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实验4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d32d1ccc17552707220840.png)
单片机实验报告实验一:存储器块清零或赋值一、实验目的1 熟悉存储器的读写方法,熟悉51汇编语言结构。
2 熟悉循环结构程序的编写。
3 熟悉编程环境和程序的调试。
二、实验内容指定存储器中某块的起始地址和长度,要求将其内容清零或赋值。
例如将4000H开始的10个字节内容清零或全部赋值为33H。
注意:1 文件不要用中文名称保存时不要用中文路径(目录),不要放在“桌面”上,源文件和工程要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下,文件名称和路径名称不要太长。
2 查看存储器菜单使用:窗口---数据窗口---XDATA 观察存储器内容3 查看SFR:窗口---CPU窗口查看CPU寄存器SFR4 单步执行:执行---单步执行(F8),每执行一步,查看每条语句涉及到的寄存器和存储器内容的变化结果,是否是指令所要得到的结果,如不是,检查错误原因,修改。
5利用多种执行方法和观察各种窗口调试程序,直至程序满意为止。
三、实验仪器微机、VW,WA VE6000编程环境软件,(单片机实验箱)Lab6000/Lab6000通用微控制器MCS51实验四、实验步骤1、新建工程文件。
(注意:文件不要用中文名称保存时不要用中文路径)2、编写程序。
3、运行和调试过程。
外部数据存储器(4000H为首地址的10个字节)中初始状态(随便赋值FFH):单步执行程序,观察SFR中外部地址指针的变化;全速执行程序,可以看到外部数据存储器已赋值33H:五、实验结果可以看到外部数据存储器已赋值33H:六、问题讨论本次实验能够清楚地了解存储器中数据的移动和赋值过程,通过单步执行,对于每一步的指令操作过程能够了解如何执行,查看每条语句涉及到的寄存器和存储器内容的变化结果。
同时,学习掌握汇编程序的编写和调试过程。
实验二:存储块移动一、实验目的1 熟悉51汇编语言程序结构。
2 熟悉循环结构程序的编写,进一步熟悉指令系统。
3 熟悉编程环境和程序的调试。
二、实验内容将指定源地址(3000H)和长度(10字节)的存储块移动到目的地址(3050H)。
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doc
![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75fb352e168884868662d63c.png)
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篇一:单片机实验报告——定时器实验四定时器实验自动化121班 36 张礼一.实验目的掌握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四种工作方式,掌握定时器计数初始值的计算,掌握如何对定时器进行初始化,以及程序中如何使用定时器进行定时。
二.实验仪器单片机开发板一套,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任务编写程序,使用单片机开发板上8位共阴极数码管的其中一位来显示0~9这九个字符,先从“0”开始显示,数字依次递增,当显示完“9”这个字符后,又从“0”开始显示,循环往复,每1秒钟变换一个字符,1秒钟的定时时间必须由定时器T0(或T1)提供。
开发板上的8位共阴极数码管与单片机的输入输出端口P1的硬件接线如图4-1所示,单片机P1口的8条数据线通过J3端子同时连接到 2片74HC573D锁存器的输入端,数码管的各个同名端分别连接后再与锁存器U2的8个输出端相连,每一位数码管的位选端分别与锁存器U3的8个输出端相连。
两片锁存器的输出使能端OE都恒接地,使得锁存器的内部数据保持器输出端与锁存器的输出端保持接通。
而U2的锁存使能端LE由P2.1控制,所以P2.1是段锁存;U3的锁存使能端LE由P2.0控制,所以P2.0是位锁存。
当锁存使能端为“1”时,则锁存器输入端的数据传送到输出端;当锁存使能端为“0”时,锁存器输入端的数据则不能传送到输出端;因此段码和位码通过锁存器分时输出。
汇编语言程序流程如图4-2:四.实验步骤:1.数码管的0~9的字型码表如下:2.参考图4-2所给的程序流程图编写实验程序。
(注:以下程序为两位60秒计数程序)#include sbit wei=P2^0; sbit duan=P2^1;char 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int i,j,k,num,shi,ge; void delay(int a) {for(i=0;i void display(int shi,int ge){wei=1;P1=0xfe;wei=0;duan=1;P1=table[shi];duan=0;wei=1; delay(5);P1=0xfd;wei=0; duan=1;P1=table[ge];duan=0; }void main() {TMOD=0x01;TH0=(65536-45872)/256; TL0=(65536-45872)%256; EA=1; ET0=1; TR0=1; num=0; while(1) {delay(5);display(shi,ge); } }void T0_time() interrupt 1 {TH0=(65536-45872)/256; TL0=(65536-45872)%256; k++; if(k==20) { k=0; num++;if(num==60)num=0; shi=num/10; ge=num%10; } }3.实验接线,如图4-1。
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
![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b06f329b89680203d825fb.png)
单片机定时器实验报告篇一:单片机实验报告——定时器实验四定时器实验自动化121班 36 张礼一.实验目的掌握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四种工作方式,掌握定时器计数初始值的计算,掌握如何对定时器进行初始化,以及程序中如何使用定时器进行定时。
二.实验仪器单片机开发板一套,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任务编写程序,使用单片机开发板上8位共阴极数码管的其中一位来显示0~9这九个字符,先从“0”开始显示,数字依次递增,当显示完“9”这个字符后,又从“0”开始显示,循环往复,每1秒钟变换一个字符,1秒钟的定时时间必须由定时器T0(或T1)提供。
开发板上的8位共阴极数码管与单片机的输入输出端口P1的硬件接线如图4-1所示,单片机P1口的8条数据线通过J3端子同时连接到 2片74HC573D锁存器的输入端,数码管的各个同名端分别连接后再与锁存器U2的8个输出端相连,每一位数码管的位选端分别与锁存器U3的8个输出端相连。
两片锁存器的输出使能端OE都恒接地,使得锁存器的内部数据保持器输出端与锁存器的输出端保持接通。
而U2的锁存使能端LE由P2.1控制,所以P2.1是段锁存;U3的锁存使能端LE由P2.0控制,所以P2.0是位锁存。
当锁存使能端为“1”时,则锁存器输入端的数据传送到输出端;当锁存使能端为“0”时,锁存器输入端的数据则不能传送到输出端;因此段码和位码通过锁存器分时输出。
汇编语言程序流程如图4-2:四.实验步骤:1.数码管的0~9的字型码表如下:2.参考图4-2所给的程序流程图编写实验程序。
