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大学语文教材中部分爱国主义诗词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炉中煤17页PPT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炉中煤17页PPT
曾德信
《炉中煤》是郭沫若的爱国主义的抒情名篇,也是《女神》诗集里抒发爱国深情的代 表作。诗人在《创造十年》里说过:“‘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象一位很葱 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我的那篇《凤凰涅槃》便是象征中国 的再生。‘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在这首诗里,诗人不 象《凤凰涅槃》那样对旧世界表现了猛烈的反抗,也不是旧时代游子思乡那样苦诉低吟; 而是用贴切的比喻,流畅清新的语言,独特的艺术构思,把满腔的爱国深情,象高山飞瀑 一样抒发出来。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表现出对祖国的爱慕和眷念,而且也充满了对黑暗 现实的强烈诅咒和对光明前途的热切希望以及为祖国而献身的坚定信心。可以说它是作者 满怀眷念之情,从心底唱出的一曲热爱祖国的恋歌。
大学语文(第三版)诗歌-炉 中煤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十五、炉中煤
1、联系五四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该诗的爱国主义思想主题。 2、体会该诗托物言志的抒情特点。 3、具体分析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十五、炉中煤
一、课文的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0年初,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当时, 正留学日本的诗人深受“五四”运动鼓舞,关注祖国命运,渴望祖国富强。多年后他曾经 回忆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很有进取气象的姑娘, 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我的那篇《凤凰涅架》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眷恋祖国的 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
十五、炉中煤
第二、三两节为第二个层次,侧重写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第二节“你该知道了我的 前身”二句,写“炉中煤”向“女郎”表白身世,述说“我”“卤莽”的个性与气质。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二句,由躯体的燃烧写到只有“黑奴”才具有报效祖国的“火一样 的心肠”,将火山爆发般的情爱升华到纯净、坚贞的崇高境界,酣畅淋漓地展现了“我” 对祖国披肝沥胆的高尚情思。第三节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长期 “活埋在地底”,如今“总得重见天光”。这里,除再次交代“煤”的来历出身,还象征 着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包括“我”在内的无数有志之土、有用之材,大多受到压 抑、埋没,只好把个人悒郁与民族忧愤深深隐藏心底;如今既已“重见天光”,“我”将 像“炉中煤”一样,燃得通红炽烈,为给黑暗人间.以光,给冷酷世界以热,纵使自己化 为灰烬,也在所不辞。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马兴波张燕(山东工商学院中加学院办公室,山东烟台摘要:《大学语文》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在讲授《大学语文》这门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对作者生平经历的分析、前后对比、同时代对比、利用人文资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关键词:大学语文爱国主义教育经历对比教学方法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育工作中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况且《大学语文》中所选的文学作品多为经典之作,均有强大的文学感染力、情感冲击力。

所以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单纯地介绍一般的文学常识。

解释古文中难懂的字词和句子,而是应该充分发掘教材本身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

与相关材料联系.在潜移默化中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这里以古文学作品为例来谈。

第一。

我国古代传统文人受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的影响。

大多具有关心国家命运的特点.故而其文章多能反映出与国家休戚与共的心情。

恰如宋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所言:“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优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这种情怀始终贯穿在大多数文学作品中,这是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宣言。

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机往往能体现出来。

譬如宋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人在生死存亡之时的一种人生抉择。

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死去.就不是单纯生理意义上的死亡.而是对生命的升华。

同样宋人陆游临死之时盼望国家统一的愿望一直生生不灭,正如《示儿》一诗中所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二,有的作家本身的生命历程就是一部鲜活的爱国主义的教材。

比如战国楚人屈原。

在那个时代“朝秦暮楚”、“楚材晋用”是非常普遍的人才观念,但是博闻强志、才华出众的屈原终生不肯离开自己的国家.即使个人经历一再遭受挫折,不断被贬斥、流放,以至于“形容枯槁,面色憔悴”。

