一会儿,有位朋友走过来,一边大口大口地啃梨,一边把一个梨送给了许衡。
他还关心地说:“许衡,你怎么还愣着?这梨又甜又脆,怎么不去摘几个解解渴?”许衡把梨接过来。
他看着手里的梨说:“好梨,好梨,但不知这梨多少钱一个。
”朋友说:“多少钱?不要钱,这是野梨!”“野梨?”许衡瞪着眼睛问,“这里会有野梨?”“是呀!周围只有这棵梨树,不是野梨是什么?”许衡说:“不对!野梨不会长这么大,这么好。
”他反复看着梨树,很肯定地说:“这明明是农夫种的梨树,是有主的梨树。
”旁边的另一位朋友说:“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还讲究什么家梨、野梨,吃就是了。
”“不!这是有主的梨树。
也许主人逃难去了,我们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随便摘人家的梨吃,是不道德的。
”不过有人满不在乎地说:“什么梨树的主人啊?这里刚刚打完仗,人都跑光了,这梨明明没主,不吃白不吃!”许衡听后却不以为然。
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诚恳地对大家说:“梨是无主的,不过咱们每个人的心是有主的。
不是自己的东西,我是不会吃的。
你们也不要再摘啦!”有位朋友说:“有梨不吃,宁愿口干舌燥,真是书呆子!”许衡听了讽刺的话,也没有生气。
他看了看那位朋友,说:“我宁愿干渴,也不吃无主梨!”说着,他就催促着朋友们上路了。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教案一、课文说明课文《不吃无主梨》主要讲的是我国宋元时期的学者许衡年轻时,与几位朋友在战乱时期出行,虽然天气炎热,大家都干渴难耐,但许衡仍然坚持不吃没有得到主人许可的梨子。
不食无主之梨的历史典故

不食无主之梨的历史典故不食无主之梨的历史典故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原则,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不食无主之梨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食无主之梨:为原则而生的人【出处】《元史·许衡传》。
【释义】不吃无人看管的梨。
比喻一个人能排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恪守自己的行为和操守。
【历史典故】南宋末年有一个年轻人名叫许衡,因聪明勤奋而在当地颇为知名。
一次,许衡独自赶路,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天,烈日像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
许衡由于长时间赶路而汗流浃背,口干舌燥。
走着走着,他遇到了几个商贩在一棵大树下乘凉,那帮商贩也都又热又渴,但却没有水。
这时,远处走来一个人,他怀里捧着一堆梨子说:“前面有梨树,大家快去摘来解渴。
”商贩们一听,赶忙收拾东西去摘梨,许衡却没动。
有个商贩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呢?”许衡问道:“梨树的主人在吗?”商贩们都说:“梨树的主人不在,但天气这么热,摘几个梨解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许衡认真地说:“梨树现在虽然没有主人看管,难道我们自己的心也没有约束吗?我心有约束,不是自己的东西,又没经主人允许,我是绝不会去偷的。
”商贩们不理会许衡,纷纷去摘梨。
许衡见状,只好无奈地独自走了,他忍着炎热和口渴继续赶路。
而那些吃到梨的商贩们则纷纷讥笑他是个愚人,不懂得变通。
许衡恪守自己的原则,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坚持刻苦学习,终于成为宋末元初著名的学者。
【成长心语】人需要自律,需要有原则。
一个没有原则的人成不了大事。
人只有时时检讨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欲望,才能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不断提高。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原文和译文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原文】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
”随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
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
官至集贤大学士;②怀之河内:怀,怀州。
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③更:换;④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⑤《书》:也叫《尚书》,《书经》。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的汇编。
相传是孔子编选而成;⑥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⑦徂徕(cú lái)山:山东泰安境内;⑧《易》:《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之一。
通过八卦的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⑨揆(kuí):揣度。
【翻译】许衡字仲平,是怀州河内人,祖辈世代务农为生。
许衡年幼的时候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七岁进入小学,老师教他认字写字,他问他的老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说:“为考试中举。
”许衡说:“仅仅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对他暗暗称奇。
每次老师给他讲解书籍,他总是问老师其中的微言大义。
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很聪明,悟性又非常好,总有一天,他会超过一般人,我当不了他的老师”。
于是就辞职离开了,父母尽力挽留他,也不能够留住。