(注:以下程序为两位60秒计数程序)#include sbit wei=P2^0; sbit duan=P2^1;char 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int i,j,k,num,shi,ge; void delay(int a) {for(i=0;i void display(int shi,int ge){wei=1;P1=0xfe;wei=0;duan=1;P1=table[shi];duan=0;wei=1; delay(5);P1=0xfd;wei=0; duan=1;P1=table[ge];duan=0; }void main() {TMOD=0x01;TH0=(65536-45872)/256; TL0=(65536-45872)%256; EA=1; ET0=1; TR0=1; num=0; while(1) {delay(5);display(shi,ge); } }void T0_time() interrupt 1 {TH0=(65536-45872)/256; TL0=(65536-45872)%256; k++; if(k==20) { k=0; num++;if(num==60)num=0; shi=num/10; ge=num%10; } }3.实验接线,如图4-1。
单片机实验报告四 外部中断实验
![单片机实验报告四 外部中断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7b6191ea5e9856a561260c7.png)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9. 4.30 实验成绩:实验四外部中断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片机外部中断原理;2.掌握数码管动态显示原理。
(二)设计要求1.使用外部中断0和外部中断1;2.在动态数码管上显示中断0次数,中断1用作次数清0,数码管采用74HC595驱动。
(三)实验原理1.中断:计算机执行主程序过程中,由于临时重要事件,需要暂停当前程序的运行,转到中断服务程序去处理临时事件,处理完后又返回原程序的断点处继续运行。
图1STC15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包含21个中断源,2个中断优先级,二级中断服务嵌套,中断允许寄存器IE、IE2和INT_CLKO控制中断允许。
中断优先级寄存器IP、IP2管理中断优先级。
同优先级中断同时提出中断请求时,由内部的查询逻辑确定响应次序。
中断请求源中的外部中断0(INT0)和外部中断1(INT1)详述如下:1)外部中断0(INT0):中断信号由P3.2引脚输入。
通过IT0来设置中断请求的触发方式。
当IT0为“1”时,外部中断0为下降沿触发;当IT0为“0”时,无论是上升沿还是下降沿,都会引发外部中断0.一旦输入信号有效,则置位IE0标志,向CPU申请终端。
2)外部中断1(INT1):中断信号由P3.3引脚输入。
通过IT1来设置中断请求的触发方式。
当IT1为“1”时,外部中断0为下降沿触发;当IT1为“0”时,无论是上升沿还是下降沿,都会引发外部中断0.一旦输入信号有效,则置位IE0标志,向CPU申请终端。
2.LED数码管是显示数字和字母的常见显示器件,由8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结构如图2:图2段码:a、b、c、d、e、f、g、dp段的二进制代码(a为最低位),控制显示字型。
位选:公共端com,控制数码管是否显示。
3.数码管动态显示原理:任何时刻只有一个数码管处于显示状态,单片机采用“扫描”方式控制各个数码管轮流显示,通常将所有数码管段码线的相应段并联在一起,由一个8位I/O 端口控制。
单片机实验报告范文
![单片机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c4455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a.png)
单片机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单片机在各个实际应用中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器材及原理1.实验器材:STC89C52单片机、电源、晶振、按键、LED灯、蜂鸣器等。
2.实验原理:单片机是一种微处理器,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功能。
通过学习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可以控制各种外围设备,实现不同的功能。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实验一:点亮LED灯步骤:(1)连接电源和晶振,将STC89C52单片机连接到电路板上。
(2)编写程序,点亮LED灯。
2.实验二:按键控制LED灯步骤:(1)连接电源和晶振,将STC89C52单片机连接到电路板上。
(2)将按键和LED灯与单片机相连。
(3)编写程序,实现按下按键控制LED灯亮灭。
3.实验三:数码管显示步骤:(1)连接电源和晶振,将STC89C52单片机连接到电路板上。
(2)将数码管与单片机相连。
(3)编写程序,将数字输出到数码管上显示。
4.实验四:定时器应用步骤:(1)连接电源和晶振,将STC89C52单片机连接到电路板上。
(2)编写程序,实现定时器功能。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一:点亮LED灯LED灯成功点亮,证明单片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正常。
2.实验二:按键控制LED灯按下按键后,LED灯亮起,松开按键后,LED灯熄灭。
按键控制LED 灯的效果良好,说明单片机的输入输出功能正常。
3.实验三:数码管显示数码管成功显示数字,说明单片机能够实现数字输出功能。
通过程序设计,可以实现数码管显示不同的数字。
4.实验四:定时器应用定时器正常运行,能够实现精确的定时功能。
通过调节定时器的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的定时功能。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通过掌握单片机的编程技巧,我们能够实现各种复杂的功能,如控制LED灯、按键控制、数码管显示等。
这些技能对于日常生活和工程设计都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如电路连接错误、程序编写错误等。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de8b0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6.png)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为了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接口电路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自动化控制、电子设备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深入了解单片机的原理和接口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理论。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掌握单片机与外部器件的接口技术。
3. 进一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单片机开辟板2. 电脑3. 串口线4. LED灯5. 蜂鸣器6. 数码管7. 按键开关8. 电阻、电容等元件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单片机原理实验1.1 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单片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OM)、输入输出接口(I/O)、定时器/计数器、串行通信接口等组成。