《大学语文》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课件-诗歌-革命烈士诗抄

《大学语文》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课件-诗歌-革命烈士诗抄

恽代英烈士《狱中诗》铜像
2005年4月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烈士亲属云集南 京雨花台,凭吊祭扫自己的亲人,恽代英烈士的亲属、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恽圻苍先生专门将恽代英烈士《狱 中诗》铜像以及一批烈士遗物和资料捐赠给雨花台烈 士纪念馆。
铜像总高3.6米,重327公斤,纯铜质地,取 材于恽代英在黑暗的监狱里吟诵《狱中诗》,他的右 肩靠在监狱的墙壁上,眼睛望向偏高的牢房铁窗,朝 着透光的外部世界,表现出烈士不向黑暗屈服的坚强 意志和革命事业必将成功的豪迈情怀。
“高筑神州风雨楼”句中的“风雨 楼”,是“理想之中华”的代称,此 处用兴建“风雨楼”来喻指“理想之 中华”的创建和纪念革命成功。这首 忧时伤民的诗章表现了大钊同志的革 命壮志豪情,并以此相互勉励,以增 强为革命理想奋斗到底的坚强意志, 坚定对革命前途的胜利信心。
写作背景
这是李大钊同志于1916年春在日本写的一首诗。 当时的中国正是“风雨如磐”的时代,1915年12月,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日美帝国主义的怂恿、支持下,废 除了共和体制,登基称帝。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立 即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保卫共和、反对帝制的浪 潮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但他回到上海不久,袁世凯 就被迫取消了帝制,于是李大钊又返回日本。当他到 了日本江户时,恰逢他的挚友幼衡准备回国。大钊同 志在为幼衡送行时,口占这首绝句,抒发了对中国政 局黑暗腐败的愤激不满的爱国主义的思想,表现了他 为重建神州而矢志奋斗的坚定信念。
绝句
李大钊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
绝句
李大钊
“壮别天涯未许愁”句中的“壮”字, 写出了革命者的离别和英雄气概。
“尽将离恨付东流”中的“尽”字, 将作者抛弃个人离愁别恨的革命豪情 和为实现革命理想矢志奋斗的决心表 现得淋漓尽致。

十首爱国诗词

十首爱国诗词

十首爱国诗词爱国心是人类最为基础的品质之一,爱国的诗歌也是文学的绝佳结合。

中国的诗歌自古以来就存在着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尊,而爱国主义歌曲可以从中深受到激励。

本文将介绍十首经典的爱国诗歌,这些作品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激发我们热爱国家的情感和热情。

首先要介绍的是张九龄《满江红》,这首诗由西晋文学家张九龄所作,简单明快,容易理解,描写了用他真挚的情感,来唤起人们的爱国之心。

诗中提到“满江红”,意思是每一片土地都洋溢着爱国之心,这一爱国的精神也被描述为“满山遍野闻笑语”,给人以深切的感受。

其次是毛泽东的《祖国》,这首诗描写了毛泽东对祖国的崇高敬仰。

诗中把祖国比作一位对子女慈爱的母亲,赋予内容极其动人,从诗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毛泽东对祖国的爱。

诗歌最后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表达出毛泽东对祖国的不分情深之意。

紧接着是李继《抗日名曲》,这首诗把抗日运动的情景描写得极其生动,意境强烈,激发人们爱国之心和勇气。

诗中描写的一幅幅勇士们的场景,给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和坚定,而歌中送上的最后祝福,也是一种爱国的期望。

此外还有关汉光的《民族赞歌》,这首诗深刻地描写了中华民族在抗击外敌、维护祖国安定的抗争历程,把中华民族的壮丽历史展示得淋漓尽致。

诗中把民族的发展希望抒发的淋漓尽致,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令人动容。

其实,还有更多的爱国诗歌可以介绍,但在这里就先介绍这十首最著名的爱国诗:第五首是李士祥的《明天会更好》,诗歌中充满了深沉的对祖国的思念与期望,让人们深感国家的辉煌和祖国的伟大,勉励人们奋发图强,为自己国家进步而努力。

第六首是毛泽东的《我爱我的祖国》,诗歌中把祖国比作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让人们爱护祖国,尊重它给我们所有的,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还祖国一份爱。

第七首是费孝通的《南柯子》,这首诗把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们见识到祖国和国家的发展和责任,令人充满力量与坚守。

第八首是陈毅的《长征》,这首诗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把祖国的大陆比作一个英雄的身躯,让人们深感激励,重新肯定中国的历史文化。

最著名的十首爱国诗

最著名的十首爱国诗

最著名的十首爱国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爱国诗是文学史上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诗人们表达爱国情感、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爱国诗,其中有些诗作已经成为经典,广为传诵。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最著名的十首爱国诗。

1.《蒹葭》《蒹葭》是中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所作。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一生都在为楚国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宁而努力奋斗。

《蒹葭》这首诗描绘了楚国百姓在战乱中的苦难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祖国的深情。

2.《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爱国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

白居易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作深受后人喜爱和传颂。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是值得珍藏的一篇爱国诗作。

3.《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

王之涣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含蓄典雅而著称。

《登鹳雀楼》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对祖国繁荣富强的向往和期许,是一首代表性的爱国诗作。