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
曾经跟随一个算卦的人到他家去,见那人家有《书》(疏义,对经的注释),于是就请求住在他家里,用手抄好后才回家。
许衡不摘梨文言文翻译

许衡不摘梨文言文翻译许衡不食梨文言文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
”帝欲相之,以疾辞。
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
谥文正。
翻译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路途遥远,天气又热)十分口渴,路上有一棵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安然如常。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不是自己拥有的却摘取它,不可以。
”那人说:“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
”(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别人丢失的,(即使)一丝一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有教养的人家的)庭院里有果树,当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时,(有教养的)小孩经过它,也不斜着眼看就离去。
那是他家人的教化而所以像这样。
“元世祖想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以自己有病(为理由)辞谢了。
许衡去世后,四方有学之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痛哭在墓下的人。
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
注释道:道路啖:吃或:有人睨:斜着眼看独:难道暑中:盛夏里化:感化疾:疾病其:自己奇:对……感到诧异(以之为奇)非取其有之:不是我拥有的东西而拿来,其,代词,自己睨视:斜着眼看常见问题“吾心独无主乎”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 为人处事,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抵挡得住诱惑。
人物简介许衡许衡,字仲平,学者称之鲁斋先生,出生于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宋宁宗嘉定二年、元太祖四年)四月初三,为农历己巳年己巳月丙寅日、公元1209年5月8日,卒于元至元十八年三月初三,为农历辛巳年壬辰月戊戌日、公元1281年3月23日,葬于至元十八年四月二十,为农历辛巳年癸巳月乙酉日、公元1281年5月9日。
不吃无主梨读后感

不吃无主梨读后感读完《不吃无主梨》这个故事,我感到非常震撼和感动。
这个故事以一个简单的寓言形式,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对于原则和道义的坚守。
故事中的两个小偷,在面对无人看管的梨树时,一个选择坚守原则,不吃无主的梨;而另一个则毫无顾忌地大快朵颐。
当被问及是否会感到惭愧时,那个吃梨的小偷毫无悔意,反而觉得坚守原则的小偷是“傻帽”。
这个故事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坚守原则的小偷在面对诱惑时,能够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信仰,不受利益的诱惑。
而另一个小偷则毫无道德底线,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感受。
这种对比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坚守原则和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别人的尊重。
此外,这个故事也让我感到感动的是,坚守原则的小偷在面对别人的质疑和嘲笑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坚定和信念。
这种勇气和毅力是非常可贵的,它让我明白了在追求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时,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不能轻易放弃。
最后,我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坚守原则和道德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别人的原则和道德,不要轻易去触碰别人的底线。
总之,《不吃无主梨》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原则和道德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
除了上述的感受,这个故事还让我思考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在面对诱惑时坚守原则,而有些人则容易放弃原则?这可能与个人的价值观和成长环境有关。
那些坚守原则的人,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对于道德和原则的认知更加深刻。
而那些容易放弃原则的人,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道德教育或者成长环境不良,导致他们对于道德和原则的认知较为模糊。
此外,这个故事也让我思考了社会对于道德和原则的态度。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忽视了道德和原则的重要性。
这种行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短期的利益,但长远来看,这种行为会损害个人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国学:不食无主之梨