通过学习单片机的基本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各个部份的功能和作用。
1.2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是指单片机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内部状态和运行规律。
通过学习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单片机的工作过程,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提供基础。
2. 单片机接口技术实验2.1 LED灯接口实验将LED灯与单片机相连,通过控制单片机的输出口电平,控制LED灯的亮灭。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单片机的输出接口的使用方法。
2.2 蜂鸣器接口实验将蜂鸣器与单片机相连,通过控制单片机的输出口电平和频率,控制蜂鸣器的声音。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单片机的输出接口的使用方法。
2.3 数码管接口实验将数码管与单片机相连,通过控制单片机的输出口电平和数据,显示不同的数字。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单片机的输出接口和数码管的使用方法。
2.4 按键开关接口实验将按键开关与单片机相连,通过检测单片机的输入口电平,实现按键的功能。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单片机的输入接口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片机原理实验结果通过学习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片机的内部组成和工作过程,为后续的接口技术实验打下了基础。
实验四中断系统实验报告格式(PDF)
![实验四中断系统实验报告格式(PDF)](https://img.taocdn.com/s3/m/f2e1fe2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a.png)
实验四中断系统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片机中断系统的结构;2.掌握单片机的5个中断源、中断过程及中断源编号;3.掌握C51中断服务函数的编写。
二、实验设备PC机(含Proteus和Keil软件)三、实验原理中断是一个过程,当CPU在处理某件事情时,外部又发生了另一紧急事件,请求CPU 暂停当前的工作而去迅速处理该紧急事件。
处理结束后,再回到原来被中断的地方,继续原来的工作。
引起中断的原因或发出中断请求的来源,称为中断源。
MCS-51单片机有5个中断源,分为2个中断优先级,每个中断源的优先级都可以由软件来设定,可实现两级中断嵌套。
5个中断源分别是:1.外部中断请求源:即外部中断0和1,由外部引脚INT0(P3.2)/INT1(P3.3)引入。
2.内部中断请求源TF0/TF1:定时/计数器T0/T1的溢出中断标志。
3.内部中断请求源TI、RI:串行口发送、接收中断标志。
MCS-51单片机有4个与中断有关的特殊功能寄存器:中断允许寄存器IE、中断优先级寄存器IP、TCON、SCON(TCON、SCON的相关位作中断源的标志位)。
在TCON中有四位是与外部中断有关的。
IT0/IT1:INT0/INT1触发方式控制位,可由软件进和置位和复位,IT0/IT1,INT0/INT1为低电平触发方式,IT0/IT1,INT0/INT1为负跳变触发方式。
IE0/IE1:INT0/INT1中断请求标志位。
当有外部的中断请求时,该就会置1(由硬件来完成),在CPU 响应中断后,由硬件将IE0/IE1清0。
四、实验内容1.编程实现:8个LED一直熄灭,每按一次按键,LED闪烁6次。
2.编程实现:8个LED一直闪烁,每按一次按键,8个LED流水一次。
3.编程实现:按一次单脉冲,8个LED闪烁;再按一次按键,8个LED流水;以此循环往复。
硬件连接:外设单片机引脚8个LED P1按键外部0中断P3.2五、实验结果1.画出单片机与8个LED、按键的连接电路原理图。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3c2d8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4.png)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一、引言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内部集成了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定时器等功能模块,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控制系统中。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验。
二、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单片机的核心是微处理器,它负责执行程序指令。
单片机的存储器包括程序存储器(Program Memory)和数据存储器(Data Memory)。
程序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中间结果。
单片机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通过定时器来控制程序的执行时间。
三、单片机的应用实验1. LED闪烁实验LED闪烁实验是单片机入门实验的经典案例。
通过控制单片机的输出口,周期性地改变LED的状态,从而实现LED的闪烁效果。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初学者了解单片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2. 温度测量实验温度测量实验可以通过连接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的输入口,实时地获取环境温度,并通过数码管或LCD显示器来显示温度数值。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单片机输入输出口的使用方法,以及模拟信号的处理和显示。
3. 蜂鸣器控制实验蜂鸣器控制实验可以通过连接蜂鸣器和单片机的输出口,实现对蜂鸣器的控制。
通过编写程序,可以使蜂鸣器发出不同的声音,如单调的蜂鸣声、警报声等。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单片机的数字输出和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
4. 电机控制实验电机控制实验可以通过连接电机和单片机的输出口,实现对电机的控制。
通过编写程序,可以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和速度。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单片机输出口的电流和电压特性,以及电机的控制原理。
5. 红外遥控实验红外遥控实验可以通过连接红外接收器和单片机的输入口,实现对红外遥控信号的解码和处理。