4.《将进酒》《将进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

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之一,他的诗作魅力无穷,被后人誉为“诗仙”。

《将进酒》这首爱国诗以豪气磅礴、慷慨激昂的诗风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对人生豪迈的追求。

6.《古乐府》《古乐府》是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所作。

辛弃疾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抗金名将,他的诗作豪情激足,慷慨激昂,为后人称道。

《古乐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沦陷的痛心和对民族复兴的誓言,是一首激励人心的爱国诗作。

7.《卜算子》《卜算子》是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所作。

陆游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抗金名将,他的诗作以浪漫抒情、深情肺腑而著称。

《卜算子》这首诗以细腻婉转、真情实感的诗风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是值得传颂的爱国诗作。

人民大2023大学语文基础教程 课件十二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陆游

人民大2023大学语文基础教程  课件十二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陆游

“中原”—— 伤痛
并列 相互映衬
充分揭示出守边战士 报国无门,中原遗民企盼无 望的深刻原因,说明种种可悲情景都是由于投降 妥协路线所造成的,这样既有利地 抨击了投降派 的可耻罪行,又激活了全诗的悲剧气氛,深化了 主题。
“关山”之“月”在全诗结构上所起的作 用 统贯全诗的景物是“月”。
诗人本来写“朱门”、“戍楼”、“中原”等异地场 景,却以“按歌舞”、“催落月”、“空照”、“今 宵”等语点出三个场景活动的共同时间——月夜,运 用联想创造出一个特殊的艺术环境,将朱门歌舞、戍 卒吹笛和遗民垂泪等典型场景凝聚于同一夜晚的“月 夜”画面之中,以强化彼此间的对比和映衬,三个场 景后二者相互映衬,共同与“朱门歌舞”构成对比关 系,充分揭示出守边战士 报国无门,中原遗民企盼无 望的深刻原因,说明种种可悲情景都是由于投降妥协 路线所造成的,这样既有利地 抨击了投降派的可耻罪 行,又激活了全诗的悲剧气氛,深化了主题。
岂有:哪有。逆胡:对北方少数民族之蔑称。这两句是说, 历史上少数民族也曾入侵过中原,但哪有让他们长期盘踞, 以至于传宗接代的? ⑨遗民:指金占领区的原宋朝百姓。
望恢复:盼望宋朝军队收复故土。这两句可参读陆游《秋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 又一年。”
【生平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
这是“诗经”“秦风”里“无衣”的意境,是李牧“闻庆 州赵纵使君中箭身死长句”的意境,也是和陆游年辈相接 的岳飞在“满江红”词里表现的意境;在北宋像苏舜钦和 郭祥正时诗里,在南北宋之交像韩驹的诗里,也偶然流露 过这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谁知我亦轻生者”的 气魄和心情,可是从没有人像陆游那样把它发挥得淋漓酣 畅。这也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 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 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 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 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 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 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傍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春江花月夜:大学语文课堂的思政教育视角

春江花月夜:大学语文课堂的思政教育视角

春江花月夜:大学语文课堂的思政教育视角本文档旨在探讨如何将《春江花月夜》这首古典诗词融入到大学语文课堂中,并从思政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深入挖掘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政元素,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一、背景介绍《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篇。

诗歌描绘了春夜月下长江的壮丽景色,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二、思政教育视角下的《春江花月夜》2.1 爱国主义教育《春江花月夜》以长江为背景,展现了祖国的壮美河山。

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从爱国主义的层面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2.2 人生观教育诗歌中,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师可以借助诗词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追求卓越、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2.3 道德品质教育《春江花月夜》中的诗人以真挚的情感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道德修养,成为有品德、有担当的社会人才。

三、教学实践建议3.1 深入挖掘诗词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春江花月夜》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政元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

3.2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通过多媒体手段、课堂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诗词中的美景,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3.3 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辨能力组织学生就诗词中的思政元素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4 结合时事,联系实际将诗词内容与当前时事热点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将古典文化应用于现实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在大学语文课堂上,以《春江花月夜》为例,从思政教育的视角进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人生观和道德品质。

教师应充分发挥诗词的教育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爱国主义诗歌

爱国主义诗歌

爱国主义诗歌(加解析)1.《诗经・秦风・无衣》o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o解析: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敌的精神,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2.屈原《离骚》(部分)o原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o解析:屈原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以及自己对美好品德和理想的不懈追求。

“虽九死其犹未悔” 更是体现了他为国家、为理想不惜牺牲生命的坚定信念,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体现。

