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5病毒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5病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61a59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9.png)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讨论主题:病毒感染对生物体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2.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病毒感染的认识和看法。
3.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病毒感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病毒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繁殖过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表达对病毒知识的学习兴趣。
3.教师强调病毒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增强健康意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病毒感染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病毒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选取一个生活中病毒感染的实例,分析病毒的传播途径、危害及防治措施。要求不少于300字,以书面形式提交。
2.设计一份关于病毒知识的手抄报,内容包括病毒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繁殖过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要求图文并茂,版面设计合理,字迹清晰。
4.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使学生认识到病毒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提高健康意识。
3.通过学习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cf4fc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7.png)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生命周期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掌握病毒分类及各类病毒的主要特征,区分病毒与其他生物。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病毒的概念、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掌握病毒的分类及各类病毒的主要特征。
2.了解病毒的生命周期,包括吸附、穿入、复制、装配、释放等过程。
3.掌握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
4.通过学习病毒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总结能力。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书写规范、答案正确。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创新思维和情感态度,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病毒知识水平。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病毒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观察、资料搜集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病毒的相关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周期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通过学习病毒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病毒这一特殊生物的认识较为模糊,容易将病毒与细菌、真菌等生物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区分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区别,加强学生对病毒特征的理解。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937a8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9.png)
5. 互动工具:准备一些互动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以便进行教学演示和互动。
6. 在线资源:准备一些在线资源,如学习网站、在线视频等,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病毒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围绕病毒展开,具体包括以下知识点:
1. 病毒的定义和特点: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性的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无法独立进行生命活动,需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病毒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等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通过学习病毒,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流行病的传播、预防措施等,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病毒作为微生物的一种,其独特的生命活动特点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对生物世界的认知。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通过学习病毒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科学思维,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能够运用实验、调查等手段探究病毒的相关问题;并培养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3. 分析归纳题:请总结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答案:病毒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一方面,病毒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另一方面,病毒也被用于基因工程、疫苗制备等领域,对人类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例如,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帮助人类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病毒新(2024版新教材)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病毒新(2024版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70a1834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7.png)
四人一小组,每人分工预习一项内容,上课时将自己预 习的知识清楚的讲给其它学生听。
评价量规:小组合作量表
小组成员
xx
认真完成任务
发言清晰积极(补充、评价 、提问题、反驳别人)
认真倾听(能鼓励他人)
教学反思
•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去学,学习方式多样,小组合 作采取分工互学形式,使每个人都参与,培养综合素养
• 通过因果关系建立知识网络,利于理解记忆,进一步认同结构与 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 提高了课堂效率,有效夯实基础 ,五遍。
6.3展示交流 抢答争分
• 快速辨别:
口蹄疫病毒 郁金香碎色病毒
绿脓杆菌噬菌体
脊髓灰质炎病毒 马铃薯Y病毒
T4噬菌体
五.3展示交流 抢答争分源自吸附 组装注入 复制
8 评价设计:
• 1、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师的口头评价,学生的自评,小组成员间的互评 • 2、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课堂达标测试。
繁殖?
要求:每个人当小老师分工讲解知识,当一人讲解时, 其他人要认真倾听,并给与鼓励或者合理的建议。
展示交流 答疑释惑
大小
结构
繁殖
寄生生活
与人的关系
种类
作业:1建、立回因家果为关父系母,讲结解构今决天定所功学能病,毒决的定知生识。签字 活2、方每式小、组形制态作等一份关于艾滋病的手抄报,一周
时间完成,展出并评比。
七、板书设计:
第五章 病毒
形态 极微小
蛋白质外壳
病
结构:没有细胞结构 内部遗传物质 繁殖:自我复制
毒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9dde6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8.png)
2.撰写一篇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短文,探讨病毒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预防病毒性疾病。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400字。
3.调查家人或朋友对病毒的认识和预防措施,整理成一份调查报告,分析其中的误区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爱健康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病毒在自然界的作用,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设计以下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判断题: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吗?病毒能在无生命环境中生存吗?