通过编写程序,可以实现对各种红外遥控器的解码和按键处理。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单片机输入口的中断处理和红外通信原理。
北科大单片机实验报告
![北科大单片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4d5f432b160b4e767fcf24.png)
北京科技大学《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单片机及应用班级:智能12姓名:2015年1月5日目录实验一A VR单片机硬件开发平台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内容 (1)三、实验所用仪表及设备 (1)四、实验步骤 (1)了解A VR系列单片机 (1)认识A VR_StudyV1.1实验板的组成模块 (2)五、思考题 (6)六、心得体会 (7)实验二A VR单片机软件开发环境 (9)一、实验目的 (9)二、实验内容 (9)三、实验所用仪表及设备 (9)四、实验步骤 (9)新建项目 (9)编译项目 (11)下载程序 (11)五、思考题 (13)六、实验现象 (13)七、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4)八、心得体会 (15)实验三I/O口操作实验 (16)一、实验目的 (16)二、实验内容 (16)三、实验所用仪表及设备 (16)四、实验步骤 (16)硬件接线图: (16)新建工程,实现实验内容1。
(17)新建工程,实现实验内容2。
(18)下载程序,观察实验现象。
(19)五、实验现象 (20)六、思考题 (21)七、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2)八、心得体会 (22)实验四数码管显示实验 (24)一、实验目的 (24)二、实验内容 (24)三、实验所用仪表及设备 (24)四、实验步骤 (24)新建项目,实现实验内容1。
(24)建立新项目,实现实验内容2。
(24)五、实验现象 (25)七、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7)八、心得体会 (27)实验五按键实验 (28)一、实验目的 (28)二、实验内容 (28)三、实验所用仪表及设备 (28)四、实验步骤 (28)新建项目 (28)五、实验现象 (29)六、思考题 (30)七、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2)八、心得体会 (32)实验六外部中断实验 (34)一、实验目的 (34)二、实验内容 (34)三、实验所用仪表及设备 (34)四、实验步骤 (34)新建项目实现实验内容 (34)新建项目实现实验内容2 (36)五、实验现象 (37)六、思考题 (38)七、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9)八、心得体会 (40)实验七定时计数器实验 (42)一、实验目的 (42)二、实验内容 (42)三、实验所用仪表及设备 (42)四、实验步骤 (42)新建工程 (42)普通模式 (43)CTC模式 (43)五、实验现象 (44)六、思考题 (44)七、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5)八、心得体会 (45)选作内容:基于A VR Mega16单片机的闹表测温仪设计 (47)一、实验目的 (47)二、功能简介 (47)三、功能细节设计 (47)实验设备 (48)端口、功能分配以及硬件连接设计 (49)六、程序结构设计 (50)七、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 (53)九、实验心得 (56)附录源程序: (57)实验一AVR单片机硬件开发平台一、实验目的1.了解ATmega16单片机的组成。
单片机原理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00356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5.png)
实验一:系统认识实验一、设计目的:1. 学习 Keil C51 集成开发环境的操作;2. 熟悉 TD-51 系统板的结构及使用。
二、设计内容:编写程序,将 00H~0FH 共 16 个数写入单片机内部 RAM 的 30H~3FH 空间。
三、设计步骤:1. 创建 Keil C51 应用程序(1)运行 Keil C51 软件,进入 Keil C51 集成开发环境。
(2)选择工具栏的 Project 选项,弹出下拉菜单,选择 NewProject 命令,建立一个新的μVision2 工程。
这时会弹出文件保存对话框,选择工程目录并输入文件名 Asm1 后,单击保存。
(3)工程建立完毕后,μVision2 会马上弹出器件选择窗口。
器件选择的目的是告诉μVision2 使用的 80C51 芯片的型号是哪一个公司的哪一个型号,不同型号的 51 芯片内部资源是不同的。
此时选择 SST 公司的 SST89E554RC。
(4)到此建立好一个空白工程,现在需要人工为工程添加程序文件,如果还没有程序文件则必须建立它。
选择工具栏的 File 选项,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 New 目录。
(5)输入程序,完毕后点击“保存”命令保存源程序,将 Text1 保存成Asm1.asm。
Keil C51 支持汇编和 C 语言,μVision2 会根据文件后缀判断文件的类型,进行自动处理,因此保存时需要输入文件名及扩展名.ASM 或.C。
保存后,文件中字体的颜色会发生一定变化,关键字会变为蓝色。
(6)程序文件建立后,并没有与 Asm1.Uv2 工程建立任何关系。
此时,需要将 Asm1.asm 源程序添加到 Asm1.Uv2 工程中,构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
在Project Window 窗口内,选中Source Group1 点击鼠标右键,选择 Add Files to Group‘Source Group1’命令,此时弹出添加源程序文件对话框,选择文件Asm1.asm,点击 Add 命令按钮即可将源程序文件添加到工程中。
单片机实验报告范文
![单片机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364b8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c.png)
单片机实验报告范文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指一种封装了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功能的集成电路。
单片机在电子设计与开发中有广泛应用,可以用于控制和监测各种系统和设备。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在实验中使用单片机所进行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1.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功能。
2.掌握单片机的编程和调试方法。
3.应用单片机实现简单的控制功能。
实验仪器和材料:1.单片机开发板2.计算机B数据线4.电源适配器5.LED灯6.麦克风模块7.温度传感器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单片机开发板与计算机连接,接通电源适配器。
2.熟悉开发工具:安装单片机开发软件,并了解软件的基本功能。
3.学习编程语言:了解单片机的编程语言,例如C语言或汇编语言,并编写简单的程序。