国学:不食无主之梨(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国学:不食无主之梨【出处】(明)宋濂等《元史·许衡传》。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高中文言助读: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內②人也,世为农。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
”随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③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④家见《书》⑤疏义⑥,因请寓宿,手抄归。
既逃难徂徕山⑦,始得《易》⑧王辅嗣说。
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⑨诸义而后发。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
官至集贤大学士。
②怀之河內:怀,怀州。
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
③更:换。
④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
⑤《书》:也叫《尚书》,《书经》。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的汇编。
相传是孔子编选而成。
⑥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
⑦徂徕(cúlái)山:山东泰安境内。
⑧《易》:《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之一。
通过八卦的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
⑨揆(kuí):揣度。
【译文】许衡字仲平,是怀州河内人,祖辈世代务农为生。
许衡年幼的时候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七岁进入小学,老师教他认字写字,他问他的老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说:“为中举。
”许衡说:“仅仅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对他暗暗称奇。
每次老师给他讲解书籍,他总是问老师其中的微言大义。
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很聪明,悟性又非常好,总有一天,他会超过一般人,我当不了他的老师”。
于是就辞职离开了,父母尽力挽留他,也不能够留住。
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的意思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的意思
许衡,我国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自幼便接受严谨的父母教育,聪明勤奋,成为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流连于典籍,学习各种知识,长于于文辞,格言警句,得到大家的赞叹。
传说许衡饮用水,不会乱放,也不会留有余水,因而深受人们的称赞。
又传说有一天,他经过一片梨树林的时候,发现一棵梨树正挂满梨子,可是这些梨子没有任何人放任它们自由地成熟,他看见这棵梨树上的梨子就像没有主人的孩子一样,便无心收割。
许衡心想:“这些没有主人的梨子,就像是没有家庭的孩子,我不能把它们收割下来,而正好此时此刻,我得到了一种新的见解,即‘不食无主之梨’,也就是说,有人要珍惜他们,而且不能擅自收割没有主人的果实。
”
因此,“不食无主之梨”的含义就是指,人们必须尊重自然,尊重他人的权益,不能独断专行,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今天,不仅是可以尊重自然资源和他人,而且要保护动植物,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家人,不管它们是植物还是动物,都要用责任心、尊重和保护来对待。
另外,“不食无主之梨”还可以象征着我们做任何事情,企业经营,社会发展,都要在尊重政府制度,履行社会义务下进行,遵循法治精神,共同努力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总之,“不食无主之梨”这句话,其实包含了多方面的含义,是许衡对大自然的尊重,也是他对人类共同责任的号召。
在当今社会,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习许衡的哲学,在生活中时刻牢记“不食无主之梨”的原则,坚守道德,尊重人生,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不吃无主梨(共26张PPT)_教科版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12021/8/12021/8/12021/8/1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还讲究什么家梨、 野梨,吃就是了。”
“不!这是有主的梨树。也许主人逃难去 了,我们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随便摘人家的 梨吃,是不道德的。”
“什么梨树的主人啊?这里刚刚打完仗, 人都跑光了,这梨明明没主,不吃白不吃!”
“梨是无主的,可是咱们每个人的心是有主 的。不是自己的东西,我是不会吃的。你们也 不要再摘啦!”
一会儿,有位朋友走过来,一边大口大口地啃 梨,一边把一个梨送给了许衡。他还关心地说: “许衡,你怎么还愣着?这梨又甜又脆,怎么不去 摘几个解解渴?”
许衡把梨接过来。他看着手里的梨说:“好梨, 好梨,但不知这梨多少钱一个。”
朋友说:“多少钱?不要钱,这是野梨!” “野梨?”许衡瞪着眼睛问,“这里会有野 梨?” “是啊!周围只有这棵梨树,不是野梨是什 么?” 许衡说:“不对!野梨不会长这么大,这么 好。”他反复看着梨树,很肯定地说:“这明明是 农夫种的梨树,是有主的梨树。”
突然,一个同行的朋友连喊带叫,高 兴地向前飞跑起来。原来,在前面不远 的路旁,挺立着一棵高大的梨树,树上挂 满了黄澄澄的大梨。大家一窝蜂地赶到 树下,争先恐后地摘梨。只有许衡找了 片树荫坐了下来。他撩起衣襟,一个劲 儿地扇风取凉.