3.曹植《白马篇》o原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o解析: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为国效力的游侠形象,表达了诗人自己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豪情壮志,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杜甫《春望》o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o解析:诗作于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目睹了国家的破败、百姓的苦难,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国破山河在” 一句,更是成为了描写国家沦陷的经典诗句。

5.陆游《示儿》o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o解析:这是陆游的绝笔诗,他在临终之际,仍然牵挂着国家的统一,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其爱国之情令人动容。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程资源 阅读欣赏 诗歌 沁园春·叠嶂西驰(教案1)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程资源 阅读欣赏 诗歌 沁园春·叠嶂西驰(教案1)

《沁园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辛弃疾(二)能力目标1.能掌握词作中虚笔点睛、传神写意的景物描写技巧(三)素质目标二、教学时数2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词作中典故的运用(二)教学难点四、教学内容(一)作者小传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

生活在南宋中叶,正是宋金对峙、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中原人民抗金要求不断高涨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形势是:北方的女贞贵族一方面残酷地镇压剥削中原人民,一方面通过和、战两种策略,积极南侵;而江南的南宋统治集团在对待外族入侵的态度上分为主战、主和两派,辛弃疾是主战派人物之一。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第一,青年壮举靖康之变使中原沦陷,山河破碎,目睹中原人民遭受种族歧视与蹂躏,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手斧中原、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

我们今天很难想象,在他14岁和17岁时,两次到燕山查看北方地形,探听金军虚实,为军事起事作准备。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人民趁机奋起反抗,济南农民耿京聚众20多万,声势浩大,威震一时。

21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加入耿京军队,任掌书记,与耿京共同谋划军事;为使义军取得官军支持,力劝耿京与南宋朝廷取得联系。

第二年,耿京派辛弃疾等人赴建康面见宋高宗。

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获知义军中的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兵。

辛弃疾即率50骑兵济州(今山东巨野)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营,擒获张安国并绑在马上,将他押到建康斩首。

这一壮举充分表现出辛弃疾非凡的胆略和勇气,这一年,他23岁,南归朝廷。

中华优秀文化爱国情怀的古诗文

中华优秀文化爱国情怀的古诗文

中华优秀文化爱国情怀的古诗文一、古诗文中抒发爱国情怀的意义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怀。

古人通过诗文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传达着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这些优秀的古诗文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激励后人爱国情怀的重要资源。

二、国家荣誉与民族命运的赞美1.《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别亡友,表达对英雄忠魂的向往,并通过古原草的形象,表达对祖国土地的美好祝福。

2.《白日依山尽》描绘大自然壮丽景色,表达对国家雄伟壮丽的景观的歌颂,体现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3.《登高》咏史抒怀之作,通过咏史抒发对历史辉煌的赞美,激发起爱国情怀,引领后人向往民族命运。

三、历史经验与民族精神的传承1.《将进酒》通过唐代文人李白的饮酒歌咏,表达了对国家兴旺发达的向往,展示了勇往直前、奋发向前的精神。

2.《静夜思》表达对家国思念之情,反映出在儿女身处异乡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3.《岳阳楼记》陈列三国历史故事与岳阳楼的游览体验,通过这一景点折射中华民族的先贤忠志精神,传承历史经验。

4.《滕王阁序》以滕王阁为背景,抒发了对忠臣义士的敬慕之情,传达出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与使命。

四、国家复兴与民族自豪感的追求1.《观沧海》以观海为题材,表达了对海洋民族强盛的志向。

通过描绘海洋的壮丽景色,展现出民族自豪感。

2.《赠汪伦》表达了对同胞的期望以及对国家昌盛的美好祝愿,对中原文化的自豪感和对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

3.《登高亭序》描绘了南京登高亭的美景,引发对历史辉煌的向往,鼓舞了后人爱国情怀与国家复兴的梦想。

五、爱国情怀的哺育与教育1.《木兰诗》通过女性形象木兰的坚韧担当和对家国的忠诚,教育人们要保卫祖国、爱护家乡。

2.《饮中八仙歌》描绘八仙的酒仙形象和杰出才情,教育人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并以自己尽职尽责的奉献回报国家。

3.《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以长江为背景,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深情厚意,表达了继往开来、奋发向前的爱国志向。

描写热爱祖国的经典诗句

描写热爱祖国的经典诗句

描写热爱祖国的经典诗句中国是一个大的家庭,没有人会不爱国。

因为祖国的崛起中国人民才会生活的这样的幸福,从以前的抗战时期,到现在的小康社会,都是一个个爱国的人努力建成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热爱祖国的经典诗句,欢迎大家阅读!描写热爱祖国的经典诗句1、《九歌·国殇》先秦屈原原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译文: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2、《出塞》唐代诗人王昌龄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过零丁洋》宋代诗人文天祥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诗人杜甫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歌颂爱国主义的诗句诗词赏析80句