4.硬件连接:将LED灯、麦克风模块和温度传感器连接至开发板的相应引脚。
5.编程实现:根据实验要求,编写相应的程序,控制LED灯、获取麦克风模块的声音信号或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
7.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要求,记录LED灯的亮灭状态、麦克风模块的声音信号强度或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控制了LED灯的亮灭状态,获取了麦克风模块的声音信号强度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值。
在编程实现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单片机编程语言,了解了一些常用的语法和函数。
在调试测试中,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输出或显示结果来判断程序的正确性,及时发现和修复错误。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单片机开发板和相应的硬件以及编程实现了简单的控制和监测功能。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功能,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编程和调试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实现了实验要求,并对单片机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也增加了对科技发展的看法。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3fd0564eefdc8d377ee322c.png)
ET0=1;
TR0=1;
while (1)
{
ScanKey0( );
keyscan( ); //按键扫描
time_pro( ); //时间处理
display( ); //显示时间
}
}
实验结果:
数码管可以显示时钟的时分秒,按下按键1,可以在时钟的时分秒为切换,按下按键2,可以在选择的任意位+1,从而实现时间的修改。
实验接线图:
实验程序:
#include<reg51.h>
#include<absacc.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code dispcode[ ]={0xC0,0xF9,0xA4,0xB0,0x99,
0x92,0x82,0xf8,0x80,0x90};
loop:
Dsplay();
goto loop;
}
void Dsplay() //动态扫描显示
{uchar i;
for(i=0,P1=0x01;i<6;i++)
{ P0=cDsCode[mDS[i]];//输出段
Delayms(2);
P1=P1<<1; //选通下一位
}
P1=0x00; //关闭位选通
实验五:存储器系统设计
实验目的:掌握存储器工作原理及特点。通过该实验让学生掌握单片机存储器系统的硬件设计,存储器在系统中的地址分配,地址总线、数据总线与控制总线的连接。
实验内容:1.在实验板上将一片6264RAM芯片设计成8K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地址为0000H—1FFFH。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f3cac0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17.png)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的编程和应用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我们对单片机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二、实验设备1、计算机一台2、单片机开发板一套3、下载线一根4、相关软件,如 Keil C51 等三、实验原理单片机是一种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它包含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接口(I/O 口)等基本组件。
通过编写程序,可以控制单片机的各个引脚输出高低电平,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和数据采集。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时钟信号,按照程序指令的顺序依次执行操作。
程序通常使用 C 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经过编译后下载到单片机的存储器中,由单片机的 CPU 读取并执行。
四、实验内容1、点亮单个 LED 灯首先,我们将单片机的一个 I/O 口与一个 LED 灯相连。
通过编写程序,设置该 I/O 口输出高电平,使 LED 灯点亮;输出低电平,使 LED 灯熄灭。
程序代码如下:```cinclude <reg51h> //包含 51 单片机的头文件void main(){P1_0 = 1; //设置 P10 口为高电平,点亮 LED 灯while(1);//无限循环,保持 LED 灯常亮}```2、流水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多个 LED 灯,通过依次控制每个 LED 灯的点亮和熄灭,实现流水灯的效果。
程序代码如下:```cinclude <reg51h>void delay(unsigned int i) //延时函数{unsigned int j, k;for (j = 0; j < i; j++)for (k = 0; k < 125; k++);}void main(){unsigned char led ={0xfe, 0xfd, 0xfb, 0xf7, 0xef, 0xdf, 0xbf, 0x7f};//定义 LED 灯的控制码unsigned char i;while (1){for (i = 0; i < 8; i++){P1 = ledi; //依次输出控制码,点亮相应的 LED 灯delay(500);//延时一段时间}}}```3、按键控制 LED 灯我们将一个按键连接到单片机的一个I/O 口,通过检测按键的状态,控制 LED 灯的亮灭。
单片机输入实验实习报告
![单片机输入实验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16bcea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5.png)
一、实习目的本次单片机输入实验实习旨在使学生了解单片机的输入原理和接口技术,掌握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二、实习内容1. 实验环境(1)单片机开发板:选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实验平台。
(2)输入设备:键盘、光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3)实验仪器:示波器、万用表、电源等。
2. 实验步骤(1)键盘输入实验1)了解键盘的工作原理,包括扫描矩阵、去抖动等。
2)设计键盘扫描程序,实现键盘输入功能。
3)编写程序,将键盘输入的数据显示在LCD显示屏上。
