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教案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学科领域:地理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地势的特点,掌握地势西高东低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地形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势西高东低的概念。

难点: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形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势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地形为例,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势特点。

提问:请大家描述一下我国的地势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地势西高东低的成因,以及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4. 案例分析以长江、黄河为例,分析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势西高东低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地势西高东低的概念,提问:请大家描述一下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2. 课堂讲解讲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如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地势对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4. 案例分析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例,分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中国地形图,标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3. 收集有关地势西高东低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地势西高东低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的掌握。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

3. 评价标准:能正确描述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作业完成质量高。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运用了地图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对于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是否能理解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些都是需要在教学反思中考虑的问题。

2.1.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案

2.1.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案

2.1.2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学习目标】1.观察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重点)2.读中国地形分布图,掌握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各级阶梯的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3.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分析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及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难点:分析地势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中国秀美山河的视频,探究其形成原因,引出中国的地形地势。

新课讲授:(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中国的地势有什么样的特征?任务一:观察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沿北纬36℃剖面图,总结中国地势特征。

学生观察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得出“中国的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征;观察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得出“中国的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征。

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各有哪些山脉组成?结合图2.2中国地形分布图,将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补充完整。

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中国地势三级阶梯上各有哪些地形区?任务二:参照图2.2或地图册13页,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的名称填入表2.2。

4.小结(二)地势带来的影响分析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及水能等带来的影响。

活动:展示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中国河流分布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讨论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及水能带来的影响。

第一组展示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总结:地势西高东低并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加强我国气候的复杂性,且有利于农业生产。

第二组展示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总结: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大部分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流。

第三组展示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总结:向东流的大河流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大山脉也阻碍了交通。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理解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深入理解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2.难点: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机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例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势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具体影响,如地势对降水、气温、河流流向等方面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地势影响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理解。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地势影响的认识。

6.练习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地势对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我国地势特点影响气候影响河流西高东低降水分布河流流向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形”的第一节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介绍了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地势分布规律,认识地势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但地势的概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学会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难点: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以及地势对气候、交通等方面的作用机理。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地势特点。

2.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地理案例,分析地势对相关领域的影响。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PPT等。

2.实地考察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势地形,如山地、平原、丘陵等。

3.考察工具:测量工具、记录本、相机等。

4.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地势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势的特点。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图,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

中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呈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的特点。

本节课通过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现象,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以及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地势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其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势的概念,并掌握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势的概念及其特点,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难点:地势特点的理解,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势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地势相关的图片、动画、实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3.学生活动:预习地势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势的概念,讲解地势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现象。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案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重点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有关图片。

2.自制复合投影片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用好汉歌导入,“大河向东流”是为什么?中国诗词中还有什么有这句话类似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

(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讲授新课]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多少海拔?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投影)《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投影)自制《中国地势变化正误示意图》。

(提问)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2)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案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案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重点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有关图片。

2.自制复合投影片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用好汉歌导入,“大河向东流”是为什么?中国诗词中还有什么有这句话类似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

(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讲授新课]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多少海拔?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投影)《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投影)自制《中国地势变化正误示意图》。

(提问)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2)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地形地势第二课时-【名师经典教学设计课件】

地形地势第二课时-【名师经典教学设计课件】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状分布示意(北纬32度剖面)”图,自主探究我国地势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流向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二)教学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展示南唐后主李煜写的《虞美人》,引用其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导入新课。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探究1.我国西部海拔___________,东部海拔_________。

2.我国陆地海拔最高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海拔高度是__________最低的是 ______________,低于海平面____________。

3.我国的陆地地势可划分_____阶梯。

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通过阅读图2.9,学生合作探究,完成第28页活动题1和2。

(三)拓展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流向有什么样的影响?师生共同总结:我国西高东低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了东西交通。

2.读图探究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在其交界处,河流落差往往很大,这种落差有什么利用价值?师生归纳:河流落差大的河段,水流湍急,水能丰富,适合建设水电站。