突然,一个同行的朋友连喊带叫,高 兴地向前飞跑起来。原来,在前面不远 的路旁,挺立着一棵高大的梨树,树上挂 满了黄澄澄的大梨。大家一窝蜂地赶到 树下,争先恐后地摘梨。只有许衡找了 片树荫坐了下来。他撩起衣襟,一个劲 儿地扇风取凉.
旁边的另一位朋友说:“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还讲究什 么家梨、野梨,吃就是了。”
古诗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翻译赏析

古诗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翻译赏析“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出自《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
”随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
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翻译】许衡字仲平,是怀州河内人,祖辈世代务农为生。
许衡年幼的时候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七岁进入小学,老师教他认字写字,他问他的老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说:“为考试中举。
”许衡说:“仅仅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对他暗暗称奇。
每次老师给他讲解书籍,他总是问老师其中的微言大义。
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很聪明,悟性又非常好,总有一天,他会超过一般人,我当不了他的老师”。
于是就辞职离开了,父母尽力挽留他/b/21918,也不能够留住。
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
曾经跟随一个算卦的人到他家去,见那人家有《书》(疏义,对经的注释),于是就请求住在他家里,用手抄好后才回家。
后来逃到徂徕山,才得到易王辅嗣说的《易经》。
当时正在兵荒马乱之中,许衡日夜思考背诵,身体力行去实践,一言一行必要合乎礼仪,然后才行动。
曾经在夏天经过河阳,许衡口渴极了,路边有梨树,大家争着摘梨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和平常一样。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却去拿,这是不对的。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原文和译文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原文】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
”随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
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
官至集贤大学士;②怀之河内:怀,怀州。
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③更:换;④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⑤《书》:也叫《尚书》,《书经》。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的汇编。
相传是孔子编选而成;⑥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⑦徂徕(cú lái)山:山东泰安境内;⑧《易》:《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之一。
通过八卦的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⑨揆(kuí):揣度。
【翻译】许衡字仲平,是怀州河内人,祖辈世代务农为生。
许衡年幼的时候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七岁进入小学,老师教他认字写字,他问他的老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说:“为考试中举。
”许衡说:“仅仅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对他暗暗称奇。
每次老师给他讲解书籍,他总是问老师其中的微言大义。
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很聪明,悟性又非常好,总有一天,他会超过一般人,我当不了他的老师”。
于是就辞职离开了,父母尽力挽留他,也不能够留住。
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
曾经跟随一个算卦的人到他家去,见那人家有《书》(疏义,对经的注释),于是就请求住在他家里,用手抄好后才回家。
古诗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翻译赏析

古诗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翻译赏析“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出自《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
”随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
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翻译】许衡字仲平,是怀州河内人,祖辈世代务农为生。