(2)光敏传感器输入实验1)了解光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等。
2)设计光敏传感器信号处理程序,实现光强检测。
3)编写程序,将光强检测结果显示在LCD显示屏上。
(3)红外传感器输入实验1)了解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等。
2)设计红外传感器信号处理程序,实现距离检测。
3)编写程序,将距离检测结果显示在LCD显示屏上。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键盘输入实验通过设计键盘扫描程序,成功实现了键盘输入功能。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通过示波器观察键盘扫描信号,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
将键盘输入的数据显示在LCD显示屏上,实现了人机交互。
2. 光敏传感器输入实验通过设计光敏传感器信号处理程序,成功实现了光强检测。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通过示波器观察光敏传感器信号,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
将光强检测结果显示在LCD 显示屏上,实现了实时监控。
3. 红外传感器输入实验通过设计红外传感器信号处理程序,成功实现了距离检测。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通过示波器观察红外传感器信号,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
将距离检测结果显示在LCD 显示屏上,实现了实时监控。
四、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单片机输入实验,掌握了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方法,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2. 学会了如何设计键盘、光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输入设备的信号处理程序,实现了数据采集和显示。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70311952d380eb62946d20.png)
MOV TL1,#0F4H
MOV TH1,#0F4H
SETB TR1
DLAL:MOV SBUF,#99H
CHECK_99:JBC TI,WAIT_RSPS
JMP CHECK_99
WAIT_RSPS:JBC RI,CHECK_01
JMP WAIT_RSPS
CHECK_01:MOV A,SBUF
二.实验目的
(1)掌握中断系统的工作原理
(2)掌握中断向量的概念。
(3)学习外部中断的基本使用方法。
(4)学习外部中断的基本使用方法。
(5)学习中断处理程序的处理方法。
(6)掌握规范的程序设计方法。
三.实验元件
(1)AT89C51,LED-RED,RED-GREEN,BUTTON,RES
(2)AT89C51,LED-RED,BUTTON1,BUTTON2,RES
MOV TL0,#9CH
MOV TCON,#50H
MOV IE,#9AH
AJMP $
PINT0:MOV TL0,#9CH
CPL P1.0
RETI
PINT1:MOV TH0,#38H
CPL P1.1
RETI
END
(4)T0方式3 定时300us 输出占空比1/3矩形波查询方式
ORG 0000H
LJMP MAIN
D1:MOV R4,#255
D2:MOV R5,#255
D3:DJNZ R5,$
DJNZ R4,D2
DJNZ R3,D1
SETB P0.1
RETI
END
(2)INT0、INT1中断控制LED
ORG 0000H
LJMP MAIN
单片机实训报告总结
![单片机实训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14b31667ec102de2bd8969.png)
单片机实训报告总结篇一:51单片机实训报告“51单片机”精简开发板的组装及调试实训报告为期一周的单片机实习已经结束了。
通过此次实训,让我们掌握了单片机基本原理的基础、单片机的编程知识以及初步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实用技术,了解“51”单片机精简开发板的焊接方法。
同时培养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培养了我们团结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与严谨的科学作风。
此次实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实训目的1.了解“51”精简开发板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2.了解复杂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
3.熟练掌握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方法及技巧,训练动手能力,培养工程实践概念。
4.能运用51单片机进行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
5.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软件调试方法二、实验原理流水灯实际上就是一个带有八个发光二极管的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即为由发光二极管、晶振、复位、电源等电路和必要的硬件组成的单个单片机。
它的电气性能指标:输入电压:~6V,典型值为5V。
可用干电池组供电,也可用直流稳压电源供电。
如图所示:本流水灯实际上就是一个带有八个发光二极管的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即为由发光二极管、晶振、复位、电源等电路和必要的硬件组成的单个单片机。
三、硬件组成1、晶振电路部分单片机系统正常工作的保证,如果振荡器不起振,系统将会不能工作;假如振荡器运行不规律,系统执行程序的时候就会出现时间上的误差,这在通信中会体现的很明显:电路将无法通信。
他是由一个晶振和两个瓷片电容组成的,x1和x2分别接单片机的x1和x2,晶振的瓷片电容是没有正负的,注意两个瓷片电容相连的那端一定要接地。
2、复位端、复位电路给单片机一个复位信号(一个一定时间的低电平)使程序从头开始执行;一般有两中复位方式:上电复位,在系统一上电时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原理给系统一个短时的低电平;手动复位,同过按钮接通低电平给系统复位,时如果手按着一直不放,系统将一直复位,不能正常。
430单片机实验报告
![430单片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e1604e6f90f76c661371add.png)
1、建立工程
2、编写程序,编译、运行
3、把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
4、程序代码:
#include <msp430g2452.h>
int i=0;
void main(void)
{
WDTCTL = WDTPW + WDTHOLD; // Stop WDT
//P1SEL |= 0x06; // P1.1 - P1.2 option select
unsigned char temp;