2.选择题:以下哪个选项描述的是病毒的繁殖过程?A.粘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B.粘附、复制、侵入、组装、释放;C.粘附、侵入、复制、释放、组装;D.粘附、侵入、组装、复制、释放。
3.问答题:简述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方法。
3.培养学生面对病毒性疾病时,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克服恐慌,学会正确的预防方法。
4.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和人类健康事业作贡献的价值观。
5.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学术风气。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对生物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病毒这一章节的学习既有兴趣,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学生对病毒的认知多来源于生活经验,如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性疾病,因此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深入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五章 病毒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五章 病毒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a6735783d049649a66588c.png)
病毒
课题第五章病毒主备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运用一定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
3、情感目标: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养成良好的生
活习惯
重点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
难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系
预设流程个性化设计
一、自主学习
阅读书本89-93页,完成基础训练概念图
二、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1、究竟病毒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它是什么时候被人发现的呢?
2、比较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病毒结构异同点,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病毒能独立生活吗?为什么?
4、病毒只能生活在怎样的细胞中?这样的生活方式叫什么?
5、细胞是怎样繁殖的?那么病毒是怎样繁殖的呢?
三、展示提升
四、总结归纳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五、训练巩固作业布置:书本P92T1-2;基训
我的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30f79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a.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五章病毒》一、设计思路1、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成效,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病毒变“大”、变“活”,解决由于病毒的微小而产生的认知困难,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
2、利用QQ群开创生物教学第二课堂,通过创新设计课前导学任务,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创新设计课后拓展任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3、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的习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⑵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的能力。
⑵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认同科技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⑵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⑶学习运用辩证法看待事物的利弊。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⑴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⑵教学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章不分节,本章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教学课时为一课时。
通过本章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特点的基础上,将学过的相关知识点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二个完整的生物学概念:一是全面掌握生物体的构成方式,即生物圈中不仅有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还存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二是全面认识生物圈中的生物类型,即生物圈中不仅有植物、动物、人、细菌和真菌,还有病毒。
同时,本章教学也为学生之后学习传染病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电视、网络和书刊等视听途径,以及亲身体验(如:患过流感、或手足口病等),对病毒有了一定认识。
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0396a1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0.png)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科学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观察、思考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病毒这一章节内容充满好奇,但可能对病毒的结构、繁殖过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
学生已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尚需加强。针对这一点,教师应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介绍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2)讨论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作用;
(3)强调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病毒是如何繁殖的?有哪些关键步骤?
(2)病毒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有哪些?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新冠病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病毒的特点。
2.提问:请大家回顾一下,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病毒。病毒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病毒的结构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病毒防治措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5aae81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b.png)
1.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对病毒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通过展示和分享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观察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假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出问题,如病毒引起的疾病如何预防?病毒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有哪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建议,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病毒引起的疾病案例,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疫情,引起学生对病毒的兴趣和关注。
2.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们对病毒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病毒的知识和看法。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如分析病毒引起的疾病案例,探讨病毒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等。
2.学生完成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巩固对病毒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包括其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简单结构,以及缺乏自主代谢能力等基本特征。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14174b7e21af45b307a873.png)
《病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运用一定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病毒的结构组成
教学难点:
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教材和习题。
五、板书设计:
主要特征:(1)个体小;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或细胞里。
(2.)根据细胞不同,有不同病毒。
爬行动物
与人类的关系: (1)可以引起人患病 (2)能预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9e6f8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04.png)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对病毒相关信息的辨识能力,避免误信谣言,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病毒的相关图片、视频,以及病毒感染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病毒的秘密。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让学生认识到病毒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其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尊重生命,关爱他人,提高道德素养。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病毒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
通过病毒相关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病毒对生物圈的影响。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如疫苗研制、病毒防治等,同时认识到病毒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生态平衡、基因传递等。
3.掌握病毒的防治方法,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7.评价反馈,促进发展: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报告、实验操作考核等,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c40f9e7fd5360cbb1adb50.png)
3、让学生较为全面地初
文件和整理资料的技术。
辑整理,准备在讲堂上展
步认识病毒的有关知
示、沟通。
识。
会面
浅笑着走上讲台,先向全
班长喊:“起立!”