许衡年幼的时候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七岁进入小学,老师教他认字写字,他问他的老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说:“为考试中举。
”许衡说:“仅仅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对他暗暗称奇。
每次老师给他讲解书籍,他总是问老师其中的微言大义。
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很聪明,悟性又非常好,总有一天,他会超过一般人,我当不了他的老师”。
于是就辞职离开了,父母尽力挽留他/b/21918,也不能够留住。
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
曾经跟随一个算卦的人到他家去,见那人家有《书》(疏义,对经的注释),于是就请求住在他家里,用手抄好后才回家。
后来逃到徂徕山,才得到易王辅嗣说的《易经》。
当时正在兵荒马乱之中,许衡日夜思考背诵,身体力行去实践,一言一行必要合乎礼仪,然后才行动。
曾经在夏天经过河阳,许衡口渴极了,路边有梨树,大家争着摘梨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和平常一样。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却去拿,这是不对的。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许衡不食无主之梨》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许衡不食梨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
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
谥文正。
(选自《元史·许衡传》)【注释】1道:道路上2啖:吃3或:有人4睨:斜着眼看5独:难道6暑中:盛夏里7化:教化8疾:疾病9非取其有之:不是我拥有的东西而拿来,其,代词,自己10奇:对……感到诧异11化:感化阅读训练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幼有异质(2)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3)身体而力践之(4)吾心独无主乎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2)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3.本文先写许衡________;再写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本文的主旨是_______。
【参考答案】1.(1)出众(2)认字写字(3)亲自体验(4)难道2.(1)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
(2)曾经在夏天经过河阳,许衡口渴极了,路边有梨树,大家争着摘梨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和平常一样。
3.聪明过人抄书读书身体力行赞颂许衡好读书而且严格修身的精神。
【文学常识】许衡,字仲平,学者称之鲁斋先生,祖籍怀州河内李封人,谥文正,封魏国公。
他是中国十三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
不吃无主梨

宾西中心学校 李秋影
说教材
• 《不吃无主梨》是小学语文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 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社会公德”。围绕社会公 德这一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不吃无主梨》、《小珊 迪》;“快乐读书屋”《盲道上的爱》《谁会脸红》,这些课 文都以生动的故事、诗歌等形式,诠释了社会公德的含义, 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吃无主梨》是一篇精读课 文,这篇课文写了宋元之际的著名学者许衡年轻时候和朋友 外出,当时正值三伏炎热天气,汗流浃背、口渴难忍,看到 路旁有一棵高大的梨树挂满了黄澄澄的大梨,大家争先恐后 地摘梨吃解渴,可许衡宁愿干渴,也不吃无主梨的事,反映 了许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高尚品质。课文开始对当时的社 会环境进行了描写——由于战乱,人们逃离家园,为下文 “无主梨”做了铺垫。描写天气,衬托了许衡遵守社会公德 的高尚品质。课文还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朋友们抢着摘梨 吃,而许衡不吃)进而说明许衡不吃没有主人应许的梨的可 贵精神,课文主要运用对话的描写体现许衡的品质。课文中 的环境描写及对话描写很能激发学生情感。
十里、找不到水”感受天热,口渴难忍。让学生读出天热,
口渴难忍。
• (2)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大热天走了几十里,还没 有水,你会有什么想法?通过这样的朗读体会,使学生读 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然后教师话锋一转,这样说道:这时 候有位朋友发现一棵梨树,(课件出示;梨树)而且挂满
黄澄澄的梨,你吃不吃?可是许衡却没有吃,为什么?
信念的高尚品格。使学生感悟到描写战乱环境为
下文做铺垫,为突出人物品格。
• 2、品读描写“天热口渴”的语段。
•
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从哪看出天气炎热,口
渴难忍了?