P1OUT=0; //p1out全为0;等待按键输
temp=P1IN;
if((temp&0xf0)<0xf0) ; //如果有键按下;
{
delay();
Key_Scan();
switch(key_val)
{
case 0:P2DIR|=0xff;P2OUT=0x3f;break;
}
void main()
{
WDTCTL=WDTPW+WDTHOLD;
init_keyboard();
delay();
ctrlkey(1);
while(1)
{
key_event();
}
}
五、实验设备
计算机、IAR-FET集成开发环境、MSP430G2553单片机
六、问题分析
使用单片机的P1口与矩阵式键盘连接时,可以将P1口低4位的4条端口线定义为行线,P1口高4位的4条端口线定义为列线,形成4*4键盘,可以配置16个按键,将单片机P2口与七段数码管连接,当按下矩阵键盘任意键时,数码管显示该键所在的键号。
P2SEL=0X00;
key_val=0;
}
void Key_Scan(void) //扫描键盘获得键值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74635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f.png)
单⽚机实验报告单⽚机原理及接⼝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验⼀P1⼝输⼊输出实验与P1、P3⼝输⼊输出实验⼀、实验⽬的及任务学习P1、P3⼝的使⽤⽅法,熟练HICE单⽚机试验系统的操作步骤。
⼆、实验总体设计本实验分为两部分:P1⼝和P1、P3⼝输⼊输出实验。
1、P1⼝是⼀个准双向⼝,外接⼋个发光⼆极管,连续运⾏程序,发光⼆极管循环点亮2、P3⼝作为输⼊读取开关状态,P1⼝作为输出⼝,连续运⾏程序,发光⼆级管显⽰开关状态。
3、设计思路如下:(1)、开始——>P1⼝初始化——>点亮⼀位发光⼆极管——>右移⼀位——>循环;(2)、开始——>初始化——>P3⼝开关状态送到P1⼝——>驱动发光⼆极管——>延时三、试验程序框图及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及连线详见附录)四、软件设计⼀、P1⼝输⼊输出程序代码:#inc lud e#def ine uc har un sig ned ch ar#def ine ui nt uns ign ed intucha r r rc(uch ar a,n);ucha r r rc(uch ar a,n) //循环右移⼦程序{ucha r b,c;b=a<<(8-n);c=a>>n;a=c|b;retu rn(a);}void ma in(){ucha r i,te mp;uint j;P1=0xff;loop:temp=0x7f;for(i=0;i<8;i++){P1=r rc(tem p,i);for(j=0;j<30000;j++);//延时}}⼆、和P1、P3⼝输⼊输出实验。
#i ncl ude#def ine uc har un sig ned ch ar#def ine ui nt uns ign ed intvoid ma in(){uint j;loop:P1=0XFF;P1=P3;//读取P3⼝状态送P1⼝for(j=0;j<5000;j++);//延时goto lo op;}五、硬件设计1、仿真模式设置:8752模式,仿真存储器模式选择:内程序存储器外数据存储器;2、仿真器P3.6/P3.7短路块设置在WR/RD状态(见仿真器说明书跳线设置)。
单片机实验报告(学期全部实验)
![单片机实验报告(学期全部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d01629bdd88d0d233d46afc.png)
单片机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第二节课:实验一:1357,2468位置的灯交替闪烁一实验要求1357,2468位置的灯交替闪烁。
二硬件连接图与结果三原理简述程序直接控制LED各位置的灯亮灭,时间间隔简单的用了一个延时的语句。
四程序#include<reg51.h>main (){int i;P0=0XAA; //1357四个灯亮for (i=0;i<=25000;i++); //延时程序P0=0X55; //2468四个灯亮for (i=0;i<=25000;i++); //延时程序}五所遇问题与解决方式程序比较简单,没有遇到问题。
实验二:流水灯一实验要求流水灯,一个接一个的灯亮,亮到最后一个后,全部的灯亮,然后重头开始。
二硬件连接图与结果三原理简述程序定义第一个位置的灯亮,通过一个时间间隔,运用一个循环移位程序转移到下一个灯,移位7次后全部的灯亮,最后定义整个循环。
时间间隔简单的用了一个延时的语句。
因为移位时是直接补0,发送低电平不亮,所以直接移位达到要求。
四程序//流水灯#include<reg51.h>main (){int i,j;while(1){P0=0X01; //第1个灯亮for (i=0;i<=30000;i++); //延时程序for(j=0;j<=7;j++) //移位循环程序{P0=P0<<1; //移位for (i=0;i<=30000;i++); //延时程序}P0=0xff; //全亮for (i=0;i<=30000;i++); //延时程序}}五所遇问题与解决方式程序比较简单,没有遇到问题。
实验三:跑马灯一实验要求一个接一个的灯亮,前面亮过的等依旧亮,直到最后一个灯,最后重新开始,循环。
二硬件连接图与结果三原理简述程序定义第一个位置的灯亮,通过一个时间间隔,运用一个循环移位程序转移到下一个灯,移位7次后全部的灯亮,最后定义整个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14142200277 序号19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序号实验四实验项目名称动态显示与矩阵式键盘实验姓名卢志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信14-2BF 完成时间 2016-05-10一、实验目的1、 进一步理解数码管与单片机的接口原理与动态显示原理,理解单片机矩阵式键盘按键识别的原理;2、 掌握单片机动态显示应用和编程方法;3、 掌握单片机矩阵式键盘按键识别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为3项,其中第1、2项必做。
1、动态显示。
未按键不显示,按K1键,动态显示 “19491001”;按K2键,动态显示 “20141210”。
2、动态显示与按键识别。
矩阵式键盘键值分别是0-F ,未按键不显示。
每按键一次,键值在最低位显示,原键值向高位移一位。
3、可控动态显示与按键识别。
矩阵式键盘键值分别是0-9,最下面一排键位功能键,左右两个键分别为“清0键”“C ”,和”“回车键”“ ”,其它键无效。
未按键不显示,每按键一次,键值在最低位显示,原键值向高位移一位。
按8个键后,再按键无效。
按清0键全显示“0”。
按“ ”后全部熄灭,再按键重新开始。
三、实验原理图XTAL218XTAL119ALE 30EA31PSEN 29RST9P0.0/AD039P0.1/AD138P0.2/AD237P0.3/AD336P0.4/AD435P0.5/AD534P0.6/AD633P0.7/AD732P1.01P1.12P1.23P1.34P1.45P1.56P1.67P1.78P3.0/RXD 10P3.1/TXD 11P3.2/INT012P3.3/INT113P3.4/T014P3.7/RD17P3.6/WR 16P3.5/T115P2.7/A1528P2.0/A821P2.1/A922P2.2/A1023P2.3/A1124P2.4/A1225P2.5/A1326P2.6/A1427U1AT89C51D 02D 13D 24D 35D 46D 57D 68D 79Q 019Q 118Q 217Q 316Q 415Q 514Q 613Q 712L E 11O E1U274HC573D 02D 13D 24D 35D 46D 57D 68D 79Q 019Q 118Q 217Q 316Q 415Q 514Q 613Q 712L E 11O E 1U374HC57312345678910RP81kK1K2K3K4U4AND_4图3.4 动态显示与矩阵式键盘实验电路原理图动态显示共8个共阴极数码管,采用两片74LS573进行驱动,74LS573与74LS373都是8D锁存器,只是573引脚排列更易于布线。