成立和稳固相互尊敬的
行礼
体学生说:“同学们好! ” 全体学生回礼: “老师好!” 优秀师生关系。
展现近来期间本班课室和
广 州市 区灭 蚊的场 景照
4、注意赞誉、鼓舞学生,
学会欣赏, 获取成功感。
无错误。
并指正学生的知识错误。
1、让学生认识病毒的发
讲解
新课
展现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过程的表示图,
简述病毒的发现史。
..
1、看:PPT课件现史。
2、听:老师讲解2、让学生感悟科学技术
3、划:教材中的要点词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使
作用。
1、看:PPT课件
展现标有对照线段的
SARS病毒电镜图片,简述
..
病毒的大小。
2、听:老师讲解
让学生经过数据对照,
3、划:教材中的要点词
认识病毒的细小。
4、记录:毫米与微米、微米与纳米的进制关系。
展现电镜下病毒的三种形
1、看:PPT课件
让学生认识病毒的形
态图片,简述 病毒的形态。
2、听:老师讲解
态。
..
金戈铁骑
3、划:教材中的要点词
可是,因为学生的兴趣不一样,使学生对病毒的认知程度也不尽同样。
八年级学生已经将上网搜寻、腾讯QQ等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娱乐和聊天,可是,把
信息技术运用在采集整理资料、沟通学习问题的人仍旧较少,需要教师增强指引。
3、教课条件剖析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 病毒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 病毒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cde47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9.png)
备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第 节
课题
病毒
学科
生物
年级
课时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和描述病毒的结构特征和生命活动特点,认识病毒的类型及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教材资源,分析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既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又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进行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同学们知道引起非典的元凶是什么吗?(SARS病毒)
你还知道哪些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呢?(感冒,疯牛病,2009年在全球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看来很多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了解病毒,并且学会预防病毒感染的一些方法。
想要认识病毒,我们首先要从人类发现病毒的历史开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3 病毒的生活:营寄生生活
4 病毒的种类: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弊”、“利”
思维导图
病毒从形态上看千差万别,它们的结构有共同之处吗?展示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观察结构有没有共同之处。
归纳病毒的结构:由外部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并把病毒和细胞进行比较,得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的结论”,知道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病毒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
你知道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空气、血液、唾液)
(四)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害方面:使动物、植物、细菌致病,知道人和动物约60%的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bacd41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e.png)
《病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1)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全面、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通过学习能够关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培养学生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病毒。
(2)通过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二、教学重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材分析本章节内容接在细菌和真菌之后,虽然细菌和病毒都是微小的,但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但也属于生物的一类特殊生物。
本章节展示了大量的图片,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便于学生观察,理解病毒结构的特点。
教材从正反两个方面介绍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促进了学生对病毒的作用形成辩证的认识。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情境导入:教师咳嗽,陈述病理,让学生思考病因。
问学生老师的感冒是由什么引起的?学生:病毒教师:没错,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一种小生命:病毒。
由此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病毒(二)讲授新课:病毒的发现教师提问:对于病毒,人们一开始并不了解,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有没有同学知道,是谁发现了病毒?学生:伊万诺夫斯基教师播放PPT,学生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
教师简单总结病毒的发现过程,结合伊万诺夫斯基实验,请学生思考病毒的个头大小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回答。
初步形成病毒个头非常小的概念。
1、病毒的形态小:以纳米为单位,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形状:球形、杆形、蝌蚪形。
2、病毒的结构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细胞的结构,并强调细胞的结构是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请学生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么不同?学生:比细胞简单。
展示三种病毒结构图,请同学总结共同点。
病毒的结构:内部:遗传物质;外壳:蛋白质教师:病毒结构太简单,如何生存和繁殖?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在条件恶劣时形成结晶体度过;病毒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合成新的病毒。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e12d0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4.png)