三、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我国的地势特征________________,受它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案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案
引导启发教学法:教师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探究问题,尽可能地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启发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得到提高。
课 时
1课时
教 学 过程
教学流程
师 生 互 动
设计意图生:聆听,欣赏。
教师:诗歌中的最后一句“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到河流是向东流的,为什么不说河流是向西流的,或者是向南流的?这反映出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我国的地势,了解我国的地势特征。
总结:通过一系列的探讨活动相信大家都深刻的体会到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河流水能以及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扩展学生有关地势特征影响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堂课所学内容。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概括思维能力。
巩固训练
练一练
教师:讲述我国三级阶梯在中国的位置和在简化了的三级阶梯示意图中表现的颜色。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2.2和中国地形图,完成下表。
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分界线:
第二阶梯
分界线:
第三阶梯
巩固活动:课本教材23页的活动一,让学生在三级阶梯示意图中标出界线名称和主要地形区。
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我国地势总特征:西部高,东部低。
3. 自制中国地势变化正误示意图。
哪一幅比较接近实际?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
→中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对我国地势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反思性说课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反思性说课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反思性说课《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课后反思说课本课《中国的地势》是《中国的地形》的第三课时,这一课时的重点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势特点,并将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山脉融合在一起,教学内容较少,但需落实的任务不少。

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一、重点突出。

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点,并落实掌握。

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较多多,而且通过中国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很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如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另外,我国三级阶梯的特征也由学生自主读书、读图完成表格。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节课几乎全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过程中对我国的地形特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四、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

这节课花哨东西不多,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所以整节课都让学生通过读图、填图、记图来掌握我国的地形特点。

五、充分体现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在这节课中,重要教学途径就是读图,以中国地形图为基础,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完成表格及填图,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空间记忆。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很多问题:1、对于生成性资源没有重视并及时解决。

在通过读中国地形图完成选择题的过程中,A、B选项反映的都是西高东低,但A选项是阶梯状的,B选项是渐缓式的,虽然学生都选出了正确答案,但对于选项A与B的区别,我没有及时给与解释,使得学生虽然得出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但略显牵强。

以后应该进一步从颜色过度上说明我国的地形海拔跨度大,呈阶梯状分布,所以选择A选项。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2016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2016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势特征。

因为地形地势知识不但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而且是理解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

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节之首,成为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教材。

这个章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但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教材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此外,本节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类型、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它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使用这些理论知识去理解中国地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理解中国地形特征中,使这些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和更加深入。

可见,中国的地势和地形一节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

(2)能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

(3)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二)水平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水平。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信息并对信息实行加工总结的水平。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度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点。

(3)通过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使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地势的影响教学难点地势对河流、气候和交通的影响教学流程1.新课导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长歌行》大河为什么向东流呢?导入课题: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重难点探究(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地势特征-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地势特征-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我国地形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征,能够指出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2了解三级阶梯内部地形和海拔的差异,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水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各类地形面积构成图和地势剖面图,初步掌握分析地理图表的方法。

2通过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不同地理要素之间影响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特征,培养学生对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的地势特征。

难点: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及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音频材料《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好多古诗中含有“东”字,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百川东到海……”等等。

常言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我国的河流多向东流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全面认识我国的地势特征。

自主学习一、地势西高东低教师:我们在七年级就学过地形地势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地势学生: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称为地势。

教师展示我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同学们结合本图和教材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1地图中表示不同海拔的颜色是否有明显地域变化答案:有。

2根据颜色明显的区域变化,可以把我国地势大致分为几个阶梯答案:我国地势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 000~2 000米;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3在图上找出阶梯的分界线。

答案: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下面图A和图B所显示的地势特点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答案:图B。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5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答案: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二、呈阶梯状分布程究4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答案: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在这些地带。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教学设计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三课时)知识目标1.中国的山脉分布及走向分类。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3.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媒体ppt、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板书〕三、地势西高东低〔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上。

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么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读图提问〕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36度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启发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总结〕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限又在何处呢?〔板书〕1、三级阶梯概况〔读图提问〕请同学们对照教科书第24页的地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教师绘制中国轮廓板图〕教师在板图上填绘阶梯分界处的山脉,请一名同学说出山脉的名称,其他学生将山脉名称在书上画出。

组织学生完成第20页的“活动”〔转折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限,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初中地理《地势西高东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地势西高东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地势西高东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运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沿32°N 地形剖面)、中国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点。

2.通过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记住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它们大致的海拔和主要的地形区。

3.根据图文资料,分析总结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和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沿32°N 地形剖面)”,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认识我国的地势特征,对学生进行地理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二)教学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活动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杯子、水、盆子、风车、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共2 课时,第2 课时。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形的特点,主要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指的是地表的形态,还有一个概念与地形相关,那就是地势。

什么是地势呢?地势指的是地表高低起伏变化的总趋势,简单地说,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那么,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自主学习一】【活动一】多媒体出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图,学生读图观察,讨论以下问题:1.这是一张什么类型的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2.请你读图分析一下,我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说说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读图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学生:多媒体展示的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它主要是用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区域的地形类型和地势的高低。