•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描写天气炎热、口渴难忍的语句,学 生品读后
古诗许衡不食无主之梨翻译赏析

古诗许衡不食无主之梨翻译赏析文言文《许衡不食无主之梨》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
”随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
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
官至集贤大学士②怀之河内:怀,怀州。
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③更:换④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⑤《书》:也叫《尚书》,《书经》。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的汇编。
相传是孔子编选而成⑥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⑦徂徕(cúái)山:山东泰安境内⑧《易》:《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之一。
通过八卦的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⑨揆(uí):揣度。
【翻译】许衡字仲平,是怀州河内人,祖辈世代务农为生。
许衡年幼的时候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七岁进入小学,老师教他认字写字,他问他的老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说:“为考试中举。
”许衡说:“仅仅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对他暗暗称奇。
每次老师给他讲解书籍,他总是问老师其中的微言大义。
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很聪明,悟性又非常好,总有一天,他会超过一般人,我当不了他的老师”。
于是就辞职离开了,父母尽力挽留他,也不能够留住。
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件:不吃无主梨【第1课时】

造
1.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宁愿牺牲自己。 句:
2.他宁可自己多吃点苦,也不给别人增加负担。
点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故事背景。简要介绍许 衡的身份和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2-12 自然段)不吃无主梨。写许衡
姓
jīn
浃
kěn
撩
lèng
襟
啃
愣
易读错字
jiā
dēng
汗流浃背jīn源自黄澄澄衣襟多音字澄
dèng(澄沙)
chéng(澄澈)
扇
shān(扇风) shàn(扇子)
理解词语
残酷: 凶狠冷酷。 造句: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不得不低头。
荒芜: 本课指因无人管理,田地杂草丛生。
造句:这里的人们非常勤劳,从来不让一寸土地荒芜。 学者: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___”画出来。 姓名 . (xìng xìn) 前襟 . (jīn jīng) 撩起 . (liāo láo) 啃咬 . (kěn dèn)
汗流浃背 . (jiā qiā)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内。 shān dēng shàn chéng
(1)奶奶手里拿着扇( shàn )子,不停地给我扇( shān )风。
造句:奶奶告诉我们,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人们都四处逃亡。
满不在乎: 完全不放在心上。
造句:哥哥对老师的批评满不在乎。 不以为然: 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
造句:老师批评了他,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什么,
心里却不以为然。
辨析词语 宁愿 宁可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原文及译文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原文及译文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许衡不食梨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
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
谥文正。
(选自《元史·许衡传》)【注释】1道:道路上2啖:吃3或:有人4睨:斜着眼看5独:难道6暑中:盛夏里7化:教化8疾:疾病9非取其有之:不是我拥有的东西而拿来,其,代词,自己10奇:对……感到诧异11化:感化【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幼有异质(2)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3)身体而力践之(4)吾心独无主乎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2)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3.本文先写许衡________;再写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本文的主旨是_______。
【参考答案】1.(1)出众(2)认字写字(3)亲自体验(4)难道2.(1)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
(2)曾经在夏天经过河阳,许衡口渴极了,路边有梨树,大家争着摘梨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和平常一样。
3.聪明过人抄书读书身体力行赞颂许衡好读书而且严格修身的精神。
【文学常识】许衡,字仲平,学者称之鲁斋先生,祖籍怀州河内李封人,谥文正,封魏国公。
他是中国十三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
《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
13不吃无主梨教学设计及反思正文

13不吃无主梨教学设计及反思正文第一篇:13不吃无主梨教学设计及反思培育自主教育特色13《不吃无主梨》教学设计白雪玉一、教材分析《不吃无主梨》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
围绕“遵守社会公德”这一主题进行教学。
主要讲的是我国宋元时期的学者许衡年轻时,与几位朋友在战乱时期出行,虽然天气炎热,大家都干渴难耐,但许衡仍然坚持不吃没有得到主人许可的梨子。
表现了许衡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
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简要介绍许衡身份和下面故事发生的背景:战乱、逃难。
其余为第二部分写“不吃无主梨”这个故事。
第二自然段写徐衡与朋友外出途中干渴难忍。
第三自然段写出发现梨后,只有许衡不吃梨。
4-16自然段对话部分是本文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理解许衡的想法和他的性格品质。
应指导学生读好。
课文插图和课后练习思考突出本节课的训练点。
二、学情分析:这篇课文中人物、时代距离现在比较遥远。
学生只在电视、书报上见到过逃难的情景。
缺乏体验。
但可以联系实际理解干渴难耐的感受。
抓住描写动作的词体会发现梨树的心情。
在这种情况下,许衡拒不吃梨需要意志力。
结合他与朋友的对话体会徐衡是个坚持原则的人。
三年级学生有一些自律、自控能力,但对课文中多次提到的“有主”和“无主”的理解还是有难度的,这不但是本课的难点,也更是三年级学生需要培养个性化阅读的落脚点。
根据以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们力求从学生的主观感受出发,关注他们对文中许衡的做法所产生的独特感受,在引发学生的独特感受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学习许衡严于律己的公德心。
三、教学目标1.通过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习他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3.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七台河市第三小学培育自主教育特色和感情,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吃无主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习他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3、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并能经过自身开展小小辩论会。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2、教学难点: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并能经过自身开展小小辩论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梨有关的历史小故事,共同来学习第13课《不吃无主梨》。
(板书课题,生随老师书空课题后,齐读课题。
)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1:不知道是谁的梨,不能随便吃。
生2:无主就是没有主人,文题的意思是没有主人的梨不能吃。
师:你们想了解课文的内容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生:自由读文
师: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主人公是谁吗?