歌颂爱国主义的诗句诗词赏析80句

歌颂爱国主义的诗句诗词赏析80句“千山万水总有情”,自发的乡土情怀是人类最原始、最朴素的情感,构成了爱国主义的重要基础。

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歌颂爱国主义的诗句诗词赏析,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歌颂爱国主义的诗句1. 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

——汪遵《咏昭君》2.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3.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凭箜篌引》4. 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

——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5.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6.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7.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8.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9.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10.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温庭筠《过五丈原》11. 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

——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12. 不惜罗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阴移改。

——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13.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14.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15.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李商隐《隋宫》16.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李益《隋宫燕》17.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

——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18.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19.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20.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21.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李商隐《茂陵》22.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爱国主义的诗句古诗

爱国主义的诗句古诗

爱国主义的诗句古诗1、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

汪遵《咏昭君》2、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屈原《国殇》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4、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5、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

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6、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8、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9、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10、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1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2、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郑思肖《二砺》13、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14、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司空曙《金陵怀古》1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16、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许浑《咸阳城东楼》17、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屈原《国殇》18、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

汪遵《咏昭君》19、天厌虏,臣离德。

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20、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21、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22、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23、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李商隐《隋宫》24、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陈与义《咏牡丹》25、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孔夷《南浦旅怀》26、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27、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崔道融《西施滩》28、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29、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高適《登百丈峰二首》30、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

大学语文《怀沙》ppt课件

大学语文《怀沙》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最后部分的“乱辞”,可以说是诗人情感达到 高潮的表露。毫无疑问,在诗人看来,悲哀是悲哀, 理想是理想,决不能因为自己行将死去而悲痛至放 弃毕生追求的理想,唯有以己身之一死而殉崇高理 想,才是最完美、最圆满的结局,人虽会死去,而 理想却永远不会消亡。故而诗人最后唱道:“知死 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怀沙》是楚国政治家、诗人屈原作为临终前 的所作绝命词,大概意指怀抱沙石以自沉,内容为 作者在讲述遭遇的不幸与感伤上始终同理想抱负的 实现与否相联系,希冀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最后震 撼民心、激励君主,唤起国民、国君精神上的觉醒, 以及作者发抒临终前的浩叹与歌唱。由于屈原是战 国时期楚国以宗亲而任重臣,还是楚国重要政治家, 因而怀沙等文学作品成就都与政治活动有关,其作 品(怀沙等)都是以长篇诗歌词为主要形式,句法 内容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虚字,用来协调音节, 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创造彼受影响性 新诗词“楚辞”。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我仁之又仁,义 之又义,忠诚老实以充实自己。) 重华不可遻(è)兮,孰知余之从容!(舜帝已死, 不可再生,谁都不知道我雍容的气度。) 遌:遇。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何其故!(自古来,贤圣不 同时,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夏禹和商汤已经 远隔,遥远而不能再世。)邈:遥远。 惩连改忿(fèn生气,恨)兮,抑心而自强。(抑 制着心中的愤恨,须求得自己的坚强。) 离闵而不迁兮,原志之有像。(就算遭祸我也 不悔改,要为后人留下榜样。) 闵: 祸害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沿路向北,已 到了日落黄昏时候。)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姑且吐出我的悲 哀,生命已经到了尽头。)大故:死亡。

爱国的古诗词大全

爱国的古诗词大全

爱国的古诗词大全爱国的古诗词1一、《满江红》作者、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二、《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作者、岑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三、《白马》作者、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四、《陇西行》作者、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五、《咏牡丹》作者、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六、《渡易水》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七、《塞上曲》作者、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八、《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十、《小寒食舟中作》作者、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十一、《泊秦淮》作者、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大学语文中的思政课——春江花月夜研讨

大学语文中的思政课——春江花月夜研讨

大学语文中的思政课——春江花月夜研讨
引言
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作为大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思政课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道
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春江花月夜这一
课文在大学语文中的思政教育作用。

春江花月夜的文学价值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一首抒发壮丽自然景色的
诗歌。

诗中以春江、花、月夜三个元素为主题,通过描绘大自然的
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
语言,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深厚的文学价值。

春江花月夜的思政教育意义
春江花月夜作为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春江花月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
爱和敬畏之情。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其次,诗中的花、月夜等元素展现了美与和谐的境界。