c.面对病毒感染,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病毒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及繁殖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
3.实践活动,巩固知识
设计病毒模型制作、观察病毒图像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多元教学,提高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病毒的形态结构、繁殖过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病毒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已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病毒知识的学习,学生普遍对病毒的概念、分类及危害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具体的形态结构、繁殖过程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对薄弱。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病毒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认识不足,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健康观念。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及繁殖过程。
2.掌握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关系,了解病毒感染的原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病毒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课堂练习和总结归纳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病毒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预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a7b71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4.png)
第五章病毒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列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技能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收集查找资料,并进行汇报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利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2.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三、教学设计思路在2011版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病毒的内容要求为“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属于了解层次。
本章教学中,除了知识目标达成以外,更应该结合病毒发现的科学史、生物技术发展、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于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活动贯穿教学始终。
四、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准备发言资料或简单课件便于课亡交流。
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内容引起流感的元凶是仆么,[展示资料]认真聆听,思考并提出问题。
1.病毒比细胞小得多。
2.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病毒片中的信息进行学生活动[展示]呈现教材中三种病毒的结构图,让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析图片、总结归[提问]回顾生物的基本特征,展开联展开联想,理解病毒独特的生了解不同病毒的形态,观察讨各种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照片,并沦,认识病毒的种类。
简单介绍,提问:病毒千姿百态,如何给它们分类?引出分类的依据。
与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活的的利用。
关系教师完善板书。
六、板书设计第五章病毒学生活动[展示]呈现教材中三种病毒的结构图,让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析图片、总结归[提问]回顾生物的基本特征,展开联展开联想,理解病毒独特的生了解不同病毒的形态,观察讨各种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照片,并沦,认识病毒的种类。
简单介绍,提问:病毒千姿百态,如何给它们分类?引出分类的依据。
八年级生物上册5.5病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5病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74158a6bec0975f465e253.png)
环节一:知识和能力大比拼(教学措施:学生完成预习,每组派一名学生起来回答预习情况,教师对预习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讲解板块知识点的同时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学生的回答问题)
板块一、病毒的发现 和种类
病毒由俄国科学家 发现,比细菌, 需要用才能观察到。根据寄生的生物种类不同,病毒通常可分为_____病毒、_____病毒和____病毒,后者也称为_______。
1.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哪种仪器观察到烟草花叶病()
A.放大镜B.电子显微镜C.望远镜D.高倍光学显 微镜
2.病毒的结构是由什么组成的()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纤维素外壳和由遗传物质构成的核心
D.蛋白质外壳和由遗传物质构成的核心
3.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有些病毒经过人工处理成减毒病毒,可以预防某些疾病
D.所有的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5.(双选题)下列不属于动物病毒的是()
A.流感病的病毒B.烟草花叶病的病毒
C.艾滋病的病毒D.大肠杆菌噬菌体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检测,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能力。
板
书
设
计
第五章病毒
一、病毒的发现:伊万诺夫斯基
二、病毒的种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反方观点:有利,请举出例子
【设计意图】根据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培养语言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同时也通过这种形式突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环节二、思想大碰撞(教学措施:ppt展示,学生小组交流谈论,并且针对问题自由发言)
1、有一次,一个同学拿来一份患有鸡瘟的鸡血液,想拿到学校的显微镜下查一查。老师说不行,是老师嫌麻烦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病毒的研究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病毒》
一、设计思路