生:许衡。
师:投影出示许衡图片(课件1),看他就是许衡,许衡,字仲平,学者称之鲁斋先生,出生于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宋宁宗嘉定二年、元太祖四年)四月初三,为农历己巳年己巳月丙寅日、公元1209年5月8日,卒于元至元十八年三月初三,为农历辛巳年壬辰月戊戌日、公元1281年3月23日,葬于至元十八年四月二十,为农历辛巳年癸巳月乙酉日、公元1281年5月9日。
祖籍怀州河内李封人,谥文正,封魏国公。
他是中国十三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
师:瞧,他多有名气,同时他也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许衡年轻时候的一件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师: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圈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老师把同学们圈出的词语简单的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
(幻灯片出示课件2、3)
谁能读一下第一行的两个词语,
生:(啃梨、肯定)
师:那你能告诉同学们这两个“肯”“啃”字的字形有什么不同?
生:啃梨的啃有口字旁,肯定的肯没有,师:那在字义上哪?生答
师:说的非常好,那谁能准确的读出第二行的两个词语哪?汗流浃背,争先恐后,
师:谁能说说这俩个词语是什意思吗?
生1:汗流浃背:浃:湿透。
汗流得满背都是。
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
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师:理解的非常透彻,那谁能用汗流浃背说句话哪?
生:劳动中,大家累的汗流浃背。
师:争先恐后哪?生: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各班同学争先恐后,奋力争先。
师:第三行的词语谁能读一读?好,那你知道讽刺是什么意思吗?
生: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不良的或愚蠢的行为进行揭露或批评。
那文中那句话体现出讽刺的意思哪?
生读,那谁能用讽刺的语气读出这句话?生试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4)
生: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
主要讲了不吃无主梨的事。
生2:课文主要讲了许衡在口干舌燥的情况下不吃无主梨的事。
三、解读感悟细读深化
师:课文除了许衡还有那些人物呢?
生:他的朋友。
师:他的朋友吃梨了吗?
生:吃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口渴
师: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许衡和他的朋友口渴呢?生读文(课件5)
师:重点体现在哪个词语上哪?谁能把他们干渴难耐的语气读出来?生读或师范读。
同时这几个词语要读的重一些。
师:正在他们干渴难耐的时候,突然有人看到前面有一棵梨树。
(大屏幕出示课件6)树上挂着黄澄澄的大梨,假如你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生1:我会飞奔过去摘梨吃。
生2:我也会以最快的速度跑过去吃梨。
师:好,因为当时真的太渴了,这么做可以理解的。
那许衡和他的朋友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画出他和朋友看到梨后不同表现的词语,生读。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许衡和他的朋友都有什么表现?(大屏幕出示原文课件7)重点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生:连喊带跑高兴地飞跑蜂窝争先恐后)
师:争先恐后是什么意思?