这启示
学生要欣赏美,追求美,同时也要在与他人相处中追求和谐,传递
爱与友善。

最后,春江花月夜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使人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入
的思考。

学生通过研读这篇诗歌,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
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结
春江花月夜作为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大学语文中的思政教
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研读这篇诗歌,学生可以培养对
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欣赏美和追求和谐,同时也能对人生有更
深入的思考。

因此,在大学语文中引入春江花月夜这一课文是非常
有意义的。

节选大学语文教材中部分爱国主义诗词

节选大学语文教材中部分爱国主义诗词

节选大学语文教材中部分爱国主义诗词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情怀【摘要】爱国的诗词文章是中华文化中的文学瑰宝。

文学作品,作为爱国情怀传递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文化积淀中熠熠生辉,向后世人们展示爱国的风采。

为国求才的统治者、征战疆场舍生忘死的将士、悲苦不堪生活困顿的读书人、饱受压迫的民众……他们的一思一念构成了文学作品中爱国情怀的基石。

本文选取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文学作品若干,讲述流淌在文字中的家国之情。

【主题词】爱国情怀贤才将士百姓家国与民族,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不断深植于民族精神骨髓之中的符号。

爱国情怀交织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历经时光摧残、岁月洗礼,沉淀下文学之中的瑰宝——爱国华章。

爱国没有统一的行动,也没有统一的言语。

无论是何人处何地在何时,心中忧国之情溢于言表,继而成于方絮,终传于后世。

统治者忧怀天下,渴望天下英才尽入我彀中;公卿百官治政清明,国泰民安,万民咸服;将军战卒征战沙场,血染衣袍,破敌军;有识之士郁郁不得志仍心怀社稷,渴望建功立业;百姓背井离乡,抛家弃子,葬于异乡……爱国的表现形式万千,但是都在文学作品之中有所体现。

文学作品是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史官著书、臣子奏章、诗词曲赋乃至戏曲传奇,都有着爱国篇章的身影。

(一)砥定天下,造化清明人杰贤才无论何时都是国家管理者的左膀右臂,是协助管理国家,制定律令,稳定社会的基石。

在古代,鉴于信息交流的闭塞,统治者想要发掘更多的贤才来治理国家是比较困难的事。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渴望扬名天下的人才凭借游说国君大夫获取名声;至秦朝以“辟田和胜敌”为仕进之途增强国力,史无前例地一统天下之后,为了更好地治理这个庞大帝国,实行了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再有皇帝考察任用下方各地地政策;及至汉朝,察举孝廉为主要地选拔人才的措施。

时代在变化的过程中,人才的选拔方式也在不断变革,统治阶级则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协助自己砥定四海,稳固统治,经世济民的贤才。

许多统治者为了寻求人才,不可不谓之尽心竭力,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的态度深深触动了天下处于四分五裂之时,虽有雄心壮志,却功业未成的曹操内心的极度忧虑和渴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情怀【摘要】爱国的诗词文章是中华文化中的文学瑰宝。

文学作品,作为爱国情怀传递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文化积淀中熠熠生辉,向后世人们展示爱国的风采。

为国求才的统治者、征战疆场舍生忘死的将士、悲苦不堪生活困顿的读书人、饱受压迫的民众……他们的一思一念构成了文学作品中爱国情怀的基石。

本文选取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文学作品若干,讲述流淌在文字中的家国之情。

【主题词】爱国情怀贤才将士百姓家国与民族,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不断深植于民族精神骨髓之中的符号。

爱国情怀交织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历经时光摧残、岁月洗礼,沉淀下文学之中的瑰宝——爱国华章。

爱国没有统一的行动,也没有统一的言语。

无论是何人处何地在何时,心中忧国之情溢于言表,继而成于方絮,终传于后世。

统治者忧怀天下,渴望天下英才尽入我彀中;公卿百官治政清明,国泰民安,万民咸服;将军战卒征战沙场,血染衣袍,破敌军;有识之士郁郁不得志仍心怀社稷,渴望建功立业;百姓背井离乡,抛家弃子,葬于异乡……爱国的表现形式万千,但是都在文学作品之中有所体现。

文学作品是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史官著书、臣子奏章、诗词曲赋乃至戏曲传奇,都有着爱国篇章的身影。

(一)砥定天下,造化清明人杰贤才无论何时都是国家管理者的左膀右臂,是协助管理国家,制定律令,稳定社会的基石。

在古代,鉴于信息交流的闭塞,统治者想要发掘更多的贤才来治理国家是比较困难的事。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渴望扬名天下的人才凭借游说国君大夫获取名声;至秦朝以“辟田和胜敌”为仕进之途增强国力,史无前例地一统天下之后,为了更好地治理这个庞大帝国,实行了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再有皇帝考察任用下方各地地政策;及至汉朝,察举孝廉为主要地选拔人才的措施。