1、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成效,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病毒变“大”、变“活”,解决由于病毒的微小而产生的认知困难,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
2、利用QQ群开创生物教学第二课堂,通过创新设计课前导学任务,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创新设计课后拓展任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3、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的习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⑵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的能力。
⑵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认同科技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⑵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⑶学习运用辩证法看待事物的利弊。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教学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⑵教学难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章不分节,本章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教学课时为一课时。
通过本章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特点的基础上,将学过的相关知识点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二个完整的生物学概念:一是全面掌握生物体的构成方式,即生物圈中不仅有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还存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二是全面认识生物圈中的生物类型,即生物圈中不仅有植物、动物、人、细菌和真菌,还有病毒。
同时,本章教学也为学生之后学习传染病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电视、网络和书刊等视听途径,以及亲身体验(如:患过流感、或手足口病等),对病毒有了一定认识。
但是,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使学生对病毒的认知程度也不尽相同。
八年级学生已经将上网搜索、腾讯QQ等信息技术,普遍运用于娱乐和聊天,但是,把信息技术运用在收集整理资料、交流学习问题的人仍然较少,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3、教学条件分析
我校每间教室都已经安装多媒体设备,教师的办公室和家中、以及绝大部分学生家中都有电脑,并安装了网络,这为运用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的生物课堂提供了必备的教学条件。
4、教学媒体
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教师制作的PPT课件、筛选的病毒视频、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画;学生小组收集、整理的病毒资料。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学模式
本章教学采用“先学后教、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教学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成效,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病毒变“大”、变“活”,解决由于病毒的微小而产生的认知困难,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
利用QQ群开创生物教学第二课堂,通过引导学生完成课前导学任务(加入QQ群下载并观看病毒的视频资源,小组合作上网搜集整理病毒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引导学生完成课后拓展任务(在二周内小组合作完成制作一个病毒模型,并把制作过程及模型成品的照片发送至QQ群展示和交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的习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手段
本章教学采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素材对生物教学的辅助作用。
4、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五章病毒
动物病毒
1、病毒的类别(按寄主分)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核酸(内部)
没有细胞结构
3、病毒的生活:营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中
生殖方式:核酸复制方式增殖
危害:导致各种疾病
4、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利用:预防接种、治病、杀虫、基因治疗
八、课堂反馈
一、判一判
1.病毒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的多种疾病,所以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2.病毒可以离开寄生的细胞而独立生活。
()
3、病毒的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
()
二、填一填
1.病毒是一类十分原始的生物,因为它没有结构,是由组成的外壳和组成的核心组成。
2.病毒不能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里。
这些被寄生的生物,叫做。
三、选一选
1.要观察病毒,必须借助的仪器是()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上述三者均可
2.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细菌
B、水螅
C、烟草花叶病毒
D、蚯蚓。
3.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
A、流行性感冒
B、肝炎
C、艾滋病
D、化脓性炎症
4.病毒生活的环境必须是()
A、水中
B、空气中
C、土壤中
D、活细胞中
5.处理患猪瘟、鸡瘟病死的猪、鸡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清水清洗干净后留作食用
B、腌制成腌肉、腌鸡出卖给他人食用
C、将死猪、死鸡用土深埋或用火烧毁
D、剁成碎未作为饲料让家禽、家畜食用
6.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A、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7.目前利用病毒杀虫制剂进行生物防治害虫尚有很大困难,主要原因是( )
A、施用病毒杀虫制剂易使施用者感染该病毒
B、昆虫病毒不能大规模培养因而制剂昂贵
C、病毒杀虫制剂杀虫效果不如化学制剂
D、病毒杀虫制剂具生物活性易失效
8、噬菌体属于( )
A、动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细菌和病毒的共生体
九、教学反思
1、本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教学资源,解决由于病毒的微小而产生的认知困难,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实现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2、利用QQ群开创生物教学第二课堂,富有创意的课前导学和课后拓展的设计与实施,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情境激趣,设疑激趣,视听激趣、拓展激趣等方法,全面调动学生对生物科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