生: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师:这些词语及其形象的描写出许衡朋友们发现梨后的状态和心情,也很生动的描写出干渴已久的人见到解渴东西时的兴奋。
谁能读出许衡朋友兴奋的那种心情?生1、生2 读
师:此时此刻,许衡又有什么表现呢?许衡找了一片树荫坐下,撩起衣襟,一个劲的扇风取凉,这说明了什么?生读文并汇报,生1:说明许衡和他的朋友一样又热又渴,但是他没有去摘梨。
生2答
师:这下表现与他的朋友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为了许衡“不吃无主梨”的一系列的对话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
师:那许衡为什么不吃梨呢?让我们也走到梨树下,一起听听他们的对话吧。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4—16自然段。
找出许衡不吃梨的原因,用直线画出来。
有几位朋友劝许衡吃梨,是怎样劝说的?也用直线画出。
师:谁愿意汇报第一个问题?生汇报。
师:回答的非常准确。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吧。
许衡这些话说明了他是一个有着坚定的道德原则的人,他认为未得到之人允许东他人东西是不道德的行为,并希望能用自己的行为说服和影响他的朋友,他如此的坚持原则,那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生(肯定的语气)生试读。
都有哪几位朋友劝说许衡吃力了呢?他们是怎么说的?谁愿意以对话的方式来读许衡和第一个朋友的话?生试读
通过刚才同学读课文,谁能说说朋友劝说许衡吃梨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着急、关心)那谁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朋友说的话?生试读。
师:读得真棒!可是通过一番辩论后,许衡认为梨时有主的,因此没有吃梨,那这里的有主是指什么?
生:指的是这梨不是野梨,是有主人的。
师:好,而此时他的第二个朋友又着急了,他又是怎样劝说的呢?生分角色朗读
师:从许衡的回答中你能听出什么?生:听出了许衡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生:许衡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师:是啊,虽然他也干渴,但是他有自己的原则,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原则这样的信念一起读一下这句话吧!(大屏出示7)
师:许衡的第三个朋友听了许衡的话却满不在乎地说......师读文,“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用满不在乎的语气读出这句话吗?生试读
师:如此的劝说,许衡没有动摇,此时,他用手指指着自己的胸口。
诚恳地对大家说:大屏出示原文。
师:请大家指着自己的胸口诚恳的说······
请大家指着自己的胸口高声地说······
请大家指着自己的胸口坚定地说······
师: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生:这句话主要写的是梨时无主的,心是有主的。
(师板书:梨无主心有主)
师: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听出了许衡的心声,不是自己的东西他不会去动的,许衡不但严格要求自己,也语重心长地劝说朋友,(你们也不要摘)面对许衡的倔强,朋友对他无可奈何。
师:第四位朋友讥笑他是书呆子,他听了讥讽的话也不生气,更加坚定地说:我宁愿干渴,也不吃无主梨(板书:我宁愿干渴,也不吃无主梨)。
众人的劝说他依然没有动摇,从中你读出了什么?生:他遵守道德生:他坚持原则生:他严于律己。
师:许衡不吃无主梨,真可谓劝说讽刺意不移,梨虽无主心有主,在这里又是怎样理解有主,无主呢?生:无主,没有人的允许视为无主,生:有主,是他的不动摇,他的坚定。
师:说的非常好,正是因为梨无主----而许衡的心有主—有道德---有原则,才有了“劝说讽刺意不移,梨虽无主心有主“这句话。
(板书:有道德讲原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许衡与朋友的对话,再次感受许衡的高尚品质。
(课件8)
四、拓展延伸
师:故事读完了,在天下大乱,四处逃难的时候。
许衡还能有道德,讲原则真是了不起,你们又是怎样看待许衡的做法呢?如果这件事放在你身上你会怎样做呢?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交流。
生:小组合作学习
生:小组分别汇报
五、总结
师:是啊!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高尚的品质,一则故事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学会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让我们身边有更多的许衡出现!
六、作业
请同学在课下把这篇课文的内容讲给你的家人听听,重点要说明许衡是一个什么人?
师:最后,老师送同学们一首儿歌作为这节课的结束语。
(课件9)
六、板书设计
13、不吃无主梨
梨无主心有主有道德讲原则
我宁愿干渴,也不吃无主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