其引脚功能为:D1-D8为数据输入端;Q1-Q8为数据输出端;LE为数据输入锁存端,LE=1数据输入D锁存器,LE=0数据不能输入D锁存器,即LE下降沿锁存当前输入数据;OE地址输出允许端,OE=0输出锁存数据,OE=1输出高阻。
电路中,U1输出段码a b c d e f g db,控制显示的字形与小数点,U2输出位选码,控制第几个数码管显示。
单片机P14、P15分别连接到U1、U2的LE,连接U1、U2的OE。
四、源程序第一项:#include<reg51.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ata uchar f[8];data uchar a,b,num,y,k,g;data uchar c=0;table[18]={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77, 0x7c,0x39,0x5e,0x79,0x71,0x00}; //共阴极数码管显示段码(0-F)void delay( j )//延时函数data uchar j;{ data uchar i;while(j--)for(i=0;i<1;i++);}uchar code sled_bit[]={0x01,0x02,0x04,0x08,0x10,0x20,0x40,0x80}; //定义点亮数码管位选码data uchar d[]={1,9,4,9,1,0,0,1};data uchar e[]={2,0,1,4,1,2,1,0};sbit oe=P1^3; //2个573的三态使能端sbit dula=P1^4; //段码573控制信号sbit wela=P1^5; //位码573控制信号//延时函数void main(void){TMOD=0x01; // 设置定时器T0为方式1定时TH0=(65536-500)/256; // 给T0装入初值TL0=(65536-500)%256; // 给T0装入初值ET0=1; // 允许T0中断EA=1;EX0=1;IT0=1;g=0;P0=0X00;while(1); //CPU开中断}void EX0_int(void) interrupt 0{ TR0=1;y=P2;y=~y;if(y==1){for(g=0;g<8;g++)f[g]=d[g];}if(y==2){for(g=0;g<8;g++)f[g]=e[g];}}void T0_int(void) interrupt 1 //T0中断函数{ TH0=(65536-500)/256;TL0=(65536-500)%256;oe=1; // 关闭2个573输出,防止送数据时相互影响k = f[g]; // 每次显示disp[j]的数据P0= table[k]; // 相应显示数字段码dula=1;dula=0; // 锁存段码P0=~sled_bit[g]; // 选择相应数码管位选wela=1;wela=0; // 锁存位码oe=0;g++;if(g>=8)g=0; // 打开2个573三态门,输出段码和位码}第二项#include<reg52.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oe=P1^3; //数码管段选、位选锁存器输出控制信号sbit dula=P1^4; //数码管段选锁存器控制信号sbit wela=P1^5; //数码管位选锁存器控制信号uchar j=0;uchar code sled_bit[]={0xfe,0xfd,0xfb,0xf7,0xef,0xdf,0xbf,0x7f}; //定义点亮数码管位选码data uchar disp[8]={16,16,16,16,16,16,16,16};uchar code table[18]={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77, 0x7c,0x39,0x5e,0x79,0x71,0x00}; //共阴极数码管显示段码(0-F)void delay( n ) //延时函数data uchar n;{ data uchar m;while(n--)for(m=0;m<1;m++);}void main(void){uchar a,b,c,i,num;TMOD=0x01; // 设置定时器T0为方式1定时TH0=(65536-500)/256; // 给T0装入初值TL0=(65536-500)%256; // 给T0装入初值ET0=1; // 允许T0中断EA=1; // CPU开中断TR0=1; // 启动T0oe=0;P2=0xff;while(1){ P2=0xf0;delay(5);P2=0xf0;a=P2;P2=0x0f;delay(5);P2=0x0f;b=P2;a=a|b;if(a!=0xff){while(P2!=0x0f);switch(a){case 0xee: num=0; break;case 0xde: num=1; break;case 0xbe: num=2; break;case 0x7e: num=3; break;case 0xed: num=4; break;case 0xdd: num=5; break;case 0xbd: num=6; break;case 0x7d: num=7; break;case 0xeb: num=8; break;case 0xdb: num=9; break;case 0xbb: num=10; break;case 0x7b: num=11; break;case 0xe7: num=12; break;case 0xd7: num=13; break;case 0xb7: num=14; break;case 0x77: num=15;}for(i=0;i<7;i++) disp[i]=disp[i+1];disp[7]=num;}delay(255);}}void T0_int(void) interrupt 1{ data uchar k;TH0=(65536-1000)/256;TL0=(65536-1000)%256;oe=1; // 关闭2个573输出,防止在送数据时相互影响k = disp[j]; // 每次显示ar[j]的数据P0 = table[k]; // 相应显示数字段码dula=1;dula=0; // 锁存段码P0=sled_bit[j]; // 选择相应数码管位选wela=1;wela=0; // 锁存位码oe=0; // 打开2个573三态门,输出段码和位码j++; // 为下一个显示做准备if(j>=8)j=0;}五、实验结果第一项:给单片机上电,未按键不显示,按K1键,动态显示“19491001”;按K2键,动态显示“20141210”。
第二项:给单片机上电,未按键不显示,按矩阵式键盘键值从小到大依次按键,依次显示为:0,01,012,0123,01234,012345,0123456,01234567,12345678,234 56789,3456789A,456789Ab,56789AbC,6789AbCd,789AbCdE,89AbCdEF。
六、实验思考题1、电路中为什么要用74LS573,不用74LS573,可用什么器件代替?如果U1、U2的OE都直接接地,应如何编程?答:电路中需要2片74LS573来驱动8个共阴极数码管,所以不能用74LS573,可用74LS373代替。
如果U1、U2的OE都直接接地,即OE一直为0,74LS573总是输出锁存数据,所以应控制数据输入锁存端LE,使之在需要锁存时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