在图中,我国西南部棕黄色的区域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平均海拔在1000~2000 米,东部绿色的区域平均海拔在500 米以下。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教案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教案

“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纪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一、教学目标:①运用地形图、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

②认识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③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人类活动等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三级阶梯的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思路总体设计如下:【引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诗句,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何以有如此感慨,从而引出“地势”的概念,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一)地势的特征1、西高东低①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得出中国地势西高东低。

②通过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读出中国地势特点,地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

我国的西部大部分是褐色,中部是黄色,东部是绿色。

由此证明:我国的地势的确是西高东低。

2、呈阶梯状分布①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画中国地势简图,给出两种不同的地势简图,请同学判断。

②引导学生辨析中国地势阶梯图,加深对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理解。

(二)三级阶梯特征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说出三级阶梯海拔、主要地形、主要地形区以及阶梯的分界山脉。

完成P20表格。

我国主要地形分布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为主: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阶梯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为主: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三)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①小组讨论: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有哪些影响?②反弹琵琶,拓展延伸: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有何影响?【回顾总结】【收获驿站】四、作业布置完成基础训练第3课时。

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案

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案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

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一)工作情况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而是充满乐趣的。

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一节 第3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教案与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一节 第3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教案与反思

第3课时地势西高东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通过读图归纳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势。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较、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形的特点,主要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指的是地表的形态,还有一个概念与地形相关,那就是地势。

什么是地势呢?地势指的是地表高低起伏变化的总趋势,简单地说,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那么,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一)地势西高东低★多媒体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学生读图观察,讨论以下问。

小组合作:1.这是一张什么类型的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2.请你读图分析一下,我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说说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多媒体展示的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它主要是用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区域的地形类型和地势的高低。

在图中,我国西南部棕黄色的区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

所以,我国的地势西部高,东部低,概括地说,就是西高东低。

(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承转过渡:我国地势的总特点就是西高东低。

如何能更好地表现出这一特点呢?这就要用到以前我们学过的另一种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多媒体展示:沿 32°N纬线所作的中国地形剖面图和简略图。

活动:试试自己用折线在纸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导航】
[知识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

2、能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

3、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自己阅读、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2、培养自己使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3、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点。

[难点]地势对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

[学习方法建议]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我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剖面图,掌握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要多看图、指图、说图、填图、绘图,熟练掌握我国的三级阶梯分布特点。

【教材优化全析】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1、读“中国地形图”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哪种地形?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部位?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什么部位?代表的是哪几种地形?
(2)、总结我国地势特点
图表解析: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的是平原和
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指的是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由此可见我国的地势特点大致是:西部高,东部低。

2、读图2.1 我国东西向(北纬320)地形剖面,进一步观察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图表解析:图2.1加注了海拔高度的网格线和经度线,可方便地读出各个地形区的海拔高度。

通过观察,进一步得出我国地势具有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3、读2.2 中国第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以下活动
(1)、填写表格(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三级阶梯的海拔高低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2)、参照图2.2,在图2.3中标出三级阶梯的界限名称
3、读图分析思考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3)、说一说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解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即在阶梯的交界处),水流湍急,河流落差大,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难怪古人有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滚滚江水东逝去”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
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

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难点点拨:
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即在阶梯的交界处),水流湍急,河流落差大,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

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教学后记:
本课时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大多数都能快速、准确回答每一个知识点后面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能准确指出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主要是因为做到了如下几方面:(一)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强,环环相扣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是这样组织的:相关基础知识(地形、地势的概念,三类地形图、五种地形)——我国地势总特征——各级阶梯概况(界线、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

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也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直至得出结论。

(二)围绕重要知识点多角度强化讲解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从四个角度分析: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阅读;2、示意图的判断;3、地形剖面图的验证;4、对应的选择题练习。

通过四次强化,学生在课堂上就对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掌握牢固了。

(三)讲究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兴趣
1、感性引入
例如:本课导入,我通过播放各种地形风光图片,用让学生更加感性认识地势与地形, 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课。

2、化难为易
例如,“地形剖面图”的阅读,我首先利用图例符号知识尤其是从颜色上认识剖面图,其次教学生在分层设色图上绘制36°纬线,然后让学生对照分层设色图填上剖面图中括号里的地理事物名称,并判读海拔高度,绘制地势简略图, 最后才得出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一结论。

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的学习,我先让学生分阶梯找出这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再让学生归纳主要地形类型;在找主要地形区时,又播放各级地形区的图片。

这样,也就很容易归纳出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并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

3、细化知识点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我细化为2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概况”的学习,我细化为3个知识点: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