时代在变化的过程中,人才的选拔方式也在不断变革,统治阶级则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协助自己砥定四海,稳固统治,经世济民的贤才。

许多统治者为了寻求人才,不可不谓之尽心竭力,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的态度深深触动了天下处于四分五裂之时,虽有雄心壮志,却功业未成的曹操内心的极度忧虑和渴望。

《短歌行》将曹操对于贤士的希冀表现的淋漓尽致。

将自己对贤士的渴望比作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对爱人的思念,而对应《诗经·郑风·子衿》中后两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没有写在《短歌行》中,但是他的感情是含蓄地表达出来的——对那些贤士没有来找自己的深深的哀怨,还表明自己愿意鼓瑟吹笙欢迎贤士的到来,可见曹操惜才爱才求才之心。

不仅仅表达在情感上,曹操还在实际行动中表现了自己对于人才的渴望,这在《求贤令》中清晰地表现出来。

对于过去传统仕进标准“经明行修”做了重大突破革新,坚决主张从各阶层选拔人才,广开才路,提出了“士不必廉而后用”的主张,实行唯才是举。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中国北方的实际控制者,他的爱国情怀是对人才的渴望,他希望能够打破传统的壁垒,为国家选拔更多有利于社稷的人才,让那些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卓越才干来治理国家管理政务,救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他作为统治者的爱国。

爱国不仅是统治者的求贤,也是百官公卿的谏言谏行。

为官者的爱国,是敢于直谏,指出上级的错误,以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是施政于民,维持一方清明百姓安居。

李斯就是这样一位敢于进谏,为国家前途着想的臣子。

《谏逐客书》是李斯站在自己的角度为秦国谋天下的具体体现。

秦国能够独霸诸侯国,一是秦国国君几百年来的积累,二是秦国广纳天下英才,招贤聚士。

李斯在奏章中指出“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将会使国无福利之实。

而致使秦王下逐客令的韩国水工郑国倘若真的被驱逐出去,那么秦国后来就未必真的能统一六国,因为被韩王派去以虚弱秦国为目的修建水利工事的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使关中成为天下粮仓,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

(二)马革裹尸,勒石燕然国家衰弱,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外族常会侵略边地,掠夺人口财物,因而带来战争。

每当外族入侵,无数儿郎放下家业,为国家、为家人流血沙场,前仆后继,描绘战争的诗篇自古便有一股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辽阔壮丽萧瑟肃杀的万里戈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壮胜军容、雄浑激昂舍我其谁的战歌壮词、流血漂橹断壁残垣的破败城郭、衣衫染血神情肃穆的久战之兵、奏捷凯旋乐观豪迈的出征气概……文学作品中,战场的诗篇总是令人恍如亲临,心潮澎湃,难以自已。

无数战士离开了自己的家人故乡,来到荒凉的边陲作战,守卫国土。

他们大多数是服从官府的管理而不情愿地参军,而有些人则是甚至边防地对国家地盛衰安危地重大影响而主动投军,希望尽一份绵薄之力。

正如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写到的:“万里奉王事, 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 岂为妻子谋!”,说明他是知晓边塞生活的艰苦的,但是怀着以身报国的壮志, 不惜抛妻别子也要去保家卫国奉行王命。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生动地再现了沙场的壮阔景象:“君不见走马川, 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将军战士半夜行军衣甲不离身,“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足可见边塞生活之艰苦。

纵然环境恶劣,战士们仍气势昂扬。

将出征将士不畏艰苦、奋勇抗敌的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心呈现在历史的积淀中,谱写了一曲洋溢着爱国热情的、振人心魄的战歌。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苏武则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展现爱国之情的伟大。

为了招降苏武, 匈奴使尽了各种招术,用刀剑逼于颈脖,用名利富贵诱惑,把他幽禁于深窖并绝其饮食,又置其于北海无人处牧羊,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苏武始终保持本心,哪怕是死于刀下也不愿意屈服背叛大汉。

在面对其好友李陵劝降时,尽管李陵以汉王朝寡恩,法令无常来劝说苏武,苏武则回道:“臣弑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王所恨”。

爱国在古代往往是和忠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苏武的忠君之行由此表现了苏武忠于朝廷、热爱祖国和甘愿奉献的精神,成就了一段传奇故事。

然而,现实并不是总是让人欣慰的,战士们舍命沙场,视死如归却换来的是“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在战场上奋勇厮杀,九死一生,奋不顾身,可谓“铁衣远戍辛勤久“,而将军们却一味享乐,骄傲轻敌, 并不体恤他们,彷佛他们的牺牲就是任人摆布的玩偶。

高适对于将军谎报军情,隐匿自己的败绩这种行为是极度批判的,《燕歌行》讽刺了将帅的骄奢淫逸、腐败无能和不体恤士卒,但是批判无能将帅的同时还是高度赞扬了士卒们”死节从来岂顾勋“的爱国之情。

(三)忧怀社稷,悲心泣血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是统治者为官者追求治世贤才,希冀天下清明,也是保卫家国舍生忘死的将士走卒,更多的是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或是心忧天下百姓的普通人。

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居庙堂忧民,居江湖忧君,怀才不遇,忧馋畏讥,空有治世报国之志却不得重用无法施展才华,尽管如此,但他们仍能保持爱国之心忧民之思。

正是因为这些人构成了古代爱国文学的主力军,为我们呈现了璀璨的文学作品。

读书人常自嘲百无一用是书生,虽是自嘲之语,但是有时候也是一些人心中的真实写照。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作为一个读书人,在听闻烽火传讯,西京告急之时,心绪难安,“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从未上过战场的一介书生, 终究是难以想象战争的具体场面的。

杨炯所能做的, 只不过凭藉有限的见闻和知识驰骋想象而已, 最终他构拟的战场画卷。

但是虚构的终究不是真实的,回到现实,发现自己仍是一个不持刀兵的书生,便无奈地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感叹。

承受战争所带来的伤害摧残的永远是普普通通过日子的百姓,战火摧毁的是他们的家园,践踏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破坏安稳和谐的家庭,夺走他们亲人的生命。

大多数悲惨遭受都被默默地消化掉,继续明日的苦难,但是总有人用笔记录下这真实而残酷的现实。

新婚燕尔,本是夫妻和和美美过日子的幸福时光,战争却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摧残,杜甫在《新婚别》中用新妇的口吻诉述了她“暮婚晨告别”的无限悲苦,但是她深知情势危急,强抑住个人遭际的不幸,转而鼓励丈夫在军队中努力作战,报效国家。

如此复杂难明的情绪正好是经历官场沧桑郁郁不得志却依旧心系天下忧怀百姓的杜甫的真实内心写照,将他的一腔爱国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杜甫是一届书生,不曾上过战场,所以对于百姓的悲惨遭遇有很深的感触,而对那个曾驰骋战场的辛弃疾来说,爱国又是另外一种独特的感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戎马倥偬、如火如荼的战争画面是辛弃疾对自己沙场生活的无限追忆,但是如今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得不到施展,壮志未酬、报国无门。

在昏君当政之际,奸臣当道之时,虽系民族存亡之秋,集英雄才子于一身的辛弃疾却只能在家回首悲叹,将自己满腔的爱国热忱、强烈的收复中原的政治抱负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写进一首首词赋之中去。

与辛弃疾同病相怜的陆游,亦是如此,胡未灭,鬓先秋,心在天山征战杀敌,身却在沧州孤老。

(四)结语纵观历史文化长河,具有爱国情怀的文学作品如河汉星斗数不胜数,每个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都会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百姓,也无论是将士还是官员,爱国都是潜藏在血脉中的因子,在特定的时候都会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1]崔婷婷.曹操《短歌行》情感脉络探究[J].语文建设,2018(26):37-39.[2]王蒸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一读曹操的《求贤令》[J].岳阳师专学报,1980(03):50-53.[3]蒋寅.说杨炯《从军行》[J].语文月刊,2019(04):58-59.[4]林元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5):72.[5]郭锦标.衷情尽诉的《诉衷情》——陆游《诉衷情》赏析[J].语文月刊,2002(12):11.[6]刘继周.一曲激昂慷慨的爱国主义颂歌——论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J].文教资料,2010(27):6-7.[7]赵锐.高适《燕歌行》赏析[J].孙子研究,2017(02):125-126.[8]李艳.论《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爱国形象的塑造及其当代价值——由《汉书·苏武传》和《新序·节士·苏武章》的异同说起[J].济宁学院学报,2016,37(01):36-40.附录:教材中引用的例证文章李斯《谏逐客书》曹操《短歌行》《求贤令》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高适《燕歌行》班固《苏武传》杜甫《新婚别》杨炯《从军行》辛弃疾《破阵子》陆游《诉衷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